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与老友通 *** ,家长里短的闲聊。
说到了种花种草种菜。
她说:“我院子里种了很多菜,自家吃不完,改天给你寄一些。”
我听后,惊讶地问:“你会种菜,你还会种菜?”
她回答:“会啊,很简单的。”
忽然想起之前某段时间,李麻花心血来潮,在院子里种了番茄,种了辣椒,种了草莓……
花是开了,但之后结不结果,结的果怎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印象中,种菜是一件简单的事——播种、育苗、移栽、浇水、施肥、除草等。
它似乎简单得可以不用语言,就能表达清楚。
但同一块地,经由不同人之手,风格就完全不一样。
有的人不仅可以把园子整理得 *** 净净,整整齐齐,让它自带不凡不俗的气质。
有的人,一看就会,一学就废,百思不得其解。
就像泡茶,新手总是疑惑,为啥别人动作优雅,行云流水,自己却总是翻车呢?
因为,“看会”不等于“学会”。
如果人人都是天才,这世界也太可怕了吧。
《2》
之一步,挑选适合自己的茶具。
在如今的功夫茶泡法中,盖碗冲泡是主流。
瓷质的盖碗,不会吸香吸味,能够完整地呈现出一泡茶汤的原汁原味。
并且,能够满足六大茶类的冲泡要求,更加“万能”。
假如家中没有其他主泡器,一只白瓷盖碗,足矣。
然而,很多新手觉得,盖碗太烫手了,对刚入门、没有基础的自己并不友好。
于是,选择了带把手的茶壶,如紫砂壶、陶瓷壶、玻璃壶等等。
但由于茶壶的壶嘴小,出汤速度慢,出水口还很容易被茶叶挡住,没有办法像盖碗那样“快进快出”。
茶叶和水接触的时间过长,香气会减弱,汤感也会变得苦涩。
另外,紫砂壶的材质比较特殊,是双气孔结构,表面毛孔粗。
遇到热水后,容易吸香吸味, *** 原汁原味。
所以,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用紫砂壶泡,包容 *** 低。
而想要真正品尝一泡茶更好的风味,还是建议学习盖碗冲泡。
一个称手的盖碗,应该符合碗沿宽、容量标准(110毫升)、薄胎轻便等条件。
当然,最初的时候,由于不熟练,烫手是在所难免的。
但只要学会正确的 *** ,就能把烫手的概率降到更低,越用越顺手。
《3》
第二步,起手势要准备到位。
所谓“起手势”,就是在泡茶之前的手部准备动作。
大家想一想,那些功夫巨星们,李小龙、成龙、泰森,是不是在出招之前,都会有一个特别的起手势?
武打 *** 里的起手势, *** 着主角“起范”了。
能体现一个人的气场,也能震慑对手。
而泡茶中的起手势,则是方便大家后续流程的 *** 作,把茶汤泡得香清甘活。
待壶内的水,烧到沸腾状态时,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盖碗泡茶,为了保证“快出水”,起手势是一手拿盖子,一手注水。
以村姑陈为例,因为是右撇子,所以右手揭开杯盖,持在手上,左手端起开水壶,左右开弓。
若是在正式泡茶前,准备工作没做好,甚至没想好自己的出汤惯用手是哪一边。
那么,容易手忙脚乱,影响泡茶出汤。
ps:有人问,不能用同一只手注水和出汤吗?先用右手拿水壶,注满以后放回原处,再回来合盖出汤行不行?
理论上来说,不建议。
在注水和放水壶之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依然会形成闷泡,导致茶汤苦涩。
左右互搏,确实很考验手部动作的协调 *** ,但想要泡出好喝的茶汤,必要的付出少不了。
《4》
第三步,抓握盖碗的手法要正确。
错误的手势,不仅会让自己被烫成“红酥手”,还会延缓茶叶的出汤时间。
让原本应该香气四溢,滋味鲜爽的茶汤,变得浓酽苦涩。
此外,错误的手势,还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把盖碗丢出去。
毕竟,人是有自保意识的。
当手指被烫痛的时候,下意识就会将“危险物品”远离自己。
最后,把盖碗磕坏摔碎,也在所难免。
故而,想要让动作更优雅,想要泡出好喝的茶汤,掌握正确的握盖碗手势很重要。
正确的手势,其实很简单,伸出自己泡茶惯用手的三根手指,分别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然后,把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搭在盖碗左右两边的碗沿上,食指要摁住盖钮,起固定的作用。
三根手指自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非常稳固,轻松就能把盖碗端起来。
这里有个重点,手指一定是握住碗沿,不要去碰碗身。
注满沸水的盖碗,碗身滚烫无比,用手直接去碰,那是很疼的。
碗沿可以隔热,尤其是宽碗沿的盖碗,短时间内温度不会太高,和常温差不多。
手指握在上面出汤,就能保证自己是安全的,不被烫伤。
至于其他花里胡哨、颠来倒去的握盖碗出汤手法,对于新手而言,难度太大,也不实用,不提倡学。
既然目的是泡出好喝的茶汤,而非表演,就老老实实的注水、出汤即可。
《5》
第四步,持壶低斟,环壁注水。
悬壶高冲,是茶艺表演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注水方式。
顾名思义,就是指提高水壶,从高处往低处注水。
在茶艺表演中,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上下翻动,制造美好的意境,提升观赏 *** 。
不过真正 *** 作起来,就没有必要了。
一来,悬壶高冲需要一定的技巧,普通人很容易翻车。
弄湿茶盘和茶席不说,还会有烫伤的风险,得不偿失。
二来,悬壶高冲会降低水温,也会延长注水和出汤速度,实际泡出来的茶汤并不好喝。
所以,日常泡茶,还是从低处注水更安全。
把壶嘴尽量靠近盖碗,这样能减少水流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保证水温滚烫。
紧接着,环绕着盖碗的边缘一圈一圈地把水浇注在干茶上,这样能均匀地浸润茶叶,大量释放物质。
不仅节省了手臂的力量,还能帮助我们完成快进快出,一举多得。
因此,这也是日常泡茶时,最常见的注水 *** 。
《6》
最后一步,就是出汤了。
茶艺表演里,注水结束后,通常不是合盖出汤。
光是合盖这一个动作,就有各种各样的花样,什么刮沫、搓茶、摇香等等。
一系列做好以后,早就错过了更佳的出汤时间。
那么,这些步骤对茶汤的口感有增益吗?
