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重养生,养生之前,需要了解些什么呢?
当然是了解自己的体质。
简单讲,怕冷是阳虚,怕热是阴虚,
那既怕冷,又怕热呢?
是阴阳两虚。
先聊一聊阳虚。
阳虚的人,顾名思义,体内阳气不充足,
大家试想一下,阳气不充足,又怎能抵挡住外界的风寒呢?
所以,阳虚的人外界一旦有个温差变化,就容易感冒、发烧、流鼻涕。
到了秋冬季,天气一转凉,成天手凉脚凉的。
那么,日常中哪些行为容易损耗阳气呢?
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奶茶店,很多年轻人更是酷爱冰饮,即便到了大冬天也要饮料加冰。口感是得到满足了,但胃却遭罪了,这些寒凉的饮料跑到我们体内,需要靠大量的阳气才能把身体暖回来。
其次,空调的使用过度,大家试想一下,现在夏天离了空调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从家到地铁站,到公司上班,下班后吃个饭逛个商场,哪哪没有空调?简单讲,只要不是露天场所,空调几乎全覆盖。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我们的阳气慢慢的都在被损耗。
还有,就是最近远志在评论区发现的一个现象,不少人一上火,之一反应就是问该吃些什么清热 *** 降降火?上火一定要吃清热 *** 吗?当然不是! *** 的火热分为两种:实火和虚火。只有实火者才可以吃清热 *** ,虚火者呢?应该滋阴。那有人要问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实火呢?很简单,看舌苔,实火者舌苔往往是黄腻的,虚火者往往是没有舌苔的,红舌。因此,一些虚火者本就阴虚,又贸贸然吃了清热 *** ,一下子就成了阴阳两虚了。
说完阳虚,再来聊聊阴虚。
如果说阳虚 *** 体内的能量不够,那阴虚就 *** 体内的津液不足。
津液是 *** 内所有液体的总称。
阴虚的人缺水,所以就像干涸的大地一样。
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制约。阴虚,阳气自然得不到制约。
大家试想一下,身体已经干的冒烟了,此时阳气还得不到制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体就容易“烧”起来。
所以,阴虚的人总会觉得热,手心脚心,有时甚至胸口也会发热,中医称之为五心烦热。
此外,到了晚上,阴虚的人还容易出汗,试想一下,浑身都是黏滋滋的汗液,晚上怎么能睡得安稳?
哪些行为会耗伤阴血呢?
熬夜最伤阴。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熬夜是需要花费身体更多的精气神来维持。如果把 *** 内的精 *** 作灯油,熬夜就如同灯油上的火苗,早晚会有油尽灯枯的一天,这么一想,是不是还有些后怕?
然而,喝冰饮,吹空调,还熬夜,现在这类人群太多了,所以有些身体素质偏差的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阴阳两虚。
前些天,远志介绍了一剂阴阳双补的方子——地黄饮子,广受大家好评。
然而,部分网友反馈,说这个方子太复杂了,有没有简单些的?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两味中 *** ,一味补阴,一味补阳。
补阴:女贞子
女贞子是一味甘凉的 *** 材,入肝、肾经。
中医认为,甘可以补益,凉可以清热,
所以说,女贞子具有滋补 *** ,清虚热之效,补中有清。
有些人常常会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更有甚者是少年白头,眼睛也看不清事物。
这些在中医看来都是 *** 阴虚所致。
《神农本草经》就对女贞子有了个较为全面的描述,说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本草蒙筌》中讲,女贞子可以"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多服补血去风。"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女贞子"强阴,健腰膝,明目。"
可见,历代医家大都将女贞子用于 *** 阴虚所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目暗不明等症。
在这里,和大家介绍一个中成 *** ——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出自《医方集解》,专治此类 *** 阴虚人群。
女贞子
补阳:肉苁蓉
肉苁蓉是一味甘温的 *** 材,质润滋养,又入肾经。
我们上文已经提过,甘味可以补益,所以肉苁蓉有温补肾阳之效。
肉苁蓉的 *** *** 较为缓和,所以在补阳的同时,不会伤阴。
因此,尤为适合阴阳两虚的人群。
肉苁蓉除了可以入肾经,还可以入大肠经。
由于肉苁蓉质润而滋养,所以其也常用于一些肠燥便秘人群。
肉苁蓉
最后,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女贞子具有养阴之效,肉苁蓉具有温阳之功,然两者 *** 效较为缓和,故养阴之时不易损伤阳气,温阳之时也不易损耗阴液,两者联用,共奏阴阳双补之功效。
此外,女贞子具有乌须发之效,肉苁蓉也兼有润肠通便之用,因此,这两味 *** 尤为适合阴阳两虚的中老年人群。
干咳无痰?阴虚肺燥,一剂4味 *** ,润肺,补脾,益肾,来了解下经常干咳,没有痰,或者痰很少,人消瘦,总没力气,今天教大家4味 *** 加蜜做成膏的方子,去虚火,生津液,补肺肾,帮你把肺阴补回来。
在分析方子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干咳?
