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在一年四季,找寻各种借口有着各种时间……
来上一顿热乎乎的火锅。
老字号,经典味道,于 *** 后还存活的老北京火锅。
在这个立夏,有给某井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饭后聊一聊,美食能解忧,今天的探店就是它了,我们来吃够~
▲在天花板上的鼓
位于顺城区宁远街这里的这家老北京火锅,相信大多数抚顺人都不陌生,
它经过了许多波折,几次翻修,
也如同这次 *** 打击一样,坚挺的度过去了,
而味道还是如某井小时候吃到的那样,暖胃、暖心。
▲老式图文的水壶
▲文化特色的菜单
▲注水
铜锅炭火,是老北京火锅正宗的标配,
清汤入锅后,能保证涮羊肉后的鲜味,
先来一盘酸菜压压底,是每一个会吃的人的首选!
▲香气
【酸菜】
“翠花,上酸菜”,
一首《出门在外》雪村把翠花和酸菜都唱火了,
而除了东北菜酸菜炖粉条外,
更好吃的酸菜一定是在老北京火锅里,
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浓郁的腌制酸味,
而是淡淡的算,适中的甜,
配上火锅蘸料,一个人能吃一整盘,
小窍门是:煮时间越久,越好吃哦!
【血肠】
酸菜应与血肠配,
这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肉类】
那真的是火锅的架子,
如果火锅缺少了肉,
那和吃清水煮白菜有什么区别?
手切的牛肉、羊肉,一片片下,
让他们旋转旋转旋转,
看到油被沸煮而出,再挑快的夹起,
沾上点特调的酱汁,
一口下去,哇哦!
神仙味道,羊肉肥瘦相宜,牛肉嫩滑有嚼劲。
【虾滑】
用另一种姿势保全了自身的味道,
它应该是食材届最骄傲的存在,
用小勺弄出各种“狗啃类”形状,
锅里的它任由水来冲刷,
使松懈的虾肉满满的变成紧实,
看“筷子功”的功力,
是取决你能不能享受到这美味的至关紧要的一环,
不沾酱,满口香,
沾了酱,Q感十足!
【黄喉】
某井觉得这应该是吃辣锅的专利,
不过小伙伴有人爱吃也就点了,
毫无意外的没有味道的它可塑 *** 非常强,
在锅里轻轻摇一摇,
就可以上嘴了。
【骨髓】
说实话,
它来的时候,某井是拒绝的,
它在锅里肢体僵硬的时候,某井也是拒绝的,
当小伙伴说不好吃的时候,
某井决定尝一尝它为什么会不好吃,
于是真香~
今日的分享到这里,大家快点行动起来吧~关注留言点赞哦!
- End -
图文/井颢
井颢:
想推荐更好的给你
我们一起来吃够!
舌尖旅游攻略:老北京火锅的科普以及推荐老北京火锅说白了就是清汤铜锅炭火炉子涮羊肉,蘸料基本是就是以优质的 *** 为主。 *** 要三分花生酱七分芝麻酱
要说正宗,技术含量不高所以都听正宗的,但是有个重点就是羊肉,这个最重要。也就是评判火锅正宗与否的唯一标准了,首先老北京火锅讲究的是鲜切羊肉,而不是冷冻的羊肉卷,所以只要是羊肉卷就可以列为 *** 了。包括东来顺,不是我bb他,真的是东来顺越来越没节 *** 了,一盘鲜切羊肉起个洋名卖的齁贵齁贵的。所以线把东来顺去除掉把。不是说他不正宗,算了,就说他不正宗把,反正不花大代价就吃不到正宗的。鲜切羊肉以草原羊为优质,山羊不适合涮, *** 味重,草原羊又分散养圈养,不用问肯定是散养的好吃,一般草原羊两年的左右最适合用来涮火锅,说实话我不知道北京究竟还有没有这么讲究的店子,有估计也吃不起。
科普就差不多了,随笔推荐一家小小的正宗店吧:
老王头涮羊肉:
*** 在煤市街廊坊二条
这家店就是一个小小的店铺,之所以推荐就是因为一点,正宗。老板就是个老北京,做法说不上讲究但是实在。该嘛样嘛样。
推荐:鲜切羊上脑、鲜切嫩羊肉。在了一份毛肚齐活了。一个人的量。
环境就下图这样:
牛街聚宝源涮肉:
这家店装修环境比老王头好很多,但是也贵很多,这是我为数不多会请客吃饭的地方,味道其实跟上面差不多。但是选择多了很多!但是雪花牛跟东来顺一个尿 *** ,没必要点。
环境图:
满族火锅狮子林(原来更爱去的,开了没多久就倒闭了还是换成海鲜了,可惜)
要想吃正宗的涮羊肉火锅最简单的就是看他家有没有鲜切嫩羊肉跟鲜切羊上脑,其次在看这个店的评价跟 *** 甄选下。
(ps:太梓喜欢旅游喜欢分享自己的旅游观念,还喜欢拍点 *** 、照片。喜欢旅游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里面有几篇关于进藏还有搭车干货可以参考下。还有些旅游观点文欢迎讨论。)
