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什么时候开始昏庸?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华衣锦 学知识 2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乾隆什么时候开始昏庸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乾隆什么时候开始昏庸的知识,包括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的衰败确切地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 康熙、雍正、乾隆,谁的反腐败举措更为有力
  3. 乾隆曾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接触过,他为何没有开启现代化之路
  4. 乾隆是昏君吗
  5. 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清朝的衰败确切地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清朝的衰败是从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时期就开始衰败了,而更确切的时间应该是乾隆晚期伴随着西方之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整个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就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朝最终由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被推翻,这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大清从努尔哈赤开始直到最后的宣统帝溥仪的退位,这近三百年的起起伏伏一直有着说不完的迷,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这我们就不得不说被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康乾盛世”。

清朝文治武功的极峰:康乾盛世

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殉国后,清摄政王多尔衮以“为明复仇”之名,亲率八旗兵占领了北京,取代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开始。随后,清军南下,挫败南明和农民军、三藩等势力,逐步统一全国。

清朝初年,由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各地多是“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已荒而无力可耕”。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缓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实行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

康熙亲政后就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康熙五十年,清廷下诏永不加丁税即人口税,只收田租,但有人此举只是恢复明朝旧制。康熙还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引进外来农作物,使得清朝人口大大提升。他先后任用靳辅和于成龙治理黄河与大运河。在六次南巡期间,康熙考察民情习俗,亲自监督河工。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安定社会秩序,他颁行十六条圣谕,要地方人士循循告诫乡民。此外,为消除士大夫的民族意识和言论管控,实施文字狱,到雍正与乾隆时期这种情况加重。康熙晚期,由于官员薪资过低以及法律过宽,导致吏治败坏,而太子一位反复废立也导致党争得始乱。终在1722年康熙临终时传位于胤禛,即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他任用以干练、刻薄著称的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与李卫等。雍正还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表示自己勤于政事,他在中央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亲自批改奏折。削弱亲王势力,注重皇子教育,采取秘密立储制度以防止诸皇子争位的局面。雍正所派遣的特务遍及天下以监控地方事务,官员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他掌握在手里,密折制度在此时期完善,然而雍正还屡兴文字狱箝制言论自由;经济上实施摊丁入亩,减轻无地贫民的负担。为解决地方贪腐问题提倡火耗归公,耗羡费用改由中央 *** 计算;设置养廉银以提高地方官员的薪水。然而雍正即位的时候获得隆科多的协助,赖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1735年雍正帝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清朝的文治武功走向极盛。乾隆帝继位后介于康熙帝的仁厚与雍正帝的严苛,他以“宽猛相济”施政。此间江南与广东等地的丝织与棉织业很发达,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历史高峰。同时,银号在山西出现。乾隆期间清朝疆域更大,达1300万余平方公里,他平定准噶尔与回疆大小和卓之乱,使川黔等地继续改土归流。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中国风的热潮。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此时的清朝真真正正的是鼎盛时期,不管是经济、朝政、农业等都到达了建朝以来的顶峰。

康乾盛世晚期:朝堂腐败,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由盛转衰

乾隆到了晚年开始好大喜功,比如晚年的时候,乾隆自称为“十全老人”,还有自诉自己的十全武功:

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

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

乾隆什么时候开始昏庸?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1790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算两个)。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

并且其在位期间虽有功绩但是其生活是相当奢靡,更是频繁的出游,乾隆六下江南更是为人熟知,每次都是带领大量的人马、侍从,其奢华的消耗自然是国库为其买单,而且还大兴土木,导致晚年时期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的种子。

乾隆固步自封,在乾隆时期开始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更佳机会,西方工业革命进行的时候,而清朝此时的科技水平却是越来越落后。欧洲当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而乾隆正在自我陶醉之际,致使中国全面落后与西方,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却是“危机四伏”。

乾隆时期还大兴文字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制造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更是常有发生,其中几十起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而文字狱后导致大量文献被毁,而只剩下“拍马屁”的书,导致官员只会附和、拍马屁,读书人都不敢说真话,限制人们发言。在乾隆的不断打击挫辱下,官员们渐渐放弃了人格操守。不仅如此,乾隆还是中国历史上更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

虽然乾隆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开荒。但是康乾盛世之下的人 *** 涨,也导致物价暴涨,比如粮食涨价翻了四五倍;土地价格从每亩六七两银子涨到了五十两银子,最终导致出现了很多的流民,而流民就是不稳定因素。为此在乾隆后期,各种农民起义不断,著名的白莲教,就是乾隆时期兴起的,而这些矛盾都没有在晚期包括嘉庆继位后得到很好的结局。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到了乾隆晚期整个清王朝不得不随着时代的洪流慢慢的走向了衰败。

