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这首歌已经流行了一年多,吃菌子吃进ICU也不再是什么新闻。
科普宣传如此到位,也架不住总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
本来这个话题,康康觉得也没什么可以多聊的,归结起来就一句话:
菌子不可乱吃,务必注意安全。
但是屡次出现的“见手青”这3个字还是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有网友问:“见手青”不是牛肝菌吗?牛肝菌不是可食用的吗?怎么也会让人中毒呢?
部分牛肝菌可食用,但多数有毒须警惕
在许多人心中,牛肝菌是一种食用真菌,安全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牛肝菌是颇负盛名的野生菌,目前全球已知的牛肝菌有50余属400余种,云南有40余属300余种,常见可食用的只有50余种。
实则不然。
在云南省每年发生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中,牛肝菌中毒占一半以上!
这次新闻中的罪魁祸首“见手青”,就属于牛肝菌属,因为被手碰或者被压伤会变成青色而得名。
“见手青”到底能不能吃,这个话题时常引起争执。
其实,“见手青”并非某一种菌菇,它包括多种牛肝菌,是知名度更高的毒蘑菇,也是每年蘑菇中毒案例的重灾区。
大部分的“见手青”无毒或有微毒,含有的 *** 包括毒蝇碱、蟾蜍素等。
如果误食中毒,首先会出现头晕、恶心、口腔异味感等症状,随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动物等,部分人还会出现类似精神 *** 症状的被害妄想,进而出现 *** 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的行为。
除了“见手青”,粘盖乳牛肝菌(松毛菌)、虎皮乳牛肝菌( *** 菌)、琥珀乳牛肝菌(滑牛肚)、红鳞乳牛肝(蜂盘菌)、黄盖粉孢牛肝(牛舌头菌)等也是有毒菌种,不可食用。
菌子中毒不好玩,不止看到小人那么简单
近年来,许多新闻中都报道了患者在菌类中毒后,看到漫天飞舞的小人、世界改变颜色,或者幻想自己成了超人、奥特曼的场景。
这些报道看起来颇为搞笑,以至于让很多人都低估了菌类中毒的危害。
其实,菌类中毒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医学上将之分为5个类型。
胃肠炎型
临床表现就是吃菌以后,6 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治疗可以迅速地恢复,死亡率比较低。
精神异常型
以精神异常为主,如误食牛肝菌出现幻觉、 *** 妄想,甚至是精神 *** ;误食了角鳞灰伞菌,或者是一些臭黄菇,可引起头晕、精神错乱、神志不清、昏睡等。经过正规治疗可以恢复,死亡率也比较低。
神经型
一些毒 *** 比较强的菌往往含有毒菌碱这类 *** ,中毒潜伏期也是1—6小时,除了有胃肠炎的表现,还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流涎、流泪、多汗、瞳孔缩小,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抑制,甚至 *** 致死。
溶血型
有一些菌被误食以后,除了引起胃肠炎,还能引起溶血 *** 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中毒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恢复健康。
肝坏死型
这种菌中毒病情比较凶险、变化较多,一般食菌后15—30小时才会出现症状,还可能有“假愈期”,会伤及肝脑心肾等,以肝损害最重。中毒表现有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惊厥、 *** 。肝 *** *** 可致人死亡,极其危险。必须及时抢救,积极治疗,幸运的中毒者2—3周可以逐渐恢复。
因此,对“吃菌人”来说,绝对不要低估中毒的风险和危害,更不能明知可能中毒还故意尝试。
5条锦囊妙计,防范食菌中毒
第1计:拍完再吃
蘑菇买回来,务必先给蘑菇们拍张照片。
如果发生意外,医生需要及时辨别您吃了什么蘑菇,此时一张照片能帮上大忙。
第2计:高温烹饪
高温可以大量 *** 蘑菇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烹饪时务必高温、多油爆炒。如果一次没吃完,继续吃之前也要回锅再次爆炒。须注意,微波炉无法将之热透,不可代替爆炒。
第3计:陌生不吃
更好的 *** 当然是不吃搞不清楚的野菌,如果一定要吃,千万不能吃得又多又杂。
第4计:留个“活口”
如果家中品尝野生菌,更好不要所有人同时吃,这样万一发生中毒事件,至少有人能保持清醒,可及时寻求急救、协助自救。
第5计:及时催吐
凡是在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首先可以采取手抠舌根等催吐的办法进行自救,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 *** 吸收。
随后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也要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就医时尽量携带剩余菌子样品。
4个网传鉴菌秘籍,靠谱不靠谱?
1. 颜色鲜艳者、菌盖上有疣突者有毒。
结论:不靠谱。
菌子的颜色和毒 *** 没有关系,可以吃的菌子里也有不少颜色鲜艳的,如红汁乳菇、红黄鹅膏、喇叭菌等,它们外表鲜艳,却是可以食用的菌子。而大青褶伞长得平平无奇,却能夺人 *** 命。
2. 不生虫的有毒,虫子会吃的无毒。
结论:不靠谱。
有些昆虫根本不惧蘑菇中的毒,但人并不能做到。
3. 煮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的有毒。
结论:不靠谱。
银器验毒的原理,是银与硫化物(如 *** )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让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让大米、大蒜变黑的说法,更没有任何证据。
4 高温烹饪可保万全。
结论:不靠谱。
吃蘑菇一定要高温炒透,但高温炒透并不能 *** 所有的 *** 。比如有些菌菇中所含的 *** 耐高温、耐干燥和耐酸碱,即便用高压锅煮一天, *** 也不会被 *** 。
(原文出自《祝您健康》 *** )
出门踏青有人被“毒倒”,平平无奇的它居然是凶手一 *** 野生蘑菇开始冒出来
看见山野间肥美的蘑菇
有吃货抵不住“舌尖上的 *** ”
然后就栽了
正义小剧场
///////////////////
出去踏青,发现蘑菇
这个蘑菇看起来真鲜美
可以吃吗?