中医认为,健康的 *** 要阴阳平衡,每个脏腑也是一样的,如果脏腑虚火太盛,就会伤及这个脏腑的阴液,出现阴液不足,中医讲“阴虚生内热”而火为热之渐,就是说热再发展就形成了火了,火有啥特点呢?火会上炎,所以不论是肾中之虚火,脾中之虚火,都会伤及肺,肺被虚火灼伤,就会出现干咳,无痰,如果热伤血络,还会出现咯血,由于阴液耗伤,体内热盛,会出现舌红少苔的舌像。而脾主肌肉,脾为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虚就会四肢消瘦,没力气。所以要补肾水、补脾气,还要润肺止咳嗽。
今天给大家科普的方子叫做琼玉膏,出自《洪氏集验方》, *** 物包括人参、生地、茯苓、还有白沙蜜。
首先看生地黄,重用生地可以滋阴降虚火,生津液,津液充足,虚火就不容易上炎,干咳自然就少了。生地还能凉血,血脉凉润,咳血也就减轻了。
生地黄
其次是白蜜,白蜜就是我们常说的蜂蜜。可别小看了白蜜,白蜜可是具有很好的润肺化痰功效,是治疗肺燥咳嗽的佳品,此外呢,白蜜还能补中气,健脾气,让人有气力。白蜜配合熟地,君臣相伍,肾在五行属水,肺在五行属金,肺肾同补,金水相生,可以滋肾阴,润肺燥。
蜂蜜
最后加上了人参和茯苓,人参大补元气,大家都很了解了,茯苓可以益气健脾,中医认为脾属土,肺属金,虚则补其母,肺虚补脾,培土生金,而且茯苓还能渗湿化痰,配合熟地和蜂蜜,使方子补而不滋腻,
人参
茯苓
最后总结来说,这个方子简单4味 *** ,生地、白蜜甘凉滋润,可益气滋阴,肺肾同补,金水并调,肺脾兼治,培土生金,改善肺肾阴虚,气虚不足导致的干咳,消瘦,乏力等症状。
采用膏剂,膏剂滋润,可以从根本上缓缓调治,从而奏效。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如果你有家人朋友有以上问题,可以收藏,在医生指导下做个参考。
有虚火,怎么办?原创作者:天下无疾
我们用肉桂温里的时候,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引火归源”。就是说,肉桂能把浮在上面的虚火,往下引,引到 *** 里去。这个虚火,就是我们在前面讲上热下寒的时候,讲过的那种,肾阳虚,虚阳上越形成的虚火。过程稍有点复杂,我们回顾一下。
肾的位置最靠下,又是一个主水的脏,所以身边到处都是水,环境又湿又冷。这就要求,在 *** 工作的人,也就是肾气,一定都是那些火力很足的人。你想,每天都在冰库里上班,没火哪行呀。问题是,当有一天,这些人火力真的不够了,那怎么办?
