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长宁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那么2018 *** 多少钱一斤?怎么种植?什么时间种植好呢?
现在竹荪 *** 多少钱一斤?
据了解,长宁的长裙竹荪需要260元左右、红托要380多、福建的就很便宜了,几十块钱就行。要是口感和营养需要的话,建议你买四川长宁的长裙竹荪,这个 *** 合适, *** 价比高。
竹荪怎么种植
1、压块栽培:压块栽培是将培养好的竹荪栽培种从瓶或袋中挖出, *** 成菌块,进行覆土栽培的 *** ,特点是出菇早而集中,从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种量较大。
2、直播床栽:直播床栽指将经处理后的竹料等直拉铺于菇床上,进行播种、覆土的栽培 *** ,具有出菇面积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积栽培,菇房利用率较钵栽有效,但较压块栽培周期长些等特点。
3、室内箱栽: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4-5个月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当气温达20-24℃时,便在表土内形成菌蕾。此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表土后,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5%以上。
竹荪种植时间及技术
竹荪在气温7℃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1、室内箱栽
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4~5个月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当气温达20~24℃时,便在表土内形成菌蕾。此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表土后,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5%以上。
2、床畦栽培
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铺一层竹片或段木(干竹片需洗浸泡8~12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叶,最上部覆盖肥土10厘米。若遮荫条件差,应在床畦上搭荫棚。经常洒水保持表土湿润。从接种到采收经10-12个月。
此外,还有菌种压块栽培 *** 、塑料袋直接栽培法等。
芒种时节,建阳区崇泰街道彭墩村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长裙竹荪迎来了采摘旺季。每天的早晨6时至10时是竹荪采摘的“黄金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竹荪生长速度开始加快,散裙后的竹荪如披着一层薄薄的网状白纱,极不易采摘。
“我们每天来这里采竹荪,收入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早上能有60元的工钱。”村民刘天素表示,像她这样的村民还有10余位,采摘竹荪能为他们增收大概5000元,在家门口尽享就业的幸福。
“目前竹荪的市场价 *** *** 是130元/斤,零售的话可以达到150元/斤。 *** 好的同时,销路还不用愁,有时候还不够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贵富说。
林贵富是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也是今年刚选上的南平市乡土科特派推广员。1987年他开始尝试自己种植竹荪,积攒了多年种植经验,看着种植竹荪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身为彭墩村 *** 支部 *** 的他,一颗“振兴乡村”的心早已按捺不住,2022年他开始带领着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175名社员们开始种植竹荪。
