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作为三大家禽之首不是没有理由的。
鸡作为人类最成功的野外驯化物种,从皇室 *** 的奢靡食品到一元炸鸡的演化历程,说上一天 *** 都说不完。
而,湛江鸡,无论从前还是以后,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 *** 活饮食后,鸡肉的营养价值早已被“扒”了精光,亦如被端上餐桌的它一般 *** 。
鸡肉的每百克蛋白质含量都比猪 *** 肉要高,且含有 *** 所有必需氨基酸,而且有着更低的脂肪含量和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所以无论是庙堂和 *** ,都流传着它的奇妙传说。
关于它的传说,还得看湛江。
1. 湛江鸡
产于中国 *** 唯一的北热带海岸、雷琼火山岩地貌的肉用型良种鸡具有毛黄、爪黄、皮黄的特点的三黄鸡,是广东省"三大名鸡"之首。
要说它的做法,那真是 *** 过海,各显神通。
盐焗、葱油、香油、隔水蒸、浸、白斩、烩翅、佛跳墙……
而最经典常见的就是白斩鸡了。做法极其简单
整只 *** 毛、清理内脏,洗净,然后将整只鸡放入锅中,加入冷水淹没。
将锅盖盖上用大火煮,水煮开后5分钟关火,关火后焖煮二三十分钟,待水凉后,再掀开盖将鸡拎起,放置在盘上滤干水,斩块装盘即可。
这样的白斩湛江鸡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甘甜爽,名扬四海。
不过大部分人说这个功劳还得归根于沙姜和芫茜作为佐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2. 安铺鸡
安铺鸡,又属于湛江鸡中的翘楚,它的出现尝尝伴随着鸡饭,二者缺一都不算完美。
鸡饭的白切鸡选用三黄鸡的鸡项或肥阉鸡,用文火浓汤煮至 *** 熟,夹出锅后即用花生油涂抹鸡身,使鸡皮光滑油润。佐料为豉抽回以本地名产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葱白。鸡饭,即是以鸡汤加猪油煮的饭。
3. 凤梨鸡
一只鸡要想在湛江闯出名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凤梨鸡是完全靠凤梨和五谷养大的鸡,因为凤梨中富含菠萝酶,消化脂肪,所以,凤梨鸡的体格偏瘦小。
但偏偏是这么一只瘦小的鸡,煮出来的汤澄清如水,自带果香。同时,骨酥如肉,肉滑无比。
要说起做法,那更是简单到极致,凤梨鸡切块,沸水下锅,煮至鸡肉熟透关火,放盐调味即可。
4. 文昌鸡
都说海南文昌鸡一绝,椰汁鸡饭一绝。但是,文昌鸡的起源还有存在疑义的。也有人认为湛江徐闻的文昌鸡才是正统。
做法参照湛江鸡的做法即可。
除此之外,湛江鸡还选育出了口衣记鸡、广海鸡、罗氏鸡、吴川林中凤、雷州嘉兴鸡、廉江阉鸡、酵素鸡、辣木鸡……
所以,这些鸡大家都吃全了吗?
现在还有人说湛江吃酒席无非就是白斩鸡这些嘛?
以上这些鸡,不知道大家吃不吃得出来区别?
绿博逛展|带您“逛吃逛吃”中国美食来源:【黑龙江日报】
新疆的和田大枣、安徽的溜溜梅、陕西的麻油鸡、黑龙江的红肠……随着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启幕,全国各地的美食云集本届绿博会和大米节VR数字展厅,琳琅满目的展品,舌尖味蕾的 *** ,令人目不暇接。
安徽省展厅场景
主宾省安徽展厅的产品种类繁多,茶、养生 *** 剂、食品等都具包装精美的特点,其中洽洽食品、溜溜梅、三只松鼠都是百姓日常休闲的常备食品。
新疆 *** 地区展厅场景
主宾市新疆 *** 地区展厅内,当地的龙头企业与特色产品也同样集中亮相。瑞合食品的和田骏枣、奈斯吐米特有的大尾羊羊肉、旺源集团的驼奶粉。还有蜂产品、菜油、饮料、滋补保健品等诸多精深加工产品让人“驻足”浏览。
广东省广州食品工业研究所带来的天然吉士粉、广州远方贸易带来的榴莲系列产品、广州港东带来的各式调味料,也同样吸睛。
而陕西省凤辉食业带来的麻油鸡、五香猪耳,永吉合的纯碱干馍、全麦干馍,让人垂涎欲滴。
黑龙江省展厅场景
除了外省的特色美食外,本土的美食更是让人无法拒绝,黑龙江龙头企业北大荒集团及旗下众多企业携米、面、油、乳、薯、肉等八大类数百款产品纷纷亮相;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几代人传承至今的哈尔滨老鼎丰也带来了极具区域 *** *** 的的冰淇淋、红肠;而黑农研的甜糯玉米、冰城 *** 的台式烤肠,美味也同样“溢出”屏幕……
视觉上的盛宴,味蕾上的享受,只需要一部 *** 即可于“云端漫步”本届绿博会和大米节现场,感受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食品文化。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麻油鸡怎么做好吃搭配面线味更棒每天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我都非常喜欢吃麻油鸡,虽然说对于火气大的人群来说不适合,不过依然还是阻挡不了 *** ,只要闻到邻家飘出的麻油香气,就急着上菜市场买鸡肉回家煮,每次煮上一小锅就够吃上两餐,吃完之后还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同时吃麻油鸡时配合这些食物还会有更加美味的味道。
麻油鸡
材料:
仿土鸡腿两只或鸡半只、老姜一块、麻油2/3碗、米酒3-4瓶、 *** 少许。喜欢清爽就少油,麻油减量
做法:
鸡腿切块,剥除脂肪洗净。老姜用菜瓜布轻刷,洗干净外皮,不要去皮,切薄片,必须横着切才能把纤维切断。
起锅倒入麻油,小火爆姜片,爆到姜片几近干枯,但是别烧焦。(附注:因为麻油不耐高温且容易燥热,我已经改用一半苦茶油爆姜片,加入鸡肉再加麻油一起炒)
倒入鸡肉,改大火翻炒到肉变色,尽可能炒到三分熟。倒入汤锅中,加米酒腌过鸡肉约5CM,大火煮开改小火,视鸡肉大小续煮约20-25分钟。可适量加少许 *** 调味,但不可加盐巴,否则汤会变苦。喜爱酒味浓一点,可于起锅前再加入一大匙米酒,汤一滚即刻熄火。
