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下午,笔者乘着初春的缕缕阳光,走进巧家县长坪村民小组回访“亲戚”。途中路过用芭蕉芋生产粉条的村民罗龙有家,便与其拉起了家常,共话他家靠芭蕉生产的致富路,聊得很投入,也很愉快。
罗龙有家的芭蕉芋粉条生产小作坊是一间土木结构的土坯房,面积约10平米左右,墙壁极其破旧,屋内除了那套加工机械设备以外,墙角显眼处还有一个近似于大车方向盘的东西,凑近一看与自己小时候看见的发电厂所用的闸阀一样。原来,这间小作坊以前的确是一间电厂小加工房(主要用来为周边村民碾米和磨面),这些年由于家家户户几乎都买上了碾米机、粉粹机及小钢磨机等家用设备,所以停了发电及加工。
近年来,在巧家芭蕉芋粉条很受众人青睐。很多食客们纷纷赞誉道:“芭蕉芋粉条是理想的绿色健康减肥食物,长期食用有开胃健脾清理肠道防止肥胖,改善胆固醇代谢,和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以及防癌、降血脂、降血糖功效。特别是适合做火锅,光亮透明,久煮不糊,营养丰富,滑嫩可口又非 *** 道。”于是在每年的冬季,这间小加工房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前来加工芭蕉芋粉条的村民络绎不绝。
当天最令笔者不如意的是没有亲眼目睹加工的场面,原因是罗龙有家的晾晒场已晒满了在青山中释放水份,在蓝天下变得坚强,在大自然中变得清澈透亮的芭蕉芋粉条。罗龙有的爱人段启会说,在长坪80多户人家中,只有她家在传承这个手艺,以前是她兄弟家做,后来她兄弟家外出务工后便 *** 给她家经营,并嘱托说:“这个手艺不能丢,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当笔者与段启会谈到一年的收益情况时,她会心的一笑并介绍说,她家土地不多,只种了芭蕉芋和蚕桑。今年天气好,估计可以收产芭蕉芋13000斤左右,大概每100市斤芭蕉芋能生产13-15斤左右的粉条,市场价每市斤粉条可卖7-8元。她家今年养蚕近7张,自己养小蚕每张仅花费60元,共卖蚕茧1万多元。
“
另外,乡邻也会来找她家生产加工,每100斤芭蕉芋只能换回8斤粉条,剩下的便是盈利。笔者现场与她交流并估算了一下,她家自家今年将近能生产出2000斤左右的粉条,另外,除去兑换给乡邻的以外,也能赚到2000斤。这样一年下来,在芭蕉芋加工和蚕桑养殖方面可以获利近4万元左右。段启会还说,目前她家已种了一些季节 *** 蔬菜(莴笋、白菜及洋花菜等),估计除了自家吃以外,也能卖出一部分。
”
是啊,勤劳的罗龙有一家汗水浇出芭蕉芋,科技产出芋粉条,产品换得人民币,从此脱贫奔小康。
笔者还了解到,年关将至,罗龙有一家计划将在2月上旬把剩下的还未生产完的芭蕉芋全部生产完,一方面让还未生产加工自家亲手种植芭蕉芋的邻居都能尝到新鲜的粉条,另一方面也要给自己留点空闲筹办哈年货,争取一家四口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今日推荐
编审/李仁安 校对/李晓溪 编辑/马 杏 吕 雪(实习)
投稿:822996965@qq ***
通联: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珠泉路117号高原生物大楼@微昭通 编辑部
邮编:657000
农田里的芭蕉芋,以前喂猪现在人吃,已经很少见了在乡下农田菜园子一角,总会看到一株株一片片叶片宽大,?花朵火红的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叫芭蕉芋,回想起来,看到它这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记得以前,每天必做的事就是舂芭蕉芋。芭蕉芋含有大量的淀粉,舂细煮熟,食料粘稠,猪爱吃且长得快,所以很多时候,村里象我这般大的孩子都避免不了干过此事。
把洗净拔了根的芭蕉芋,放到石臼里,用碗口粗比自己还高的木棒头,一下一下的砸向臼里的芭蕉芋,手酸,费力,还被溅了一身的芋未。末了又要把芋泥舀出来,把臼洗净。?