目前,林贵富已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投入10万余元竹荪种植,共种植竹荪20亩,每年可采摘3批,每亩产量预计可达160至200斤,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一朵朵洁白的竹荪托起了彭墩村的富民新希望。(通讯员 黄慧聪)
来源:东南网
往常一斤40元热销,如今却没商贩来,农民:要放烂掉了近些年养生这股潮流越来越火,不只有老年人乐此不疲,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尤其是经历了这次 *** ,让人们对养生更加重视起来,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而实现身体健康的途径之一就是食补,各种各样的滋补食材在市场上都很受欢迎,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食用菌,更受宠爱。赤松茸就是其中一种,往常一斤40元很热销,最近河南洛阳产地的赤松茸又成熟了,可惜却没人收购。
食用菌在市场上一直都很抢手,尤其是一些珍贵的野生食用菌,比如红菇,干品高达上千元,但仍吸引了不少人购买。还有一些食用菌已经实现了种植,比如姬松茸、银耳、竹荪、赤松茸等,产量增多,而 *** 也更亲民。今天要说的就是赤松茸,和鼎鼎大名的松茸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有区别。赤松茸外形与松茸有几分相似,颜色和松茸相比更为鲜艳,也更为显眼。
赤松茸的造型很特别,就像一个个精致小巧的雨伞,伞盖圆润,伞柄细长,酒红色的菌盖非常可爱,很有辨识度。它的名气比不上松茸,但 *** 却比松茸更亲民,一斤卖到40元左右。赤松茸这种食用菌早已实现了人工栽培,所以产量比较高,主要需要往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以鲜食为主,基本不做干品。
新鲜赤松茸的口感鲜嫩,虽然香气比不上松茸,但是它的肉质更脆也更嫩,入口爽滑,这一点比松茸更优秀。在上海这些大城市,人们对赤松茸的喜爱度非常高,每年上市之后,都会吸引很多人购买。近日河南洛阳种植的赤松茸成熟了,据了解当地种植了几十亩的赤松茸,往年是不愁卖的,主要销往上海, *** 也不错,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而今年因为上海处于特殊时期,赤松茸的市场受到很大影响,现在有些愁卖。洛阳当地大棚里的赤松茸一个个又大又红,看着就很鲜亮,而且也非常鲜嫩,正在静静地等待采收。但如今上海市场的需求量却大减,一些商贩不愿意来收购,农民卖不出去,很害怕砸在自己手里。
赤松茸已经进入生长后期,生长速度很快,基本一天一采,而且这种食用菌有一个特 *** ,越鲜嫩越好吃。现在迟迟没有商贩来收,农民也不敢采,而地里的赤松茸一天一变,再耽搁下去就长太老,不好吃了。有的农民有心想采,但是采了又卖不出去,就近市场对赤松茸的需求不高,而且这种赤松茸此前都是卖到大城市,在产地周边的知名度较低,很不好卖。
其实赤松茸除了味道好以外,营养价值也很高,是一种既稀少又名贵的食用菌。虽然它确实不如松茸有名,但是价值并不逊色,而且非常平价,可惜真正了解的人不多。赤松茸香气浓郁,营养丰富, *** 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也应有尽有。
赤松茸可以 *** 食两用,可惜如今名气小,只在大城市流行。而且目前赤松茸主要用于鲜食,这也给销售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在上海这一主要市场需求大减,农民手里的赤松茸就卖不出去,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以后可以考虑进行加工,比如做清水真空软包装,速冻加工,或干品,能减少销售压力,同时也能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竹荪,别名竹笙、竹参、竹菌、竹鸡蛋、网纱菇、仙人伞、面纱菌、仙人笠、僧笠蕈、竹姑娘等。由于竹荪的形态是食用真菌中最美丽的一种,故有“真菌之花、真菌皇后、面纱 *** 、林中之王、仙人伞”等美称。它在真菌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腹菌纲, *** 笔目, *** 笔科,竹荪属。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它形态绚丽、清香袭人、脆嫩爽口、香气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历史上曾列为宫廷御膳,现为国宴佳肴菜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美国前总统 ***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时,先后品尝了我国的竹荪佳肴后都赞不绝口,从此而驰名世界。
