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不会栽种在美丽的井口中,就连张公也分不清梨属的所有植物。如何才能得到琼州香脆的莱菔子呢,那时蘋洲以南的河畔也会漂浮着零散稀疏的云朵吧。
全诗以对 *** 手法以借景抒情。突出了想要得到莱菔子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期盼之事的一种恍然如梦般的缥缈之情。
说起萝卜,相信大家都熟悉不已。事实上,菜市场上白胖胖、水嫩嫩的萝卜除了根能食用外,它的 *** 也是我们常用的一味中 *** ——莱菔子。莱菔子,在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 *** ,除去杂质所得。
因此,味辛、甘, *** 平;归肺、脾、胃经的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 *** 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多痰,胸闷食少。 *** 用上,根据炮制 *** 又分为生莱菔子和炒莱菔子。生莱菔子经净选后干燥即可,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若经炒后的莱菔子则 *** *** 缓和,有香气,更侧重于下气化痰,消食除胀。
现代研究表明,莱菔子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毒以及降压等作用。但是,服用莱菔子及其炮制品的同时更好不要食用人参,以免影响人参的补气效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萝卜虽也有下气消食的作用,但是莱菔子没有萝卜的甜味且味道辛辣,降气的功效比萝卜更强,还兼有化痰之功。因此, *** 用里我们不可将萝卜替代莱菔子使用。
今天分享一味消食 *** ——莱菔子。跟人说莱菔子,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如果说萝卜大家很熟悉吧,其实莱菔子就是萝卜的成熟 *** 。小时候家里每年都种植萝卜,就常常需要集市上买萝卜 *** 回家种植。莱菔子属于栽培种植的植物,全国各地均可以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时将植株采收,晒干,然后搓出 *** ,再将 *** 晒干,便得到莱菔子。莱菔子一般生用或者炒制使用,入 *** 时将其捣碎。
莱菔子,味甘、辛, *** 平。归属肺经、脾经、胃经。莱菔子主要的功效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莱菔子属于消食类 *** 物,应用在临床自然主要用以治疗食积气滞。莱菔子味辛善于行散,能够消化食积,行气消胀。治疗饮食积滞时配合山楂、神曲等一起使用,疗效更佳。
莱菔子还有降气化痰的作用,入肺经,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当痰邪壅肺、咳喘不止、胸闷时,单独取莱菔子研成粉末服用即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另外,古籍有记载单用莱菔子研服通过涌吐来治疗风痰。不过目前临床上好像使用较少。
古籍:
《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不卖 *** !不卖 *** !不卖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莱菔子 Laifuzi
RAPHANI SEMEN
上一期:每天最少学一味中 *** —麦芽 | 第 381天
中 *** 速记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 sativus L. 的干燥成熟 *** 。
相关名
莱菔、莱菔子、萝卜种、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 *** ,除去杂质,再晒干。
*** 状鉴别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 *** 。气微,味淡、微苦辛。
*** 味归经
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 能特点
本品辛甘消散,质重而降,平而不偏, *** 力较强。入脾、胃经,善消食除胀,治食积胀满;入肺经,善降气消痰,治痰壅咳喘。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病证
(1)食积气滞之院腹胀满。
(2)痰涎壅盛之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 打碎入煎;或入丸散。消食宜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服。
莱菔子的故事
据传,慈禧有一年做寿,游园看戏又品尝各种寿字图案的佳肴,一时高兴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医每日给上等人参煎独参汤进行滋补。开始有效,后来非但不效,反而觉得头胀、胸闷、食欲不佳、爱怒、鼻流血,太医无策,即张榜招贤“凡能医好病者必重赏”。3天后,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资料说是苏州名医曹沧州进京为慈禧治疗),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了太后发病机制,便揭下皇榜。郎中从 *** 箱中取出了三钱莱菔子,细研后加面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罗汉丸子”,嘱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内胀;3丸服下,能吃饭。太后大喜,赐给郎中一个红顶子(是官衔的标志)。当时盛传“三钱莱菔子,换了个红顶子”。