盯——
越看越眼熟
于是,我在自己的经验中快速检索
白白净净,以前还见过
这蘑菇肯定可以吃
啊!啊啊!
没有想到这么白净的蘑菇
竟然是毒蘑菇
肚子好疼!
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我时刻谨记
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验”
我都坚定不移
一家五口都中招
///////////////////
2020年3月
广东深圳一家5口到梧桐山踏青
老 *** 发现一种蘑菇
长得白白净净,在老家也“见过”
凭借“经验”,他当时就判定这蘑菇能吃
还煲了一锅鲜美的蘑菇汤给全家吃
没想到,“生活经验”并不管用
全家人还是中招了
5人出现不同程度的 *** 功能损伤
往年,也有不少人因为误食毒蘑菇而倒下:
- 2019年3月,深圳2名男子采食山上的蘑菇被撂倒;
- 2018年5月,深圳沙井2名女子在凤凰山采食野蘑菇中毒,其中一人不幸离世;
- 2018年5月,深圳坪山一家5口吃了从炮台山采回的小蘑菇,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辨一辨毒蘑菇
///////////////////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点击上方 *** 即可查验是否有毒
没有想到吧
这些看起来如此“纯良”的蘑菇
这些都是毒蘑菇
在深圳
以上这4种毒蘑菇最常见
分别为
致命鹅膏
假褐云斑鹅膏
丝盖伞
粉孢牛肝菌
“鲜艳的蘑菇有毒,朴素的蘑菇没毒”
这句话并不能作为识别蘑菇能否食用的 ***
如果小伙伴们看到“野”蘑菇
一定要谨慎
但是如果你看到下面这一款蘑菇
不仅要远离它,还要及时报警
因为它是 *** !
*** 蘑菇
///////////////////
平平无奇的小蘑菇
居然是 *** ?
不仅能够致幻
还会导致精神 *** ?
回顾典型案例
- 2003年初,黑龙江省哈尔滨某男子邀请两位女 *** 陪他一起吸食致幻蘑菇,几小时后该男子突然倒地猝死。
- 2007年3月,一名17岁的少女在荷兰食用致幻蘑菇致幻, *** 身亡。
- 2013年6月,一名40多岁的美国男子吃了致幻蘑菇后 *** 。
- 2016年5月,美林证券分析师Alex在吃了致幻蘑菇后,从公寓26楼窗口跳 *** 亡。……
*** 是什么?
*** ,又称 *** 、 *** 、魔菇,是含有 *** 素和脱磷酸 *** 素等 *** 物质的蕈类。
*** 素包含赛洛西宾(Psilocybine)及不稳定的中间物赛洛新(Psilocine),其作用类似 *** *** 。这两种物质都属于我国之一类 *** 品种,受到严格管制。
滥用致幻蘑菇的危害
滥用致幻蘑菇一般表现为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烦躁不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全身抽搐、高烧、意识 *** 、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
长期服用致幻蘑菇会严重影响并损害人的中枢神经 *** ,抑制免疫 *** ,直至出现妄想、精神失常、精神 *** 等症状。
此外,由于致幻蘑菇会形成幻觉,行为人吸食后可能会出现被害狂想症等症状,导致攻击 *** 、 *** 型行为,危害到他人和社会的安全。
食用后尿检呈阳 ***
///////////////////
2018年5月2日,上海警方抓获一对食用“致幻蘑菇”的 *** 情侣。
男子是某乐队成员,因听朋友说,有一种食用蘑菇,吃完之后视觉和听觉都可以加强,身心还可以得到放松,而且不属于 *** 。
于是,该男子四处托人寻购,最终在一个网友那边花了600元买了10个“蘑菇”。此后,男子和女友就着橙汁吃了刚买来的“蘑菇”。
最终,男子和其女友因吸食 *** 被上海铁路警方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
片剂 ***
///////////////////
不法分子还 *** 名为 *** 的片剂 *** ,多为粉红色片剂,其 *** 成分主要由一种含毒 *** 的菌类植物“ *** ”制成。
*** 是什么?
“ *** ”生长在北欧、西伯利亚及 *** 一带,属于带有神经 *** *** 的鹅膏菌科,含有 *** 交感神经的物质,与 *** *** 有相似的毒 *** 成分。
*** 片剂 *** 的危害
该类片剂 *** *** 力持久,有吸食者称这类片剂 *** 比 *** 、K粉更强烈,吸食后会出现健谈、 *** 亢进等生理异常反应。
过量吸食该类片剂 *** 会出现呕吐、腹泻、大量流汗、血压下降、哮喘、急 *** 肾衰竭、休克等症状或因败血症猝死。心脏有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猝死。
///////////////////
敲黑板
对于不认识的蘑菇
心里默念“三不经”
不采!不买!!不吃!!!
