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同学毕业后应聘到青岛某食品公司上班,工作好几年一直没有谈女朋友,后来他家里硬是叫回来在本地上班,主要是为了让他早日成家立业。
陕西人在外地工作的比例很少,一是年长的都想方设法要留子女在当地,二是陕西人的乡土情节严重,物质方面容易满足。陕西有两句俗语“ *** 孩子热炕头”说的就是大多陕西男人的追求,潜台词就是要离家近。还有一句是陕西八大怪里的“姑娘不对外”,说的是陕西的姑娘大多喜欢嫁当地。
他爸是个手艺人,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十二能”,啥是“十二能”就是会好多种手艺,像是装修、建房、木匠、蒸花馍、做豆腐等等那是样样精通。他老家的房子就是他父母自己设计自己建的,就雇了村里几个小工给帮忙。农村没有天然气,冬季取暖是个问题,他爸给房子下面设计了个地炕,直接从外面烧地炕整个屋里都暖和。厨房做饭用的锅炉直接和餐厅、客厅暖气片相连,只要做饭那整个厨房、餐厅、客厅、卫生间就都暖和了。二楼设计的是木制结构阳光房和凉亭,主要是养养花草,夏天的时候在邀三五好友在二楼吃个火锅烧烤。
他家里的家具都是他爸手工打造的,像是沙发、茶几、饭桌、椅子凳子,甚至还有 *** 桌都是纯木头打造。我们这帮最喜欢去他家玩,一是房子家具确实新奇美观还实用,二是他爸妈饭做的确实好吃。像我们陕西特色搅团,那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
他爸妈在我记忆里没有出去上过班,之前他家还开过一次店,后来他爸觉得不自在,拴在店里实在不 *** ,就倒出去了,基本一直在家,好多人不管是盖房、装修、订做家具都会找他爸。
他爸有个最拿手的就是做豆腐,那堪称一绝,每天做好不用出去卖,附近的人都是去他家买,去的晚了就没了,他爸妈也不多做,好些人让他爸多做点,他爸就说钱哪能挣完,咱挣完了别人挣啥去,够花就行。
他爸佛系的一点还有一句话我是一直记得,我同学上初中的时候早恋,成绩退步一大截,老师让叫家长,他爸来了反问老师:娃娃这个年纪谈恋爱很正常啊,我当年十几岁都结婚了,把老师都整懵了。老师说成绩退步了以后考不上高中,他爸说:有进有退才正常嘛,我娃娃退步了说明别的娃娃进步了,那也是好事啊,老师你就不用难过了,心态要放好。之后我同学再犯啥错都没被叫过家长了。
现在他爸把豆腐手艺给了我同学,他爸就在附近给人帮忙盖房、装修和打个家具等等,有公司要聘请他爸,他爸说给多少都不去, *** 惯了受不了上班的条条框框。 *** 在家给带孙子, *** 做饭可是在我们区里拿过奖的。
现在我同学俩口子在家做豆腐、豆芽、豆腐皮、豆腐干、牛筋豆腐、内脂豆腐等等。每天定量做,卖完为止。
黄豆4元/斤,一斤黄豆出3斤老豆腐,老豆腐4元/斤。一斤黄豆出5斤嫩豆腐,嫩豆腐4元/斤。
每斤黄豆产生的水、电、卤水等成本约2元。
每天30斤黄豆做老豆腐利润:90斤×4元-30斤×(4元+1.5元)=195元
每天20斤黄豆做嫩豆腐利润:100斤×4元-20斤×(4元+1.5元)=290元
豆腐皮豆腐干等等售价基本都是10元/斤,一斤黄豆可做2.5斤豆腐干,水、电、石膏卤水成本为2元/斤。
每天20斤黄豆的豆腐干豆腐皮等等利润:20斤×2.5×10元-20斤×(4元+2元)=480元
30斤黄豆可泡出150斤黄豆芽,每斤黄豆芽3元/斤。利润是:150斤×3元-30斤×4元=330元
15斤绿豆可泡出200斤绿豆芽,每斤绿豆5元,绿豆芽每斤3元。利润是:200斤×3元-15斤×5元=525元
做豆腐一般会产出15%的豆渣,豆渣有人上门收,回收价0.5元/斤。我同学一般都直接送人了(养猪养鸡的要)。