乾隆的能力和才能确实算是出众的,但是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乾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使得乾隆有一个可以挥霍的资本,换成其他人,只要不作,也能顺利交接皇权。乾隆一生可以说是幸运的一生,从出生到年幼时深受康熙帝喜爱,并之后顺利登基,一生几乎没什么挫折,也正因为这份福气毁了他,使他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做事专断,封疆大吏往往说撤就撤,残害思想言论,力图控制全局。相信即使一个人的才智再怎么出色,也无法支持他对上亿人口国家的全面独裁,最终导致国事衰微,致使清王朝由盛转衰,其实乾隆扮演了一个吃老本的富家子弟,经过乾隆的挥霍,清王朝在乾隆在位的晚期也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

我是林一说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点赞评论,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更大的动力。

康熙、雍正、乾隆,谁的反腐败举措更为有力

雍正无疑。

据《清史稿》中评价雍正帝:"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

在清朝的一众皇帝之中,雍正算得上是器重的一位十分复杂且矛盾的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他可以是勤于理政又敢于革新的优秀皇帝,整顿了朝廷内部,又造福百姓;他也可以是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的封建皇帝……

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怎样的人?浅谈雍正的功与过

功:耗羡归公: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所使用的货币的原料是银以及铜等金属,而这些金属在 *** 成货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损耗,因此在征税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附加费,而这份附加费便称为"耗羡"或者是"火耗"。

在清朝的时候,这一项附加费是由地方的州县来征收的,而这也成为了他们的额外收入,因此难免会有一些官员加大了征收的力度,从而导致百姓的负担变大。

因此,在雍正元年时,雍正接受了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了耗羡归公以及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以及横征暴敛。

所谓的"耗羡归公",就是将附加费变成固定的额度,并且由督抚统一管理。而所谓的的"养廉银"就是"耗羡归公"后使用剩余的部分,这样一来,既让百姓们不至于不堪重负,而官吏们也有了更多的俸入。

秘密立储:对于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来说,他深知夺嫡对于朝廷内部的危害,而这样的事情在清朝建立以来是时常发生的。因此,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于是雍正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他先是通过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后再逐步的瓦解诸位皇子各自的势力,对不是立储人选的皇子进行打压,从而不让夺嫡的争端发生并变大,这对于清朝内部来说是一件好事。

创立军机处,完善密折制度:在雍正时期创立了军机处,并完善了密折制度,扩大了可向皇上上奏折的人数,高峰时曾达1200人,扩大了信息的来源,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的反映情况,报告政务,奏折只需通过奏事处直接到达雍正的手中,还可以直接下发到奏事人手中。同时也强化了皇权,还可以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可以使官员们相互监督,让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以及操守等。

改土归流:雍正采用了改土归流,就是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的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皆废除,改为了朝廷中央 *** 派任流官,并设立了州、县。雍正即位之后,便废除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以及湖南等各地施行了改土归流。

这是一种进步的措施,有效的打击并限制了土司的割据以及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非常有利。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为了解决当时的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的问题,雍正鼓励官员以及百姓垦荒,并强调了粮食生产。此外,雍正还注意兴修水利,除了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之外,他还命怡亲王在直隶开展了营田水利,并且在宁夏修筑于疏浚水渠。

解放贱民:雍正元年时,便下令削除了山西以及陕西乐籍,并切命其他的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江苏常熟丐户、宁国世仆、浙江绍兴惰民、广东疍户、安徽徽州"伴当"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有效的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解放了贱民,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摊丁入亩:在雍正二年时,开始实行了由李维钧所提出来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自古一来,中国就有人丁税的存在,当时的成年男子不论贫富,皆要缴纳人头税。而在雍正时期实行了改革,将人丁税摊入了地亩,按照地亩的多寡来定纳税的数目,多地则多税,无地则免税,更符合民情。并且,这项措施也有力的打击了地主,同时宣布了取消儒户以及宦户,限制绅衿的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整顿吏治:雍正一即位,便着手整治吏治松散,贪污丛生,官员腐化堕落的现象,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会考府,对财政进行了审计,在制度上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现的空间。

在雍正二年时,又针对了各地亏空钱粮的问题进行清查,对贪官污吏们抄家追赃,而对民间拖欠则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

到了雍正三年,又以作威作福于结党营私之名,责令年羹尧自尽,同时又削隆科多,将其圈禁致死,此外还有许多案件也严肃处理,做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过:大兴"文字狱":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在雍正七年时,发生了川陕总督岳钟琪等人谋反的投书案,并由此牵连到了早已去世的理学家吕留良,作为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吕留良已去世40年,却因受投书案的影响而被开棺戮尸,并且其儿子以及学生也被处死刑。

因此雍正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以及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

当时,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一事而被斩首,而查嗣庭则是因趋奉隆科多而被戮尸示众。此外,陆生楠也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非常严重,并且处刑也异常的严酷,导致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们都不敢随意创作,更是不敢谈及任何有关政治的话题,对于思想的禁锢非常严重。