如果不小心吃了毒蘑菇怎么办呢?
啥也别说了,赶紧上医院
【供稿:深圳禁毒】
爱吃菌的注意!这两种牛肝菌有中毒记载 更好别吃掌上春城讯10月19日,记者走访了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以下简称“木水花市场”),虽然还能看到鸡枞、见手青、青头菌、干巴菌等菌子在售,但数量相比上个月已大大减少。木水花市场管理方介绍,2018年至今,已发现12种新品野生菌,其中有的不宜食用,有的无营养价值。今年以来,市场累计销毁不宜食用的野生菌6次,总重量是6—8公斤。
木水花市场负责人成爱丽介绍,野生菌即将落潮,旺季每天交易量在500吨左右,现在每天只有30吨左右。
成爱丽介绍,为保障顾客的安全,近10年来,市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不定时 *** ,由30名工作人员分成6个小组, *** 商贩所售野生菌品种,一旦发现陌生可疑的野生菌立即没收。2017年,市场成立了专家组,并建立了微信群,群内15—20名成员中,包括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云南省农科院的专家、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员等专业人员。当 *** 组工作人员发现陌生菌后,会之一时间进行没收,立即拍照上报,并将样本不同角度的照片发给专家组进行鉴定,根据野生菌种类不同,专家组鉴别只要5分钟—1小时就能得出结论。“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新品,市场方会将样品之一时间邮寄到各个研究所以供研究。”
据悉,2018年至今,木水花市场累计发现新品野生菌12种,经过专家组鉴定有的不宜食用,有的无毒但营养价值低,有的有 *** 用价值。
19日菌价
黑松露:350—700元/公斤
干巴菌:400—450元/公斤
松茸:260—700元/ 公斤
鸡枞:120—400元/公斤
见手青:80—200元/公斤
12种野生菌新品
可食用
变黄喇叭菌:无毒,可食用,气味香,口感好
发现:2021年9月8日
鉴定:昆明毒菌专家
种口蘑:无毒,可食用
发现:2021年9月13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簇扇菌:无毒,类似干巴菌,可食用
发现:2018年8月3日
鉴定:云南省农科院专家
伯氏瘤孢地花:可人工栽培,可食用,营养价值不明,云南分布较广,野生的产量不大
发现:2020年8月16日
鉴定:云南省农科院专家
舞茸:可食用,可人工栽培,在河北迁西一带普遍栽培,在日本舞茸认知度高,主要消费市场为日本,今年受 *** 影响,出口数量受到了影响
发现:2020年8月16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硬皮马勃:可食用
发现:2021年1月11日
鉴定:云南省农科院专家
可 *** 用
黑柄炭角菌:无毒,菌核可 *** 用
发现:2021年9月6日
鉴定:昆明毒菌专家
尚未命名
属炭角菌目:暂未命名,无毒,可食用 *** 不强,在禄丰、武定、禄劝一带产出,属于尚未发表的新种,但与灵芝无关
发现:2021年8月3日
鉴定:云南省农科院专家
革菌属:可食用,与干巴菌同属的种,经昆明毒菌专家鉴定,是掌状革菌,已将样本邮寄到海南省生物所,暂未反馈研究结果
发现:2021年8月4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待定
绣茸蘑菇:在云南为首次科学记载,没有食用记录等记载
发现:2021年8月10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有毒
圆花孢牛肝菌:又名高脚葱,少见,有中毒记载,建议更好不要食用
发现:2020年7月23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虎皮乳牛肝菌:有中毒记载,味道不好,建议不要食用
发现:2020年7月29日
鉴定: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杨文爽 实习生:张琪芳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 供图
责编:杨蓉
编审:沙兰梅
终审:钱红兵
吉林人注意了,野生蘑菇上市,鉴别有没有毒看这里金秋时节,正是野生蘑菇陆续上市的时节,野生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山珍,然而,由于普通群众缺乏对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鉴别能力,毒蘑菇中毒的悲剧时有发生,尤其是孕产妇一旦误食有毒蘑菇,不但危及生命,还可能对腹中胎儿造成伤害。
现将关于野生毒蘑菇的鉴别及救治要点转给大家,希望大家在不错过美味的同时,保证安全和健康。
毒蘑菇是指可使人或动物中毒的一类大型真菌,目前根据毒蘑菇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0
1
胃肠炎型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
黄粉末牛肝菌,俗名黄蘑菇
主要鉴别特征 颜色鲜艳,菌盖与菌柄表面敷有柠檬 *** 细粉末,采摘时可沾染手指。菌盖半球形,菌肉 *** 至白色,菌柄中实。
0
2
神经精神型
除出现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可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良好。
网孢海氏牛肝菌,俗名红牛肝菌、见手青。
12.