光绪短命,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即夭亡。主要原因是 *** 失利,滥用补 *** ,不重视养生。康熙与光绪不同,康熙熟谙医理 *** *** ,从不乱服补 *** ,认为“服补 *** 大无益”,所以他摄政61年,享年69岁。据《清官秘史》云:光绪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胀痛,要太医开补 *** ,太医尊旨,光绪服后日渐加剧。后来,在煎 *** 时下医偷偷在 *** 中加入一把莱菔子,一剂病减,二剂身轻,三剂病愈。说明莱菔子化痰行气消积,有“推墙倒壁之功”。
名医张锡纯认为:“无论生或熟,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供养,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从参、芪、术诸 *** 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乎”。但《本草从新》说:“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但“ *** 虽相恶效相成”,如人参配莱菔子同用,参补元气(指人生理活动基本功能),而莱菔子是消胃肠消化 *** 的胃肠胀气。莱菔子生用 *** 善上行,炒用 *** 下行,捣烂使 *** *** 易溶出。
猜
中
***
猜一猜这味中 *** 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 ***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莱菔”的读音为láifú。
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莱”属于一级字,“菔”属于二级字。
莱菔,即萝卜,为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莱菔的主根肥大,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可食用。
莱菔(拍摄于2023年8月11日)
英语说文解字radishradish xinchi外语
radish英 美
n. 小萝卜(可在色拉中生食);萝卜植物
【名】 (Radish)(俄)拉季什,(塞)拉迪什(人名)
< 复数 radishes >
短语
Radish leaf 萝卜叶
summer radish <园艺> 水萝卜 ; 夏萝卜 ; 竹笋 ; 水箩卜
fried white radish patty 萝卜糕 ; 芋头糕 ; 莱菔糕 ; 煎萝卜糕
radish < 'r?di? >
n.pungent fleshy edible root
radish of Japan with a long hard d *** able root eaten raw or cooked同义词: daikon Japanese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longipinnatus
pungent edible root of any of various cultivated radish plants
E *** asian plant widely cultivated for its edible pungent root usually eaten raw同义词: Raphanus sativus
a cruciferous plant of the genus Raphanus h *** ing a pungent edible root同义词: radish plant
以上来源于: WordNet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radish /?r?d??/
1. N-VAR Radishes are *** all red or white vegetables that are the roots of a plant. They are eaten raw in salads. 水萝卜
词组短语同近义词
chinese radish 萝卜
radish seed <植>莱菔子;萝卜籽
n. <园艺>萝卜,小萝卜daikon , neep
双语例句原声例句权威例句
This radish has gone spon *** .
这萝卜糠了。
It likes eating the grass, rabbit food, carrots, white radish, and other green vegetables.
它喜欢吃草、兔粮、胡萝卜、白萝卜和其它的绿色蔬菜。
Typical fare includes fried radish cake with a sweetish sauce, egg pancakes and soybean milk.
典型的饭菜包括甜酱萝卜糕,鸡蛋煎饼和豆浆。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 【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讯驰外语】可乐老师 编辑。
转载《有道词典》,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码字不易,敬请【点赞】!