在这么冷的地方,他们自己也受不了,就会往上跑;跑到胃里面,心里面,嗓子里面。问题来了,这些人说是火力不够了,但那是在阴寒的 *** 里,觉得火力不够。现在到了脾胃,到了心脏,他们的火力可就不算弱了。更何况,本来这些地方,自己也有阳气。现在莫名其妙多出来一份,那多出来的这些,就成热邪了。
与此同时, *** 里那些火力很足的人都跑了,里面就更冷了,所以是一派虚寒表现。这是上热下寒的发生过程,那怎么办呢?
问题的关键,是 *** 太寒,这时候肉桂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上面说了,肉桂是那些苍老的树皮,很能老成持重;能直接跑到 *** 里,去送温暖。就相当于在那个冰库里,点了一盏灯。给那些迷失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
这时候,一直在上面飘着的那些虚火,发现自己家里好像有人来了,而且还在发光发热。这时候就难免会动动心思,要不咱们回家看看?所谓的引火归源,说的就是这件事,这盏灯。
不过,在真实的临床上,单靠肉桂带来的温暖,往往是不足以让上面的虚火降下来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肉桂自身的火,也窜到上面去了。所以,用肉桂引火归源的时候,往往是和一些清热 *** ,比如黄连配合在一起用。
以上内容,摘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
虚火宜补,虚火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原因,中医虚火的四个治疗 ***每天都会碰到不少“上火”的顾客。
诸如感冒发烧、 *** 、嗓子疼、咳嗽有痰、便秘、鼻炎、过敏、耳聋耳鸣、脸上长痘,疮疖脓肿、前列腺炎、妇科带下等常见疾病,有不少人认为是“上火”了。
“上火”了自然要用去 *** 。
虽然上述疾病都有热 *** 的表现,确实都是有火,但正确的选择去 *** 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火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六 *** 之一,根据临床表现不同,火又可分为实火、虚火。
实火是实证兼火证的证候,又称之为“贼火”。
虚火是虚证兼火证的证候,又称之为“子火”。
虚火产生的原因:
虚火多是由劳损而导致。
无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失调,导致 ***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焦虑生心火,仇怒生肝火,劳倦生脾火,忧愁生肺火,房劳生肾火。
虚火的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咽痛齿衄,眩晕耳鸣, *** *** ,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真寒假热等。
导致虚火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由阴虚所导致的虚火。
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
虚就是不足。
阴虚就是指体内的水分少了,阴少了,阳就显得过剩了,水分少了, *** 缺少了水的滋润,“火”的表现也就明显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阴虚生内热。这很容易理解。
二、由阳虚所导致的虚火。
阳,指支持 *** 各项功能的热力。阳虚就是指热力不足了,阳虚的表现就是功能差了。
导致阳虚的主要原因:1、先天禀赋不足;2、过食生冷;3、出汗过多;4、服寒凉 *** 品不当;5、房室过度、6、气虚;7、气候寒冷,衣服单薄;8、阴虚、阴阳互根,阴虚也会导致阳虚。
阳是 *** 的热力,热力小了,体内就变得寒凉了,就好像冬天的水面结冰了,水中的热气就往外蒸发一样。阴阳不能很好的交融在一起,阳气就往上往外跑,于是就出了上热下寒或里寒外热的状态。
所以,虚火不是只由阴虚导致,阳虚、血虚、气虚同样会导致虚火,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却很少受到重视。
大家都知道,治疗实火要采用泻的 *** ,也就是采用通常所说的清热解毒类的 *** 物来治疗。而虚火的治疗 *** 与虚火是迥然不同的。
虚火又被称为之火,“子宜养而不可害”,虚火的治疗不宜泻,而宜补,所以治疗虚火又有“补火”之说。
目前虚火常见的治疗 ***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滋阴降火
滋阴降火适合于阴虚、血虚形成的虚火上逆。
知母
这类 *** 物中具有 *** *** 的中成 *** 比如:知柏地黄丸、玄麦甘桔颗粒。
实火会消耗水分导致阴虚,所以实火也会发展为虚火。临床上所见的火,也很少绝对的实火,或绝对的虚火,而多是虚实夹杂的。只不过要辩证是以实火为主症,还是以虚火为主症。
比如便秘,有实火便秘,也有虚火便秘、气虚便秘等。对于实火便秘使用清热通便的 *** 物多会奏效,但也会发现,这类清实 *** 物使用时间长了效果便会变弱,这是因为这类 *** 物多会伤热伤阴,长期服用则会导致阴虚、阳虚,治疗 *** 也就需要改变了。
2.引火归原
这是治疗阳虚体质,阴盛于下,逼阳于上的假热证。
主要症状表现为:一方面有烦躁,口渴,或咽痛、口中溃疡等上火表象;另一方面又有虽口渴却不想饮水,腿脚寒凉, *** 清长的寒象。
