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冉闵手下为什么叛变,以及冉闵是民族英雄为什么被骂千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冉闵作为一位军阀头子被吹成英雄
我教大家一个鉴别他人历史修养的小技巧,那就是冉闵。
不知道冉闵的,这人基本不在网上研究历史。
吹捧冉闵的,这人基本只看网文不看正史。
“但凡溢美冉闵的,都是史盲。他们其实根本不曾看过史书,只看了网文便信以为真。以后他们再看史料,就是有目的的去看,忽视对冉闵不利的因素,只看他们需要的内容”
我向来很喜欢说一些很武断的话。
有人说冉闵下令杀胡,这很了不起,是汉族的英雄。
但杀胡事件发生于公元349年12月,那时的冉闵还叫石闵,是后赵政权的臣子。
后赵是羯族石勒开创的,标准的异族政权。
并且当时冉闵还以石虎的干儿子自居,他颁布杀胡令的理由是孙伏都等人谋逆,要背叛老石家,所以必须清理余孽。
你们能别自作多情说冉闵是为了大汉不?
不信?
公元350年11月,杀胡令颁布不足一年,冉闵又一次惊世骇俗了。
他又开始拉拢亲近胡人了,所谓“抚纳群胡”是也,并且还真弄出了点非同寻常的大动静。
“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
冉天王封自己的儿子做“单于”,还给他配备了一千胡人骑兵做卫队,说好的“杀胡令”呢?
汉族大臣韦謏就看不下去了,陛下您杀胡不到一年,现在又捣鼓出单于和胡人军队来,是不是过分了?
“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冉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
大臣上疏建议杀胡,冉闵勃然大怒杀了他全家?这就是所谓的“汉族英雄”?
谁还说冉闵是为了大汉杀胡人的?对得起韦謏的在天之灵?
而冉闵的政权又保护了多少 *** 呢?看图说话
“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晋书·张轨传》)
能够给北方汉族遮风挡雨的政权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凉!冉闵在哪儿?
汉族李暠所建的西凉也存在了21年,十倍于冉魏!
的确,冉闵杀胡是卓有成效的
“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可惜这不完全是胡人,“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鼻子高胡须多的 *** “滥死者半”。
并且当时的皇帝依然是石鉴,石虎当时还有三十八个孙子也安然无恙,他们可是标准的胡人,怎么不一并杀了?
说到底,杀的还是没有地位命不值钱的胡人罢了。
并且,冉闵杀的汉族人并不比胡人少。
“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六》)
就这种换了三次姓的军阀,如果也配叫民族英雄,那吴三桂也是民族英雄了。
那个年代的华夏正统东晋王朝英雄辈出,一时多少豪杰?
祖逖中流击楫收复淮北,
谢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刘琨闻鸡起舞独卧孤城,
桓温枕戈泣血北伐剿灭成汉,
刘裕金戈铁马尽复黄河南岸,气吞万里如虎。
以上诸多豪杰,哪个不比冉闵值得称颂十倍?
哪个建立的功业不再冉闵之上?
那么多民族英雄不去弘扬,却偏偏要对冉闵这样一个滥杀无辜、荼毒生灵,大搞种族灭绝来稳固自己地位的刽子手大肆吹捧?
