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就马上到年关了,很多人都会买鱼回家,毕竟过年的时候,我们要大鱼大肉的吃,可是鱼鳞很难刮,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用这三个 *** ,在难刮的鱼鳞都会轻轻松松的快速搞定,赶紧跟着来看看是怎么做吧。
我们现在都会买鱼回家来做,尤其遇到节日的时候,我们肯定要买鱼买年货,这个时候我们鱼就会买回家了,可是刮鱼鳞是个难题,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刮,其实只要用我们的 *** 就可以将鱼鳞刮得非常干净。
之一个 *** ,就是我们用厨房的白醋,我们将白醋给它涂抹在鱼身上,给他静置个三分钟。
等时间到了,我们用指甲一刮,我们的鱼鳞就能掉下来,因为白醋可以充分的将鱼鳞软化,这样轻轻松松就可以将鱼鳞刮下来。
第二个就是用萝卜头来刮鱼鳞了。大家会发现用萝卜头斜段来刮鱼鳞可是非常轻松而且又干净的,我们只需要将萝卜头切成斜角就可以了。
第三个 *** ,我们可以将我们买回来的鱼放进袋子里,准备勺子
然后将勺子握紧塑料袋口,把勺子放在里面,这样刮鱼鳞就不会飞溅出来。等我们刮的差不多了,大家会发现这样隔着袋子刮,我们同样也能将鱼鳞刮得非常的干净,而且鱼鳞都在袋子里,也不会飞溅出去。我们再去除内脏和鱼鳃,把内脏和鱼鳃放在食品袋中在和鱼鳞一起扔掉,非常的干净方便,大家一定要试一下哦。
看完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买回来的鱼,鱼鳞该如何刮了,只要掌握以上几个小技巧就非常简单。如果您觉得有用,别忘了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你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求的人哦。
钱塘江出现“鱼鳞潮”!形成原因极其苛刻,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实在是太罕见了!钱塘江嘉绍大桥附近出现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自然奇观——鱼鳞潮,这一壮观景象在2021年才被正式定义为新潮景。鱼鳞潮的形成离不开海水的涌潮现象,当潮水涨潮时,它会进入海湾或河口,由于水域狭窄和底坡急陡,大量海水迫不及待地涌入,形成了强大的涌潮。
全球虽然有众多海湾和河口,但能够形成壮观涌潮的地方寥寥无几,而能够媲美钱塘江大潮的地方更是凤毛麟角。全球仅有三个地方具备这一奇观:恒河口、亚马逊河口和钱塘江口。
然而,亚马逊河口因交通不便和人烟稀少,鲜有人前来观赏,使得钱塘江大潮成为备受瞩目的自然奇观。
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如此壮观,原因有二:一是钱塘江河口宛如一个喇叭口,从大海到河流逐渐变窄,海水在狭窄河口挤压下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二是钱塘江江底有一个巨大的沙坎,河床骤然升高,海水变得浅,进一步加剧了涌潮的形成,最终呈现出宏伟的景观。
尽管每天都会有钱塘江的涌潮现象发生,但要想欣赏到最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关键在于月亮和太阳的位置。
受万有引力影响,地球绕太阳旋转,而月亮则绕地球旋转。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对潮汐产生显著影响,形成了潮起潮落的现象。当月亮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或相对直线上时,它们的引力叠加效应将导致大潮,这正是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钱塘江大潮的巅峰时刻,潮头可高达数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不过,即使在非巅峰时刻,钱塘江也常常呈现出各种令人惊叹的涌潮景观。
那么,极其罕见的鱼鳞潮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鱼鳞潮是钱塘江涌潮中的一种少见景观,其形成机制更是异常罕见。它需要两股不同类型的涌潮相互交汇,一股是波状涌潮,另一股是破碎的涌潮,当这两股涌潮交汇时,才能形成鱼鳞状的壮观景象。波纹潮是由于潮涌动力相对较弱,导致潮头没有完全破碎,呈现出波纹状,这种景象相对较为常见。而交叉潮则是由于钱塘江下游河道既宽又浅,江中有沙洲露出水面,当涌潮遇到这些沙洲时,会被分为两股,形成交叉潮。
交叉潮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十”字状,有的呈“丁”字状。当波纹潮遇到破碎的涌潮,形成交叉潮时,就会呈现出像鱼鳞一样的景象,这就是我们所称的“鱼鳞潮”。然而,鱼鳞潮的出现极为罕见,通常只持续短短十多分钟就会消失,因此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奇观的机会实在不多,幸运的人们应该记得拍下这难得的瞬间。
至于鱼鳞潮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什么特殊的事情,事实上,它的出现纯粹是由于潮水的复杂变化造成的,并不与人间祸福有关。
尽管在古代,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人们倾向于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但现代科学已经揭示了自然界中许多现象的成因。鱼鳞潮的出现是潮汐现象的一种特殊表现,它的出现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事业造成任何实质 *** 影响。
在钱塘江大