My e *** il:ilikework_cz@126 ***
*** 食同源—莱菔子莱菔子
【名称】 莱菔子(Semen Raphani)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 ***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 *** ,除去杂质,再晒干。
【原形态】
莱菔子植物形态( *** 来自百度百科)
【 *** 状】
干燥 *** 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毫米,宽2.5毫米。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 *** 的种仁;有油 *** 。无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饱满、油 *** 大者为佳。
莱菔子( *** 来自百度百科)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皆产;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
【有效成分】 *** 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 *** 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质称莱菔素。
【 *** 理研究】
①抗菌作用
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在1毫克/毫升浓度对葡萄球菌秘大肠杆菌即有显着抑 *** 用,且可影响各种植物 *** 发芽。后又从莱菔子中分离出一种油,称为"Sulforaphen",1%浓度可对抗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有人认为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
②抗真菌作用
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 *** 毛癣菌等六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 *** 用。
③其他作用
变种的提取物,长期饲喂大鼠,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
【功效与作用】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 *** 味归经】味辛;甘; *** 平。脾;胃;肺;大肠经
【禁忌】气虚者慎服。
【参考文献】 《中国 *** 典》;《全国中草 *** 汇编》;《中华本草》;百度百科
您觉得我们的努力对您有帮助吗?想了解更多本草知识,就扫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吧!您的关注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说到莱菔(fú)子这个中 *** 名,认识的人肯定不多,它是一种植物的 *** ,这个植物是我们平时常吃的一种食物,一般夏季的时候成熟, *** 成熟之后采集晒干即可。你们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其实莱菔子就是萝卜干燥成熟的 *** ,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相传当年慈禧太后生病,太医给慈禧吃了大量补 *** ,结果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不光眩晕眼花不思饮食,怒火一来还流鼻血。急得宫里的人赶紧发布皇榜招募治病的医生。后来有位 *** 郎中揭下了皇榜,去给太后开 *** 。在给太后诊脉后,他不慌不忙地从 *** 袋里取出三钱莱菔子研成细末和面粉混合, *** 成三个丸子,让太后一日三次,每次一颗服下。太后一丸下去鼻血就止住了,二丸下去,眩晕也除了,三丸末了,太后诸恙已平,食欲顿开。后来太后加倍赏赐了郎中。郎中高兴地出了宫门,感慨之余,遂立传作诗曰:“莱菔虽小有奇功,一朝出马显神威,代参消滞通肠胃,太后御医赞美名”。
由此可见,莱菔子能缓解因各种饮食积滞而引起的腹胀、腹满不适,不思饮食,痰多咳喘、 *** 秘结等,它善于行气消胀,尤其善于治咳喘痰多、胸闷兼食积者。《本草纲目》也曾记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1>
小小莱菔子不仅能入 *** ,还能做出营养美味的食疗菜肴,接下来就给大家推荐莱菔子玉竹烩鸡蛋的做法。准备两个鸡蛋,9g玉竹,10g莱菔子。把备好的玉竹、莱菔子放入锅里,倒入清水,浸泡一刻钟左右后放入鸡蛋,再加一些水,直到将鸡蛋浸没,开火将鸡蛋煮熟,捞出鸡蛋去壳,放回去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鸡蛋。莱菔子玉竹烩鸡蛋可以通气祛痰,润肠通便,对于出现消化 *** ,便秘者有不错的疗效。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无限 *** 局,在菜单栏找到“中草 *** 说”专题,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发现哦!
参考文献:
<1>居正.用途越来越广的莱菔子
中 *** 莱菔子,属于 *** 食同源中 *** 材, *** 2002年将其收载于《既是食品又是 *** 品的物品名单》中。民间使用莱菔子 *** 粥等 *** 膳,中国植物志记载莱菔子榨油可作工业用及食用。饮片有莱菔子(净制)与炒莱菔子(清炒)两种。
关于莱菔子的命名,《本草纲目》:“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牟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 *** 耳。”本品为莱菔的 *** ,故名莱菔子;亦称萝卜子。
中医
中 ***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 *** 。全国各地均产。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 *** ,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气微,味淡、微苦辛。以粒大、饱满、色红棕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中 *** 莱菔子 *** 味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注意:1)本品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2)非脾虚气滞者,不宜与人参同用。
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以本品为末,温水调服,可以宣吐风痰。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既缓和了 *** *** ,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本草乘雅半偈》
