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是什么意思,黄喉是什么部位的肉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00
“火锅”的英文居然不是“Hotpot”,那到底怎么说?

火锅一年四季都有人喜欢吃,但你知道火锅真正的英文表达吗?并不是hotpot!

01

Hotpot ≠ 火锅

听到hotpot的你

是不是想到的是这样的


然鹅

服务员给你上来的,是这样的:

原来

Hotpot在国外是“土豆炖肉”

(还是那种连锅端的~)


如果你在国外点餐说:"I'd like a hotpot.",服务员会给你端一份连锅的土豆洋葱炖肉,类似大杂锅。火锅的英文应该是hot pot,中间是分开的,如果你怕说错,可以用chaffy dish

This Sichuan hot pot really works up my appetite.

这个四川火锅真是吃得我胃口大开。


So, how should explain Chinese chaffy dish with such forei *** friend?

那么,跟这样的外国朋友要怎么解释中国的火锅呢?


02

Soup pot ≠ 清汤锅


身边总有一位不吃辣的朋友,吃火锅必点一个 *** 锅锅,一边麻辣一边清汤,但soup pot是平时用来煲汤的锅,并没有清汤锅的意思,清汤锅的正确表达是plain broth


What kind of broth shall we order? There are three choices on the menu: plain, spicy, or "Yuanyang" style.

我们点哪种锅底呢?菜单上说有清汤、麻辣和 *** 三种锅底。


拓展:

spicy broth 麻辣锅

double-fl *** or hot pot *** 锅

mushroom soup pot 菌汤锅

Seafood pot 海鲜锅

to *** to soup broth 番茄锅


03

No spicy ≠ 不辣

“辣”在英文不仅能用spicy,还能用hot。

spicy和hot的区别:

hot:热的、辣的。

hot指普通的辣,但更侧重于热的感受。

spicy:辛辣的、多香料的。

spicy偏向于辛辣,比hot的程度更深、更接近辣。而且spicy不仅仅表示味道辣,它也可以表示气味的 *** 、辛辣。

所以不辣的正确表达是not spicy

What you like eating are spicy is not spicy?

您喜欢吃辣的还是不辣的?


拓展:

not spicy 不辣的

mild 温和的;轻微的

medium 中等辣的

hot 重辣的

super spicy 超级辣

火锅相关英文表达

一、dipping sauce(蘸料)

sesame paste 芝麻酱

hoisin sauce 海鲜酱

chili sauce 辣椒酱

Tabasco sauce 超级辣酱

peanut sauce 花生酱

fermented bean c *** d 豆腐乳

Lao Gan Ma Chili Black Bean Sauce 老干妈



二、meat (肉类)

beef tripe 毛肚

thousand-layered tripe 千层肚

duck/goose intestine 鸭/鹅肠

duck blood 鸭血

fresh pork aorta 黄喉

mutton 羊肉

meat balls 肉丸

quail eggs 鹌鹑蛋

*** shed shrimp balls 虾滑


三、vegetable (蔬菜)


Chinese cabbage 白菜

water spinach 空心菜

lettuce 油麦菜/生菜

broccoli 西兰花

black fungus ***

sea *** 海带

potato 土豆

Chinese yam 山 ***

corn 玉米


帮你回忆最可爱的四川土话一一你是不是都搞忘老哦

上次对四川话只做了图文,很多朋友不懂,特别是远方的朋友!这次做了功课,带上解释 ,希望宝宝们喜欢。

挖掘机=娃娃机

厕所=毛撕,走路=甩火腿, 膝盖=克西头儿, 手肘=倒拐子, 打架=掴聂, 冷=冰欠(有的还会在两个字中间加点其他的),猜拳=拾圈儿, 螃蟹=盘海, 蜻蜓=丁丁猫儿, 捉迷藏=逮猫儿, *** =老捏儿, *** =老几, 里面=吼头, 吹虚=扯把子/提虚劲, 知了=恩恩儿, 一巴掌=一耳屎,青蛙=切猫儿, 吵架=扯筋, 看=qio, 提=dia, 说话=开腔, 爱打扮=妖艳儿, 接吻=肯兔儿脑壳, 完了=归意, 结束=杀割, 不踏实=李扯火, 轮胎=滚滚儿,经常=环是, 故意=利边,要子, 哎呀=哦豁, 胡牌=割了, 听牌=下叫, 打哈欠=大豁孩,直走转弯=抵拢倒拐, 搞怪=装疯迷窍, 形容很软=希溜啪,胖子=闷墩儿/长得拽实,弄不懂=搞不醒活, 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筛边打晃, 急急忙忙的跑=扑爬跟斗儿。 全部=一哈, 大惊小怪=惊风火扯, 吝啬=夹 *** ,风筝=风兜儿, 生气=打燃火,冒火, 怎么回事=朗拐子搞的, 没关系=不成在,装怪=灯儿啊当的, 便宜=相因, 无精打采=秋迷秋眼的, 聊天=摆龙门阵,遥远=非远八远, 独眼=边花儿, 瘸子=掰掰儿, 形容人不懂事=广耳石,吹牛=冒皮皮/憧壳子, *** =摇裤/火炮儿, 潜水=栽泌头儿, 洗澡=搓夹夹!!另外,打乒乓球的常用语:打柄蹦,胎胎板儿, *** 常用语:爪脚球,直走=直杀下切,形容别人很傻= *** /宝气/胎神!蟑螂=偷油婆; 妻管严=趴耳朵; 做事拖拉=拉西摆带; 撑腰=扎起/雄起;生气了=毛了;怎么办=咋办;干什么=zhua子; *** =赖隔宝; 嗓子=黄喉儿; 麻雀=雀雀儿;上厕所=改手;大、 *** =屙屎、尿;纸片=纸飞飞儿;好吃=怂嘴;过马路=过该,形容颜色的还很多:黄=供黄,红=飞红,黑=区黑,区妈黑,酸=揪酸。

这次总结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没得漏了的塞!妈呀,脑壳皮都抓烂了。

连蘸料都不懂,还好意思谈火锅?

丨老子吃火锅,不能没蘸料!丨


- 风物君语 -

不知不觉,立冬已至

好在没什么寒冷是一顿火锅不能驱散的

除非

蘸料不够给力

先别说你不知道同事家里有多少套房了,就连吃火锅时,同伴碟里蘸料的味道,你都未必知道。

你不会以为大家坐一桌,尝到的就是相同的滋味吧?


▲ 王思聪笑你看 *** 。图/ ***


暗潮涌动的火锅 ***


北方有句话叫“看人下菜”,这四个字放在人身上是种讽刺,稍加变换用来形容火锅,却再合适不过——“看锅蘸料”是绝对的吃货哲学。

因而,若不了解暗潮涌动的火锅 *** ,妄谈蘸料纷争,未免“空中楼阁”。

▲ 绘/Q年

既是“看锅蘸料”,那么不同派系的蘸料便自有不同。


五方割据,纷争不断


火锅在华夏大地上基本呈北派、川渝、云贵、粤系和江浙五方割据之局,蘸料亦据此各有千秋。


北派丨麻酱为尊

麻酱对北方人而言,不客气地说,几乎就是火锅蘸料的全部了,对北京人,尤其如此。


▲ 没错,就是这么浮夸。图/ ***

而它之所以能风靡北方,是因为在以羊肉为主要涮料的北派,火锅多以清汤为主。地道的老北京涮锅,就是铜锅炭火,清水汤底。即便要加底料,也不过大葱几截、生姜若干罢了,注定其无法“降住”羊肉的膻气。


▲ 老北京火锅。图/ ***

可是不带膻气的羊肉,对 *** 、青海以外的多数北方人而言,毕竟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香味浓重的麻酱就此大展身手,刚从沸水中脱身的羊肉一旦被醇厚的麻酱包裹,便再不烫口,腥味也被遮了个七七八八,吃起来怎一个美字了得?


▲ 麻酱蘸肉,越吃越有。图/ ***

当然,视麻酱为火锅天敌的人,对它的仇恨也正源于此:“只剩麻酱味”是北派以外的其他派系皆无法容忍的,此为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正儿八经的麻酱要先用热水解(xie)开,再加入少量的盐或香油,均匀搅拌方能成型。不过加盐虽是 *** *** ,但加香油,却让同为北派的山东同胞(多数山东人)严词拒绝,誓死不从。


▲ 解麻酱的神奇之处在于,不论加多少水,麻酱都有本事将其内化。图/ ***

好的芝麻酱越调越稠,依据个人口味撒上花生碎、香菜等配料,调制成千人千碟的蘸料,不过是一顿火锅的开始。

饶是如此,也激起了食客们丰富的内心戏。

麻酱里加入腐乳和韭菜花,是专属北京的“经典之味”。但对绝对忠于麻酱的人来说,除了加少许香菜,再往里掺任何调料,都是异端。


▲ 麻酱、腐乳、韭菜花三剑客。图/ ***

芝麻酱、蒜蓉、麻油的组合,则是多数热爱麻酱本味者的选择,配料若再多,便是不伦不类,带来的心理冲击,不亚于老年人看到穿破洞裤的孙女,惊讶甚至有点愤怒,但偏生还管不着,只能叹一句“哎!世道变了!”