潮的附近,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奇妙,而这一刻如梦如幻的鱼鳞潮更是让人陶醉其中。尽管它的出现没有神秘的预示或超自然的意义,但这种奇观却有着独特的美感和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对于自然界的这种壮丽表演,很多人会特意前来观赏,不仅仅是因为它罕见,更因为它的美丽和引人入胜的氛围。站在江岸,观赏者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气势,仿佛被大自然的力量所包围。潮头高高涨起,形成壮观的水墙,随着涌潮的节奏,水流汹涌澎湃,仿佛一曲宏大的自然交响乐。这一壮观景象所带来的震撼和兴奋,足以让人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自然的魔力中。
然而,要欣赏到鱼鳞潮并不容易,因为它的出现时间短暂,通常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
因此,有幸亲眼目睹这一景观的人常常感到幸运。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抓住这一瞬间,记录下鱼鳞潮的美丽,成为一种珍贵的收获。
钱塘江的鱼鳞潮,虽然没有特殊的神秘寓意,但却是大自然的一份馈赠,一场自然界的盛宴。它提醒我们,地球上的奇观和美景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保护和珍惜这个赋予我们如此多壮丽景色的星球。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让这些美丽的自然奇观得以延续,成为我们传世的宝藏。
你是不是 *** 肉容易柴,做鱼肉有腥味?今天教您几个小窍门做出好吃的鸡翅包饭,和不用吐刺、连鱼鳞都好吃的酥鳞鲫鱼。
鸡翅包饭
食材
圆糯米饭鸡翅鸡腿豌豆番茄洋葱
胡萝卜葱姜蒜牛奶老抽酱蘸汁蚝油
蜂蜜韩式辣酱白胡椒粉玉米油
窍门
窍门1:鸡翅去骨
鸡翅尾部,用剪刀将“大骨”和“小骨”连接处剪断;
用手沿着“小骨”将肉推到底部,轻轻一掰,取出“小骨”;
将肉从“大骨”上翻下来,翻不动的地方用剪刀剪断,最后掰断连接处,取出“大骨”。
窍门2:用牛奶腌制鸡肉
可以去腥,让肉质更鲜嫩。
窍门3:鸡腿去骨
用剪刀旋转,将筋剪断;
从底部剪开鸡肉,到顶部时,用剪刀剪开骨头连接处,取出鸡腿肉。
窍门4:选好原料
用蜂蜜代替白糖,甜且清香。选用圆糯米,蒸糯米饭的时候加入少许食用油,色泽更鲜亮;炒糯米饭时加入番茄丁,味道更丰富。
窍门5:封好口子
用小漏斗将炒饭装入鸡翅中,但不要装太多,以防鸡翅收缩,炒饭外露。
用 *** 封口,像缝衣服一样,先从下串入,再从上面串出,特别结实。
学会这5个窍门
厨房小白也能搞定鸡翅包饭
酥鳞鲫鱼
食材
鲫鱼葱姜蒜薄荷洋葱彩椒柠檬
花椒豆豉酱盐鸡精玉米淀粉白酒
窍门
窍门1:鱼肉不腥的秘诀
选用鲫鱼,鱼鳞可以食用;
用白酒擦拭鲫鱼;
用干净的毛巾擦掉鱼肚内的黑膜;
用鲜柠檬水浸泡鱼肉;
用薄荷腌制鱼肉;
用花椒碎包裹鱼肉;
窍门2:鱼鳞酥脆的秘诀
用玉米淀粉给鱼肉裹粉,会更加酥脆;
鱼块进行高油温二次复炸,直至鱼鳞膨起,鱼刺口感酥脆;
鱼肉经过几个窍门的处理
全然不腥、酥脆可口、鱼刺都能吃
美食用诀窍,简单不麻烦。
鸡翅没有骨,鱼肉不会腥。
来源: *** 回家吃饭
午FUN丨气势磅礴!钱塘江鱼鳞潮仿佛万马奔腾7月2日,浙江海宁,钱塘江出现鱼鳞潮,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势如虹!钱塘江鱼鳞潮有多壮观,戳 *** 沉浸式感受!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这是征兆?网曝:山东平原5.5级震前现鱼鳞云!还有更大 *** 吗?山东平原县发生5.5级 *** ,波及范围可以说比较广泛,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等 *** 均出现了震感。
而在发生之后,一则关于“ *** 前夕事件”消息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
因为在这一则内容之中,出现关于“ *** 前”的一些景象,说的是“ *** 云”——网友拍摄的天空鱼鳞状云,这难道真的是 *** 的征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人类可以利用这些“ *** 云”来进行 *** 了,先看看本次 *** 的情况。
山东平原发生5.5级 ***
对于山东来说, *** 并不是很频繁,属于少 *** 区域,而且,山东省 *** 局也才公布了7月关于 *** 的数据:
7月份,山东台网记录到山东及沿海地区天然 *** 16次,其中小于1级 *** 7次,1.0-1.9级 *** 7次,2.0-2.9级 *** 2次,3.0级及以上 *** 0次,更大为7.17日17时黄海海域2.9级 *** 。
单独从 *** 数据上来讲,可以说并不多,也完全是属于正常的,而且都是属于小 *** 为主,所以,这一次 *** 有点强,也是吓到了不少的人。
并且从公布的情况来看,的确不少市民家晃动比较厉害,吊灯剧烈晃动,在睡梦中被晃醒,然后下楼紧急避险,同时,也有房屋被晃动开裂的情况等等。
当然,也由于是这一次 *** 所在区域比较特殊,所以,波及范围非常广泛,发生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5.5级 *** ,震源深度10千米。
此次震中距平原县城8公里,距德州市区31公里,距济南市区82公里,本次 *** 震中附近的乡镇有王打卦镇、恩城镇、王杲铺镇、郝王庄镇、张华镇、雷集镇、腰站镇、前曹镇和苏留庄镇等。
而通过 *** 的统计数据来看, 这一次 *** 也是近10年来更大的一次 *** 。
在近10年来之中,山东共发生 *** 以上 *** 44次,其中3.0到3.9级36次,4.0到4.9级7次,5.0到5.9级1次,6.0级以上0次,更大 *** 是本次 *** ,所以,综合 *** 来讲,山东并不是属于 *** 较为活跃的区域。
