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精哪里可以买到,醋精哪里可以买到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9
女子买老陈醋买到“老陈西昔”

你有过买到因为名字有细微差别的山寨产品么?

近日,四川一女子在家煮粉吃的时候,想拿醋来调个味,没想到加进去之后发现没有味道,仔细一看醋瓶子才发现,自己买到了“老陈西昔”,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一瓶醋,如果不仔细看,这就是老陈醋,但只要仔细看一眼,就会发现“醋”字被分开为“西昔”两个字,更离谱的是,下面还写着酸味液体复合调味料。

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布 *** 后,也引来很多人围观,网友回复,找专家来看看这是不是违法的,购买产品一定要看有效信息。网友调侃,这“老陈西昔”和近些年的雷碧、康帅傅、蓝月壳、营养抉线、王老古、娃啥啥有“异曲同工之妙”。

  1:有关部门规定,醋精勾兑的不能叫醋,只有粮食酿造的才能叫醋,所以,它不敢叫醋,只是酸味液体调味料。

  2:能不能想象一下,在拼夕夕上买的康帅傅,吃的时候加点老陈西昔,会是什么味道,一定很好吃吧。

  稀奇古怪的东西太多了:蓝月壳,营养诀线,雷碧,师傅康,可口丁乐,粤利粤,娃 *** *** ,老于妈,还有吗?你可以评论区补充。

  假如今天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

爱吃醋,却总买到勾兑醋?教你从醋包装上识别,一眼判断真假醋

现代生活中,爱吃醋的大有人在,几乎所有食物都能蘸醋吃。我曾经见过一个资深爱吃醋的人,不光饺子、馅饼、面条吃醋,就连吃主食米饭也要放点醋才过瘾。

除此以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醋的零食小吃、美味菜肴、下饭菜等等,如大家经常听到看到的老醋花生米、酸辣粉、醋泡花生、醋泡黄豆、泡椒凤爪等等。

可你这么爱吃醋,买到的是真醋吗?小心是勾兑醋!

勾兑醋,顾名思义是指勾兑过的醋,主要是醋精、工业醋酸、添加剂以及水勾兑而成。同时,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配制食醋,相比于酿造食醋(用淀粉糖、食用酒精等原材料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后者 *** 起来更方便,还能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

从两种醋的营养价值上来对比,酿造食醋可能会用黄米、高粱等食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营养。不过,在 *** 上也有差别,更不能用来全部的营养支撑。

但如果你是花着高价钱却买来勾兑醋,反而是被骗了,要注意识别。

首先是看食醋包装上面的食品标准编号,对于产品标准编号是“GB/T 18187固态发酵”的方式,在工艺时间上,也是发酵较长、步骤反复,在风味上更足。

若是勾兑醋的产品标准编号是“SB/T10337-2012”,属于液态发酵的方式,采用部分酒精发酵,在生产周期上相对较短,口感较为清新,且酸度比较高。

从这里就可以明显看出两种的区别,大家在购买时也可以更好地分辨。对于其他的醋,比如能吃醋的人群,大可以选择颜色深的醋,或者是看食醋的包装上,如果醋酸的浓度较高,说明在味道上比较浓的,也常应用在醋味的菜肴中。

还有很多人会用的白醋,相比于黑颜色的醋,白色醋是无色、透明,具有一定的 *** *** ,酸中带香,常被应用在醋溜的食物,如醋溜土豆丝等等,以及深受很多人喜爱的酸汤饺子,也多放的是白醋。

另外,对于喜欢喝饮料的人群,还有可能会选择水果醋,用水果酿造,且具有较浓的果味,可以直接喝也能作为凉拌蔬菜。

而对于醋的任何养生功效,就像传言中所说的,醋能软化血管、喝醋去鱼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等等,都没有科学证实,只是一种普通的调味品。

做了33年售票员,康顺兴浑身都是故事

2月7日,北京南站,售票窗口内,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正在巡视。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2月10日,已经进入春运节奏。北京南站二楼出发大厅里, *** 乘客最多的地方,是检票口、休息区以及112台自助取售票机处。与高客流量形成反差的是,即使是在春运高峰期,大厅里5个售票处,共45个人工售票窗口,平均每处排队不超过5人。

54岁的康顺兴照常在各售票处巡视。一身蓝黑色铁路 *** ,皮鞋擦得锃亮,右手拿着的对讲机里声音基本没断过。做了33年售票服务的他,精准地判断着各个售票区的供需关系。

三十年间,火车售票从算盘、硬纸板票、变成了计算机、磁介质票、 *** 售卖自助取票、 *** 网站改签。

坐着小马扎、带着干粮、可丁可卯数着分角钱的买票人,经过了别着BB机、买本时刻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抵达拖着拉杆箱,千里京沪一日还的日子。

