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夏朝有什么古代和夏朝有什么电视剧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夏朝有什么古代以及夏朝有什么电视剧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夏朝时代的地图是什么疆域有多大
夏朝时代的地图,及疆域。
夏朝地图制本
关于夏朝时期地图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还没有考证。或许有,只是我不了解,不知道罢了,毕竟我不考古人员。极有可能是布匹、兽皮所制。再或者没有地图及疆域概念。不过商代已经有地图出现,不然商汤怎么可能制定周密路线计划,绕一大圈灭夏呢?是吧!再或者是为,联络四方各诸侯国戎、蛮、夷、狄共同攻打中央王朝。
得说明一点,在黄帝时代已经出现了纺织,麻、棉、丝,因为上衣夏裳起源于黄帝时代,创造发明者黄帝。具考古发现证明了九千年前,以麻为原料,所制的麻制布角一小块。(没有资料图片给友友们看,抱歉!)
夏朝疆域及行政区、世传为:四方九州(或四海九夷)
根据史书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一、冀州,区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西部。
二、兖州,位于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
三、青州,濒临渤海,位于今天的泰山以东,山东半岛。
四、徐州,位于淮河以北、泰山以南,包括今天的江苏省部分、安徽省部分。
五、扬州,位于长江流域,包括今天安徽、江西、江苏省部分、福建省部分。
六、荆州,是九州当中面积更大的州,包括今天的湖南省部分、湖北省部分、四川省全境。
七、豫州,位于九州中间,别称中州,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分,所以河南省也简称豫。
八、梁州,包括云南省大部分、贵州省大部分。
九、雍州,包括宁夏省大部分、甘肃省大部分、陕西省大部分。
夷、狄、蛮、戎为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也称方国指四个方向的诸侯国,中央王朝的属地分封地。史学界一些人推测为少数民族或独立的国家,真是扯得蛋疼,两个字奇葩。就问问你们,不繁衍不迁移的吗?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在位110年
华胥氏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在位118年
女希氏(即女娲氏)约公元前7000年在位130年
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迁巢湖)、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
——————————————————————————
少典
广州
临魁(炎帝之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之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之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之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中国夏朝的历史经济、文化、政治框架分别是什么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之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传至夏桀时,被商汤所灭。
官职制度: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世袭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各部族,除保持它们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地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礼记·祭义》言,“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反映夏人对官位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夏代的职官已有明显的高低等级区别。
夏后是夏朝的更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
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汝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子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
“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九州的五服贡赋是夏后氏的主要经济来源,“夏后氏官百”中当有诸多官员专司赋役征发事务。
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
夏朝设置太史令。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
《墨子·耕柱》记载夏后启铸造陶鼎于昆吾时曾通过他的卜官,翁难乙,求问天神。
《夏书》载,“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夏后向四处巡征诗歌和意见的官员称作“遒人”、“瞀”、“啬夫”应该都属于“工”级的小吏。夏后可能还有专司占卜卜筮的“官占”。
《夏书》又载,“辰不集于房,瞀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讲述发生日食的时候,有“瞀”官击打大鼓以示于众,官吏和庶民各自奔走相告。
夏朝有监狱。《史记·夏本纪》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引曰:“狱名”。
夏朝有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
《尚书·夏书》中有关于设官分职过程的概述,载道“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夏王还临时委任臣属执行专门的使命,犹如后世之钦差大臣。《史记·夏本纪》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也。”夏朝已制定刑罚。《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纪》所载《甘誓》,对军队的刑罚有具体阐述。“用命,赏于祖。”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不用命,僇于社。”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僇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子则帑僇女。”集解引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也。”
文化:
夏朝的文字:
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河南安阳商都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马贺山认为: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是夏篆。
二里头文化:
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区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新石器晚期部落联盟夏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夏朝经济:
农业:
从很早的古代起,聚居在黄河两岸的夏部族,就已经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到了夏代,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水利是农业的基础。鲧和禹曾相继治水,其治水区域大致在当时夏部族聚居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有人认为主要在今伊、洛河流域、济水流域和颍、汝河上游,以及山西省晋南的汾水和浍水流域。禹治水以导为主,依据地势高低排除积水和疏浚滞淤,使原来的沼泽“渥地”改变成“桑土”良田。结合河南豫西地区的考古发掘材料看,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早期的人们聚落遗址,还多分布在浅山区和丘陵地区河谷两岸的台地上,而龙山文化中期与晚期的聚落遗址,不但数量较前显著增多,而且在靠近河岸两侧地势比较低的地带,特别是在河南豫东大平原地区,也多有分布。这很可能和禹治理水患,使农业生产发展有关。《论语·太伯》说禹“尽力乎沟洫”,《国语·周语下》“嘉祉殷富生物”和“养物丰民人”,都是追述夏禹的治水,不仅减少了洪水泛滥的灾害,而且又引水灌溉农田,使夏代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为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夏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 *** 纳税。后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而已。
夏代农业生产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兼有一部分骨器与蚌器。出土的石制农业生产工具中,石铲和石刀的数量为多。石铲皆为扁长方形,多在中部钻有一个或两个圆孔。这种带孔石铲安上直柄可作掘地翻土的石锸,绑在前端带有钩状的木柄上,就可作为松地锄草的石锄。锄耕用于农业生产,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大变革与改进。用于收割农作物使用的工具中,以石刀数量最多,石刀较以前的改进之处也是在石刀中部钻出一个或两个系绑木柄用的圆孔。工具的改进,使夏代的农业生产得到明显的提高。