那山东为什么会 *** ,还有更大的 *** 吗?
山东其实 *** 并不奇怪,山东还有一条比较大的地带,名叫“郯庐断裂带”,这一条 *** 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
而在数据之中来看,历史上该断层带上的 *** 还有过多次强震,其中山东境内也有,1668年山东徼莒县—郯城8.5级 *** ,1983年山东菏泽5.9级 *** 等等,所以,这个断裂带在山东的跨度比较大。
当然,本次 *** 从位置上来说,不是属于这个大断裂带区域。
可能是来自聊城—兰考断裂带。
从资料来看,这一条断裂带,南起河南兰考,北至聊城以北,与齐广断裂交会,大致呈北北东向延伸,全长达270多公里,是鲁西断隆和临清坳陷的分界断裂和地质分界线。
当然,这个是从 *** 带的分布图上看得,具体看看后面会不会判定,综合 *** 来讲,这样的 *** 属于自然 *** 没有什么争议。
那会不会有更大的 *** 呢?在 *** 发生之后,山东省 *** 局按照预案迅速启动二级响应,与中国 *** 台网中心进行联合 *** 会商,分析认为震后原震中区发生更大 *** 可能不大。
同时,由于山东 *** 波及了河北衡水市、沧州市等地,河北省 *** 局也为大家解除了担忧,经分析研判,近期河北发生5级以上 *** 可能 *** 不大,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然而,在 *** 之后,不少关于 *** 提前征兆的消息又来了,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也知道,每次在 *** 发生之后,都会有很多关于 *** 提前征兆的消息。这不,这次山东 *** 又是这样。
网曝山东平原震前征兆,真的存在吗?
首先,我们说一下大家说得 *** 云问题,这次说到得也是 *** 云的问题,那真的存在吗?这里可以明确说明的是,“ *** 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对此加以反驳。
而且,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 *** 与天气之间具有内在关联 *** ,所以,并不能通过卫星云图来准确预测 *** 发生。
而这次,疑似“ *** 云”,山东德州平原县 *** 前夕,网友拍摄的天空鱼鳞状云,就说是 *** 前的征兆,真的是吗?竟然提到了天空鱼鳞状云,为什么想到 *** 云呢?
这完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天空鱼鳞状云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透光高积云,这种云出现太正常了。
在今年也并非只有山东德州出现过,7月的时候,由于受到台风的影响,江门天空也出现了该云,你说江门就 *** 了吗?所以,这直接就否定了什么所谓的 *** 征兆的云。
透光高积云主要是因为形似鱼鳞的状态,又被大家称之为鱼鳞云,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般这种云是指云间有规则的、空隙大的大范围云层,出现这种云层的原因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
在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受热,空气中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降低,气压升高,云层也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 *** 的,一般在出现这样的云之后,意味着天气的转变,当这种鱼鳞云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变为降雨云团,气象谚语形象地说:“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所以,这种云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所谓的 *** 征兆的问题,就是正常的云层现象,晴天,降雨的转变过程都可能出现,就看发展程度如何。
的确,这种云经常被误认为是“ *** 云”,上面我也说了,科学界没有关于 *** 云的说法,所以,更加没有办法通过云来进行 *** ,世界各国,还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 *** 精确预测,这在未来也是长期的一个问题。
#山东平原5.5级 *** 北京震感强烈# #德州原震中区发生更大 *** 可能不大# #5.5级 *** 有多 *** ##时事热点头条说#
钱塘江上出现“鱼鳞潮”!形成原因极其苛刻,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名震天下的钱塘大潮,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更难得的是,钱塘潮中还有一种鱼鳞潮,这不仅十分罕见的景观,还非常值得探讨。
鱼鳞潮的形成可谓是天时地利一样都不能少,全世界能形成这样潮水的地方很少,钱塘江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不少人认为钱塘出现鱼鳞潮是祥瑞之兆。
那么,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钱塘江大潮
钱塘潮
不少人对钱塘潮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它只在八月十五那天才有。
实际上,钱塘潮每天都有,甚至每个月都会有一定规模的潮汐,只不过最壮观的当属八月十五钱塘大潮。
那么钱塘潮是如何形成的呢?