麻油鸡汤米血面线包菜
我们家吃麻油鸡除了加面线,还会在煮麻油鸡时加上炸过的米血糕一起煮,煮好的米血糕口感很Q,总会造成抢食画面。新鲜刚做好的米血也可以不油炸,用蒸的外表蒸熟,切适当块状,麻油鸡开始熬煮时一起下锅煮。另外可以再起锅前加入切好的 *** 菜汆烫,蔬菜脆又甜,而且吸附了上面的麻油真的很好吃,再烫些手工面线加鸡汤吃,吃的饱又营养均衡。现在已经买不到生米血糕,可选购品质优的生米血糕切片,鸡肉煮约20分钟加入煮至少五分钟以上。
煮面线
另煮一锅开水,水多一些,持续开大火,水滚後把面线散 *** 入,用竹筷稍加搅拌开,大火煮滚改中或小火,煮到面线浮起,再煮约十几秒既可捞出面线。面线淋上麻油鸡汤非常美味好吃喔!
面线淋上麻油鸡汤非常美味好吃! *** 菜为温 *** 食物不影响麻油热 *** ,味道也不会变, 况且整锅都是肉,若是搭配少许蔬菜会更加美味,营养更均衡。
从风靡一时到无人问津,符离集烧鸡经历了什么?除了当地人,相信绝大多数人对符离集烧鸡的印象,来源于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80年代,摊贩在火车站台上卖方便面
而今的90后、00后,对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没有概念。但是,它曾经是无数打工人难以忘却的情怀。绿皮火车非常慢,时速只有60公里左右,因为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所以窗户能打开,而列车到站后,商贩们就会隔着窗户吆喝,做旅客的生意。
90年代初春运时的场景
春运时,归心似箭的打工人拼命从窗户往车里爬,火车站工作人员拿着钢管像赶 *** 一样往前赶,甚至是抽打。一票难求的绿皮 *** ,承载了太多人的心酸和无奈。挤在摩肩接踵的车厢里,想喘口粗气都难,更别提上厕所了。
拥挤的车厢内,人头攒动
符离集烧鸡,顾名思义,产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集镇,因京沪铁路从此经过,符离集烧鸡得以迅速出名。这跟同样位于京沪线上的山东德州类似。曾几何时,德州扒鸡也是被绿皮火车带红的。
小孩子被举起来上车
符离集烧鸡为中国“四大名鸡”之首,其他三个是: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和锦州沟帮子熏鸡。符离集烧鸡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历史名肴,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香味俱佳,肉质 *** ,香气扑鼻,肥而不腻,松软脱骨,食之满口喷香,余味悠长。
皮黄肉白的符离集烧鸡
不能再说了,馋得流口水了呀!
符离集烧鸡的得名
安徽宿州属于徐淮地区,距离徐州很近,而符离集镇就因南产符草、北依离山而得名。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水草茂盛,遍布沼泽,是 *** 的天堂。在古代,人们捕捉 *** 饲养,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品质优良的符离麻鸡,这就是符离集烧鸡最原始的材料。
安徽宿州埇桥区符离集镇上的一家烧 ***
虽然后来环境发生改变,天然 *** 已经很少见了,但当地农民饲养的土麻鸡,就是离山 *** 的后裔。以这种土麻鸡为原料,添加多种辅助材料,经过多道手续精制而来的符离集烧鸡,味道鲜美,余香缭绕,符离集烧鸡正是因此而名扬天下。
80年代的符离集车站
同时,津浦铁路经过符离集,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山南海北的旅客们,也将符离集烧鸡的美名传播到中国各地。符离集烧鸡借助绿皮火车,从而快速出名。可以说,只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符离集烧鸡的。
符离集烧鸡
现代多认为,符离集烧鸡的创始人是韩景玉,符离集烧鸡原来就是“韩家烧鸡”,解放后才被 *** 正式命名为符离集烧鸡。
在五六十年代,符离集烧鸡是宿州(以前叫宿县)当地更大的产业。1956年,在全国食品工业大会上,符离集烧鸡被评为中国名菜,列入《中国名菜谱》。2005年申报原产地保护成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符离集烧鸡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的历史
实际上,符离集烧鸡历史悠久,1984年,徐州楚王墓出土一个陶盆,上刻“符离丞印”,封记清晰可见,盆内乃是一副完好的鸡骨架,专家考证后认定,这是“符离集贡鸡”,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可见,起码从汉 *** 始,符离集地区就开始 *** 烧鸡了,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家。
符离集烧 ***
乾隆二次下江南时途径宿州,知府张开仕进贡符离集烧鸡,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皇帝什么没吃过,竟然也对符离集烧鸡称赞有加,可见符离集烧鸡的确是名不虚传。
假如再往前推,徐州在古代之所以叫彭城,源于彭祖,90年代徐州还有彭祖牌 *** 和白酒。彭祖原名钱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的玄孙。尧帝治水时路过彭城,又渴又饿,钱铿献上 *** 汤,尧帝大悦,封钱铿为大彭之君,始称彭祖。
符离集烧鸡
彭祖是养生 *** ,活了800余岁,他的烹饪技术绝佳,是中国厨师的祖师爷,开山鼻祖,更是烹鸡术的发明人和高手。
现代意义上的符离集烧鸡
现代对符离集烧鸡的定义,源于20世纪初。严格来说,符离集烧鸡来源于山东德州扒鸡。