(ps:评论真的会暴露素质,大家可以看下本文的评论,很多人在骂我,然而并没人能拿出史料来反驳。其实冉闵究竟是什么货色,相信真正读过那段历史,又哪怕是认真在网上查过资料的人都可以了解。坦白说,我不怕被骂,因为骂我的都是有一腔热血的,有一定民族认同心的人,这种人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担心,如果民族的未来就交给这群是非不分且素质有待提高的 *** 青年,还真有点前景堪忧)
同为鲜卑政权,后燕为什么干不过北魏
鲜卑人能够发展起来,真应该感谢曹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鲜卑原本是漠北民族混战中最不起眼的角色,正是在曹操的一手操持下,隐然坐大,成为了漠北又一个游牧帝国。
匈奴人被击败后西遁,广袤的漠北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由于两汉400年经营西域,西北部族一直被压制发展,难以染指漠北。此时,之前被匈奴击败而分裂为乌桓和鲜卑的的部族先后强大起来。乌桓占据着辽西走廊,最早接触中原文明,更先发展起来,占据河北北部,有意参与中原角逐。在公元207年,曹操一战而平乌桓三郡,从此乌桓民族事迹不显。到216年,由于匈奴人南犯,曹操下令降服的南匈奴分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散居于并西一带,每部置帅,以 *** 监管,其中左部帅刘豹率一万余人聚居在太原郡离石,右部居住在祁县(今祁县东南),南部居蒲子(今隰县),北部居新兴(今忻州),中部居大陵(今文水东北)。自此,漠北再无任何一支强大的部落武装。
(曹操当真为一代枭雄)
当鲜卑人怯生生地从兴安岭地区出发,一路南迁,逐步进入漠北草原,留在当地的匈奴部落十余万落(帐)都自号鲜卑。鲜卑人由此势力大振,成为继匈奴之后又一支草原地区的首领——草原地区的游牧民需要这样一个带领他们南侵掠夺物资的首领,当这个首领不能再带领他们抢劫物资时,他们就会果断地抛弃这个首领,转而拥戴另一个能够带领他们的首领。北魏帝国后来的被迫汉化,即是出自漠北民族在生存这件事上的背叛。
当时鲜卑人有一个首领,名字叫做轲比能。此人颇能驭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魏文帝时,轲比能受封附义王。轲比能在进行部落统一战争时,受魏国干涉,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怀贰,献书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松警惕。随后,他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其中,以辽东地区的慕容部落、赤峰地区的宇文部落、辽西走廊附近的段氏以及兴安岭附近的拓跋部落最为出名。
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氏。慕容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二十八位。因为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姑苏慕容世家,以致其他小说家也纷纷效仿,因此,慕容世家成为武侠小说中江南之一大世家。慕容鲜卑的武功之盛也是一时无两,在北方建立前燕、西燕、后燕、北燕、南燕等诸燕国家。
(慕容家族建立的燕国强盛一时)
可是这个慕容家族,却是内讧比较严重的家族,南北朝时期与刘宋皇族可堪一比。在其极盛时期,正是因为内讧,才使得国势盛极而衰。前燕趁着后赵内乱,在公元352年击败了冉闵后,占据中原,抛弃晋朝旗号,建国改元,登基称帝。南朝以来武功最盛的东晋一直图谋恢复,最终在枋头之战中,桓温战败南撤,前燕于是达到鼎盛。
在枋头之战中表现异常出彩的是慕容垂,是慕容皝的第五子,原名叫做慕容霸,却因为少年时勇冠三军,不善于守拙,反而遭到当时的世子慕容儁的猜忌。慕容皝去世后,慕容儁顺利即位,立刻就让慕容霸改名。慕容霸曾经堕马而撞断了牙齿为由改其名为“慕容(垂夬)”,后更是去“夬”而改名慕容垂。在四哥慕容恪(这个是个狠人,冉闵就是败在他的手下,他也是位列武庙64哲中位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的将领)在世时,慕容垂还能保得平安无事。当慕容恪去世后,慕容垂一直被当权者猜忌,在枋头之战立下大功后,反遭受排挤,无奈之下携子出奔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原本忌惮这位前燕的大将,眼见他来降,喜不自胜,立刻给了高官厚禄。苻坚的丞相王猛看的真切,认为慕容垂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先是进言尽快杀掉他。后来,又心生毒计,以“金刀计”赚慕容垂,逼迫苻坚杀掉此人。结果,苻坚还是不杀!