不只是钱塘江的潮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潮起潮落都离不开两个天体,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月球。
汹涌的潮水
当地球朝向太阳或者月球的一面,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涨潮。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的涨潮有两次,一昼 *** ,白天的叫“潮”,夜晚的叫“汐”。
其实,钱塘江每天发生涨潮,因为它始终受到了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
每年会有一个时间,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叠加起来达到更大值,那么这一天就会发生更大潮。
我们所说的钱塘江观潮,就是指的八月十五这天,太阳的引力与月球的引力对钱塘江的潮水作用力叠加在了一起,达到了更大值所以才形成了壮丽的涨潮。
涨潮的原理
当然,钱塘江潮的壮丽,也离不开它自身的结构。
钱塘江的入海口像一个喇叭花,当海水进入河口之后,河道收窄,加上钱塘江的河底泥沙堆积,这些都是减速装置,让潮水被阻挡了一下,然后翻起了浪花。
钱塘潮的速度在每秒5到7米,最快速度达到了12米/秒,能量惊人。
钱塘江入海口
只可惜,这些能量人类目前无法利用,一来是会 *** 潮水景观,二来这些能量都是一次 *** 的,收集起来花费的钱比能量创造的价值还要高。
还不如就让它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每年创造出的价值更大。
那么让人们吃惊的鱼鳞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横扫一 *** 的浪潮
鱼鳞潮
鱼鳞潮顾名思义,就是潮水泛起的波浪形成了鱼鳞的形状。
鱼鳞潮是潮水被分成了好几股,每一股的前端有一个前浪,后来跟随着后浪,从上往下开,前浪的样子像整齐的鱼鳞。
那么鱼鳞潮是如何形成的呢?
鱼鳞潮要形成,所需条件非常苛刻。
鱼鳞潮
首先,必须要有涌潮,也就是潮水涌入河道,在入海口形成浪潮。
我们所看到的钱塘江大潮,就属于涌潮。
不是每一条河流的入海口都会出现涌潮,比如我国更大的两条河流,长江与黄河,它们不论水流量还是入海口的面积都大于钱塘江,但是却没有形成涌潮。
全世界的河流里面,只有恒河、亚马孙河、钱塘江三条河流的入海口会出现涌潮。
亚马孙河河口
所以在古代,才会有钱塘大潮甲天下,毕竟在当时是找不出另一条河流有这样的奇怪的。
并且这三条河流里面,恒河因为遭受到了严重 *** ,入海口的地形结构发生了变化,恐怕会在未来消失。
比起危机四伏的亚马孙流域,钱塘江是世界上涌潮更好的观测地点。
恒河入海口
然而,涌潮只不过是鱼鳞潮出现的前提,想要产生鱼鳞一样的浪花,离不开多种潮水的汇集。
钱塘江的潮水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波纹潮,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种一朵朵浪花的潮水。
因为在八月十五这天,潮水达到了一年之中更大的引力,于是蜂拥进入钱塘江河口,导致浪在这里被分为了好几个方向。
当波纹潮和一些碎片潮呈“十”字交叉的时候,就有可能在相遇的一瞬间变成鱼鳞潮。
钱塘江大潮的”十“字波
这是因为,波纹潮本身就已经是一股一股的存在了,碎潮将自己的加在浪潮的前端,于是就出现了鱼鳞的模样。
而且,这还要凭借运气,因为碎潮的方向是乱的,就算它与波纹潮交叉,也未必会是鱼鳞的模样。
不然钱塘江的观潮历史已经有上 *** ,为何鱼鳞潮一直未曾在史料 *** 现,直到2021年才被命名。
鱼鳞潮持续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两波交汇之后的10分钟内,然后就会消失在茫茫的江面上。
多股波汇聚
鱼鳞潮的意义
根据史料记载,钱塘江观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们的一个节日。
唐宋时期达到兴盛,之后代代流传。
相传乾隆六下江南,几乎每一次都会观潮,这算是早期的旅游博主。
乾隆晚年的画像
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一个天时地利,虽说现在讲究科学,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科学的巧合更加浪漫。
比如钱塘的鱼鳞潮,在恒河、亚马孙河河口都没有这种浪潮的出现,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巧合引发的奇观,能亲眼一见,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就是幸运值Max。
不少人认为鱼鳞潮 *** 未来风调雨顺,百姓生活愉快。
鱼鳞潮形成条件苛刻
当然,钱塘潮的规模关乎未来运势这一点,古人比我们还会玩。
钱塘当地有一个官位,专门负责观察每日的潮水,并且根据潮水的情况,判断未来的降雨、台风、出海的收获等,类似于我们说的司天监或者钦天监。
现代科学已经解释了涨潮与太阳与月亮的引力有关,不过对于古人来说,这也算是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虽然有点玄学。
对于现在的游客来说,鱼鳞潮的罕见程度才是更加吸引人的,它出现的意义就是,大自然十分神奇,也充满了我们未知的巧合。
古代观天象的浑天仪
潮水的能量
地球上的河流入海口非常多,却不是每一条都像钱塘江这样产生如此壮丽的风景,很多河流的入海口就是普通的潮起潮落。
然而就在这些平平无奇的潮起潮落中,人们靠海吃海。