▲ 这世界的变化,从火锅蘸料的配制便可见一斑。“我什么都想要”!图/ ***

当然,自从海底捞进军北派领地,让“世道变了”的网红蘸料便越来越多。风物菌在此附上 *** 呼声较高的三款秘方,聊表心意。

花生酱+麻油+辣椒油+生抽+香醋+香菜+糖——白菜、菠菜、生菜以及菌菇类等素菜的绝配。 腐乳+芝麻酱+辣椒油+芝麻+香菜——涮鱼、虾等原味海鲜的时,蘸咸香的它一级棒! 芝麻酱+麻油+生抽+香醋+糖+葱花+姜末——大众经典款蘸料,老少咸宜,荤素皆可。

川渝丨双碟的天下


▲ 重庆火锅,咕嘟咕嘟。图/ ***


北京人在成都吃火锅:“有麻酱吗?”服务员:“有 *** ”。北京人:“呃,有蒜吗?”服务员端来一碟蒜泥,北京人:“不不不,是整瓣的那种”。服务员:???

对于川渝地区的大多数人而言,麻酱简直是魔 *** 般的存在,油碟和干碟才是他们的本命。


▲ 香麻油一浇,有谁能拒绝?图/ ***

其中,油碟是嫡长子,快速降温、中和辛辣、增加食材鲜香的优点,足以使其成为川渝火锅的蘸料主力。

清油做底、裹挟着各色香料提味四川火锅,和以牛油为魂、翻卷着姜蒜花椒海椒、涮锅不涮菜重庆火锅之间的纠葛,足以 *** 三天三夜,但我们今天光讲油碟。


▲ 油碟这么一搅和,我就开始分泌唾液了。图/ ***

四川油碟配料繁多,葱、香菜、小米辣、蚝油、芝麻一样不落,但在重庆,香麻油和蒜蓉就是全部,最多再加点儿醋。

四川人嘲笑重庆人寒酸,重庆人则盯着花花绿绿的油碟,眼皮一翻,暗讽对方的吃法缺乏灵 *** 。


▲ 干碟,串锅蘸料的王者。 图/ ***

每家火锅店都有自己的独门干碟,比例不一。但辣椒面、盐、味精、芝麻、花生碎几乎是干碟标配。

油碟+干碟,双碟合并的吃法,在川渝的火锅餐桌上极为常见。羊肉、鱼鲜等食材蘸入油碟可适当解辣,增加香味;毛肚、黄喉、腰片、鸭肠等“ *** ”,滚落在干碟里,才能在更大程度保留原味的同时,丰富香辣口感。


▲ 串串火锅能解孤独。图/ ***

川渝火锅双碟蘸料,就这样在相爱相杀之中,成就着这片湿热之地上的胃,顺便拯救了他们的 *** 肠。

云贵丨蘸水为魂


和川渝一样无辣不欢的,还有云贵。


▲ 蘸水里滚过,就是当之无愧的美味了。图/ ***

云贵火锅要配的,当属蘸水无疑。蘸水有干有湿,讲究颇多。各类美食都配有专门的蘸水,某种程度上品尝蘸水就是在品鉴美食,因而万不可张冠李戴。

火锅的蘸水通常由折耳根、辣椒、麻油、酱油、黄酒、醋等食材在碟内相互制衡,中和着每一种食材“冲”味儿的同时,也撞出了意想不到的鲜美。以至于云贵火锅的蘸水,味道温厚醇香,辣倒在其次了。

▲ 没有丰富的内涵,哪里敢自称蘸水?图/ ***

秉承着“不同食材蘸不同料”的原则,鸡肉火锅的蘸水里,少不了大蒜胡椒面提鲜;羊肉火锅的蘸料则更加丰富,除了常规蘸水外,还有糟辣椒、干辣椒、辣椒面三者待命,等候挑选;牛肉火锅的蘸水用牛汤化开更好……

粤系|潮汕与潮汕之外

广州人对火锅,不似川渝那般,有着极强的执念。


▲ 广州人在回答“广州火锅的主流蘸料”时,给出的 *** 。

以粤系为 *** 的南派火锅,一贯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而广州人的会吃,也在他们“因锅施料” 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打边炉潮汕牛肉火锅。

清汤清水的打边炉更大限度地保留着食材的本来面目,以酱油(生抽)为主的蘸料参与,则起到了提鲜、提鲜、再提鲜的妙用。


黄喉是什么意思,黄喉是什么部位的肉-第1张图片-

▲ 小青柠与沙茶酱的组合,懂的人都知道。图/ ***

沙茶酱,潮汕牛肉火锅的顶配。沙茶酱、蒜蓉、香油、小葱搭在一起,鲜咸微辣间让弹牙的牛肉愈发香浓,引得无数火锅食客竞相折腰。


▲ 喜蘸蘸喜蘸蘸,噢噢~图/ ***

江浙|吃火锅,打酱油

温和清淡的菊花暖锅为 *** 的江浙火锅,蘸料既不似北派麻酱那样重口,也没有川渝云贵那般丰富,倒与粤式颇为相似。


▲ 酱油,辣椒的组合拳,了解一下?图/ ***

酱油和海鲜汁是江浙火锅蘸料的必备之选,酱油/海鲜汁与蒜泥、泰椒、葱和香菜的混合,让注重“鲜“之味觉体验的东南火锅食客们青睐有加。

沿江沿海的地理位置,使河鲜和海鲜成为盘中餐之事顺理成章,蘸料盖过食材本身的鲜香自然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因而清淡但提鲜的酱油和海鲜酱成为江浙火锅蘸料的主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 再鲜嫩的肉,也不能没有蘸料的加持啊!图/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上不少自称浙江火锅爱好者的食客表示,酱油和醋是其必选之料,甚至高举“无醋不火锅”的大旗,这让身为山西人的小编惊讶不已。

好在设计 *** 姐Q年是个浙江人,关于醋的争议,她表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放一点醋,至少涮海鲜一定会蘸醋”。

▲ 虾胳膊蟹腿什么的,蘸点加了醋的海鲜汁,美!图/ ***


*** , *** の魅力


虽五霸割据,但在火锅蘸料界,流传着一句千古箴言,平衡着吃货 *** 的乾坤——“说实话,反正我只蘸自己的料,别人吃什么关我屁事”?——话糙理不糙。


▲ 你更爱哪一款?图/ ***

纵然火锅五派各有蘸料,但这世上,从不缺乏对着油碟跪唱 *** 的北方人。同样,也不缺少热衷于麻酱的南方人对蘸水念念不忘、对酱油心生好感的各路食客。

更有火锅老餮面前一餐需放十碟蘸料,把餐桌占得满满当当——生菜要蘸蒜蓉、吃肉得有油碟、下水不能没有干碟加持、豆腐必须得有酱油参与、涮面里又怎么少得了麻酱?


▲ 吃,就图个乐啊!图/ ***

吃货的 *** 从来没有什么禁忌是铁律,合我胃口,便是一切。


说出你的火锅蘸料黑红榜吧!

-END-

文丨章鱼

设计丨Q年

学习姿势丢失节 *** 20条你不知道的冷知识新鲜出炉

1.奈良的鹿

奈良的鹿给人鞠躬并不是所谓的“表达感谢”,而是一种威胁,让你给吃的。如果它给你鞠了你还不给吃的, 你可能就要被拱了。

2.朋友圈 *** 问题算作民事 ***

朋友圈 *** 不受《消费者权益保 *** 》保护。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算作民事 *** ,只能通过民事诉讼进行 *** 。

3.美国总统保镖也管 ***

在美国 *** 监管这事情的是美国特勤局,总统的保镖一开始的工作是调查 *** 的,现在也主管 *** 犯。

4.狗背对人意味什么

狗狗背对你,是对主人的信任与保护的意思。

5.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带 ***

日本的自动贩卖机上都有所在 *** 的信息,这是为了让人在紧急情况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具体的 *** 。

6.明朝“ *** ”为“宦官”首领

在明朝的时候“宦官”和“ *** ”还是有区别的,当时的 *** 专指宦官的首领。而到清朝时,宦官和 *** 已然没有区别了。

7.兔子 *** 时虚弱将吸收胎儿

如果兔子母体在 *** 的时候得病或者 *** ,身体虚弱的时候,甚至可以把胎儿吸收作为自己的营养。

8.黄喉不是喉

火锅中的黄喉不是喉,其实来自于猪或者牛等家畜的大血管。

9.鼻毛的作用

鼻毛可以截住细菌,使其随鼻腔内的粘液进入胃内,用胃酸 *** 细菌。

10. *** *** 止痛

*** 蛇的毒液中含有非常独特的蛋白质Ohanin。Ohanin制成的止痛 *** , *** 效是 *** 的20倍,目前还没发现有副作用。

11.医院和数字4

医院里的病床号没有以4开头的,而医院四楼一般是存放设备的地方,不住病号。

12.SOS

国际求救信号SOS并不是任何单词的缩写,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因为它的电码“...---...”在电报中发报方最容易发出,接报方最容易辨识的电码。

13.深圳蛇口

深圳最早的 *** *** 始于蛇口,蛇口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属于深圳的。到现在蛇口的有线电视、宽带、天然气依然是 *** 的一套体系。

14.日本部分地名来源

日本很多叫“四日市”、“六日市”的地方,是因为当时的日本物质条件贫乏,不是天天有东西在市集卖售的。所以一般会在一些繁华的地方有个类似于“赶集”一样的活动,每N天有一次“集市”。