在那时,时常会听到奶奶她们说事,说她们没吃的,就吃芭蕉芋充饥,以此告诫浪费粮食的我们。
于是我就想这芭蕉芋?奶奶她们是怎么个吃法,打蘸水吃?烤着吃,还是像猪食一样舂细煮着吃呢。
直到有一天,奶奶叫住我,从煮着一锅菜叶子的猪食里捞出一整个芭蕉芋,洗净撕皮递给了我。
煮熟的芭蕉芋撕去皮后和板栗心红薯有一拼,颜色粉白泛着乌光,吃起来是那么的粉面甘甜?。
面得是那种吃一口都要锤一下胸口,跺三脚才能下咽的东西,之一次吃芭蕉芋,就被它的味道吸引了,这么好吃?原来是我肤浅了,奶奶骗了我。
过后,我自己?偷偷的煮过几次,但味道却不如奶奶给我的那个,有几次煮的甚至涩口得难于下咽。
一问奶奶方知,要吃到好吃的芭蕉芋?,是和种植地,种的时长,土壤有关的。湿地水沟边种出来芋头水气重,无沙面感不好吃。
时长种植?短还不到收采时间的不好吃,还有一个就是僵土里长出来的不好吃。有诸多的不好吃,才知道奶奶她们生活的不容易,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吃那么难吃的东西呢。
重新对芭蕉芋有了新的审识,我竟然不怎么那么讨厌舂了,每当母亲提起一满桶芭蕉芋交给我时,我都是欣然爽快的答应。
事隔多年,奶奶去世了,母亲也去世了,家里的老屋也倒了,回家的路依然在,我却没了去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异乡人。
在异乡的土地上,依然可以看到那株开得火红的芭蕉芋,只是见的一年比一年少,现在竟看不见了踪影。
一日午后,巷子里忽闻叫卖声,一句米凉粉,再一句芭蕉芋凉粉,喊得我思想累,驻足好几次,最后竟傻愣愣站着等待那张叫卖的三轮车。
卖凉粉的大妈笑容可掬,慈祥满目,她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极了奶奶,此时竟让我呆若木鸡,一抹温馨似乎又让我重温了,久违了,我默默的说。
?大妈让我每一种都尝了一口,她的配料是那么的爽口,我一时间竟忘了自己已是一个老大不小的人了,开心的象个孩子。
我一共买了两碗?,一碗是米凉粉,另一碗是芭蕉芋凉粉,大妈听我说是之一次吃芭蕉芋凉粉后,给足了量,还对我说若是想吃的话,下次到某个地方找她,我一口答应了下来。
芭蕉芋做的凉粉颜色灰白,吃在口里Q弹十足,配上佐料,倒也好吃,只是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时,竟然没品尝到一丝芭蕉芋的味儿来。
于是我又想念小时候奶奶给我煮的那个芭蕉芋了,粉糯,沙面,象极了美好的生活。
有时一个人的愿望是那么的小而微不足道,可却永远都回不去了。快乐从来都不是大张旗鼓的,越简单的越从容越自在。越遥远越让人缅怀。
?
农村形似美人蕉的“蕉芋”,小孩子喜欢吸食花里的糖,你还记得吗本文由农夫也疯狂原创,尊重版权,禁止转载!
