一一黄凉粉是重庆市荣昌区的特色小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门特色小吃的技术,不是起于重庆荣昌,只是后来的荣昌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真知新坐标#有版本说黄凉粉的 *** 技术,是在明末清初,张献忠 *** 四川后,大量的湖广人填川带进来的,更先起于四川南充渡口的一位谢 *** 人家,也有的说是起于四川安岳的周礼镇,也有人说起于成都洛带客家人。
不管是南充也好,安岳也吧,还是成都洛带的客家人,这门 *** 技术肯定是湖广人带进四川的。
湖广人填川,因路途遥远,一路上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冻死,怀揣着豌豆 *** ,却舍不得吃,一心只想带进四川来播种,每当想起一路的凄凉惨景,于是他们后来把这道豌豆磨粉做的凉粉,又称之为“伤心凉粉”。
这故事我是听民间传说,不知道有没有资料考证。
做黄凉粉的豌豆淀粉
也有版本说,以前川渝民间只会把碗豆用来炒着吃,因炒豆时不小心发生了火灾,亲民的县大老爷去救火时,烧瞎了双眼,后来为了避免炒豆火灾发生,县大老爷就下令用石磨将豌豆磨成粉,再来熬成糊来吃,吃不完的糊放冷后,就变成了凉粉。为纪念烧瞎了眼睛的县大老爷,大家又把这凉粉叫“伤心凉粉”。
因为这凉粉色泽金黄,嫩滑爽口,酸咸麻辣,解暑又凉爽,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有 *** 用这道凉粉,来做为谋生的手艺并养家糊口,曾经在宫庭外吆喝,吸引过咸丰皇帝用马褂换来吃过的一道小吃。
酸咸麻辣香的黄凉粉
还有一种传说,清朝年间一个懂中 *** 的高人,把它和粉葛一起熬成糊,放凉后吃了可治咽干、咽痛、解烦止渴,吃了后的确效,于是就在民间传开了。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不管是谁发明的,来自民间的这道小吃,没有多少资料考证,但现在这道黄凉粉,是重庆荣昌的特色小吃,其麻辣鲜香是荣昌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那切不断丝,软而不烂,凉而不冰,入口麻辣鲜香的感觉,是一道人间美味。
佐料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
其实,现在的黄凉粉,也很少用传统方式去 *** :用井水泡豌豆→石磨磨浆→瓦缸发酵→铁锅撇浆→提取淀粉→熬制等。
因为这道传统的工序太麻烦,要吃点凉粉也太辛苦了。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想吃黄凉粉非常方便,直接去超市买包粉回来,按说明熬成糊盛入碗中,放凉即可。
超市里的豌豆粉包
熬成糊后盛入碗中放凉
放凉后的黄凉粉,切成细丝不断,软而不烂,吃起来有粉质感,又有豌豆的清香。想吃什么味道,可根据自己的口感去调,不一定非要吃麻辣鲜香,哈哈哈,太好吃了,在家试试吧!
这是麻辣鲜香的灵魂调料
注意:这个麻辣鲜香调料是不用酱油的,是用盐和豆粉做成的轻稀粘稠盐欠,与油辣椒,姜蒜汁,炒花生碎,炒芝麻等调成的,均匀地粘附在凉粉上,吃起来才自然入味哟。
你明白了吗?