不过金刀计也不是毫无所得,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中了计策远奔故国,结果却被君主猜忌流放,最后死于非命。如果慕容垂这个才智兼备的嫡长子不死,也可能就不会有后来让慕容垂为之神伤的参合陂之战,当然也就不会有拓跋鲜卑自此实力冠绝北中国群雄,最终扫灭诸侯,建立北魏的故事了。
(史上最毒反间计——金刀计)
369年,前秦国主苻坚趁机以前燕未割让虎牢以西之地给前秦为由(枋头之战中前燕担忧不能取胜,以割地为代价换取前秦出兵助战。前秦为免唇亡齿寒,出兵2万助战),派王猛率兵攻打前燕。370年正月逼降洛阳太守,留军驻守并还师。370年6月,苻坚命王猛率领步兵、骑兵6万再次进攻前燕。王猛阵前誓师,与燕军交战,燕军惨败,太傅慕容评单骑逃归邺城。秦军包围邺城。苻坚亲率精兵10万攻克邺城,皇帝慕容暐出奔被俘,前燕灭亡。
前秦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国家,他的君主苻坚也是一代圣君,只是可惜晚节不保。这个氐人建立的国家(氐人据信是 *** 别支,风俗与 *** 无异),也有着混一南北的理想。在前秦灭掉前燕之后,随后就把矛头指向了代国。
(汉化最浅的拓跋鲜卑)
这个代国是哪个国家呢?
前文说过,鲜卑混战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叫做拓跋鲜卑,也称别部鲜卑。拓跋鲜卑,应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而习惯上往往仅指北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这个部落虽然号称鲜卑,但是更靠北,与中原不通消息。所以文明发展程度最慢,对 *** 武力的敬畏也最少。不管是乌桓,还是鲜卑慕容部落,都认为中原皇帝都是“天上人”做的,而拓跋鲜卑没这个意识。他们不断地从北方迁徙到南方,最终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安顿了下来。黄河百害,为富一套。在占据了河套之地后,拓跋鲜卑势力发展很快,最终建立了代国,与曹操当年设置的五部匈奴的左部匈奴为邻。
代国建立后,就开始四处征讨,很快就荡平了附近的大小部落,势力大振,隐然成为漠北地区的一支新兴力量。代国与匈奴左贤王刘卫辰(匈奴人姓刘,是因为汉朝和亲的结果)打了多年战争,匈奴人被拓跋鲜卑逼的走投无路,只好向南方的秦国请求援助。
于是,前秦天王苻坚就带领了10万人攻打拓跋鲜卑的地盘代国。另外,苻坚还带领着步兵、骑兵大约20万人,分为两路共同进攻代国。
30万大军会师后,与代国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大胜之。代国的君主拓跋什冀健打不过只好逃跑到北边的山里。后来听说前秦军队撤退了,就又想着回来,结果被埋伏的秦军刺杀,代国灭亡。
至此,前燕和代国先后都灭亡在了天王苻坚手中。北方一统,苻坚还派了吕光带着7万兵收复西域。志得意满的苻坚,自认为功劳盖世,要做万姓之主,心底无私,将本族人氐人都远远地散开了去到各地镇守地方,长安附近竟是异族天下,惹得氐人离心,议论纷纷。同时,苻坚被外表光鲜照人风华绝代的慕容冲姐弟迷失了心志,姐弟专宠后宫。长安城的八卦新闻传的还真快,不久,路边的儿童也会唱:“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龙阳之资的慕容冲:高颜值的慕容家族)
这些花边新闻只能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铁血征战史的一点调剂,因为在灭亡代国7年后,心高气傲的苻坚不顾已亡故的宰相王猛的劝诫,立志要挥鞭断流,带领百万大军南征东晋,最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被北府兵一战击败。前秦帝国刚刚在北方建立统治不久,灭亡燕国不过13年,灭亡代国不过7年,连一代人的时间都没有,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因此,苻坚刚一战败,北方立刻人心浮动。