莱菔。气味辛甘,平,无毒。主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根汁尤良。
【核曰】莱菔,菘菜也,似蔓菁而稍大。旧说北种菘莱,初年半为蔓菁,二年菘种都绝,蔓菁南种亦然。盖菘之不宜于北,犹橘之不逾于淮,今则南北俱有矣。《尔雅》云:苞突,芦菔。孙炎注云:紫花菘也。南人呼秦菘,吴人呼楚菘,鲁人呼菈,秦人呼温菘。北人四呼之:春曰破地锥,夏曰夏里生,秋曰萝卜,冬曰地酥。杜诗曰土酥,蒙古曰笃鲁马,《唐本》曰莱菔。莱菔者,麳麰之所服,此亦就文取义耳。今尊《唐本》为正。 *** 喜烧土,随地可植。夏末布种,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高五七尺,开紫碧色花。夏初结角子,如 *** 实,圆长不等,色黄而赤,遂可布种。叶大者如蔓菁,细者如花芥,表里有茸毛。根色有红白,根形有大小长短、圆扁粗滑、上锐下尖、细腰巨腹、歧尾叉头、有须无须之别。小者如拇指,大者满一秤,重者十百斤。或因种变,或随水土。大率沙壤者肥甘而脆,瘠地者坚苦而辣。可生可熟,可俎可酱,可敊可醋,可磄可腊,可饭可羹,菜蔬之最有益者。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多啖动气,姜能制之。伏硇砂、干铅汞。
【参曰】遍历四时,具备五气,有松之 *** ,有芥之烈。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血中之气也。其根白,其味辛,其皮革,禀从革之金象,故力服麳麰。
前人只说得个有松之 *** ,更参出个有芥之烈,何等亲切。《唐本》只阐得个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更参出个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血中之气,方才尽得个命名气味,主治功能的大意。古人用汁,今人用实,由此观之,汁胜实矣。
*** 品化义
萝卜子 属阳,体细而内润,色肉白皮黄,气炒香,味甘辛, *** 温而锐,能降,力下气, *** 气与味俱厚,入脾、胃二经。
萝卜子体细 *** 锐,味辛能降,用之宽中满,解郁痞,除喘嗽,祛风痰,且气香和脾,助胃化食,治老幼之佳珍也。
莱菔子与山楂
莱菔子、山楂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之功,主治食积证。但山楂长于消积化滞,主治肉食积滞;而莱菔子尤善消食行气消胀,主治食积气滞证。
现代 *** 理
莱菔子含莱菔素、芥子碱、脂肪油(油中含大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β-谷甾醇、糖类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莱菔子能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 *** 收缩和抑制小鼠胃排空。还有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
时间:2023
山西省中医院内科 张恒
莱菔子
“莱菔子”即萝卜子(萝卜的 *** ),是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莱菔的干燥成熟 *** ,经过炮制加工后就成为中 *** 莱菔子。该 *** 首载于《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不可以地黄同食。”古往今来,有不少古籍都对莱菔子有所研究。莱菔子以其治疗范围之广泛,成为临床医家的“心头好”。#山西省中医院超能团##莱菔子#
根据莱菔子的 *** 味归经,其功效常分为两类:消食化滞和降气化痰。
腹胀、腹泻、便秘、肠梗阻等消化 *** 疾病
首先莱菔子能消食化滞除胀,尤善于消面食积滞。因此可用于治疗食积导致的大多数疾病:因过食生冷油腻 *** 之品,导致饮食停滞在胃,出现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呃逆,或腹泻等症,均可用炒莱菔子研末水冲服,甚至可与山楂、麦冬、神曲、鸡内金、槟榔等合用以增强其消导之功,或者配伍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另外其消食化滞之功还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等疾病。因莱菔子质润多油,故可以润肠通便。
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 *** 疾病
其次是降气化痰的功效,《本草纲目》曰莱菔子:“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由此得知,莱菔子还治疗痰饮、咳嗽痰喘。 *** 溪提出:“莱菔子治痰,有推倒墙壁之功”,可采用单味 *** 治疗,也可以配伍其他 *** 物。如《皆效方》“三子养亲汤”治疗气实痰盛之咳嗽喘逆,痰多胸闷,方中有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三 *** 均为降气止咳良 *** ,但又各有所长。莱菔子长于消食,白芥子长于豁痰,紫苏子长于降气,三 *** 合用,适用于以痰壅食滞,肺气不降为主的咳痰气喘之证。
莱菔子还有许多不为众人所知的作用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循环 *** 疾病
高血压多由肝阳上亢,肝气上扰,血随气上逆,则体内气血运行失常,而出现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的症状。莱菔子擅长降气,为“化气之品”,气机下降则血下行,气血运行得调,血压也随之下降。还可日常用莱菔子、决明子泡水喝以达到降压的效果。
湿疹、 *** 等皮肤疾病
肺主皮肤,莱菔子辛、甘入脾、肺二经,故可用于治疗皮肤疾病。湿疹,顾名思义由“湿”导致,此处即为痰湿,恰好莱菔子为祛痰湿之良 *** 。 *** 又称“肝斑”,中医认为可由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失源,不能上荣于头面部引起。《本草纲目》云:“莱菔子,散服及炮煮服食……令人白净肌肉细,”且莱菔子兼具调和脾胃之效,令气血生化有源,濡养肌肤,所以可用于美容祛斑。
肿瘤
根据《日华子本草》记载,早在五代时期就有用莱菔子“消肿毒”的经验。现代研究也证实,莱菔子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排尿功能障碍
有学者通过临床试验得出用莱菔子敷贴神阙穴可治疗腹部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还有吞服炒莱菔子可治疗抗精神病 *** 物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
除此之外,莱菔子还广泛应用于胆结石、泌尿系结石、急 *** 胰腺炎等病的治疗中。