每天的利润是:195+290+480+330+525=1820元
我同学也比较佛系,他每月就干半个月,最多也不超二十天,经常带 *** 孩子附近旅旅游,过的蛮滋润。
每个月做15天那么每月的纯利润:1820元×15天=27300元
每个月做20天那么每月的纯利润:1820元×20天=3 *** 00元
要致富,烧酒卖豆腐。说的就是这两样既有销量利润还大。
小伙子做创新豆腐!年入百万!普通人创业第25期豆腐很多人都吃过,便宜又好吃又营养!市面上大部分的豆腐都是用黄豆来 *** ,而黄豆有肾炎胃炎痛风的疾病患者却不能吃。
这个小伙子,就尝试着用花生和黑豆做出2种豆腐!没想到做出来的豆腐却特别好吃!入口的质感,比黄豆做出来的还要细腻,嫩滑!用黄豆做豆腐,一斤黄豆能出3-4斤豆腐。而选用花生后一斤花生能做出十斤豆腐! 利润也多了!而且花生做的豆腐,售价也高一点,因口感比黄豆做出来的好,黑豆的养生补肾。
销量需求也特别大!而且农家乐,大排档,火锅店,酒楼,也都纷纷上门订购,成了特色菜,供货量也特别大!又买了专车送货。现实版的藤原豆腐店!花生做豆腐营养口感好!黑豆做豆腐养生!
如果对大家有什么启发,请多多收藏关注!我会持续的分享更多的创业项目给大家!
女子卖豆腐一年赚50万,隔壁同行看着眼红,抢不过生意便下黑手陈先生和张女士在菜市场卖了接近两年的豆腐,由于他们家的豆腐,是整个菜市场的独一份,生意一直非常好,一年下来可以赚50多万。
久而久之,隔壁卖菜的李女士看着眼红,心中衍生了卖豆腐的想法,一不做二不休,很快,李女士决定也要改行卖豆腐,于是两家的豆腐生意就这样形成了,重点是两家的摊位就连在一起。
陈先生表示,自己家卖豆腐已经很久了,虽然李女士很明显的在抢生意,但自己家的老顾客很多,且已经是多年的招牌,因此对生意上的影响很小。
李女士改行卖了豆腐,但生意不太好,陈先生家一天可能卖好几百,但是她的也就能卖几十块钱,一百多就算是好的了。
见此情况,李女士又改变思路,开始打起了 *** 战,只要看到张女士那边的顾客在买豆腐,李女士便大声吆喝,告知顾客自己家的更便宜。
先不说其他的,李女士这个 *** ,确实抢了不少顾客,毕竟物美价廉的东西,顾客都喜欢。
李女士这个做法,是个人都不无法容忍,凭自己的本事做生意,你却强行 *** ,明着就是跟自己家过不去。
但就算是这样,张女士也没有说过什么,毕竟生意上的影响有限,且对方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
直到有一天,一位买魔芋的女子经过,两家人从此红眼相向。
当天,有位女子在张女士的豆腐摊前止步买魔芋,两人讲好 *** 之后,张女士随后开始为顾客切魔芋。
这时隔壁的李女士突然走了过来,一把拉住女顾客的手臂,称自己家也有卖魔芋,而且质量更好、更好吃。
张女士已经无法容忍,于是走过去与李女士理论,随后两人发生了争吵,经过这么一吵,顾客被吓走,最终两人的这单生意都没做成。
虽然嘴上发生争吵,但双方都尽量克制,因此没有肢体上的触碰,从这天开始,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却是红眼相向,谁也不服谁。
一天,张女士的豆腐早早卖光,开始收摊回家,因为两个摊位用的是同一条通道,因此当张女士准备走出去时,李女士也跟在后面准备随行。
但张女士万万没想到,李女士在后面突然狠狠用肩膀推了她一下,导致李女士摔倒在地。
李女士表示,当时因为摔的太严重,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麻木,连说话都成了问题,然而张女士并没有将李女士扶起来,反而站在摊位上对其破口大骂,还说李女士装病。
