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坑土楼“四菜一汤”。
行走在闽南山区,你会发现,在莽莽群山间,土楼是最美丽最和谐的一道风景。在众多土楼中,最有特色最为壮观的,莫过于被称为“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山腰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距漳州市97公里,距厦门市150公里。
田螺坑,顾名思义,因地形象田螺,四周被群山以及层层梯田包围着,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故名田螺坑。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以及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非常和谐美观,被人戏称为“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居住着勤劳的黄姓客家人,黄姓先祖们的智慧让人震惊不已。在田螺坑居住了一辈子的黄大伯告诉我,田螺坑土楼群倘若单从每一座土楼来说,都是非常普通的土楼,它们的外观都很简陋,没有精美的雕梁画栋,也没有精致的装修,并无特别闪光之处。但是正中间的那座方形的步云楼,犹如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一下将五座土楼变得与众不同。
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土楼群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更低的土楼和更高的土楼,落差近20米,甚至每座土楼前后高低都不一样。这4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 *** ,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方形的步云楼是田螺坑土楼群的之一座土楼同,由田螺坑黄氏祖先黄百三郎组织修建的。步云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设置了有4部楼梯供使用。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 *** ,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步云楼在兴建的同时,黄氏族人又积聚了大量财力,在步云楼的右上方动工修建了一座圆形的土楼--和昌楼。和昌楼高三层,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1930年,步云楼的左下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1936年,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
五座土楼,严格遵循了中国的风水文化。据说五座土楼之间,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的,因此整体上特别和谐美观,让人看了心旷神怡,住进去的黄氏族人更是如意兴旺。如此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
五座土楼,均为内通廊式,房间以泥砖隔墙。每一座土楼里,住户从十几户到几十户不等,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楼内的水井、厨房、餐厅、客厅、卧室、粮仓、卫生间、杂物间,一应俱全,一座土楼便是一个小社会,防火防盗超级棒。游客皆只能在一楼以及中间的空坪上参观,从保护土楼的角度出发,拒绝游客上楼。
五座土楼的墙体均厚达1.5米。在福建沿海地区,年降雨量超1800毫米,再加上土楼位于山区,气候变化大,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厚土墙保持着适宜 *** 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三伏天时,厚土墙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冬天厚土墙可以隔绝寒风的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冬暖夏凉的小气候,象装了一个大型的天然空调一般,分外舒适。
黄大伯说,虽然儿子在镇上建了栋三层的大房子,但他在土楼住了一辈子,习惯了土楼的氛围,他不想搬出去。
我好奇地问起黄大伯,土楼是如何构建的,为何能保持多年仍然屹立不倒?黄大伯自豪地告诉我,建一座土楼,一般要经过选址 *** 、开挖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这七道工序,以石为基,以生土、石灰、细砂、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因此,土楼特别地坚固耐用。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8月,田螺坑村被列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文/图 纳兰小鱼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书洋上坂村,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建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与隶属龙岩地区的永定交接的 田螺坑土楼群书洋、梅林两镇,大多数是客家人,其它乡镇则以闽南人居多。
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黄氏祖上从永定迁到此地开基至今已有24代。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据2000年的统计,全村土楼内居住105户556人。在山坡东西长145米、南北宽95米的台地上,结合地形建造了一座方楼和环绕四周的三座园楼及一座椭圆楼。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五座土楼神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聚落景观。
住户均为黄氏族人。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颂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点之一。
文昌楼,唯一的椭圆形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
村中最早的方楼是黄氏二世祖所建的和昌楼,1936年毁于战火。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黄氏二世祖又建三层方楼步云楼,距今约200多年。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随人口占增长在20世纪30年代环绕步云楼,建造了三层的园楼瑞云楼和振昌楼。1935年在原方楼和昌楼旧址上改建成园楼。最晚建造的椭圆形文昌楼于1966年建成,其长径41.5米,短径28.7米,楼高三层,当时村中只留下一块长方形的晒谷坪,就依地形建成椭圆形。
步云楼——居于中心的方楼
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闽山闽水物华新】漳州 | 有古迹,也有世外桃源!眼瞅2022最后一个月
已经开始倒计时
今年的旅游景点打卡了吗
今天,文旅君为你推荐
漳州这4处游玩地
千万别错过!