在农村里有一种观赏 *** 植物,其适应能力极强,无论在田头地角,马路边,还是房前屋后的犄角旮旯里,都有其身影。尤其是在那些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长势更是喜人,更高可以长到两三米。它就是蕉芋、也叫蕉藕、姜芋,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同的。
蕉芋,虽然在中国的农村里很常见,有些农民朋友把它当做观赏植物来栽种,但却是外来物种。蕉芋原产自印度群岛、南美洲,在上世纪中叶才被我国引入栽培。
在国内蕉芋之所以被广泛种植,那是因为其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蕉芋的叶片像美人蕉,观叶期长,切叶片不易枯焦,也很容易管理。还有一点那就是蕉芋的花朵也很漂亮,花朵是红色的,呈喇叭状,非常的 *** ,所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过去,农村的小孩子最喜欢蕉芋的花朵了,每次遇到了都会摘来玩,而最回味的莫过于就是吸取蕉芋花朵中的蜜汁啦,甜甜的至今难忘。相信不少农村长大的娃,因为把邻居家里的蕉芋花全摘来吸食里面的糖,而遭到邻居的告状、父母的打骂吧!
其实,蕉芋不仅花朵里面的蜜糖可以吃,块茎可也可以直接炒、煮、蒸着吃,或者是提取淀粉,或晒干发酵后酿酒,而且其出酒率达60-70%,高于粮食出酒率。在医学上,蕉芋还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据说以前,有些地方还专门种植蕉芋用来喂猪,所以提起它很多人都是满满的回忆。那在你的家乡蕉芋又叫什么呢?你还记得吗?(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优质牧草芭蕉芋,人工种植时,要注意什么?
芭蕉芋又叫蕉藕、藕芋,原产在印度尼西亚,芭蕉芋在国内种植已经几十年了,我们村是在集体的时间就种植的,那个时间是种植来喂猪,芭蕉芋开的花和美人蕉的花差不多,非常好看。芭蕉芋的叶可以用来喂牛和羊,根茎含有淀粉,可以替代精饲料喂猪。
巴蕉芋原产于热带,不耐寒,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海拔1500米的高寒地区都能生长,在外界温度10℃以上才能萌发,25—30℃有利于茎叶的生长,20℃左右适宜茎块膨大,18℃以下停止生长。芭蕉芋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芭蕉芋植株高大,产量高,疫病牧产茎叶5000公斤,块茎 *** 0公斤。
芭蕉芋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饲料,每公斤的芭蕉芋干片相当于0.7公斤玉米的饲养价值。
芭蕉芋可以美化环境,在房屋前后种植,夏天可以观赏美丽的花朵,秋天可以利用茎叶喂 *** ,秋末冬初挖地下茎块喂猪、鸡。
芭蕉芋地上茎叶、地下茎块产量都比较高,要求种植的替代必须进行深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 *** 0公斤以上。疫病在3—4月份进行播种,株距66厘米,行距66厘米,挖穴栽培,每窝放种茎1—2个,每亩用种量 *** 公斤,播种后覆盖泥土厚3厘米左右。
当幼苗出土大约16厘米时进行中耕除草并追施肥料,在巴蕉芋封行前培土一次,有利于块根膨大,防止倒伏。
巴蕉芋块茎的越冬保种:巴蕉芋是用块茎进行繁殖,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在第二年春季种植时随挖随栽。
南方地区在土壤中自然越冬,在寒冷温度低的地区可以采用室内堆贮,在地上先铺一层干草,然后放一层种芋,一层稻草堆放在屋角,上面盖稻草大约26厘米,表面再盖一层麻袋进行保温,一般越冬率在94%以上。
在院坝四周种植和种植美人蕉花卉一样种植和管理。
巴蕉芋的块茎在10月份下旬就停止生长,院坝在11月上旬霜降前挖块茎。如果采收过早,养分积累不充分,影响产量。霜降后收获,芽嘴受冻不利于留种。收获时,先将地上的茎叶齐地割去,然后再挖块茎。
养畜的朋友们在生产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就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更多更实用的养殖技术、饲料 *** 、种植技术,请关注老周说三农,咱们共同探讨。