sept
主要鉴别特征 菌盖半球形,暗红色至灰红色。菌管鲜黄至浅 *** 。菌柄暗红至玫红色,表 *** 有小鳞片,近菌柄基部稍光滑。菌盖内部与菌杆内部呈鲜 *** 。
0
3
肝脏损伤型
该型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经积极治疗,约2~3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成爆发 *** 经过,因肝 *** 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淡红毒鹅膏,俗名白毒伞
主要鉴别特征 个体中等大小,菌体纤细。菌盖白色, *** 稍突起,捎带浅粉红色,边缘无棱纹。菌褶稍密,不等长,白色,小菌褶渐狭。菌柄白色,近基部处近球形膨大。菌环膜质,白色或米 *** ,生于菌柄上部。菌托白色,浅杯状。
0
4
溶血型
除消化道症状外,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 *** 溶血症状,严重溶血可致急 *** 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此型还可伴有中枢神经 *** 表现。
赭鹿花菌,俗名赭马鞍菌
主要鉴别特征 个体中等大小,黄褐色至赭褐色。上部近似马鞍型,中空、色浅,菌柄近圆柱形或扁平,表面平滑或有皱沟,中空。
0
5
光敏 *** 皮炎型
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
叶状耳盘菌,俗名暗皮皿菌、毒木耳
主要鉴别特征 菌体呈片状,墨黑色,表面暗淡、无光泽,无褶皱,不透明,无弹 *** ;味微苦、有麻味。水浸液呈黑色。生长在腐木上。
蘑菇中毒如何急救知识
0
1
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快催吐。
2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更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治疗。
0
2
蘑菇中毒的医院内救治
1联系相关专业人员对蘑菇进行鉴定。
2尽快开展食物清除技术,如洗胃等。
3蘑菇中毒无明确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更佳 *** 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尤其不能使用鹅膏菌类(有菌环和/或菌托)、亚稀褶黑菇、秋生盔孢伞等 *** 蘑菇。
了解蘑菇的认识误区
1.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3.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 *** )、硫化物,但蘑菇 *** 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4.有分泌物或 *** 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 *** 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5.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 *** 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6.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 *** 的毒粉褶蕈。
7.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8.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9.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 *** 毒 *** 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 *** 根本无法 *** ,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 *** *** 。
10.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 *** ,造成这一惨剧。
夏季将至,南方的天气越来越热,野生蘑菇也开始迅速生长,其中有一些品种却有着很强的毒 *** ,甚至能致人死亡。据红星新闻报道,就在前不久的5月6日,四川的一位陈先生就误食了一种毒 *** 极强的蘑菇,结果险些要了他的命,经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直到5月17日才出院。那么是哪一种蘑菇的毒 *** 如此厉害呢?
其貌不扬的毒蘑菇
陈先生住在成都市的蒲江县,5月6日上午10点左右,他在自家后山闲逛时,偶然发现在松树林里有6朵白色的蘑菇。这些蘑菇生长在草丛中,颜色纯白,没有任何其它颜色或杂质,看上去不像有毒的样子。
于是陈先生便采下这6朵蘑菇,回家后在中午将其全部素炒,独自享用了。不料到了晚上10点左右,开始剧烈呕吐、腹泻,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检查。在经过一天的输液治疗后,病情仍不见好转,肝功能急速恶化,当地医院立刻将陈先生转诊至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其貌不扬的毒蘑菇
在华西第四医院,陈先生被立即送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各种急救措施轮番上阵。他在中毒第三天一度达到急 *** 肝衰,距离死神已经不远。好在经全力抢救后病情逐渐好转,陈先生脱离了危险,保住了一条命,并于5月17日出院回家。
经过鉴别,陈先生误食的毒蘑菇来头相当大,名字叫做“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其毒 *** 之强堪称蘑菇界毒王,曾造成了大量的中毒事件,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致命鹅膏”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就源自多年前一次惨痛的多人中毒事件。
2000年,广州天鹿湖有9名外来务工人员误食了这种蘑菇,结果全部中毒。虽经抢救,仍有8人在数天内死亡,当时被救活的一个 *** 在半年后不治身亡。为了警示后人,我国真菌界大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祝良教授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教授共同将这个“ *** *** ”定名为“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的毒 *** 为什么这么强呢?原来,它含有一种叫做鹅膏环肽的 *** 物质,这种 *** 耐高温,耐酸碱,即使高温煮开食用, *** 也不会被 *** ,且食用后 *** 会 *** 在肝脏或 *** ,导致坏死,对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1mg/kg。
因此,1个成年人只要误食50克(1两)致命鹅膏,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有可能致命。特别是中毒后还有潜伏期,有时长达6小时以上,容易使人错过治疗。
如此危险的致命鹅膏,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却还比较大,尤其是广泛出现在广东省的各地区,在云南省(德宏、保山、普洱、楚雄、大理、昆明等地)、贵州省(黔西南州)和福建省(漳州市)也有分布。而成都蔳江的这一例,是致命鹅膏首次在四川省境内出现。
致命鹅膏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
由于这种蘑菇的外形是白色,看上去并不鲜艳,易使人误以为无毒,在南方的分布又比较广,因此造成了许多伤亡。据调查,自该品种被发现后,在我国已经至少制造了30余起 *** ,导致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蘑界头号“毒王” !