讲真,未必,只不过是炫技罢了。
作为茶客,喝茶为主,动作什么的都是浮云。
只要能把茶叶泡得好喝,原汁原味,不浪费好茶的内质,即使翘起了兰花指,即使动作不够优美,那又如何呢?
其实,学习泡茶的宗旨,就是勤学,没有捷径。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经验的。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经验,能完整学习并且复刻,才算是自己的。
这个过程,还急不得,因为必须付出时间。
时间没花到位, *** 没真正掌握,缺少内行人给你指点一下……
所以,既然是新手小白,首先要放平心态。
虚心学习,踏实练习,熟能生巧。
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更没有人从娘胎出来就会泡茶。
否则的话,也太魔幻了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白茶的五种冲泡 *** ,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选择喝茶,是一个享受自然的过程,而森林白茶本身就是自然的化身,因此想要喝懂白茶需要真正了解白茶如何冲泡,如何品鉴,才会更加深刻的感知出白茶的内在美。
其实白茶冲泡很随意也很复杂,多种方式随您选择,但是每种方式又各有特点,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白茶的五种冲泡 ***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选择。
一、盖碗泡:盖碗冲泡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规的云南白茶冲泡 *** ,其分为投茶、洗茶、冲泡、出汤四个步骤。
1、投茶:根据盖碗容量的大小来定,一般投茶量为盖碗量为5—8g之间更佳,也可以根据喝茶人数或者盖碗大小来进行适当增减,但是要记住宁少勿多这个词。
2、润茶:润茶也称醒茶,又称温润泡,用95—100度的沸水冲泡浸润,然后静置适当的时间,慢慢将茶叶唤醒,倒掉润茶水即可。
3、冲泡:冲泡的水温宜高,手法是沿盖碗边沿定点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对着茶叶冲。
4、出汤:出汤要把握两点,一是时间,二是手法,注完水后停5—10秒即可出汤,手法要平、稳、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汤的时间一定要快,尽快沥干;沥干后,盖碗归位,盖子可稍微打开,让茶叶通通气,这样茶汤会更好喝。
二、紫砂壶:紫砂壶冲泡法常用来冲泡老白茶,但是对于云南白茶来说,无论是新茶还是老茶,它都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味,紫砂壶冲泡分为投茶、醒茶、冲泡、出汤四个步骤。
1、投茶:根据选择的紫砂壶大小称量好茶叶,将白茶投入壶中
2、润茶:快速润茶1-2道(老白茶可两遍),倒掉润茶水,以便唤醒茶味,
3、冲泡:沿壶沿注水,不可直冲茶叶,注水结束还原壶盖,静置适宜的时间
4、出汤:静置适宜时间后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每次沥干茶汤,以保证茶汤滋味。)进行品饮。
三、玻璃杯:采用玻璃杯冲泡时,投茶量相对要少一点,因为茶叶长时间在沸水中泡置,茶汤滋味比较浓烈,因此要减少投茶量,才能喝到最鲜美的茶汤。
1、温杯:先取烫水温杯,避免正式冲泡由于热而导致玻璃杯破裂。
2、投茶:根据玻璃杯容量大小,1:50的比例,1克茶50ML水,一般玻璃杯3-5克白茶量即可,借着杯子的热量余温,抒发茶香。
3、润茶:注入95-100度的水,没过干茶即可,轻微转动玻璃杯,使茶叶浸润,接着高冲往杯中续水至七分满,静置等茶叶自然舒展即可饮用。
4、续杯:待杯中茶汤饮到玻璃杯的三分满时,续水七分满,每次不饮干再续水,是为了保持几道茶汤的滋味均匀,一杯茶可续杯5—7次。
四、煮泡法:煮泡法一般适用于老白茶,但是云南白茶新茶也可以用此法品饮,正所谓好茶不怕煮。煮泡法可分为置茶、煮茶、出汤、分茶四个步骤。
1、置茶:将冷水倒入煮茶容器中,再加入老白茶,慢慢煮,煮至香、色你认为皆可时即可;
2、煮茶:待茶水沸腾后30-60秒之后即可出汤(喜欢滋味醇厚的也可以煮久一点)
3、出汤:烹煮时间适宜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每次煮泡可留少量茶汤在煮器中,以确保每一泡茶汤味道均匀)
5、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依次分入品茗杯中,即可慢慢享用。
五、冷泡法: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多数人经常奔波在旅途上,想喝白茶,又苦于无精妙茶器具,此时你只需要花两块钱买一瓶简矿泉水或纯净水即可轻松搞定。
1、先准备一瓶矿泉水或纯净水
2、把三五克白茶先用冷水润洗一下,然后装入瓶中,拧上盖慢慢待白茶仙子释放青春吧,半个小时后即可品饮,也可提前三两个小时泡上,渴时开盖即饮。
好的白茶并不拘泥于冲泡方式,它是茶中的极简,也是自然的本真体现,无论是自然还是世人都不会给它设限,多样的冲泡方式给了它不同的表达 *** ,而不同 *** 呈现的不同滋味,也是它对茶人的不同回应语言。如果你想,随时随地,随心一杯,一秒即置身自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晚上,村姑陈正在跟文章奋战。
茶友姐姐来聊天,说,自己最近买了一个茶水分离杯,打算春天出门踏青的时候随身带着。
不知道用它来泡茶,会不会好喝?