15.梦中无阅读能力

梦中的人会失去阅读能力。所以在梦中梦到的文字基本都无法阅读,只会模糊感觉到有字。

16.丹麦酒驾没收车辆

丹麦交通法规:酒后驾车 *** 的情况下,将没收车辆,而被没收的车辆将会被拍卖,拍卖所得将上缴国库。

17.正德皇帝自封的法号

正德皇帝热爱 *** 故事,天天缠着来自各国的朋友(法师)给他讲轮回,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法师。由于法师们都有自己的法号,正德皇帝很羡慕,于是给自己也加封了一个,名叫 *** 。

18.祖冲之画像

现在广为流传的祖冲之画像,其实是蒋兆和画家根据竺可桢为原型画的。

19.塑料瓶可 *** T恤

8个1200 CC的塑料瓶,就可做成一件运动T-shirt。

20.女人一生的 *** 时间

女人的一生约有2280天左右在来大姨妈,也就是累积有六年处在 *** 期 。

艺人呼吁中国帮日本建“大罩子”封闭核废水,引粉丝集体脱粉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引发全世界质疑和担忧后,有选秀艺人竟然跑出来抖机灵了。

14日晚,男团R1SE成员任豪在社交平台谈日本福岛核废水时呼吁,希望中国帮助日本在福岛核电站建“更大的罩子”,封闭该地区为核废水处理厂。

这番“降智”言论随即登上热搜,之后任豪删除微博,但又辩称删除并非本意,“如果你的冷嘲热讽能唤起大家的重视,一起呼吁保护这颗地球海洋不被 *** ,那我觉得骂骂我也还挺开心的”。

当晚,“脱粉” *** 热搜,部分任豪粉丝庆幸自己已经脱粉。

截至15日上午,任豪绿洲动态仍未删除或修改。网友震惊到只能感叹:但凡有点脑子也说不出这话来,做个任,豪吗?

1995年出生的任豪,是四川成都人,2019年在选秀节目《创造营2019》中以第9名的成绩出道,加入男子唱跳组合R1SE,曾参演电视剧《择天记》《千古玦尘》。

4月14日17时59分,任豪在绿洲发布动态并同步至微博,这位微博粉丝超过958万的爱豆写道:“对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如果我们用更大的罩子使其封闭,封闭该地区为核废水处理厂。如果我们祖国愿意去帮他一把,全世界人就能明白什么是中国力量和中国制造的能力。战争我们永远不能忘,可是这颗蔚蓝星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更令人迷惑的是配图,“灵魂画手”任豪大手一挥,画出了所谓的“更大的罩子”:

甚至“贴心”标出中国沿海主要城市与日本福岛的距离,似乎在为“帮日本一把”的行动评估路线,更“智熄”的是,还写上了“不用谢”三个大字。

看完偶像这番极限 *** 作,部分粉丝之一时间想到的是哥哥的安危,怕他“招黑”。

接着,任豪官方粉丝后援会@任豪POI全球后援会 更是开创 *** 地将此不负责任的言论上升到“任豪呼吁大家一起守护地球”的高度,话题讨论区,粉丝争相跟随偶像脚步。

更有日本粉丝隔空感叹:“任豪大概非常喜欢日本,只希望中国能够助一臂之力吧。单纯的孩子,不是粉丝的 *** 许觉得他很幼稚,大脑简单四肢发达。”

随着争议进一步发酵,任豪删除微博。

14日18时54分,任豪发 *** 调“微博不是本人意愿删除”,并喊话网友:“如果你的冷嘲热讽能唤起大家的重视,一起呼吁保护这颗地球海洋不被 *** ,那我觉得骂骂我也还挺开心的。我不是科学家,我只是和你一样生活在这颗星球的灰尘,谢谢你能看到 。”

*** 言论引发了网友更强烈的质疑。

但也有昔日队友、同届《创造营》选秀学员王志文站出来力挺。

但很多粉丝还是醒悟了。当晚,“脱粉”登上热搜,截至15日上午8时,讨论次数已达12.6亿。话题区里,一半是任豪粉丝正在脱粉,另一半是庆幸自己脱粉早。

其实在此之前,这位哥的迷惑言论,已经一箩筐。

去年春节前夕,新冠 *** 爆发不久,任豪:“爱情都轮不到我!还想要肺炎轮到我?切~”

人家致敬前线医护,他点蜡烛:

超强台风利奇马 *** ,任豪阳光明媚,与他无瓜。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 *** ,57人死亡,14人失踪,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恋情被曝光,女友批其“频频撒谎”,他却写了个无厘头的故事回应:“太阳出来了,月亮离开了,大海也平静如初。”

对了,今年4月7日,他的“黄喉”还上过火。

截至发稿,任豪仍未删除或修改引发争议的绿洲动态。

针对日本 *** 正式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 *** 发言人赵立坚14日说,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处理核废水,不应让全世界买单。日方应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 *** 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

版权声明

本文系用户独家授权发布风闻社区的稿件,转载请联系观察者网。

50年代,火锅一度消失在重庆人的饮食记忆里,为何能在三四十年间大流行?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7期,原文标题《重庆老火锅,麻辣里的丰富层次》

重庆火锅的真正大流行,不过三四十年时间,却已在它的起源城市形成了顽固的饮食记忆。和人们印象相反,这里的火锅并不散漫随意,大开大合的味觉体验之下,这座城市有自己严密的火锅章法。

记者/王海燕 摄影/于楚众

重庆“水八块”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是经济实惠的大众餐饮

老油老卤 *** 道

谈论重庆火锅可能是最容易的,毕竟,谁没有吃过几顿牌子里带有重庆二字的火锅呢。但作为一个重庆人,我发现谈论重庆火锅又是难的,“重庆火锅跟成都火锅有何区别?” “重庆人的火锅记忆到底从何而来?”,当我真的想探究这样的问题时,并没有显而易见的 *** 供我参考。

中国各类涮锅的形式虽多,一个较为广泛的 *** 是,重庆火锅起源于上世纪初的水牛毛肚火锅。川籍作家李劼人曾在《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中写,清末川江航运繁荣,长江北岸的解放碑一带,有街头小贩,一头担着水牛内脏,一头担着煤炉,沿街现煮现卖,这一形式逐渐发展,开始落地生根,有了店铺。根据文献,火锅店曾在 *** 时期风行一时,当时的火锅店里,有专人 *** 卤汁,管理炉火,桌上镶瓷,用铜锅,配金边瓷菜盘和茶壶、茶,与现在的火锅已没有太大区别。1942年,郭沫若五十大寿,还曾以火锅宴请夏胡绳以及当时戏剧界的名流。

但这并不能得出火锅在当时就火爆的结论,一群重庆本地的历史爱好者曾在重庆 *** 联的支持下,和同道一起,访问过100位解放前的 *** 业从业者,出版了口述史集。因为希望复原重庆旧城生活样貌,在访问中,专门询问了受访老人在解放前对火锅是否有印象,结果除了两位开店的老人,只有少数老人对火锅有印象。这可以佐证的是,重庆火锅曾在 *** 期间短暂风行,但远未达到如今的 *** 美食程度。而后,随着50年代公私合营后市场经济凋敝,火锅一度消失在重庆人的饮食记忆里,直到 *** *** 后上世纪80年代起,火锅才重新回到重庆的商业餐饮版图上。

和火锅发源一样,二次复兴的火锅同样是以朝天门为起点,扩散开去的。“70后”的资深火锅食客沱沱出生成长在解放碑周围,他记得自己幼时放学,绕路也要去解放碑附近的临江门,闻闻洞子火锅老灶牛油火锅的香味,还觉得那是除了汽车尾气外最香的东西。

沱沱跟我普及,过去的重庆火锅并不收锅底费,而是在汤底使用之后“洗油”,就是滤除残渣,高温滚煮,蒸发水汽,剩下红彤彤的老油,循环使用。早年物资匮乏,重庆人爱吃重油,火锅又是平民的,用老油可以解决普通人吃火锅的费用问题。沱沱也是坚定的“老油派”,我问他,他自己家里煮火锅的老油可以用多久,他说一辈子。这肯定是夸张说法。倒是我路遇的一个出租司机,自述总在家里做火锅,炒得一手好料,他说他的家用火锅老油一般使用期限是一年,倒不是因为对油的品质有怀疑,而是食材吸油,烫不了多少次,老油都被吸光了。

火锅用老油本是物质匮乏的无奈,却因反复熬煮,意外获得了厚重感,成为风味来源。火锅店老板谭廷刚90年代就进入火锅行业,曾在朝天门附近的担担火锅摊上当过学徒,他记得早年的火锅,不独用老油,还要留一勺头天的汤底,加入新锅,就像卤菜的老卤汁一样。资深老食客还会带着骄傲的语气强调:老油不是地沟油。对他们来说,做得再好的一次 *** 锅底,也只徒有香气,缺乏厚重感,就像香水缺乏层次,只有前调,没有中调和后调。

炒料师傅往往是重庆火锅店工资更高的员工

厚重牛油锅

重庆火锅是组合的艺术,通常来说,决定一家店的火锅好不好吃,有两个要素:汤底和食材。汤底决定了一家火锅是老火锅还是新派火锅,老火锅是重庆本地市场的绝对主流,外地人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则大都归新派。何为老火锅?过去指的是使用老油的火锅,老油的成分是牛油,现在不强调老油了,但牛油是绝不能变的。

