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 *** 大全大图,鲈鱼 *** 大全大图高清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7
大口黑鲈侵入三峡水库!1983年就潜入中国,十年禁渔反推一手?

三峡水库是中国面积更大的人工水库之一,具有水面广、水量足的优势,库区全长600多公里,是有名的“长江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内的鱼类有90多种,不仅继承了长江中游大部分经济鱼类,还掺杂混入了一些外来物种。

这些外来物种并非“善茬”。截止到2006年,侵入到库区的外来鱼类已达到23种,其中不乏 *** 凶猛、掠食 *** 强的食肉鱼。2021年8月,国内专家就长江十年禁渔期间外来物种的防治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呼吁,大口黑鲈、小龙虾等“外来户”被专门提及,再次引发了热议。

三峡水库为什么有这么多鱼?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的下段,以湖北省宜昌市为终点,向西直抵重庆市。早在三峡建坝之前,这一江段就是我国著名的渔业产地,盛产四大家鱼、圆口铜鱼、鲌鱼、鲶鱼等优质鱼类。当时,长江中还有活跃着不少“超级大鱼”,中华鲟、白鲟占据排行榜的前两位,成年体重可达数百斤,是公认的“长江鱼王”。

三峡水库建成后,四大家鱼等洄游 *** 鱼类因洄游受阻而中断繁殖,库区内的鱼类结构也发生变化,定居 *** 鱼类开始增多。奇怪的是,库区的鱼类产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之一,建坝后库区蓄水量变大,水流速度变缓,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在大坝的拦蓄之下,坝前水位升高,水流减缓,泥沙加快沉积,最终导致水体透明度升高,透光条件变好。静水环境、充足的光照、营养盐的增加,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藻类的繁殖,使得湖区的初级生产力升高,为 *** 贝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第二,环境多样,产卵场众多。三峡库区先后经过不同的地势类型,包括丘陵、中低山区以及峡谷。尤其是西段的低山丘陵区,发端于四川盆地东部,长约450公里,占库区总长的2/3左右,此段库区水网密布,呈枝状分布,汇入了嘉陵江、梅溪河、乌江等重要支流,形成了数量众多、岸线曲折的库湾,为鱼类提供了理想的产卵场。

第三,外来物种的侵入。长江被誉为中国的“淡水鱼类基因库”,但同时也是外来物种入侵的敏感水域。库区内发现的大口黑鲈、尼罗罗非鱼、短盖巨脂鲤等多是沿岸各县从外地引入的物种,生命力顽强,繁殖量多。外来鱼类虽然增加了库区鱼类的丰富度,但却可能引起生态灾难,需要引起密切关注和重视。

大口黑鲈侵入三峡水库,它的危害有多大?

大口黑鲈是一种原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淡水鲈鱼,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我国最早于1983年引入,大口黑鲈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市场 *** 高等优势,很快就受到了华南地区养殖户的欢迎。

如今,大口黑鲈已经成为我国珠江流域最重要的淡水鲈鱼,商品名为加州鲈,分布范围呈现出由南向北的扩张趋势。

  • 在2005~2007年,我国学者对三峡库区进行调查时就已发现了野生的大口黑鲈,在金沙江下游也监测到大口黑鲈的活动。
  • 2013年,岑忠龙等学者在长江支流乌江发现了大口黑鲈。同年,在贵州北盘江、川滇交界处绥江和柏溪江段也发现大口黑鲈。
  • 2017年6月,长江上游的滇池流域也被大口黑鲈侵入。在昆明西山区三家村水库中,研究人员采集到7条体长3~4cm的大口黑鲈鱼幼鱼,这表明雌鱼已完成繁殖。2019年5月,三家村水库中再次观测到大口黑鲈的繁殖活动,并再次采集到幼鱼。

三家村水库发现的大口黑鲈幼鱼

诸多证据表明,大口黑鲈不仅侵入了三峡水库,而且还蔓延到了长江的上游及下游。几乎整个长江都成为了潜在的入侵高风险区域。

事实上,产生这一局面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大口黑鲈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成鱼能在1~36℃的水温条件下存活,适宜水温为15~30℃。在黄河流域,冬季漫长而寒冷,结冰期长,成鱼确实很难顺利越冬,但是在纬度相对较低的长江流域,情况就大有不同了。

长江流域位于黄河与珠江的中间过渡地带,处于北纬26~32度范围内,支流多,水位深,冬季低温不至于使大口黑鲈全军覆没。长江上游三家村水库的案例也表明,大口黑鲈确实适应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已实现稳定越冬、繁殖,对长江的原生鱼类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2017年7~8月,我国学者在野外观察时曾发现:一条体长3公分左右的大口黑鲈幼鱼已经能够捕食食蚊鱼、中华青鳉等小型鱼类,平均每天能吃掉3条22~26mm的饵料鱼。

成年的大口黑鲈体长可达25~35cm,更大能长到50cm左右,食量更大,不少本土鱼类都在捕食范围之内,在缺少食物时还会同类相食,是个妥妥的“狠角色”。

长江十年禁渔,外来鱼类值得警惕

从2021年1月开始,长江正式十年禁渔,沿线20多万余名渔民洗脚上岸,转行转业。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轩所言:长江十年禁渔保护的不仅仅是鱼,更是未来的长江生态。但随着禁渔政策全面落地,一些新的问题又开始涌现出来,其中以外来物种最为突出。

实际上,禁渔也对外来物种也提供了一种无形的保护,等于半管不管、任其自然繁殖。等到十年禁渔结束后,这些外来物种会不会泛滥或者威胁到本土物种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还是以大口黑鲈为例。在我国海南、广东等地,大口黑鲈仅需一年就能发育成熟,2~3龄成鱼繁殖能力更强。成熟的雌鱼怀卵量达4万~10万枚,一年可以多次产卵,每次可产2000~10000枚。产出的 *** 具有粘 *** ,粘附在草叶、树枝上,不易被发觉,繁殖期的雄鱼专门守护在卵粒周围,抵御入侵者,因此后代的成活率较高。

大口黑鲈繁殖周期短、适应能力强,长江中缺少能够将其 *** 的天敌。如果在十年内不施加人为干预,任其扩散繁殖,其数量很有可能会快速增长。此类事件已有先例,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的小龙虾就是一个教训。

不管禁渔结束后大口黑鲈是否会泛滥,我们都应该严肃对待,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 一,加强资源调查,摸清楚野外物种的繁殖状况和种群规模,尽量做到全流域逐年或者逐季监测,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 二,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一个外来物种信息采集 *** ,根据沿江居民的目击、观测、上报情况,及时登记外来物种出现的时间、地点、规格、数量等信息,整理成档案。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对外来物种的扩张范围有一个更细致的把握。

总之,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对这一物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实捍卫十年禁渔的成果。