1910年,德州“五香扒鸡”的 *** 人管再州,因其独女远嫁安徽宿州符离集而迁居此地,为生计继续经营扒鸡生意,为适应顾客口味,扩大生意,他在烧鸡的 *** 工艺上日夜钻研,下苦功夫,经过多次改良,用红曲和麻油试验,终于 *** 出“管家红曲鸡”。
德州扒鸡
1915年,丰县人魏广明也来到符离集卖烧鸡,他在“红曲烧鸡”的基础上,增加配料、美化造型,初步形成了“符离集烧鸡”的雏形。
1952年,符离集当地人韩景玉,吸取了管家、魏家烧鸡的特长,增加配料,在 *** 工艺上再下功夫琢磨,这才形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符离集烧鸡。
德州五香扒鸡
符离集烧鸡的特点
符离集烧鸡 *** 程序繁琐,工艺精湛,从原料到辅料,选材优良,以当年的土麻鸡(更好是公鸡)为主,宰杀前猛灌清水,洗干净肠胃,屠宰清洗干净后晾干,以饴糖涂抹鸡身,麻油(香油)烹炸,配以辛夷、砂仁、肉蔻、白芷、 *** 、元茴等十几种香料,倒入保存数十年的陈年老汤,大火猛煮,高温卤制三四个小时后,再用文火慢慢煨制,至六个小时后方可捞出。因此,古法 *** 符离集烧鸡,至少需要七八个小时以上。
商家在清洗刚宰杀过的土麻鸡
用此法 *** 出来的符离集烧鸡,肥而不腻,皮黄肉白,肉质鲜嫩,香味扑鼻,肉骨分离,入口即酥,余香沁人心脾。假如在刚出锅时,将鸡腿提起来轻轻一抖,鸡肉便会全部脱落而骨架完整相连,堪称一绝。
在1980年举办的全国熟食品内部展销会上,符离集烧鸡名列之一。1983年,符离集烧鸡罐头厂成功量产,烧鸡和烧鸡罐头两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且出口创汇。符离集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烧鸡镇。当时一个镇就有国营厂、集体厂十几家,个体户、连锁经营户300多家,从业人员五六千人,每天上市烧鸡一万多只,每逢节假日产量还要翻倍。
让 *** 口水的符离集烧鸡
在当时,符离集烧鸡不愁卖,红火一时, *** 也比较亲民,一般人都能吃得起。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符离集镇,也因烧鸡而远近闻名,甚至蜚声海外。
符离集烧鸡而今怎么了?似乎在 *** 之间默默无闻了下来,曾经的辉煌远去,徒留下一地鸡毛。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而今的符离集烧鸡,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绿皮火车消失了,站台上熙熙攘攘的小贩不见了,坐车途径符离集,再也听不到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吆喝声了。甚至,列车都不停符离集了,这个五等小站已经作废。
符离集刘 *** 烧 ***
符离集烧鸡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分额不但占据了中国烧鸡的半壁 *** ,还在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以及日本等国家开设多家分店。此外,随着 *** 的普及,各大网店、直播带货,都在竞相售卖符离集烧鸡。而当地从事烧鸡生意的作坊、店铺遍地开花,时间一长,产品便良莠不齐了,不少无良商家以次充好,以劣冒优,鱼龙混杂,甚至有的商家为利润用病鸡、死鸡冒充土鸡,其做法、食材、口感、分量等都江河日下,屡屡被消费者吐槽。
在客观上,前几年流行的禽流感,也让人们对吃鸡比较排斥。同时因为替代品的出现、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物价飞涨等因素,也让烧鸡业遭受 *** 。
锦州沟帮子熏鸡
当然,现今的符离集烧鸡,不论是在原材料上还是在 *** 工艺上,都与上个世纪大相径庭。人心浮躁,一味追求利润,到处是假冒伪劣,烧鸡自然也是不能置身事外。
此外, *** 也是制约因素之一,烧鸡比以前贵了很多倍,口感却越来越差,顾客自然是不满意。再者,而今的熟食品琳琅满目,不是五六十、七八十年代时的得天独厚了。那时候,物质匮乏,人们没有钱,即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自己想要、想吃的东西。所以,能吃一口符离集烧鸡,那是做梦都能笑醒的美事。现今,烧鸡都是机器 *** ,急于求成,味道自然是不如以前了。
旅客从火车窗口买东西
况且,现今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更高了,符离集烧鸡却背道而驰,不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焉能不被市场淘汰呢!
与全聚德烤鸭、南京盐水鸭、天津狗不理包子一样,符离集烧鸡的辉煌属于昨天,风光不在。曾经的符离集镇烧鸡一条街,而今冷清清的,仅有的一家店,还是卖板鸭的。
符离集烧鸡
虽然 *** 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近距离,商品也更加的便捷流通,但没有了绿皮火车,少了那种熟悉的情怀,符离集烧鸡也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 的符离集烧鸡,无论是色泽、味道、口感还是分量,都不可与往日同日而语,这无形中打消了人们 *** 符离集烧鸡的热情。
当然,符离集烧鸡也不是都不好,也有商家在坚持祖辈们遗传下来的手工技艺,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待符离集烧鸡再现往日的辉煌,让我们再次品尝久违的香味。
符离集烧鸡
最后再强调一下,符离集烧鸡不是“烧、烤”制而成,而是老汤卤水煮制的,这与叫花鸡在 *** 工艺上有本质不同。但是,任何食物,煮的不如煎的,煎的不如烤的,烤的不如烧的,比如花生、红薯,煮的不如煎的好吃,煎的不如烤的好吃,烤的不如直接烧的好吃。
符离集烧鸡,还能走回我们的记忆里吗?
