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学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大学课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赴美留学对洋务运动的影响
赴美留学
在洋务运动中,清 *** 为了造就一批洋务人才,决定派遣学生出洋留学。1870年设立了经理留学事务所,由旅美粤籍华侨容闳主办此事。1871年,留学预备学堂在上海建立,招收身家清白、有殷实保证、体检合格、年龄在十二至十五岁之间的学生入学,先习中外文一年,然后官费资送美国学习军政、船政、制造等专业,留学期限为十五年。从1872年至1875年四年间,每年派出三十名,共一百二十名,其中有学成回国后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詹天佑等。后来,由于留学生不肯向新任留美学生监督吴子登行跪拜礼,吴遂向清廷捏词中伤留学生,结果,大部分留美学生被召回。此后二十来年间再也没有派人赴美留学。
198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迫使清 *** “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按全国人口每人一两算),连同“利息”共达九亿八千多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美国从中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合二千四百多万美元,另加年息四分。鉴于“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清 *** 多次交涉,要求核减退还。1908年7月,美国 *** 决定:从1909年1月起至1940年止,将其中的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余美元逐年按月“退还”给中国,但又规定:退款只准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美国“退款兴学”的用心十分明显。据当时美国的一位谋士供认:“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更大的收获……就能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
“一方面可以造就许多亲美的奴才;一方面名为退还,其实这笔钱仍旧用在美国,并且博得无知的中国人歌功颂德,这是何等妙计!”
同年10月,清 *** 制定派遣游美学生规程,并同美国商定,自1909年起,在最初四年里,每年至少派出留学生一百人,如果到第四年派足了四百人,则从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员五十名,直至“退款”用完为止。次年(1909)6月,游美学务处于北京成立。8月开始招考,考生603人,程议法、金涛、梅贻琦、胡刚复、王世杰等47人被录取,于10月赴美。1910年7月第二次招考,在400人中录取了赵元任、张彭春、竺可桢、胡适、周仁等70人,于8月启程;这次另录取备取生143人。1911年7月,又录取了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等63人,于8月出国。这三批直接留美生共计180人,都是男生,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此外,1911年又挑选了11名十二、三岁的幼年生于1914年送往美国读中学。清廷认为,从小培养人才,方能收到“蒙以养正”之效。
游美学务处一面选派学生直接赴美,一面筹建留美预备学校。1911年春,预备学校在清室皇家“赐园”——“清华园”成立,定名为“清华学堂”,确定招生500名,学制八年,中等科和高等科各四年。同年3月,举行入学考试,考生468名(包括上年录取的赴美备取生143人),全数录取,其中94人入中等科,其余入高等科。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生侯德榜等16人被送往美国留学,这是由清华学校遣送的之一批毕业生。以后,清华学校每年的高等科毕业生全部资送留美。自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共计派送留美生1,279人。
清华学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留美作准备,造就“领袖人材”,使该校成为“造就中国领袖人材之试验学校”。它的办学方针是“延用美国高等初等各科教习,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以便学生熟悉课程,到美入学可无扌干格”。根据这一方针,该校的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法、体育、兵操、课外活动等等,几乎全部是搬用美国学校的。在校内英语取代了汉语,其余课程全用英语讲授。连学校的行政会议、布告、级刊、年刊、校长和中外名人在校的讲演、学生的演讲会、辩论会和戏剧歌舞演出等等,也大多采用英文。
清华北大是哪一年成立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北大1898年建校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之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更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更高学府和更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之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改革旧式科举制度,制订新的学制章程,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教学内容强调“中体西用”、“中西并重”。成立之初,行使双重职能,既是全国更高学府,又是国家更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
洋务派创办的学堂有哪些
洋务派创办的学堂有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上海机械学堂、北洋电报学堂等。
一、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1862年8月24日-1900年(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清末自强运动期间中国 *** 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
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相当于系),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格致(当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1866年时又增设天文及算学等课程。
学制分五年、八年两种。八年制又分前馆、后馆。后馆学有成效者升入前馆。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