芭蕉芋又名蕉藕,属人蕉科多年生高产淀粉、饲料及观赏植物。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初引进我国。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在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多省栽培。因为具有适应 *** 广、收益早、栽培容易、加工简单、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作为淀粉、饲料作物,多被种植于庄前屋后、田埂地旁、沟塘、沼泽、渠畔等处,现在也有了初具规模的芭蕉芋种植基地,有序管理,产量显著提高。作为观赏作物,城市将它栽在楼角、墙边、阳台等处,既消灭空间地,又美化了环境,增添绿色覆盖面积。
芭蕉芋对种植环境有一定要求,能耐40°C高温以及-2°C低温,忌黏重积水黄泥土,喜向阳山坡,深厚肥沃沙质壤土。芭蕉芋种植与山芋相同,一般春分至清明,地温稳定在10°C以上即可种植。株行距以1×1m为宜,在山地可栽植得密一些,株距0.667m、行距1m,因其萌芽力极强,1个块茎能萌发10-15株,一般7-8株。
多用高垄单行栽植,便于管理。种植要选芽根茁壮的块茎,种植时芽眼向上,覆土越过芽眼3cm,盖草保湿,10多天即可出苗。旱时可揭去一半草,余留 *** 保湿。
芭蕉芋出土后,对肥水要求较多,在整个生育期追肥3-4次,以氮钾肥为主,磷肥为辅。施肥时结合松土除草,垄根培土,天旱时早晚灌溉,或在行间覆膜或盖草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及杂草滋生,有利植株生长。
原创文章不易,保护知识产权。
转载、挪用或搬运请注明出处,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被遗忘的广西传统美食——美人蕉芋粉丝,做起来复杂吗?广西天等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美食的盛产地,近年来,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这就让更多美食让人们看见,美人蕉芋粉丝就是其中之一,它深受天等人民的喜爱,每年过年都是天等人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 *** 工艺,体会美食的 *** 过程吧!
先来说说美人蕉芋,它在广西很多地方都十分常见,但是大批量种植的地方却少,小时候经常会摘它的花来舔,味道甜甜的,是十分天然的美食。美人蕉芋有很多名字,薯芋、旱藕等等。
以前人们没有机器,只能用手工来对美人蕉芋进行加工,因为美人蕉芋一年需要经过10个月的时间才能长熟,以前一年到头,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美人蕉芋粉丝才会大量上市,所以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以前就会觉得弥足珍贵。
那 *** 美人蕉芋粉丝复杂吗?
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但做起来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人们挑一个“黄道吉日”去挖美人蕉芋,将美人蕉芋连同茎块一起挖出,随后清理掉多余的根须,拿回家进行清洗。清洗干净之后的美人蕉芋呈现出紫红色的外皮。
用自制的工具把美人蕉芋磨成沫儿,放置沉淀一段时间,底下的美人蕉芋淀粉就沉淀好了。随后这些淀粉可以直接兑清水,兑成粉浆,舀起两勺到刷过油的平底的托盘上,开水上锅蒸熟。熟了的粉皮是淡淡的 *** ,看上去晶莹剔透。
取出粉皮,进行晾晒,到了这一步,美人蕉芋粉丝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步骤,剩下的就是等它晾干之后进行切丝。有些人喜欢吃宽粉条,就切成宽粉。不用添加剂也能长时间保存,这就是天等人民过年的美食——美人蕉芋粉丝。
以前没有太多美食,美人蕉芋粉丝就成为了很多人年夜饭的期待,炒一份美人蕉芋粉丝,或是在打火锅的时候放一些,煮制出来的粉丝细腻爽口,嚼起来 *** 弹弹,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美食了。