河南豫西龙山文化中晚期出土的陶器中,有较多 *** 精致的斝、鬶、盉、觚、杯、小壶等酒器。文献中也多有贵族饮酒成风的记载。酒在中国古代向来都是用谷物酿造的。只有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与提高的基础上,才能用剩余的谷物进行酿酒。
在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有些草拌泥中夹杂有黍壳和稻壳的遗存,说明夏代已有黍和稻等粮食作物。
手工业:
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 *** 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 *** 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在烧制陶器方面,当时不仅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造 *** 上,又多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色或黑色,且又质地坚硬。陶器表面除多施用篮纹、方格纹与绳纹等装饰外,还有精美而细致的指甲纹、羽毛纹、划纹、圆圈纹和镂刻等装饰。器形品种如炊器、饮器、食器和盛储器等达三十多种。特别是有些造型美观, *** 精湛,胎质细腻、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发亮的磨光黑陶器,只有具备烧陶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的人才能烧制出来,故制陶业大概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在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 *** 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少数靠近山区的遗址中,有较多的石器成品出土。而在远离山区的地方半成品和打下来的石片则不多见。说明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是由制造石器的地方交换而来;还说明当时石器的专门加工和交换已经出现。
在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后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如在临汝县煤山龙山文化中晚期遣址中,出土了炼铜坩埚残块,其中更大的一块长5.3、宽4.1、厚2厘米,上面保存有六层冶铜痕迹。郑州牛砦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特别是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6.5、残高约5.7、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其器形有可能是青铜鬶,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
此外,制造木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纺织和酿酒等,在夏代都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畜牧业: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代青铜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铸造青铜的历史不长,所以青铜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规范,所以它有点像陶器的样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样,比较原始,它没有好多花纹,有小圆点,刻画简单的线条。
在夏朝以前,中国大地上有没有国家
(二里头一期)
感谢小秘书邀请。
个人觉得,这是个很严肃的历史科学问题——比如,何以算国家?中国夏以前有无国家的认定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应该由专业学者经过充分论证后作出结论,且能够在学界得到基本认可。很赞同孙庆伟教授的《鼏宅禹迹》序所表达的观点——“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在 *** 平台上把严肃的史学问题碎片化,人人争说,亦未必严肃——我们能做的,是交流各自了解的信息,仅只是“交流”而已。一,夏之前有无国家?如果按文献记载来说,那肯定是有了。《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按司马迁的说法,从黄帝开始,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禹都是国家;不但五帝,三代更是国家了。二,不过,对于五帝,会有不少人认为,那还属于神话或传说的时代。对二里头一期放射性碳素测试,其年代为公元前2200年(正负165年);这一时期的陶器特征也与商文化有明显差异。据此,徐旭升先生判定其应属于夏文化。在这之前的龙山晚期陕西榆林市神木高家堡石峁遗址,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距今约4300年,被称为“中国之一城”,存在超过300年,毁于夏早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这能不能算“国家”呢?三,位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的陶寺遗址,亦属龙山文类型为主的遗址,面积280万平方米。其绝对年代同为公元前2300年前后。考古发掘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的手工业区等。一些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而且,发掘中证实,陶寺遗址曾遭受战争的巨大破坏——城墙被掘开、宫殿被掀翻、神庙被破坏、居民被屠杀,……。这算不算“国家”呢?四,距今5300-4500年左右,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广大区域里,分布着良渚文化。遗址面积达34平方公里。更大特色是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括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象征着财富和神权。尤其是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相当精致。良渚遗址被一些学者认为,属于虞舜的领地。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加剧;刻划于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这个又算不算是“国家”呢?五,张光直先生曾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精于融合中西历史研究 *** 。他晚年在论述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时说:“我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西方社会科学的法则来和中国丰富的历史经验加以对比,看看有多少是适用的,有多少是不适用的。我相信大部分代表人类的法则是可以适用的,但有一部分是不能适用的。这些不能适用的部分有的就牵涉到文明城市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六,李学勤先生说,张光直先生所说的“法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历史有其普遍的规律,有在规律下显示的共同性、一致性。但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又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个别性,而我们对历史普遍规律的认识,是通过各个民族、国家具体历史的综合比较来萃取的。例如,讨论文明起源,涉及判断是否属于文明的标准,一般流行的说法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礼仪性建筑物、文字的发明和金属器(青铜器)的使用等。李学勤先生说,他曾多次说明,这三四条标准是以若干外国古代文明的材料为基准的,并且从开始提出便有争论。他说:“实际上,城市、文字、金属器等都是文明的因素,在各个古代国家、民族间其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使各自走向文明的轨迹不同,构成了文明起源过程的多样性。像中国这样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其文明的兴起应当有其特有的途径。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深入进行考察探讨,必将使我们对人类文明早期发展的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年,国内的田野考古呈快速发展局面。随着更丰富的历史遗迹的面世,不仅可以使古文献的记载得到证实,关于文化和文明,包括国家形式的认定标准,大概都能够改变。
夏朝有什么电视剧
电视剧大舜,讲述了原古时期先民的生活艰苦,和缺乏法制,诸侯征战的混乱局面。是舜领导大家开创了古代的稳定繁荣景象。
请问夏朝有几代皇帝
夏朝;(公元前2205年一1783年),传17帝,共422年。一、大禹。二、帝啟。三、太康。四、仲康。五、帝相。六、少康。七、帝杼。八、帝槐。九、帝芒。十、帝泄。十一、不降。十二、帝扃。十三、帝廑。十四、孔甲。十五、帝皐。十六、帝发。十七、帝桀。
关于夏朝有什么古代,夏朝有什么电视剧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
法则是可以适用的,但有一部分是不能适用的。这些不能适用的部分有的就牵涉到文明城市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六,李学勤先生说,张光直先生所说的“法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历史有其普遍的规律,有在规律下显示的共同性、一致性。但不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