香炸了的麻油香菇鸡饭,立马让你清醒起来你家里有电饭锅没?
如果有,跟我一起来做一款在 *** 很流行的料理吧--麻油香菇鸡饭!
麻油香菇鸡饭
食材清单:(3人份)
配菜:
琵琶腿3只、大米 *** g、泡发干香菇8朵、生姜4-5片
调味:
黑芝麻油20g、酱油1.5个白瓷勺
*** 步骤:
01
不想吃的太肥腻的朋友们,可以像我一样去掉一些鸡皮。
02
不太敢剁骨头,或者怕吃到骨头渣子的朋友们,可以像我一样把骨头剔掉。
03
切成大小比较均匀的鸡腿块。
04
香菇挤掉水份切丝、生姜切片。
05
备料的同时,可以把电饭煲打开预热,放入两勺黑芝麻油烧上。
电饭锅上温度比较慢,所以提前一点烧油避免干等着。
06
可以把姜片先丢进去观察温度,四周都冒泡泡时温度就可以了。
要用黑芝麻油,加热后很香,如果是普通香油加热后发苦。
07
切丝的干香菇丢进去简单炒匀。
08
放入鸡肉,翻炒。
09
两瓷勺酱油(普通酿造酱油或者生抽,颜色不宜太重),盖上电饭锅盖闷2分钟。
10
准备大米(建议糙米、胚芽米、适度研磨的大米),我建议只简单淘洗一遍,不要 *** ,减少营养损失。
11
米跟水的比例与平常做大米饭一样,建议米和水的比例为1:1.5。
12
自动烹饪,到点开锅,可以搅拌一下再闷一会儿。
13
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哟!试试看吧!
211搭配建议
主食:大米
蔬菜:香菇
高蛋白食物:鸡腿肉
这一碗麻油香菇鸡饭大约有80g大米,有一只鸡腿,已经满足了一餐中主食与高蛋白食物的份量。
香菇份量比较少,蔬菜总量还不太够。建议快手烫个青菜,简单调味后做搭配,就齐活儿啦!
脂肪也是 *** 必需的营养成分,芝麻油当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比较适中,是非常健康的烹饪油,推荐家里备上一瓶。
快周末啦,在家试试看吧,欢迎在评论区交作业噢!
#做饭吧!亲爱的#月子餐~麻油鸡麻油鸡是坐月子必吃的月子餐,滋阴补血,驱寒补祛湿。
By 俊妈de小食光
用料- 鸡腿肉 2只
- 老姜 1块
- 枸杞 适量
- 黑芝麻油 适量
- 轻盐酱油 1勺
- 甜酒糟 小半碗
1、如图所示;将所有食材全部准备好,来个大合集
2、如图所示;用个小碗装上小半碗甜酒糟
3、如图所示;锅里倒入黑芝麻油
4、如图所示;放入姜片煎香
5、如图所示;加入鸡块
6、如图所示;鸡块煎出鸡油
7、如图所示;加入水,加一勺酱油。
8、如图所示;撇去浮沫
9、如图所示;加入甜酒糟、枸杞
10、如图所示;大火煮开即可
11、装入砂锅即可
小贴士甜酒糟酒味很轻的那种哟,大约在8/10度样子。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10道酒楼人气菜品鲜虾香芒卷
原料:虾仁粒(上浆)100克,芒果粒100克,火龙果粒100克,木瓜粒100克,黄瓜粒100克。
调料:沙拉酱75克,卡夫奇妙酱150克。
*** :将原料和调料混合均匀,取出一张威化纸包入 *** 克,用蛋黄封口,拖蛋黄液滚面包糠,入烧至四成热的油中炸至表面变成金 *** ,捞出。
*** 关键:此菜要现点现做,因为放置时间太长会出水,造形塌了。此菜中沙拉酱的作用是增加酸口,卡夫奇妙酱的作用是增加稠度。此菜炸完后里面的馅是温的,一嚼浆汁会流入口中,口感不错
香煎和味豆腐
原料:千叶豆腐(盒装)200克,新鲜茴香苗15克。
调料:菜籽油40克,鸡粉2克,盐1克。
做法:1、将千叶豆腐切0.3毫米厚的片;茴香苗15克切碎末。
2、平底锅预热,放入30克菜籽油,油热后放入切好的豆腐片,煎至两面金黄后,放入茴香碎末和鸡粉、盐,再加入剩下的10克菜仔油翻匀,即可。
特点:这道原本清淡的菜肴,因为浓郁的茴香苗味道,使人胃口大开。此菜热吃,小软、小脆;冷吃,清香茴香味显得更有风味。茴香苗更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麦香牛骨髓
原料:牛骨髓300克,面包糠60克,鸡蛋1个,生粉50克,麦香粉(超市有售)100克,薯片20克。
调料:盐、鸡粉、胡椒粉、辣椒仔各5克,味精4克,料酒10克,草莓酱10克,炼乳15克,番茄沙司30克,色拉油1千克,生粉15克。
*** :1、牛骨髓洗净,切长6厘米的段,入沸水中大火汆2分钟,捞出控水,加盐、味精、鸡粉、胡椒粉、料酒腌渍1小时备用。
2、草莓酱、炼乳、番茄沙司、 辣椒仔调成草沙复合酱备用。
3、腌好的牛骨髓拍生粉,拖鸡蛋液,粘面包糠,入烧至四成热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2分钟至表皮酥脆。
4、锅内留油30克,烧至七 成热时放入草沙酱小火炒匀,下入炸好的牛骨髓小火翻匀,撒麦香粉出锅即可。