照片上,是一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玻璃杯。
这种杯子,村姑陈曾经见过。
爱茶之人,出门除了带保温杯,就是带随行杯,里面泡着自己喜欢喝的茶。
但比起普通的玻璃杯,它的上方有个滤网,专门用来放茶叶。
泡茶的时候,先把沸水倒进杯子里,再连着滤网和盖子,一起合上。
接着,将整个杯子颠倒过来,茶叶和水就会接触、浸润,开始释放内质。
等你觉得时机到了,再把杯子正过来。
彼时,假如杯子只装8分满,在滤网下方,那么里面的茶叶就不会接触到水,二者始终处于分隔的状态。
如此一来,不就达到茶水分离的目的了吗?
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小巧思。
既考虑到了便携 *** ,又考虑到了茶汤的口感,避免由于久泡而引起的苦涩。
春天出门踏青,或者野餐露营,带在身上很合适。
虽然这种随行杯泡出来的茶汤,不如盖碗来得好喝,但毕竟不是在家里,工具有限。
况且,总比各种加了香精,掺了糖的饮品要好。
还是自己随身带个杯子,泡上平时喜欢喝的茶,比较好。
《2》
为什么老茶客都很讲究“茶水分离”?
原因很简单,实践出真知。
他们深刻地明白,当茶叶长时间浸润在水里,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物质。
当过量的 *** 和 *** ,来到汤水里,就会带来浓酽苦涩的口感。
喝下去后,舌面上瞬间泛起一层厚厚的褶子,苦、涩、麻,都融为一体,这口腔 *** 感,简直了。
除非是要给舌头找虐,否则没有人喜欢这种滋味。
这种 *** 感,在某些不懂茶的人看来,或许会觉得很浓郁,很醇厚。
而真正懂茶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
他们知道,浓非厚,淡非薄。
茶汤是否醇厚,要看品质,而冲泡只能决定浓淡。
浙大的王教授说过,茶叶当中的三大化学成分, *** 、生物碱( *** 为主)、氨基酸(茶氨酸为主)。
它们都会溶于热水中,只不过,释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主导鲜爽的茶氨酸,释放速度比较慢。
而主导涩的 *** ,以及主导苦的 *** ,释放速度则更快一些。
因此,在泡茶的时候,如果茶水不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苦涩物质析出的含量,就会远远高于茶氨酸。
喝起来,苦味重,涩味也重。
原本香清甘活,鲜爽灵动的茶汤,被大大掩盖。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茶水分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3》
茶具里,盖碗能很好地做到“茶水分离”。
盖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合,一个是盖,一个是碗,另外还会配个底托。
出汤的时候,泡茶者会将盖子和碗身调整出一个开口。
端起来,对准公道杯向下倾斜,茶汤就会乖乖地从这个盖与碗形成的夹角里,倾泻而出。
就像一道由茶汤自然形成的小瀑布,干净利落。
精髓在于,快、准、狠。
其中,快 *** 的是“快出水”。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只需要用时7-8秒,尽量缩短茶与水接触的时间,尽快分离。
因为,对于好茶来说,内含物质丰富,析出的速度也很快。
当沸水接触到干茶的瞬间,就会开始析出滋味物质,不必担心味道寡淡。
而通常情况下,这样就能把绝大多数的茶汤倒出来了。
不过,细心的茶友,往往还会再翻折手腕,重复几次出汤的动作,以求把碗底的水也彻底沥干,不留一滴余水。
这同样是村姑陈的习惯动作之一,如果没有沥干的话,盖碗里仍然会残留下一部分的茶汤。
那么,这些茶汤,就成为了 *** 引子一样的存在——不断浸泡并 *** 着碗底那部分的茶叶,析出自己的物质。
从上一冲结束,直到下一冲开始,中间间隔有多长,这些水浸泡着茶叶的时间,就有多长。
可想而知,在不合理的释放形势下,苦涩物质过量释放。
之后泡出来的茶汤,不管出汤多快,都会带有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如果是一位泡茶初学者,或许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动作都做到位了,出汤速度也很快,可为什么茶汤还是一泡比一泡浓。
在此,村姑陈要提醒各位茶友。
用盖碗泡茶,除了快出水,除了茶水分离,沥干也很关键。
每一冲的茶汤,都要沥干,看到最后茶汤呈现缓慢滴落状态时,切不可立即放下盖碗。
这时候,更好的办法是更加翻转手腕,调整角度,让那些被茶叶挡住的余水,能更顺利地汇入公道杯里。
相比起盖碗,喜欢用紫砂壶或其它材质的茶壶泡茶的朋友,在茶水分离的时候,就有些困难了。
出于美观设计,壶状的茶具,肚子大壶嘴小。
宽阔的肚子,才能容纳下更多的茶叶,壶嘴则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整体的美感。
在这种器型下,当茶叶遇水舒展、膨胀后,大概率会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汤效率。
并且,必须找到一个刁钻的角度,才能把壶里的茶汤,完全沥干。
故而,壶状茶具,并非泡茶的首选器型。
《4》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看官站出来发声:
“村姑陈,你也太何不食肉糜了吧!”