慕容垂身在异国已经14年,此时已经57岁,也带着本族人马立刻东归,在邺城附近招兵买马,起兵反秦。经过2年的围城战,终于攻下了前燕的旧都邺城。燕国旧部纷纷靠拢,后燕自此立国。与此同时,与中原隔绝消息的拓跋鲜卑也在拓跋珪的带领下宣布复国。由于氐人力量不能集中,在各地被击破,而且氐族本部军马,视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为敌国,一直与之周旋,所谓哀兵,打的很是悲壮,不过最终还是由于力量悬殊,无法为苻坚复仇,勉力维持394年,最终被后秦被灭。后世的清王朝可能就是借鉴到前秦的教训,选择了居重驭轻以治大国,在北京附近聚集了一半以上的八旗兵力。
复国的拓跋珪,年仅15岁,纵使天纵英才,然而创业艰险,民少兵寡,周边的割据势力都远比他强大。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北魏建国当年,即386年10月,拓跋珪的叔父拓跋咄窟率部逼近,部众惶恐不安。拓跋珪因此派遣使者,请求已在中原一带立国的后燕。当时慕容垂名将皇帝的威名很大,虽然将近60岁了,但是慕容垂同时代的英才,如冉闵、慕容恪、苻坚、王猛、桓温等猛人都纷纷作古,慕容垂作为乱世枭雄,在乱世中有着定海神针一般的威慑力。所以,虽然后燕刚刚立国,但是名气早已传到塞外。
(前燕、前秦、后燕都被慕容垂折腾惨了)
慕容垂派遣他的儿子慕容麟(这个天生的叛徒,一生以背叛为己任,先后坑了前燕、父亲,还坑害了哥哥慕容令)带领的后燕援军,会合拓跋珪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12月,后燕以援助之功加拓跋珪西单于之号,封上谷王,但拓跋珪不受。此时,拓跋珪虽然年纪很轻,但已经显示出不为人下的心志了。虽然此时的北魏势力弱小,不敢与后燕在战场上一较长短,但是这为后来的北魏与后燕的交战埋下了伏笔。
拓跋珪在此后5年间东征西讨,逐渐削平了河套草原一带的割据武装,成为塞外的一支强大的势力。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拓跋珪在20岁这年,攻杀了刘卫辰,彻底扫平了漠北。
这个刘卫辰是谁呢?他本人及其宗族同党5000多人都被北魏杀了,漏网之鱼的幼子叫做赫连勃勃,在16年建立了胡夏政权。赫连勃勃长期与后秦交战,使得后秦国力大损,被东晋灭国。这也算是还了当年苻坚救援刘卫辰而出兵灭代的恩情吧。当然,拓跋珪杀了刘卫辰一族也是报了当年毁家灭国之仇(前秦灭代)。
拓跋珪在早期依附后燕,后来国力渐强,已有不臣之心。两国貌合神离,争霸之战已不可避免。但是因为两国世代姻亲,不好撕破脸皮,虚与委蛇着。但是这样的和平很脆弱,很快就出现了裂痕。391年,后燕将北魏来使拓跋觚扣留,以向北魏求名马,拓跋珪拒绝。拓跋觚是以一直遭后燕扣留,此后两国关系恶化。北魏忧惧后燕之威,不敢独自对阵后燕,转而联结西燕对付后燕。
394年6月,慕容垂出兵进攻西燕,围攻其都长子,西燕帝慕容永向北魏求援,可是援军尚未赶到,长子就已失陷。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都被诛杀,西燕亡。至此,华北一带只剩北魏与后燕两国互相对峙,魏燕之战一触即发。
(年轻气盛的拓跋珪)
次年,即395年5月,后燕自恃强盛,太子慕容宝诸子弟统步骑98000人伐魏。拓跋珪知后燕大军前来,料想抵御不过,率众到河西避战。燕军于7月到五原后收降魏别部三万多户,又征收谷物及造船打算渡河进攻。拓跋珪亦进军河边,与燕军对峙。北魏一方面派许谦向后秦请求援兵,一面派兵堵截燕军与后燕都城中山的道路,并抓住取道去前线的燕国使者。