创意:用牛骨髓烹调的菜品口味一般以咸鲜为主,而这道菜大胆地将草莓酱、炼乳、番茄沙司、辣椒仔搭配起来给炸好的牛骨髓调味,新意十足,用料大胆。
酸菜鼎肚皇
主料:猪肚尖。
配料:黄坛酸菜,蒜片,姜片,野山椒。
*** :
1、肚尖洗净,入高压锅烧熟后冲水去油;酸菜切条形。
2、起锅放菜油,煸香蒜片、姜片后放水,加入野山椒、朝天椒、盐、味精、少许糖、少许鸡汁、少许白醋,入肚片小火煨5分钟出锅。
龙井香煎大连鲍
原料:大连鲍10只,龙井茶叶20克,豹子头包菜20克,小米椒节少许。
调料:酱油、蚝油、料酒、味精、白糖、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把大连鲍宰杀洗净,纳盆加少许的小米辣节和料酒腌味。
2、龙井茶叶用开水泡开后,再放入油锅炸至略干,捞出待用。
3、煎锅放油,下大连鲍煎熟,再烹入用酱油、蚝油、味精、白糖和适量清水调成的味汁,烹入味后起锅装盘,最后撒龙井茶叶并用包菜叶点缀即成。
千岛酱乳香肉
原料:猪面肉1斤。
调料:盐5克,味精15克,糖20克,蒜汁50克,南乳50克,千岛酱50克,生粉10克,芝士粉5克,粘米粉50克。
做法:
1、猪面肉切片,冲洗干净,吸干水份,然后放盘里,倒入盐、味精、糖、蒜汁、南乳腌3小时,再放生粉、芝士粉、粘米粉拌好待用。
2、将猪面肉下入80度的油锅里,慢慢炸两分钟后,加大火力炸至金 *** ,倒起装盘即可。
3、调好的千岛酱拿小碟装好跟上。
千岛酱:卡夫奇妙酱一瓶,炼乳一瓶,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再加芥末少许,柠檬半只即成。
脆炸牛脑
原料:牛脑200g,古德面包切片3片。
调料:辣妹子20g,韩国辣椒酱30g,香辣酱,10g。
做法:
1、将牛脑和酱料调制在一起,均匀抹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改刀卷起(勿改断)。
2、将卷好的面包片过油炸制,改刀装盘即可。
特点:口味香辣 色泽金黄。
麻油鸡
主料:鸡 *** 、鲜竹笋
配料:盐、姜葱水、料酒、辣鲜露、小米辣碎、生粉、色拉油、花椒等适量
制法:
1、去掉鸡 *** 骨头并斩成条,纳盆并加入盐、姜葱水、料酒、辣鲜露、小米辣碎和生粉先拌匀,再腌渍30分钟待用(腌味时底味要足,因为后面烹制时不再调味)。
2、把鲜竹笋撕成粗丝,投入加有盐的沸水锅煮熟后,放盘里垫底。另把鸡肉条也放沸水锅汆熟,捞出来沥水后,放竹笋上面摆好。
3、锅里放色拉油和花椒油烧热,下入适量干青花椒炝香后,出锅浇在盘中鸡肉条上,最后撒些葱花即成。
板栗松阪肉
原料:腌松阪肉150克,鲜板栗200克,干辣椒节、花椒、小茴、姜片、蒜片各少许,米网1张。
调料:盐、鸡精、味精、生粉、煳辣油、色拉油各适量。
*** :1.把松阪肉改刀成1厘米大小的丁,裹匀生粉后待炸。
2.净锅放油,把米网放油锅里炸成碗状,捞出后再下松阪肉,炸至色金黄时捞出,再放入板栗略炸一下,倒出沥油。
3.锅放煳辣油,投入姜片、蒜片、干辣椒节、花椒、小茴炒香后,再放入炸好的松阪肉丁和板栗炒匀,其间加盐、鸡精、味精调好味,起锅装入盘中米网内,即成。
五香辣猪手
主料:猪手700克,香菇干30克,香芋200克。
辅料:指天椒15克,八角20克,五香粉1勺,桂皮叶2片,生姜30克,食用油8毫升,生抽20毫升,老抽15毫升,客家米酒8毫升,盐1勺。
做法:1、猪手洗净,放入炒锅烫水2分钟捞出,沥干水备用;八角、香菇、桂皮叶洗净;生姜切片、指天椒切段。
2、把八角、香菇、生姜、指天椒放入锅里炒2分钟,加入烫好的猪手炒2分钟,加入老抽、生抽、米酒、食用盐、桂皮叶,加水2碗,大火煮至水开,再小火焖20分钟左右。
3、把香芋削皮并切好1cm左右厚条状,把切好的香芋放在猪手上面,加入少许酱油,食用盐,再小火焖10分钟,香芋出锅放下面,把猪手放在香芋上面,放入少许葱花。
4、锅内剩余汤汁入水淀粉收浓,倒在摆好盘的猪手上,即可上桌。
鸡抹盐腌制15分钟,在肚中塞入几片姜,大 葱段同时腌制。入汤锅,注入冷水没过鸡身,水中加盐,料酒,加盖用大火煮开。煮开后中火煮12分钟,煮好后不开盖,继续闷15分钟。捞出后,可入冰水让肉更有弹 *** ;也可用麻油淋鸡身并 *** 让肉质更嫩有嚼劲。准备好大葱,姜,蒜蓉,花椒,入油锅一同炸香。碗里准备好油辣椒或者老干妈,在5中的香料入锅炒变色后迅速捞起放入油辣椒搅拌匀。将材料3中的所有调料混合均匀。(盐适量 料酒适量 生抽(六月鲜)适量芝麻油适量 米醋适量白砂糖适量 鸡精适量)将放凉的鸡肉切块。先将7中调料淋上鸡肉再浇上6中红油,最后洒上白芝麻和香葱碎即可。
家常菜谱 麻油鸡的详细 *** 教程麻油鸡
作料:
鸡腿 2 只重约 580 克( 1 磅 4 安士)麻油 2 汤匙姜 1 块约 2 厘米厚,切
薄片蒜头 2 粒拍碎
调味料:
绍酒、老抽各 1/4 杯黄砂糖 2 汤匙
准备:
1、洗净鸡腿,撕去多余脂肪,横斩成 2 厘米厚块。