“难道我们不知道盖碗泡茶更好吗?还不是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嘛!”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然,那些玻璃杯泡茶法、保温杯泡茶法、随行杯泡茶法,又是怎么出现的?
只不过,它们都有一个通病——无法茶水分离。
茶叶和水,只能始终浸泡着,直到自己彻底没了味道,变成和白开水一样淡。
虽说是为了方便快捷的权宜之计,但为了保证茶汤的口感,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投茶量。
出门用杯子泡茶,要考虑到,茶不能泡得太浓,太浓了,就会喝到苦涩的滋味。
所以,我们要减少投茶量,不能贪心,一下子投茶过量。
抓几根散茶,五到八根,泡在水里就行了。
我和李麻花出门的时候,则喜欢带随心泡,它是称好克重的,一片2.5克。
泡在300毫升或者500毫升的杯子里,都很合适,茶水比例刚刚好。
《5》
还有一些办公室一族,喜欢用飘逸杯喝茶。
只要按钮摁下去,就能得到一大杯茶汤。
对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用盖碗冲泡的朋友,非常友好。
在有限的条件下,不会对茶汤起到修饰作用,尽量呈现出好的状态。
当然,若是没有控制好出水时间,一样会让茶叶变得又苦又涩。
归根结底,不管是用什么茶具,最终都是为了茶叶所服务。
茶具的选择,以及冲泡时出汤时间,对茶汤的口感,至关重要。
不合适的茶具,不恰当的出汤,便只能忍受浓苦的茶汤。
更多关于茶叶冲泡的知识
公道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泡茶时这么摆茶具,轻松泡出一泡好茶
同一款茶,为什么茶店老板泡出一千块的滋味,而我只能泡出一百块的效果?
挑选盖碗、烫壶温杯、注水、出水,熟悉四大冲泡流程,泡出好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一文掌握不同品类茶叶的冲泡技巧,品味茶香不再难!值得收藏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品类的茶叶冲泡 *** 也不尽相同。了解不同品类茶叶的冲泡 *** ,可以让你更好地享受茶的美味,也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精致。
绿茶
绿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茶叶之一,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80~85℃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避免使用过高的温度 *** 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2)茶水比为1:50,即使用5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2~3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叶,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90~95℃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2)茶水比为1:10,即使用1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2~3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黄茶
黄茶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叶,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85℃左右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避免使用过高的温度 *** 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2)茶水比为1:50,即使用5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30秒~1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叶,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90~95℃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2)茶水比为1:50,即使用5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2~3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黑茶
黑茶是一种深度发酵的茶叶,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100℃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2)茶水比为1:50,即使用5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3~5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叶,它的冲泡 *** 如下:
(1)使用85~90℃的热水冲泡,这个温度可以避免使用过高的温度 *** 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2)茶水比为1:50,即使用50毫升的水配上一茶匙的茶叶。
(3)冲泡时间为3~5分钟,这个时间可以让茶叶充分地释放出味道和营养成分。
总之,不同品类的茶叶需要使用不同的冲泡 *** 。正确的冲泡 *** 可以让茶叶发挥出更大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希望大家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尝试和探索,享受茶的美妙世界。
审评茶的“二三五”冲泡法审评茶需要仔细查找问题。审评老师所说的“二三五”是指在冲泡时分为三次冲泡,每次浸泡两分钟、三分钟和五分钟,以充分展现茶叶的优缺点。