据中科院微生物所介绍:CDC最新数据显示,仅2022年2月中旬至4月初,广东、福建至少发生6起误食致命鹅膏的中毒事件,导致25人中毒,2人死亡。既然致命鹅膏这么危险,样子又具有欺骗 *** ,那么怎样才能认出它呢?可以通过它的形状特点来辨别。
致命鹅膏与黧蒴树存在共生关系
致命鹅膏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由于与黧蒴树存在共生关系,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它的周身雪白,菌盖表面 *** 部位偶尔会有浅黄褐色。而鹅膏菌在形态上更大的特征,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头上的帽子指的是菌盖,在比较大的菌盖之下有一圈像裙子一样的菌环,而在根部还有像菌托,像穿了靴子。
在野外如果遇到了这样的蘑菇,不要被它的颜色所迷惑,千万不要误食。致命鹅膏是鹅膏菌属的真菌,这一类蘑菇中有很多都有毒。在生活中,大部分误食毒蘑菇致死的案例都是鹅膏菌属造成的。
而四川省除了致命鹅膏之外,还常见到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裂皮鹅膏,黄盖鹅膏,欧氏鹅膏等有毒蘑菇,它们大都具有“戴帽,系裙,穿靴”的特点。
既然这么多蘑菇都有毒,那么有没有鉴别的 *** 呢?在我们的印象中,有毒的蘑菇一般都颜色鲜艳,而无毒的蘑菇却是其貌不扬,还有一种观点是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的地方的蘑菇无毒。但从致命鹅膏的例子来看,这些观点并不准确。
颜色鲜艳的牛肝菌却是可食的
因为仅根据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判定蘑菇是否有毒,像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有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却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外观为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还有这种通身白色的致命鹅膏,却是 *** 蘑菇。而且,在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出毒蘑菇,比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毒蘑菇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实际上由于生长环境不同,蘑菇的形态千差万别,还有些长得很相似的品种,毒 *** 却不一样。想要完全准确地鉴别出毒蘑菇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却依然有毒,比如丛生垂暮菇。而一些有鳞片、粘液,菌杆上还有菌托和菌环的品种,看起来像是毒蘑菇,却未必有毒。
丛生垂暮菇
还有人说,将蘑菇与银器、生姜、大米和生葱一起煮,如果液体变黑就是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这种说法也是毫无根据,因为毒蘑菇不会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也就不会发生颜色变化。此外,有人认为“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这也是不对的。比如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蛞蝓食用该蘑菇就不会中毒。
因此,很多民间的分辨 *** 都是讹传,即使是菌类专家,有时也需要专业的仪器也能分辨出外形相似的蘑菇品种。而且很多毒蘑菇的 *** *** 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高温煮沸等一般的烹调 *** 根本无法 *** 其毒 *** 成分。
所以说,更好的防止误食毒蘑菇的 *** ,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轻易购买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若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马上就医,争取更佳治疗期,及时抢救。
云南高脚红葱菌列入《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还能吃吗#中国地道风物#云南野生菌高脚红葱菌虽然没有红葱菌的名气,但也是葱菌的一员。
前两天我发了个关于高脚红葱菌的微头条,结果有位老师评论说“不知道高脚红葱菌有毒,去年捡了高脚红葱菌回来炒食,结果一家三口出现头昏症状,好在吃的不多。"看来的确高脚红葱菌有毒!
今年6月份我和一个朋友上山捡野生菌,结果我在前面扔捡到的高脚红葱菌,朋友在后面捡,捡回去吃了第二天也没事,当时后悔没去看他怎么加工的!明年再约他去捡一次,然后再看看他怎么加工食用,顺便少尝点试试!
好多野生菌其实都是有人说有毒,但又有人在食用,并且有时是五六个人在一起吃同一碗炒熟的,但却只是一个或两个人中毒!这究竟是有毒还是没毒呢?
高脚红葱菌学名长柄网孢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至平展,表面干燥近光滑,粉红色、红色至暗红色;边缘内卷,菌肉浅 *** , *** 不变色或偶变浅蓝色。
子实体管状,表面 *** , *** 不变色或偶变浅蓝色,菌柄表面褐红色至浅红色,顶端 *** ,被浅红色网纹和 *** 皮屑状鳞片,基部菌丝白色。
高脚红葱菌和红葱菌的生长环境都是一样针叶林下,阔叶林间,灌木丛中,草丛旁边都会有生长,但前者少有群生,多是单生或两朵的。
生长时间也比红葱菌迟!多是雨季才有,在我们这红葱菌5月份就有出生的,但高脚红葱菌最早也是6月底才有出生的,7至9月份为生长旺季!
红葱菌与高脚红葱菌区别。
两种野生菌都是牛肝菌,主要区别首先是子实体,也是外形。红葱菌比较壮实,特别是菌柄,红葱菌菌柄直径可达5厘米,高脚红葱菌柄直径不超过2厘米。
红葱菌 *** 后迅速变暗蓝色,高脚红葱菌 *** 不变色或偶变浅蓝色。
红葱菌柄顶端 *** 至玉米 *** ,向基部逐渐变为鸡冠红色或暗红色,被红色颗粒状鳞片,基部菌丝淡 *** 。高脚红葱菌菌柄表面褐红色至浅红色,顶端 *** ,被浅红色网纹和 *** 皮屑状鳞片,基部菌丝白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别对野生菌来说同一种菌子不同的气候、生长环境和出生土壤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味道甚至是有的有毒有的却美味!