荣昌是一座美食之城,在众多名小吃中,当地人特别钟爱黄凉粉和酸辣粉,尤其是女士们,三天不吃黄凉粉或酸辣粉,便觉浑身不舒服,恍若上了瘾一般。2008年,荣昌黄凉粉被列入荣昌区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现有区级 *** *** 传承人2名。
出锅的黄凉粉半成品
黄凉粉是荣昌的传统特色小吃,需用荣昌本地产的豌豆磨粉做出的才正宗。我自己曾在家里做过,其加工 *** 并不复杂。之一步将干豌豆洗净浸泡至软胀,用石磨或磨浆机将豌豆磨成水粉浆,用纱布做成滤兜过滤掉豆渣,用木棒搅匀后待其沉淀;第二步倒掉沉淀豆粉上层清水,将中层水粉和底层坨粉取出盛入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粉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6),用搅棒将淀粉搅拌成浆;第三步将铁锅内加入清水,置于大火上,将淀粉浆慢慢倒入锅内,同时用锅铲不停搅动,待锅中粉浆烧沸变成透明状,且锅中不断冒起小泡时,即可将煮熟的浆糊舀进面盆内, *** 后翻扣于案板上,即制成黄凉粉;第四步用温开水沾湿菜刀,将凉粉切成片状,再切成细丝,拌上佐料和盐芡(切不可用酱油)即可享用了。
黄凉粉的佐料十分考究
黄凉粉质细柔嫩,颜色金黄,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荣昌黄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 *** 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拌料有红油辣椒、花椒、芝麻、生姜、蒜泥、葱叶、 *** 等搅拌均匀,再加入盐水和芡粉勾调的芡粉糊,一份色、香、味俱全,独具地方风味的黄凉粉即做好了。
说来也怪,那黄凉粉切成土豆丝一样的细丝,竟然能成条不烂,软而不断,黄凉粉调成咸鲜、麻辣味型,加上姜、葱、蒜的味道,吃起来不仅有粉质感,而且口里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因为不放酱油(醋凭个人喜好),而是用盐巴和芡粉(葛根粉或藕粉)做成的粘稠盐芡,将各种佐料均匀地粘附在凉粉上,吃起来自然入味、麻辣爽口。
刀切的白凉粉(也叫刮刮粉)
荣昌黄凉粉与重庆凉粉的原料、佐料不太一样。荣昌黄凉粉大多没有固定门店,多是流动挑摊或者手推摊,周围摆上几只矮凳子,食客可以在现场吃,也可以打包带回家吃。荣昌城内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种摊摊,最为集中的要数南门桥一带,最有名气的当数“李凉粉”和“张凉粉”。荣昌黄凉粉各家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味型,每个摊点都有几种菜品,如黄凉粉、白凉粉(也叫刮刮粉)、凉皮、凉面、凉糕等几种小吃。每次回到荣昌,除了卤鹅肉、铺盖面、炸酱面以外,黄凉粉是少不了的,我最喜欢吃的是白凉粉和凉面。
写到这里,黄凉粉那股 *** 的清香,恍惚 *** 着我的味蕾,一股甜蜜的多巴胺在脑海里回旋,令人难舍难分。
现场品尝攻略
(一)交通线路
1.高铁:重庆(成都)站至荣昌北站,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2.汽车:重庆(成都)旅游集散中心(长途客运站)前往荣昌,再乘坐荣昌区内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3.自驾: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经渝昆高速(或渝蓉高速)在荣昌出口下道后,导航到达具体目的地。
(二)非遗美食:
1.美食: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炸酱面)、羊肉汤、猪油泡粑、旱蒸牛肉、 *** 牛肉、蒋氏白砍兔、刨猪汤、全鹅宴、豆豉鱼、粉蒸鱼、客家九大碗、灰水粽、艾粑、河包粉条(酸辣粉)、油炸汤圆、麻圆、灰水粑;2.饮品:烧酒坊白酒、直升白酒、清升白酒、糟酒;3.食品:“秦老五”麻花、脆麻花、榙海椒、百草花蛋、椿林火锅底料。
(三)欣赏景观
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夏布小镇、荣峰河风景区、昌州故里、昌州八景园、玉带河生态公园、海棠公园、香国公园、濑溪河体育公园、渝西植物园、古佛山风景区、清江河中岛、仁义三奇湖/百果玩、河包白塔/真原堂等。
(四)土特产品:
荣昌折扇、夏布织物(服装、鞋袜、包袋等)、夏布工艺品(夏布书画、夏布折扇、夏布饰品等)、精美陶器、荣昌猪肉、卤白鹅、烤乳猪、河包粉条、荣昌茶叶、麻竹笋、盘龙生姜等。
黄凉粉,重庆经典特色小吃分享工作,分享生活,大家好,又到我们一起分享的时间了。昨天生意也不好,客户拿了一盒泳镜,4个背漂4个A板,都是小生意,就这个月是旺季了,这可怎么办?别人都是现有的客户直接接单,我这里还要一个个 *** 打,慢慢跟进才会出单。太难了。
今天的美食分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款夏天的特色美食,一起来看一下:
用料:豌豆粉,豌豆淀粉,食盐,油泼辣子,芝麻酱,蒜汁,花椒面,香油,醋
做法:1,把豌豆粉和豌豆淀粉按2:1的比例配比,搅匀。然后加3倍豌豆粉和豌豆淀粉的清水再搅拌均匀,一直搅到没有颗粒状为止。
- 锅中烧适量清水,煮开,然后慢慢倒入豌豆糊,有木棒不停的搅拌,直至豌豆糊熟了起锅装盘,静置2个小时备用。
- *** 了的豌豆块切成均匀的长条,加食盐,油泼辣椒,芝麻酱,蒜汁,花椒面,香油,醋搅拌均匀,撒上香葱末即可食用。
这就是重庆的特色小吃,黄凉粉。这里的黄凉粉弹 *** 十足,辣椒香味扑鼻,特别的好吃。如果您到重庆,一定要来尝尝,对美食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
黄凉粉,重庆经典特色小吃!