过了一会儿,李女士的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但还是没有力气起身,因此她要求张女士能拉一把自己,但张女士认为她一直在装,根本不搭理她。
随后,李女士给丈夫打了 *** ,陈先生很快便来到了菜市场,看到妻子确实受了伤,她赶忙拨打了120急救 *** ,将妻子送到了医院。
然而,经过医院的检查,最后被诊断为颅脑闭合 *** 损伤,需要长时间安心休养,之后李女士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医疗费上万。
李女士的 *** 是张女士导致的,且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因此李女士出院后,夫妻俩便找李女士理论。
可张女士却不认账,也不承认是她推了李女士,说李女士是装病的,目的就是讹诈她,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先生不得不寻求当地记者的帮助,希望事情能够得到解决。
记者找到了张女士,这次张女士又把事情给说迷糊了,她说,事实上自己一直受到对方的欺负,只要有顾客在自己这里买东西,李女士就会一直骂个不停,有一次还向自己扔来了一块豆腐,自己本来就有高血压,打到头之后晕了过去,半小时之后才苏醒过来。
张女士称,自己的摊位确实开得晚,生意也确实不怎样,但已经知足了,反而是李女士一家,处处跟自己过不去,想让自己 *** 撤摊。
而事发那天,为了抢一名顾客,李女士宁可自己不卖,也不让张女士卖出去一块豆腐,吵了一架之后,两人心中都憋着火气,最终在张女士收摊回家时,李女士确实轻微推搡了一下,可没想到张女士却装病讹人,自己滚了下去,躺地上不起。
张女士表示,不管对方玩什么花样,她都不会赔偿一分钱,如果一直这样咄咄逼人,那么谁也别想好过。
至此,两家人的协商,在请来记者的情况下失败了。
此事确实不好解决,毕竟弄不清楚到底谁在说谎,但按理来说,张女士的摊位开得晚一点,生意也不怎么样,红眼的只能是张女士,不安好心的肯定也是她。
而她推搡了李女士,李女士也被诊断了脑内损伤,这种数据不可能造假,也花了不少钱。
在事件中,李女士一直没有否认是她推搡了对方,既然是这样,大概也是有默认的意思,因此应该赔偿医疗费,不然事情根本无法解决,可就是李女士的不承认,不赔偿,导致事情解决不了。
终南山脚下的百年手作豆腐人家图/文 李光
坐落于西安 *** 安区终南山脚下的葛村是一个有着120年豆腐 *** 史的小村庄,时至今日,仍有十多户村民坚持手工 *** 烧锅豆腐。53岁的李亮、王炳利夫妻做豆腐28年,技艺来自家传古法,已传承四代,凭藉多年积累的客户每日开工送货,是典型的葛村豆腐人家。
传统烧锅豆腐系将泡发好的黄豆经磨浆、摇浆、煮开、点兑、压包、成型6道工序 *** 而成。其中的摇浆过滤最为辛苦,需人工不停地摇动滤布促使豆浆流出,做一箱豆腐需摇出260斤豆浆,即使在豆腐 *** 淡季的夏天,每天5箱豆腐也要夫妻俩摇浆近4小时,长期摇浆 *** 作使得李亮夫妻患上了颈肩疾病,两人互相照顾,每半小时轮换一次。
所谓烧锅豆腐,是将豆浆用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后点兑成豆花,“只有煮开的豆腐才能点兑出滑嫩的口感,做豆腐必须要烧锅,”王炳利说煮豆浆只能用劈柴,炭火太硬,煮出的豆浆泛苦,村里百多年来一直沿用劈柴烧锅的传统。
豆浆过滤越多口感越好,李亮坚持三次过滤:磨浆过滤、摇浆过滤、舀浆过滤,“别人咋样咱不知道,反正我要保证三次过滤,”点兑前的第三次过滤几乎无渣可滤,被称为豆腐坊里的良心工序。
