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受娘夸,本来就是一件快事。自己快到“花甲子”的岁数,老娘在别人面前夸赞我,且更有一番滋味!
我弟兄四个,排行老大。其他三个弟弟,老板的老板、军官的军官,都在外地工作。唯一我在本县县城工作,离在农村的老娘近些,所以我每星期双休日,乃是坚定不移的回家陪老娘唠叨。这也算应了“老大不离母”规矩。我那三个弟弟也常回家看看,顺便给老娘带些礼物什么的。
*** 亲今年高寿78岁,身体硬朗得很。弟兄四人争着孝顺,各自都有宽敞的房子,都想让老人随他们一起生活。可老人有老人的想法,用她的话说,她离不开老家街坊的婶婶、二大娘们。让孩子们说是老娘舍不得“老干部活动室主任”那份“工作”:每天都有几桌 *** 牌友,一柱1角2角,她们纯粹是娱乐,玩高兴。牌友往往多,老娘一般不“上阵”,干些端茶倒水的事。有时也“展示”一下儿子、儿媳带给她的“礼品”,什么“露露”、“蛇果”、“甜橘”、“桂圆”……都毫不吝啬地让大家品尝。好像她看到别人分享,自己更高兴!
正月十六那一天,我回到家,牌友仍然满堂,不是在打牌,是在品尝我春节给老娘带来的“宏承号”素茶。老娘站在桌前,边泡制边讲,“这是大儿子郑州的朋友送他的,两桶都拿来了。”
看来,她还没有发现我来了。倒是从她慈祥的面孔流露出一幅满足感。当然,我无意中听到老 *** 夸奖心里更得意!
“我儿子说这茶好喝,俺喝了,就是不赖。有糯米香气味,我喝了这么长时间,喉咙眼也通畅,时常有股香气……”
从老 *** 一番话,对于我这个不懂茶道的“茶盲”来说却有另一番感慨。我是“白开水”伴我人生59年的主。青少年代喝不起茶,军旅生活那把绿色的 *** 壶让自己从茫茫 *** 走进长白山的 *** 雪原,转业到地方办公桌上从玻璃水杯到保温杯,白开水铸就我从懵懂到趋向成熟的浪漫人生。如今,茶文化的传播渗透,无意中一个“宏承号”的音符跳进了自己的生活。人民网河南频道报道《千古姻缘--- *** 对茶的贡献》一书,嗜好看书的我当然不会放过,尤其书中以个 *** 化妙笔阐述了茶文化的哲学内涵,揭示了“人与茶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新颖观点,立论高远,颇有见地的笔触,将茶文化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化大道于日常, *** 了我半个世纪“白开水”的固有思维。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她与五 *** 的中华文明同步登场,同步亮相。河南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道与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融为一体,同时与儒家的治世机缘和佛家的淡泊节 *** 同生共长,这种集儒、释、道三教文化精髓于一身的一种文化现象,正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的主流文化精华。面对滚滚红尘中生命意志的超越和“明相位,立德业”圆融身心的执着,茶道不仅仅是清凉剂,而且是“启迪散”、“定心丹”。茶道即人道,人间正道。
我“白开水”到茶道,不是一般否定式,而是进步和升华。“宏承号”之所以这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是独特的品位和人们当代新生活要求相吻合,是社会的进步。告别“白开水”没有阵痛,进入茶道可谓水到渠成。这要感谢“宏承号”品牌管理机构创始人郭力。用《中国文化报》资深记者的话来说,叫“心静茶香”。在浮躁的生活中,做到“心静”是何等的不容易?郭力做到了。
郭力,1970年出生在 *** 牧野古韵之乡,应该是听“共工治水”、“牧野之战”、“张良击秦”、“官渡之战”、“岳飞抗金”等当地历史故事长大的。同时,忠烈谏臣比干,东方谋圣姜尚,孔子 *** 子路,智勇名士毛遂,名相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文治总统徐世昌等当地传奇 *** 人物,无不在他的脑海中铭刻下智慧的烙印。尤其是他曾祖父郭仲隗联合参政员联名 *** 汤恩伯的家庭史话,铸就他的胆略、聪颖和正义。论年龄,他刚过“不惑之年”;论阅历,他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2006年被新浪和《新世纪周刊》联合评选为月度人物。可以说,他先是资深媒体人,后成为策划专家。2011年7月,在全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健康产业基地核心区战略 *** 研讨会上,成功当选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十大推手”首批候选人。从这里来看,郭力的“不惑之年”好像来得更早些。用他自己的话,“我身为世界泱泱大国的 *** ,就应该活出大国公民的风度,活得有尊严。与国界、贫富、强弱无关,当然也包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与尊重,享受和谐喜悦的生活。”如此的社会背景和人生心态,郭力能做到“心静”。心静出品位,心静大视野!加上他敢创之一的自信和“为每一片茶叶负责”的人品,“茶香”就在其中了!