重庆荣昌,黄凉粉的做法黄凉粉须是重庆荣昌地区传统特色小吃,荣昌本地产的豌豆做出的才正宗。说也奇怪,那黄凉粉切成土豆样的细丝,竟能成条不烂,软而不断,调成咸鲜、微辣带麻,姜、葱、蒜香味突出的味道,吃起来有粉质感,且口里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因不放酱油(醋凭个人喜好),用盐巴和豆粉做成的粘稠盐欠,将各种佐料均匀地粘附在凉粉上,吃起来自然入味。
基本信息
- 黄凉粉
- 材料
- 黄豆粉、豌豆粉
- 产地
- 重庆荣昌
目录
1黄凉粉简介
2荣昌黄凉粉
3黄凉粉 ***
黄凉粉简介
凉粉,在华南地区是指凉粉草及大米所 *** 的、冷冻后成绿色或黑色胶状凝固物,暑天可作解渴品,如广式凉粉、江西凉粉等。而西北地区是指用米、豌豆或各种薯类淀粉所 *** 的凉拌粉,如荣黄凉粉、四川凉粉、青海凉粉、山西凉粉等。又,歌手张靓颖的粉丝也称为凉粉。
荣昌黄凉粉
黄凉粉的摊位在荣昌城内随处可见,最为集中的要数南门桥一带,最有名气的当属"李氏凉粉"和"张凉粉"。以前每碗黄凉粉售价仅为2元(现2或3块钱不等)。
黄凉粉 ***
1) 准备豌豆的淀粉,在大卖场和超市里有卖。准备1个1/2杯的量杯。
2) 盛出1/2杯的豌豆淀粉到小锅里,再用同一个量杯,倒6份凉水到小锅里,也就是说,淀粉和水的比例是1:6,用什么工具来量并不重要,把比例弄好了就行。另外,关于比例,有人喜欢1:5,有人喜欢1:7。
3) 把淀粉和凉水搅开搅匀,也就是搅成水淀粉的样子。放到灶上,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搅动,等到锅里的混合物全部变得透明,就是好了,关火。注:关于搅动,一开始水还没热的时候,可以比较慢地搅,等到开始热了的时候,就要不停地搅动。还要加少量的白矾。
4) 把加热完的混合物倒入一个容器里,慢慢凉却。全部凉下来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地倒扣出来了。若是想凉得快一些,可以中间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凉后拿出。但是,在冰箱里放久了的话,会比较硬,就不好吃了
5) 把凉好的凉粉扣出在切熟食的案板上,切成喜欢的大小,放在容器里。
6) 拌上喜欢的调料――四川人喜欢辣的,所以,放的是葱、蒜、生抽酱油、香油、盐、醋、辣椒油,拌匀以后,开吃!
看了渝农四哥给大家分享的黄凉粉的做法,你了解了吗?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的留言板和大家一起讨论哦,要是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不要忘了在下方给四哥点个赞,如果可以的话,关注、分享加收藏定会给四哥更大的鼓励。四哥在此,谢谢您!
周礼伤心凉粉,是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融入了川菜特有的麻、辣、香、脆的特色,使其更加香辣可口,是远近闻名的“伤心凉粉”。
周礼伤心凉粉,是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的一道风味名小吃。它起源于清朝,历史悠久。二十世纪初期,周礼厨师文江源在保持其黄凉粉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着重研制出独门调料配方,进一步突出了川菜麻、辣、香、脆的特色,使其更加香辣可口,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伤心凉粉”
脆口的质感加上 *** 的辣椒,舌尖上的美味,触口可及
周礼伤心凉粉主料为豌豆,经手工精制而成。它营养丰富,味道纯正,质地柔软而脆,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周礼伤心凉粉之所以被称为“伤心”的原因有三:
一是做工精细,可谓艰辛备尝;二是调料配方偏重麻、辣、辛、香,往往令食者流涕不止而食欲不止;三是由于手工加工,产量不大,外地专程前来周礼购买者,往往空手而归,未免伤感不已。
百年来,“周礼伤心凉粉”以其独特的风味,不但成为了周礼及其附近人民喜爱的席上佳肴,而且成为当地人们走亲串友必备的美味小吃,从飞机上带往国内外各地。
目前,“周礼伤心凉粉”已经被评为“安岳县名菜”、资阳市名小吃”,申报了国家专利和注册商标,成为“中华老字号”提名品牌。
(央视财经 《回家吃饭》)当你听到重庆美食这四个字,更先想到的是什么?