对于大口黑鲈的入侵及控制,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春日时令,美味尝鲜#清蒸鲈鱼

鲈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维生素的含量也比较高,钙物质、锌元素,都是可以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的。鲈鱼的肉质是含有的一种营养物质,对大脑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加强智力的提升。对开发大脑的作用非常好,可以用于小孩子的补脑。但注意烹饪的时候,不要让营养流失。 用清蒸的做法,最能保留鲈鱼的营养,我家做清蒸鱼,我一直选用太太乐鲜贝露调味汁,它选用新鲜洋葱,去腥解腻,加入扇贝粉,提升鲜味,精选原材料,天然发酵,汁鲜味醇的鲜贝露,可做蒸菜,炒菜,凉拌菜的万能调味汁,真正实现一瓶多用。

By 晖常可乐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鲈鱼 1条
  • 小葱 1小把
  • 盐 3克
  • 老姜 1块
  • 料酒 2勺
  • 鲜贝露调味汁 2勺

做法步骤

1、鲈鱼一条,一斤左右,洗净,两边划几刀,先用料酒里外涂一遍,再抓一小撮盐里外抹匀,方便入味

2、五分钟后,冲洗鲈鱼腌出的粘液,鱼肚里塞上葱姜

3、肚子朝下,平铺在盘上

4、水开后,放锅里大火蒸七到八分钟,关火

5、把葱叶切细丝

6、蒸好的鱼,倒掉盘里蒸出的汤汁,(这个汤汁最腥,一定要倒掉)表面撒上葱丝

7、锅洗净,把食用油烧到微微冒烟

8、淋到葱丝上

9、把蒸鱼豉油倒到鱼身周围,不要直接倒到鱼肉上

10、享用美味

鲈鱼的营养功效

鲈鱼味甘、 *** 平,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肾、安胎之功效。

1.益肾安胎

鲈鱼能够益肾安胎、健脾补气,可治胎动不安、生产少乳等症。孕妈咪吃鲈鱼既容易消化,又能防治水肿、贫血头晕等症状。

2.维持神经 *** 的正常

铜能保护心脏,维持神经 *** 的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

3.补肝益脾

补 *** 、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 *** 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鲈鱼的饮食禁忌

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忌与 *** 油、奶酷和中 *** 荆芥同食。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云南土著鱼类,吃过三种算你狠

前言

说到淡水鱼种类之多,不论是以“三花五罗十八子”著称的黑龙江,还是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又或者物产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在云南面前都只能甘拜下风。云南省拥有以九大高原湖泊为主的众多河流水系和独一无二的立体气候,孕育出极为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鱼类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图0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截至2013年,云南共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 *** 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17%,居各省之首。其中土著种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共6科66属152种。本篇从云南省农业厅组织评选的云南“六大名鱼(排名顺序出自相关新闻通稿)”开始,简单介绍10余种云南的特色鱼类,借以管窥彩云之南的无穷魅力。

六大名鱼

1. 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

图1.1 丝尾鳠

鲇形目,属于广义的鲶鱼,我国境内产于澜沧江水系,东南亚亦有之。有人将物种名写成“似威氏半鲿”,非常别扭,我始终觉得这种半土半洋、不伦不类的名称有一种浓郁的 *** 气质,没有中文名还则罢了,不得不用,在有既定中文名的情况下应坚决予以摈弃。“丝尾鳠”就好多了,既简单又优美。鳠,音同护。

图1.2 白化的丝尾鳠

既属“鲶鱼”,必然有些共同气质,体灰腹白,头部扁平,具须4对,但头部比鲶鱼更长更尖,身材也更苗条,比鲶鱼颜值略高。有2大亮点:吻须极长,洁白飘逸,有几分仙风道骨,当地人称“白须公鱼”;尾鳍鲜红欲滴,上半叶鳍尖有明显拉丝,此即“丝尾鳠”名称的由来。体型巨大,在产地属上等河鲜,目前有人工养殖。此鱼不但“下得厨房”,还能“出得厅堂”,进入观赏鱼行列,白化型个体尤为丰神俊朗。

2. 滇池高倍鲫/Carassius a *** atus

图2 滇池高背鲫

上个世纪70年代在滇池等湖泊形成的天然三倍体鲫鱼种群,全部为雌 *** ,滇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对象。背部显著隆起,个大肉厚,肉质细嫩鲜甜。繁殖方式为“异精雌核发育”,只需近缘的雄鱼 *** “熏陶”一下就好,反正是体外 *** ,在射程之内雨露均沾也不是难事。雄鱼或是鲤鱼大哥,或麦穗鱼小弟,不论高矮胖瘦或妍媸美丑, *** 只起激发作用,对高背鲫后代没有遗传贡献,这爹好像是当了又好像没当......

上述繁殖行为看似奇葩,但并不特别罕见。我国有7大雌核发育鲫鱼种群,滇池高背鲫仅是其一,还有安徽滁州鲫、黑龙江方正银鲫、河南淇河鲫、广东缩骨鲫、贵州普安鲫和江西彭泽鲫,各种群情况有所不同,市场上最常见的异育银鲫正是通过“异精雌核发育”由兴国红鲤和方正银鲫培育而来的(似乎雄鱼对后代也不是全无影响,略复杂,按下不表)。滇池高背鲫的优势不算突出,之所以获评“六大”之一,也许是“贵在天然”吧。

3. 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

图3 大头鲤

又名柏氏鲤,普通鲤鱼(红褐鲤/C. rubrofuscus)的同属亲戚,仅分布于星云湖和杞麓湖,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外貌与红褐鲤相似,唯头部大而且宽,头长大于体高,好似鲤鱼长了花鲢的大脑袋;口裂显著倾斜,口角无须,或偶见一对极细小的颌须,可与红褐鲤相区别。p.s. 根据新的研究,我国境内大多数鲤鱼为红褐鲤,欧洲的才是/C. carpio

大头鲤曾是星云湖和杞麓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可惜在近几十年来引入的大量外来鱼类的持续挤兑下,野生种群岌岌可危,杞麓湖种群已宣告灭绝。鳙鲢等鱼类的食 *** 竞争尚在其次,外来鲤鱼与大头鲤的渐渗杂交更是巨大威胁,星云湖种群混血严重,纯种个体稀少,长此以往,“种”将不“种”。“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大头鲤还有一息尚存,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保护措施的实施,未来会有转机。

4.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图4.1 滇池金线鲃

滇池水域特有土著鱼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含金线鲃属所有物种),仅限野外种群。体细长侧扁,口亚下位,须2对;背部灰暗,腹部灰白,头背及侧线以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有差异,游动时在阳光下熠熠闪亮,又称“金线鱼”。徐霞客在《游太华山记》中提及此鱼,曰“金线鱼,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可见其成名甚早。

图4.2 鲃优一号

和大头鲤相仿,滇池金线鲃也是命运多舛。上世纪60年代,滇池中的金线鲃数量较多,后因外来物种猛增和水体污染,至1980年已难觅踪影;直至2004年昆明动物所科研人员在多处滇池的附属水体中发现金线鲃踪迹,几经摸索后攻克了人工繁育技术,该物种得以重获新生。2018年5月,经连续4代培育出的金线鲃养殖品种“鲃优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意味着滇池金线鲃可实现产业化推广,游向广大群众的餐桌,可喜可贺。