当时的中国盛行重装骑兵,后燕军队多数也是重装骑兵。半个世纪前,被誉为霸王转世的冉闵,就是败在这种重装骑兵的战阵之下。所以,后燕出动如此规模的兵力,虽然人数看起来不像其他时期作战动辄数十万人,然而这些重装骑兵的装备器具的花费,以及所具有的战斗力,对于拓跋珪而言,无异于灭国之战。所以拓跋珪不敢硬拼,只能远远地躲避,隔河对峙,等待战机。
因着慕容垂在出兵时已经患病,而堵截道路令慕容宝久久都不知道国内消息,拓跋珪于是逼令抓到的使者向燕军谎称慕容垂的死讯,成功动摇燕军将士的军心。燕魏两军自9月起隔河对峙至10月,燕军终因内乱而被迫烧船撤退。
其时黄河河水未结,魏军未能及时渡河追击。但次月大风令河面结冰后,拓跋珪即下令渡河并派二万多魏军精骑追击燕军,在参合陂大败燕军,俘获大量后燕将士及其宗室官员。拓跋珪除了选用有才的如贾闰、贾彝、晁崇等人留下外,打算将其他官员都送回后燕,但之后听从其他人的建议将四万降兵全部坑杀,慕容宝等人只带领数千人逃出生天。
(参合陂之战:史上著名的杀降事件)
在西方的罗马帝国,当屋大维·奥古斯都得知罗马军团全军覆灭的消息痛苦不堪,他扯烂自己的长袍,以头撞墙,高声喊道:"瓦卢斯!还我军团!"从此罗马帝国就此放弃了征服日尔曼尼亚的企图,只能与日尔曼人划莱茵河而治理。
世之枭雄的慕容垂听闻变故,其心情应与屋大维类似。后燕因此战而国力大损,已经难以作为地区霸主。然而,老皇帝慕容垂的英雄威名,依然压的25岁的拓跋珪喘不过气来。次年3月,慕容垂为雪参合陂之耻,亲率大军再度伐魏。这次出征,算是后燕的最后高光时刻了。
他率军密出中山,命人凿开太行山道,出其不意地攻陷平城,留守平城的魏陈留公拓跋虔战死,守城的三万余家部落皆被俘。接着慕容垂更派慕容宝等进逼拓跋珪。
拓跋珪此时十分惊惧,打算逃离都城盛乐以避兵灾(这家伙遇到大事只会逃跑),而诸部因骁勇善战的拓跋虔战死,亦有异心,令拓跋珪不知所措。
可是当慕容垂来到参合陂,看到堆积如山的燕兵尸体,燕军士兵多有亲属亡于其间,于是哭声动天。慕容垂已经年届70,本就是带病出征,见此情此景,悲从中来,不能自胜,继而发病,无奈退兵,并在返回的路上病逝于上谷。随后,慕容宝回到燕都中山继位。
(强盛时期的北魏)
396年7月,27岁的拓跋珪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正式开始准备攻取后燕所占的中原土地。2年后,河北、山西的主要城池都被北魏占据,后燕的疆土被切断。北边的叫做北燕,南边的叫做南燕。这两个国家,后来分别被北魏和刘宋攻灭。
慕容世家自此,再也没有建立过政权。不过,也有可能慕容家族有一支人,流落到江南桃花坞,为不忘复国,给后代取名“慕容复”,期求有一天能够重新光复大燕。只是,南燕灭亡到《天龙八部》中的北宋中期,已经过了500多年,其执念至此,也可算是凌云壮志了。
冉闵是民族英雄为什么被骂千年
近些年来,在 *** 上对冉闵的评价越来越热烈,冉闵的形象构建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赞美冉闵的认为他是解救汉族同胞的民族英雄,贬低冉闵的认为他是破坏民族关系,杀戮无数的刽子手,不管怎么样定义,冉闵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评价冉闵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事情。
晋室东迁之后,北方的汉族同胞经历非常惨痛的一段时间。一些少数民族的当政者顽固推行所谓“胡汉分治”政策,汉族人口在五胡乱华的时间里面减少了一大半。甚至一度有鲜卑族士兵用汉族女子做军粮的传说(是为双脚羊)。可见汉族同胞在五胡乱华时期之悲惨经历。
冉闵的父亲名叫冉良,早年参加“乞活军”,曾经是羯族首领石勒的部下,后来被石虎收为义子,冉良去世后,冉闵接了他父亲的班,成为后赵政权的一员猛将。后赵政权在石虎去世后就陷入了内斗之中,冉闵由于在后赵政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而被各方所拉拢,但也有人意欲除之而后快,冉闵在得知自己被某些皇室成员列为暗杀对象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在劫持了权臣李农后,便发动了兵变,冉闵随后颁布了《杀胡令》,采取奖励性质的残杀,即杀一个羯族人可以领到多少赏钱,将都城内的后赵皇室和贵族成员残杀殆尽,许多羯族一般民众也遭到了屠杀,据统计,大约有二十万羯族人死于冉闵的屠刀之下。