康顺兴这一代老铁 *** ,从方寸车票里,见证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一段历史的革变。

用烟盒纸抄录时刻表的年代

冬天一身双排扣苏式大翻领 *** ,夏天穿白底的确良双绿杠短袖衫、胸前缝着红底布金线绣着“售票员”仨字儿,那是1985年的康顺兴。四年军旅生涯,退伍后他进北京站端起了铁饭碗。

一张桌、一把椅、左右两侧各160小格置票柜,算盘吧嗒吧嗒一拨,有分有角,旅客拿钱,售票员卖票。

“两张合肥。”对方是个小姑娘,军绿大衣背着军挎包,烫着 *** 浪头。一张北京去往合肥的票19.9元。灰色的工农兵大团结10元人民币,小姑娘递了进来,四张叠在一起,湿哒哒的,闻着有股刺鼻的醋精味儿,辣眼睛。康顺兴顺带聊着天,“您这钱什么味儿啊?”

“哦,我的钱 *** 泡过的。”小姑娘在右安门二传(传染病医院)工作,发的工资自己都要用 *** 泡一遍。

他曾收过另一种摸着潮湿的钱,是购票者从鞋底儿里抽出来的,担心买票路上把“巨款”丢了。

来买票的人,很多都是在家数好了钱,分是分,角是角。“从那会儿起我们就有不成文的规定,报票价必须准确,9.9元的不能说成10元,旅客多一毛钱都没带着。”

有一位买票的老太太,打开一个白色硬质的鞋盒,一溜钢镚儿顺着售票小窗口被倒了进去,康顺兴像逮蚂蚱一样赶忙按 *** ,顺带捡几枚溜到地下的。一数,都是1分、2分、5分的,“统共27.6元,您一张毛票都没有啊?”“有啊,在我自个儿兜里呢,我留着方便花。”

原来老人家是卖冰棍的。那时候北京城里最畅销的冰棍5分钱一个,从北京到上海27.6元一张票。

上世纪 *** 十年代,客运车次少。一到春运,人们自带马扎、硬纸板,坐在售票大厅地上彻夜排队,等着凌晨12点放票。奢侈点儿的,买一包1毛多钱一袋的金花牌方便面。

站前广场上,木头大黑板一字排开作公告栏,贴着毛笔写的白纸黑字临客表。人们盯着车次、票价、起止点,记 *** 差的从兜里掏出个烟盒,撕平了,拿笔写上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的“硬板票”。左上:直快加快票;左下:特快加快票;右上:客票硬座特快票;右下:客票硬座普快票。

硬板票到磁介质票

在上世纪80年代,最常见的车票是那种卡片式常备车票,俗称“硬板票”。长约4厘米、宽2厘米的小硬纸板。

这种票卡是大批量预制的,印有发站、经由、到站、有效期、席别、等级、票价等信息。票面上以 *** 注明乘车日期,以盖章或贴纸的方式注明车次。如果发售对号入座的车票,需要在车票上粘贴一张印有日期、车次、座号的小纸条。小纸条同样是预制的,和车上的座位一一对应,以此保证不会把座位卖错。

“如果旅客想买一张特快硬卧,必须先买一张普快硬座票,再附加一张硬卧票,还得要一张特快票,票价计算是三张累计的,三张硬板票必须都有,才能顺畅乘车。”康顺兴回忆,若是遇到中转乘车,最多时需要有4-5张票才可以乘坐,“我们叫这些是套票,售票员必须得打一手好算盘,业务纯熟,才能把票卖对了。”

那时的售票窗口高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用三合板封着,售票员能看到的是从交付孔洞里伸进来的一只只手。

赶时间时,有时候一个窗口孔洞里伸进五六只手办理改签。康顺兴和同事们就开始在改签车票递来的同时,往旅客的手背上盖戳标记,找到盖了章的手,再把对应的票递过去。

一米八大高个儿的康顺兴,长着一双修长的手。在几米见方的售票区里拨拉算盘,抽叠车票,几十年的工夫,指面还存着老茧,手指却被锻炼得有力又灵活。

最多时,康顺兴一天能卖500张票。在部队做了4年报务员,他熟稔摩斯电码,工作结束了,就和一同当过兵的同事用“滴滴答答滴滴答”的摩斯电码对话,比比谁一天卖的票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联网售票开始了。键盘一敲,40秒即可压印出一张粉色纸质局域网票,比“硬板票”时期速度快了15倍。

2008年,蓝色磁制车票使用,2011年6月后,高铁/动车实名制售票,蓝色车票上清晰记录了旅客相关信息。

“80年代,一个售票员一天售卖四五百张票,价值一万块左右;现在,一人一天卖出一两千张票,价值二十七八万。”出票速度比80年代售票快了约30倍。

10年之间,微信、支付宝、城际通被广泛使用,排在售票大厅里的队伍越来越短。据北京南站工作人员统计,80%的旅客通过 *** 购买 *** ,传统窗口售票15%, *** 、代售点、自动售票机售票占比5%。

