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关羽到底是什么,以及三国演义关羽自我介绍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关羽不是武艺最强之人,为何被历代帝王推崇独得武圣尊称
自古以来文无之一、武无第二,在传统文化中孔子是当之无愧的文圣,他是以主流思想教化影响而确立其地位的。而与其地位齐平的武圣—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并因此成为教育人们忠诚爱国信念的典范而确立其地位的。
一、关羽武圣地位确立的演进
1、在三国时期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关羽并不能算是武艺最强的,而且还战败被杀,却为何在历朝历代都被统治者推崇和加封,最后独得武圣尊称,与至圣先师孔子平起平坐。我们从历史演进看看武圣地位确立的演进。
三国鼎立时期,活着时汉朝廷封他汉寿亭侯,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孙吴俘虏兵杀害,但孙权给了他之一个死后追封—“忠义侯”。蜀后主刘禅,在公元260年追封其为“壮缪候”。曹操则加封其“荆王”的尊称。在这一时期,所有资料显示,人们对关羽的印象其实就是忠义勇武能征善战的武将,名声不是非常突出。
2、武圣地位的确立
三国之后到晋代关羽成为忠勇的代名词,刘关张结义的大众文化情结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关羽的地位也就更加为人推崇了。以后从北宋又继续加封到清代,成为了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究其原因关羽作为一个忠君爱国的忠义化身,而被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需要,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关羽也因此成为教育人们忠诚爱国信念的典例。
二、关羽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忠贞神勇、义薄云天象神,而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如人,瑕不掩瑜,细致逼真,形象丰富饱满。
(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三国演义》突出克化的风云人物,关羽气质和精神都是作者极力颂扬并被读者广泛内心接受并崇拜的的。关羽从内到外英雄气质,万众敬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英姿勃勃、豪气冲天。“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而流落江湖。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小说只要涉及关羽,都是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刻画塑造,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
关羽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劝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今天我虽然身处绝境,但已经视死如归!”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关羽听了以后,觉得好象有一定的道理。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这三件事,首先说到降归大汉,其次说到保护兄长的妻子,最后说到寻找刘备,既有原则,又有策略;
3、武艺超群、威震华夏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很是推崇,虽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有充分的表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
(二)关羽的性格瑕疵,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关羽也是人,并非完美无缺。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和行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都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丢了身家性命,害了刘备与张飞,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他的忠仁勇义流传与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关羽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好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服他才避免了他的这次行为。同样,当刘备做了皇帝,封关、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就很不服气。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
荆州的失去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暂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可以抵御吴、魏的进攻,保证蜀 *** 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里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蜀汉内地。失去荆州,在军事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刘备、张飞悲痛欲绝,为了复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的基本路线,使得他们相继为此丧命,也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损失,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败。虽然有诸葛亮力挽狂澜,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
总之,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瑕瑜共显,但并没有影响关羽这个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至今为人们所推崇和敬仰。以爱国忠诚义勇兼备的武圣形象深深扎根人们心里!
图片来自 *** ,欢迎关注和点赞!
三国演义关羽自我介绍
答:汉寿亭候关羽。这个汉寿亭其实是汉朝的皇帝封给他的。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初期的时候,很多英雄都想扶正汉室,因此关羽能被封为汉寿亭也一件让大家都很羡慕的事情。
此外一开始的时候,关羽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也会说自己是:河东解良关羽,不过后面他很少这样介绍自己了。其实二爷出场不用介绍自己大家都知道了,毕竟大名鼎鼎。
三国时期的关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谢谢邀请。
关羽关二爷,那可是威震华夏,名扬四海的人物。被视作“忠义”的化身,敬奉在庙里的,是“神”一样的人物啊。
关羽的形象,那是在全球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的。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战长沙收黄忠,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那英雄事迹,光辉形象。是戏剧和评书里更受欢迎的人物。
然而,这都是演义。《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史书。
那么,真实的关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咱们还是要从《三国志》等正规的史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国志》: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一段说明了,斩颜良的事实,也证实了关羽是“万人敌”的说法。说明关羽的武力,是不容置疑的,的确有勇有武。
《三国志》: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这一点也说明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确不为曹操的恩赏所动,谓之“忠义”。
至于温酒斩华雄,还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都是编造的。华雄是死于与孙坚的乱战之中。
《三国志*关羽传》中还记录了刮骨疗伤的段子,这也是关羽让人敬佩的地方。
然而,同样,关羽的心胸狭小,也是赫然的。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嫉妒马超,瞧不起黄忠。这都正常,作为蜀汉的之一将领,他的高傲是可以理解的。
关羽作为重要的将领,犯下的错误,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这是不争的事实。破坏了三分天下的基石,导致蜀汉的衰败:
吴蜀联盟。这是整个战略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础,三分天下马上垮掉。关羽在荆州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联吴抗操。关羽却缺乏战略高度,目空一切。在孙权主动放下架子,求取关羽女儿为儿媳时候,被关羽大骂: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忍了,为大局利益,放弃个人荣辱。
关羽犯了个更大的,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抢了“湘关米”。
关羽在发动襄樊战役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立即不可一世了。在围困樊城的时候,军粮短缺。他居然放纵士兵去抢了东吴的粮草“湘关米”。
这个做法太流氓了。这一下子让孙权再也没法忍了。打人不打脸,这是打的东吴上下所有人的脸,侵犯了 *** 。
正是这个举动,导致了东吴翻脸了。白衣渡江袭击荆州。才有了关羽的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也才有了夷陵之战,有了张飞喝刘备的身亡。引起了蜀汉走向下坡路。
总之,真实的关羽,是个忠勇之人。也是个目空一起的莽夫。自恋、高傲、盲目自大。他犯下的错误,大于他的功劳。是蜀汉的罪人。关公关羽是一个人吗
关公和关羽是同一个人。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关帝阁的武财神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形象威武,义薄云天。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关羽,字云长,又称关公,是东汉末年名将,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致力塑造关羽忠肝义胆、豪气干云、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武将形象。从桃园三结义到大破黄巾起义,从温酒斩华雄到义斩颜良文丑,从三英战吕布到闯五关斩六将,从单刀赴会到水淹七军,淋漓尽致塑造了关羽好大的形象。
但关羽有自负,凭意气的毛病,可能这是武夫的通病吧。随着建立的功勋和名气越来越大,这些毛病逐渐彰显。刘备委以重任,独守荆州时,不管是对待东吴、曹魏的态度和谋略,还是调兵遣将和排兵布阵都带有自负和意气用事的毛病,可以说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自负失荆州”。
OK,关于关羽到底是什么和三国演义关羽自我介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
,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这一点也说明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确不为曹操的恩赏所动,谓之“忠义”。至于温酒斩华雄,还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都是编造的。华雄是死于与孙坚的乱战之中。《三国志*关羽传》中还记
忠义的化身,并因此成为教育人们忠诚爱国信念的典范而确立其地位的。一、关羽武圣地位确立的演进1、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三国演义》中,关羽并不能算是武艺最强的,而且还战败被杀,却为何在历朝历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