高脚红葱菌列入《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还能吃吗?
对于野生食用菌,我们是认真的!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后续!
四川首例!这种致命毒蘑菇,成都已经有人中招……每年随着夏天雨水开始充沛起来
树林间、草坪里
一 *** 小蘑菇开始 *** 探脑了
近日,成都锦城广场冒出了不少灰白色、浅棕色的菌子
这群“小菇凉”中
有些总是怀着比容嬷嬷还毒的“坏心眼”
没错,就是毒蘑菇
而且还是“蘑界致命毒王”
它们要开始害人了!
01
自家后山捡了6朵白蘑菇
成都男子食用后中毒致肝衰竭!
今年5月6日上午10:00,家住蒲江的陈先生在自家后山闲逛时,偶然发现松树林里发现了6朵白色的蘑菇,它们小心翼翼的生长在草丛中,身上没有任何多余的颜色和杂质,看起来纯洁无害。
于是,陈先生拾起它们带回家,在中午的时候将它们全部素炒了,独自品尝这大自然“馈赠”的夏日鲜食。
△是不是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样子(医生供图)
结果,好景不长,晚上10点左右,陈先生开始剧烈呕吐、腹泻,不能忍受。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检查。
但是,在当地医院经过一天的对症输液治疗后,陈先生的肝功能却急速恶化。当地医院当机立断,将陈先生转诊至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到达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后,陈先生被立即送进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解毒剂、血液净化、导泄、利尿等急救措施轮番开始。
对于陈先生来说,他只知道天天卧床, *** 好痛,然而殊不知,他的肝脏功能在中毒后第三天开始迅速恶化达到急 *** 肝衰,死神随时都在床边转悠!
好在经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全力抢救后,陈先生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难关,已经于5月17日出院回家。
最后,经过毒检确认,陈先生食用的这6朵看起来纯洁无害的蘑菇是可以造成急 *** 肝损害型中毒的「致命鹅膏」,这是首次在四川发现致命鹅膏有分布!
02
它是蘑界的“毒王”
仅50克就能要一个成年人的命
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它之一次被我们人类所认识就是因为其在广州导致了9名民工中毒全部死亡!
为了警示后人,我国真菌界大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祝良教授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教授共同将这个“ *** *** ”定名为“致命鹅膏”。
致命鹅膏可造成急 *** 肝损害,最后导致 *** 多 *** 衰竭死亡,正常人误食50克(一两),如不及时救治就可致命。
据调查,自从被发现后,它已经在我国至少制造了30余起 *** ,导致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蘑界头号“毒王” !
03
谨记!
见到这样的蘑菇不要捡!不要吃!
?形态——
致命鹅膏的菌体各部分均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膜质菌环(易脱落),菌柄基部球形或近球形,有菌托。
因此,一旦看到“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的蘑菇不要捡!不要吃!
(陈先生采摘的蘑菇明显看见穿了“鞋子”,可能穿的白色超短“裙”,看不清楚,所以不好分辨,图源:医生供图)
?生长环境——
致命鹅膏与黧蒴树有共生关系,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
与致命鹅膏共生的黧蒴树
?中毒症状——
鹅膏中毒的潜伏期大于6小时,其症状主要为肠胃不适、腹泻、呕吐。
根据研究发现,目前,致命鹅膏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至 *** 带地区,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各地区,在云南省(德宏、保山、普洱、楚雄、大理、昆明等地)、贵州省(黔西南州)、四川省(成都市这例就是四川省首例)和福建省(漳州市)也有分布。
除了致命鹅膏,四川地区的 *** 鹅膏属还常见到灰花纹鹅膏,淡红鹅膏,裂皮鹅膏,黄盖鹅膏,欧氏鹅膏等。它们有很容易辨认的结构特点,如下图:
04
擦亮眼睛!
这些都是四川常见毒蘑菇!
四川省有不少山区丘陵地带,每当6-8月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
据微生物所实验室对2021年四川省部分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蘑菇进行鉴别,提醒大家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容易误采误食的蘑菇:
大青褶伞
● 俗称铅绿褶菇等,是中国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具体出现时间为3-12月份(惊蛰至大雪),集 *** 现在6-10月份(芒种至寒露)。
● 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
● 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条盖盔孢菌
● 又称条盖盔孢伞,是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最常见的 *** 蘑菇之一。
● 生长在腐木上、锯末堆上或者腐殖质高的地上。更大的特征就是“小个子,黄褐色,有条纹,长树上”。
● *** ,致死率高。仅2018-2021年的4月、10月-12月,该种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和云南至少造成16起中毒事件,35人中毒,6人死亡。
肉褐鳞环柄菇
● 肉褐鳞环柄菇生长在针叶树林地上,以松树最为常见,在云杉、冷杉等树下也有发现,偶尔生于枣树、杨树等阔叶树下。
● 主要于6、7月份和9、10月份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小个子,头长草(鳞片),腿长毛(鳞片),松杉树下常见到” 。
● 可以造成急 *** 肝损害,2019-2021年在我国至少造成35起中毒事件,85人中毒、8人死亡,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除此外
在川渝地区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
(图上没有的保险起见也不要吃)
▽
按照毒 *** 强弱排列顺序
05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千万别信这些民间“鉴别 *** ”
人们对野生毒蘑菇有一些常见的误解,还有一些鉴别毒蘑菇的土 *** ,其实这些 *** 并不靠谱。
Q1: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判定蘑菇是否有毒。
比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而外观为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通身白色的致命鹅膏却是容易引起误食的 *** 蘑菇。
Q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的地方的蘑菇无毒?