记得嘛,港版《12道锋味》首集,谢霆锋和范冰冰在巴黎时装周相遇,酷酷的谢霆锋为博美人一笑,专门为范冰冰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烹饪老北京涮涮锅的浪漫唯美故事……
在厦门说到老北京火锅,自然是1078的老北京铜火锅了,这个近年已开了5家分店。家家生意爆满的网红火锅店,涮火锅的羊肉都是从北京空运来的。
作为老北京风味火锅,在厦门吃过不少家,有不少商家因为地域差异采取了改良口味经营方式,面这家店却很地道地保留了老北京的原汁原味,算是一大特色。
今晚约在瑞景店,调侃着多吃点抗台风玛丽亚。新近重装的店面中国风浓烈,霸气十足。
一进门摆着三口景泰蓝铜火锅,颜色艳丽,图案精美,这哪里是火锅,完全是十足的工艺品。边上的鸟笼里一只八哥在愉快的跳动着。
?
大红的中国红为主色调,餐厅内各种小摆件涂鸦、灯笼、各种装饰品,就连菜单都是奏折的设计感,这一切营造出古典的皇家宫庭氛围来。
涮锅的温度在 *** 度左右,火锅锅底都是矿泉水,有羊蝎子火锅、清汤火锅和番茄火锅,羊蝎子摆满了铜火锅,份量十足,看着就口水满满。羊蝎子肉肥嫩,吃着满足。清汤火锅清爽味美,而番茄火锅开胃酸甜。
配涮锅的酱料有麻酱、海鲜汁、露香汁、香菜、小葱花和香油等。吃的人根据个人喜好调配即可。
京味十足的小吃,有火烧和驴打滚还有麻团。
芝麻火烧外皮香酥,内里咸香。驴打滚是北京的传统小吃。软糯微甜。麻团外表金黄,内里绵软。
肉类有鲜切羊肉、鲜羊腱、羊上脑和高钙羊肉卷等。每个部位切法不同,涮煮的时间也不同,店家服务生上菜时都会有贴心提醒。
虾滑:有颗粒的口感,小模样晶莹剔透,下涮锅浮起来就可以吃,Q弹爽口。
菌菇和蔬菜
三色面:这份是主食,可以煮熟了捞起干拌或用涮锅的汤汁做浇头。
店里还有烤串,
招牌饮料必点的酸梅汁、百香果汁和芒果汁。
晚上刚巧有位 *** 姐过生日,店家贴心的煮了一碗长寿面。
人均不高,可以当食堂常来吃。
作为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老北漂来说,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以火锅来续命的年轻人,对北京的涮锅自是不肯轻易放过。北京涮锅子,专指的是铜锅涮肉。在寒冬腊月之时,屋外雪花飘飞,屋里铜锅沸腾,伴随着滋啦滋啦的开水声,涮的是热火朝天。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老北京人可谓是无所不知。就连是是刚到北京旅游的外地人,也一定会打听和寻味这种历史悠久的人间美味。北京涮肉吃法简单,羊肉味道鲜美。又因为老北京人以铜锅烹制羊肉,因此也被称之为“吃锅子”和“涮大羊”。北京涮锅子是历史沉淀的美味,彰显了铜锅里的京味文化。
北京涮锅子
中国火锅图鉴
*** 《喜欢你》中奚梦瑶在吃火锅时有几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让人记忆犹新,她说火锅在食物 *** 排行榜中排名之一,因为它跟 *** 的这种行为实在是太像了,吃火锅会让人面红耳赤,唇干舌燥,心跳加快,没醉也醉。细细品来,吃火锅确实就如同是谈恋爱般的感觉。
在吃火锅这件事上,我国不同地域的人们是谁也不服谁。纵观中国,火锅极具地域 *** ,同样都是涮火锅,但是在工艺形式和味道上却有着惊人的差异,主要分为五大派系:川渝火锅、北派火锅、粤系火锅、云贵火锅和台式火锅。
山东肥牛火锅是一种北派的火锅,汤锅的锅底相对比较清淡,碗料偏爱的是麻酱。北派火锅更大的特点是食材偏好肉类,尤其是羊肉和牛肉,火锅形式上是铜锅加炭火。除了山东肥牛火锅之外,我们熟知的老北京火锅、 *** 羊肉火锅、东北白肉火锅、羊蝎子火锅等都属于北派火锅。
区别于北派火锅,川渝火锅就在食材和味道上就显得花哨了很多。四川火锅以麻、辣、鲜、香著称,是四川美食的 *** 。四川火锅以鲜香味美、口味大众化为特点,其中的九宫格火锅成为了南北方人竞相追捧的美食形式。
跟四川火锅齐名的还有重庆火锅,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原料菜品主要有牛毛肚、黄喉、鸭肠和牛血旺等,口味追求的是麻辣 *** 的口感。
重庆火锅
带有浓浓贵州风味的酸汤鱼火锅属于云贵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是在当地环境和民族风俗下产生的独特山野饮食味道。辣是贵州菜的灵魂,酸是其主要特色,蘸水也是贵州饮食中的一大亮点。贵州酸汤鱼火锅是苗族、侗族的传统美食,贵州的酸汤分为二种,分别是白酸和红酸,酸汤鱼所用到的就是发酵而成的红酸。