5. 鱇【鱼良】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

图5 鱇【鱼良】白鱼

又名抗浪鱼,抚仙湖特有鱼类,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2021年获农村 *** 评选的“水产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身体呈狭长的纺锤型,银白色,背部较暗。肉质细嫩,味鲜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云南通志》称其“鳞细味美,长五六寸,腹多腴,干亦不空”。鱇【鱼良】音同“康浪”,【鱼+良】是八百年用不上的生僻字,废弃可也。写成“康浪白鱼”就挺好,完全不影响理解和使用。

抚仙湖与星云湖相距仅1000米左右,中间有隔河相通,但康浪白鱼与星云湖大头鲤却从不碰面,历来有“两湖相交,鱼不往来”之说,也许是两湖生境、水质不同,相看两相厌。但其它种类的鱼却未必理会这一套,星云湖引进的银鱼不但祸害本湖,还沿着河道大举入侵抚仙湖,险些将同生态位的康浪白鱼逼入绝境。幸甚至哉,还是昆明动物所解决了人工繁育问题,又经过多年人工增殖放流,种群数量已经初步恢复。

6. 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图6.1 云南裂腹鱼

俗名弓鱼,云南特有种,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洱海、剑湖等水体。体狭长,稍侧扁;鳞细小,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因腹部 *** 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而整齐的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故名“裂腹”。历史上曾为洱海主要经济鱼类,其肉多脂肥厚,入口即化,有“鱼魁”之美誉。百度百科介绍该种是“国二”,但事实上它并未出现在任何一级保护名录中。

图6.2 昆明裂腹鱼/S. grahami


图6.3 大理裂腹鱼/S. taliensis

据陈小勇《云南鱼类名录》,云南共有裂腹鱼29种1变种,唯大理裂腹鱼《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种群),亦产于洱海,一度濒临灭绝。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包括云南裂腹鱼和大理裂腹鱼在内的洱海弓鱼已迎来复兴的曙光,贡献者之一、弓鱼人工驯养繁殖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段正明,恰与段誉伯父、大理保定帝同名,段正明研究大理弓鱼,如同张献忠研究明清历史一样得其所哉。

7. 中国结鱼/Tor sinensis

图7.1 中国结鱼

图7.2 似野结鱼(非国内种群)

俗名红翅膀,产于澜沧江中、下游。外貌与一般鲤科相仿,体侧扁,具须2对;鳞片大而有光泽,排列整饬有序,背鳍硬刺粗壮光滑,尾鳍叉形,颇具英武之相。幼时仅鱼鳍红色,成体则全身泛红,艳丽不可方物。肉质鲜美,为当地主要经济鱼类,也有人养作观赏鱼,水族圈称“红吉罗”。p.s. 据《云南鱼类名录》,云南产结鱼属8种,著名的 *** 天价“忘不了鱼”似野结鱼/T. tambroides亦在其内,见于澜沧江下游。

8. 异口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heterostomus

图8.1 异口新光唇鱼

图8.2 软鳍新光唇鱼

分布于大盈江及陇川江流域,在当地有“黑鱼”之称。体长可达70厘米,鳞片大,背部和体侧呈青蓝色,气质冷峻内敛。因鳞片和鱼鳍均呈蓝色,为国内少见的蓝色系淡水鱼,水族圈内也叫它“蓝吉罗”。p.s. 云南又有同属的保山新光唇鱼/N. baoshanensis软鳍新光唇鱼/N. benasi,前者亦称“蓝吉罗”,但蓝色逊于异口新光唇鱼,后者为“黄金吉罗”。好不好吃另当别论,关键是好看,在水族圈内备受推崇, *** 不菲。

9. 双孔鱼/Gyrinocheilus aymonieri

图9.1 双孔鱼


图9.2 “金苔鼠”

分布于东南亚,国内仅见于澜沧江下游水系的勐腊和勐海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仅限野外种群。一般体长100-150毫米,身体近圆筒形;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略扁,背部和体侧各具8-9个黑斑,有时成2行;上下唇连合形成一个碗状的吸盘,正常鳃孔的上方还具一小鳃孔,故名“双孔”。人工饲养品种遍布全世界,即水族店里的“金苔鼠”、“青苔鼠”是也,谁能想到原生种居然是“国二”呢?

10. 线足鲈/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图10 线足鲈

又名毛足鲈,俗称木渣鱼、蓝宝石、大飞船、印度斗鱼、大核桃等,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下游。成鱼体长为100-150毫米,体近卵圆形,极侧扁,体色绚丽,体被多数蓝色斜横纹;体侧 *** 和尾鳍基部各具1蓝色圆斑,背、臀、尾鳍具多数亮蓝斑点。易饲养,常见的热带观赏鱼之一。注意不要和俗称“战船”的丝足鲈/Osphronemus goramy混淆,只一字之差,外貌明显不同。

11. 巨魾/Bagarius yarrelli

图11 巨魾

俗称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面瓜鱼,国内分布于澜沧江中下游,《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体型巨大,外貌奇特,口须基部扁平,质感强韧,向外扩出一个半弧,好似两把镰刀;成年后胸鳍与背鳍宽大,长有很长的飘鳍,气场极为强大。在原产地是著名的游钓鱼类及食用鱼,也是水族爱好者追捧的种类。另有同属的/B. bagarius红魾/B. rutilus,国内仅云南有分布,保护等级与巨魾同为“国二”。

12. 长丝【魚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

图12.1 长丝【魚芒】


图12.2 长丝【魚芒】,青岛水族馆

分布于东南亚,澜沧江有边缘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级,身份尊贵。其头部阔而扁平,口下位,背部深褐腹部银色,背鳍、胸鳍、腹鳍的鳍尖延伸出长长的飘鳍,故曰“长丝”,人送外号“成吉思汗”。传说在我国境内被发现或捕获的个体不超过5,定为“国一”有点虚妄,且该种的人工繁殖极为成熟,《名录》对它却未有“仅限野外种群”之补充,这确实很费解......【魚芒】音同芒,能找到这个字,但显示不出来。

结束语

图13.1 野菜蒸鲈鱼

图13.2 香茅烤鱼

本砖家数次巡幸云南,曾亲临滇池,只顾着“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连一根鱼毛也没见到。在饭店吃过两三次鱼,烤鱼全是某罗非,清蒸鱼疑似大口黑鲈,均为云南引进的养殖鱼种,没什么当地特色,本篇所提到的鱼类,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探索。无奈为 *** 所困,阔别云南整一年,不知何时才能消停,只好纸上谈兵过过干瘾了......

