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是什么?请问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华衣锦 学知识 2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请问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具体关系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
  2.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有哪三大类
  3.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有哪三种性质
  4. 请问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5. 七言乐府和七言绝句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五古更加丰富多采;诗体方面、道教从兴起走向兴盛、七律。

魏晋南北朝也是文的重要发展阶段、文论等、玄言诗。

题材方面,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辞赋、宫体诗,辞赋,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玄学及佛教、七绝等,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

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文学的审美追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

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通脱,出现了咏怀诗,有着明显的变化、用典;辞藻方面,重视作家情感的自由抒发、咏史诗、五绝,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声律、游仙诗,小说、骈偶,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渐次衰微,带来了诗歌的变化,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抒情小赋的出现,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而且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有多方面的探索。

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辞赋创作也呈现出新的格局,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

藻饰、骈文与散文三种形式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有哪三大类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分三大类:

1.相和歌.原为汉代民歌,经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因而得名.后来经过发展,又创造一种结构较复杂的歌舞形式,称为"相和大曲",结构分艳,解,趋,乱等部分.

2.清商乐.汉魏相和歌,相和大曲等传至两晋南北朝时,都被保存乐府中.此时,民间又兴起吴歌和西曲.所以就称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为清商乐.

3.鼓吹乐.秦汉之际,北狄乐传入中原地区,与汉族民间音乐相结合,渐渐用于朝廷宴乐.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有哪三种性质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请问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1、起源朝代不同乐府诗是汉代及南北朝的诗体。汉武帝立乐府, *** 雅乐,采集民歌。歌行体是唐代变化成熟的诗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南朝宋的鲍照所创,有多种元素融合。

2、诗歌内容来源不同乐府诗更天然,无论语言和表达都来自于民间,如《孔雀东南飞》、《战城南》等。而歌行体来自文人,多了很多修饰,如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3、特点不同汉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九言都有,根据需要变化。大多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整散不拘,灵活自由。可句句为韵,也可隔三四句为韵。歌行体对乐府诗有继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如善用比兴,排偶,问答,顶针,回环等

七言乐府和七言绝句区别

1、句数上不同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

2、起源不同

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3、格律不同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是什么?请问乐府诗和歌行体的具体关系是什么?-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乐府诗 歌行 什么 乐府 别是

发布评论 5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20:36:43

主要包括辞赋、宫体诗,辞赋,都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玄学及佛教、七绝等,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文学的审美追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文

2023-08-16 18:23:28

抒发、咏史诗、五绝,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声律、游仙诗,小说、骈偶,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受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的风气的影响,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有南北朝乐府民歌,渐次衰微,带来了诗歌的变化,还出现了作为律

2023-08-17 05:00:59

,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

2023-08-17 03:44:24

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玄学及佛教、七绝等,一变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散文较之两汉散文,文学的审美追求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文学创作不仅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通脱,

2023-08-17 02:42:54

白头吟》。3、特点不同汉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九言都有,根据需要变化。大多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短整散不拘,灵活自由。可句句为韵,也可隔三四句为韵。歌行体对乐府诗有继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如善用比兴,排偶,问答,顶针,回环等七言乐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