常用的中成 *** :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肉桂
需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有畏寒足冷恶症状便可以使用这种 *** ,如果 *** 黄赤,脉数,以及其他有内热之证,也是不能用这种办法的。如果用此法,犹如抱薪救火,上焦愈热而咳喘燥渴、咽痛喉烂诸症会变得更加厉害。
3.甘温除热
这种治法对于因饮食饥饱不时、劳倦过度、内伤元气致阳气下陷的虚热之证最为相宜,对其他一切发热诸证绝不宜用。
常用中成 *** :补中益气丸。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就多用这种甘温除热的治法,常用大热的人参、黄芪用以治疗虚弱。
西洋参
甘温除热的 *** 多用于久病、大病之后的治疗,需要专业人士准确的辩证。
虚火宜补,对于虚火的治疗,是忌讳单独使用寒凉之 *** 的。长期的、过量的使用寒凉之 *** ,会使虚者愈虚,短期内或许有效果,但对于病症的根治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后果,更会对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的《医学心悟》中记载了“养子火”四法:
一曰达。肝经气结,五郁相因,当顺其 *** 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此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
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六味地黄汤之类是也。
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 *** ,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即‘甘温除大热’。补中益气之类是也。
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卒热杂于壮水 *** 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人海。引火归原。如金匮肾气丸之类是也。”
这可以为我们治疗虚火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虚火比上火更可怕,送你5个中成 *** ,“灭”掉五脏虚火比上火更可怕的,是虚火,大家好,我是贾医生,很多人一上火就想用泻 *** ,但如果你是虚火,那么用泻 *** 只会让症状更加严重,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5个中成 *** ,帮你灭掉五脏虚火。
在说中成 *** 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虚火是怎么回事,虚火跟实火的症状虽然很相似,比如说都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但是虚火是由于阴液不足而导致的虚阳上浮,所以你想灭虚火,就应该以补阴为主。那么当五脏有虚火时,我们的身体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先来说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如果肺中阴液不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不停的干咳,伴有少量粘痰或者无痰,咽喉又肿又痛,声音沙哑,还容易出虚汗,那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个百合固金丸养肺阴,润肺燥。
再来说心,心为火脏,很容易产生虚火,心阴不足的人特别容易心烦气躁,手脚心发热,晚上睡不着觉,容易被惊醒,伸出舌头一看,发现舌尖非常红,甚至舌尖会长溃疡,那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天王补心丹滋心阴,降心火。
然后是肾,肾主一身阴阳,如果肾阴不足,导致肾阳虚浮,就会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午后潮热,夜间盗汗, *** 不利等症状,那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六味地黄丸来滋补肾阴,清肾中虚火。
再来说脾,脾胃互为表里,如果脾阴不足,也会导致胃之虚火上浮,从而引起胃痛,并且这类人通常会还伴有口干口臭,反酸嗳气, *** 量少并且颜色发黄,便秘等情况,有一个专门清胃中虚火的中成 *** ,叫阴虚胃痛颗粒。
最后是肝,肝为刚脏,如果肝阴不足,便会导致肝阳上亢,这类人都非常容易急躁,爱发脾气,还会伴有头目胀痛,口干口苦,胁肋胀痛,失眠多梦等症状,那这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个天麻钩藤颗粒来缓解肝阳上亢带来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以上就是贾医生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你学会了吗?关注我,健 *** 活不迷路!