火锅、酸辣粉?它们是来渝旅游必不可少的美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重庆哪些特色美食呢?话不多说,今天《回家吃饭》来到重庆,带大家一起领略重庆美食的魅力。
重庆火锅, *** 大辣,吃得是荡气回肠的快意!
就像那句话说的,如果有什么事是一顿重庆火锅解决不了的,那就两顿。
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是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粗放的餐饮方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渐渐受人们喜爱。
红油滚烫、麻辣鲜香,吃上一口感觉身上的每一根血管都跟着这一锅一起沸腾了。
大家都知道,火锅好不好吃,一看底料,二看食材。
开了20年火锅店的吴大姐也算是吃了半辈子的火锅了,对重庆火锅非常了解。想在家里吃上一顿重庆火锅,又不知如何下手的饭团有福了,咱们今天就来跟她学学重庆火锅底料的 *** 和当地的吃法。
戳 *** ↓学会炒料,备菜。
美食达人——吴恭贤
重庆火锅
重庆当地吃法:
1、汤底选红油麻辣九宫格,先荤后素。毛肚一定是头道菜,随着沸腾的红汤七上八下,涮至表面起泡,沾着油碟,再裹着蒜末,麻辣爽脆,异常鲜美。
2、将毛肚、麻辣牛肉等能快速烫熟的食材放九宫格中间,鲜鸭血、豆腐等较嫩的食材在边缘煮,保持鲜嫩的口感。
3、必备菜:毛肚、腰片、麻辣牛肉、鸭肠、鸭血
油碟经典搭配:
芝麻香油、蒜泥、葱花、香菜。
必备菜麻辣牛肉:
选用牛后腿肉切片,加入嫩肉粉、姜片、黄酒抓匀腌制三十分钟,在腌好的牛肉片上撒上辣椒面即可。
自制火锅底料:
1、开大火,锅中加入牛油,等它慢慢融化后倒入豆瓣儿酱,改中小火炒料,炒香后加入豆豉、辣椒面、花椒、蒜瓣、姜片煸香;
2、开小火再加入香料:砂仁、香果、桂皮、草果、甘草、白蔻、八角、香叶、小茴香;
3、香料放好后加入 *** 、醪糟、鸡精、盐调味;
4、等底料的味道完全熬出后,倒入清水(底料和水1:3.5),小火熬制2小时即可。
在外面好的火锅店,四处都要排队,自制火锅底料,一样麻辣鲜香好味道。
吃完火锅,小二打卡重庆最有名的夜市—洪崖洞,到了洪崖洞先来一碗酸辣粉。
光吃不行,自然还要跟老板学学酸辣粉如何 *** 。
李诗全做手工酸辣粉有20年了,他们家的酸辣粉都是手工 *** ,每天供不应求。李诗全告诉我们,重庆的酸辣粉一定要用红薯粉来做,调料也有讲究,为什么一定要用红薯粉来做,有什么独特之处?
美食达人—李诗全
酸辣粉
磨碎打细的红薯粉与水以3: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直至粘稠没有颗粒,再不断揉成团,即可用来做成粉条。
酸辣粉的调料大揭秘:
花椒面、姜汁、蒜汁、酱油、醋,最后再加上重庆美食的灵魂—油辣子,酸辣粉的调料就搞定了。
戳 *** ↓在家就能吃到重庆酸辣粉。
酸辣粉
食材:红薯粉、花椒面、姜汁、蒜汁、酱油、醋、油辣子、炸豌豆、榨菜、香菜、小葱。
做法:
1、 准备红薯粉和水,将红薯粉和水按照3:1的比例混合搅拌,制成红薯粉团。
2、 烧热水,将红薯粉团放在漏勺中,置于热水上方用力绕圈拍打;
3、 将红薯粉条捞出,加花椒粉、姜汁、蒜汁、酱油、醋、油辣子、炸豌豆、榨菜、香菜、小葱即可。
来到重庆,除了酸辣粉,荣昌的黄凉粉也一定要尝一尝,咱们快跟着他们的脚步去看看吧。
美食达人——赵萍
黄凉粉
黄凉粉是重庆荣昌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用荣昌本地产的豌豆做出来的黄凉粉味道更好。