重庆家常菜中使用的动物油脂通常是猪油,细腻润滑,而牛油的脂肪颗粒大,吃起来粗糙,且具有特殊香味和膻味,在传统川菜中餐中用得很少。但和猪油比起来,牛油的熔点高达40℃~46℃,极易凝固,因此附着 *** 很强,容易黏在食材上,吃起来浓郁厚重,反而成了天然的麻辣火锅汤料。在重庆,敢打出老火锅招牌的,一锅汤底,牛油含量通常在5~6斤,与锅底中的高汤比例相当。牛油的融合 *** 高,这样的汤底即使滚开的部分,油脂也不会全部荡在水面,而是与水混在一起,清亮稠密,不用 *** 大辣,味也是厚重的,再生猛的食材从中滚过,也压得住,给人满足感。过去的重庆老火锅里,底料油脂只有牛油一种,但在改良的过程中,部分火锅店会加入少量菜籽油和猪油,一是减缓锅底凝固速度,二是让汤底更顺滑,但菜籽油和猪油最多不能超过20%,再多就寡淡了。当然,这是重庆的标准,在外地,即使号称最正宗的重庆老火锅店,一般来说,一份锅底牛油含量也最多在2~3斤,甚至少至1斤,用重庆人的话说,叫飘油,取点牛油味而已。

对重庆老火锅来说,牛油选得好,等于锅底成功了一半。过去,大多数火锅店老板都是自己买牛膘回家炼油,但随着重庆火锅工业的发达,大多数老火锅店都是购买成品牛油。工业化生产的牛油,为了符合生产标准,会选择失去一部分香味,且随着产品供不应求,牛油中掺入的杂质也多起来。所以这几年,有少数火锅店老板选择买新鲜牛膘回家自己炼油,沙坪坝二火锅的老板杜健是其中之一,他告诉我,要炼出更纯正润口的牛油,应该选择牛后腿接近 *** 的肥膘。牛油炼制极考功夫,炼得太老,会失去独特的牛油香味,炼得太生,膻味又太浓,还会使火锅锅底产生很多泡沫。目前杜健家掌握这一技法的,是 *** 妈。

一个老重庆人,走到火锅店门口,就闻得出一家火锅的成色,而习惯吃牛油锅底的人,再吃其他锅底,总会感到轻飘飘、空落落。也正因为牛油太“实”了,毗邻的成都 *** 很难接受,因此成都火锅锅底普遍用清油,即菜籽油,再加各种香料 *** 而成,看起来也是红艳艳一锅,但味道截然不同,吃起来满嘴植物香。那种香气很容易往衣服上沾,这是很多火锅店里“火锅味”的来源。

*** 市场里,一名商贩正在处理鸭肠,这是重庆火锅行业销量更大的食材之一

油碟与底汤的较量

回到重庆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蘸料也是观察一家重庆老火锅是否正宗的标准之一。在“二火锅”的店里排队时,我和一位本地人聊天,谈到这个话题,用了“味碟”一词。结果反复说了三遍,对方还是一头雾水,直到我写出来,他才恍然大悟,“你说油碟啊!”后来我才知道,对重庆人来说,蘸料并没有调味的功能,所以他们没有“味碟”的概念。

重庆老火锅的标准蘸料是油碟,主要用芝麻油,有的店家会打好端上桌,还有的店直接搁一只大桶,放在店门口,配水龙头,让顾客自己接,有些外地人反应不过来,还以为是茶水。除了麻油,有些店家也提供菜籽油,都是配少量蒜泥,起到降温、爽滑、增香的作用。有的人为了降低辣度,会在油碟中加点醋,这是可以宽容的,但蚝油不行,蚝油起于成都,对重庆人来说太鲜了,回甜味重,很容易败掉火锅底汤的味道。一个说法是,更早的重庆火锅汤底可以直接用来泡饭吃,现在没人这么干了,但不用油碟,直接打几勺汤搁在碗里当蘸料的,依然大有人在,在这些人看来,需要蘸料调味的火锅绝对是失败的。

重庆人对麻辣口味的把握非常细微,甚至为了保留辣椒和花椒本身的香味,坚定地拒绝了任何香料。这当然是经过了反复试探和选择而淘炼出来的,重庆市饮食协会会长张正雄记得, *** *** 初期,重庆火锅的底料种用的是豆瓣,豆瓣含淀粉质,依附 *** 强,食材容易入味,还有独特的豆瓣风味,再加汤中含 *** 醪糟,所以当时的火锅很醇厚,有回甜,算不得 *** 大辣。但随后,为了追求更极端的味觉体验,重庆人抛弃了豆瓣,将主料变成了糍粑海椒。糍粑海椒指的是将鲜辣椒去蒂,淘洗干净,加入调味品如仔姜、蒜瓣舂碎成团,形似糍粑,其特点是清亮,燥辣,在张正雄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食材表现形式。所以,随后豆瓣又回到了火锅底料中,如今,重庆老火锅的底料,多会同时采用豆瓣和糍粑海椒,最终形成了兼顾 *** 大辣与浓厚鲜香的基础味型。

麻辣味道本身的强势和侵略 *** 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它们是粗暴单调的,并进而认为,可以轻易进入火锅行业。这种错觉对重庆以外的地区或许有效,在对味型本身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火锅的确是最容易标准化的餐饮行业。小天鹅就是重庆最早进行全国 *** ,并实现火锅底料生产自动化的品牌,但其总经理刘清告诉我,自动化工厂和手工炒制的底料一定有差别,因为一个好的炒料师傅会根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调整炒制时间、火候、力度等,炒料设备还做不到如此智能。

重庆食客们在防空洞改造的火锅店里吃火锅

百家百味火锅 ***

为了调出一锅独特的汤底,一个好的火锅老板需要对花椒海椒的特 *** 了若指掌,二火锅的老板杜健舌头灵,以前没事就跑去市场里尝花椒,尝辣椒。他告诉我,花椒相对简单,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有杂质,也就是黑籽去得是否干净,去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汤容易发苦。相比之下,辣椒的作用和类型就极其丰富了,一锅最平庸的重庆老火锅汤底,起码都需要三大类型的辣椒,一种主辣,一种提香,一种增色。而每一种不同类型的辣椒中,品种和品质又差异极大,组合全靠炒料师傅自己搭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火锅看起来满锅飘辣椒,其实一点也不辣,而有的火锅可以做到嘴里辣,肠胃却熨帖,不会闹肚子。

在重庆市江津区的双福国际农贸市场, *** 辣椒的肖聪告诉我,他店里 *** 的辣椒有将近20种,每年辣椒的出产量、品质和 *** 都不一样,需要炒料师傅自己把关。肖聪见过的火锅店客户一茬又一茬,有些老板一开始兴冲冲的,买配料,研究味型,但很快就败下阵来,倒向标准化生产的底料,再随便配点不同特 *** 的辣椒,潦潦草草端上桌,这种火锅店往往都开不了多久。

那些能火起来的老火锅店,口味一定是个 *** 化的,比如杜健的二火锅,属于极麻极辣,年轻人很喜欢。我之一次去他家吃火锅时,刚开始还只觉菜品软滑很入味,但吃了10分钟后,一口鸭血刚 *** 嘴里,突刺刺的辣就在口腔里 *** 开,痛得我几乎囫囵就把那口鸭血吞了进去,随即,汗水突如其来就从脑门上开始,雨滴般淋漓地掉下来,再也没有止歇过。但仔细体会,肠胃里又没有过于热辣的感觉,吃完的感觉是畅快。

杜健其实不到30岁,小时候家里是开川菜馆的,他觉得厨师做得不好,十几岁就自己做菜给自己吃,后来也自己炒料煮火锅,再后 *** 脆自己开起火锅店。店就在自己家这儿,沙坪坝已经倒闭的国营棉纺厂家属区。一开始只是支起几张桌子,有了回头客,才慢慢往两边扩张,把周围巷弄里几家居民房租下来,做到如今33张桌子的规模,每天在店门外架起大锅,现炒现制底料和食材。和很多的重庆火锅店一样,他只做晚上这一顿,下午4点开始营业,白天的时间留出来健身、打球。

与杜健面向年轻人的极致麻辣不同,谭廷刚的“冠二火锅”是更传统的味型。我去采访他那天,一个客人进店,远远就喊:“ *** 锅, *** 道加重一点!”听声音,谭廷刚就知道是熟客,也高声回喊:“ *** 道你吃不惯嘛。”那边喊:“带外地客人尝一下。”说完就隐没在大堂里面,谭廷刚再回:“那更吃不惯了。”说完也不等回音,自顾自喊服务员,“给他们上一个 *** 锅, *** 道减轻一点。”

客人和谭廷刚口里的 *** 道,指的是冠二火锅店里独特的糊香味。糊辣是川菜中早就存在的一种固定味型,来源于辣椒段和花椒炒到临变焦时会散发的一种味道,其 *** 菜品是宫保鸡丁。谭廷刚以前学过川菜,他说解放前朝天门一带饭馆里的毛血旺也是那种糊香。谭廷刚想做出这个味型,跟他的开店经历有关,他十几年前,他在成都开过火锅店,一开始生意也极火爆,但因为没有特色,竞争对手变多后,很快就做不下来了,只好关门。刚回到重庆东山再起的时候,他想做泡椒味,但发现已经被另一家火锅店做了,只好转而瞄准现在做的糊香,一是可以抓住五六十年代那批客人,二是想在血雨腥风的重庆火锅 *** 里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