搓手心生“火”补阳,搓脚心补“水”滋阴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中国人自己的 *** ,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国道教文化,道教的弘扬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鼓励,福生无量天尊。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作息往往不规律,饮食又偏肥重厚腻,因而出现虚火上炎、肾阴不足、水火不能交融的诸多症状,如失眠、 *** 、烦躁、腰酸、乏力等。今天教大家小小的法子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您不妨试试看。
如何水火既济?
人们的手心有个热 *** 的穴位,搓手心可以生“火”,补阳。而脚心有个凉 *** 的穴位,搓脚心可以滋阴补水,用热的手心,搓脚心,可以使水火交融,阴阳平衡,很多人的失眠就是这样“搓”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手心的穴位叫劳宫,手握拳时,中指下的那个地方就是,这里是心包经的穴位,和心包经一样属“火”, *** 质偏热。有个“摩拳擦掌”的成语,一般是形容大干一场之前的准备,在大干一场之前需要鼓动阳气,所以会摩擦手心中这个热 *** 的穴位。
很多中医 *** 治疗都会用到这里,比如双手对搓之后按在腰上,腹部,眼睛,都是用它的热 *** 来温暖有些虚损,疲劳的部位和 *** 。近视眼高发的 *** 中少有的不戴 *** 的,更好的保健办法就是经常用搓热的手心温敷双眼,等于给疲劳的眼睛补阳气,增加能力。
脚心上的穴位叫涌泉,是肾经的井穴,所谓井穴,就是肾经是从这里发源的,肾经 *** 质和心包经是相对的,属于水,有凉 *** ,它的井穴也具备同样 *** 质,多用它来滋阴补水。
有的人眼睛发红,肿了,吃去 *** 总是不好,最后通过 *** 脚心治好的,之所以有如此神效,因为这个人的火是虚火,虚火的出现是因为水少了,要补水才能降火, *** 涌泉就等于给身体吃了滋阴 *** ,补水了。
有的人心火盛,平时心烦,失眠,多梦,如果吃 *** ,医生会开牛黄清心,天王补心之类的,去火的同时滋养心阴,才能把虚火平复掉,这种人可以先把手心搓热,之后用热的手心搓脚心,这样一来心火就和肾水交汇了,浮越在上的心火因为有了肾水就降了下来,这在中医又称为“引火归元”,多用在治疗心火浮越导致的各种虚 *** 亢奋时,比如失眠,口疮,而且口疮只在舌尖上,舌质很红,心烦,坐立不安等,都在此列,每天临睡前搓5-10分钟左后,坚持几天就能见效。
虚火煎熬,燃烧的是健康!5味成 *** 补心 肾 胃 肺 肝津液,浇灭虚火总是失眠、盗汗,还经常口燥咽干、干咳、饿得快,刘医生提醒你可能是体内有虚火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五味中成 *** ,帮你浇灭虚火。
为什么说是虚火呢?这和火产生的原因有关。体内本来处于一个水火平衡的状态,当脏腑的津液不足,也就是水不够了, *** 不住火,火就开始在身体里捣乱。想要治疗我们要找出缺水的部位,一一补充,各种症状自然就能够缓解。
之一味中成 *** 是天王补心丹,顾名思义,它是补心阴的。那它适合什么人使用呢?自然是心阴虚。因为心 *** 志,心阴不足不能养神,到了晚上就会出现失眠、翻来翻去,明明什么都没想,但是就是睡不着,还总是做打打杀杀, *** 相关的梦。心中有虚火,就会出现心烦、燥热,看谁都不顺眼。舌尖部位很红,这时候就可以参考天王补心丹。
第二个是大补阴丸,它是用来补肾阴、清虚热的。适合肾阴虚的人群。肾为腰之府,这类人经常会感觉到腰膝酸软无力,做什么事情都只是刚开始有活力,后面就不想继续了。肾开窍于耳,有的人还会出现耳鸣耳聋。到了晚上,一睡觉就出汗,严重的连枕头都是湿的,晚上爱口渴,有时候会被渴醒。这种情况可以参考大补阴丸。
第三个是复方鲜石斛颗粒,石斛能够滋养胃阴,所以这味 *** 是用来清胃中虚火的,这类人最明显的就是容易饿,刚吃过饭没一会就又想吃饭了,或者说中午吃完饭,睡了个午觉,醒来就饿得不行。感觉胃里烧得慌,平时还总感觉口干、口渴,整个人都比较瘦。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参考复方鲜石斛颗粒。
第四个是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五味子,它润肺的功能就增强了,可以治疗肺阴不足,浇灭肺中的虚火。肺在病为咳,这类人一感冒就会干咳、没有什么痰,喉咙发干、发痒,甚至连鼻子都是干的。上厕所的时候还会发现 *** 也偏干。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参考麦味地黄丸。