浙江温岭:精品鲈鱼 “游”向韩国

1.2018年9月6日中午,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鲈鱼 *** ,渔民正在起网收鱼,准备将网箱内的无公害生态鲈鱼装运上船,送往韩国市场。这是今年之一批中国鲈鱼“游”向韩国。当日每公斤售价52元,为近年更高。温岭市鲈鱼 *** 位于乐清湾的东门头港,该区域洋流速适中,常年有淡水注入,盐度适宜,饲料生物丰富,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源,具有网箱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条件,被列为渔业精品园 *** 。此处养殖的鲈鱼肌肉结实,味道鲜美,质量安全有保证,深受日本、韩国等国家消费者喜爱,销量稳步提升。温岭市浅海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成为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温岭市今年养殖鲈鱼3400多箱,预计年产商品鱼1000吨,其中六成销往日本、韩国。 (刘振清/人民 *** )

2.温岭市鲈鱼 *** 位于乐清湾的东门头港,该区域洋流速适中,常年有淡水注入,盐度适宜,饲料生物丰富,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源,具有网箱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条件,被列为渔业精品园 *** 。

3.此处养殖的鲈鱼肌肉结实,味道鲜美,质量安全有保证,深受日本、韩国等国家消费者喜爱,销量稳步提升。温岭市浅海养殖规模也逐步扩大,成为全国渔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基地。

4.温岭市今年养殖鲈鱼3400多箱,预计年产商品鱼1000吨,其中六成销往日本、韩国。

5.温岭市今年养殖鲈鱼3400多箱,预计年产商品鱼1000吨,其中六成销往日本、韩国。

6.温岭市今年养殖鲈鱼3400多箱,预计年产商品鱼1000吨,其中六成销往日本、韩国。

7.9月6日中午,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鲈鱼 *** ,渔民正在起网收鱼,准备将网箱内的无公害生态鲈鱼装运上船,送往韩国市场。这是今年之一批中国鲈鱼“游”向韩国。当日每公斤售价52元,为近年更高。

8.9月6日中午,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鲈鱼 *** ,渔民正在起网收鱼,准备将网箱内的无公害生态鲈鱼装运上船,送往韩国市场。这是今年之一批中国鲈鱼“游”向韩国。当日每公斤售价52元,为近年更高。

9.9月6日中午,浙江省温岭市坞根镇鲈鱼 *** ,渔民正在起网收鱼,准备将网箱内的无公害生态鲈鱼装运上船,送往韩国市场。这是今年之一批中国鲈鱼“游”向韩国。当日每公斤售价52元,为近年更高。

松鼠鲈鱼教科书式做法,简单几步酸甜爽口,和饭店口味一模一样

我是阿飞,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分享给你,关注带你领略四海八荒舌尖上的美食。

【餐桌上颜值自带仙气的一条鱼】


任何菜品只要沾上糖醋口味,便自带圈粉属 *** ,酸酸甜甜让人吃到停不下来~

今天阿飞和大家分享这道糖醋口的松鼠鲈鱼,相比红烧鲤鱼,水煮鱼、酸菜鱼等家常菜品,松鼠鲈鱼自带仙气十足的爆表大菜颜值,更多的是出现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和外面饭店里,其实,要想学会这道菜,只要掌握糖醋汁的调制以及改刀的技巧,你一样可以做出色泽明亮、外焦里嫩、口感细腻、鱼肉酸甜可口的美味来~


松鼠鲈鱼】】特点—外焦里嫩酸甜可口

材料准备:

【主料】鲈鱼

【配菜】鸡蛋/熟芝麻

【配料】食盐/胡椒粉/料酒/玉米淀粉/番茄酱50克/白糖50克/食盐2克/白醋30克

——【具体 *** *** 】——

之一步:收拾鱼鲈鱼600克,去除鱼鳞,剖开鱼肚,把内脏和鱼鳃取出之后 清洗干净,切去鱼头,从鱼头处贴着脊骨把鱼从中间划开,划到鱼尾处,不要划断,鱼尾部连在一起,接着同样把另一半鱼贴着脊骨划开,剔除鱼骨,把鲈鱼的鱼皮照下,间隔一厘米切上一刀,不要切破鱼皮~

第二步:改刀然后,再倾斜45度,横着均匀的改花刀,切好以后的效果,用手提起,鱼肉自然下垂,就像 *** 中一样~

第三步:去腥然后我们把鱼头处理一下,把鱼头用刀背敲扁,鱼头敲扁为了摆盘好看。把切好的鲈鱼放在清水中清洗一下,洗去血水备用,给清洗干净的鲈鱼,加一勺食盐,一勺胡椒粉,再加入料酒,用手抓匀,加入料酒,可以减少鲈鱼的腥味,准备一个小盆,打入一个鸡蛋黄,打碎后和鱼倒在一起,加入鸡蛋黄可以使鱼肉呈现金黄的色泽,使鱼肉吃起来口感嫩滑,放入鸡蛋黄继续抓匀~

第四步:裹淀粉接下来准备一个盘子,倒入玉米淀粉,把鱼放在上面,均匀的裹上玉米淀粉,如 *** 中那样,达到干燥的状态,鱼头也要裹上玉米淀粉~

第五步:油炸下面,我们把鲈鱼过油炸一下,锅中烧油,倒入植物油,等到油温升至六成,掂起鱼的两边,鱼肉下垂下来,放入锅中炸制半分钟,掂着不松手炸一会,鱼身定型以后,慢慢松手,把鱼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炸3分钟,鱼身定型以后,别忘记把鱼头也放入油锅炸一下~

第六步:摆盘炸至鲈鱼外皮金黄,捞出控油备用,鱼头可以多炸一会,最后把油控干摆盘~

第七步:调糖醋汁锅中留少许底油,加入番茄酱50克翻炒化开,加入适量清水把番茄酱调匀,继续翻炒,加入白糖50克,食盐2克,白醋30克,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化开调料以后,淋上少许水淀粉,汤汁烧至粘稠起大泡,起锅,加入适量明油,这样色泽更加鲜亮,翻炒均匀后,关火~

第八步:出锅把汤汁均匀地浇在炸好的鲈鱼上面,最后撒上熟芝麻作为点缀,更加好吃~

阿飞推荐:外焦里嫩酸甜可口的松鼠鲈鱼,如果您喜欢的话欢迎转发留言~

【之一美食,您餐桌上的“活”菜谱】

文章编辑:柒柒喝喝

黄河流域现梭鲈鱼,为凶猛外来物种,会 *** 黄河生态吗?

黄河里野生鱼种类繁多,是我国除了长江之外的更大野生鱼栖息地。

然而近日,有多人在黄河里发现一种头小、嘴尖、眼大的“怪鱼”,疑似凶猛外来物种,引起不少人的担忧......

“钓了两条,一大一小......鳜鱼不像鳜鱼,鲈鱼不像鲈鱼,嘴巴又尖眼睛又大,非常凶,嘴里有尖牙,这个太罕见了”

山西一位钓鱼人郭先生在网上发帖,展示出两条从黄河里钓到的“怪鱼”。

较大的一条有50多公分——鱼嘴里有尖牙

大部分人都纷纷表示没见过,但有其他网友留言表示:我最近也钓到几条这个鱼,比较凶猛,之前也没有见过····

——似乎这种“尖嘴怪鱼”在黄河里似乎数量已不少。

这是外来物种?还是之前没有发现的黄河鱼种?

从这条“怪鱼”的外形判断,这应该是一条鲈形目的掠食鱼。

——黄河原有鱼类有150多种,但是目前却有三分之一的鱼类已经绝迹,并且鲈形目的却很少。

中大体型的鲈形目,更只有寥寥几种,比如鳜鱼、鲈鱼等,很显然这条“尖嘴怪鱼”,是一条外来物种!