平时自己喝茶时,通常会按照八点三克或个人喜好的量冲泡。而这次品鉴的是半成品茶,尚未进行定型复焙,因此需要找出茶叶的问题所在,或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点。因此,审评需要采用专业的“二三五”冲泡法,仔细观察每一杯茶的茶汤颜色和味道,以找出茶叶的不足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审评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非普通茶友可以轻易掌握的。因此,在品鉴茶叶时,我们需要尊重专业的审评结果,并从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平。
不少刚开始喝茶的小伙伴都会来问编辑,该怎么泡茶?投茶量是多少?怎么注水?水温该是多少?小伙伴们表示,虽然他们也在其他地方看到很多,教大家什么茶用什么泡茶器,多少水温什么冲水方式的帖子,然而他们觉得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一款茶,比方说,同样是西湖龙井,通常有4泡,但是好的等级可能泡7泡,而次的等级,可能1泡以后就没味了。
所以也要先申明,茶语网( *** chayu *** )今天这篇稿子的前提是,在编辑来看,一款合格的茶,不同种类、不同形状,耐泡度应该是多少。然后说说,要怎么泡,才能让它能到这么多泡。
另外有个见仁见智的事,打个比方,做菜你爱吃淡可以少放盐,爱吃咸可以多放点盐。泡茶亦是如此,如果一款茶,标准是泡到3泡以后,就没有品饮 *** 了。但是你如果非要继续泡上4、5、6、7、8、9......100泡,就算最后连茶味儿都喝不出来也不离不弃,编辑也只能默默地看着你……
所以这篇帖子,有指导 *** ,没有强制 *** ,编辑会顺带把一些边沿知识也提提,大家看了心里有个数就好~ 嗯,那么,按茶类来分,咱们就开始吧。
01 绿茶:一般4泡左右
绿茶用盖碗或者玻璃杯来泡吧,欣赏它在水里游动的样子,美极了,茶水比例大概在1:50。另外绿茶的干茶是分几种类型的,不过之一泡通常都是90℃水温浸泡,一般4泡左右,每泡出水留3分之1的茶汤在杯里。区别在于每泡的时间,编辑分开来说。
卷曲型
△ 碧螺春
举例来说,碧螺春就是典型的卷曲茶,因为干茶紧裹在一起,所以之一泡需要比别的绿茶多些时间浸润,让茶叶舒展一下,建议15秒;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半卷曲型
半卷曲的绿茶很多,之一泡建议10秒就够了;第二泡20秒;第三泡30秒,水温也可以升高5℃到95℃;第四泡40秒,水温可用100℃。
非卷曲型
△ 龙井
龙井和毛峰都是非卷曲型绿茶的 *** ,泡法和半卷曲型的一模一样,就不赘述了。
02 黄茶:泡法和绿茶一样
编辑……真的不是轻慢黄茶,但是黄茶和绿茶不管是类型的区分,还是不同类型浸泡次数还是浸泡时间,什么都一模一样、什么都一模一样、什么都一模一样,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所以各位看官让编辑躲个懒,直接把上一条所有的“绿茶”替换成“黄茶”,再看一遍,就够了,千真万确天地良心。
对了,提一句,黄茶的非卷曲型 *** 是霍山黄大芽,每次写起来的手感都好像在写“佛山黄飞鸿”……
△ 霍山黄芽
03 红茶:可以泡5泡哦
红茶根据形质主要分两种泡法,区别有些大,红碎茶几乎都是袋泡茶,用玻璃壶泡就好,通常偏英式。其他的用盖碗比较合适。
大叶红茶&小种红茶
滇红是大叶红茶的 *** ,祁红是小种红茶的 *** ,它们的泡法是一样的:茶水比例1:30,通常5泡,第1、2、3、4泡都是95℃的水温,10秒左右出汤就好,第5泡水温和浸泡时间都稍微增加,100℃的水温15秒出汤。
红碎茶
△ 红碎茶
红碎茶一般是袋泡茶,一般一泡就好,一泡过后,味就掉得很厉害了,茶水比例1:50。《唐顿庄园》看多了以后,喝红碎茶总觉得要加个奶,再来点糕点才对味。
04 白茶:泡法类似红茶
如果编辑说,白茶和红茶什么都一样、什么都一样、什么都一样,你会不会觉得编辑又在偷懒?好吧,编辑不会那么不负责任,因为它们真的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白茶分散茶和饼茶,散茶和饼茶用同样的器皿,可以一模一样的泡法,茶水比是1:50。用不同的器皿,泡茶就天差地别,那编辑们这一次就按器皿来分别说。
用盖碗泡
散白饼白用盖碗泡,通常出5泡就好了,前3泡和红茶(大叶红茶&小种红茶)的泡法一模一样,咳,“编辑不是在偷懒编辑是在检验你们的记忆能力”,编辑辛苦写那么多,你们不能看了就忘,你们看了要记下,以后编辑还要抽查!
第4、5泡就不一样了,就为了这两泡,编辑不能像写黄茶一样一笔带过。第4泡需要100℃水温浸泡20秒出汤,第5泡需要100℃水温浸泡30秒出汤。
玻璃壶泡
嗯,玻璃壶泡散白饼白……就和红碎茶什么都一模一样。
05 普洱:很耐泡,记得要用沸水
普洱写起来好累,因为它要分生普、熟普,而且生普又分老生茶和新生茶.....这是多长的战线……
而且编辑仔细看了看生普熟普重叠的地方太混乱,好难偷懒说它跟那个它一样……所以编辑只好分开仔细写。
生普
就是它,可以泡很多泡那货。生普分晒青毛茶(严格来讲,晒青毛茶只能算 *** 普洱茶的原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详情可阅读:《为什么你从来没有买到过普洱生茶散茶?》)和 *** 茶,晒青毛茶一个泡法,沱、饼、砖一个泡法。嗯,建议都用盖碗。
晒青毛茶
之一泡,100℃水温5秒,主要是浸润一下,因为干茶挺紧的。第2~4泡都是100℃水温10秒出汤,第5~7泡都是100℃水温20秒出汤,8、9泡就是100℃水温40秒出汤了,看到这里,逻辑能力强的小伙伴能推理出,第10泡压轴泡是60秒出汤了对吧?好样的!
沱、饼、砖茶
之一泡,100℃水温10秒,也是浸润一下,而且它比散茶更紧所以还多泡了5秒。第2~4泡都是100℃水温5秒出汤,第5~10泡就跟晒青毛茶一样了。
特别提示!
要不怎么说普洱写起来麻烦呢,以上说的是生普新茶的泡法,也就是1、2年左右的普洱生茶的泡法,如果是存放了10年以上的老生普,那就可能是10泡~30泡……相信各位根据推理也知道7泡以后要怎么弄……
熟普
熟普可以有7泡,适合用紫砂壶泡,分散茶和沱、饼、砖茶。哦,熟普的散茶,没有毛茶这个叫法哦。编辑非常喜欢熟普,原因如下:
它的散茶、沱、饼、砖茶,泡法一个样,每泡通通100℃,之一泡5秒,2~4泡10秒,5~7泡15秒出汤!
06 黑茶:要煮才够味
黑茶就要煮嘛,尤其老黑茶,煮三次就差不多了,茶水比例1:80到1:100左右,每次煮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07 乌龙:可以出7泡哦
乌龙用紫砂壶来泡更好,它分非球型(各种单丛)和球型(以”观音”字样为 *** 的那类……),都可以出7泡,茶水比例都是1:30
然后……100℃!100℃!100℃!统统100℃!