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Q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和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银针验毒”仅仅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实际上毒蘑菇不会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会产生颜色变化。
Q4:有分泌物或 *** 变色的蘑菇有毒?
有不少毒蘑菇 *** 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却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Q5: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但仍然有毒,比如丛生垂暮菇。
Q6:以前每年都在这棵树上采蘑菇,并没有毒,今年继续采摘食用也没问题?
蘑菇生长受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凭借经验判定哪片区域蘑菇是否有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年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人,基本都是这些每年都去采毒蘑菇从来没遭过的人。
其实,即使是菌类专家,几乎都不能用肉眼准确找出毒蘑菇,因此不要轻信民间的分辨 *** 。
06
不幸误食毒蘑菇怎么办?
这些急救知识要知道
拨打急救 ***
立即拨打急救 *** 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带到医院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催吐、洗胃和导泻
为减少 *** 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补水
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更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防止窒息
对已发生 *** 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归根结底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更好的办法就是
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
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
想吃蘑菇就去正规市场或餐馆
菌子虽好吃,生命更可贵,谨慎尝“鲜
本文受访医生
华西四院急诊科
华西四院急诊科以中毒救治为特色,是四川省中毒医学 *** 队承建科室。作为四川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对各种化学中毒、动植物中毒、 *** 物中毒等有较强的救治能力,提供急 *** 中毒患者紧急抢救和治疗。我科拥有血液灌流机、CRRT机、高压氧舱、呼吸机等先进的中毒血液净化设备、生命支持和监测设备,能快速开展床旁血液灌流、血浆吸附、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DPMAS等多种单独或杂合式血液净化技术,为各种急 *** 中毒提供先进快速地救治手段。急诊高压氧治疗给各种急 *** 有害气体中毒、中毒 *** 肺水肿及缺血缺氧 *** 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紧急救治。依托我院较强的毒检能力,其理化实验室拥有液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原子吸收、ICP-MS等国内更先进的毒检分析设备,能提供数十种重金属中毒、 *** 中毒、气体中、 *** 物中毒等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检测,并长期接收川内外各种中毒标本的检查筛查。我院也是四川省化学中毒解毒 *** 品储备单位,长期储备有20余种解毒剂。长期以来,华西四院急诊科在急 *** 中毒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在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
24小时急救 *** :、02885501677
文/编辑丨文静 制图丨yunyun
部分内容参考丨四川疾控、科微学术
*** 来源丨微博 123rf *** 科微学术
监制丨清清
审核丨蓝岚
好看但别吃!最新版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来了蘑菇是一类真菌,
因其烹饪后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
而成为舌尖上的美食,
深受大家喜爱。
川渝多山区丘陵
每当6-8月进入夏季,雨水增多,
野生蘑菇便进入生长旺季,
也是误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的高发期。
为了提高大家的识别能力,
我们汇总了最新的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请大家认清它们!记住它们!远离它们!
很多人说,我们家每年都要去采野生蘑菇吃,从来没遭过,我们家有辨识蘑菇的能力。错!就像“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句老话一样,每年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人,基本都是这些每年都去采毒蘑菇从来没遭过的人。
你以为的毒蘑菇
颜色鲜艳,奇形怪状
像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
它也可能其貌不扬
甚至有的长得跟可食用菌类十分相似
具有很强的“欺骗 *** ”“迷惑 *** ”
像这样……
▲灰花纹鹅膏
这样...
▲亚稀褶红菇
甚至是这样的....
▲热带紫褐 *** 伞
所以,不能简单地仅根据颜色与形状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牛肝菌属、红菇属、鸡油菌属中很多颜色鲜艳的蘑菇是美味的食用菌,而外观为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却是 *** 蘑菇。现在你还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不得遭吗?
误食毒蘑菇有什么症状 ?
比较轻的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有精神症状,严重的还要发生肝脏、 *** 损害,最严重的那就是一命呜呼了!
如果发生误食 ?
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催吐,以减少 *** 的吸收,同时以最快的方式送往最近的医院。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携带吃剩的毒蘑菇,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毒蘑菇中毒更好的办法 ?
不自行采食野生蘑菇,不吃来历不明或猎奇而得的蘑菇,想吃蘑菇就去正规市场或餐馆。
来源 四川疾控
实习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 邰绍峰
警惕这种美食!家人分享旅游买回的野生干蘑菇,仅夫妻俩食用中毒,医生推断:混入了毒蘑菇- 1 -
旅游带回的野生干蘑菇
夫妻食用中毒紧急送医
6月18日早上,益阳的孙先生与妻子一起吃了一盘牛肝菌炒肉,不到一个小时,夫妻二人先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的情况,被紧急送往医院,确诊为蘑菇中毒。
那么孙先生夫妻俩食用的毒蘑菇是哪里来的呢?