赵萍,做手工黄凉粉30多年,她家的凉粉店,一天能卖出一千多份。
黄凉粉切成条,软而不断,凉粉上面撒着各种佐料很是入味,微辣带麻,佐以葱、姜、蒜口感丰富,凉粉吃起来很有质感,一口咽下去还有一股生豌豆的清香味。
黄凉粉 ***
豌豆粉和豌豆淀粉2:1,水和粉的比例是3:1,将配好的豌豆浆倒入锅中,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搅动,熬到粘稠,没有颗粒即可。
黄凉粉调料
小葱、蒜汁、香油、花椒粉、盐芡、醋、辣椒油
黄凉粉的独特在于不放酱油,用盐和豆粉做成粘稠盐芡,将各种佐料均匀地粘附在凉粉上,吃起来更加入味。
一道美味可口的黄凉粉 *** 完成了,喜欢的饭团们跟着 *** 动手做起来。
黄凉粉
食材:豌豆粉、豌豆淀粉、葱、蒜汁、香油、花椒粉、盐芡、醋、辣椒油
做法:
1、将豌豆粉和豌豆淀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后加水,粉水比例1:3,搅拌均匀。
2、烧热水,豌豆糊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半个小时至浓稠状,盛出, *** 一小时即可。
3、 *** 盐芡:烧热水,加入盐,水盐比例为4:1,搅拌至盐全部溶化,倒入红薯水淀粉,搅拌至浓稠且颜色变深即可出锅。
这一路尝遍重庆的酸辣、香辣和麻辣
街头巷尾都弥漫着辣味的鲜香气息
重庆美食尽管重口味
却是美食爱好者的心头好
不要放过这些美食,把它们带回家。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如果奖金2万,一整个夏天,只允许你吃它,你能成功拿到奖金吗?今天,介绍一款全国人们通吃的夏季消暑风味食品——凉粉。凉粉,中国传统名吃。按 *** 原料分类,有绿豆凉粉、红薯凉粉、豌豆凉粉、荞麦凉粉等。按烹制手法,有炒凉粉、砂锅凉粉、煮凉粉、卤汁凉粉等。按照地方特色来分,有川西翡翠米凉粉、川北凉粉、青岛海凉粉等。所以说,如果一个夏天天天吃凉粉,每天可以吃到不同口味,你也可能不会腻,拿到这两万奖金当然不在话下。今天就介绍成都的砂锅米凉粉,简单好学,味道浓郁、香气扑鼻、很下饭。
砂锅米凉粉
By 尾巴的厨房
配料:
米凉粉 500克、猪肉馅 100克、菜籽油 25克、郫县豆瓣酱 20克、泡辣椒 10克、辣椒粉 5克、精盐 5克、酱油 20克、芹菜茎 50克、蒜苗 5克、水淀粉 15克、高汤 500克
烹饪步骤:
1.米凉粉切成2.5cm见方的大颗,放入沸水锅中加入精盐、酱油(5g)煮开后,小火煮10钟,以去除碱味及让凉粉热过心。
2.另起油锅,下猪肉馅炒散,下酱油(5g)上色。
3.炒至肉馅酥脆时沥油捞出。
4.芹菜、蒜苗切成细花,郫县豆瓣、泡红辣椒剁碎备用。
5.用炒臊子时剩下的油炒香郫县豆瓣和泡椒末,下辣椒粉炒出红油,加入高汤,将预热的米凉粉捞出,下入汤中,加酱油(10g)调味,大火烧开。
6.烧至汤汁较少时,勾芡,然后下芹菜花和一半的蒜苗花炒匀。
7.将米凉粉盛入预热过的砂锅,撒上蒜苗花和脆臊即可。
烹饪小贴士:
1、成都地区的凉粉分三种:白凉粉、黄凉粉和米凉粉。黄凉粉是植物淀粉做的,米凉粉是米做的。2、米凉粉虽然叫凉粉,在成都却基本上都是吃热的。通常将米凉粉煮热,盛入碗中加入各种酱汁即可食用。3、另一种吃法被称为“笃凉粉”,即是将米凉粉放入锅中,加各种调味料烧制,或用米凉粉来烧鱼、烧牛肉等。4、砂锅米凉粉是比较常见的做法,用烧热的砂锅来盛米凉粉,能够让凉粉够烫,热热辣辣的特别好吃,而且久吃不冷。烧米凉粉一定要加芹菜末,才够正宗。
你家乡如何烹制凉粉呢?