01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
图源 | @许志强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是来福建旅游的必游景点之一,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图源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云图库
被誉为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形体结合:田螺坑土楼,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被形象地称为“四菜一汤”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着大地,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图源 | @王晓峰、@黄恒日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和贵楼、怀远楼、裕昌楼等众多造型各异的土楼,从高空俯瞰,格外壮观!在蓝天白云下、田野绿树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浪漫。
图源 | @黄光玉
到了夜晚,这里繁星点点,山峦间,炊烟袅袅的人家,正在土楼里话着家常,吃着甜蜜的团圆饭。
图源 | @许志强
一座土楼就像是一部家族史,在同一座土楼里的人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黄泥土墙、土楼里的人们,感受着家的温暖。
02
火山岛旅游休闲度假区
位于漳州市的火山岛旅游休闲度假区,是国家4 *** 旅游景区 。这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山,是情侣旅行地的更佳选择之一。
景区内能看到千万年前的火山世界奇观,更能邂逅阳光沙滩,呼吸充满负氧离子的海岛空气。
岛内的每个角落都是打卡拍照的好去处,随手一拍分分钟就可以拍出想要的时尚 *** 感~
图源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云图库、@火山岛景区
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览无遗的蓝天白云,干净的海滩,清澈的海水,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的原生态,同时充满浪漫气息。
03
东山岛
图源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云图库
东山岛,一个一年四季都风景如画的海岛。这里有以“奇、险、悬”闻名的天下之一奇石风动石,是东山岛的标志 *** 景观。
图源 | @我是海边人
这里可以离天空很近,有着镜面沙滩的金銮湾,让你切身感受“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观。
图源 | @叶祯
这里也有有着“中国夏威夷”之称的马銮湾,和金銮湾是一对相连的双生子,是4 *** 天然的海滨浴场,沙滩细软又长,夏天来这里踏浪、玩沙子最适合不过。
图源 | @小兵从军
这里还有文艺浪漫的南门湾,一边是蔚蓝大海,一边是古朴渔村。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那份宁静与纯真。清晨伴着海浪声醒来,夜晚看着星辰大海而息。
图源 | @小兵从军、@黄华南
生活在这片海岛上,从早到晚的美景相伴。美如画的风景、吃不完的海鲜、各式各样的小吃,这样的慢节奏生活,让人心生向往。
04
华安官畲景区
华安官畲景区位于华安县新圩镇九龙江北溪河畔,地理位置优越,有着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尤以畲族文化为盛,是闽南地区为数不多的仍保留自己民族语言的特色村寨。
冬天的官畲,美到让人拍案称绝。漫步于官畲的各条小道间,一步一景,寄情于山林畲乡间,为新一年的开头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入住瓢虫屋,独享官畲的静谧晨昏。
晨起品一壶铁观音,赏远山美景,享受宁静清晨。官畲的清晨是忙碌的,处处都能见到在田间干活的畲民们,在畲民的问候声中,一种“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一切都那么亲切。
等夜幕低垂,七彩的房子炊烟袅袅,官畲亮了灯,整个畲乡泛着些许微黄,带着些许暖意的灯光仿佛在诉说着官畲的历史往事。
年终岁末
找一个风景旖旎,清新自在的地方
给自己放个年假
犒劳一下辛苦努力了一年的自己
漳州这座小城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浮华
却也文艺,清新,热闹,浪漫
适合一个人静静地来
享受一段轻松的旅程
摄影故事 | 会员采访基地,福建土楼-田螺坑土楼群景卫东 摄
福建土楼
近日,中 *** 俗摄影协会专家库专家景卫东老师赴福建漳州采风创作,与协会博学会士冯木波老师共同拍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景卫东老师常年专注于世界遗产拍摄,特别是擅长用无人机拍摄中国的世界遗产,传递中国精神;被誉为“土楼王子”的冯木波老师,三十余年来致力于福建土楼的拍摄与宣传,讲述土楼故事、福建故事、中国故事。让我们共同走进两位摄影家的福建土楼 *** 故事。