实现糊香的秘诀是把辣椒炒到微微发焦,不焦就没味,但太焦了又会发苦,所以发焦的程度还是要凭他的经验定夺。这种味型谭廷刚也是从另一家火锅店学来的,但做了一点改良,将南瓜子和葵花籽炒干,磨成粉,提出香味,加入锅底,和辣椒的焦香混合,做出来就刚刚好。对这一味型,谭廷刚挺得意,“全重庆可能也只有我这一家”。

在大众点评网站上,冠二火锅的评分并不算高,但他的客流稳定。采访的时候,他给我指,哪几桌是熟人,哪几桌已经在他这儿吃了上十年。他正给我指的时候,一桌客人急忙忙跑过来说:“锅里回味太重了,甜嘶嘶的,怎么回事?”谭廷刚赶紧让服务员去加料,他说那是因为 *** 锅加料时比例不一样,服务员经验不足,麻辣锅那一边醪糟和 *** 加多了,这种情况不能加水,只能加麻辣料,加生油,把甜味压下去。

一个说法是,在重庆的火锅市场上,所有火锅的味道都能达到及格线,但及格线再往上,攀登就变得非常艰难了。除了不同的人口味不同,还有一些千奇百怪的状况,比如前段时间,谭廷刚就发现自家家的锅底会烧起白 *** 的水沫来,而正常的水沫应该是黄红色的,水开了就会消失。谭廷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好拉出七八口锅,一样一样下材料,作对照实验找问题,最后发现是新换的鸡精不合适。这种微小的差异对口味有影响,但很小,并不是每一个客人都能发现,如果老板自己还发现不了,那一锅汤的生命也会慢慢枯萎掉。

重庆人选择了火锅,反过来,火锅也在重新塑造重庆人的味觉体验。张正雄说,渝派川菜过去以微辣为主,而火锅却属于极辣的类型。80年代末,他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跟别人交流时,提到的川菜 *** 是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回锅肉这几种。但十几年前,他再去北京,跟人交流时,川菜的 *** 已经变成了毛血旺、水煮鱼、馋嘴蛙等地道 *** 菜。同样的麻辣浓厚,使得 *** 菜和火锅素有兄弟菜和姊妹菜之称,根据张正雄的观察,正是火锅的崛起,重塑了重庆人的味觉体验和记忆,也促进了 *** 菜的普及和发展。

毛肚礼赞

重庆人吃火锅不说吃,而说烫,烫火锅一定要烫鲜毛肚。火锅味重,重庆人对食材新鲜和本味的要求相对并不高,毛肚是罕见的反例。毛肚就是牛胃,牛是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瓣胃就是毛肚的学名,呈叶片状,不分泌胃液,在牛身上的功用是吸收水分及草料被反刍过程中发酵产生的酸。

外地火锅店里通常 *** 的千层肚并不是鲜毛肚,而是牛肚经过高温蒸压后的加工产品,类似的还有发毛肚,也是用碱水或带有特定生物酶的液体浸泡,使其重新胀大的干毛肚。涮烫时,千层肚和发毛肚都不缩水,且久煮不老,口感也足够细腻爽脆,在外地广受欢迎,但大多数重庆老火锅的菜单上,根本找不到这两样食材。

重庆人的选择是鲜毛肚,与千层肚和发毛肚比起来,鲜毛肚有独特的牛胃鲜香,吃起来又脆又化渣。在目前的市场毛肚品种中,一个普遍的 *** 是,水牛毛肚品质好于黄牛毛肚,但水牛肉粗糙发酸,不好吃,不是 *** 品种,宰杀少,因此货源紧缺。

水牛毛肚和黄牛毛肚颜色和形状都差不多,区别只有三点,一是水牛毛肚上凸刺顶端尖利,黄牛毛肚上凸刺顶点则呈圆形,但无论水牛还是黄牛,凸刺长度都只有三四毫米长,如果经验不丰富,根本难以辨别;二是水牛毛肚的胃壁更厚,这也是水牛毛肚吃起来更加饱满Q弹的原因,但毛肚肉质薄厚跟牛本身的生长周期有关,并不只关乎品种;三是新鲜的水牛毛肚提起来有种衣领般的挺括,黄牛毛肚则像毛巾一样绵软。这几条区别说起来头头是道,但真的应用起来就难了。在重庆做了几十年毛肚生意的郭建平告诉我,实际上,在鲜货市场,很多火锅店老板都分不清水牛毛肚和黄牛毛肚的区别。

就是分得清,能否拿到好的鲜毛肚仍然是未知数。鲜毛肚对时效的要求极高,毛肚工人需要在牛宰杀时,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牛肚里把牛的腹腔中取出来,清理干净,微微晾干,立刻用冰块包裹封装。牛的瓣胃实际极难处理,叶片状的胃页排列在球状胃壁里面,就像一从密密麻麻的海藻,还凹凸不平,里面充满了牛的半消化物。郭建平年轻时跟重庆市内屠宰场合作,都是以年为单位,包下屠宰场所有的毛肚,他的生意能做大,就是因为他处理牛肚迅速,最快可以三四分钟就处理好一个瓣胃。如果不快的话,胃页很容易就烂皮,肉刺那一层一搓就掉,只能用来做干毛肚或者千层肚。有时候,牛被宰杀后,屠场工人如果不及时开肠破肚,毛肚的品质也会急速下降,几分钟的差异,毛肚的 *** *** 就可以差上2~3倍。

这几年,郭建平把生意交给了女儿女婿打理,他自己每天开车到解放碑打 *** 。他女儿告诉我,如今他们的毛肚最远来自新疆,工人是他们自己从重庆派过去的,就在当地屠宰场工作,取完毛肚,处理,立刻通过航运发回重庆,最快的时候只需要4个小时。有时候,这些毛肚来到重庆鲜货市场转一圈后,又会回到出发城市,因为其他城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人,可以像重庆人一样把鲜毛肚处理得如此完美。事实上,如今全国火锅采用的鲜毛肚大都来自重庆。重庆本地的火锅店要求更高,经常会跟毛肚 *** 商交易后,直接到屠宰场取走整个胃瓣,取完放在店里冷藏,中午客少,客人现点现撕,晚上客人多,才会提前一到两个小时撕好,装盘冷藏。这里说的撕,指的是用手将毛肚从胃壁上撕下来。这也和以往不同,以往都是用刀切,连着胃壁一起装盘,但胃壁和胃叶变脆的时间不同步,如今已被很多火锅店抛弃了。

但对食客来说,一盘好的毛肚上桌,冒险才刚刚开始。很多外地客人都听说过烫毛肚要“七上八下”的说法,张正雄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不同的人烫毛肚不一样,有的人是上下翻飞,有的人是左右晃荡,还有的人觉得筷子夹在固 *** 置,影响毛肚均匀受热,会用筷子顶着一片毛肚在锅里转,灵活如跳盖头舞。老食客烫毛肚从来不靠时间,而是靠眼力,看到锅里的毛肚全部挺括起来,微微发卷,荡起来有弹 *** 时,就不能再煮了。但说老实话,即使在重庆吃了8顿火锅,聆听了不同人的烫毛肚心得,我仍然不敢妄言了解了这门技能。

在重庆的火锅食材里,唯一能和毛肚相提并论的,只有鸭肠鹅肠。张正雄告诉我,鸭肠作为食材, *** 时期就出现在重庆的火锅里面了,但当时主要采用熟烫,店家先将鸭肠煮好,端上桌,食客吃的时候在锅里涮一涮就行了。如今改为现烫,同样是取鲜嫩爽脆的口感。

事实上,循着这一口感,重庆人将挖掘食材的本领发挥到极致,找到了众多如黄喉、腰片、牛肝、猪牙根等堪称刁钻的食材。黄喉是动物的大动脉血管,又称心管, *** 时期就存在于重庆火锅中,但多用牛黄喉,比猪黄喉厚,口感更好,但处理不好,也很容易变老,咬不动。张正雄告诉我,正因为黄喉难处理,过去看一个饭店里厨师的水平,就看他黄喉做得如何。腰片和牛肝是相对大众的食材,但极考刀工,切得越薄,烫出来越脆,因为腰片处理得好,重庆还有一家连锁火锅店将“大刀腰片”放进了店名。牙根是80年代以后才被加进火锅的,牙根需要煮得久,口味也略怪异,但能长期跻身在各家老火锅店的菜单上,仍然是因为爽脆。

绝大多数爽脆的食物都是不入味的,意思是底汤的味道只能附着在食材表面,这就需要干碟上场了。干碟其实就是一碟干辣椒面,配花椒面和盐、鸡精味精等。其中干辣椒一定是粗颗粒的,吃在嘴里不光有辣味,还有脆感。干碟可以用来配几乎所有本身不入味的食材,尤其是腰片,但毛肚除外,因为干碟会掩盖到毛肚本身的香气。

重庆人爱吃九宫格,格格烫菜不同,自有章法

九宫格:秩序与 ***

一个标准的重庆老火锅应该有格子,九宫格。九宫格最早起源于拼桌,李劼人曾详细记录过 *** 时期的火锅分格:“最初是一般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煮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的、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和讨得了几文而欲肉食的乞丐等,便围作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卤汁,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而又能增加热量。”

在口述史《 *** 渝中》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记录,书中一位名叫彭祥贞的老人回忆, *** 时她和母亲一起,在居住的窝棚外支起一张桌子卖火锅,走平民路线。“一般早上到朝天门守菜船,菜船会把一些不好的菜扔在河边,我们捡起来,将就在江边洗干净就背回来。切好的菜分成份,就在一个锅头煮,各夹各的菜吃,也没得油碟,米饭随便舀。”直到80年代火锅第二次复兴,不少重庆人依然有拼桌吃火锅的经验。