涨潮持续的时间很长,通常都在6小时以上,在这期间,很多海洋生物来到平日里的沙滩上,觅食、求偶、 *** 、产卵,许多海洋生物就是依靠潮汐为生。
当潮水褪去,它们中的一些来不及撤退就会被困在海滩上,这个时候就是陆地动物的机会。
潮水退后
很多小海鲜,能够在潮水退却之后被找到。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的沙蟹汁,它的原料沙蟹就是在潮水退后被人类抓到。
此外还有弹涂鱼、各种贝壳类、螺类、甲壳类等,沿海地区的人把潮水退后去捡海鲜称为赶海。
潮水不单单是为人类送来海鲜,潮汐的一涨一退,还具有很大的能量,如果将这些能量利用起来,就能发电造福人类。
这种能量就叫做潮汐能,是世界上正在开发的清洁能源之一。
赶海捡到的小海鲜
前面也说到过,钱塘江潮水的能量非常巨大,但是碍于地形没办法开发利用。
但是地球其他地区的沿海,有一些就十分适合建造潮汐电站。
潮汐其实每天都有,昼夜两次,每到月圆之夜达到每个月的更大值。
每一年会有一天达到引力更大,从而引发更大的浪潮。
这些能量被人类利用起来,用于发电,不会产生污染气体以及有害的成分,而且也不用害怕这份能源会被用完。
因为只要地球、太阳、月球都存在,那么潮汐就不会停止。
潮汐能发电
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潮汐能发的电,成本有点贵。
来看看距今约2.44亿年的鱼长啥样!云南发现世界最古老肋鳞裂齿鱼类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云南三叠纪海相地层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肋鳞裂齿鱼类化石,这是该鱼类在 *** 的首次发现,因此命名为 *** 肋鳞裂齿鱼。年代地层学研究表明,最新发现的 *** 肋鳞裂齿鱼距今约2.44亿年,比此前在欧洲发现的肋鳞裂齿鱼类早二百万年。该发现更新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科起源的认识和对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的了解。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距今约2.5亿年前,地球生命历史中发生更具灾难 *** 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为了了解之后的三叠纪生态重建,科研团队对我国云贵地区的三叠纪海相地层进行了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先后发现、命名了21种水生脊椎动物化石。本次命名的 *** 肋鳞裂齿鱼发现于云南罗平,是一种小型甲食 *** 鱼类,鳞片较为特殊。目前该古鱼类物种仅发现三块化石,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的稀有物种。所幸它们保存都十分完好,可以完整复原其形态特征,为研究肋鳞裂齿鱼科的骨骼形态学和 *** 发育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肋鳞裂齿鱼类是中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时期新鳍鱼类干群的 *** 物种,最早化石记录过去发现于2.42亿年前意大利和瑞士交界的海相地层中。新发现的 *** 肋鳞裂齿鱼将肋鳞裂齿鱼类的最早记录提前了约二百万年,极大增加了人们对肋鳞裂齿鱼类生物地理的认识。由于肋鳞裂齿鱼类同时具有肋鳞鱼类和裂齿鱼类的过渡特征,其分类位置难以确定。科研团队根据对欧亚肋鳞裂齿鱼类的详细对比和分支 *** 学研究,首次提出了肋鳞裂齿鱼类是漏卧鱼类姐妹群的观点,新建立了肋鳞裂齿鱼科,并将它归入漏卧鱼目。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肋鳞裂齿鱼类的分类学问题,同时对于了解三叠纪新鳍鱼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来源: 央视新闻
不开玩笑,你的牙齿可能是鱼鳞变来的......牙齿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之一。
从史前海洋里以鲸为食的巨齿鲨,到你家沙发上疯狂拆家的狗子,从 *** 雪原中嘶吼咆哮的东北虎,到小区路边冲你咧嘴大笑的孩童......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牙齿,生命将会变得多么羸弱且无趣。
作为有颌脊椎动物体内最坚硬的 *** ,牙齿化石可以经受住千万年的岁月洗礼依旧保存完好,这件神器帮助它们在优胜劣汰中占据了先机。那么,牙齿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在西班牙一处洞穴中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牙齿化石 *** 来源:MNCN-CSIC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咱们重新认识一下牙齿。
都叫牙,但此牙非彼牙
咱们常说的牙齿,是长在人和动物颌骨上(或嘴巴中)的一种坚硬的钙化组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人类的牙齿结构图,其中牙骨质外还有由纤维组成的牙周膜 *** 来源: ***
按照这样的定义,则牙齿是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等)所独有的 *** 。尽管许多无脊椎动物也有类似的咀嚼 *** ,通常也被称为“牙齿”,但这些“牙齿”往往不是骨质,也不长在颌骨上,此牙非彼牙~