“没想到能变化这么快”

三十年间, *** 、列车、车站都在改变,老康这批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的人,却没怎么变。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当兵 *** 回来,他看穿牛仔裤的都不顺眼,觉得衣服就该是蓝色、绿色;在火车站工作了33年,连其他车间都没换过,一直做售票;站里发的 *** ,他基本都留着,特别是几顶 *** 帽,女儿出嫁后空着的小屋,他挂在墙上一排;女儿上班时,他给的之一句告诫是:多听师傅的话、打点水勤快点儿、多学学艺不压身。

老康觉着,早年售票员的工作,有点手艺人的样子。除了卖“硬板票”套票时要手熟麻利,算盘打得顺溜,每个售票员都要会画线路图,京沪、京广、包兰、陇海……精准到每个票价阶梯结算站站点都得清楚。

那时的北京站,是个大招牌,“(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里面工作,觉得建筑宏伟大气”,站内进驻的商铺都是有档次的,卖名人字画的、卖保温杯、皮包的,“烧饼茶叶蛋之类的根本进不去。”

时刻表一摞100本,一天能卖出去2000本,人们不光自己买,还给亲戚邻居捎一份。

在北京站内工作过的老员工,都成了业务娴熟的骨干。每有新站落成,都会抽调一部分家离得近的人去做筹备。

2008年4月,康顺兴被正式调至北京南站,行李房、客运、售票、清洁等每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南站筹备组。

“2008年4月到南站时,全是建筑工地脚手架。施工的人等着我们确定售票窗台要做多高、桌子做多大。”从人员配置、轮班方案到皮筋、图章、曲别针、捆钱的纸条数目,每一项都需要老康和同事们确定下来。那段时间,老康几乎没睡过整觉,一个人骑辆自行车,凌晨三四点从站里返家。

南站从“周边都是村子、进站像进菜市场”一样的永定门火车站,变成了北京城面积更大、接发车次最多的火车站。

如今,康顺兴是北京南站售票车间的副主任,胸前挂着姓名牌,统管南站5个售票处。老康说话惯用“您”开头,接起 *** 一口一句“哥们儿”“好,麻烦了”。

“我们时不时见到投诉的,旅客不满意了就找负责人,我们都得出去挨骂沟通缓解矛盾。”与老康共事了20多年的朱凤云说,售票做的年头长了,有棱有角的 *** 子也都被磨平了。

康顺兴所在的售票车间里,也抽调了员工在自助取售票处提供咨询帮助。每遇节假日,康顺兴和同事们都得预估 *** 取票占比,调整自动取票售票机器比例。“如果说十几年前是坐着就能把票卖了,考核计件,现在对我们来说考核的是服务。”

如今,售票处渐渐加了pos机、微信支付宝扫描枪,售票人员在精简,窗口人员向自动售票服务处转移。

“想过有一天,铁路售票员成为历史,人工售票会彻底被机器取代吗?”记者问。

“这是我的一摊儿,我就要做好。真到那天,哪怕让我们去检票、去站台接送都行。”老康说。

新京报记者 王佳慧

乡情散文:小时候打酱油那些事

乡情散文:小时候打酱油那些事

文:杨晓光

早些年,形容时间过得快,岁月不饶人,就会说某某家的小孩都能打酱油了。近些年,打酱油一词,更成为 *** 流行语。形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形容自己是个滥竽充数的局外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打酱油在内,购买散装的日用品根本没有包装,都是大宗来零散走, *** 买 *** 卖,打个酱油醋什么的,拎着个手 *** 形状的玻璃瓶到供销社柜台上,化一毛多钱,由售货员用手提溜从大缸里提一提溜,借助漏斗灌装到瓶子里。灌装过程一要慢,二要稳,不然液体容易被瓶颈卡住,无法顺畅地漏下去,咕嘟嘟地冒着泡,顺着瓶口溢出来,白白地浪费了。售货员经常卖货培养的手感,足以确保点滴不漏。

当然不仅仅是酱油醋,包括一切液态商品,顾客都是零散地“打”回家来的,打油、打酒,甚至打水,等等。个别手眼通天的人,纵有走后门的天大本事,也绝不会有谁把一桶鲁花牌花生油拎回家,把瓶装高档白酒、听装青岛啤酒,或者健力宝易拉罐饮料,搬一箱子回家。