二、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广方言馆创设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由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设,以培养翻译人才。
广方言馆仿照同文馆设立,是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拔邻近地区十四岁以下的文童,聘西人及内地品学兼优之举人、贡生教习。
同治六年(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并于同治八年(1869年)将广方言馆并入制造局内,但仍保留广方言馆名称。广方言馆除英文、法文、算学外,亦有教授地矿、金属、机械、船炮等工科知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广方言馆改制为工业学校,脱离江南制造总局。
三、福州船政学堂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制造船舰及相关火炮等军械。同年左宗棠调往陕甘,船政大臣由沈葆祯继任。福建船政选择在马尾为基地,兴建船坞及相关海军设施,从欧洲聘请工匠及教习教授造船。在建造造船基地的同时,沈葆祯亦非常着重培养船政及海军人材。
四、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创办于1881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停办。严复曾在这里任教和担任总办。
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上奏朝廷,在天津建立一所现代化的水师学堂二这是为建立北洋舰队所做的另一项准备工作。因为恭亲王的鼎力支持,李鸿章 很快就得到了允准。 李鸿章任命吴赞诚督办水师学堂,具体负责办学事宜。1881年校舍落成,校址在天津卫城东三里天津机器局。
五、北洋电报学堂
北洋电报学堂,又称天津北洋电报学堂,创办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停办。原址坐落于天津东门外扒头街,后选新址于天津法租界紫竹林(今吉林路承德道一带)一带,是当时中国近代之一所工业技术学校亦是中国最早的电报学校。
1901辛丑条约赔款与清华大学有何渊源
办学历史
清初时,现清华大学工字厅、怡春园一带叫熙春园,道光皇帝把这园子赐给他的五儿子奕,咸丰皇帝为此园
取名清华园,又叫“小五爷园”。早在明神宗时,神宗的外祖父李伟的园子就叫清华园。“清华”二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 *** alt注:应该是因为慈禧命名为水清木华园而得名的吧?)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 *** 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万两。其中美国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1904年,经谈判交涉,美国 *** 决定将赔款的一部分,自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还”给中国,指定用于文化教育事业。1929年清 *** 在北京成立游美学务处,先后有四批学生直接派往美国留学。1911年4月26日,清华学堂正式成立,所有办学 *** 均照美国学堂实行。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了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 *** *** 接管清华学校,将校名改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旧制全部结束,完成了从留美预备学校到大学的过渡。
旧中国的清华大学,毕竟是建立在中国土地上,教师和学生毕竟是生长在中国人民之中,民族的苦难和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着他们的觉醒。师生们身上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因此,清华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解放前,清华大学师生曾向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和 *** 反动派进行英勇的斗争。他们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三·一八”反帝爱国大 *** 。1935年,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清华人惊呼:“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由此爆发了划时代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清华学生成为当时中国学生运动中的一支主要力量,闻一多教授的“拍案而起”和朱自清教授“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诵,在清华园山坡上,还建有他们的塑像和“闻亭”、“自清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于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兴建了诚斋、立斋、强斋等数十座楼房;60年代又兴建了中央主楼;从70年代开始主要兴建教职员工宿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img]关于美国学堂和美国大学课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列表
),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格致(当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1866年时又增设天文及算学等课程。学制分五年、八年两种。八年制又分前馆、后馆。后馆学有成效者升入前馆。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二、上海广方言馆上海广方言馆创
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于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并兴建了诚斋、立斋、强斋等数十座楼房;60年代又兴建了中央主楼;从70年代开始主要兴建教职员工宿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
楼房;60年代又兴建了中央主楼;从70年代开始主要兴建教职员工宿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为祖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img]关于美
帝为此园取名清华园,又叫“小五爷园”。早在明神宗时,神宗的外祖父李伟的园子就叫清华园。“清华”二字就是由此得来的。(smalt注:应该是因为慈禧命名为水清木华园而得名的吧?)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