1.季节安排和场地准备
栽培季节安排:利用自然气候栽培竹荪,一般可安排在春、秋两季,室外大田栽培,我县以3~5月最适宜,当年夏、秋季可采收;秋播在立秋之后,以9~ 11月最适宜,翌年初开始采收。室内栽培,采取人为调节温度,也可以冬季播种,在11~-12月进行播种,加温发菌3~4个月后,到翌年春季气温适于子实体生长;春播可安排在3~4月,此时气温适宜菌丝生长,如果是早春3月份播种的,5月后可现蕾长成子实体。
栽培场地的选择:竹荪室外畦床栽培,栽培场地应选择山坡脚下或半山斜坡,坡向朝东,半阴半阳的竹林或阔叶树林地,腐殖层厚,土壤肥沃,呈弱酸 *** 沙质轻壤土。也可利用近水源又便于排水、无白蚂蚁窝的场地。搭盖遮阳棚防止阳光直晒,旱地要引进水源。如果其他条件适宜,土质不肥,可另取暴晒过的腐殖土或菜园土、塘泥等作为铺底土和覆盖土壤,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2.整地作畦和搭建荫棚
整地作畦:播种前7~ 10天进行整理畦床。若是山地荪场,要先拣去石头,铲除杂草,再整地作畦。若用冬闲田栽培,先挖去稻根,然后开沟作畦。畦宽1米左右,长度一般在10~ 15m(视场地而定),畦高25 ~ 30em(多雨地区可做高畦)。畦与畦之间留40 ~ 50em宽的人行道。
作畦时,先把畦内表土挖深4 ~ 6em向两边堆积,过筛留做覆土用,再挖深10em,暴晒至白色,打碎整平,畦面整成龟背形,畦沟人行道要两头倾斜以利排水。最后在畦床内外喷洒0.5% *** 等 *** ,在四周撒石灰粉消毒杀虫。
搭建荫棚:室外荪场必须在畦床上方搭建高遮阳棚,形如栽培香菇的大棚。可以就地取材,用竹、木做骨架,棚顶盖 *** 等,棚架-般高2 ~ 2.2m,四周围也用 *** 。荫棚-+般要“三分阳七分阴,花花阳光照得进”,棚四周要开挖排水沟。
3.培养料配方和处理
培养料配方:首先要准备好粗料和细料。粗料是指阔叶树的树桠、木棒、竹头、竹尾等,用人工和机械切片、打碎成5em以下的木片、木块和竹片、竹块;细料是指作物秸秆、竹枝、竹叶、玉米芯等,晒干后切成5em以下的小段。常用配方如下:
(1)杂木片58.5%,竹碎片20%,黄豆秸21%,过磷酸钙0.3%,尿素0.2%。(2)杂木片36%,玉米芯33.5%,黄豆秸30%,过磷酸钙0.3%,尿素0.2%。
(3)甘蔗渣50%,竹碎片25%,杂木片14%,黄豆秸10%,过磷酸钙19%。
(4)棉籽壳30%,杂木片30%,高粱秆20%,玉米芯19%,石膏粉1%。
(5)黄豆秸65%,棉杆15%,竹叶9%,棉籽壳10%,石膏粉1%。
培养料处理:竹荪栽培一般是采用生料,因此在铺料播种前对培养料要进行如下处理:
(1)石灰水浸泡:将粗料和细料装入编织袋,置0.3%石灰水池里,上压重物浸泡3~4天,至池内产生大量气泡,pH值降至8~9,提着袋口在溪水中进行漂洗至pH值7以下,然后提出沥水备用。
(2) *** 物处理:按配方将粗、细料干拌均匀,置0.1%多菌灵(50%标号)或0.5%甲基托布津溶液中浸泡3 ~ 4天,至料内没有白心为止,捞出沥水后加入过磷酸钙、尿素等,混拌均匀后堆积覆膜闷1天备用。
(3)清水浸泡:将粗、细主料干拌均匀,置清水浸泡3-4天,捞出沥水后加尿素等辅料,拌匀后参照栽培蘑菇前发酵法进行堆积覆膜发酵2 ~ 3天备用。
4.菌种的选择
竹荪菌种:要求菌丝雄壮,长势整齐,无中断,无杂菌污染斑块。气生菌丝生长浓密,呈扫把状,培养料与瓶壁紧连,无收缩脱节,瓶壁无水珠出现,瓶肩有少量水珠。长裙竹荪会出现菌丝淡红色或紫红色,这是种 *** 固有的特征。对于菌丝柔弱无力、颜色发黄、自溶,属于菌龄过长、衰老、抗逆力差、不适宜选用。
品种选择:目前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有:(1)长裙竹荪,子实体高12-20em;(2)短裙竹荪,子实体高12-18em;(3)红托竹荪,子实体高20-23em;(4)棘托竹荪,子实体高10~ 15em。代号如古优1号、古优2号等。
5.铺料播种和覆土罩膜