其实,这个“尖嘴怪鱼”应该就是近些年引进来的一个外来掠食 *** 鱼种——梭鲈鱼。

梭鲈鱼是一种外来凶猛掠食鱼,成鱼主要以其他小型鱼类为食,鲤、鲫、鲢等鱼类都是它的食物。

梭鲈肉质脆嫩

梭鲈鱼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很高,因此养殖规模不小,在北方的松花江、黑龙江里有,在东南的广东、福建地区也有不少 *** ,因此在上述地区的自然江河里,时常有人发现梭鲈鱼的身影。

但在黄河流域发现梭鲈鱼,似乎还是之一次,并且似乎数量不少····

为什么这么凶猛的梭鲈会跑进黄河流域呢?

很多网友猜测: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放生,将凶猛鱼类放生在母亲河中···

其实,应该没这个可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毕竟现在社会没有那么多缺心眼的人,很多放生者都追求科学合理的放生。

梭鲈的出现,应该是由于今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暴雨,导致梭鲈从其他水面洄游到黄河中。

当然,也不排除是上游地区的塘河中养殖的梭鲈被洪水卷挟到黄河中.......

梭鲈进入河域,对黄河生态会造成威胁吗?

众所周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比如罗非鱼、鳄雀鳝等凶猛外来物种,已给东南一带的自然水域带来巨 *** 烦。

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见黄河生态之重要 *** ,因此这种凶猛掠食者出现在黄河流域,不能不让人担忧。

梭鲈属于凶猛掠食鱼,在其原产地就是 *** 掠食者,更大可长到一米多长。

很显然,黄河里并有它们的天敌,一旦梭鲈鱼在黄河里繁衍生息,形成稳定种群,势必会影响对黄河流域鱼类生态的平衡!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多虑了。

一般来说,梭鲈的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高且有微流水,对水溶解度很高。按这个来讲,黄河水域其实不大适合梭鲈的生长....

老司机们,你们怎么看?

警惕!现阶段加州鲈易感染锚头蚤,不得不防

九月是加州鲈新鱼大量上市前的投喂生长高峰期,这个时期直接关系到养殖的产量产出,提高产量成为核心需求。但这个时期特别是白露前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水质变差、投喂量猛增,加州鲈养殖中寄生虫病、烂鳃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肠炎病等呈多发态势,给很多养殖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现阶段加州鲈主要的寄生虫是锚头鳋,也就是俗话说的“钉虫”。锚头鳋会引起加州鲈寄生部位周围的组织发炎红肿,出现红斑,继而坏死;同时锚头鳋叮咬的伤口为细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引起烂身、诺卡氏菌病等,引发更大的伤亡。

锚头鳋(“钉虫”)

感染锚头蚤的加州鲈鱼( *** 来源于旺海大讲堂)

锚头鳋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寄生虫,很难用杀虫 *** 一次杀灭。而频繁使用杀虫 *** 会使锚头鳋的耐 *** *** 增强,导致虫体越来越难杀灭。 *** 物的毒 *** 还会损伤鱼体的肝胰脏和机体健康,造成加州鲈摄食减少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抗病力差,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死亡。免疫力的下降会造成加州鲈在拉网捕鱼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应激和拉网损伤,影响上市的收入。

一、锚头蚤病概述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蓑衣虫病”,是多发病和常见病,肉眼就能看见虫体,诊断并不难。锚头蚤病是一种侵袭 *** 鱼病,锚头蚤(俗称锚头虫)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虫体的后端,带有1对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锚头蚤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夏秋季较多。

锚头蚤

二、锚头蚤病症状

锚头鳋以头 *** *** 寄主的肌肉或鳞片下,胸腹部则 *** 在鱼体之外,在寄生部位肉眼可见针状的病原体,其周围组织发炎红肿,有因溢血而出现的红斑;寄生部位靠近虫体的鳞片常被蛀成缺口,色泽变淡。

被锚头鳋寄生的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形体消瘦、行动迟缓。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

三、锚头蚤病的防治

现如今锚头鳋对过去常用的 *** 物如敌百虫、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以及辛硫磷等都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 *** *** 。比如7~8年前用1%的阿维菌素100ml用5亩·米,杀虫效果就已经很好,现在的话相同剂量用2亩·米都不一定管用,虫没 *** ,鱼可能被误杀了。再比如用0.7ppm敌百虫,鱼塘中虾已全 *** ,鱼也已经出现明显的中毒厌食了,锚头鳋还是不能完全驱杀。

其实在养殖过程中,相比于杀虫,养殖朋友更应掌握预防寄生虫病的措施,特别是对于锚头鳋这样难对付的寄生虫,预防会比杀虫更简单轻松和可控。

1、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其幼虫和带有成虫的野杂鱼和蝌蚪。放养鱼种或冬季并塘时,发现有锚头鳋,可用10~30ppm的 *** 浸洗30~60分钟。

2、保持池塘水质的良好、溶氧的充足。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 *** 调节水质。

3、保护肝脏健康,提高加州鲈自身的免疫力,防止病原体的侵入。在平时投喂中可以拌料添加龙昌胆汁酸,既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又可以促进肝脏排毒解毒和修复肝胆损伤,改善加州鲈肝胆健康、提高加州鲈免疫力。

4、使用安全无毒的驱虫产品进行防控。在即将上市的金九银十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保证加州鲈出鱼的顺利和丰收,一定要提前做好锚头鳋的防控措施(本文转自【龙昌动保、水产家、旺海大讲堂】。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 ***

鲈鱼惨遭玩家嫌弃?关于鲈鱼的这些冷知识你get到了吗?

要说 *** 期间最火的游戏,当《动物森友会》莫属,一时之间,朋友圈都被各种小动物刷屏——“不是鱼露,是鲈鱼哦!”这句话也在朋友圈悄然走红。

玩家对总是钓到鲈鱼怨念深重

每一个曾经提到鲈鱼时之一反应是刺少味鲜肉质肥的动森玩家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会患上“鲈鱼PTSD”。这一切,全都是因为鲈鱼的出现频率实在是太高!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鱼的体型往往和 *** 挂钩,而 *** *** 低廉的鲈鱼简直就是大鱼之耻,成为玩家致富路上风雨无休的梦想 *** 。

在游戏中备受鲈鱼伤害的玩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现实,希望在现实中寻求心理平衡:


在现实中寻找安慰的玩家

不过, *** 看久了难免腹中饥饿,毕竟鲈鱼的鲜美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关于鲈鱼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

现实中的鲈鱼

在我国,鲈鱼的品种较多,比较常见的鲈鱼主要为海鲈,大口黑鲈等。对照 *** 判断,《动森》中招致玩家痛恨的“背锅侠”应该是海鲈,也就是下图这位:

海鲈鱼

海鲈,顾名思义,主要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近年来,随着鲈鱼育种的成功,鲈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海鲈养殖产量占我国鲈鱼养殖总产量的25%。

相较于淡水养殖的大口黑鲈而言,海鲈的全鱼脂肪低于大口黑鲈,而它的蛋白质高于大口黑鲈——所以爱美的姐妹们怎么选择,不用我多说了吧。此外,海鲈鱼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钠、钙、镁含量方面均优于大口黑鲈。

不过,大口黑鲈也有略胜一筹的地方,其EPA( *** 必需的一种脂肪酸)含量为12.5%,DHA(是大脑营养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0%,远高于其他养殖淡水鱼和海水鱼类,是 *** 补充EPA与DHA的优质食用鱼类。

大口黑鲈,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 来自百度百科)

所以,还在为自己游戏中满背包的鲈鱼而悲伤吗?不如化悲伤为吃鱼力量,泄愤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充足营养哦!