郭力的“人静茶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品位,是一种超越。“宏承号”----中国之一素茶,其独特就在于适应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把养生同喝茶联系在了一起。在喝茶之中享受快乐,获得靓丽的面容和延年益寿,何不美哉!快哉!
素茶冲泡时醇香满屋,入口后暖身醒脑。我的母亲受益了,我高兴!如果天下的母亲都受益了,我更高兴!假如天下人都受益了,我特高兴!
供稿:河南省如兰葡萄酒业董事长舒升
花牛公司所在的产业园雕塑
第二天,鲜永强带我去了“潘苹果”的生产企业——天水花牛苹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路上,他告诉我,天水有两大收购苹果的龙头企业,一个是“潘苹果”,另一个是雪原公司(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潘苹果”主要在麦积区和礼县收圆果,雪原公司主要在甘谷一带收长果。
这也是天水花牛苹果产业的一大特点——固化的果农与果商关系。
花牛公司的厂房挺气派的。工人们围着一条现代化的分选线各司其职,把果园中运来的花牛苹果通过清洗、分级、贴标、包装等流程变成直接可以上商超的商品。
公司销售主管郭琪介绍说:“我们的理念是生产原生态、绿色健康的产品,所以到这里的苹果百分之 *** 十都是圆果,而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花牛苹果基本上都是长果。”
花牛公司销售主管 郭琪
“这个果也用过拉长剂吧?”我顺手拿起一个在流水线上滚动的苹果。
很容易鉴别,没有任何处理的果呈扁圆形,上大下小,这里的果实更像李文会树上的果。
“我们自己的基地是全部不用拉长剂的,但从果农那里收的果我们也没办法。”郭琪见我懂行,只能实话实说。
“如果全部不用拉长剂,市场上的反应会怎么样?”我的关注点在市场。
“实际上市场更认可拉长果。”郭琪坦言道:“因为拉长果跟美国的蛇果很像,客商拉回去之后直接贴上一个美国的商标,冒充蛇果卖,销量还很好。如果以原生态的花牛苹果去卖,不但卖不起 *** ,而且果形也不好看,没有竞争力。”
分选线上的花牛苹果
“还是市场需要。”我已经从几个人身上都得到相同的结论。
“对,市场需要你拉长。而且整个天水只有我们这一 *** 司在强调健康和原生态理念,大多数人是不管这些东西的,我只要能挣钱,我就发到市场去。”
“消费者认同你们的观点吗?”我发现他一直在强调“健康、原生态”。
“认同的。”郭琪肯定道:“我接触过的采购,包括消费者,百分之 *** 十还是认可我们这个理念的。”
“那你个人对拉长果有忌讳吗?”
“我肯定会有忌讳。”
“你觉得会对 *** 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甘谷的花牛苹果
“我个人感觉会有影响,比如孕妇吃了小孩会不会畸形?但也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去证明它对 *** 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郭琪这种担心很多人都有,包括在甘谷种苹果的李忠生和他的同伴也告诉我,他们自己也不敢多吃这种拉长果。如果连生产者和销售者都不敢吃,那不管有没有影响,消费者肯定是忌讳的。
“你知道拉长剂的主要成分吗?”我继续 *** 。
“这个不太清楚。”郭琪摇了摇头说:“反正现在人对健康都非常重视,我们老板认为5年或者10年以后,拉长果肯定会退出市场,所以要坚持做原生态的绿色产品。”
李文会和他的花牛苹果
这是 *** 的坚持。对我来说,倒不担心赤霉酸和细胞 *** 素(拉长剂的主要成分)这些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担心它们对品质的影响,就像李文会跟我强调的,“好看是一方面,但是好吃才是最主要的。”
凡事,都需要一个平衡点。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还未到成熟期的果子就全部下树了?”这是我来“潘苹果”的主要目的,因为昨天在李文会家聊起的苹果“采青”的罪魁祸首是果商。
与拉长剂相比,我觉得越来越早的采摘期对天水的花牛苹果产业更致命。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客商急着抢占市场,每年中秋节走市场都能卖上好 *** ;另外一个原因,是花牛苹果自身的产品特 *** ,它刚采下来的口感是脆的、还有点涩,但在冷库里保存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比如你一个月后再来,我们整个园区都是苹果的香味。”
分选线上作业的工人
“它有市场的需要,也有品种的特 *** 。”郭琪这一通分析符合我昨天的预判,但让我仍有不明的是,“如果推迟半个月再采收,让它的成熟度再高一点,会不会对贮藏期产生影响?”