孙先生告诉记者,当天吃的这个野生牛肝菇是去年姐姐在云南旅游时买的,姐姐家的这种野生牛肝菇早已吃完,并未出现中毒症状,没想到自己吃了就中毒了。
查看孙先生家中剩下的干蘑菇之后,医生断定,在 *** 干蘑菇时,牛肝菇中可能混入了其他难以辨别的有毒蘑菇。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的主任医师赖燕告诉记者,带有毒 *** 的蘑菇不管是什么做法,晒干也好,新鲜的也好,或者冰冻的,它的 *** 都没有办法被 *** 掉。所以并不 *** 毒蘑菇晒成干后,再吃就会不中毒。
目前,夫妻俩还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专家已将二 *** 内的 *** 提取,以确认到底是哪种野生蘑菇 *** 。
进入六月以来,全省蘑菇中毒事件频发,芒果都市上周连续报道多起。
- 2 -
爷爷外出采回野生蘑菇
全家中毒年幼兄弟抢救无效离世
娄底涟源两兄弟三岁的小远和两岁的小宁因误食野生 *** 蘑菇导致意外,经医生的全力抢救也未能将两个可爱的孩子从“死神”的手里抢回来。
据了解,两兄弟来自娄底涟源,平常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6月5日当天,孩子爷爷外出时,看到路边树下的野生蘑菇长得好,便采回来洗净,中午便做了一碗鲜美的蘑菇汤,一家人吃下后不久便开始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孩子出现症状后,家长带两名孩子前往医院就诊,但正是由于被毒蘑菇狡猾的“假愈期”欺骗,在输液治疗后,孩子症状出现好转,爷爷奶奶随即要求出院,不料6号深夜11点便开始发高烧,再次紧急送医后,因病情发展迅速且危重,兄弟俩都没能抢救过来。
- 3 -
湖南疾控中心数据
五年发生千余起蘑菇中毒
据湖南省疾控中心统计,近五年来,湖南省内共发生蘑菇中毒事件1000余起中毒者达
3700余人
*** 74人。
*** ,祁东县一家三口因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全部身亡。
6月5日,祁东县夫妻二人因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全部身亡。
6月6日,湘潭县5人中毒,3人死亡。
6月9日,桃源县7人中毒,4人死亡。医疗费用超70余万元。
6月7日,家住郴州市的李某跟朋友一起到山上捡野蘑菇尝鲜。8日凌晨,李某一家三口陆续出现作呕、腹泻等不适,被连夜被送到郴州市之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
6月8日,郴州市的刘某和女儿到山上采野蘑菇食用后中毒,出现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第二天病情加重,才赶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刘某母女已经出现肝脏等 *** 损伤,于是被转送到郴州市之一人民医院。
……
我省最容易引发中毒病例的
三种毒蘑
↓↓↓
灰花纹鹅膏
裂皮鹅膏
亚稀褶红菇
专家提醒,蘑菇形态千差万别,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所以不要去野外采食蘑菇,也不要吃不明源头的蘑菇。如果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应尽早催吐,减少 *** 吸收,并立即携带蘑菇样品,前往医院救治。
千万别随便吃它!湖北一地疾控中心发布健康预警营养界有句老话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这一条腿指的就是蘑菇可见这蘑菇的营养确实不一般啊~
4月以来,十堰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疯长所有人警惕了十堰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预警!野蘑菇千万别随意采食曾有人中毒身亡
一家四口吃野蘑菇中毒
两兄弟丧命
十堰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食源 *** 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高海波介绍,根据我省风险评估结果提示,5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山区农村居民为重点关注人群。十堰市发生过误食野生蘑菇导致中毒死亡的事故,因此大家需要特别注意。案例:
2012年暑假期间,租住十堰顾家岗的宋氏夫妇把9岁和4岁的儿子送到襄阳保康的外公外婆家。7月21日,外公、外婆带着两个外孙上山采摘蘑菇,中午炒着吃,造成一家四口中毒。
7月23日,兄弟俩被送到太和医院救治。当天,食用蘑菇较多的4岁弟弟经抢救无效死亡。7月31日,9岁的哥哥突然肝脏大面积出血,心脏衰竭,也不幸离开人世。
2016年6月,丹江口市石鼓镇九龙桥村村民,因使用牛肝菌属的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注意!
鉴别毒蘑菇存在五大误区
高海波提醒市民,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欢,民间曾流传很多种鉴别有毒蘑菇的 *** 。这些 *** 并不科学,民间流传的鉴别 *** 存在五大误区:
五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事实上,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而“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 *** ;
×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事实上,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
×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事实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
×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事实上,蘑菇 *** 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事实上,毒蘑菇的 *** 稳定耐热,一般烹调 *** 无法消除毒 *** 。
如何正确辨别有毒蘑菇?
高海波介绍,“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这类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毒绳伞
高海波介绍,一旦发生误食野生毒蘑菇后,要立即去大医院治疗,请专家鉴定有毒蘑菇种类。
致命白蘑菇
野生蘑菇有 *** 种多,且毒 *** 成分复杂,食用后引发中毒症状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治疗 *** 。
提醒广大市民:勿采、勿食不明品种野生蘑菇,不要轻信不科学的鉴别 *** ;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要警惕。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可能携带剩余蘑菇尽快就医!
来源:十堰晚报、十堰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编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