石膏点兑是葛村豆腐的传统点兑 *** ,百年不变,滚烫的豆浆点入石膏水后即开始凝结成豆花,点兑的节奏和搅浆速度决定豆花的块度和硬度,是影响成品豆腐质量的关键,点兑豆腐看似简单,实际讲究很多,每家都有自己的窍门。
夏季是豆腐生产淡季,李亮夫妻每天 *** 5箱豆腐,入冬后产量翻倍,“夏天太热,豆腐搁不住,好多中午要豆腐的客户都推掉了,只供应早上要豆腐的,”“就算做5箱豆腐也要煮5锅豆浆,过年时最多做过15箱豆腐,每天只睡3个小时,把人累得兮兮(方言,形容非常累)滴。”
豆腐坊里的工序一环扣一环,热气腾腾的豆花灌入豆腐箱后被迅速打包,准备压石挤水,李家的豆腐要经过两次打包,两次挤水,“就为把水压净,压得好豆腐才劲道。”
常年的劳作让李亮患上了肩周炎和腰肌劳损症,压豆腐的大青石每块100斤,搬起来异常吃力,5年前,李亮在豆腐坊里架起了一台电葫芦,改变了传统人工搬运石头压豆腐的方式,“一些乡 *** 看到我这办法管用,也装上了电葫芦,”提起自己的这项小革新,李亮颇为得意。
“豆坊无闲人,所有粘过豆浆和豆花的物件都要随手擦洗,恨不得一人掰成两半用,”王炳利说葛村豆腐坊一般不雇人,不是不想雇,而是雇不起,一个小工每天100元,差不多是两箱豆腐的利润,小本生意承受不起当下的工价。
一块豆腐压30分钟,距下一锅豆浆煮开有5分钟的“时间差”,难得休息片刻。据李亮介绍,葛村豆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全村家家户户做豆腐,豆腐卖遍了长安县境以及西安、户县部分地区,做豆腐成了村民家庭经济的大头。后来大家挣钱的门路多了,很多人外出做生意、打工,收入比做豆腐还高,目前村里还在 *** 手工豆腐的人家不超过20家,以50岁上下的老人手为主,“谁都想挣轻松钱嘛,做豆腐太累了,只有肯下苦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豆花经头次压石挤掉七成水份后要打开包布进行二次排水,传统二次排水方式是将豆腐四角积水处扯开排水,李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横竖各二十下划碎整块豆腐的工序,“这样排的更利索,”他认为做豆腐要有匠人心,匠人心就是良心和细心。
划碎打包后的豆腐被搬到小院通风处进行第二次压石挤水,需要压上整整 *** 才行,“一定要压够钟点,”李亮说做烧锅豆腐的步骤谁都知道,关键看细节,“豆腐坊里没人监督,凭良心干活,心善的人才能做出好豆腐。”
葛村豆腐作坊大多为夫妻档,“做豆腐事多活杂,只有自家人才能配合好。”每晚收工后,王炳利会亲手为丈夫泡上一壶铁观音,“俺俩谁都离不开谁。”
每天凌晨5点,李亮夫妻便起床为揭豆腐做好各种准备,根据客户头一天所下订单将豆腐切割分装好,6点出发,要赶在7点之前把豆腐全部送到客户手中。
李亮 *** 的豆腐在具备葛村豆腐滑爽劲道,豆香浓郁等特点的同时,更加细腻鲜嫩,这得益于他的三次过滤工艺。“做豆腐关键看细节,细节做到位,豆腐自然好吃。”
李亮的客户多为长期合作关系,彼此信任,每日记账,月底结算。由于客户分布较广,一趟送下来将近一个小时,“6点必须出发,不然送不完,夏天还好点,冬天要摸黑上路,辛苦很!”李亮以前用自行车送豆腐要往返多次,后来改 *** 力三轮车,6年前他购买了机动车,送货更加方便。
30年前李亮与王炳利结婚时家中只有两间平房,小两口靠卖豆腐一点一点攒钱,每隔五六年便盖起几间新房,如今,李家已建起前后3栋楼房,大小房间共15间,花费近六十万元,“房太多,女儿回娘家都挑着住呢,儿子的婚房早就准备好了,就看他啥时候把媳妇领回来呢!”