莱菔子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常用的中 *** ,其应用范围广泛,单用一味 *** 或者通过与其他 *** 物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古代医家用自己的诊疗经验证实了莱菔子的疗效,而近年来通过现代实验研究,莱菔子的 *** 理 *** ***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好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每日学一味中 *** ——莱菔子
【名称】槟榔
【拼音名】Bīnɡ Lɑnɡ
【别名】仁频(《上林赋》),宾门(李当之《 *** 录》),宾门 *** 饯(《南方草木状》),白槟榔(《 *** *** 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槟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宁极《 *** 谱》),大腹子(《岭表录异》),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纲目》),马金南(《花镜》),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 *** 。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 *** ,晒干。
【形态】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 *** 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 *** 。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 *** ,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
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 *** 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 *** 、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 *** 、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 *** 状】干燥 *** 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 *** 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 *** 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炮制】槟榔: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 *** 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①《雷公炮炙论》:"欲使槟榔,先以刀刮去底,细切,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 ②《本草述》:"槟榔急治生用,经火则无力。缓治略炒或醋煮过。"
【 *** 味】苦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苦辛,温,涩,无毒。"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 *** *** 解》:"入胃、大肠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胃,大肠、肺四经。"
④《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
【用法】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2~3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
【注意】气虚下陷慎服。
【附方】①治寸白虫:槟榔二七枚。治下筛。引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
②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圣惠方》)
③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④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⑤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伤寒总病论》槟榔散)
⑦治大 *** 不通,亦治肠胃有湿, *** 秘涩: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⑧治干霍乱,上气冲急,欲闷绝,大 *** 不通:槟榔七枚。锉,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童子 *** 半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槟榔汤)
⑨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 *** 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素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⑩治脾、肺、肾三脏 *** ,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 *** (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⑾治五淋:赤芍 *** 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⑿治脚气冲心:白槟榔一个(鸡心大者)。为末。用童子 *** 、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只作一服,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文化】
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事在《史记》、《三辅黄图》和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载。
南北朝的时候,干陀利国(今苏门答腊岛)进贡槟榔,朝廷转赐大臣,朝臣答谢的诗词多录于《梁史》。
南唐后主李煜写他的大周后,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词句,槟榔、美人、情郎,历历如画在目。
乾隆好槟榔,有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两物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庆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
以上内容摘自 *** ,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