在拼桌的基础上,早期的火锅有食材之忌,叶绿素重和淀粉质高的食材都不可入锅,因为叶绿素会让汤水发黑,淀粉则容易沉淀粘锅,粘锅就糊,糊就发苦,都是坏汤坏水的食材。随着底汤的一次 *** 运用,食材之忌早就打破了,重庆火锅对食材的包容 *** 凸显出来,因实用而生的火锅格子不但没有退场,反而发展出独特的美食生命力,这来源于不同格子的底汤受热面积不同,温度不同,可烫煮的食物也不同。

在洪崖洞一楼的火锅文化展厅里,贴着一张九宫格火候图,从中可看到,火候最旺的中心格是温度更高的、那些口感爽脆的涮烫食材大多在这一格完成华丽蜕变;四角格温度次之,一般用来煮十来分钟才能下口的食材,比如麻辣牛肉、老肉片、肥肠、珺肝、土豆等;十字格锅底受热面积最小,几乎全程不会沸腾,适合用来酣烫食物,如脑花、豆花、血旺都可以丢进这些格子里,文火焖着,快离席时捞出,大快朵颐。

我最开始对重庆火锅食材的理解仅来自涮烫,但谭廷刚告诉我,真正吃老火锅的人,除了涮烫,还特别注重“煨”这一过程,只有文火慢煨的食材,才能充分吸收底汤汁味。因此重庆人本地人吃老火锅,从来不点来历不明的肥牛肥羊卷。相反,他们热爱的是老肉片和麻辣牛肉。谭廷刚跟我解释,老肉片也叫眉毛肉,来自猪的上肩胛,是猪在运动时常会用到的肌肉,重约五六斤,长约20厘米,横切,中间有数条白色脂肪交错,看来形如梅花,又叫梅花肉。老肉片一定要切得厚,5~10毫米更佳,放在四角格里,会越焖越嫩,鲜美可口。和老肉片强调特定部位不同,麻辣牛肉的重点是“麻辣”,切成块状的牛肉会事先腌好,密密匝匝裹一层辣椒面,再丢进锅里炖。做得好的麻辣牛肉,起锅时事先码好的调味品不会掉,而是火锅汤汁一起双重 *** 味蕾。

在重庆,没有任何一家火锅店敢称自己的食材十全十美,但每一家总有自己的特色食材。谭廷 *** 较得意的食材有两样,一是虎皮鸡爪,二是纯鸭血。虎皮鸡爪的做法是,先煮,再炸,最后冷水泡,然后端上桌就可以丢进锅里煮了,灵感显然来自粤菜的豉汁鸡爪。纯鸭血也是一道重庆火锅的特色食材,外地的火锅往往用鲜鸭血,所谓鲜鸭血其实是用鸭血勾兑出来的,煮出来有果冻感,嫩滑。纯鸭血则是100%的鸭血先用水煮,然后捞起切块备用,这样的鸭血布满气孔,在锅里煮不化,口感绵软,饱含汤汁,和鲜鸭血的风味完全不同。

杜健在菜单上标出的推荐菜则是耙牛肉,耙的意思接近软,一种接近入口即化的软。这道食材是他从红烧牛肉面上得到的灵感,但他进行了改良,红烧出的牛肉块更大,接近半个拳头,也更软,烧好后端上桌,再在锅里十字格中焖煮十来分钟,捞起来过一遍油碟,再送进嘴里,堪称浓墨重彩。

又长见识!黄喉不是喉,郡肝不是肝!火锅爱吃的下水到底是什么?

端午假期,朋友聚会怎么可以没有火!锅!呢!

可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能说爱它,而是你明明爱到痴迷,却说不出它到底是个啥……

比如,毛肚是啥 ?黄喉是啥 ?郡肝是啥 ?牛百叶 …… 又!是!啥 !

仿佛可以看到你们,鼓着腮帮子咽着口水,却又无话可说……

毛肚、牛百叶、牛肚……这些到底是哪个部位?

“来一份毛肚”、“来一份牛百叶”、“来一份牛肚”……

这是火锅店常听见的点菜声,可他们口中的这些“肚儿”到底是牛的哪个部位呢?

众所周知,牛有四个胃,而且各司其职,这四个胃也是一个不浪费地被用于餐桌上。

之一个胃为“瘤胃”,另称之“牛草肚”,适合用于炖牛杂、白灼、凉拌等;

第二个胃叫“网胃”,胃如其名,其表面型似立体网状分布,也因此被称为“蜂巢胃” “麻肚” “金钱肚”,由于其弹 *** 十足,酥而不烂,粤式卤味——卤水金钱肚就是其经典 *** 作;

第三个胃叫“瓣胃”,也就是被称为“牛百叶” “毛肚”的部位,由于表面凹凸不平易吸附汤汁及酱料,所以是用来涮火锅、凉拌的上乘佳品;

第四个胃是“皱胃”,这个胃是一般动物都有的胃,可分泌胃酸,别称为“牛肚”、“沙瓜肚”,比较有嚼劲,适合炖煮,例如卤煮或牛杂。

毛肚,在不同火锅店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主要有黑毛肚、黄毛肚、白毛肚。黑黄之分主要是由于牛摄入的食物不同导致的。

吃饲料的牛产出的毛肚发黑,吃粮食庄稼的牛的毛肚会便黄。

还有一种白的毛肚,那是“加工”了,更好少吃或不吃。

在营养成分上,100 g 牛肚(也就是蜂窝肚)主要含 83.4 g 水、14.5 g 蛋白质、1.6 g 脂肪、不含碳水化合物。和牛肋肉相比,脂肪含量更少。

黄喉不是喉,而是主动脉

火锅菜单上还有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就是黄喉。可是黄喉既不是喉咙,也不是气管,甚至也不是食管!

其实黄喉是牛的大血管(主动脉)。真正的牛喉咙和牛气管有自己的“花名”,分别叫“牛姜”、“牛天梯”。

一般来讲,这些大血管光是一条就能有 60 cm 以上的长度,而每头牛都有好几条这样的大血管。

黄喉的处理较麻烦,若是前期处理不当或者涮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嚼不动的情况。其中,牛黄喉比猪黄喉厚一些,咬下的口感会更佳。

郡肝不是肝而是胃

还有一个比较火的食材叫做“郡肝”。这极具迷惑 *** 的名字也常会让人误会为动物的肝脏。

可小坊仔细回忆了一下它的口感!这种耐嚼的“肌肉型选手”怎么会是软趴趴的肝脏呢?

再一查,原来它的学名为“胗”,说白了也是胃,但鸡鸭鹅等禽类也不甘示弱,有两个胃,“郡肝”准确地来说是“肌胃”,另一个是专司分泌胃液的腺胃。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100g鸡胗含有73.1g水、蛋白质19.2g、脂肪2.8g、碳水化合物4.0g,和鸡胸脯肉差不多。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普及一下动物内脏的营养和食用要点。

毕竟很多人会说,胆固醇太高不能吃……含有很多 *** 不能吃……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动物内脏的确都含有较高水平的胆固醇。

以肝脏为例,100克猪肝含胆固醇288毫克,是瘦猪肉的3.5倍。因此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肝脏类食品。

对于普通健康成年人来说,建议每周吃动物内脏不宜超过50克(同时可以相应减少其他肉类的摄入量),就无需担心胆固醇过量的问题。

而对于有营养素缺乏的特殊人群,适量适时摄入少量肝脏,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动物肝脏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

每100g羊肝和牛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可达2万微克以上,100克猪肝中大约含有5000微克维生素A,其含量远高于蛋、奶、鱼、虾、瘦肉等。

维生素A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维持眼睛的健康,它能有效防治夜盲症、干眼症等眼部疾病。

动物肝脏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铁

这种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所以常吃些动物肝脏,可以为机体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材料,预防缺铁 *** 贫血。

如何吃动物内脏才健康?

购买时应选择通过检验的禽畜的肝脏,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肝脏一律不能食用。

健康动物的肝脏为红褐色,光滑,有光泽,质软且嫩,手指稍用力可 *** 切开处,做熟后味道鲜嫩。

动物的脑子一般很嫩,容易破损,应放置水中轻轻漂洗,用 *** 或小镊子剔去血丝、薄膜,再漂洗感觉。

洗肠、肚用碱和食醋。

洗猪心时,可把猪心放入清水中,不停地用手挤压,使污血排出。

洗肺时,可将气管套在自来水管上,用流水冲洗数遍,直至肺叶呈白色,就没有异味了。

洗猪肝时,先用淡盐水浸泡2至3小时,再放清水里泡一会。

洗鸡肝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无血水后切片,放到加了花椒和醋的清水中浸泡能有效祛除 *** 。

鸡胗、鸭胗、鹅胗等,其中一面有较多折皱,清洗过程中可加些生粉或盐 *** 。

在食用时,一定要注意少食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同时可以吃一些大豆及其制品和蔬菜。

因为植物食物中的谷固醇和膳食纤维可以干扰 *** 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的水平。

好了,科普完毕,大家继续愉快地吃着火锅唱着歌。

人活三十几,全靠懂得起!那些四川人才懂得起的黑话



有天在洞子口的茶铺喝茶,老黄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晓得在四川有啥子黑话不?”