做了28年豆腐的李亮对手工烧锅豆腐的优劣看得很清:效率低,劳动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是制约手工豆腐发展的瓶颈,“其实最费力的磨浆、摇浆、舀浆、压包都可以用机器替代,”近十年来,他先后完成了电动浆渣分离,电动舀浆,电葫芦吊石压包等技术革新,难度更大的机械摇浆过滤也在研制中,“如果摇浆、舀浆、压包这三块实现机械化,就可以节省七成劳动力,不得了啊!但革新有一个底线: *** 工艺绝不能变。”他相信,只要生产效率提上来,人力成本下降后,葛村手工烧锅豆腐就是一颗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谁都不想一辈子当一个打工仔,我想,大部分人都想过去创业做生意来赚钱,出于各种原因而迟迟没有行动。上班拿到的死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每天还需要看领导眼色来做事,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90后不爱找工作的原因。
创业是一场博弈,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就因为启动资金不足而导致很多人没有开始创业。其实,对于创业来说资金虽然重要,但不是主要难题,难的是如何选择行业。
创业卖豆腐的故事相信在我们生活中应该听过很多,只有几张餐台的小店主人张庆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
张庆的豆腐坊门面简洁,1台智能豆腐机,寥寥几张餐桌,主打龙山水豆腐和豆腐小菜,别小看它,这家小店居然年赚近百万元!
“跟朋友刚吃了两盘随吃豆腐,旁边的台子已翻了两三次,店主推荐的 *** 道豆腐脑也比较好吃。”来吃饭的顾客这样说道,热豆腐一出锅,就不断有人进来打包带走。
今年春节之前,张庆决定把店面扩大装修一番,让跟多的人能吃上这种健康又美味的农家土味。
?
传承传统技艺 讲好“豆腐故事” 鹿泉区古贤村强化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7月5日,走进鹿泉区古贤村,一座豆香四溢的厂房内热气蒸腾。工作人员正在 *** 作设备,将泡了一晚的黄豆磨浆,加工成豆腐和豆皮。
“这座豆腐厂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目前,引进了大型磨浆机、豆皮机、豆干机等一系列设备,豆腐日产量5000斤以上,豆皮豆干其他品种2000斤以上。同时带动了本村30多人就业,为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该村 *** 支部 *** 温晓卜说。
鹿泉区黄壁庄镇古贤村是一个整体 *** 村,村民做豆腐由来已久。村“两委”紧抓契机,在 *** 门的帮扶下,争取 *** 资金300万元,建设了这座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豆腐加工厂,采用古法工艺和现代机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豆制品。工厂引进了冷链生产流水线,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 *** ,提高了豆腐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村集体将厂子经营权 *** 给了石家庄载梦食品有限公司。日常豆制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全由该公司负责。每年,按照约定,村集体获得利润分红,如今古贤村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
说起古贤豆腐,可谓是远近闻名,55岁村民温拥军是做豆腐的一把好手,做豆腐已经30年有余。“现在村里有了厂子,实现了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个月能挣3000元。”
为了谋求村子更好地发展,同时也将豆腐 *** 技艺加以传承发扬,古贤村的村民还经常去外面参观学习。以点带面,通过村里的共同努力将“手艺人” *** 起来,传统技艺得以传承的同时,将村内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豆腐加工厂采用全 *** 绿色低碳技术,尤其是在产业用电方面全面采用光伏发电,降低生产、环境成本。不光这里,在古贤村很多屋顶上,都分布着光伏发电板。村“两委”在该区 *** 服务中心的引导下,积极跑办项目,引进央企利用村内建筑屋顶,推广光伏发电项目,安装了光伏6.4兆瓦,覆盖率超过了50%以上。村民用电便宜了,也获得了租金收益。同时,村集体提供光伏清洁维护服务,每年预计增收10万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发展产业,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该村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古贤村资源丰富多样,既有食品加工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又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古贤村致力打造产业融合村。下一步,我们将绿色食品、绿色能源与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贯通产加销,融合工文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温晓卜说。(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刘冬)