豫西橡子凉粉的做法有什么神奇之处?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身在异乡,最惦念的就是那口故乡的味道。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的一些味道也已随着岁月一去不返,空留口水在记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竟然靠着“科学”的 *** 做出了小时候在大山里吃的橡子凉粉,终于尝到了故乡的滋味。
曹延召 | 文
在大学校园里
孩子发现了冰河世纪的神秘宝藏
周末,带孩子去湿地公园,不想湿地公园的近旁就是万亩大学城。于是,无意间走了进去,无意间走上了校园里的一座山包。
正值深秋时节,山包上杂花生树七彩斑斓,在这些绚烂的色彩中又当属 *** 最为抢眼。
有的微黄乍染,有的浅黄初透,有的淡黄柔润,有的橘黄明丽,有的赤黄如霞,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如金、如霞、如火焰,好一幅大自然妙笔勾勒出的秋山红叶图。
秋风徐徐,黄叶翩飞,孩子欢快地如蝴蝶一般穿行在多彩诗行。
忽然,孩子满是兴奋而带着几分神秘地跑过来,摊开手心悄悄告诉我:他发现了一颗宝藏—— *** 《冰河世纪》里的橡子!
《冰河世纪》我没看过,但这颗橡子我倒是熟识。
在故乡豫西南的伏牛山上,满满都生长着这种植物,学名叫栎木,老家俗称林子。
贫瘠的山上土少石多,金贵的树木也难以成活,唯独这林子棵满山都是。
尤其是在这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林子就是一道靓丽的秋日风景。
在故乡
伏牛山上有一种“万能”的神奇物种
这是一种神奇的植物,更大的功用就是做燃料,无论是烧炭还是直接燃柴都堪称上乘。
火头旺、火力强,几根林子棵就能煮沸一大锅的豆浆或者杀猪水,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村子里卖豆腐的老歪家门口常年都堆着一堆垛的林子棵。
于是家乡也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除了林子无好火,除了娘舅无好亲。”
林子树还可以用来养蚕,我曾经一度怀疑过我的记忆,养蚕不该是桑叶的专属么?但记忆中儿时躲在林子棵里,用 *** 打布谷鸟的往事却历历在目。
今天看来,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宣示着春天的来临,但对伏牛山上的养蚕人来说却是一场致命的灾劫。
每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我就和小伙伴们总是一起争论,它究竟叫的是“豌豆偷树”还是“姑姑抖布”,而长辈们总是一脸正经地说:“它叫的是‘蚕官冒肚’——只有看蚕的蚕官跑去拉肚了,它才有机会冲下来偷蚕吃!”
于是,每逢栎树郁郁青青的春天,养蚕的街坊们总会召集一群小朋友躲在树丛中, 用 *** 赶走布谷鸟。
除了可以燃柴,除了可以养蚕,栎树最惹人喜爱的还是它结出的果实——就是孩子在山包上捡到的,《冰河世纪》中松鼠更爱吃的橡子。
以前,常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这漫山遍野的橡子在过去的饥荒年月,没少救过农人的命。
而今,用科学的解释就是:橡子是号称 *** 稻和小麦“资格”还要老的粮食,人们食用橡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橡子富含淀粉,其含量仅次于五谷而高于豆类,过去一直都是山区人民的主食,就连大诗人杜甫亦有“客秦州,负蕲采橡栗以自给”的经历。
橡子做主食没有经历过,不过儿时倒有几次吃橡子凉粉的经历。多是看着我们捡来的橡子太多,大人们也不忍浪费,于是想着法子让它变成餐桌上的美味。
若不是今天误打误撞碰到这些橡子,恐怕那个清甜而略带苦涩的味道,只能永远沉浸在尘封的记忆中了。
在都市,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在这略带寒意的秋风中,我不时看到有橡子随秋叶一起飞落到地。
而脚下黄叶下面,一粒粒拇指大小、泛着幽光、莹润若玉的橡子更是洒落了厚厚一层。
于是,腹中久违的馋虫又一次吊起了我的胃口,这么多的橡子,足以让二十年前的味道再次重现。
于是,在 *** 诧异的目光中,我们一家三口蹲在地上,足足捡了几十斤的橡子。
在都市
娘和度娘帮我还原了二十年前的山乡味道
“这是野板栗么?” *** 好奇的问。
“这是橡子,可以做橡子豆腐吃!”孩子抢先替我们回答。
这东西不光在豫西南的伏牛山有,在鄂西的武陵山也有,只不过名字是橡子凉粉和橡子豆腐的区别罢了。
于是,一个 *** 打回宜昌,丈母娘在 *** 中手把手地时时指导。
做橡子豆腐最主要的工艺就是脱涩,橡子中富含单宁,是其苦涩的致命根源。
以往在农村脱涩,都是把橡子装在网兜里,用大石头压住袋口,放在汤汤溪水中用活水漂洗,等上十天半月,苦涩味道尽除。
这如今在城市中,我哪里去找溪流漂洗啊?我还在犯嘀咕的时候,孩子一个箭步就端着剥掉壳的橡子冲进了厨房,把水龙头一开,一脸鄙视地对我说:这里不是有活水么?