说到粤系火锅,不得不提就是潮汕火锅了。潮汕牛肉火锅是火锅界的一股清流,在做法和口感上都区别于其它的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更大的特点的就是对牛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牛肉现宰现卖,如此考究的吃法也只有潮汕人了。
台式火锅中较为出名的就是台式涮涮锅了, *** 涮涮锅在形式上 *** 了传统火锅大锅吃模式,创新推出了“一人一锅”的小锅模式,不仅更加卫生,也避免了一人吃火锅的尴尬局面,受到了都市之中年轻人的狂热追求。
北京涮羊肉
对于各式火锅,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老北京涮肉才是 *** 的火锅味道。铜锅、炭火,肥瘦相间的羊肉,鲜嫩的青菜,加上兑有韭菜花、腐乳汁的芝麻酱,这些就是北京涮肉的标配了。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所谓食色 *** 也,如果用姑娘一词来比喻重庆火锅和北京涮羊肉,重庆火锅就如同是热情 *** 的重庆女孩,而北京涮羊肉就是北方四合院里的大家闺秀。
北京涮羊肉历史由来
火锅是我国传统的一种饮食形式,起源于民间,拥有着几 *** 的历史。火锅,古代称之为古董羹。现如今的火锅容器、制法和调味经过上 *** 的演变,但是还有一个共同点未曾发生改变,那就是用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特殊的烹饪 *** 最早在商周时期都已经出现,是火锅的最早雏形。
《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 *** 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拨霞供”即“兔肉涮锅”。
到了明清时期,火锅开始真正兴盛起来。北京涮羊肉起源于元代,在清光绪帝时期流传于民间。在18世纪,康熙和乾隆皇帝就举办了几次规模庞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来羊肉火锅流传至民间的时候,由 *** 馆进行经营。
《旧都百话》记载:“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羊肉火锅的吃法是北方游牧民族遗风和研究进化而来的美味。
北京涮锅
据说,老北京涮肉起源于元代,当时的忽必烈统帅蒙古大军南下远征,在荒山野岭饥寒交迫之时,他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美味----清炖羊肉,于是就吩咐部下杀羊烧火。但正在这个时候,探马飞奔进帐篷报告敌军就要逼近了,虽然战事紧迫,但是忽必烈还一心想着要吃羊肉。他一边下令部队开拔一面,一边大喊“羊肉,羊肉,羊肉。”厨师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羊肉薄片,放在沸水中煮一下,待肉热一变马上捞出,撒入细盐就呈上去了。忽必烈匆忙吃下几碗就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是旗开大胜。
在后来筹办庆功宴的时候忽必烈特别吩咐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这次精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配以佐料,将帅们吃完都赞不绝口。忽必烈也对此菜大加赞赏,厨师见状连忙上前说:“此菜尚无菜名,请帅爷赐名。”忽必烈随口一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以后,涮羊肉就成为了一道宫廷菜肴。
战马在五步之外嘶鸣,雪花在沸腾的蒸汽上融化,北方这种豪放吃法与涮锅子的气质更般配。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火锅从一开始就有着热闹的根基。
在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的正阳楼开始开店营业,它是汉民馆 *** 羊肉的首创者。他们切出的羊肉“片如纸薄,无一不完整”,使得这里的美味名声一路远扬。