乡情散文:小时候打酱油那些事

供销社小卖部售卖的酱油产自哪里,有着怎样的生产过程,小时候的我对此一无所知。只看见酱油盛在封盖的圆木桶里,卖酱油的大缸快见底了,由两个售货员抬着木桶,打开木盖上的软木塞,把酱油咕咚咕咚倒进缸里。一开始打酱油、买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到供销社。后来尝试着供销社送货进村,日用商品集中到村里一个承包户的家里。听村里人议论说此人手脚不干净,爱贪 *** 宜,往酱油缸里兑凉水,人们发现从他那里打来的酱油,色泽浅、口味淡。购买其他物品,也有分量不足的嫌疑,一来二去便失去了信誉。宁愿多跑路去供销社,也不去村办小卖点了。人们舍近求远,就为的货真价实,物有所值。不过我还是常到村里小卖点买面包,一毛二分钱,二两两票,买一个萱萱腾腾的大圆面包,超好吃。面包论个卖,做不得手脚,总不能明知眼漏地从面包上咬一口、掰一块吧。

其实到供销社打油买盐,未尝没有缺斤短两的时候。大人打酱油,售货员的提溜满满的,一滴不漏地全都通过漏斗灌进酱油瓶里,而小孩子打酱油,即使提溜也是满的,在往漏斗灌装过程中,“无意”间一抖一晃,酱油回落缸内,分量明显缩水。那时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公共道德和职业 *** 守普遍很高,缺斤短两现象虽说有,但属于个例。

关于酱油的由来,到秦皇岛父母家,我很容易地知道了酱油来自酱园。不过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让我谈酱油而色变。有人添油加醋地说,酱油上色,靠着沤 *** 、头发等物,弄得我一看到酱油,自然联想到不洁之物,条件反射地作干呕状,唯恐避之不及。

一位认识 *** 的阿姨带着我到酱园参观。原来,被传说色彩渲染得神乎其神的酱园,就位于 *** 里我家的后身,在建设路以南,气象站的东面。酱园除了炮制酱油之外,还 *** 醋、咸菜、豆瓣酱、甜面酱、辣酱、腐乳等副食品。生产车间既干净又整洁,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一律足登高筒雨鞋,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头戴白色工作帽,各工序都有严格的 *** 作规程和作业标准,并以严格的检验程序进行产品把关,对不合格品一律淘汰,不允许贱卖处理,不让任何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源自小时候我对酱园产生的信赖感,所以直到现在,我对秦皇岛本地生产的“仙岛”牌酱油和食用醋,依然情有独钟。小葱拌豆腐倒酱油,必是“仙岛”牌一级酱油。拍根黄瓜做个拉皮,必淋上“仙岛”牌米醋。至于其他大品牌生抽、老抽,一等一的好酱油“味极鲜”,以及白米醋、老陈醋和醋精,拌豆腐,浇拉皮,一律有越俎代庖之嫌,无形中掩盖了 *** 道。

打酱油不仅是生活所必需,同时,也成了小孩子“过家家”的必玩项目。孩子们拿着纸壳做的提溜和漏斗,兴冲冲地跑到沙土堆前,玩起“打酱油”的游戏。通过玩一些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游戏,无形中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小游戏,对儿童的教育引导功能,的确不可小觑。

本文 *** 来源于 *** ,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 *** ,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 *** 更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这种“酱油”和“醋”不能再生产销售了!举报有奖

酱油、食醋,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了,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发布公告对酱油和食醋的质量安全加强监督管理:

酱油和食醋新的国家标准已于2019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配制生产酱油。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醋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酸 *** 调味品。食醋生产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 *** 等原料配制生产食醋。

酱油和食醋产品应当真实合法标注食品标识,在标签醒目位置清晰标注“酱油”、“食醋”等标准规定名称,真实准确标注各种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经过完整酿造发酵工艺生产的调味品可标示为“酱油”和“醋”

经过调配工艺生产的调味品不可标示为“酱油”和“醋”

注意:不符合酱油和食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调味品,名称中不得使用“酱油味”、“酱油汁”“调配酱油”、“酱油制品”、“酱油膏”、“生抽汁”、“老抽汁”、“醋味”、“醋汁”、“醋精”、“调配醋”、“醋制品”等容易误导消费者的名称。

为规范酱油和醋类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威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调味品专项稽查整治工作,随机对29家调味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抽检52批次,对存在问题的5家单位立案查处,并已监督全部整改到位。

看完之后快去厨房看看你家的酱油和醋标示正确吗?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请拨打12345(12315)进行举报投诉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将按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做了33年售票员,他的车票里留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方寸车票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一段历史的革变。

全文4293字,阅读约需8分钟

▲2018年2月7日,康顺兴右手拿着现在使用的高铁票,左手拿着老 *** 。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