铺料播种: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通常竹木料从水中捞起稍沥水即可使用。畦整好后,先在畦面及四周撒石生灰粉消毒杀虫,然后在畦面上铺第1层5cm厚料、播1层菌种,再铺第2层料10em厚、播第2层菌种,第3层料5cm厚,共铺3层料播2层种。第2层用种量比第1层要多1倍,每平方米用料25kg.菌种5瓶,料种比为5:1。要做到边铺料边播种,防止因铺料时间过长,培养料被太阳晒干或风干而影响菌种块的萌发。如果第1层播种后未及时铺第2层料,致使料与种脱节,这样势必造成菌种干燥,菌种块萌发菌丝定植困难。如果铺料来不及播种,可用薄膜把料罩紧避免水分蒸发。
覆土罩膜:铺料播种后,在畦床面上和床边,覆2 ~ 3em厚经处理过的林地腐殖土或菜园净土,土粒有养菌作用,并能 *** 原基分化。土层上再撒些竹叶或切碎的干茅草,用量为500g/m,可防止水分散失和避免喷水时导致土壤板结,最后在畦床上每隔1米拱竹片,加罩薄膜保温保湿。
6.发菌管理和出荪管理
(1)发菌期管理:
发菌期的管理,主要做好通风换气、保湿、控温和检查发菌情况。通风换气:播种后,在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半小时。春播的,到夏季气温转高时,每天上、下午要各揭膜通风一次;秋播的,因气温逐渐下降,可缩短通风时间;越冬期,可在晴天中午揭膜通风,要减少通风量。
保持湿度:播种后前期--般不必喷水,膜内空气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见膜内呈雾状并挂满水珠为适宜。若气候干燥或气温偏高,料面覆盖物干燥或覆土层发白,应适当喷水保湿,以免培养料干燥而影响菌种块萌发和菌丝生长。总的原则是:前期喷水宜少不宜多。
控温发菌:控温发菌因品种不同而异。例如栽培的是高温型长裙竹荪品种,在秋末播种的,因气温低,可采取罩紧棚膜和缩短通风时间,并拉稀荫棚顶上的覆盖物引光增温;在初夏播种的,因气温高,可在早晚揭膜通风,并加厚荫棚顶上的覆盖物来降低温度。检查补种:播种后10天左右要检查发菌情况。发菌正常的,菌种块上的白色绒毛状菌丝有0.6~ lem长;如果菌种块上的白色菌丝不明显,或菌种块变黑、发臭,说明已感染霉菌,应及时处理,进行补种重新接种。
(2)出荪期管理
经发菌管理,菌丝不断增殖形成索状,并爬上料面,说明已由营养生长转人 *** 生长。此时菌索尖端出现呈 *** 状的原基,很快会发育成菌蕾。这期间的管理,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水分管理:①菌蕾形成期:每天向空间喷--次雾水,喷水后罩紧薄膜,保持空气湿度在85%以上,见膜内呈雾状并挂满水珠为宜。夏季气温达35℃时要加厚荫棚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量。②菌蕾发育期:早晚各喷水一次,空气湿度提高到90%以上(见膜内雾状水珠往膜两边流下)。如果基质含水分不足,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③破蕾撒裙期: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空气湿度提高到95%。
温度管理:以长裙竹荪为例,子实体生育温度23 ~ 32℃,春播的在适宜条件下,从现蕾到子实体成熟仅30天左右,自然出荪期在6-9月份,如果气温高于35℃,空气湿度低,破口则困难,或菌裙黏结不易下垂,这就应加厚棚顶覆盖物,并于早晚揭开弓棚薄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透气,早晚向棚顶喷水及在唯沟灌浅水降温。
通风管理: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有充足的氧气,因此出荪期每天上午要通风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各通风1次,中午气温高时打开弓棚两头薄膜透气,午夜揭开四周薄膜通风,并打开荫棚南北向盖物的通风口对流。
光照管理:幼蕾期或春季气温低时,应拉稀棚顶覆盖物,引光增温;菌蕾伸长期或气温略高时,日照短的山区,荫棚应调为“三阳七阴”,日照长的平原,以“二阳八阴”为好。子实体形成期,阴多阳少适于撤裙,也可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基料干涸。
四、采收与加工