在1914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话重金聘请了正阳楼的切肉师傅专营涮羊肉,经历上百年的研究和传承,东来顺涮肉名噪京城。
北京涮锅
北京涮锅子的讲究
在北京,涮锅也并不单单是指涮羊肉这一种,根据每家的习惯不同,涮锅的种类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每到冬天,从入九开始,每个“九”都要吃涮锅,而且每次还都不一样。另外加上“九九”最后一天也吃涮锅,一整个冬天,至少要吃上十顿涮锅子。
一九涮羊肉,二九涮白肉,三九涮菌菇,四九涮山鸡,五九涮菊花,不一而足。到了九九最后一天,要涮「一品炉肉」锅,图的是个名字的吉利劲儿。
羊肉属于热 *** 食物,特别是适合在冬天进行享用。在北方地区,秋冬季节的羔羊属于肉质最为肥美的时候,因此北京冬天的涮肉馆子生意特别红火。正儿八经的北京涮肉是很讲究的,器具采用的是铜锅加木炭的形式,现如今不少门店采用电磁炉加铜锅的形式,没有了木炭,也就算不上是纯正的北京涮锅了。
涮锅所运用的是铜锅,据说形状是从蒙古包的形状演变而来的,也有人说是从蒙古兵的军帽倒扣而形成的,真实 *** 虽然无从考证,但是都是跟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有着一定的关联。北京涮肉讲究的锅、炭火、肉、菜、小料的搭配,如果空有一口锅,而其它方面都不合适,也难免会产生遗憾了。
吃北京涮肉需要全身心的体验,嘴里嚼着肥美的羊肉,看着铜锅里咕嘟咕嘟的汤底,听着劈里啪啦的炭裂声和羊肉沾上铜锅的滋滋声,食物还未入口,食欲瞬间就上来了。
传统老北京涮肉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切肉师傅手切的的羊肉,菜名就叫做手切鲜羊肉。除了肉片之外,必备的涮菜有白菜、粉丝、冻豆腐,胃口大点儿的可以再点一份百叶。一般的普通老北京涮锅都到此为止了,有鱼丸、牛肉、虾滑什么的都不是正经的吃法了,完全属于后人的随意发挥。另外干口吃的就是糖蒜,主食是麻酱烧饼,如果有其它的都不靠谱。
涮羊肉
北京涮肉采用的清汤锅底,虽然是一清二白,但却是越涮越有味道,让羊肉的纯真味道尽显。涮羊肉非常讲究放料的次序,先要羊尾让汤有油,然后是肥羊,要不断的涮,涮羊肉的时间也不能太久,涮羊肉不是煮羊肉,慢慢吃慢慢下,切忌一下子下一大盘,肉质老了影响口感。
北京涮羊肉的八大部位
北京涮羊肉的主要食材就是羊肉,主要包括八大经典部位:黄瓜条、羊里脊、羊上脑、羊筋肉、羊磨裆、羊三叉、一头沉、羊腱子。
北京涮羊肉的八大部位图解( *** 来自 *** ,侵权联系删除)
羊上脑是在羊的后脖子附近,肉质比较软嫩,但是会偏肥一点儿。
大三岔是羊后腿上方,是整个羊身上比较肥的部位;小三岔是前腿上方,相对大三岔来说更肥瘦相间一些。
黄瓜条被很多人认为是羊肉身上更好的部分,位置临近大三岔部位。一只羊身上只有两条黄瓜条, *** 往往也不便宜。黄瓜条的口感脆嫩,吃起来也非常有特点,是广大老北京食客的更爱。
磨档的位置与黄瓜条的位置相连,也是属于比较偏瘦的部位。
麻酱,北京涮锅的灵魂
老北京涮锅是以麻酱作为蘸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比较讲究的用法了。传统的麻酱小料是兑蚝油、酱油、味精、胡椒粉、白糖、鱼露、十三香、料酒,最后再点缀韭菜花,酱豆腐,炸的辣椒油,葱花香菜,这里的麻酱碗料做法特别的讲究,酸甜苦辣咸味道皆有。
蘸料是涮羊肉的精髓所在,涮羊肉汤底无盐,快速的烫制更大限度保留了肉中的蛋白质,因此调理口味就全在蘸料上。
麻酱
老北京涮锅,传承历史的文化
记得有人这样描写北京涮锅:“铜火锅就像一位圣洁冰清的隐士贤达,一路走来,一路沉淀,一路思索,风度依然”。细细品来,北京涮锅的很多元素都是历代传承下来的,铜火锅经过上 *** 的历代相传仍然保持着一种质朴和自然的味道,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即使是在盛世繁华的今日,我们也能够有幸坐在一起享用这种极具年代感和充满闲适和涵养的美食,品一种热烈、和谐、真挚的饮食文化。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有什么意见和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喜欢我文章的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最后祝您生活幸福、吃嘛嘛香!