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是中 *** 俗摄影协会会员采访基地,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现存大型土楼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景区分为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和河坑景区。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共20座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
田螺坑路线门票90元、云水谣路线门票90元、河坑路线门票40元,票价总计220元,凭中 *** 俗摄影协会会员 *** 免票。
福建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 *** 时期,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水谣之晨 冯木波 摄
梅林 *** 节 冯木波 摄
塔下土楼 冯木波 摄
怀远楼 冯木波 摄
河坑土楼 冯木波 摄
此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这些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
景卫东 摄
景卫东 摄
其中标志 *** 建筑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
景卫东 摄
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昌楼和文昌楼。其中,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
景卫东 摄
这里四周山峰毓秀,绿树环荫,翠竹揺曳,涓涓细流从楼群前面穿穿过;周围古木森森,遮天蔽日,藤萝攀援,榛莽丛生。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深山虫鸣,林间鸟啼不绝于耳,仿佛身处世外桃源。
景卫东 摄
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写下了律诗《田螺坑土楼赞》:“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景卫东 摄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田螺坑梯田景观 冯木波 摄
作者介绍
景卫东
中 *** 俗摄影协会专家库专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无人机专委会 ***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 *** 会常务副主任兼 *** 。
近年来,积极参加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文艺志愿活动,曾参与中摄协《锦绣中华》的策展工作和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晚会画册的编辑工作;组织策划“水乡遇见水城”双影展、“ *** ”水乡对话水城中国古镇全球(威尼斯)外宣摄影展、农业农村部的“大美渔村?平安渔业”中国渔业摄影展等多场摄影展览活动。先后策划展出了向人民汇报主题摄影展、中国梦主题广告摄影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世界自然遗产在中国主题摄影展、2020影像见证脱贫攻坚主题公益摄影展、中国摄影家丝绸之路致敬展、“防控 *** *** ——中国主题展”、“悦享天坛600年”看不一样的“冬至”星空科普影像直播活动和2023“悦享园林”中国风景名胜主题摄影展等多场活动的策展和组织工作。
摄影作品以无人机拍摄世界遗产题材、民俗、舞台人物为主,曾接受《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的专访。其作品多次在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 *** 画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风景名胜》 *** 等媒体发表。
冯木波
中 *** 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副 *** 。
致力于福建土楼拍摄三十多年,著有《土楼神韵·南靖篇》、《土楼神韵·永定篇》个人摄影作品集。获得过福建省第六届、第七届百花文艺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曾在兰州、福州、凤凰、台北、霞浦等地举办过个人作品展。
内容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会员经验】到访未与中 *** 俗摄影协会签约『采访基地』的景区,在购买门票前出示会员 *** ,向景区游 *** 务中心或售票处工作人员咨询和沟通,也有可能会得到门票减免的优惠或提供拍摄便利的惊喜哦!