“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影响的。但如果要贮藏的话,我们还是不能采摘过晚,比如 *** 成熟的时候采摘就没有问题,但现在大多数是在七成熟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虽然发到市场可能会卖高价,但是这一拨销量过后,会影响到整个花牛苹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过后的销量和 *** 就一直起不来,直到9月底到10月初,等口感上来之后,销量才能慢慢起来。”郭琪感慨道。
“你们今年是什么时候开始收果的?”我细 *** 。
“9月10日。”郭琪说:“跟同行们相比,我们已经晚了十天半个月。我们是想让农民把果子留到真正口感好的时候再采摘,但果农不干啊,别的果商来了,他们就着急把果子卖了,等我们开始收的时候就没果子了。”
在采摘苹果的农民
“农民想着落袋为安么。”昨天在回程的路上,我就问过鲜永强,“潘苹果”也做不到不采青吗?鲜永强就告诉我,在天水,所有人都做不到。“就算你交了定金,保证10月来收果,农户心里也没有底的。”
“像今年这个果子,在开始上色的时候连续下了十天的雨,叶片就出问题了,然后开始落果,落到地里就只能卖几毛钱一斤,但摘下来可以卖一二元一斤,尽管口感还不行,但农民那管得了这么多啊!”
郭琪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苦水,一下子全部吐了出来:“还是,等到我们认为可以发货的时候,像盒马、沃尔玛、大润发……市场上所有的渠道别人都已经占了,因为你没有的时候,别人有。这也是我们企业……”
“ *** 不管吗?”我还是老问题,他说的这些问题靠企业已经解决不了了。
农民已采收待售的花牛苹果
“今年就是 *** 出面,规定了最早的采摘和销售时间,整体推迟了十天半个月。”
“管用吗?”我昨天也问过鲜永强。
“没有理想中那么好,但肯定是起了点作用。”郭琪说。
花牛公司的那套分选线很先进,能检测果径、颜色、伤疤、糖度、硬度和霉心病等各项指标,大小分6个规格,最畅销的是80~85的规格。在每一个果、每一个包装上,我都能看到“潘苹果”的商标。甚至整个厂房上面都挂满了“潘苹果”的旗标,红底白字,非常醒目。
厂房上面挂满了“潘苹果”的旗标
“潘石屹(SOHO董事长)是公司里占多少股份?”我好奇地 *** 。
“他不占股份。”郭琪说:“潘石屹和我们老板(贾福昌)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很好,再加上 *** 的推动,2014年就推出‘潘苹果’的品牌。他是我们天水花牛苹果的公益代言人。”
“你觉得‘潘苹果’的品牌效应有没有体现出来?”早在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潘苹果”的品牌,当年和“褚橙”、“柳桃”并称水果界的“三国志”。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潘石屹是谁。
“品牌效应有一点,但不像‘褚橙’那么响亮。”郭琪应道。他在花牛公司已经工作了5年,一直负责销售工作。
“潘苹果”的包装和商标
“你觉得什么原因?”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宣传和推广不够力。”
“你说是宣传推广的原因?还是这个品种本身的品质特 *** 的原因?”我把问答题改为选择题,第二个可选项是我添加上去的。
“主要原因是宣传推广,其次是品种特 *** 。”郭琪解释道:“因为花牛苹果的受众人群就比较少,老人和小孩居多,不像山东和陕西的‘ *** ’,老人小孩年轻人都爱吃。”
“你们现在除了花牛,有没有做‘ *** ’?”
“在做的,我们做天水和静宁的‘ *** ’比较多,也是用‘潘苹果’的品牌。”
已包装好的“潘苹果”
这就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以为“潘苹果”是专业做花牛苹果的。见我疑惑,郭琪解释道:“刚开始的时候,‘潘苹果’是只做天水的花牛苹果。但后来发现,只做一个单品无论生产成本、时间成本还是渠道竞争力都是没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扩展产品品类。从前年开始,在花牛和‘ *** ’的销售季结束之后,我们的电商平台还要去卖芒果、哈密瓜、樱桃……”
我似乎感知出他们已经面临困境,试着 *** :“这几年总的销量有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更高峰的时候是在2016~2017年,总销售量达到1700万斤,2018年开始走下坡路,去年才1000多万斤。”郭琪解释道:“主要是这个行业的门槛太低了,像一般的农民直接装上车就能往市场上拉,我们的成本要比他们高得多,像这套分选设备就将近300万元,得卖多少苹果啊。”
兼做果贩生意的果农
我记得几天前在甘谷碰到的两位80后果农也兼做果贩生意,一年能卖10~20万斤,从天水拉到郑州,除去运费、包装费和人工费,也能挣到0.2 /斤的利润。这个利润空间还不够花牛公司在设备上的成本。
“‘潘苹果’的品牌效应能不能弥补成本上的劣势?”我只能在效益端找空间。
“弥补不了。”郭琪坦言道:“我们董事长的战略目标是要坚持做品质,做品牌,哪怕销量起不来,但 *** 不能变。”
贾福昌(右)正在接受采访
离开的时候,花牛公司董事长贾福昌正在接受官媒的采访。我猜想,他一定在讲情怀和坚守,但在我看来,无论单一企业还是整个天水的花牛苹果产业,乃至全国各地众多的传统水果产业,想要走出困境,更需要一种能够 *** 传统的创新。
2020年9月19日
作者简介
清扬,1991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高级农艺师,《中国果业信息》专栏作者,2014年12月创办《花果飘香》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入驻《今日头条》,2018年11月获“2018年度十大三农头条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