水龙头的活水自然是用不起,在这里冲上半个月,半个月的伙食费估计都泡汤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按照丈母 *** 指点,就把橡子泡在水盆里,做到勤换水就是了,但必须要泡够半个月。
半个月,确定不会被泡臭了?我心犯嘀咕,又拿起 *** 问起了度娘。
其实,我一直在想,把橡子打碎了、过滤之后再浸泡,和水的接触岂不更均匀?是不是除涩会更快?一度娘,果真有前车之鉴啊,别人用三天时间就足够了!
没有老家的小石磨,只好退而求其次用起了料理机;没有过滤用的吊单,临时找来一块蒸笼布。
粉碎、打浆、过滤、沉淀、换水,在历经一个星期的等待之后,沉淀层上的水已经由最初的红褐色变成清澈透明的了,企盼已久的橡子豆腐终于也要吃上了。
沉淀好的橡子淀粉加水搅拌均匀,汤锅放水煮至沸腾,再把搅拌好的橡子浆水,均匀地倒入锅中,拿起勺子顺时针方向快速地搅拌,直至黏稠到勺子几乎搅不动为止。
然后,关火、倒出、降温、加水,放到冰箱中冷藏一个晚上。翌日清晨,一块浅褐色的、弹 *** 十足的凉粉就大功告成了,然后,剁米椒、捣蒜泥、压香菜、撒盐巴、滴麻油,稍加搅拌,一盘散发着清新气息的橡子凉粉就可以开吃了。
从没吃过橡子凉粉的孩子原本期望很高,但真正面对这块略带涩感的凉粉时,并没有表现出多浓厚的兴趣,尝上一口就再也不肯吃了,而我和妻子却一筷接一筷地根本停不下来。
人的味觉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或许儿时对某种食物不屑一顾甚至充满排斥,在历经风雨和岁月的洗礼之后,再次品味到时,感觉到这才是灵魂深处最难忘记的味道,这才是念念不忘的故乡味道。
( *** 来自 *** )
( *** 来自 *** )
作者简介
曹延召:1985年生,河南舞钢人,昔日媒体混记者,今日国防砺剑人,供职于陆装武汉。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凉粉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
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用蒜汁拌出来的凉粉清爽开胃
热油辣椒炒出来的凉粉焦香可口
无论哪种做法都会有吃货追随
而最近发现的这个凉粉
竟然和饺子走起了混搭风
据说这种吃法还很常见
吃过凉粉饺子吗?还吃过哪些用凉粉做成的美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说起凉粉,想必大多吃货首先想起的就是炒凉粉了。凉粉一定要炒的碎碎的,一口下去滚烫香辣,再来上一口焦皮,软乎中透着酥脆。而在洛宁,凉粉最常见的吃法竟然是和饺子一起吃。
凉粉饺子,可不是用凉粉做馅料包成饺子,而是把饺子和凉粉放在一起煮成的。这种吃法在洛宁很常见,街边大大小小的饭店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说起这种吃法的由来,还得回到几十年前。据说以前生活条件差,过年时饺子不够吃,就在煮饺子时加入了凉粉充数,没想到味道还不错,久而久之就成了别有风味的洛宁小吃。
热油爆香葱姜,少许辣椒段炝锅,加入高汤下入凉粉,再把煮至八成熟的饺子放进去,咕咕嘟嘟煮上一两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一口下去,凉粉软嫩香滑,配着饺子吃起来口感很不一样。
当地人吃凉粉饺子,一般都会要求加两种凉粉。一种是青凉粉,一种是黄凉粉,青凉粉是用绿豆淀粉制成的,黄凉粉是用玉米面制成的。做法不同,吃起来的口感也不相同。
绿豆淀粉是 *** 青凉粉的原材料, *** 时水的比例很重要,要用一半热水一半温水。先用温水把绿豆淀粉化开,化开时手速要快,避免淀粉遇水凝结成块,过滤不掉颗粒就会影响下一步的 *** 。
烧开的热水中加入适量的盐来调味,然后倒入稀释过的淀粉水,一边倒一边快速搅拌。随着炉温的加热,淀粉开始凝结胶化,颜色也逐渐加深,等搅拌至透明胶质状时就可以了。过程看似简单,却费时费力。
一锅凉粉从 *** 到完成、从工具到角度再到 *** ,处处都带着学问。熬好之后还需要放上一段时间,等它自然变凉凝固之后,就是软软嫩嫩的凉粉了。