2、置鸡块于 2 公升深锅中,加盖,大火热 5 分钟,移出用冷水冲净血水,
以厨纸拭干。
做法:
1、洗净深锅,加入麻油及姜蒜,大火热 2 分钟。鸡块、酒、老抽及糖一
同加入锅内,以胶膜包好,覆上一小角疏气,大火热 8 分钟。
2、如此时汁液尚多,可揭去胶膜,大火多热 2 分钟收汁。原锅供食。
最近, 有关黑芝麻生发的广告又撩拨了一些人的心弦。实际上,老一辈早已口口相传着同样的信息:“多吃点黑芝麻,生发!”于是乎,什么黑芝麻丸、黑芝麻糊,尽情地吃吧。
可能在很多人心中,芝麻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更兼具一种神秘的“开门”功能。那么,芝麻真的会长头发吗?为什么能叫来开门的也得是它呢?
来源/ *** 《 *** 》片段
“芝麻开门”,神仙佳肴
野生芝麻属植物的祖先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至今人工栽培芝麻仍然有着发达的根系,具有较强的耐干旱、高温特 *** 。大约在5500年前,野生芝麻在印度次 *** 被驯化,成为现在各国栽培的食用芝麻的源头。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之间已有芝麻贸易记载,古巴比伦人认为芝麻酒“给了众神创造世界的力量”,也用它作为给神明的祭品。在古埃及纸莎草典籍里也有种植芝麻的相关记载,认为芝麻可以缓解头痛,芝麻油既能用来烹饪,也能用作化妆品,甚至为木乃伊防腐,在公元前1350年的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金字塔里曾出土了一篮芝麻。
在上古时期不同的文化中,芝麻都被赋予神秘的寓意。最为人熟知的“芝麻开门”,来自 *** 古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 *** 》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它是强盗掌控的宝藏大门的口令,换成“小麦”“豌豆”都无效,这可能来自于芝麻成熟时果荚裂开、 *** 迸出的场景。虽然一些其他植物散播 *** 也会有类似效果,但“凤仙花开门”“三色堇开门”的效果听起来都不如“芝麻开门”,毕竟芝麻对人们的作用更大。
阿里巴巴“芝麻开门”故事 *** 图。作者/Edmund Dulac
在印度教传说中,芝麻 *** 是不朽的象征,认为它是 *** 毗湿奴滴落的汗珠变成的,被视为献给天神的“最纯粹的祭品”。在印度教的火葬仪式上必须准备芝麻,由死者的长子或是祭司绕柴堆一周,将芝麻粒放入死者的嘴里,祈求来世顺遂。印度教传统节日“玛克桑格拉提节”庆典期间, *** 用芝麻油燃灯,祈求驱邪纳吉,并用芝麻和坚果加糖做成球状甜点,希望吃了它,开口都是甜言蜜语,处处能遇到好运气。
我国古人想象的仙家食物中,用芝麻做的“胡麻饭”最常见。芝麻来自遥远的西域,容易和神仙联系起来。而且芝麻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很高,有很好的饱腹效果,也能给人以服食神仙灵丹、不必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古诗里常以“松下饭胡麻”“胡麻作饭琼作浆”来描述山中隐士的生活,无形中给枕流漱石的隐逸增添了一些烟火气。
《天台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 *** ,迷路时采了桃子吃,感觉身体轻健;又看到溪水里流下一杯胡麻饭,二人溯源而上,被仙女邀请相留。半年后刘、阮二人还乡,不料人间子孙已历经七世。《太平广记》里也有采 *** 民柳二公迷路,饥肠辘辘时遇见仙人,吃了胡麻饭、柏子汤的故事。
《神仙传》记述一位“鲁女生”(其实是男的),坚持食用芝麻八十多年,不吃其他谷物,面色红润得像桃花一样,一天能走三百多里地。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写,坚持每天吃芝麻丸可以达到“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的效果。苏轼在《服胡麻赋》(题目对hf不分的人不太友好)里高度赞颂食用芝麻的好处:“乃瀹乃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发肤兮”。
古人还用芝麻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做出了高热量的“能量棒”。比如用芝麻粉、糯米粉、枣泥和柿饼泥做成丸子,名曰“仙果不饥”,在外出吃饭不便时,吃上几丸,足可以横扫饥饿。
“芝麻”“胡麻”,傻傻分不清楚?