大家喜欢吃美人蕉芋粉丝吗?你们和美人蕉芋粉丝又有哪些故事呢?欢迎留言交流。
俗称“蕉芋”,儿时摘花当果汁喝,根块能做味精,如今成观赏植物前言
导读:它叫“蕉芋”,儿时摘花当果汁喝,根块能做味精,如今成观赏植物
对于味精这种调味料,估计不少人都是印象深刻的。虽然现在很少有人用味精作为调味料了,但是在很多的食品中依然有添加。而且在几十年前,它更是家家户户厨房里面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那你可知道,味精的原料就藏在我们的身边呢?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种能勾起不少人童年回忆的植物,北方的朋友们可能不认识它。但是在南方地区,当时不少农村都有栽种,房前屋后的一些空地,或者是路边都能见到,它就是蕉芋。
儿时常采摘它的花朵来当果汁喝,并且在四五十年前它还是充饥的粮食,在当时很多人种植它,只因它的用途太广了。但是现在却沦为了观赏植物,很多地方都不再种植了。
入侵物种“蕉芋”
在20多年前,南方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蕉芋,特别是在两广、湖南、福建、贵州等省份,当时更是有人专门种植它。这种植物也叫蕉藕、姜芋、金山芋、旱藕等,它是原产自南美洲的热带植物,是芭蕉目美人蕉科的多年生植物。因为它不耐寒,所以北方地区并不多见。
既然它是入侵物种,那肯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都是比较强的。也是因为它的这个特 *** ,以前很多的农民都会在一些荒地,或者是房前屋后的一些空地栽种一些蕉芋,而肥沃的土壤是舍不得种植蕉芋的。蕉芋的叶子很肥大,互生的,酷似芭蕉叶子,碧绿色的很好看,但是边缘有些则是紫色的。并且植株也很高大,能长到3米以上。
而它的茎干是紫色的,直立,还比较的粗壮,而花朵是鲜红色的,是那种很大的花。在小时候很多人应该干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在早上起来之后,采摘它的花,然后吸食里面的花蜜,味道甜甜的。也只有早上才有,如果等到太阳升起来了,然后就被晒干了,所以当时很多的小孩子起床以后,之一件事就是去采摘邻居家的蕉芋花,一朵一朵的吸,就像是喝果汁一样。
曾被当粮食吃
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蕉芋就是一种观赏植物,根本不知道它其实全身是宝。虽然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不再把蕉芋当农作物种植了,可是在广东部分地区它还是很受欢迎的,许多人会在地里栽种一些,尤其是客家人对蕉芋还是爱不释手的,只因它全身都是宝。
在四五十年前,因为粮食比较的短缺,为了填饱肚子就要吃很多的野菜野果,并且会尽可能种植一些产量高、容易管理的作物,像洋姜、蕉芋等就在当时很受欢迎。
之所以它叫蕉芋,那是因为它地下的根块很像芋头,但是叶子又像芭蕉叶,因此的得名。而大家都知道芋头的淀粉含量很高,蕉芋的地下根块的淀粉一样含量很高。它不光是可以直接煮熟了来吃,也可以提取淀粉。以前遇到食物不足了,就是用蕉芋来充饥,或者是把它加工成为蕉芋粉、蕉芋面条等。
在当时因为大面积种植蕉芋,也有人每年来农村收购蕉芋,这些收购去的蕉芋就是被加工成为了淀粉, *** 成为了粉条,或者是工业用。当时味精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蕉芋的淀粉就能加工成为味精,并且产量还很高、平均每5斤的蕉芋淀粉就能加工1斤的味精。
既然蕉芋含有很高的淀粉,那自然是可以用来酿酒了,并且它的出酒率还很高。像一般粮食的出酒率是在30-46%之间的,可是蕉芋淀粉的出酒率能达到60-70%。以前粮食本来就很有限,没人舍得用它来酿酒,而种植的蕉芋就被很多农民用来酿酒了。虽然品质要比粮食酒差一些,可是在当时还是很受欢迎的。
蕉芋不光是根块能吃,它的全身都是宝。花朵不光是可以吸花蜜,它还可以用来做菜吃,既能直线炒着吃,也可以用来腌制成为泡菜,而就连它的茎叶也因为纤维很丰富,既能用来造纸,也可以 *** 麻绳等。酿酒以后的酒糟又可以用来喂猪和喂鸡鸭。
再加上它很容易种植,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种一次能管多年。并且还能观赏,所以在二三十年前许多人都会把它栽种在房子附近。既能起到美化的作用,又能挖来当粮食、食物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蕉芋的食用 *** 参考