本文来自【石家庄新闻网】,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种植黄豆深加工豆腐拿去卖, *** 发酵喂土蛋鸡的成本和利润养殖业想挣钱,无非就是成本技术和市场,在掌握了技术和有市场的时候,如何做到降低养殖成本呢?更好是循环养殖。下面简单聊聊 *** 发酵喂土蛋鸡。
一、先租五亩地,深耕后施肥种植黄豆,等黄豆采收完毕,此时大约黄豆三千斤,把黄豆梗粉碎备用。
二、选择好养鸡场地,搭建好鸡棚,配备煤炉(鸡苗小时候取暖用,冬天用),饲料糟、水槽、水电配制、其他工具等。
三、选好鸡种,买入鸡苗一千只,其中公母各半,并做好防疫工作。
四、把黄豆加工成豆腐拿去卖, *** 发酵喂鸡, *** 做好发酵,这里重点说说 *** 发酵。用先前粉碎好的黄豆梗25%加上 *** 75%,发酵千分之三添加,其它加些米糖。至于比例根据水分适当调整。
五、将各种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加水含水率控制在50%左右,用手抓紧测试不能有滴水,否则水份太多要调整。然后密封发酵,放入缸、盆、池等容器中,用薄膜密封覆盖,夏天气温五天左右,气温在20度左右十天左右,气温越低发酵越慢。等到饲料有香、酒气、甜可以喂食。
六、 *** 喂鸡注意事项,不可以用变质霉烂或异臭味原材料发酵喂鸡。从发酵好的容器中取饲料后及时密封,饲料不能压紧,并做好排除空气,当然也可以晒干存放。
七、 *** 喂鸡的效果,毛色光鲜亮丽,肉质鲜嫩,鸡汤不腥不浑蚀。鸡场臭味下,发病死亡率降低。饲料吸化率提高,成本降低,生长速度加快,母鸡产蛋率提高,鸡也非常健康。
八、成本和利润,鸡苗每只3元,一千只3000元,种植黄豆租地、 *** 、施肥、人工3000元,加上水电、防疫、搭建鸡棚、工具等8000元,计14000元。其中公鸡长到三个月卖掉,每只三斤,每斤20元,每只差不多60元,五百只公鸡,计30000元,除 *** 亡率,28000元问题不大。另外五百只母鸡长到差不多一百天下蛋,平均每天产蛋200只,后面可以达到每天产蛋300只,每只一元,是土鸡蛋,一天收入200元,一个月6000元,加上后面产蛋量增加,一年下来算50000元。再加上黄豆加工成豆腐拿去卖,一年下来40000元,除去成本一年收入不低于十万。鸡粪堆积起来发酵好可以当作第二年种植黄豆肥料,这样又环保同时又降低了成本,这个项目值得考虑。
乡村小豆腐“磨”出大收益!即墨双塔村成立共富公司日产豆制品5000余斤在即墨区移风店镇双塔村的豆腐工厂里,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 *** 豆腐、装车外送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在共富公司规模化运作下,双塔村豆腐产量质量迎来了双提高,村民靠小小的豆腐过上了幸福生活。
即墨双塔村村民在车间里生产豆腐。
闲置房屋建起豆腐公司
移风店镇双塔村素有做豆腐的传统。“以前我们两口子开了个家庭小作坊,将做好的豆腐走街串巷叫卖,也就能赚个辛苦钱。后来随着标准、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薄,基本也就不做了。”村民史爱萍告诉记者,十几年来,他们夫妇经营家庭豆腐坊,每天起早贪黑,将豆腐卖到十里八乡,勉强维持生计。她表示,由于产量、卫生等问题,使得小作坊难以继续发展。
了解到村民们产业发展的困境,移风店镇 *** 委积极指导双塔村开展公共资源清收行动,利用清收的20亩闲置厂房,以“组织引导+集体参与+村民入股”的共富发展模式,注入资金300万元,成立了共富公司——青岛圆可方诚工贸有限公司,解决村民生产的豆腐“量少难卖、品质不一、相互竞争”问题。更让大家高兴的是,村里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的发展路子,聘请专业人员按市场化方式运营,以“劳动人员按时计价、资金入股按期分红、要素资产按量折现”的方式,全方位打开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村集体年利润分红90万元
“公司现在一天能出5000多斤豆腐,收入一部分归集体,一部分拿出来作为老百姓的分红。老百姓不但晚上不用熬夜了,而且比自己在家做豆腐收入还要高。”移风店镇双塔村 *** 张华卫说。发展豆腐产业,是让村民增收致富的秘诀,而成立村级共富公司,则是基层 *** 委增加集体收入的法宝。目前,共富公司日产豆制品5000余斤,村集体年利润分红90万元,小豆腐磨出了乡村“致富梦”。
豆腐产量质量双提高
因为有着丰富的做豆腐经验,史爱萍夫妇成了共富公司里的技术指导,“之前各家做各家的豆腐,然后各自到集上去卖,相互之间有竞争压力,也卖不上好价钱。共富公司成立后,不但产量提上去了,也开辟了新的销售路径。你看,这一车带包装的豆腐是 *** 超市的。”在共富公司规模化运作下,双塔村豆腐产量质量迎来了双提高,销售渠道和平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更多“双塔制造”的豆制品从市集销往了大型商超。