但最终冉闵在胡族的联合攻击下遭到了失败,但是冉闵杀胡却着实给北方的汉民族带来了一线生机,使得后来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敢再推行大规模的歧视 *** 的政策。
但是冉闵在政变发动后,也犯下了一些历史上常见的夺权后的错误,比如骄傲自满,放松警惕,权力欲望膨胀,没有处理好各方关系(特别是没有处理好与东晋王朝的关系),因而,在历史上他个人也遭到了很多批评。
同样是汉奸,为什么人们只知吴三桂不知冉闵
吴三桂算什么,跟冉闵比。冉闵刚开始是没有办法,他爹从小就被异族收养,冉闵也是,至少他长大后维护了北方汉族免遭灭亡,恢复了自己汉族的身份改回汉姓。吴三桂是为了一己之私投降异族,反过来攻杀自己的母国,把事做的太绝,杀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
冉闵是汉民族的英雄吗
我觉得历史人物冉闵算不上民族英雄,但可以说是汉族的英雄!
关于冉闵这个历史人物,历代有很多争议或者说是有很多说法,如果真的是所谓的民族英雄,为什么没有像岳飞一样出名呢?就算是,那也只是汉族的民族英雄。
首先,我们来看看民族英雄的定义: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 *** 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也就是说在反侵略斗争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而冉闵虽然下了“杀胡令”,驱赶胡人,却也只能是我国的内部战争,毕竟,后来的五胡大多融入了汉族当中,细算起来只能是内战。
还有,关于冉闵其人史学上也有争议,不过,他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乱世中原,尤其是外族横行的时代,能够翻身做主,建立冉魏政权,也算是一代枭雄。
毛主席曾经在他的《心之力》中称赞冉闵“天赐之英烈”。
个人看法,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野史趣闻请关注颍州弃之!
关于冉闵手下为什么叛变和冉闵是民族英雄为什么被骂千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列表
,年仅15岁,纵使天纵英才,然而创业艰险,民少兵寡,周边的割据势力都远比他强大。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
难之国唯凉土耳!”(《晋书·张轨传》)能够给北方汉族遮风挡雨的政权只有一个,那就是前凉!冉闵在哪儿?汉族李暠所建的西凉也存在了21年,十倍于冉魏!的确,冉闵杀胡是卓有成效的“一日之中,斩首数
冉闵还叫石闵,是后赵政权的臣子。后赵是羯族石勒开创的,标准的异族政权。并且当时冉闵还以石虎的干儿子自居,他颁布杀胡令的理由是孙伏都等人谋逆,要背叛老石家,所以必须清理余孽。你们能别自作多情说冉闵是为了大汉
年间东征西讨,逐渐削平了河套草原一带的割据武装,成为塞外的一支强大的势力。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拓跋珪在20岁这年,攻杀了刘卫辰,彻底扫平了漠北。这个刘卫辰是谁呢?他本人及其宗族同党5000多人都被北魏杀了,漏网之鱼的幼子叫做赫连勃勃,在16年建立了胡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