刺少的秘密? *** 在这里

试着回忆一下你吃一些鱼时小心翼翼剔刺,却还总是猝不及防地被鱼刺“偷袭”时的惨痛场景,你就会发现,鱼刺,绝对是你吃鱼路上的一大阻碍。

如果要列一张肉质鲜美又刺少的鱼类榜单,鲈鱼一定榜上有名,古人就曾言:“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鲈鱼的刺较少呢?

一切还要从鱼类的进化史说起。

我们俗称的鱼刺主要是指鱼类的肌间骨,其仅存在于真骨鱼之中。真骨鱼最早出现于中三叠世,我们平时常见的硬骨鱼百分之九十都属于真骨鱼,例如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鲤鱼,草鱼都属于低等真骨鱼中的鲤形目。

而科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鱼类肌间骨的数目与低等真骨鱼类的 *** 发育状况有关,鱼类的肌间骨数目总体而言是一个由少到多,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的过程

更低等的真骨鱼类,如双须骨舌鱼,肌间骨数目较少。

双须骨舌鱼( *** 来自百度百科)

当鱼类逐渐进化,到海鲢总目的海鳗,肌间骨数量最多,达到一个顶峰。

海鳗( *** 来自百度百科)

其后的鲱形总目与骨鳔总目的鱼类肌间骨数量又逐渐下降,到骨鳔总目鲇形目的黄颡鱼,肌间骨数目降到更低,仅为8根左右。

黄颡鱼( *** 来自百度百科)


*** 来自:吕耀平 低等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可以说,鱼刺的多少,其实体现了一部鱼类的进化史

而我们现在常吃的鲈鱼在鱼类的分类 *** 上属于鲈形目,是较高等的鱼类,因此它们的肌间骨——也就是鱼刺较少。

鱼刺也有营养?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鲈鱼骨的粗脂肪含量比一般的淡水鱼骨含量要低,因此,无论是作为蛋白源还是钙源,鲈鱼骨比许多淡水鱼类具有更多的优势。


*** 来自:马国红 鲈鱼骨营养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此外,鲈鱼骨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的鱼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经过产品加工后的鲈鱼骨可制成婴儿食品,产生经济利用价值。

尽管游戏中的鲈鱼饱受玩家嫌弃,不过摆放在我们餐桌上的鲈鱼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不仅刺少肉质美,甚至连鱼刺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哦!

大家一般喜欢怎么吃鲈鱼呢,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


参考文献:

吴燕燕等 养殖海水和淡水鲈鱼的营养组成比较分析

吕耀平等 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分析比较

马国红等 鲈鱼骨营养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欧洲梭鲈侵入中国,一次能产30万枚卵,如今变成“高端货”?

梭鲈(Sander lucioperca)是一种 *** 凶猛的外来鱼种,在国内的自然水域中几乎没有天敌。和加州鲈、鳜鱼相比,梭鲈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在新疆地区一般被称为“十道黑”(也有人称之为“九道黑”)。梭鲈的原产地位于欧洲的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境内并没有野生梭鲈的分布。

梭鲈模式图(Sander lucioperca)

梭鲈不仅生长速度快,适应力强,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甚至还有“淡水鱼王”的称号,深受消费者追捧。其实早在苏联时期,梭鲈就已经风靡海外市场了,后来还被开发成了重要的商业鱼种,被移植到了众多的水库中,比如新西部利亚水库、伊尔库茨克水库等等,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梭鲈能够在国外市场走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鱼肉中基本没有肌间刺,蛋白质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的淡水鱼。梭鲈的这些特征高度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几乎就是为国外吃货们“量身定做”的。有了市场的认可,梭鲈很快就成为了欧美市场的“明星水产”,这也为后来引入到中国奠定了基础。

梭鲈

据资料记载,60年代初梭鲈首次从国外引到了新疆的伊犁河水系。梭鲈属于亚冷水 *** 鱼类,而伊犁河的水质非常适合梭鲈的生长,野生梭鲈的种群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后来,梭鲈的分布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额尔齐斯河流域。如今,黑龙江水系的下游、乌苏里江以及兴凯湖中也有野生梭鲈的分布,数量也都不少。

为了评估新疆地区的梭鲈种群,1982~1983年新疆水产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专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资源调查。结果发现,捕捞上来的梭鲈大多在34~57公分左右,体重0.9~2.2公斤不等,3公斤以上的大规格梭鲈也有很多。

国外钓手钓获的巨型梭鲈

据资料记载,在80年代捕获到的梭鲈样本中,体重更大的达到了12公斤——这样的体型足以成为“水中霸主”,不少专家对此表示十分担忧。在国内,由于移植和引种而引发的物种入侵事件不在少数,而梭鲈作为典型的凶猛肉食 *** 鱼类,引发生态危机的风险比普通淡水鱼明显更高。

在幼龄阶段,梭鲈主要以小型的鱼虾为食,在饥饿时甚至能吞食掉相当于自身体长2/3的鱼苗。随着体型的不断增大,梭鲈的威胁 *** 也会明显升高。一条体长30公分的梭鲈就能够吞掉一条16公分左右的贝加尔雅罗鱼或者湖拟鲤,对新疆土著鱼种的威胁很大。

梭鲈虽然 *** 凶猛,但在种群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竞争对手。新疆的河流湖泊中还生活着另一种从欧洲“偷渡”而来的淡水鲈鱼——赤鲈(Perca fluviatilis),在国内俗称“五道黑”。

赤鲈(Perca fluviatilis)

196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赤鲈被引到了博斯腾湖,结果差点给博斯腾湖的土著鱼带来了灭顶之灾。仅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赤鲈就“强势上位”,成为了博斯腾湖中的绝对优势种。物种数量更高的时候,博斯腾湖渔获物的78%都是赤鲈。而在此之前,扁吻鱼(博斯腾湖的土著鱼,俗称新疆大头鱼)才是湖中唯一的 *** 猎食者,妥妥的“老地主”。

赤鲈在博斯腾湖中“反客为主”,将扁吻鱼逼上了绝境。后来,新疆的渔业部门投入了500多万元的“救护资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在2005年攻克了扁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截止到2020年,扁吻鱼的累计放流量达到了33万尾,但是效果依然不太明显。

扁吻鱼

在上世纪60年代,扁吻鱼的年产量一直稳定在300吨左右;如今,扁吻鱼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量想要恢复如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总之,渔业部门为了拯救一条土著鱼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无异于是在为当初盲目引种的行为“买单”。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梭鲈的引入和推广会不会引发和赤鲈相似的惨剧呢?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和赤鲈比起来,梭鲈的潜在风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从体型上看,梭鲈更大能长到130公分,记录在案的更大体重则为12公斤。相比之下,赤鲈就小得多了,更大体长只有60公分,更大体重则为3.75公斤。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曾在梭鲈的消化道中发现过赤鲈的 *** ,这也表明赤鲈是梭鲈的目标猎物之一。