例如在中世纪被用于清除病 *** 内多余血液的欧洲 *** 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它们身体前端的吸盘上长有3个类似锯子的颚,每个颚上都有着大约100颗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其实是由几丁质构成的。当水蛭需要吸血时,会用几丁质“牙齿”割开寄主的皮肤,在上面留下一个倒Y型的咬痕。
右图即为高倍显微镜下水蛭的“牙齿” *** 来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号称“牙齿最多的生物”的非洲大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Lissachatina fulica),拥有多达2.5万颗牙。蜗牛用来磨碎食物的“牙齿”,其实是一种叫做“齿舌”的特殊构造,也是由几丁质构成的。蜗牛觅食时,会用这条长满密密麻麻细齿的舌头刮取食物表面。
蜗牛齿舌的显微摄影照片 *** 来源:nikon *** allworld ***
此外,一些较为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同样没有真正的牙齿。比如长相令人极度生理不适的七鳃鳗(lamprey),属于脊索动物门无颌总纲(A *** atha)的鱼形生物,没有可咬合的双颚,只有简单的吸盘状口部,里面长着一圈又一圈的 *** 角质齿,看起来非常恶心......
下图高能预警!
虽然长得丑,但七鳃鳗却很好吃,肉质弹 *** 十足又不乏细腻 *** 来源: ***
牙齿,4.39亿年前就出现
最初的脊椎动物并没有上下颌,更没有牙齿,直到脊椎动物有颌鱼类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牙齿才出现,随后演化出的两栖类、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动物都继承了这一 *** 。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贵州石阡发现,可以追溯到4.39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
2019年,经过十余年不懈的野外工作,朱敏院士团队从近4吨 *** 样品中筛选出23枚有颌类牙齿标本,这些牙齿的主人是生活在约4.39亿年前的双列黔齿鱼(Qianodus duplicis),它们的齿旋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颌类牙齿。这一发现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足足前推了1400万年,并间接支持了在奥陶纪生物大幅射时期(约4.85至4.5亿年前)就出现有颌脊椎动物的观点。2022年9月29日,这一重大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了Nat *** e *** 上。
双列黔齿鱼复原图及牙齿特写 *** 来源:拟石科技 ***
既然搞清楚了牙齿出现的大概时间,那牙齿又是如何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变成现在的样子呢?目前,学术界对于牙齿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 *** ,这又被称为“由外而内”理论——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是由远古鱼类的鳞片进化而来的。
这一理论主要受到鲨鱼的启发,因为鲨鱼的牙齿和鳞片长得实在太像了!咱们先来看一下鲨鱼的牙齿,鲨鱼牙齿包含3个基本结构:表面覆盖着一层似釉质,中间由牙本质、齿质和骨齿质组成,最里面则是包含神经和血管的牙髓。
鲨鱼牙齿结构,黑色部分为似釉质,与人类的牙釉质并不同源 *** 来源:参考文献4
再来看看鲨鱼的鳞片(盾鳞),只包含一个齿单位(odontode)。这些鳞片坚硬锋利,像铠甲一样规整地叠盖在鲨鱼皮上,它们同样也有3个基本结构:表面是一层釉质,中间是和牙本质成分相同的棘,基板埋在真皮内,里面是髓腔,有神经和血管通入腔内。
盾鳞结构示意图,图E展示了盾鳞和牙齿近乎相同的组织结构 *** 来源:Notes on Zoolo ***
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 *** ,却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组织结构,这种高度的相似 *** ,无疑在暗示我们,最早出现的牙齿和鳞片很可能是以相同的方式分化产生的。发育生物学家已经证实,鲨鱼的鳞片和牙齿是胚胎组织以同种方式发育而来的。最近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也表明,鳞片和牙齿的发育受同一组基因调控。
据此,科学家们猜测,原始鱼类颌部周围的一部分鳞片可能有助于它们捕食,在进化中逐渐转移到嘴中,最终演变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牙齿。
用化石去佐证猜想
仅通过观察现存的鲨鱼去“盲人摸象”般地猜测,显然是不够的,咱们还需要化石实证去揭开牙齿起源与演化的神秘面纱。近年来,借助X射线成像等技术手段,多项化石研究都进一步佐证了牙齿和鳞片同源的理论。