『采访基地』信息征集
欢迎广大会员、摄影爱好者分享和提供本地区的景区、民宿等信息,或者协助洽谈签约工作,为全体会员朋友带来更多出行便利和采风实惠。信息提供或入会咨询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联 系 人:袁老师
办公 *** :
微 信 号:13263212856
欢迎加入 民俗摄影队伍
欢迎推荐 民俗采访基地
欢迎提供 民俗采访信息
田螺坑土楼,原来这就是被美国人称作 *** 发射井的奇特建筑受动画片《大鱼海棠》的影响,对福建土楼这种巨大而又神奇的民居形式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特别是来到厦门以后,想着一定要去土楼亲眼看一看。从厦门出发到南靖土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巴车跟团一日游,另一种是火车自助游,想着自助游时间相对宽松、惬意,就选择了后者。从厦门坐火车到南靖火车站,再换乘旅游巴士,就会来到游客中心,到游客中心后会有三个选择:云水谣、田螺坑土楼、永定土楼,门票都是90元,我先选择了田螺坑土楼,买完票后换乘小中巴到景点。说实话,这种 *** 作让我还是有点蒙的,对自助游游客还是不太友好的。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村,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依山势错落布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四菜一汤”,真的是好形象。这四座土楼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在周围。
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奇葩”, 田螺坑土楼群建筑组合也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
田螺坑土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灰色的屋顶 *** 的墙面掩映在绿 *** 的山谷中,景色绝佳。旅游巴士会将游客直接送到之一个观景台,这里的角度最适合拍照,可以从这个观景台进入村中,近距离接触这神秘的土楼。
田螺坑村名字的由来还是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田螺坑村原名叫田寮坑村。传说,田螺坑的祖先黄百三郎,有一天在田螺坑放养鸭子的时候,被突然来到的雨淋湿全身,欲找地方避雨,却听见呼救声。黄百三郎冒雨冲向坑边,但只有声音不见人影。黄百三郎发现声音是从坑里一只大田螺里传出,当黄百三郎抱起大田螺时,田螺变成一位貌似天仙的姑娘并自称是田螺姑娘。后来,黄百三郎与田螺姑娘终成眷属,因为田螺姑 *** 神助,黄百三郎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黄百三郎为了让儿孙纪念田螺姑 *** 功德,就把小山坑取名田螺坑。
村中还保持着比较原生态的风貌,村民依旧在田间劳作。
白云在山间飘荡,山脊上矗立着一排排的风力发电风车
高大的土楼都是由黄土建成,真是难以想象,经过这么多年竟然能够屹立不倒,而且还能够住满这么多村民。
村民正在忙碌着晒着各种野菜
猜猜这黑色的是什么?原来是村民晒的柿子,这种处理 *** 还是头一次见。
土楼内部,一楼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小商店,卖着各种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如果想上楼拍照的话,收费5元一人。
拍摄这张照片的角度还是土楼内的一户商家给我指点的,简直是卧虎藏龙啊。
想把土楼拍全还真是挺难的,我用超广14-24镜头都只能拍个局部,不过还真是好看。
如果想来土楼游玩,建议大家还是报团,自 *** 的话还是太麻烦,如果想在土楼里住宿的,因为住宿环境不是太好,还是不推荐。
福建漳州南靖县田螺坑村 梯田土楼 古韵悠悠(走进传统村落)福建土楼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围拢型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闽西南山区,建造形态独特,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曾作为案例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文件中。2012年,田螺坑村入选之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之一次见到福建土楼,一定会为之震撼。
清晨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层层梯田映衬下,5座依山而建的巨型建筑映入眼帘——这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
福建土楼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围拢型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闽西南山区,建造形态独特,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重要 *** ,由4座圆形土楼和1座方形土楼构成。
站在村中的观景台远眺,5座土楼错落有致,无论移动哪一座,都会 *** 眼前和谐的美感、视觉上的协调。
土楼群所在的田螺坑村不大,5座土楼、青山、梯田构成了村子的主要风貌。村民大多姓黄,聚族而居已有300多年。
关于土楼的起源,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而建。土楼极具防御 *** 的建筑特色印证了这一点,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大型的堡垒。从外部看,土楼一般3层或3层以上,唯一的大门厚度可达10多厘米,有的还在门外侧以铁板加固,不少土楼的顶层还设有瞭望台,这样可以防盗、防兽、 *** ,水火难侵。从内部看,土楼空间开阔、阳光充足,若提前储备食物,即使不出楼,也可满足人们短时间内的生活需要。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黄汉民说,人们常将土楼等同于客家土楼,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客家人迁徙至福建后确实建造了一座座用于防御的高大土楼。因客家土楼发现较早并得到广泛宣传,客家土楼的说法便深入人心。事实上,福建土楼不仅仅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
在南靖土楼中,田螺坑土楼群居住人数多,生活气息浓。人们在这里,仍可以观察土楼内原汁原味的生活。
推开土楼厚重的木门,仿佛进入了一片自成体系的小天地。周末早上8点,进门处,人们三三两两聊着天;老人从菜地里摘回新鲜蔬菜,中年人忙着准备一家人的早餐,小孩们搬出凳子开始做作业……或圆或方的空间里,是一幅幅流动的生活景象,充满温暖的烟火气。