在共富公司车间内,村民王红岩正在将做好的豆腐装车发往市场,他告诉记者,“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了,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是6000元。此外,共富公司还会给我分红。”张华卫介绍,“我们共富公司带动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 对话 /
记者:做豆腐有什么诀窍吗?
史爱萍:其实做豆腐一点也不难,只要掌握好比例,在家就能做出好吃的豆腐,成本也不高。一定要将豆子提前浸泡12个小时,打豆浆时记住豆子和水的比例是1∶6,豆浆过滤一下,口感更细腻,一定要煮熟,这样吃起来更健康。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豆腐?
史爱萍:最早是为了生计,后来慢慢有了感情。刚开始做豆腐时,我曾屡屡受挫,还被浆水烫伤了手。当时我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后来我想,做豆腐作为一门传统手艺,应该传承下去。如今,做豆腐已经变成我们村乡村振兴好项目,我更应该继续做下去,留住传统手艺的根与魂。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于思玮 周翔 摄影报道
【新春走基层】老豆腐做成大产业——探访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春节临近,宁夏吴忠青铜峡市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们纷纷外出置办年货,好不热闹。酸浆豆腐、老豆腐、嫩豆腐、豆腐皮……寻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吆喝声,记者在“兴豆缘”牌匾下停住脚步。“过节家里不能不备上兴豆缘的豆制品。这个在陕甘宁远近闻名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是由一个小作坊发展起来的。”青铜峡市民马晓伟告诉记者。
记者走进兴豆缘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轰鸣,车间一派忙碌景象。“你们看,这是2020年我们从上海引进的150吨老豆腐生产线;这是2021年从北京引进的200吨老豆腐生产线。公司已经达到了国内现代化一流生产工艺。”工作人员介绍。
“要说如何与豆腐结缘,还要从我的姐姐们说起。”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平笑意盈盈,介绍起了兴豆缘的发展史。
1994年,张保平的两位姐姐都在青铜峡市小坝商城菜市场卖酱菜,看到旁边的豆腐摊生意红火,就让大学刚毕业的张保平去银川学做豆腐,回来之后姐弟三人在滨河村创建了“宏利豆腐加工坊”。刚开张时,每天能卖50斤,一年利润在1万元左右。经过20多年摸爬滚打,他们的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到了酸浆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水豆腐、豆腐干、五香豆腐、豆腐皮、素鸡等多个品种。
2013年,张保平姐弟三人在青铜峡市嘉宝工业园区成立了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正式迈向工厂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进入工业园之后,兴豆缘的产量翻倍,品类增加,销售火爆,厂房在2018年就不够用了。
在兴豆缘提交扩建申请后,当地 *** 高度重视,当年给予奖励600万元,后来又拨付 *** 补贴150万元。2019年,兴豆缘年产3.6万吨豆制品技改扩建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竣工、当年完成调试,完成向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豆制食品企业转型。企业还与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合作,不断研发新品种。“市场也由本地扩展到周边的甘肃、 *** 、陕西等省份。”兴豆缘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镇霞说。
近年来,兴豆缘凭借过硬的生产条件,成为远近知名的豆制品生产厂家,不时有周边省份新的经销商前来订货。“我们公司现有7台冷链车,每天都在周边送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还将继续购买大型设备降低成本,努力实现差异化生产。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豆腐花等多个新品类,希望以此加快打开市场空间。”李镇霞说。 (经济日报记者 许 凌)
靠卖豆腐买了一套房!这些不起眼、但利润大的生意,你留意过吗?有的人做煎饼月入三万,也有人靠收废品买车买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实则有“暴利”的生意,你留意过吗?