其次,从繁殖周期来看,梭鲈最快只需要2年时间就能达到 *** 成熟。在水温较高的南方地区,梭鲈的 *** 成熟时间更快,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当地的梭鲈只需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发育成熟。此外,梭鲈的怀卵量也相当惊人,一条2~3公斤重的雌鱼就能产下30~40万粒卵,繁殖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悍了。

粘附在草叶上的梭鲈 *** 卵

此外,在过去的20多年里,梭鲈被当作养殖品种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如天津、北京、山东、湖北、广东等地区。早在19 *** 年,国内就突破了梭鲈的人工繁殖技术,梭鲈的养殖产量也跟着突飞猛进,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梭鲈 *** 到自然水域中的可能 *** 。

另一方面,梭鲈却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梭鲈没有肌间刺,鱼肉的蛋白含量超过20%,营养丰富,鲜味十足。有不少消费者都反映,梭鲈的食用口感比鳜鱼还要好——这些口碑进一步提高了梭鲈的知名度,市场 *** 也跟着“水涨船高”。

梭鲈幼鱼

2017年的市场调查显示,梭鲈的塘口 *** 已经飙升到了70~80元/公斤,高端水产品的地位已经坐实。梭鲈的 *** 比加州鲈、海鲈都要高,但养殖的难度并不算高。梭鲈不需要驯化就能够适应国内的水域环境,而且在当年就能长成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养殖项目。

巨大的利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风养殖梭鲈,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确实是一个“福利”。在封闭的环境下开展梭鲈的养殖倒也无可厚非(生态风险较小),但是将梭鲈移植到天然的湖泊、水库以及河流中就需要高度警惕了(风险很高)。

总之,单纯从营养和口感的角度来说,梭鲈确实是一条“好鱼”,但是盲目的引种和推广也可能使其成为“生态 *** ”,银鱼、池沼公鱼以及赤鲈就是 *** *** 的教训。

对于梭鲈的引种,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梭鲈##保护生态##我要上头条#

40种“好吃不贵”的野生海鱼(上),附: *** 和吃法,请收藏

给您带来最新的资讯,家庭最实用的烹饪技巧,关注「辣爸食堂」幸福每一天。

很多人多海里的鱼类不太了解,觉得大海里常吃的鱼类就那么几种。其实,海洋之大远远地超过了陆地,海洋中的动物之丰富远远超过了常人的想象。在进化论里,陆地上得所有生物都是由海洋里进化而来的。所以,海洋又是生物之源。

沿海城市经常吃海鲜,尤其是海鱼,家家餐桌上都离不了。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有近2万多种,经常被我国沿海居民端上餐桌的就有上百种。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海边人常吃的40种海鱼,假如您有时间到海边旅行,见到了这些海鱼不防品尝一下。

今天写的这40种海鱼大多数都是经济实惠的野生海鱼,几元钱一斤的比比皆是,也算是海边人餐桌上的质优价廉的“口粮鱼”,篇幅有限,分两篇写完,每篇写20种,欢迎大家收藏。

1、鲅鱼(野生)

鲅鱼,学名马鲛鱼。更大能长到3米长200多斤重。肉多刺少,每年春天大量上市肉质非常鲜美。著名的胶东地区的“鲅鱼饺子”就是鲅鱼肉 *** 而成,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在山东沿海,每年春天有女婿送岳父母鲅鱼,表示孝敬的习俗。

*** :春鲅鱼25元左右/斤,其他季节便宜。

鲅鱼的吃法:红烧、蒜苔烧鲅鱼、熏鲅鱼、鲅鱼馅饺子、鲅鱼丸等。

2、鲐鲅鱼(野生)

鲐鲅鱼,鲭鱼属的一种。外表看起来像迷你版的鲅鱼,但却跟鲅鱼完全没有关系。鲐鲅鱼个头小,鱼肉口感有点像鲅鱼,也是非常好吃的经济鱼种。吃的时候注意,鲐鲅鱼的内脏和血液有毒 *** ,一定要清理干净后再烹饪食用

*** :5~10元/斤。

鲐鲅鱼的吃法:红烧鲐鲅鱼、熏鲐鲅鱼、茄汁鲐鲅鱼、香煎鲐鲅鱼等。

3、带鱼(野生)

带鱼,俗称刀鱼。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海鱼了,冰鲜冷冻后内陆城市也经常能吃到带鱼。带鱼的鱼肉细腻鲜嫩,鱼刺少易食用,非常受老人孩子的喜欢。在北方沿海,过年的时候每家都会炸带鱼,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海鱼之一。

*** :5~15元/斤。

带鱼的吃法:香煎带鱼、红烧、家常烧等。


4、红头鱼(野生)

红头鱼,也称为红娘鱼。很漂亮的红色的海鱼,生活在近海的海底,鱼鳍很大,像是一对翅膀。红头鱼鱼肉紧实、鲜美、有弹 *** ,俗称蒜瓣肉,鱼刺少、鱼肉厚。每年春季的捕捞季最多,味道鲜美且 *** 低廉

*** :5~10元/斤。

红头鱼的吃法:红头鱼炖豆腐、红烧、家常烧等。

5、摆甲鱼(野生)

摆甲鱼,也有称为辫子鱼,生活在近海的底层。这种鱼头呈三角形,整体如梭子,近海的数量很大。摆甲鱼的肉质跟红头鱼很像,蒜瓣肉,肉质紧实,味道鲜美。由于数量大,这种鱼的 *** 也是非常低廉,是餐桌上物美价廉的美食。

*** :5元左右/斤。

摆甲鱼的吃法:红烧、摆甲鱼炖豆腐、家常烧等。

6、白鲳鱼(野生)

白鲳鱼,海中鲳鱼中的贵族,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著称,是鲳鱼品种中的上品, *** 也不便宜。小白鲳鱼和大白鲳鱼 *** 差别近10几倍。由于肉质细嫩、鲜美无比,鱼刺又少,营养价值又高,一直被尊为妇幼、老人更佳的食用海鱼。

鲈鱼图片大全大图,鲈鱼图片大全大图高清-第1张图片-

*** :5~100元/斤。

白鲳鱼的吃法:清蒸、家常烧、香煎小白鲳鱼等。

7、金鲳鱼(野生、养殖)

金鲳鱼,外表看起来跟白鲳鱼很像,但是却跟白鲳鱼完全不同。金鲳鱼 *** 格凶猛,食量大,生长快,容易饲养,所以市面上 *** 的金鲳鱼基本都为养殖。看似都是鲳鱼,但是金鲳鱼和白鲳鱼肉质差很多,金鲳完全没有白鲳鱼的细嫩和鲜美,口感较差。

*** :20~25/斤。

金鲳鱼的吃法:清蒸、红烧、家常烧等。

8、沙丁鱼(野生)