新京报记者王佳慧 编辑 胡杰 校对 陆爱英

2月10日,已经进入春运节奏。北京南站二楼出发大厅里的广播一遍遍报着时间车次,每天到发的200对列车,迎来送往。

*** 乘客最多的地方,是检票口、休息区以及112台自助取售票机处。与高客流量形成反差的是,即使是在春运高峰期,大厅里5个售票处,共45个人工售票窗口,平均每处排队不超过5人。

54岁的康顺兴照常在各售票处巡视。一身蓝黑色铁路 *** ,皮鞋擦得锃亮,右手拿着的对讲机里声音基本没断过。做了33年售票服务的康顺兴,精准地判断着各个售票区的供需关系。

▲2018年2月7日,北京南站售票窗口内,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正在巡视。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

三十年间,火车售票从算盘、硬纸板票、变成了计算机、磁介质票、 *** 售卖自助取票、 *** 网站改签。

坐着小马扎、带着干粮、可丁可卯数着分角钱的买票人,经过了别着BB机,买本时刻表的90年代,抵达拖着拉杆箱,千里京沪一日还的日子。

康顺兴这一代老铁 *** ,也见证了高铁时代后十年技术迭代。

方寸车票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一段历史的革变。

━━━━━

用烟盒纸抄录时刻表的年代

冬天一身双排扣苏式大翻领 *** ,夏天穿白底的确良双绿杠短袖衫、胸前缝着红底布金线绣着“售票员”仨字儿,那是1985年的康顺兴。四年军旅生涯,退伍后他进北京站端起了铁饭碗,这一端就留在了售票车间33年。

一张桌、一把椅、左右两侧各160小格置票柜,算盘吧嗒吧嗒一拨,有分有角,旅客拿钱,售票员卖票。日复一日,听起来机械单调,可故事却发生在了这一来一往之中。

“两张合肥。”对方是个小姑娘,军绿大衣背着军挎包,烫着 *** 浪头。一张北京去往合肥的票19.9元,80年代更大面值是10块钱——灰色的工农兵大团结人民币,小姑娘递了进来,四张10元叠在了一起。康顺兴手里的钱湿哒哒的,闻着有股刺鼻的醋精味儿,辣眼睛。他顺带聊着天,“您这钱什么味儿啊?”

“哦,我的钱 *** 泡过的。”小姑娘在右安门二传(传染病医院)工作,发的工资自己都要用 *** 泡一遍。

上世纪80年代生活水平不高,从北京到上海27.6元一张票,而康顺兴的月工资才30块出头。他曾收过另一种摸着潮湿的钱,是购票者从鞋底儿里抽出来的,担心买票路上把“巨款”丢了。

来买票的人,很多都是在家都数好了钱,分是分,角是角。“从那会儿起我们就有不成文的规定,报票价必须准确,9.9元的不能说成10元,旅客多一毛钱都没带着。”

“给我来一个靠窗的,4、5、9、0都行。”康顺兴一听,就知道买票的人是铁路上的常客。早年间,火车座位不按英文字母排列,座次号都是数字,尾号是4、5、9、0的就是临窗的位置。买票的老太太打开一个白色硬质的鞋盒,一溜钢崩儿顺着售票小窗口被倒了进去,康顺兴像逮蚂蚱一样赶忙按 *** ,顺带捡几枚溜到地下的。扒拉一数,都是1分、2分、5分的,“统共27.6元,您一张毛票都没有啊?”“有啊,在我自个儿兜里呢,我留着方便花。”

*** 里,2分、5分钱的居多。康顺兴边数边和老太太唠嗑,原来老人家是卖冰棍的。那时候北京城里最畅销的冰棍,5分钱一个。

80、90年代,客运车次少,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一到春运,人们骑着自行车赶到北京站买票,站里排满了人,进售票大厅得分流,每条队人挤人排到门口。自带马扎、硬纸板,坐在地上彻夜排队,等着凌晨12点放票。舍不得在外面买着吃的人,自带干粮和水。奢侈点儿的,买一包1毛多钱一袋的金花牌方便面。

除了在售票大厅里, *** 人最多的是站前广场。木头大黑板一字排开作公告栏,贴着毛笔写的白纸黑字临客表。人们盯着车次、票价、起止点,记 *** 差的从兜里掏出只烟盒,撕平了,拿笔写上去。

━━━━━

硬板票到磁介质票

在上世纪80年代,最常见的车票是那种卡片式常备车票,俗称“硬板票”。长约4厘米、宽2厘米的小硬纸板。

▲几张80年代使用的“硬板票”。左:硬卧票;中上:特快的加快票;中下:普快的加快票;右上:客票硬座的特快票;右下:客票硬座的普快票。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

这种票卡是大批量预制的,印有发站、经由、到站、有效期、席别、等级、票价等信息。票面上以 *** 注明乘车日期,以盖章或贴纸的方式注明车次。如果发售对号车票,需要在车票上粘贴一张印有日期、车次、座号的小纸条。小纸条同样是预制的,和车上的座位一一对应,以此保证不会把座位卖错。