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来自西域的芝麻都被称为“胡麻”。《齐民要术》等记载,芝麻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西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避讳“胡”字,将胡麻改名为“芝麻”。唐宋时期一般将芝麻写为“脂麻”,或是继续叫成“胡麻”,元明时期,“芝麻”“胡麻”仍然并称,清代才基本固定为“芝麻”。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胡”有“大”的引申义,因为芝麻比中国原产的麻类植物普遍要高大,故得此名。古人认为芝麻会使其他草木根株 *** ,所以在开荒地后要先种芝麻一年,再种其它作物。
芝麻植株下层的花先开,所以民谚说“芝麻花开节节高”。来源/pixabay免费正版素材库
芝麻 *** 虽小,植株却能长到近1米左右,茎有四棱。东汉、三国时称芝麻为“巨胜”“藤宏”“方茎”等,都与它的植株外形特点有一定关系。而“狗虱”的别名,形象地体现出芝麻 *** 的特征。另外,古代芝麻还有别名“青蘘”,蘘字通酿,意思是它的叶片可以加工成腌菜食用。当然,它和沙拉里的“芝麻菜”并不是同一种植物。在芝麻种植大省河南,人们习惯在芝麻开花时节,将生长在植株中下部的新鲜芝麻叶擗下来,这不仅有助于养分集中到 *** 上,还能多一道有特殊香味的美食。芝麻叶用开水焯过后, *** 掉苦汁,晒成干菜,吃的时候再泡发,最适合下面条。
北宋人庄绰给芝麻总结出了和别的农作物相比显得“别扭”的特点,称为“胡麻八拗”,包括:阴天多雨产量低,干旱天气反而产量高;开的花向下耷拉,结的果实却向上举着;芝麻榨出的油叫“生油”,其实是把籽粒炒熟压榨后得到的;如果把芝麻油涂在车轴上,能让车轮运转顺畅,但涂在针头上却会让缝补变得更艰涩。
芝麻虽然“拗”,但并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芝麻传入中国后,更大贡献之一就是改变了动物油为主要食用油的局面。芝麻 *** 平均含油率达40-60%,是同类作物中更高的,《物理小识》注中提到,二石油菜籽能榨油80斤,二石黄豆最多能榨油22斤,二石芝麻却能榨油120斤。英语里的“芝麻”一词sesame来自于拉丁语sesamum,它可以上溯到古代闪米特语中的“油”。印度谚语里形容人吝啬到一毛不拔的程度,就说他像是被榨干的芝麻,已经挤不出油来了。
古时芝麻油经常被叫做胡麻油,但现在通常说的“胡麻油”指的已经不是芝麻油,而是油用亚麻籽榨出的油,主要产自我国新疆、 *** 、甘肃、山西等地。张贤亮小说《绿化树》里引用了西北民歌“芝麻胡麻出个好油,嫁不下好汉子我要维朋友”,体现出西北地区将两种作物分得很清楚。
在油用油菜广泛种植之前,芝麻油在我国古代使用的植物油中是当之无愧的“C位”,既可以用来食用,也能做燃料、润滑等用途,三国时期满宠用麻油浇灌火炬,以火攻击退了孙权 *** 。唐代诗人刘禹锡还记录了一个偏方,如果蚰蜒爬进耳朵,用麻油煎饼当枕头躺下来,过一会蚰蜒自己就爬出来了。
早期榨芝麻油,主要是将生芝麻直接放入粗麻布袋里捣压,出油率很低;后来采用先将芝麻炒熟再磨碎榨油的 *** ,出油率大大提升。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更加精细的“水代法”榨芝麻油方式,将芝麻炒熟研碎后加水煮,因为油和水不相溶,油脂自然浮在水上。这样得到的芝麻油格外浓香,将它涂在手心里,能够从手背闻到香气。依靠越来越高效的制油办法,芝麻油的产量稳步提升,用油煎、炒、炸的菜式随之增加,大大丰富了古人的餐桌。《梦溪笔谈》记录了一个笑话:北宋时期北方人做任何菜都要用麻油煎,有个厨师没见过蛤蜊,用麻油煎得焦黑,还纳闷这玩意怎么还不烂?
芝麻油。摄影/mni *** ge,来源/Adobe Stock图虫创意
在今天各地的日常菜谱里,芝麻油一般用于调味增香,直接炒菜的时候不算多。但在中国 *** 仍有用芝麻油高温烹饪的习惯,黑芝麻油、米酒、老姜三者的搭配被视为传统“ *** 膳食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麻油将姜片、鸡块炒过,再用米酒代水煮成的“麻油鸡”,营养丰富,是妇女产后的滋补佳品。
可盐可甜的美味芝麻
和虚无缥缈的长生求仙之道相比,富含油脂的芝麻更适合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惊喜。高脂肪、高糖分的组合,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因此各国都将芝麻作为甜点的重要原材料。
早在唐代,已经出现了“胡麻糖”,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芝麻糖,这种用黏稠的糖浆将芝麻结为一体的吃法,上 *** 来基本没有改变。一口咬下,香、甜、脆在口腔中爆开,回味无穷。苏轼还用蜂蜜芝麻丸治好了痔疮,将去皮黑芝麻九蒸九晒,和茯苓、蜜做成 *** 丸,坚持吃一段时间,减轻了症状。明人有诗描写:“胡麻灵 *** 本仙葩,巧累浮屠斗佛家。莫道此中无舍利,玲珑颗颗现光华”,可能是一种做成宝塔形、用来供佛的芝麻糖。更精细的苏州传统细点“黑麻酥糖”,是将炒熟的芝麻研磨成粉后加糖 *** 的,质地松软,入口即化。