蕉芋的食用 *** 很多样,其中最简单的 *** ,就是把它清洗干净了,然后像蒸芋头一样蒸煮来吃。因为淀粉含量很高,吃完以后也有很强的饱腹感。并且它的淀粉很细腻,粉糯的口感还有点甜味。
不过多数人都是直接把它加工成为了淀粉,然后 *** 成为多种美食。在广东的客家地区,蕉芋粉可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美食。当地人常用它来做成手抓饼、蒸糕等。或者是在油炸其他的食物的时候,把蕉芋粉调成面糊状,然后裹上蕉芋粉,再油炸,不仅非常的脆,而且香味浓郁,好看又好吃。
有一次在广州的一个同事家里,就品尝到了当地的蕉芋粉做的地道美食。听他说这些蕉芋粉都是在市场上购买的,因为现在种植的人很少了, *** 也贵了很多,要20多元钱一斤了。但是用蕉芋粉做的美食,看起来晶莹剔透不说,而且吃起来也是嫩滑可口。
结束语
听村里的老辈人说,在3年困难的时期,蕉芋就曾作为野生粮食作物而被大力推广种植,帮助百姓渡过饥荒。
不过要把蕉芋加工成为蕉芋粉,确实非常麻烦的,特别是在过去的机械化不普及,先要把它采挖回来,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干净,毕竟它的表面有很多的泥土,非常难以清洗,不然吃起来影响口感。之后就要把它磨成汁液了,再用纱布把它层层过滤、沉淀下来,最后还要晒干,就得到了蕉芋淀粉了。非常的繁琐,也很累人,真佩服当时的人。
也可能是因为加工太繁琐了,并且它的产量不高,目前也就是2000斤左右。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用这些杂粮充饥了,所以现在基本都不种植了。不过在两广有些农民种植,一些村子里家家户户种植蕉芋,只因当地的需求量大,售价也还可以,蕉芋粉能卖到20多元一斤。但是在其他的地方,蕉芋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可有吃过蕉芋粉,感觉味道怎么样呢?
记者张顺富 文/图
2018年1月29日下午,记者乘着初春的缕缕阳光,走进大寨镇小田村长坪村民小组回访“亲戚”。途中路过用芭蕉芋生产粉条的村民罗龙有家,便与其拉起了家常,共话他家靠芭蕉芋生产粉条的致富路。
近年来,在巧家芭蕉芋粉条很受众人青睐。很多食客们纷纷赞誉道:“芭蕉芋粉条是理想的绿色健康减肥食物,长期食用有开胃健脾清理肠道防止肥胖,改善胆固醇代谢,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以及防癌、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芭蕉芋粉条光亮透明,久煮不糊,营养丰富,滑嫩可口又非 *** 道,特别适合做火锅。”于是在每年的冬季,前来罗龙有家作坊加工芭蕉芋粉条的村民络绎不绝。
当天,最令记者不如意的是没有亲眼目睹加工的场面,原因是罗龙有家的晾晒场已晒满了在青山中释放水份,在蓝天下变得坚强,在大自然中变得清澈透亮的芭蕉芋粉条。罗龙有的爱人段启会说,在长坪80多户人家中,只有她家在传承这个手艺,以前是她兄弟家做,后来她兄弟家外出务工后便 *** 给她家经营,并嘱托说:“这个手艺不能丢,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当记者与段启会谈到一年的收益情况时,她会心的一笑并介绍说,她家土地不多,只种了芭蕉芋和蚕桑。今年天气好,估计可以收获芭蕉芋13000斤左右,大概每100市斤芭蕉芋能生产13-15斤左右的粉条,市场价每市斤粉条可卖7-8元。她家今年养蚕近7张,自己养小蚕每张仅花费60元,共卖蚕茧1万多元。
另外,乡邻也会来找她家生产加工,每100斤芭蕉芋只能换回8斤粉条,剩下的便是盈利。记者现场与她交流并估算了一下,她家自家今年将近能生产出2000斤左右的粉条,另外,除去兑换给乡邻的以外,也能赚到2000斤。这样一年下来,在芭蕉芋加工和蚕桑养殖方面可以获利近4万元左右。段启会还说,目前她家已种了一些季节 *** 蔬菜(莴笋、白菜及洋花菜等),估计除了自家吃以外,也能卖出一部分。
是啊,勤劳的罗龙有一家用汗水浇出芭蕉芋,科技产出粉条,产品换得人民币,从此脱贫奔小康。