文|食尚橘子姐
声明: *** 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都是火锅,老北京火锅、重庆火锅、潮汕火锅在吃法上却大有不同以前说起火锅我们总会想起四川火锅、重庆火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吃的方面也越来越讲究了,饮食有文化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个城市都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火锅也不再专属于四川、重庆,它的身影遍布全国各地。
火锅是一种非常简便的饮食方式,它不需要经过非常繁杂的工序 *** 出菜肴,只需要准备一个锅底,将准备好的生菜放入锅底煮熟就可以吃了。虽然吃火锅没有了繁杂的做菜过程,但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将菜烫熟,所以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特别是火锅的放菜顺序尤为重要,因为放菜顺序,会影响到锅底,从而影响食物的口感。
那么放菜下锅的正确顺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怎么放才能不影响锅底的味道还能吃到最美味的食物?为此我请教了一位在火锅店担任了3年经理的 *** ,他说,在店里能见到不少真正的资深吃货,他们放食物的顺序都是有自己的小本本记录下来的,店里的服务员看到都在旁边跟着记录,方便以后自己吃的时候也用这个顺序放菜,具体是什么顺序?今天哆啦A梦就分享给大家,以后再去吃火锅,就按照这个顺序来!
在吃不同地方的特色火锅的时候,咱们就需要有不同的顺序,毕竟不同地方的火锅汤底是不一样的,有些甚至连锅都长得不一样,因此咱们要根据锅底和锅来安排正确的放菜步骤。
之一种:老北京火锅
说起火锅,不得不说老北京涮羊肉火锅了,这可谓是火锅的鼻祖。羊肉铜锅一般用的是清水,所以它的汤底是比较清淡的,我们在吃火锅的时候,应该先涮羊尾油,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羊尾油是一块纯肥肉,先放入锅中就能使锅底没有那么清淡。然后我们再放入手切羊肉。手切羊肉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即使盘子倒扣羊肉也不会掉下来,而是紧紧地粘在盘子上。并且盘子上不留一点血水。
第二种: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是非常出名的火锅,很多人会专门为了吃一顿正宗的火锅来跑去重庆。重庆火锅的锅底没有老北京羊肉火锅那么清淡。如果是很正宗的火锅店一般都会采用九宫格锅底。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注意的不仅是下菜的顺序,也要注意要把菜放到哪个格子之中。九宫格火锅顾名思义就是火锅底有9个格子,但是格子位置不一样,火锅的火力也不一样。
九宫格火锅边上的几个格子里火力比较小,可以在这些边上的格子放入耐煮的食物,比如说丸子、脑花、血旺、老肉片等。这些食物煮得越久越好吃,所以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不用担心煮久了口感不好。
第三种:潮汕火锅
重庆火锅是非常重口味的火锅,以辣出名,很多人不适应这种辣度,那我们就来说说潮汕牛肉火锅吧。潮汕牛肉火锅的锅底很清淡,我们在吃北京羊肉火锅的时候会 先涮羊尾油,锅底有油水之后再吃其他肉会更好吃,但是潮汕火锅刚好相反。在吃潮汕火锅的时候要从清淡到油腻,就是要先吃瘦肉再到肥肉,涮完肥肉之后,汤底中就会出现油层,这时汤底已经变得很油腻了,我们可以在火锅中加入青菜,吃起来非常清爽。
各个地方都有很深远的饮食文化,火锅是我们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吃火锅的时候,如果能够正确的掌握下菜顺序,能够获得更好的吃火锅体验。
#老北京火锅不知道大家对于火锅下菜顺序还有什么样的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分享!
二涛在霸州,火锅。
传统节日一定要搭配上传统美食,团购199,3-4个人就能吃到老北京铜锅涮肉了,满满大桌,菜量也是足足的,太适合端午节聚餐了,就在这,走会吃的铁子们就知道这个团购有多给力。
鲜肉的 *** 和肉感是冷冻肉不能 *** 。大盘鲜羊肉都是选用羊身上更好的部位:一份鲜切羊后腿,一份鲜切三叉肉,一份鲜切羊腱子。套餐里还有一盘鱼豆腐,巴沙鱼,油麦菜,金针菇,娃娃菜,油豆皮,宽粉,手擀面,四份传统麻酱,还有六宫格小料。
现在抖音团购只需要199,他们家的肉全都是鲜肉大刀现切的,每盘肉上都有羊肉的部位和更佳烫煮时间。羊肉蘸满芝麻酱,一口下去真的是太香了。他们家的装修都是地道的老北京风格,而且全是明厨明灶,坐在包间里还能看到整个厨房的各个环节,卫生方面更加放心。端午就带着你的亲朋好友来咏正祥吧!