“如果旅客想买一张特快硬卧,必须先买一张普快硬座票,再附加一张硬卧票,还得要一张特快票,票价计算是三张累积的,三张硬版票必须都有,才能顺畅乘车。”康顺兴回忆,若是遇到中转乘车,最多时需要有4-5张票才可以乘坐,“我们叫这些是套票,售票员必须得打一手好算盘,业务纯熟,才能把票卖对了。”

那时的售票窗口高3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用三合板封着,售票员能看到的是从交付孔洞里伸进来的一只只手。

赶时间时,有时候一个窗口孔洞里伸进五六只手办理改签。一时难以确认车票应该给谁,康顺兴和同事们就开始在改签车票递来的同时,往旅客的手背上盖戳标记,找到盖了章的手,再把对应的票递过去。

一米八大高个儿的康顺兴,长着一双修长的手。在几米见方的售票区里拨拉算盘,抽叠车票,几十年的功夫,指面还存着老茧,手指却被锻炼得有力又灵活。最多时,康顺兴一天能卖500张票。当时工资按件计算,卖得越多挣得也多。在部队做了4年报务员,他熟稔莫斯电码,工作结束了,就和一同当过兵的同事用“滴滴答答滴滴答”的莫斯电码对话,比比谁一天卖得票多。

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联网售票开始了。键盘一敲,40秒即可压印出一张粉色纸质局域网票,比“硬板票”时期速度快了15倍。

醋精哪里可以买到,醋精哪里可以买到-第1张图片-

2008年,蓝色磁制车票使用,2011年6月后,高铁/动车实名制售票,蓝色车票上清晰记录了旅客相关信息。“80年代,一个售票员一天售卖四五百张票,价值一万块左右;现在,一人一天卖出一两千张票,价值二十七八万。”出票速度比80年代售票快了约30倍。

10年之间,微信、支付宝、城际通被广泛使用,排在售票大厅里的队伍越来越短。据北京南站工作人员统计,80%的旅客通过 *** 购买 *** ,传统窗口售票15%, *** 、代售点、自动售票机售票占比5%。

▲2018年2月7日,北京南站,自助取(售)票机前,人们正在取票。新京报记者尹亚飞 摄

技术推动着车票迭代,但春运票难买,自始至终都在考验着铁路售票者的服务意识。

康顺兴回忆,2000年左右,他在北京站当值班员时,经常会碰到被买票者围堵的情况。黑压压围了几圈人,骂声不断,人们排队一整天,夜晚0点刚放票却被告知票没了,“大家问我们把票卖给了谁,是不是给票贩子了?其实那会儿车次少,全北京同时段1000多台机子同时售票,可能一两分钟票就没了,春运期间是很紧张。”

现在,春运票相对以前,已经好买了很多。80%的旅客选择 *** 购票,在家就能买到 *** 。人工售票处排着的三两人,更多是在办理临时改签。康顺兴所在的售票车间里,也抽调了员工在自助取售票处提供咨询帮助。每遇节假日,康顺兴和同事们都得预估 *** 取票占比,调整自动取票售票机器比例。“如果说十几年前是坐着就能把票卖了,考核计件,现在对我们来说考核的是服务。”

▲2018年2月7日,北京南站第3售票处办公区,墙上挂着 *** 员售票员的“春运”承诺书。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女儿康丹的印象里,爸爸一到节假日总是值班不在家。小时候春节初一去奶奶家,都是妈妈领着。“平时爸爸回家以后也不怎么爱说话,上一天班嘴巴说太多了。倒休的时候,经常在床上呼呼睡过去一整天。”

━━━━━

“没想到能变化这么快”

三十年间, *** 、列车、车站都在改变,老康这批60年代生的人,却没怎么变。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当兵 *** 回来,他看穿牛仔裤的都不顺眼,觉得衣服就该是蓝色、绿色;家里电视一开,节目总是 *** 电视连续剧,女儿问他“爸,这 *** 什么时候能打完?”;在火车站工作了33年,连其他车间都没换过,一直做售票;站里发的 *** ,他基本都留着,特别是几顶 *** 帽,康丹出嫁后空着的小屋,他挂在墙上一排;女儿上班时给她的之一句告诫是:多听师傅的话、打点水勤快点儿、多学学艺不压身。

▲2018年2月7日,北京南站第3售票处办公区,墙上挂着售票员的 *** 礼帽。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老康觉着,早年售票员的工作,有点手艺人的样子。除了卖“硬板票”套票时要手熟麻利,算盘打得顺溜,每个售票员都要会画线路图,京沪、京广、包兰、陇海……精准到每个票价阶梯结算站站点都得清楚。

那时的北京站,是个大招牌,“90年代在里面工作,觉得建筑宏伟大气”,站内进驻的商铺都是有档次的,卖名人字画的、卖保温杯、皮包的,“烧饼茶叶蛋之类的根本进不去。”