第五个是归芍地黄丸,它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当归和芍 *** ,补肝血的能力增强,肝血就是肝中的津液,所以它适合肝阴虚的人群。肝开窍于目,这类人往往表现为眼睛干涩、对 *** 泪,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早上起床感觉嘴中发苦,很久才能压下去。身上皮肤发干、连指甲都看起来很干瘪。这时候可以参考归芍地黄丸。
以上就是五种滋阴液、灭虚火的中成 *** ,你是哪种脏腑有虚火呢?有问题可以留言,关注我,教你更多中医知识。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 *** 火,可除六经实火实热的黄芩介绍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 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治疗肺热咳嗽、3治.血热吐衄。4.治痈肿疮毒。 5.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2.黄芩 *** 对介绍
2.1黄芩伍柴胡
黄芩与柴胡同用的有6首经方。柴胡既能清少阳胆热,又能疏达少阳气机:黄芩为苦寒之品,清肝胆之热,可使肝胆之热从内而彻。黄芩与柴胡为 *** 对,一清一疏,以使少阳胆气郁热,得清得泄,治少阳胆热郁热证。
2.2黄芩伍半夏
黄芩与半夏同用的有12首经方。黄芩配半夏用量比例关系多为三两:半斤,其用量比例关系是3:8。半夏味辛 *** 温,辛散质滑易助热,所以张仲景取苦寒之黄芩制约半夏之温燥,黄芩苦寒易伤脾阳易致痞满,伍半夏以监制黄芩之苦寒。黄芩味苦,能降能泄,两 *** 相伍,辛开苦降,散结气,消痞坚,除胀满,共奏散结除满、宣畅气机之功。
2.3黄芩伍黄连
黄芩与黄连同用的有8首经方。黄芩清热作用则偏于清肝胆之热,黄连偏于清心胃之热。若是治疗脾胃湿热痞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3,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用黄连一两、黄芩三两:若是治疗大肠热利证或胃热脾寒中焦有热、气机痞塞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用黄连与黄芩为各三两,附子泻心汤中黄连与黄芩为各一两;若是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黄连阿胶汤用黄连四两,黄芩二两。从经方配伍来看两 *** 在治疗中焦病证时常相须为用,黄芩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擅清上中二焦之热,两者相伍能增强清中焦湿热之力。治疗中焦有热痞证,黄连偏于清中焦热,黄芩偏于清上焦之热。
2.4黄芩伍白术
黄芩与白术同用的有4首经方。妇人妊娠,阴血下聚于胞宫,热扰胞宫,则胎动不安。盖不知妊娠宜清热凉血,热得清,则胎安。治疗妊娠血虚热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2,如当归散用白术半斤、黄芩一斤,提示用黄芩为丸剂以缓图取效,以清胎热,热去则胎安;白术以健脾燥湿,黄芩以清热坚阴,二者相互为用,共奏健脾养血、清热燥湿、安胎之效。白术与黄芩相伍,若是治疗脏腑气血虚衰,外邪引动内风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2:1,如侯氏黑散白术十分、黄芩五分,提示重用白术以健脾益气,伍黄芩以清阴虚阳亢之热。若是治疗肝热脾虚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3,如麻黄升麻汤用白术六铢、黄芩十八铢,提示脾虚不任苦寒之品,少用黄芩以清肺热。若是治疗脾阳虚出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土汤用白术与黄芩各3两,提示脾阳虚衰,不任苦寒之 *** ,用白术以固护脾胃,黄芩以止血。以上可知,黄芩与白术为伍,因其主治病证不同,用量配比关系也不同。
2.5黄芩伍干地黄
