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约取什么意思?“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

华衣锦 学知识 1

大家好,关于博学约取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2. 博学于文雅行于礼解释
  3. “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是什么意思
  4. “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
  5. 博学守约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指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该句出自《论语》,而《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博学于文雅行于礼解释

博学于文雅行于礼,这句话的解释是:广泛地学习所有的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孔子《论语·雍也》一文,原文如下: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就是说:“畔”的释义为“背”,“弗畔”,就是不违背;不违背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矩”;那个“矩”,就是前面所讲的“仁”与“义”。

只是孔子到了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便能不违仁义,而一般的博学君子则还需要“约之以礼”即通过礼的约束才能做到不违仁义。孔子要求弟子在“博学于文”之后不忘“约之于礼”,可能与当时有学者以“博学”为傲人、卖弄资本的现象有关。老聃就曾指出过这一不良现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为博,反而误入歧途。孔子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以礼约博,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

“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

【意思】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出处】《稼说送张琥》【节选】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博学守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读书要先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然后在有选择性地挑一些书来读。也就是说先各个领域都要涉及,然后有针对性的就某方面加强。

出自朱光潜《谈读书》,原句是: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博学约取什么意思?“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标签: 博学 厚积 含义 出处 具体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7 02:06:4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就是说:“畔”的释义为“背”,“弗畔”,就是不违背;不违背什么呢?

2023-08-16 22:57:14

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出处及具体含义【意思】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出处】《稼说送张琥》【节选】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