时刻表一摞100本,一天能卖出去2000本,人们不光自己买,还给亲戚邻居捎一份。

在北京站内工作过的老员工,都成了业务娴熟的骨干。每有新站落成,都会抽调一部分人去做筹备。“1996年1月的时候,北京西站建好了,当时是谁家离西站近谁过去,以西单菜市口为界。”2008年4月,康顺兴被正式调至北京南站,行李房、客运、售票、清洁等每个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南站筹备组。

南站从“周边都是村子、进站像进菜市场”一样的永定门火车站,变成了北京城面积更大、接发车次最多的火车站。

“2008年4月到南站时,全是建筑工地脚手架。施工的人等着我们确定售票窗台要做多高、桌子做多大。”从人员配置、轮班方案到皮筋、图章、曲别针、捆钱的纸条数目,每一项都需要老康和同事们确定下来。那段时间,老康几乎没睡过整觉,一个人骑辆自行车,凌晨三四点从站里返家。8月1日南站落成剪彩的前一天晚上,老康们 *** 突击拆脚手架、安置保险柜、加封钢板、打扫卫生。

回忆起十年前的那一晚,“没想到能变化这么快”。

如今,康顺兴是北京南站售票车间的副主任,胸前挂着姓名牌,统管南站5个售票处。老康说话惯用“您”开头,接起 *** 一口一句“哥们儿”“好,麻烦了”。

“我们时不时见到投诉的,旅客不满意了就找负责人,我们都得出去挨骂沟通缓解矛盾。”与老康共事了20多年的朱凤云说,售票做的年头长了,有棱有角的 *** 子也都被磨平了。

一代售票人承接着传统,又不断迎接时代新生产物。售票处渐渐加了pos机、微信支付宝扫描枪,售票人员在精简,窗口人员向自动售票服务处转移。

“想过有一天,铁路售票员成为历史,人工售票会彻底被机器取代吗?”记者问。

“这是我的一摊儿,我就要做好。真到那天,哪怕让我们去检票、去站台接送都行。”老康说。

值班编辑 张一对儿 一鸣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 *** )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马桶有污垢就用“去污水”,天天 *** 净净,卫生间没异味


马桶总有污垢不好清洁,来几种“去污水”,天天 *** 净净

嗨喽大家好,家中的马桶应该如何清洁,是很多家庭都在烦恼的事情,大家能够做到每天拖地擦桌子,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马桶的味道清新干净,因为很多时候即使经常清理马桶也一样的会留下比较难闻的味道,还容易留下污垢。

其实想要马桶卫生干净,有几样东西是需要经常准备的,这几样东西用在马桶上,即使不用太费力清洁,都能让马桶 *** 净净。

之一:消毒酒精,大家看好是消毒酒精,平时喝的白酒那种没有效果,可以将酒精装入喷壶中,然后每天在马桶盖马桶垫上面喷一到两次,因为这个位置是和大家的皮肤接触的一个部分,需要做到表面消毒,然而酒精挥发快,喷上之后能杀菌消毒,还能尽快的挥发掉,也不用再擦一遍,很省力,不过酒精加水之后效果打折扣,只能用75%的用于擦拭表面。

第二:醋精,这个主要就是为了去掉马桶中的水垢,但是使用时间比较长,需要一定时间的浸泡,大家可以上班之前在桶内倒入一些醋精,然后用马桶刷蘸水后稍微刷几下,盖上盖子就可以出门去上班了,回家的时候再稍微刷几下后冲水,就可以看到马桶中的 *** 水垢都不见了,这个特别有效果,只是需要浸泡一个小时以上。

第三:双氧水,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消毒水,一般买到的都是浓度比较高的,倒入马桶的水中依然会有消毒的作用,因为本来使用也需要加水后稀释,因为用醋精只是去水垢,并不是消毒,桶内的消毒还是要用合适的消毒水,每天选个时间倒入一点双氧水浸泡一会就可以了,随着时间,桶内可能会浮起一些白色泡沫,是正常的现象,上厕所之前冲掉就可以了。

第四:清新剂,虽然去除了水垢又杀菌,但是因为下水道的原因,可能还是会留下一些味道,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合适的清新剂,味道不要太浓,更好是淡一些的,闻着也舒服的,具体的无论是浸泡使用的还是需要挤在马桶壁上面的,都是可以的,大家用着感觉味道好安全就行了,要是不喜欢这种香味,那安装一个换气扇也很不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先到这里了,谢谢大家,假如您觉得本期内容还不错的话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小时候为了解馋自制汽水的经历