非球型
△ 凤凰水仙
第1泡,5秒出汤,2~4泡,10秒出汤,5~7泡,20秒出汤,8、9泡40秒出汤。
卷曲型
△ 铁观音
球型乌龙因为要紧一些,你看“球”字就知道,裹起来的。所以之一泡需要10秒时间来浸润,从第2泡开始,跟它的非球型兄弟,都一样!
08 花茶:可出5泡,别用沸水
△ 碧潭飘雪
花茶分球型(带“珠”字的,比如“龙珠”)和散茶(碧潭飘雪是极好的),都用盖碗泡就好,都是出5泡,茶水比例1:50,泡法都一样,但水温可不是100℃!
可以出5泡的花茶,第1泡,95℃,球型需要15秒,散茶需要10秒,道理和乌龙“都一样”。
第2~3泡,95℃,10秒;第4泡,100℃,20秒;第5泡,100℃,30秒~
但是还是要说,所有以上的茶,如果你投茶量比标准要大些,那么适当多泡个1、2泡并不是不可以……或者如果你爱喝尾水(也就是泡到最后没什么茶味儿,但是甜滋滋的那种),那多泡个10多泡也是给茶农面子。
撰文/茶语网
*** /茶语视觉组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一次 *** 会冲泡六大茶类,全面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刚接到这样的问题。
“前段刚找了一份新工作,招待来访客户时,需要负责提供茶水。我们的老板是福建人,待客室特意装修成现在流行的新中式茶空间,里面有不少专门泡茶的茶具。但我以前都没试过很正式的泡功夫茶,请问,应该怎么泡茶才能显得自己比较专业呢?”
认真说起来,背后的要点在于俩字——多练。
在许多老茶客眼中,泡茶的过程不需刻意。
习惯成自然后,自然能将完整的泡茶动作,行云流水施展出来。
一招一式,牢牢地记在心中。
新手刚入门,打算专心专注泡好一壶茶,让自己的泡茶动作看着更有范儿。
以下6点泡茶基础步骤,不妨跟着慢慢练。
不论绿茶、红茶、白茶、普洱、岩茶,下述通行适用的泡茶说明书,都有可取之处。
《2》
一、赏茶。
当你准备拿出一泡特别贵、特别好、特别难得的好茶招待贵客时,不妨现场剪开泡开,将干茶倒在茶则上,供人欣赏。
如果是绿茶。
碧螺春的卷曲成螺,明前龙井的扁平细嫩,太平猴魁的宽大外形,每一款茶身上,都有独特闪光点。
如果是白茶。
白毫银针的茶芽粗壮,茶毫密布,干茶毫香花香清晰等简 *** 点,也可顺带简介几句。
白牡丹的芽叶细嫩,叶片细窄,嫩叶背面白毫密披,同样很有特点。
如果是岩茶。
揉 *** 成条索状的岩茶,其貌平平。
通常,条索粗细匀称、揉 *** 紧结、颜色均匀为宜。
老丛水仙的干茶条索相对粗壮,焙火到位的岩茶,条索匀称紧结,也可大方拿出来展示一二。
二、温器。
赏茶过后,接回茶则。
当着在场客人的面,将此前用清水洗净的茶具,再轮流烫一遍。
常见的盖碗泡茶时,盖、碗、公道杯、若干茶杯等,都要雨露均沾,无一遗漏,细致用沸水烫一遍。
用茶夹代替自己的手,夹起盖,让沸水冲淋而下。
往盖碗内注入大约五成满的沸水,合盖轻晃,顺势将热水倒进公道杯。
烫过公道杯后,最后再认真烫一遍茶杯。
茶杯的杯口,是温杯的重点,可别潦草对待。
正式泡茶前,现场烫碗烫杯,更显卫生。
沸水温杯之后,盖碗内部能保留一定余温,更利于激发茶香。
三、投茶。
泡茶喝,要根据盖碗、茶壶、玻璃杯的注水预估量,适当投茶。
喝绿茶的话,一般是玻璃杯泡。
杯泡期间,茶叶一直浸在水里,不分离茶汤。
如果投茶量太多,很容易导致茶味泡苦。
类似龙井、毛尖、毛峰等绿茶,放入一小撮干茶,足够支撑一杯清新爽口的茶味。
盖碗泡白茶时,不论新茶老茶,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投茶5克为宜。
散装白茶在取茶冲泡时,千万别随手抓。
不然,动辄每斤大几千的荒野银针,没有提前称重,就随手抓了一大捧放进盖碗。
期间多出来的两克、三克,未免太可惜了。
盖碗泡岩茶、红茶时,如果是泡袋装的话,直接投入完整一泡。
正山小种、烟小种、金骏眉等,单泡5克为宜。
武夷岩茶里的水仙、肉桂、大红袍,单泡8克更适合。
四、水温。
冲泡不同的茶,需要用怎样的水温?
相信这是让很多新茶友纠结的地方。
因为网上查来的各方说法,不一而足。
譬如,绿茶不能用高水温冲泡;红茶85摄氏度泡茶更甜润,沸水泡茶会发酸;新白茶不支持沸水;芽叶原料细嫩的茶叶一概别用沸水……
但可惜,这些观点不可信。
一款好茶用怎样的沸水冲泡更香、更好喝?