吃火锅,全国人民一致认同的冬日仪式感。
在中国的美食地图上,潮汕牛肉火锅、重庆麻辣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云南菌汤火锅等等......一齐热腾腾地翻滚着,给人们带来冬天的幸福感。
有趣的是,在众多的火锅之中,出现了一个“异类”。只有北京的火锅不叫“XX火锅”,而叫铜锅涮肉。
铜锅涮肉,老北京人在冬天独一份的浪漫。其精髓就在一个“涮”字。在清末 *** 时期,随处可见的涮肉店铺和门前放置的大大的“涮”字招牌,是四 *** 内外的一道独特景观。
老北京人有多爱吃涮肉?
民间流行的一首《九九歌》这样唱道:“一 *** 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 *** 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每一个“九”都是老北京人吃涮羊肉的日子。老一辈的北京 *** 把铜锅涮肉称作“九九锅”。
老北京铜锅涮肉到底有多好吃?古往今来的名人纷纷为之打CALL。
著名的吃货皇帝乾隆,举办了千叟宴来安利它。据清朝御膳档案记载,宴会上一个炒菜都没有,只有1550 个铜火锅。
如果 *** 有大众点评,那老舍先生一定是美食大V,他给予铜锅涮肉五星好评,并且赞道:“好的涮羊肉,能吃出想象,吃出诗意,涮一片蘸进麻酱溜入口,就是动植物合起来的天地精华。”
那么怎样才是一顿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呢?
铜锅和炭火是基础分。一口高底座、圆肚子的铜锅,中间的“烟囱”里炭火红彤彤的烧着,周边一圈汤水鼎沸,热气与香气弥漫四溢。任屋外寒风肆虐,屋内温暖如春。
北京的老字号还会使用漂亮的景泰蓝铜锅,给足了老饕们享用美食的仪式感。至于为什么非得是炭火,因为炭火保持的高温,可以迅速烫熟肉片,让味蕾享受到羊肉最鲜嫩的口感。
然后是四大讲究,一汤底、二食材、三蘸料、四小吃。其中有一项马虎了,铜锅涮肉都失去了灵魂。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这句话出自《舌尖上的中国》,用来形容老北京铜锅涮肉是恰如其分。
“铜锅一盏、清水一碗、姜葱两三”,简简单单十二字道尽汤底的奥秘。铜锅里只有清水、葱姜、枸杞,连盐也只是少许。用最简单的配料和料理 *** ,让位给更优质的食材,让人们去享受食物最原本的美味。
薄至透明的鲜红肉片烫进翻滚着的清亮鲜汤,再蘸上精心调制的麻酱碟蘸料,入口即是肉片的鲜美滋味。
铜锅涮肉涮的是羊肉,且对肉质的要求非常高。传言里老北京铜锅涮肉,锅底久涮不淡,羊肉久涮不老不散。要想不吹牛,从源地、部位到刀工都十分讲究。
首先是羊的来源,一定要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大草原。其中锡林郭勒的苏尼特羊肥瘦均匀、口感绵柔,最适宜涮着吃。
其次是吃的部位,一只羊最适合涮肉的部位仅有40%左右,以羊上脑、羊磨裆、羊里脊、羊腱子肉、黄瓜条、一头沉、羊筋肉为更佳。
最后是刀工。老北京铜锅涮肉必须是手工刀切。每一片都顺着肉的纹理,薄到极致又片片均匀,并且“无血水、无腥膻、可立盘”。所谓的“可立盘”则是指肉片切完摆盘,将盘子完全翻转过来,肉片在盘子上纹丝不动。
只有几十年刀工的老师傅才能切出这样完美的羊肉。而肉片越薄,熟得就越快,口感就越好。涮的时间分秒必争,不离筷子,更大程度保留羊肉的营养和鲜味。
除羊肉外,一顿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还有牛百叶、白菜、粉丝、冻豆腐等食材。吃得顺序也有讲究。先涮毛肚,再涮羊肉,最后才涮菜。涮菜是经典的“老三套”,白菜、豆腐、粉丝,还可以倒上煮过羊肉的热汤,热乎乎又美滋滋。
吃老北京铜锅涮肉必蘸麻酱。麻酱浓缩了熟芝麻醇厚的香气,口感像巧克力一样丝滑。夹几片晶莹剔透的肉片入锅,筷子一浸一捞,肉的鲜香扑面而来,再蘸以麻酱,撇去些许腻味。人生的大满足就在这简单纯粹的小时刻。
不过,老北京人吃涮肉,可不仅仅只放麻酱。芝麻酱为主,韭菜花、豆腐乳为辅,再点上几滴蚝油、香油,撒上香菜与葱花,最后再加上现炸的油泼辣子提香。
鲜嫩的羊肉搭配这样一盘蘸料,肉的鲜香发挥到极致,人间绝味也不过如此。
最后别忘了搭配几样老北京特色小吃溜溜食。一瓣糖蒜在唇齿间咬开,汁水满溢。老北京的糖蒜经过长时间的腌制,没有浓烈的蒜味,酸酸甜甜,清爽解腻。
麻酱烧饼也是不容错过的美食,金黄酥脆的外皮撒上满满的芝麻,一口咬下去,香脆的酥皮与浓厚的芝麻香一起交织,回味无穷。