很多人家的门前架着一块木板,上面摆着带有土楼元素的纪念品:自家晾晒的笋干、梅干菜,手工编制的竹工艺品……时常有路过的游客驻足挑选。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人几百年来都以农耕为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过,随着来到田螺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现在还多了一份家门口的旅游营生。
“做大福”是村里最热闹的日子之一,通常每3年举办一次,一般选在秋收后。每到这时,外地的宗亲都会赶回来团聚。乡亲们烹美食、做社戏,在一曲曲乡剧中,人们欢庆风调雨顺,祈求幸福安康。事实上,土楼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楼门外就已然显露。5座楼名——和昌、步云、瑞云、振昌、文昌,分别与门上的对联相呼应,饱 *** 建造者对家族的美好希冀。
5座土楼中,步云楼是现存最早的一座,也是唯一的方形楼。事实上,圆楼是方楼的进化版。圆楼可以尽量保证每个房间的面积大致相同,家族间也减少了因房屋面积产生的争议。
漫步村中,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处处生机蓬勃。阳光照射下的土楼,散发着一抹橙 *** 的暖意。如果将镜头拉远,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庞大的、或方或圆的土楼,带着土壤的肤色,散落在绿色深处的山峦与河流之间,像时光长河中的一颗颗明珠,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段段悠悠岁月。
来源 人民日报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书洋上坂村,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建县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与隶属龙岩地区的永定交接的 田螺坑土楼群书洋、梅林两镇,大多数是客家人,其它乡镇则以闽南人居多。
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是黄姓客家人的小聚落,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黄氏祖上从永定迁到此地开基至今已有24代。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据2000年的统计,全村土楼内居住105户556人。在山坡东西长145米、南北宽95米的台地上,结合地形建造了一座方楼和环绕四周的三座园楼及一座椭圆楼。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五座土楼神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聚落景观。
住户均为黄氏族人。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颂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点之一。
文昌楼,唯一的椭圆形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
村中最早的方楼是黄氏二世祖所建的和昌楼,1936年毁于战火。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黄氏二世祖又建三层方楼步云楼,距今约200多年。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随人口占增长在20世纪30年代环绕步云楼,建造了三层的园楼瑞云楼和振昌楼。1935年在原方楼和昌楼旧址上改建成园楼。最晚建造的椭圆形文昌楼于1966年建成,其长径41.5米,短径28.7米,楼高三层,当时村中只留下一块长方形的晒谷坪,就依地形建成椭圆形。
步云楼——居于中心的方楼
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
大山里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福建土楼,经常是在 *** 或者 *** 里看到,虽未曾到过,但却也不陌生。在我的脑海中,曾记得同村人盖房子,用的就是土墙。因土墙并不承重,主要是木结构承重,土墙只是起到围挡的作用。今天去的田螺坑土楼群,让我对土楼有了新的认知。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
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 *** 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从远处眺望,它更像一朵绽开的梅花。5座土楼,依山附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它们与邻近的层层梯田呼应,叹为观止,成为后来南靖土楼的经典,,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
步云楼 田螺坑之一座土楼步云楼,是黄氏第十二世黄启麟于1662年至1672年间所建。它是田螺坑的之一座土楼,位于“梅花”花心部位,是一座方形的土楼,内通廊式土木结构,占地面积906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平方米,高3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78间,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步云楼的寓意果然得到了应验,1853年,黄氏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步云楼东向动工修建了新一座圆楼,名叫和昌楼,也是3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
1930年,黄氏族人在步云楼的西侧又建起了一座圆楼振昌楼,还是3层高,每层26个房间,共78间。
1936年,瑞云楼在步云楼的东南侧拔地而起,仍然是3层,每层26个房间。
黄氏传至十二世黄启麟则兴建步云楼,建楼时间约在1681年左右。时隔数百年后,由于人口的增长,在1930年至1932年间修建了振昌楼,在1932年至1934年间修建了瑞云楼,一直延续至1966年至1969年,再建起了文昌楼。
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的选择上,遵循了我国的风水文化。据专家考证,5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5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 *** 。 *** 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安德然称:“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漳州这个5 *** 景区全国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