小时候农村的孩子一般都没有啥吃的,就连夏天热的时候想买瓶汽水都买不到,因为供销社里没有卖汽水的。有一年三伏天,特别热,有个小伙伴说我们可以自己 *** 汽水。根据他提供的 *** ,我们首先准备了糖精、小苏打和醋精。然后到井里打一桶凉水,再把新打的净水灌进酒瓶子里,按比例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料放进去,盖上瓶盖,几个人轮班晃动酒瓶,等瓶里产生气泡后,开始品尝,酸甜口的,虽然比不上城里卖的的成品汽水好喝,但也算能解褐解馋了。有了这次做汽水的经历后,有自己还单独做过几次,有一次做的多,用料多,还被妈妈给训了,说我浪费东西。10岁进入县城后就再没做过,每年开运动会时,家里给会给几毛钱买冰棍解渴,自己省点花,可以挤出一毛钱买瓶汽水喝,真汽水可比我自己做的好喝多了,汽足!

「每日揾食」菊花鱼生做法大揭秘!顺德人看了直呼内行




来源 | ***

编辑 | 珠珠




<

你家做过柿子醋么



前两天回老家,看到家里摆了一地的柿子,好多已经软了,我还真有些发愁了。柿子这东西,不好存放,能卖出去当然是好事,可对我家来说,就不好办了。 *** 不愿卖,他说要用柿子做柿子醋,而我知道,以前都是母亲用柿子做醋的, *** 压根就没做过。还是由着 *** 吧,我想 *** 要做,就一定能做出柿子醋来。

记着小时候,村里不少人家门前就有柿子树,那时候,人们生活要艰难得多,柿子还没有红透的时候,好多都被村里人折了。那时候,虽然有人家用柿子做醋,可做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能记起母亲做柿子醋的情景,那时候,母亲旁边总是少不了 *** 身影,奶奶见的多,她可会做醋了,母亲自然要听 *** 了。



我家门前就有一颗六七米高的柿子树,每年只要天气没有大的异常,那棵柿子树总会挂满柿子的。树上结的全是“老笨”柿子,个大,黄亮、黄亮的。用来做醋的柿子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后,有顺序地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土缸里,期间少不了纱布之类的东西,放好之后得自然发酵,得慢慢等着。柿子发酵好之后,下来就是溜醋,用一根竹管子,一滴滴往下溜。这时候的醋可以叫底醋。还可以把瓶子里的醋埋在地底下,等到半年或者一年多,会越存越好的。那才是醋的甘甜,浓浓的醋香,酸中有着淡淡的甜味。

土地到户后,原上村子里的柿树也多了起来。就说我家吧,就有三棵,不但有笨柿子,还有火晶柿子,每到柿子发红的时候,一般都没有卖过,能送人的就送人。留下的一些就用来做醋,还可以做柿饼。此时候的村子,做醋的人家都普遍了,吃着自家做的醋,咋说都比商店里卖的醋好。



用柿子做的醋,用处还真不少呢。每逢孩子喊肚子痛,不管谁家大人,都会让孩子先喝几口柿子醋,还真是立竿见影,很快孩子的肚子就不痛了。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孩子好多人肚子里都生虫,虫见到醋,就怕了。就我自己都不知喝了多回柿子醋呢;家乡人中午吃面的人家多,而且喜欢吃方片片面的人更多,方片片面能厚能薄,捞上一碗干的,有着油泼辣子,油泼蒜,再加上柿子醋,调出来的方片片面那才是真正的好吃,不馋都不由你。



原上人早上离不开辣子水水,用柿子醋调的辣子水水,用手掰着锅盔、掰着架梁馍,蘸着辣子水水,那才叫爽呢;柿子醋的妙用还很多,吃凉皮,吃饸饹等都离不开它;我对柿子醋确实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从小就吃着柿子醋的,只是到了城市,能吃上家乡的柿子醋的机会就少了。心里总是不踏实,总是怕自己吃的醋里含有工业醋精之类有害的物质,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所以说,人在外面,好多时候都由不了自己,想家乡,想母亲做的柿子醋的次数就更多了。

在西安周边,不缺的就是柿子,蓝田的柿子、临潼的火晶柿子、长安也有很多,而渭南的富平等地,有名的当数富平柿饼了。其实以上地方,有的都是柿子树,当然就少不了柿子醋。去年在戏曲研究院旁边卖蓝田饸饹的老汉就是花胥的,那位老汉还给我捎来了一桶十斤的柿子醋,那口感就是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绿色,那才是来自自然的东西。



柿子醋确实是个好东西,柿子醋还具有一定的治病效果呢。柿子醋降血压那可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有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了,高血压对 *** 的危害一般人心里都是知道的。我家今年的柿子确实结得好繁好繁,看着这么多的柿子,我虽然难为过,可 *** 都发话了,我只能由着 *** ,让他老人家多溜些柿子醋了。我相信 *** ,我相信 *** 一定能把柿子醋做成的。

标签: 醋精 哪里 可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