所谓“吃喝玩乐”,“吃”与“喝”紧密相连。吃铜锅涮肉别忘了加上北平啤酒。开盖就能闻到芬芳馥郁的小麦香,入口则醇厚甘美,吃肉更香爽!不仅解腻,而且风味纯正,与美食相得益彰。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没有比火锅更温暖的食物。所有的食材都在一口锅中相遇,这不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团圆”吗?“人间至味是清欢”,和亲爱的家人朋友相聚在一起,大口吃肉,畅快喝酒,最朴素动人的幸福全在这不断翻腾的铜锅之中。
THE END
*** |火锅季第三站打卡老北京涮肉,感受可以吃的“非遗”窗外寒风凛冽,屋里紫铜火锅羊肉飘香。铜锅、羊肉、烧饼、糖蒜、韭菜花……与现在“霸屏”的川辣火锅相比,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铜锅涮肉更能吃出北方数九寒天中,令身体温暖、令味蕾享受的满足感。
一家涮肉馆凭什么敢叫“壹条龙”?老北京涮肉的“老三样儿”是哪三种涮品?火锅季系列报道第三站打卡“壹条龙”老北京铜锅涮肉,新京报记者带你揭秘可以吃的“非遗”。
新京报记者 王萍 于桂桂
*** *** 于桂桂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贾宁
恭王府的老北京传统火锅到底是个什么味?有人说,朋友就是,打完架还能坐在一起吃火锅的人,没有记恨,没有抱怨,只有一只在你落难时,永远不逃开的手。最温暖就是那些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的老朋友,那些围着老北京紫铜锅嬉笑的时光.....今天学姐和学妹要了最正宗的清汤老北京铜锅。
济南本地的小山羊肉,新鲜手切,手切的羊肉纹理没有被 *** ,与机切的羊肉相比,需要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吃在嘴里的山羊肉,肉质紧实,即使是边缘看起来有点肥的肉吃起来也一点也不肥。
羊肉片肥瘦相间,吃起来很滑,很嫩,一点也不腻,里面还有有脆骨哦。肥的部分入口即化,然后就会感受到脆骨那种咯吱咯吱的感觉。而且这个肉是学姐看着师傅现刨的哦。
学姐以前只是在烧烤里吃过羊腰,火锅吃羊腰还是之一次。迫不及待下锅喽。煮过之后,平滑的羊腰变成了一顶圆圆的小帽子,好可爱。听到学姐说好吃,学妹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吃进去了。煮过的羊腰依然滑滑的,软软的,外面的一圈还比较筋道。
大颗的整个的虾仁们抱团,经过滚烫的清汤的洗礼,变得紧实弹牙,还散发着虾 *** 。
熟了的元宝虾不蘸调料反而更好吃,纯鲜的虾肉带来浓浓的满足感。吃了元宝虾学姐和学妹是不是能发财咧,然后就可以吃更多的好吃的啦。…哇,又饿了
#夏日生活打卡季##头条创作挑战赛##北京美食##铜锅涮肉#
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火锅作为中国人特有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体现出中国人的热情与好客。无论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吃老北京铜锅涮肉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伴着咕噜噜蒸腾的香气,千言万语融进沸腾的铜锅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心与心贴得更近。
东来顺
东来顺创始人是丁德山。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 *** 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
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市场重建后,丁德山在原处建起三间瓦房,改招牌为“东来顺羊肉馆”,就此东来顺开始经营涮肉生意。由于他以诚信为本,讲究货真价实,又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经营之道和 *** 技艺,所以,没过几年,东来顺的涮羊肉便与当时闻名京城的“正阳楼”齐名。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东来顺一跃而成为京城涮羊肉之冠。2008年“东来顺 *** 肉烹饪技艺·涮羊肉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来顺涮羊肉,有八大特点:选料精、刀工美、火锅旺、底汤鲜、调料香、糖蒜脆、配料细、辅料全。