凉粉饺子里,除了凉粉饺子外,还可以加入豆腐、千张丝、木耳等。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它却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如果有机会来到当地,不妨来上一碗尝尝。
- 凉粉饺子的二三事 -
店名:凉粉饺子
*** :洛宁县兴宁西路和京宁路交叉口西南角
消费:人均10元
营业时间:08:00—21:00
导演 | 李子剑 文案 | 周周
本文为香香美食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淡淡夏日,骄阳似火,每天除了喝水,最想吃的就是一碗冰凉粉,什么龟苓膏、白凉粉、豆腐花,一碗下肚暑气全无、火气顿消。
6月也是荔枝成熟之时,起初超市由十几块一斤,到现在降到五、六块一斤,前几天一位广西玉米的朋友,给我寄了二十几斤荔枝过来,说是自家种的。广西荔枝果然是好吃,核小肉厚非常甜,但是最令人回味的是广西的“凉粉”。
朋友是广西玉林人,去年这个时候受邀去他们那玩了两天,当时本来就是去摘荔枝的,刚好碰到夏至,据说是他们的荔枝什么节,街上非常热闹,很多外地人远道而来,就是为品尝一下他们的荔枝美食。
但是最令人不能忘怀的,并不是荔枝香肉,而是一种冰凉粉,这种凉粉才2块钱一碗,很清香呈 *** 、闻着很舒服清爽、吃进肚里整个人瞬间凉快。朋友说这叫“槐花粉”也有叫米蛆、马桶虫。 因为外观看起来像蚯蚓、又像蛆(幼虫)、但是我觉得马桶虫比较贴切,虽然外观恐怖,名称听起来令人恶心,但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此乃清凉解暑更佳之食品。
离开广西,这种凉粉再也吃不到了,我在工作地寻遍了大街小巷,也不见有卖这种凉粉的地方。也许这只有广西才有吧,但是非常想吃怎么办呢?只有向朋友打听 *** 流程了,一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这种凉粉 *** 起来超级麻烦,而且有些材料有点出乎意料。
朋友说, *** 槐花凉粉,需要准备三样东西,槐花籽、大米、石灰
槐花籽
槐花即槐树上的花,这种花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具有凉血、清肝、泄火作用,槐花的用途也很多,可以泡茶、煎鸡蛋、凉拌、做槐花饼等。但唯独广西人拿来 *** 槐花粉,但是广西用的是晒干的槐花籽 *** ,也就是槐花刚长出花蕾时就采摘下来的。
在 *** 凉粉时起到一个调色、增香作用,槐花粉之所以颜色这么漂亮,闻起来这么清香、舒适,都是槐花籽起的作用。
大米
*** 凉粉离不开米浆,做槐花粉用平时煮饭的米就行,粘米为更佳,因为粘米糯 *** 低,做出来的粉就比较爽滑。米需要提前浸泡3~5小时,再用浸泡过的米,加上浸泡过的槐花籽,两者混合打成米浆。
石灰
朋友说,做这个必须要用到石灰水做凝固剂,用石灰泡水,待石灰沉淀后,滤出上层清澈的石灰水,这种石灰水就是天然凝固剂,而且用的是起房子的生石灰,我们都知道是不能食用的,所以这种传统 *** ,没有经验的人切忽模仿。 因为石灰还有另一种是食用石灰,经过加工的熟石灰,使用起来就比较安全。
听到这么多繁琐的流程,不得不放弃 *** 的念头,不过家庭有家庭的做法,如今什么材料都能买到,要 *** 起来也简单,但是效果肯定会差很多。
浸泡
*** 店买20克左右的槐花籽,网上买一包食用石灰粉,取约150克石灰粉,放约3斤的水搅拌稀释,让其静置沉淀2小时,将清澈的石灰水滤出,滤出来的石灰水再下入锅中烧开,石灰水就完成了。
打米浆
再取米2斤米浸泡5小时,槐花籽也浸泡5小时,沥净水后两者混合放入破壁机中,加适量水打成米浆,米浆打好后,倒入石灰水搅拌。
然后倒入锅中火烧,烧煮时需要不停地搅拌,避免结块,搅拌至颜色变黄、粘稠变成糊为止,感觉搅拌起来费劲,但又不结团,挑起来看一下,会很慢地往 *** 就可以,这个过程大概需要40分钟,没点耐心还真不行。
漏米糊
米糊做好后,准备一盘干净的冰水,还有一个漏勺,将米糊倒在漏勺上,用勺子挤压,米糊就像雨水一样滴落于冰水中,米糊遇冷便似一条条小蝌蚪样成型。
再煮点红糖水,就可以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