记者还了解到,年关将至,罗龙有一家计划将在2月上旬把剩下的还未生产完的芭蕉芋全部生产完,一方面让还未生产加工自家亲手种植芭蕉芋的邻居都能尝到新鲜的粉条,另一方面也要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筹办年货,争取一家四口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发展芭蕉芋种植,扩大产业化走进浦城县枫溪乡杜畲村,只见连片种植的芭蕉芋长势喜人, *** *** 的芭蕉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嫩绿。
芭蕉芋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很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作物。浦城县枫溪乡杜畲村位于高山地区,当地村民在科技 *** 的技术指导下,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种植芭蕉芋,并 *** 芭蕉芋粉丝,让山区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杜畲村的芭蕉芋种植历史很悠久,从建村开始就有种植,大概有几百年。枫溪乡是高海拔山区,它的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生产的农作物品质很好,我们综合了这个因素,选择芭蕉芋作为杜畲村的产业来发展。”枫溪乡副乡长陆佐沣说,目前,枫溪乡种植芭蕉芋有600多亩,其中杜畲村村集体和农户共种植芭蕉芋就有300多亩,乡、村两级对接了县科技 *** ,在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芭蕉芋长势喜人,预计村财增收达到12万元左右,带动农户20户,增收20万元左右。
杜畲村成立芭蕉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全村所有的贫困户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们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下一步,该村想通过打造品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芭蕉芋种植产业做大,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邵强 王睿钦)
云南南华:芭蕉芋成增收“银粉粉”农户们忙着将自己种植的芭蕉芋过磅称重
近日,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宝瑞农副产品合作社的芭蕉芋加工厂房机器轰鸣,农户们忙着将自己种植的芭蕉芋过磅称重,呈现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
“我们马龙河村非常适合芭蕉芋的生长,以前一直都是农户自己种植,但是苦于没有销路,芭蕉芋数量不多,经济效益也难以体现,现在我们抱团发展。”南华县五街镇宝瑞农副产品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
种植的芭蕉芋
2021年,马龙河村委会返乡创业村民鲁成成立了宝瑞农副产品合作社,发展芭蕉芋种植,和群众签订了保底 *** 1元每公斤的收购协议,带动1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芭蕉芋600亩。今年,合作社完成了芭蕉芋淀粉、干片加工生产线设备安装,从农户手中收购芭蕉芋后陆续在这里加工,形成了“种植+收购+深加工+产品”的农业产业链。
芭蕉芋是一种块茎淀粉植物,适应 *** 广,种植技术简单,投入不高,大部分群众都能种,是一种绿色、生态、周期短的山地农作物,目前主要加工淀粉及食品原料。随着芭蕉芋的精深加工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看好,目前,五街镇共种植芭蕉芋700余亩,平均亩产可达6吨,每吨芭蕉芋可产淀粉或制成干片约200公斤,淀粉每吨售价9700元,干片每吨售价14000元,预计可实现产值约800万元。
通过 *** 引导、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芭蕉芋这个“新产业”已变身成为农户增收的“银粉粉”。
云南 *** 讯员 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