自己亲自对比尝试,感受最深。
理论上,泡茶喝,沸水是万能的。
因为滚烫的沸水,能完整激发茶香、茶味。
不论绿茶、红茶、新白茶,干茶在制茶加工时,都经历烘 *** 燥处理,不会轻易惧怕沸水。
好茶不怕沸水烫,只要茶叶内部不含有过多的苦味、酸味、涩味物质,不会轻易被沸水泡得难喝。
个中差别,一试就知。
五、注水。
确定了泡茶水温后,还要选择注水方式。
用盖碗泡茶喝,网上能找到各式炫技的注水冲泡 *** 。
包括旋冲、高冲、Z字型注水、定点低斟、定点高冲、沿壁注水等。
但从实用效果看,盖碗泡茶注水时,你要考虑这些问题。
注水量是多少?盖碗泡茶的更高注水线在哪?
一般是注到接近碗沿,不要太满。
不然会溢出一圈沸水,非常烫手。
如何避免注水时,往茶盘外洒出一圈水?不然整体泡茶动作,看起来毛毛躁躁的。
这种情形下,一般将烧水壶的位置放低,将壶嘴尽量靠近干茶上方,往低处注水,尽量避免高冲,就能解决。
往盖碗内注水时,怎样能做到泡出茶味完美的茶汤?
为了兼顾茶味浸出效果,在干茶上方快速打圈注水很有必要。
不然,所谓的定点低斟、定点熏蒸、沿壁将沸水打在碗壁上,连干茶都没能完整浸透,何谈泡出理想茶味?
六、浸泡与出汤。
玻璃杯泡茶的话,泡一杯茶的时间比较随意。
等待片刻,亲眼看着杯中的干茶逐渐舒展。
大约等上十来分钟,伴随着滚烫热茶不断降温,一杯茶差不多就能泡好。
但盖碗冲泡的话,每一冲的出汤时间要合理安排。
前5冲,以你能做到最快的速度,分秒必争,注水后立马合盖出汤。
不然,优质好茶内部,积攒着比较丰富的茶味物质。
包括茶氨酸、多酚类物质、可溶 *** 植物蛋白、可溶 *** 果胶、可溶 *** 糖、各式天然芳香物质等。
沸水一冲,茶味即出。
刚开始泡茶时,茶味物质存量尚且丰富。
快速出汤,快点做到茶水分离,才是合理的泡茶之举。
等到连续泡了五冲、六冲,随着茶味不断被消耗,再根据具体茶味情况,适当加时。
从加时5秒、加时10秒等,依次往下延迟。
直至整泡茶的茶味彻底泡淡,才算全剧终。
如果在浸泡时间上安排不合理,从一开始就疯狂闷泡,等于跑长途马拉松时,一开场就冲刺加速,立马将体力消耗殆尽。
后几冲再续水泡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茶味很快就淡下去。
《3》
泡茶喝,基础泡茶流程大致相同。
绕不开取茶、备茶、称重、赏茶、温杯、投茶、摇香、注水、合盖、出汤、沥干、揭盖闻香、分茶、啜茶、再次冲泡等。
按福建人的喝茶习惯,有仪式感的泡茶待客,基本是用功夫茶具。
图省事的大杯泡茶、大壶泡茶,则是另话。
泡功夫茶时,盖碗冲泡也好,用精致小壶泡茶也罢。
泡出一道茶汤后,按在场喝茶人数,轮流匀分茶水。
细品结束,再次注水。
坐在主泡位置时,少不了多留心周围的细节。
当客人杯中的茶汤,一饮而尽后,及时添茶。
如果顾着交谈,杯中的残茶已经冷透,倒掉冷茶,重新添上新泡出来的一道热茶。
总之,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想问题。
多做一步,将细节做到位,自然能在泡茶待客方面驾轻就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泡茶时,别直接加沸水,茶艺师:牢记这4个诀窍,茶香四溢味更足泡茶时,别直接加沸水,茶艺师:牢记这4个诀窍,茶香四溢味更足
茶文化是中华上下五 *** 的历史瑰宝,茶叶更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喝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长期饮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还能起到修身养 *** 的作用。
而现在,大多数人们都有饮茶的习惯,但真正懂得泡茶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实想要泡的一壶好茶,除了要讲究其实用 *** 外,还要讲究艺术 *** 。因此,这其中的学问不言而喻。
在古时,人们泡茶讲究甘而洁、活而鲜、贮水得法三要素。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对泡茶有了更高的要求。小编为大家分享茶艺师总结的4个泡茶小诀窍,牢记这些,茶香会更加浓郁,味道醇厚。
泡茶时,别直接加沸水,茶艺师:牢记这4个诀窍,茶香四溢味更足
1——茶具温杯消毒
泡茶前要将茶具进行消毒,因为久放会染上灰尘,经常使用还会产生污垢。所以开水清洁很有必要。
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二则经过热水的冲洗,可以祛除杯中的凉气,更好激发茶本身的香味。
2——水质与水温适宜
一般来说,泡茶的水质多选用纯净水、矿泉水。要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因为自来水常含有一定的漂白物质。
且水温与茶叶的质地也较为适宜,绿茶柔嫩适宜85°作用,而乌龙茶粗狂也较为适宜沸水冲泡相得益彰。
3——把握浸泡时间
泡茶的时间与茶的口感密切相关。通常大部分茶叶注水3分钟即可,若时间过长,茶香则会挥发过快。
影响其口感,所以一定要把握茶叶的浸泡时间。避免过久导致其味道发生异常改变,影响其香味。
4——冲泡过程正确
众所周知,茶叶冲泡需要洗杯、投茶、醒茶以及冲泡等步骤。而醒茶作为重要的一步,不仅要速度过快,水温还不宜过烫。
这样除了可以保持杯面整洁统一,还能让茶叶更好的被泡发,舒展开来。散发出悠远的茶香。
学会泡茶技巧后,以下几款优质好茶,平价宜人,可以参考一下!