镇压起义十分严厉: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有起义的发生,在雍正时期也是如此,按正常来说,对于这些起义进行镇压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雍正时期所爆发的起义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雍正对于他们的处罚却是非常的严厉的,当时只要是有抗官的人就以反叛将其斩杀。更可怕的是,若是这些人拘捕的话,那么在一旁观看的人还会被当成同伙一同处决。

重农抑末,固步自封:雍正本人重视农业,但是同时也轻工商,在他看来,农业乃是重中之重,而商业以及工业则是末尾,甚至还认为若是有多一个人去从事商业或者工业的话,那么种田的人就会少了一个,因此他宣传农业重于商业工业的思想,这必然是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的。

并且,雍正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固步自封,他在沿海实行了海禁措施,并且还在对外贸易设置了重重阻碍,使得清朝错失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从而开始逐渐被西方国家所赶超了。

雍正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中不记载其原因,只是说他于何时病危,何时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在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于是关于雍正的死因就产生了各种说法,其中就例如宫女太监刺杀以及吕四娘刺杀等版本,而最令各方专家们信服的,就是丹药中毒说了。

随着历史学家们对清宫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有越来越多的专家们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

据记载,雍正在做了皇帝后求仙访道、企求长生。他甚至把道士们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并且对于道家的长生成仙说,已经到了几乎痴迷的地步。

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史料上说有雍正"七孔流血"的记载,这是严重中毒的表现。并且,乾隆还未正式登基前,就着急的驱逐了宫中道士,由此可见,雍正之死与道士怕是有密切关系。

小结

雍正对于清朝前期的发展,实有巩固与开拓之功,因此,若是要权衡的话,雍正的功绩是大于过失的。

从记载看来,雍正政治才华以及其领导能力等当年,都可以说是政绩显赫的帝王。因此,他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而有关他的真正死因,怕是还要等专家们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了。

乾隆曾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接触过,他为何没有开启现代化之路

乾隆皇帝应该是清朝历代帝王中,自信心和自我满意度更高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上,也难以找到在自信心方面可以超越乾隆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对于治下的国家,只有洋洋自得的感叹自己治理国家的成绩,不会觉得其它国家的科学技术更好,更谈不上让他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在他自我认识里,他治下的大清帝国国力鼎盛繁荣,更是盛世之时。而西方的所谓的“科技”,都是小道尔。

这仅仅是乾隆的自大吗?不是,这是乾隆朝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但也不要因此就陷入人种或者民族劣根性的自我否定模式中,因为只要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往往都是这种秉性,举个例子:大英帝国是之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最彻底之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这奠定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后,长期位居世界之一工业大国的地位。但是更为先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美国和德国为引领者。英国人一样会陷入自我膨胀和自满的逻辑中。

其实,很多事情的发生有偶然性,但也存在必然性。欧洲若没有崛起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也不会兴起探索海洋作战新的向东方的路线。

乾隆是昏君吗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辩证的看待,乾隆帝既有功绩又有错误,所以不能简单的评价他是否为昏君。

功绩: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错误:乾隆在位后期生活奢靡,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吏治有所败坏,贪污横行,全国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更高峰,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推迟了现代化的进程,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怎么灭亡的

1636年-19212年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宣统帝溥仪退位,共经历十二朝,统治中国273年。

清朝皇帝列表

1616年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之后20年间,平大顺、大西、南明、三藩之乱, *** ,完成全国统一。

清朝康雍乾三朝统治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后世简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下的最后一个鼎盛时期。

清朝末年, *** 战争结束,外国列强侵入中国,使中国的 *** 和领土丧失严重,但是有些爱国人士尝试去用改革去改变社会,如戊戌变法,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后期由于清 *** 的软弱无能,后续又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利交给袁世凯 *** 。清朝灭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灭亡 乾隆 时候 昏庸 什么

发布评论 4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7 02:14:54

才智再怎么出色,也无法支持他对上亿人口国家的全面独裁,最终导致国事衰微,致使清王朝由盛转衰,其实乾隆扮演了一个吃老本的富家子弟,经过乾隆的挥霍,清王朝在乾隆在位的晚期也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我是林一说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点赞评论,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2023-08-17 02:26:30

,从而有效的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解放了贱民,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摊丁入亩:在雍正二年时,开始实行了由李维钧所提出来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自古一来,中国就有人丁税的存在,当时的成年男子不论贫富,皆要缴纳人头税。而在雍正时期实行了改革,将人丁税摊入了地亩,按

2023-08-17 02:17:47

西南地区统治的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皆废除,改为了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并设立了州、县。雍正即位之后,便废除了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以及湖南等各地施行了改土归流。这是一种进步的措施,有效的打击并限制了土司的割据以及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非常有利。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为了解决当时的人口

2023-08-17 04:00:55

储人选的皇子进行打压,从而不让夺嫡的争端发生并变大,这对于清朝内部来说是一件好事。创立军机处,完善密折制度:在雍正时期创立了军机处,并完善了密折制度,扩大了可向皇上上奏折的人数,高峰时曾达1200人,扩大了信息的来源,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的反映情况,报告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