2020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强大的X射线成像技术,对在捷克境内发现的距今约4.09亿年的棘胸鱼(acanthothoracids)化 *** 行了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扫描结果显示,这些化石保存着完好的牙齿序列,并且牙本质中还保存着完好的细胞间隙,看起来非常接近现代脊椎动物的牙齿。很显然,棘胸鱼的牙齿与现代牙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藏匿于巨大的鹦鹉螺空壳中的棘胸鱼 *** 来源:co *** o *** agazine ***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在棘胸鱼的颌骨外表面皮肤上发现了类似于牙齿的齿单位,这些齿单位不光形状上和牙齿几乎相同,并且颌骨附近的齿单位逐渐过渡成了牙齿。这表明,牙齿极有可能是从皮肤上的齿单位进化而来的,为牙齿鳞片同源理论提供了依据。
重建的颌骨3D图像,浅绿色部分是皮肤牙本质,深绿色部分是牙齿,可以发现二者形状接近,呈过渡之态 *** 来源:参考文献3
无独有偶,在2020年的另一项研究中,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对距今约4.22亿年的脊骨鱼(Lophosteus superbus)进行了化石研究,这种鱼也是牙齿早期进化阶段的 *** 物种之一。
科学家使用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了脊骨鱼在不同发育阶段齿单位的三维结构,发现齿单位一开始长得都差不多,但会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外观变化,长在嘴里的和长在脸上的分别成了牙齿和真皮齿单位(也就是鳞片),这表明,在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信号来指导它们的发育。并且到后期,一些真皮齿单位也会从面部慢慢移到嘴里,成为牙齿。
橙色部分为最初的齿元,会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分别变成牙齿( *** 部分)和真皮齿元(粉色、紫色部分) *** 来源:参考文献5
这项研究表明,牙齿和鳞片在进化上是高度相关的,二者并非 *** 发育,而是源于一套完全相同的发育 *** ,这也是鳞片与牙齿同源的坚实证据。
当然,目前的研究仍不足以充分证明猜想,要想真正搞清楚牙齿的起源,咱们还需要更多的化石实证来揭晓谜底~
鳞片到牙齿的一小步,却是物种进化到一大步。牙齿就位以后,进一步的变化随之到来:牙齿数目由多到少;由多出牙转变为再出牙或单出牙;牙齿着生位置由端生发展为槽生齿;齿型也由同型齿向异型齿演化......形形 *** 的牙齿,让不同的物种更好地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
所以不要低估了小小的牙齿,这也是一种巨大的生存优势,大家下次刷牙时,记得认真刷哦!
参考资料:
<1> https://en. *** .org/wiki/Tooth#Fish
<2> https://en. *** .org/wiki/Shark_tooth
<3> Andreev, P.S., Sansom, I.J., Li, Q. et al. The oldest *** athostome teeth. Nat *** e 609, 9 *** –96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166-2
<4> T.W Venne *** nn, E He *** er, G Cliff, G.W Benz,Isotopic composition of recent shark teeth as a proxy f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Geochimica et Co *** ochimica Acta,Volume 65, Issue 10, 2001, Pages 1583-1599, *** SN 0016-7037, https://doi.org/10.1016/S0016-7037(00)00629-3..
<5> Donglei Chen, Henning Blom, Sophie Sanchez, Paul Tafforeau, Tiiu M?rss, Per E Ahlberg (2020) The d *** lop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th and der *** l odontodes in the most primitive bony fish Lophosteus eLife 9:e60985
https://doi.org/10.7554/eLife.60985
<6> Berio, Fidji. (2021). Multiscale variation of 3D tooth forms in selachians and d *** lopmental and evolutionary inferences : Odyssey of a scyliorhinid tooth.
<7> Gillis, J. A., et al. (2017). "Trunk ne *** al crest origin of der *** l denticles in a cartilaginous fis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4(50): 13200-13205.
<8> Sharpe, P. T. (2001). "Fish scale d *** lopment: Hair today, teeth and scales yesterday?". C *** rent Biolo *** . 11 (18): R751–R752. doi:10.1016/S0960-9822(01)00438-9.