“四川的黑话?”

“就是四川人之间才懂得起的暗语。”

“那这个龙门阵就要从袍哥那个年代讲起走了。”


在四川,如果要说哪儿有正儿八经的黑话,那一定是袍哥的“切口”。

说起来袍哥是要分“清水”或者“浑水”。浑水袍哥大多都是好斗的社会底层,他们很多都和 *** 烟馆这些场所有关。清水袍哥则大多有体面稳定的工作,加入袍哥这个组织也只是为了一个身份,相当于挂个名,方便某些时候行事方便。

不过无论是“清水”还是“浑水”,袍哥们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这个切口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黑话。你不要以为这些黑话离我们很远,现在四川话里面有很多口语都是当年袍哥的“黑话”。


举个例子,四川话里面形容占便宜会说“吃欺头”,形容大家凑钱吃喝,饭钱平摊会说“打平伙”,形容揭露底细会说“抽底火”,形容按照规矩办事会说“落教”。这些方言词在当年统统都是袍哥们的黑话,只是后面用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川人的日常口语。


如果你觉得上面那些黑话还不够味道,其实现在有一些还在用的切口听起来也带着浓浓的袍哥气息。比如形容在社会上拉帮结派叫做“ *** 社会”,形容撑腰,作后台相助叫做“扎起”,形容丢脸伤面子叫做“臊皮”,形容 *** 散漫无组织叫做"散眼子",形容鲁莽不怕事的人叫做“天棒”。这些袍哥们的黑话是不是听起来就很有味道了。

不过如果要说四川人之间才懂得起的黑话,倒是有一句经典的。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这句话不仅是我小时候看《傻儿司令》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肯定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回忆。就着这个话题,我们还可以对上好多句四川人才晓得的黑话。


樊哈儿一段一段的袍哥黑话最是经典

“楼上的客,楼下的客,听我幺师办交接。要屙屎,有草纸,不要撇我的篾席子;要屙尿,有夜壶,不要在床上画地图。”

“人之初, *** 本善, *** 相近,习相远,狗不叫,狗不叫?狗不叫嘛总是遇到熟人了嘛!“

樊哈儿嘴里的黑话句句都是川人当年常说的歇后语,句句都是一代人才晓得的黑话。


说过了四川人黑话的鼻祖,我们再来摆下现代四川人的黑话。

要说“黑话“这个词其实有点过了,准确来说应该是圈内自己人才懂得起的话。比如在四川男人之间有个更大的圈子——耙耳朵。这个圈子内的男人天然都是盟友。

“耙耳朵”这个称号有点惧内的感觉,但是四川男人倒像是乐在其中,对于“耙耳朵“这个称号甚至有些洋洋自得。谁曾想,在”耙耳朵“圈子里也是一套自己特有的黑话。


打个比方,如果在办公室里说起哪个男的是“耙耳朵“,女同事眼头大多都是赞赏的目光。在四川这个地界,能叫“耙耳朵”的男人都是可靠的,这算是一个表扬的称号。

而已婚男同事之间则会心一笑,以后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刨食的兄弟了,圈子里又多了一个互相打掩护的战友。混熟之后,哪天出去喝酒都可以理直气壮地给 *** 说。

“今天公司晚上搞团建,我和老王在一起的,不信你问他嘛!”

老王自然就懂得起这句话的意思了,晓得一会儿要是有查岗的就要打掩护。


“耙耳朵“这个身份后面还藏着不少的黑话,比如你要是遇到有不熟的朋友找你借钱。

“老黄啊,兄弟这边有个府南河修盖盖的活路差点,可不可以借两个给兄弟周转一下?“

“哎呀,我啥子情况你不晓得嗦。钱都在婆娘包包头揣到在。我每个月的零花钱都是多报点油费抠出来的。有的话我肯定就帮你了,问题是莫得的嘛。“

你看,“耙耳朵“这个身份好好用。一句”钱都在婆娘包包头“背后的意思就是,老子就是有钱也不得借给你,就不要来扭到费了。

要是有不熟的朋友喊你一起去喝酒吃饭,你可以用“耙耳朵“这个借口推脱。

“老张,今天晚上兄弟伙好不容易聚齐了,晚上一起去搓一顿哇?“

“哎呀,晚上屋头有点事,我要是不回去家头哪个婆娘不闹翻天才怪。 *** 嘛, *** 有时间我们约起。”

一句”不回家婆娘要闹“背后的意思是啥子呢? *** 大爷才和你们几爷子出去 *** 混,老子和你们又不熟,一起去当分母吗?


所谓“四川人的黑话”,自然是长期生活在四川这个地方才懂得起的话。

这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藏着四川这个地方的风俗文化,也藏着自己人之间的默契。

比如每次四川人请外地朋友吃火锅,背后都是一次一次无奈的迁就。你要听到四川人说“行嘛,那就吃个微辣嘛”,那绝对是四川人在做无奈的妥协。你要是听到他们说“好嘛好嘛,就来个 *** 锅嘛”,那绝对是四川人对这场火锅局艰难的迁就。


请外地朋友吃火锅本来就是一场文化间的碰撞,无奈很多外地朋友都听不出四川人吃火锅时候的“黑话”。

在很多四川老食客的眼里, *** 锅就是一个鸡肋。毛肚黄喉千层肚,腰片脑花鲜鸭肠……吃火锅必点的荤菜没有一个是白锅能招架得住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 ***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习惯点上一个 *** 锅,同样是为了吃——吃素菜。吃完了麻辣的毛肚牛肉腰片,煮点鲜香的豆芽海带嫩藕换换口味也不错。


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就体会不到“就来个 *** 锅嘛”背后弯弯道道的想法,他们执意要吃 *** 锅的原因只有一个:太辣了!

无论是微辣中辣还是特辣的锅底,对于外地人来说都太辣了!辣到凉白开,冰啤酒,冰淇淋一起上都解不到辣,恨不得四川火锅有“微微微微微微辣”的锅底。

吃完之后,外地朋友说不定还会反将四川人一军。

“我终于晓得为啥子说全国更好的 *** 肠医院在四川了。”


川大旁边这家肥肠粉号称肥肠最新鲜,晓得是啥子梗不?

每一个地方的“黑话”,都 *** 着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

比如你要和朋友聊起了成都春熙路,要是说上一句“朋友,三折的阿迪耐克要不要”,他们一定会还一个“婚纱摄影”的梗。如果你和朋友聊到了成都 *** ,要是说上一句“照相不?留个影嘛,立等可取”,他们一定会和你聊起百货大楼的故事,旁边烤羊肉味道巴适。如果你和朋友摆起了成都体育场,说上一句“ *** ,要不要票”,说不定还可以摆点全兴队的往事。

最后我们来对一句四川才晓得黑话吧。

“张哥,办 *** 哇?”


【 东拉十八扯 065】

【往期文章精选】

四川人嘴里的“宝器”究竟是啥子宝贝 | 四川方言

在四川话里头啥子可以说,啥子不能说 | 四川话里的避讳与禁忌

如何毫无痕迹地用四川话恭维人?| 四川方言中的恭维语

一文解答饲养黄喉拟水龟小青的7个问题(内附小青龟萌照)

黄喉拟水龟一直为大众所喜,而小青则因为其温顺的 *** 格,治愈的笑脸,加上相较于南石和大青更为明快一些的颜色,一跃成为黄喉拟水龟中备受青睐的品种。我也是去年才开始接触并且爱上小青。

不得不说,整个饲养过程中,小家伙不停地给我带来惊喜。而我也经常会遇到小主咨询小青挑选和饲养方面的相关问题,所以,本章内容就挑选一些主要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挑选方面

疑问一:如何区分大青和小青?

产于广西和 *** 的黄喉拟水龟称作"南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石龟;产于福建、 *** 以及长江流域的黄喉拟水龟称作"北喉",而北喉又分为大青和小青。他们的主要特征如下:

?南石:背甲棕黑色,背甲中间有一条黑色的脊棱;腹部上黑色的斑状纹路几乎覆盖整个腹甲,只在中间和两侧位置有狭带状的浅 *** 域;头部是橄榄绿色,且呈三角状;喙部及颈部是淡 *** ,头后眼侧有黑色条纹。

南石龟苗

?大青:背甲棕黑色,没有明显的黑色脊棱;腹甲黑斑大,呈线条状向腹甲 *** 放射;头部圆形,灰青色,面部花纹不清晰;除侧面脸纹和腋窝处 *** 以外,其他部位皮肤多数呈黑灰色。

?小青:背甲棕 *** 或淡 *** ,脊棱为 *** ;腹甲处黑斑面积较小,个别腹甲纹路会带有一圈浅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类牙";头部呈青绿色或者 *** ;眼睛后部沿鼓膜上下各有一条 *** 纵纹,喉部 *** 无斑。

虽然三者在主要特征上还是有所区别,但是因为当前市场杂交的品种比较多,再加之小龟苗特征不明显,因此龟苗时期的大青和小青还是比较难以区分的,如果购买,还是要多方了解一下比较好。

网图,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疑问二:什么叫"类牙"?