宋人习惯将芝麻加入茶盏,至今湖南乡间仍然有在茶里加入姜、炒豆子和芝麻的喝法。顺滑香甜的芝麻糊,也是岭南的经典甜品。芝麻放在点心里,无论是做馅料还是贴在表面,都有极好的增香效果。东汉“胡饼”的一大特点是表面贴有“胡麻”(芝麻),自汉灵帝到平民百姓,人人爱吃。唐代时胡饼的流行程度不亚于今天的网红店,都城之外的饼铺也都在模仿长安的做法,白居易慷慨地将胡饼分赠给友人并题诗:“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北宋开封的胡饼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等不同种类,各个饼店五更起和面做饼,有的大店甚至有50多个烤炉。宋代以后胡饼的叫法虽然少见,但吃法却流传至今。清代有竹枝词歌咏江南点心:“搓粉和糖油炮烙,外旁还掺黑芝麻。”
黑芝麻馅汤圆现在最常见,不仅因为好吃,也因为馅料 *** 较为方便。来源/pixabay免费正版素材库
芝麻炒熟研磨制成的芝麻酱,是北方人钟爱的调料,可能尤以北京为最。作家老舍曾经写过特殊的 *** 提案——为北京市民申请充足的芝麻酱供应!红学家邓云乡也认为:“我平生塞北江南,所到之处,再没有看到比北京人更爱吃芝麻酱的了。”清末义和团民歌里唱:“芝麻酱,蘸白糖, *** 子最怕董福祥”,这一吃法在电视剧《我爱我家》里也有体现,和平失忆之后,最想吃的就是:馒头片上厚厚地涂一层芝麻酱,再厚厚地撒一层白糖。由于纯芝麻酱成本高,几十年前北京的粮油店售卖的以“二八酱”为主,据说芝麻的比例只有20%,大部分是花生酱。
来源/电视剧《我爱我家》截图
尽管如此,北京日常饮食确实很难离开芝麻酱。芝麻酱烧饼、芝麻酱糖饼自不必多言,就拿火锅来说,传统的老北京涮肉锅底基本为清水,薄薄的羊肉片、鲜嫩的白菜、柔韧的粉丝涮好之后,芝麻酱蘸料增添了醇香的滋味,还能减缓滚沸食材的烫意。但这一蘸料似乎并不太受南方人喜爱,川渝火锅仍以香油蘸碟为正宗,如果请服务员来点儿麻酱,很可能是送上一瓶没开封的芝麻酱,让食客自行调配。其实,瓶装麻酱直接做调料过于粘稠,需要将适当的麻酱放入碗中,加入凉开水搅拌,这一过程叫做“澥”,澥到筷子无法挑起的液态后,加点盐调味,才适合涮火锅、蘸爆肚、拌面条。连麻辣烫传播到北方后,调料里也加上了芝麻酱,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辣味的作用。
在夏天,一盘浇了芝麻酱、花椒油和炝芥末,放了黄瓜丝和豆芽的过水面是北京人的更爱,脂肪和碳水的搭配带给人很强的饱腹感和满足感,吃起来又足够清爽。武 *** 过早(吃早饭)首选热干面,尽管和它的基本原料相似,但芝麻酱的质感更加浓稠,作料也更丰富。在一次 *** 纸碗里装好,撒点酸豇豆或是萝卜干,边走边拌(武汉话读ben)边吃。
热干面。摄影/卢文,来源/图虫创意
北京传统的“面茶”用糜子面熬成稠稠的糊状,除了粮食的自然香味,没有其他的味道,提味全靠芝麻酱,“用两根竹筷子,把紫铜锅里特制稀释的芝麻酱蘸起来,以特殊的快手法,把芝麻酱撒满在面茶上面”(唐鲁孙),芝麻酱还能起到保温效果,喝到最后一口仍然是热乎的。
在北京的近邻天津,芝麻酱又有新的吃法,鸡汤打卤豆腐脑,端上桌之前少不了一勺芝麻酱;撒满香菜和卤汁的锅巴菜,如果没有芝麻酱就像是没了灵魂;过年的素饺子拌馅时也要放芝麻酱、香菜、红腐乳调味,煮好后有着特殊的浓郁香味。
中东、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外高加索等地也吃芝麻酱,但里面的调味品是柠檬汁、大蒜,用来抹面包、拌沙拉、拌鹰嘴豆泥、配烤鱼和烤茄子,都是上选。
芝麻真的有助于生发吗?
古人认为“胡麻都以乌者良,白者劣尔”,现在通常黑芝麻酱、黑芝麻油卖得也更贵。不过,黑芝麻一定比白芝麻好吗?
在我国,黑芝麻和白芝麻的主产地不同,白芝麻主要产自中部地区,在芝麻市场上数量最多;黑芝麻主要产自华南,因为总的产量较低,也影响了 *** 。尽管古人试图用“寒热 *** ”来区分黑白芝麻,并且在人们日常认知中,似乎黑芝麻显得更有营养,对减少白头发更有好处,但其实二者的营养成分没什么显著区别,颜色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黑芝麻种皮中的儿茶酚类和花色苷,它们是芝麻表皮黑色素的来源。另外,吃下去的儿茶酚并不能精准作用到提高毛发的黑色素水平上。
而且,芝麻再好吃也不能无 *** 地吃,如果过量吃芝麻,不仅不能生发,还会导致脱发。古人认为吃芝麻能“生秃发”,是建立在古代多数人营养 *** 的基础上的,芝麻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亚油酸等物质含量也很高,在其他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吃芝麻当然有助于促进头发生长。但对营养普遍过剩的现代人来说,一勺芝麻相当于半碗米饭的热量,如果吃过多的芝麻,相当于摄入过量的脂肪,增加头皮油脂分泌,造成毛囊堵塞,反而加重了脱发的症状。据央视报道,市面上售卖的“黑芝麻丸”生产许可证是普通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不能替代保健品。有的顾客一年买黑芝麻丸的钱,可以购买两三百斤黑芝麻。
被中国人食用近两 *** 的芝麻,尽管承载着虚无缥缈的神仙传说,但令人铭记的始终是它特有的“烟火气”,曾经让寻常食物的滋味变得更为丰富,给过往清苦的岁月增添了芬芳的回味。但在餐桌高度丰富的今天,芝麻虽好,还是不能贪吃。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