58部落开店找铺的小伙伴们,带你解锁“财富密码”:
01“靠卖豆腐买了一套房。”
▉ @ 奋斗的兔子
我在西安的时候,当时住在城中村,村里有一位阿姨每天推个车卖臭豆腐,当时一块钱2块豆腐。一个锅和一个蜂窝煤炉子,在村子卖了最少6年,听说靠卖臭豆在附近买了一套楼房。
当时听说的时候我很惊奇,一个不起眼的的臭豆腐,利润那么大,让我对生意刮目相看。往往可能那些别人最看不起的生意,才是更好的生意。
02“理发行业也是暴利行业。”
▉ @ 芝麻开门
我之前住的小区楼下一理发店,剪头发一次30元,烫个头发298元,398元,498元,598元等 *** 不等,而他的房租一年也就1万多点儿!不过这样的理发师得要技术好,有品位,能给客户提合理的建议,关键是TA打理出来的发型人人喜欢,收入才能像天上下雨一样落口袋。
还有擦鞋修鞋保养鞋子的,擦一点点鞋油,几分钟就赚15块,鞋子随便保养一下,就得几十块!而鞋油、人力成本都很低的,只不过这也是技术活儿。
*** 也很挣钱吧,很多女人爱美的,还有婴幼儿奶粉,尿不湿,婴幼儿的服装 *** 等等都非常贵,成本到底有多少呢?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些母婴相关的生意,钱都好赚一点。
再就是家庭装修行业!我女儿就在建材市场,搞衣柜橱柜设计。她说,客户选定的材料,谈好的 *** ,装修公司过来,三下五除二就砍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客户搞定的10万材料,装修公司估计不到7万就能拿下。客户都是外行啊!
其实,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暴利,关键在于生意人的能力。同样的生意,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就能做到风生水起!
03“早餐店非常赚钱,不过是辛苦钱。”
▉ @ 故事的光阴
我们摊位旁边就是早餐店,卖包子和煎饼的,是真的很赚钱。
今年行情不好,隔壁有家店关了,早餐店就把那个铺面一起租了,现在两个店面一个卖包子,一个卖面和馄饨,每天早上生意都很好,我打听过人家每月能赚好几万,真的很羡慕。不过我之前也了解过,人家都是四点起来做包子的,真的是辛苦钱。
04“低价卖货,抽时间做副业,就能赚钱!”
▉ @ 龍星
我知道的是朋友的店。经营米面、饲料,日杂百货的店铺,给朋友带来了收益,更主要的是朋友善于改变经营策略,以优质的产品,低廉的 *** 争取经营上的主动权,吸引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选购。
变顾客上门购货为 *** ,只要 *** 预订或顾客亲自选购好的商品,免费送货下乡,大大方便了顾客,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开店一定要诚信经营,口碑好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开店也要选好店铺,尤其是经营种类非常关键,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才是赚钱的关键。
业余时间朋友也做 *** 赚钱,利用自家的面粉做糕点,做寿桃,以一门好手艺好迎来大家的争相订购。工作虽然说辛苦了一些,可为朋友铺下了一条生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