黄芩与干地黄同用的有2首经方。黄芩与干地黄相伍,既补血、止血、凉血又活血,善于治疗血热所致出血证。黄芩与干地黄相伍,干地黄之滋润制约黄芩之苦燥,使黄芩清热而不伤阴津。干地黄与黄芩相用,若是治疗阳虚出血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1:1,如黄土汤用干地黄与黄芩各三两,提示黄芩既要用燥湿之 *** 制约干地黄之滋腻,又要苦寒之 *** 制约方中温热 *** 之燥;若是治疗瘕瘕、干血劳证,其用量比例关系是5:1,如大黄磨虫丸用干地黄十两、黄芩二两,瘀久化热,所以张仲景用黄芩逐瘀血兼清血中郁热。《神农本草经》载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可见张仲景用干地黄是取其逐血痹之功效。
2.6黄芩伍白芍
黄芩与白芍同用的有11首经方。白芍酸寒敛阴,黄芩、白芍相配酸苦相济,是治热利之要 *** 。《伤寒杂病论》中下利涉及的病证极广,指 *** 次数增多、便质溏薄或完谷不化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病证,它包括泄泻、痢疾、霍乱等疾病。又,“利”和“痢”为同音字,经历代沿革,两字含义基本相同,常互用。
2.7黄芩、金银花、连翘(双黄连);抗感染。
3.黄芩现代研究
3.1化学成分:本品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苯乙酮、棕榈酸、油酸、脯氨酸、 *** 、黄芩酶、β-谷甾醇等。
3.2 *** 理作用:
3.2.1抗菌作用3.2.2保护肝脏3.2.3抗衰老3.2.4抗 *** 3.2.5脑保护作用3.2.6抗癌
这些天,好多人都私下来询问远志,说自己感染新冠 *** 后服用 *** 之后好些天了,烧是退了,但咳嗽、咳痰等症状丝毫没有改善。
须知, *** 仅是解热镇痛的 *** 品,仅仅只能用来退烧,所以,这也就是单单服用 *** 并不能缓解咳嗽咳痰的原因了。
大家可以去看,此次感染新冠 *** 者有比较明显的口干舌燥、咳嗽咳痰等症状,此外,还伴有上火的症状。
在中医看来,多属“阴虚”的范畴。
我们知道,肺位于胸腔,在五脏六腑中的位置更高,其开窍为鼻,在体合皮毛,喉为之门户,可以说是我们五脏六与外界连接的至关重要的脏腑。而五脏六腑之所以可以正常的转运,也全靠肺脏的负重前行,是故,肺脏又有“华盖”之称,说的正是肺脏抵御了所有的外邪。
然,肺喜润勿燥,又有“娇脏”之称,风燥之邪通过我们的咽喉、鼻窍、毛孔等处入侵及肺脏,燥邪伤津啊!风燥之邪损伤肺阴,炼而成痰,是故而见口干舌燥、咳嗽咳痰之症;加之肺阴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阳浮越,而见上火之症。
因此,想要改善口干舌燥、咳嗽咳痰、上火等后遗症首当润肺养阴。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方子名曰养阴清肺汤,出自《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玄参、白芍、甘草、贝母、薄荷、丹皮。
我们前文说了,这次感染新冠 *** 后,很多人都有口干舌燥的症状,不停地想要喝水,可是喝了再多的水还是止不住地口渴。
其实,你的身体缺的不是水,而是津液。
这里首先用到了生地、麦冬、玄参三味 *** 材,须知,此三 *** 联用,是一个滋阴补液的基础方——增液汤。
其中,生地味甘 *** 寒,其色偏黑,主入肾经,功善滋补肾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行主水,肾水得以滋补,则一身之津液充足。
生地
如果说生地善滋补下焦的肾阴,那么,麦冬就长于补益上焦的肺阴。
麦冬入心、肺、胃经,质地滋润,味甘而凉,麦冬就如同一场久违的甘霖一般,润泽了干涸的肺经而滋润肺胃。
麦冬
玄参上可入肺经,下又入肾经,是故其善滋养一身的津液。此外,玄参味偏咸,善清利咽喉而治咽痛之症。
玄参
三 *** 同用,把身体内的津液先给补足了,咽干、口渴的症状也就得以改善;此外,阴液得补,虚阳也得以 *** ,上火的症状也自然得以缓解。
接下来用的白芍和甘草,也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小方子,名曰芍 *** 甘草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白芍味甘而酸,主入肝 *** 分,中医认为,味甘善补,味酸善收,是故,白芍既能滋补肝血而养阴,又可固摄滋补的阴液,补中有守,称为养阴之良 *** 。
白芍
甘草的 *** 子柔和, *** *** 缓和,功兼祛痰止咳。
甘草
而芍 *** 甘草汤主治的各种疼痛,诸如手臂疼、腰疼、腿疼、足跟痛等等。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何一个养血的方子可以止痛?