刚刚接触小青的时候,就听说了"类牙"的说法。扩展开来讲,其实就是类似牙底的意思。明确来讲,就是以后这个小青有希望能变成象牙底。

如何判断是不是类牙呢?简单来说,就是观察龟龟的腹部,腹部的花纹边缘处,有类似于水墨画那种晕染的感觉,也就是纹路边缘有一圈是浅颜色的。这样的腹部花纹就属于类牙底。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腹部花纹有晕染感的都能称为类牙,个人觉得,腹部花纹越小,晕染范围越大,以后成为牙底的几率才会越大,也才能真正称为类牙。如下图,左边的可以称为类牙,右边的则不是。

近几年,类牙小青炒的火热。很多刚刚接触小青的伙伴,一听是类牙,就蜂拥而上,宁可高价也要拿下。然而,类牙小青就一定是好的小青么?

我觉得并非如此。如果这只小青背甲颜色很靓丽,头色也很赞,那么再加上是牙底,无疑是一只极品小青。但如果基因不好,壳色暗淡,即使是牙底,又有何意义呢?毕竟,龟龟在水里也不是仰泳啊。

所以,类牙这件事,其实对于龟龟而言,是锦上添花,并不是非此不可。大家千万不要因为盲目的想要类牙而因小失大哦!

疑问三:什么叫"三黄"?

三黄,简单来说就是"头黄、壳黄、肉黄",这样的小青就被称为三黄小青。但是每个人其实对 *** 的定义不同,审美也不同,并不建议大家盲目追求所谓的"三黄"。我家里的两只小青,一只是偏 *** ,另一只则有点古铜色的感觉,这样的壳色,有一种久经岁月沉淀的醇厚感,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然,如果你真的喜欢"三黄"小青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对于很多不会判断的新手而言,建议还是买已经发色了的,不要盲目听信"这只龟有三黄潜质"的说法。毕竟,后续的发 *** 况是无法保证的,如果真的喜欢,与其去赌,还不如直接买自己喜欢的。

饲养方面

疑问一:养小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1.设置躲避:很多商家表示,小青比草龟好养,不像草龟那样爱腐皮。但是我自己饲养下来却发现,如果饲养环境布置不当,小青还是比较容易腐皮的。而且相较草龟而言,小青也还是略有些娇气的。

去年换季时节,新到家不久小青反复腐皮,持续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在缸里设置了躲避,再加上温度和水质的控制,小青终于适应了环境,不再腐皮。

由此可见,相较于胆子很大的巴西脸来说,小青还是比较胆小的。所以,对于新到家的小青,为了避免其应激腐皮,我们更好环境内设置躲避,给它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2.注意水质管理:对于水龟而言,水质是尤为重要的。水质不好,是很多疾病的诱因。而对于小青而言,如果水质差,就极易造成龟龟背甲上有黑斑,这种黑色斑点,是会伴随龟龟终身的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大家喂食一定要注意,确保龟龟在5分钟内能够吃完。如果过了时间,龟龟没有吃完,或者是缸内有食物残渣,一定要注意及时捞出,否则是非常污染水质的。据我了解,很多人的小青都是因为没有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导致的背甲出现黑斑。

3.注意互咬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小青是微笑脸而觉得它温柔无害,我们还是要实际去观察龟龟 *** 格的。我有一只小青,就超级喜欢咬别人,尤其喜欢咬后爪。曾经它把另一只龟龟的后脚掌咬没了一半!

在和其他饲养小青的小主沟通后发现,这一问题并非个例。很多小青都比较嘴欠,喜欢去咬其他龟的爪子、脖子还有尾巴。所以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现,建议还是隔离饲养比较稳妥

疑问二:小青怎么养才能发色?

这应该是问的最多的问题。一般来说就是:白箱子、黄蜡石、阳光,再配合饮食。这些对于小青的发色的确是有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的,然而决定龟龟最终的发色上限的却是基因。

一只基因不好的小青,即便你给它提供更优质最适合它发色的环境,它也依然没有办法和那些基因好的小青相比,最多颜色比之前淡一些。而如果基因好,哪怕饮食上,你只是简单的喂点幼龟粮,它依然能不断带给你惊喜。

给大家看下我饲养的这只小青,半个月的时间,从黑黢黢的样子到淡 *** ,我只是在环境上使用了白箱子黄蜡石,加上还不错的阳光,它就能有这么明显的转变。长大后的样子,也没有让我失望。而另外一只,无论我怎么努力,一直呈现一种红褐色背甲的状态。

由此可见,如果基因好,只要环境没有问题,龟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转变的。而如果你的环境没有问题,饲养了一个月左右,龟龟没有任何转变,我们也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后面也多半不会有很大变化。

但是,大家也千万不要为了让龟龟发色而让其一直处于极端的环境下。例如暴晒,例如通过开灯给龟龟营造纯白色环境等,都是不可取的。我更推荐在龟龟舒适健康的前提下帮助龟龟发色。

白箱子,黄蜡石是我养小青的标配。在饮食上,其实我没有过多讲究。两款主粮,加上发色粮,每周喂2-3次。每年喂活鱼活虾的次数也不多。但是龟龟们比较争气,长得很漂亮。

所以,就像我上文所说,主要是基因,其次是环境。饮食上我觉得只要合理均衡就好。千万不要觉得活虾能帮助龟龟发色就拼命喂,阳光能帮助龟龟发色,就拼命晒。要知道,物极必反,环境搞好,其他顺其自然就好。

疑问三:要发色,一定要白色箱子么?那种半透明的整理箱可以么?

半透明的箱子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个人实践下来,那种半透明的整理箱效果要比纯白色周转箱差一些的。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用半透明整理箱养了一段时间。龟龟背甲一只呈现一种暗 *** ,看起来不太舒服,就好像蒙尘的珍珠。后面转移到白色周转箱以后,壳色明显比之前亮很多。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小青更黄一些,我还是推荐使用真正的白色周转箱来饲养。

疑问四:小青可以用泥水养么?

小青自然也是可以用泥水养的,我身边也有朋友是使用泥水的。我觉得,是否选择使用泥水饲养,要看你个人的喜好了。泥水饲养,小青身上会有水秀,会有点仿野的感觉。但是泥水环境,就比较难以养出颜色比较浅的小青了。

目 *** 上也有一种说法,就是用那种 *** 的田泥,来饲养小青,是不影响小青的发色的。所以,如果喜欢泥水的方式饲养,又希望小青黄一些,不妨尝试一下。

整体来说,个人饲养下来,小青还是相对易养的品种。只不过,在新龟到家的时候,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在水质和环境方面,都要多用心一点,避免龟龟出现应激问题。而对于小青的发色,正如我上文所说,不要过分强求。即便它可能不是大众眼里的极品,但依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是么?

#头条宠物大明星#

参考书目:《黄喉拟水龟养殖技术图谱》

作者:张景春 张骏韬


买龟,我们是失控哒!

爱龟,我们是认真哒!

我是龟龟小主-苏暖,下期见哦~

养龟有时真得区别对待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博主

296篇原创推文

“区别对待”的意思是以不同的方式或态度看待、处理人或事;“同等对待”则正好相反,即为同样的方式或态度看待、处理人和事。

在养龟中,“同等对待”是我们经常运用到的法则,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养龟本心。巴西要和钻纹一样对待,草龟要和三线一样对待,不能仅仅因为 *** 原因就区别对待。生命无贵贱,养龟贵在体验、感悟与修心,绝非攀比、重利与花心,这就是养龟本心。


对于养龟本心来说,既要有心,又要有力,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大成。我对此的感悟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住更难。但我更愿意将其中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当做一个阶段,以此为戒,重振养龟本心。从巴西开始入龟坑,越陷越深,开始饲养其它更贵、更好看的龟,然后喜新厌旧,用了很长时间才回归正轨,之前的这段时间我更愿意称之为阶段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辙。谁都会有这个阶段,但区别在于能否看透并回归正轨且永远保持一份热爱。


那“区别对待”一定就是错误的吗?我认为并非如此,因为“区别对待”这个词本身并不包含贬义,但使用这个法则时就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了。


不同龟种的饲养方式一定要“区别对待”。有龟友会说:“这不前后矛盾吗?前面刚说了要'同等对待',这下为何要'区别对待'了?”。


前文提到的“同等对待”重点是指不要因为某种龟 *** 便宜就不好好饲养它,也要仔细的用心斟酌该布置什么样的环境,在能力范围内给龟更好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而此处的“区别对待”更强调不同习 *** 相近或某方面相似的龟种之间的不同“饲养方式”。

同为水龟的花龟和黄喉也会有自身习 *** 和可适应环境上的差别,也要用心的准备不同的饲养环境。这些差别会很细微,但在环境布置时,可以考虑进去,花龟更喜欢于池塘、湖泊中嬉戏,黄喉则更喜欢山间盆地与丘陵地带的溪流中。尽管习 *** 如此相似,栖息地足够多的重叠,但是不同的龟种就是不同的龟种,草龟可以做到水七陆三,那黄喉是否是水六 *** 呢?


那此处“区别对待”的意义在何处?仅仅是为了较真吗?非也,此处的“区别对待”会更加激发我们的探索求证之心。我无数次的从各大搜索引擎搜索同样的龟种关键字,结果出来的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就是需要我们探索求证搞明白的地方,搞明白的目的也是为了实践到我们养龟中来。

很多龟友会问,你这样“区别对待”的养龟是不是太累了?养龟本身就是很放松、很愉快的一件事啊,为什么听你这么一说变得高深莫测,感觉你在故弄玄虚呢 ?其中滋味的话,我认为只能各位龟友自己琢磨了,养龟即是养心和修行啊。

标签: 什么 黄喉是 部位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