沙丁鱼,个头不大的小鱼,很多人对沙丁鱼得认识是从“沙丁鱼罐头”开始的。沙丁鱼是市场上常见的小型鱼,因 *** 便宜、肉质鲜嫩备受人们喜爱,很多宴席上都能看到炸沙丁鱼作为下酒菜。沙丁鱼肉厚刺少、易食用,是小型鱼中的上品。

*** :10元左右/斤。

沙丁鱼的吃法:炸沙丁鱼等。

9、逛鱼(野生)

逛鱼,生长在近海海底的鱼类,头大身细,是近海常见的 *** 低廉鱼种。退潮时,海边礁石中的水湾里常见逛鱼的鱼苗。逛鱼鱼肉细嫩鲜美, *** 便宜,且耐活,市场常见的逛鱼都是活的。

*** :5~10元/斤

逛鱼的吃法:逛鱼炖豆腐、家常烧等。

10、粘逛鱼(野生)

粘逛鱼,逛鱼的一种,因身上有粘液而得名。粘逛身上有褐色花纹,身上粘液较多,体型没有逛鱼的细长灵巧,相对逛鱼比较臃肿。市场上鲜能见到活的,以鲜粘逛为主。跟逛鱼一样, *** 非常便宜,肉质细腻鲜美,是经济实惠的近海鱼类。

*** :5~10元/斤

粘逛鱼的吃法:红烧、粘逛炖豆腐、家常烧等。

11、黄花鱼(野生、养殖)

黄花鱼,在南方有些地区比如上海,称之为大黄鱼。黄花鱼肉质非常细嫩鲜美,口感是海鱼中的上品。在北方沿海尤其是山东沿海,黄花鱼是宴席中重要的菜品,是宴席中的主菜。野生黄花鱼更是鲜美无比,备受人们喜爱。养殖的黄花鱼体型圆润、尾巴粗短;而野生的黄花鱼体态流线型、尾巴细长。个头由小到大 *** 不同。因黄花鱼离开海面就会死亡,所以几乎见不到活的黄花鱼。

*** :5~30元/斤

黄花鱼的吃法:家常烧、红烧黄、糖醋、清蒸、黄花鱼水饺等。


12、黄鱼(野生)

黄鱼,学名也叫六线鱼,此黄鱼非黄花鱼。这种鱼个头不大,但是肉质细嫩、鲜美无比,大多数都在半斤左右一条,一斤以上的比较少而且 *** 贵。尤其是刚钓上来的鲜活黄鱼,清蒸是一绝,肉质细腻多汁,入口即化,鲜美可口。冰鲜的新鲜黄鱼红烧也是美味。

*** :10~30元/斤

黄鱼的吃法:清蒸、红烧、家常烧、黄鱼、鱼汤等。

13、黄姑鱼(野生)

黄姑鱼,近海野生的海鱼,黄姑鱼刺少,肉嫩,属于蒜瓣肉。虽然跟黄花鱼差一个字,味道口感差很多,黄花鱼的鱼肉更细嫩鲜美。黄姑鱼个头能长很大,经常见到的大多1斤半~2斤的大小, *** 低廉实惠,是餐桌上常见的经济鱼类。

*** :10元左右/斤

黄姑鱼的吃法:清蒸、红烧、家常烧等。

14、敏鱼(野生)

敏鱼,学名鮸鱼。一种看起来没有颜值的海鱼,黑灰色的鱼身,颜色不鲜艳,个头倒不小,市场常见的大约一条1斤半~2斤。敏鱼在众多海鱼里并不出众,鱼肉紧实有弹 *** ,味道口感一般,加之基本没有鲜活的,所以 *** 便宜,是低端的海鱼。

*** :6~10元/斤。

敏鱼得吃法:红烧、家常烧等。

15、加吉鱼(野生、养殖)

加吉鱼,学名鲷鱼。有黑加吉和红加吉之分。红加吉鱼 *** 要略贵于黑加吉。在上个世纪的山东沿海,加吉鱼还没有被养殖,野生加吉鱼是宴席中的佳品,一条加吉鱼价值不菲,是高端鱼种。加吉鱼刺少肉厚,也是用来做刺身的更佳原料之一。

*** :25~35元/斤。

加吉鱼的吃法:清蒸、家常烧、红烧、刺身等。

16、海鲈鱼(野生、养殖)

海鲈鱼,俗称翟花,跟淡水鲈鱼一样,只不过是生活在海里的鲈鱼。海鲈鱼肉质细嫩紧实有弹 *** ,鲜美嫩滑,是宴席上常见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厚、腥味小,又常被用来做成刺身食用。野生的海鲈鱼身材流线型,尾巴细长;养殖得海鲈鱼体型臃肿,尾巴粗短。野生的海鲈鱼无论味道和口感优于养殖海鲈鱼。

*** :20~25元/斤。

海鲈鱼的吃法:清蒸、红烧、家常烧、刺身等。

17、龙头鱼(野生)

龙头鱼,俗称豆腐鱼。这种鱼身体光滑,通体圆润,有着锋利的獠牙,看起来很凶。但这种鱼确实鲜美无比。龙头鱼得肉如豆腐一样的嫩滑,所以称之为豆腐鱼,并且没有小刺,周身所有的鱼骨鱼刺均为软骨,食用起来非常安全,是老人孩子最喜爱的鱼类。

*** :6~10元/斤。

龙头鱼得吃法:炸龙头鱼、龙头鱼豆腐汤等。

18、大头星(野生)

大头星,鳕鱼科的鱼。体型很大,大头星通常能长到20多斤。鳕鱼的特点在大头星上得以充分体现。肉质细腻、鲜美嫩滑,鱼刺少而粗,非常易于食用。大头星的头很大,头上得肉也很多,所以,烹饪大头星的鱼头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 :6~10元/斤。

大头星的吃法:家常烧、红烧、香煎等。

19、明太鱼(野生)

明太鱼,也叫狭鳕鱼。名字里有鳕鱼但却并不是鳕鱼,这种鱼在韩国和日本比较受欢迎,在中国沿海受欢迎程度一般,所以 *** 也便宜。明太鱼肉质紧实,纤维粗,比较适合煎烤食用。在我国沿海,明太鱼都是以去头的冰鲜鱼 *** ,名称标注成“鳕鱼”,以假乱真售卖,其实它并不是鳕鱼。

*** :5~8元/斤。

明太鱼的吃法:红烧、香煎、烤明太鱼等。

20、石斑鱼(野生、养殖)

石斑鱼,是比较名贵的海鱼,种类比较多,有老虎斑、海参斑、老鼠斑、东星斑、七星斑、 *** 斑等。其中市场最常见的便是老虎斑,大多数为养殖的。石斑鱼鱼肉厚而紧实有弹 *** 、鲜美嫩滑,是宴席中常见的高端鱼类。野生的石斑鱼因其肉厚而嫩滑,又常用来 *** 生鱼片。

*** :25~1000元/斤。

石斑鱼的吃法:清蒸、家常烧、鱼片火锅、刺身等。


好了,平时常吃的40种海鱼,今天介绍了20种。鱼类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这些几元钱一斤的海鱼是沿海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是沿海地区人们补充蛋白质的重要食材。篇幅有限,剩余20种在下一篇中介绍,欢迎大家关注我!

标签: 大图 鲈鱼 大全 *** 高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