须知,人之精血亏虚,自难濡养四肢肌肉,是故而见遍身疼痛。
一样的道理,这次新冠 *** 好多人就是遍身疼痛,如刀绞一般,其实原因之一就是一味的在用退烧 *** 发汗,须知,过度出汗,一样会损及身体内的津液。所以,有些人的烧是退了,但咳嗽、口干的症状丝毫没有减退,就是这么回事。
贝母,主要有浙贝母和川贝母之分,它俩功效相似,均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不同的是,浙贝母长于清热化痰,而川贝母偏于润肺止咳,是故,这里宜选用川贝母。
川贝母
薄荷味 *** 凉而善透散郁积在体表的外邪,功兼清利咽喉。
最后,用上了一味丹皮,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牡丹皮,以清泄郁热,而消咽喉之肿。
牡丹皮
文末,作一简单总结,全方以滋养阴液为主,一来润肺止咳,二来清泻虚火;兼可透散表邪、清利咽喉。
值得一提的是,养阴清肺汤主要用于口干舌燥、咽干咽痛、咳嗽少痰之症。若是咳嗽痰多,而见腥臭的黄痰,可酌加竹沥以清化热痰;
若是咳白痰者,当加用半夏、陈皮以温燥寒痰。
半夏
陈皮
我上火了,牙痛……,上火了,眼睛干痒;我上火了,口腔溃疡……,这是不是很多人对于上火了表现的表达,临床上也一样,病人总会和你说我容易上火,问他什么症状,都是牙痛、面部长痘、口疮、眼睛干涩等这些表述,到底怎么样才叫上火?为什么会上火?上火了清热泻 *** 怎么选?
上火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病理状态,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热无形而火有形可见,所以火多出现燔灼炎上,动血易致肿疡的特点。
火曰炎上,上火脏器不同表现不同,心火多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 短赤;肝火多易怒烦躁,目赤口苦,头痛头晕;胃火也消谷善饥,口干口臭,便秘牙痛;肺火则咳嗽,咽喉肿痛;火热易动血,易发肿疡,所以上火容易出现 *** ,流鼻血,面部 *** *** ,口唇溃疡等。
治疗选择来讲,寒以热之,热以寒之,所以上火了就需要泻火,还要针对脏腑不同,选择适宜,常见的泻 *** 怎么选:
1、三 ***
由黄连、黄芩,大黄组成;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火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 *** ,心烦口渴,尿赤便秘等。
2、牛黄解毒丸
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组成;可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3、黄连上清丸
由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栀子菊花、蔓荆子、防风等组成;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 *** 干结, *** 黄赤等。
4、牛黄上清丸
由牛黄、石膏、冰片、大黄、荆芥、白芷、连翘、当归、地黄等组成;可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 燥结等。
5、牛黄清胃丸
由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连翘、牵牛子、枳实等组成;可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乳蛾肿痛,便秘尿赤等。
6、清胃黄连丸
由黄连、石膏、知母、天花粉、牡丹皮、玄参、栀子等组成;可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
*** 物使用需对症用 *** ,辩证论治,而且清热泻火多为寒凉 *** ,寒凉 *** 物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以免伤及脾胃,损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