<9>《我们的牙齿从何而来?》,科学大院,2018-06-27
作者:Ivan
说“鱼”(下)——鳞六六【看诗学典】 说“鱼”(下)——鳞六六
说“鱼”(下,孤雁格)
诗|耿森林
不道王余片不分,游鳞六六过无痕。
心愁失水枯车辙,兴至乘波跃禹门。
淮泗何劳韩信钓,濠梁但乐惠施论。
陵阳一放陵阳止,可媲穿云角翅奔。
王余:谓比目鱼。晋·郭璞《比目鱼赞》:“比目之鳞,别号王余,虽有二片,其实一鱼,协不能密,离不为疏。”
鳞六六:别称鲤鱼。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 *** ,大小皆三十六鳞。”
韩信钓:咏韩信贫寒时落魄事。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惠子论:指游鱼悠然自得,或咏别有会心,自得其乐。《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枯车辙:咏鱼失水受困,或喻人身处困境。《庄子·外物》:庄周见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跃禹门:咏鱼跃龙门,或喻举业成功,或咏地位高升。汉·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莫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宋·施枢《和菊潭玉泉韵》:“不是灵源透碧虚,可容六六化龙。”
陵阳句:咏钓鱼,或咏陵阳子明成仙事。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陵阳子明者,铚乡 *** ,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讶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
角翅:咏鱼或咏仙兽。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江阴北有子英庙。子英即野 *** ,善入水捕鱼。得一赤鲤,将着家池水养之。后长径一丈,有角翅,谓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遂升于天,为神仙,晋时人。”
女孩洗澡洗出一身鱼鳞…这种“洗出来”的皮肤病,就在我们身边你知道吗?洗澡能“洗出”皮肤病!
有的人太爱干净,没时间泡澡的话,也会每天冲个热水澡。睡觉感觉皮肤痒,就觉得是惹了虫子,赶紧又去洗澡。
再怎么洗,这种皮肤发痒的情况都不会改善,反而还在加重!这个时候,很多人觉得这是皮肤过敏,更要谨慎对待了。又是换床单被套、换香皂、又注意饮食。
结果呢?几天之后,手臂、腿上的皮肤变得像鱼鳞一样…用手一碰,白色的皮屑哗哗掉。一 *** 服,衣服内里全都是白色皮屑…
一百度,发现症状跟“无法治愈”的鱼鳞病一模一样!
洗出来的皮肤病
这种皮肤病,叫做干燥 *** 湿疹。其实就是皮肤角质层屏障受损了,修复能力下降,皮肤保湿不足导致的。
轻度:皮肤干燥,瘙痒
中度:陷入“痒--抓--痒”的恶 *** 循环,肌肤出现炎症。红斑、丘疹,或者皮肤糜烂、渗出液体…
重度:皮肤皲裂,纹路看起来像“铺路石”
正确的洗澡打开方式
01洗澡的顺序
先洗脸、再洗胳膊、腿和身体,最后洗头发
先洗四肢、胳膊等远心端,洗完身体最后洗头发,有利于血液循环。
02控制水温、时间
更好把洗澡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水温维持在 *** 体温,大约40度。
40度对肌肤的 *** 较少,既可以起到不错的清洁作用,又不会让过热的水 *** 皮肤表面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等水温下降,出了浴室,血管会急剧收缩。如果你有动脉硬化,这样的话容易诱发心梗,甚至脑卒中!
那凉水澡呢?也不建议。容易感冒!
03洗澡频率
再爱干净,也得把握一个度。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本身 *** 表面水分流失多,皮脂腺、汗腺分泌又少。一个劲儿用清洁用品, *** 掉了天然的皮肤屏障,皮肤就越来越干燥。严重的话,就会引发干燥 *** 湿疹。
划重点:冬天较为寒冷的时候,年轻人每周洗3次左右,老人每周洗1-2次左右。
不能立即洗澡的情形
01发烧等身体不适
受凉发冷需要保暖,热水澡洗一洗,感觉好很多。但其他类型的发烧时洗澡,会增加基础代谢。不想动的话,温毛巾擦一下前胸后背就好了。
02睡前90分钟内
睡前90分钟之内,更好别洗,会影响你的睡眠啊。
03剧烈运动
做完剧烈运动,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
这个时候立即洗凉水澡,身体受到突然 *** ,血液循环受阻,心脏负担加重。
那洗热水澡呢?肌肉跟皮肤内的血液流量加大,心脏与大脑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的状况,严重的话甚至出现晕厥。
04空腹/饱腹
空腹洗澡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晕厥,而刚吃饱立马就去洗澡,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意外。饭后1-2小时这个时间段刚刚好。
05饮酒
喝完酒之后,血管轻度扩张,血压降低。喝完酒立马去洗澡,血液往体表转移,血压降低更明显。这个时候,血流供应满足不了体表温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晕厥等意外了。
所以哪怕饮酒不多,也建议大家更好2个小时后再洗澡。
Dr.X说
皮肤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屏障,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学会正确洗澡方式,选择适合的身体保湿用品,别得上干燥 *** 湿疹啦。
标签: 鱼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