东来顺羊肉只选用 *** 地区锡林格勒盟产羊区所产的经过 *** 的优质小尾绵羊的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磨档、黄瓜条五个部位。切出的肉片更以薄、匀、齐、美著称,半公斤肉可切二十厘米长八厘米宽的肉片80到100片,每片仅重4.5克,且片片对折,纹理清晰,“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投入海米口蘑汤中一涮即熟,吃起来又香又嫩,不膻不腻。
佐料包括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卤虾油、酱油、辣椒油及葱花、香菜等,集香、咸、辣、卤、糟、鲜等多种口味为一体,再加上自制的白皮糖蒜和芝麻烧饼,吃起来醇香味厚,口感独特。
聚宝源
“聚宝源”品牌起源于1937年,最初在牛街经营生鲜 *** 肉售卖生意,直至1993年“牛街聚宝源”餐饮创始人马刚接盘了当时已濒临倒闭的“聚宝源 *** 肉店”。2003年,马刚又创立了“牛街聚宝源涮肉”品牌,直至今日在北京开设了9家门店。
来“聚宝源”,“镇店之宝”手切羊肉不能错过。手切羊肉肥瘦适中,鲜嫩无比,绝无膻味,但凡来过这儿吃涮肉的,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好吃。手切的鲜羊肉是要比普通的羊肉要厚一些的,蘸小料一嘴咬下去,绵软深厚,鲜香无比。普通的精品羊肉也很好吃。有手切羊肉珠玉在前,普通羊肉却丝毫不逊色,鲜嫩非常。
聚宝源的烧饼是几乎每桌客人都会点的保留项目。烧饼虽个儿不大,但却麻酱味十足,辅以最上层的芝麻,满嘴酥香,令人陶醉。
南门涮肉
北京传统 *** 火锅南门涮肉创立于1994年,因为总店开设于南二环天坛公园南门,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南门涮肉”。因其品质可靠,诚信经营,色味俱佳而备受追捧,成为大众喜爱的老北京餐饮品牌。
比起川式火锅的麻、辣,老北京的传统铜锅用清汤做底,肉吃的是原汁原味,对肉质的要求就更高。为了保证质量,南门涮肉在河北自建牧场,引进 *** 羔羊,采用规范化养殖。这里产出的羊肉色泽光鲜、肉质鲜嫩、口感滑弹,几乎吃不出羊膻味。各个部位的羊肉也各具风味,各有千秋,手切鲜羊肉、鲜百叶、手切羊上脑等几乎是食客们必点的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独门蘸料,据说是由创始人尝遍京城大小涮肉店后,亲自配料尝试,几经升级改良而成。香菜、葱花垫底,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卤虾油覆盖其上,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回味留香,堪称这里涮肉桌上的点睛之笔。
满恒记
满恒记,是位于北京平安大街和赵登禹路交界处的老北京涮肉馆,创始人为满德春。1998年因涮肉店的羊肉总供不上货,满德春独自一人奔赴 *** ,拉回了十多车 *** 肉,这一去让满德春发现那里不仅水草丰美、民风淳朴、 *** 肉的品质也是极好。2013年满德春的儿子接手涮肉店,每年6、7月份是满德春的儿子满俊奔赴内蒙看肉源的时间。正因为二人的坚持,才让满恒记铜锅涮肉鲜香美味誉满京城。
如今满恒记老式的二层古色古香楼,置于繁华闹市街头独享清净。青砖墙的设计元素,加以搭配堂内悬挂的大红灯笼,传统中式的风格被彰显得淋漓尽致,简约中却也充盈着浓浓的古朴韵味。
满恒记的涮锅一律采用清水,姜片、葱段、香菇、枸杞、大枣,便是锅底的全部内容,纯清汤锅底,正所谓“好肉配清汤”。涮入锅中的羊肉片,是店堂厨师手工现切的极品苏尼特小羊羔后腿,肥瘦相宜,鲜嫩多汁,毫无膻味。
蘸料是满恒记独家秘制,芝麻酱、韭菜花、腐乳汁三大京味料配上虾油、蚝油、蒜末、葱花、香菜、油炸辣椒,五颜六色摆在一起,看似简单、随意,却恰恰可以来一场味觉的狂欢。与南方重油重辣的红油火锅底不同,抛开了重口调料带来的味觉袭击,吃的是大草原鲜嫩羊肉的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