●青驰菊
菊花茶,老少皆宜,尤其是春季气温干燥多变,最为适宜。其中属青驰菊被人们所熟知,原产自河南开封的岳家湖。丰沛的雨水、土壤以及气候为其提供了便利,更利于植株生长获取养分。
花农将新鲜的菊花采摘下来之后,精心挑选出饱满、肥厚的花朵。再结合现代干燥烘焙技术,尽可能还原其色香味。
其次盛开时节,花朵饱满漂亮,芬芳四溢,金黄璀璨,让人仿佛置身于菊的海洋。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
经过冲泡的青驰菊,菊花重新绽放,在水中来回浮动,清雅动人。闷泡几分钟之后,茶汤鲜亮微黄,干净没有杂质,萦绕着淡淡的菊香,入口清新中夹杂着甘甜,滋阴润燥能够很好减轻春季焦躁感。
●华中医红枸杞
枸杞作为常见的 *** 食同源食材,具有一定的保健滋补作用。尤其是对女 *** 朋友来说,所蕴含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等,可以起到滋补养颜,补气血的作用,是家中必备好饮品。
虽然市面上的枸杞很多,但华中医红枸杞的品质更胜一筹。它的食材产自宁夏,有十分悠久的枸杞栽培历史,每一颗枸杞果实都摘自生长多年的老树,大小均匀,粒粒红润,符合优质枸杞的标准。
经过烘焙后的枸杞,罐装成品褶皱明显,不含任何添加剂和色素,白尖上浮率明显。准备热水,冲泡华中医红枸杞时,能感受茶汤的澄澈清香,入口味道清爽丝滑,符合多数人的口味。颜色红艳,品质上乘。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想要泡一壶好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牢记这5个泡茶步骤,不仅能保证茶香的质量,还能成为“泡茶高手”!
1、泡茶先识茶
泡茶前要先用肉眼看茶的外形和颜色,大致区分茶的种类,再从感官去判断条索紧结程度、外形大小、揉 *** 程度、萎调轻重等多个方面。
需要根据自己对六大茶类的认识,判断茶叶是否完好,再选择最恰当的冲泡方式。
2、水为茶之母
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则:要用软水、纯净水、矿泉水、过滤水等,都比较适合用来泡茶。且泡茶用水更好煮沸。
3、器为茶之父
与水一样,选什么茶具也尤其重要,不同的茶叶搭配合适的器皿,其中,盖碗和茶壶适用的茶类范围最广,泡一般的茶叶都能得心应手。
4、体积投茶法
在泡茶时,要选择适量的茶叶,有些茶叶茶细小、或是紧压茶,看着体积不大,实际重量已经足够了,而有些茶毕较蓬松,看着很多,其实轻飘飘的。
所以根据茶叶的形态而使用“体积投茶法”,是比较科学且便捷的 *** ,也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进行调整。
5、不同水温不同味
当同一款茶,用沸水冲泡的茶汤浓度更高,香味能立刻释放出来,而用低温冲泡出来的茶汤较温和,香气更为缓慢的释放。
嫩度较高的茶叶,不适合高温冲泡,否则会烫伤芽叶;粗老的茶叶则适合高温冲泡。
爱喝茶和懂茶是两回事,记这5个泡茶步骤,那泡起茶来自然会事半功倍,关注茶七七,带你了解更多茶文化,欢迎和我互动评论。
六大茶类冲泡要点上期我们从 *** 工艺的角度
认识了六大茶类。
其实,对于大部分茶友来说,
买到一款喜欢的茶,
最关心的是如何冲泡更好喝?
今天,我们就“因茶制宜”,
讲一讲六大茶类的冲泡 *** 。
绿茶
冲泡绿茶适宜选用玻璃杯,
茶水比约为1:50,
即投茶量3克,注水量为150ml。
玻璃杯泡茶相对方便随意,
但此种茶水不分离泡法,
茶汤的浓淡却是不易掌控的。
相信很多茶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前三道茶香浓郁,
后几道的茶味则越来越淡。
如何规避这个问题呢?
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
用大杯喝茶,
不要等全部茶汤都饮尽后再续水。
每次注水前,
杯中可留三分之一的茶汤,
这样便可以更好地
平衡每道茶汤的口感了。
(黄茶冲泡也可参考
以上绿茶的 *** 。)
白茶
冲泡新白茶,
可以选用盖碗快出汤,
如此能够品到新茶的鲜美滋味。
冲泡老白茶,可以稍微闷久些,
让陈香蜜韵更好地浸出。
如果是上了年份的老白茶
也可以用壶煮饮。
乌龙茶
冲泡乌龙茶的茶具
适合使用盖碗或紫砂壶。
如铁观音等外形紧结的
颗粒状的乌龙茶,
投茶量可略少些。
如大红袍等条形茶,
则可以适当多投些。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冲泡水温过低,
不易激发茶叶香气。
所以品质好的红茶,
例如正山堂金骏眉,
适宜沸水快出汤,
且出汤要沥干净。
泡茶器具可选择白瓷盖碗,
“金圈”和金黄透亮的汤色,
极具观赏 *** 。
黑茶
在冲泡黑茶前,
可用沸水快速“醒茶”,
数秒后倒掉之一道茶汤,
从第二泡开始饮用。
冲泡黑茶推荐使用紫砂壶或盖碗,
也可用壶煮饮。
最后附一张
六大茶类冲泡要点图,
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