竹荪采收是否适期, *** 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商品干荪的质量等级,左右着竹荪 *** 的高低。
1.采收适期
竹荪从现蕾到采收需30天左右,但从菌蕾破壳到子实体成熟仅3-8小时。因此,竹荪采收-一定要适时,更佳的采收期是:菌.裙完全张开,孢体尚未自溶时。竹荪破蕾是有规律的,每天早晨6~9点,中午过后菌裙即萎缩。所以在出荪期间每天早晨要查看栽培场地,一旦菌裙张开,抢在孢体自溶前立即采收,这样不仅可保证竹荪的质量,而且还可避免子实体腐烂后的黏液污染床面,影响下潮竹荪菌蕾的形成。
2.采收 ***
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菌盖,轻轻一扭再往上一提即可摘下菌盖;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菌托,也轻轻一扭再往上一提,整株竹荪就被采下,最后用食指 *** 菌柄与菌托之间,轻轻一挖即可剥下 菌托。也可用锋利的小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采下子实体,随即用手指剥除菌盖和菌托,将完好的子实体小心地放在篮里。
在采收过程中,如果碰到有菌裙不张开的,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未张开的部位,轻轻一 *** ,菌裙则可撒开。如果采下的子实体有污染孢体或泥土,可取柔软的毛刷用清水洗净。在采收和清洗过程中,要保护好菌裙和菌柄的完整,不可弄断撕破。菌盖和菌托分别放在篮里,菌盖要洗去残留的孢体,菌托要洗去表面泥土。采下的竹荪要及时送厂进行干制,更好在3小时内开始加工,切勿久置过夜,以免降低品质(每推迟2小时干制就要降低半个到一个等级)。
3.烘干注意事项
竹荪吸收烟雾能力强,采用木炭或煤直接火烘干时,应除去烟雾,烘房烘要通风排湿,上面要设排湿口,下面要用通风口或鼓风机。烘筛要洗净晒干,涂一层薄薄的猪油,防止竹荪烘干后粘在筛上,不易取下。竹荪干品易碎,应于烘干筛一起取出,经20~ 30分钟回软后再包装,防止破碎。无论是晒干、脱水、烘干的竹荪干品,将竹荪按大小、色泽、完整程度分级,于当天立即包装塑料小袋内,即成商品竹荪。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喉咙捅到起茧子?喝下这碗小甜水!清肠养颜,润透肺腑近期广州人身体状态:
秋冬本就干燥,加上天天捅核酸。
工作室里清嗓、咳嗽的声音明显多了起来。
特殊时期,连去 *** 店买板蓝根都要登记,医院更加不敢随便去。
还得在日常饮食中多下功夫,清润小甜水抓紧安排——
竹荪银耳桃胶莲子糖水
老式瓷碗里,水灵的银耳打底,琥珀般的桃胶穿行其间。
圆润的宣莲、白净的竹荪卧在一汪甜蜜中,透出几分温柔。
顶上浮着细碎的金桂,甜暖的香气徐徐飘来,铺陈开一片秋意。
这碗小甜水,是有囍糖水铺的招牌。
工作室的小姑娘们,最近为它着了魔。
下午茶时间一到,准有人在群里问:有囍,有人上车吗?
我刚开始还觉得,用竹荪煮糖水,不会又是什么新型噱头吧?
结果一喝就爱上了,莲子绵密、银耳黏糯、桃胶Q弹,每样食材都不拉胯。
最妙的是竹荪,脆生生,吸饱了稠滑的糖水底,一咬有爆浆感,这碗糖水瞬间从好喝变为惊艳。
可惜 *** 小贵,一碗23+,竹荪也只有3、4片,还没过足瘾就没了。
我寻思着,煮糖水谁不会呢,自己在家做,还能把竹荪含量拉满,喏
比起入菜,清淡的糖水更能放大竹荪本身的鲜脆。
但也比较考验竹荪的品质,推荐贵州织金的竹荪,色白肉厚,没有怪味。
需要注意的是:出锅前10分钟再放,能更好地保住它的鲜灵劲儿。
莲子,经常在广式糖水里扮演清热下火的角色。
这次我用了自家定制的宣莲,甜度、糯感、香气,都能甩普通莲子好几条街。
无意间吃到一粒,忍不住又伸勺到碗中细细翻找,期待再重温一遍。
莹润透亮的底色,由桃胶和银耳构成。
一个金黄,一个素白,交融在透明汤底中,闪着点点光斑,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最后,撒上一把干桂花,增添几分馥郁的甜香。
赞一句秋冬养生糖水顶流,不为过吧?
- 竹荪银耳桃胶莲子糖水 -
< 食材 >
竹荪4-5朵 银耳半朵 桃胶4-5颗 宣莲80g *** 30g 水适量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竹荪用温的淡盐水泡发15分钟,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端),然后切成小段,泡水备用
2.桃胶提前一晚泡发至3-4倍大
银耳用温水泡发,剪去根部,撕成小块洗净备用
3.宣莲冷水下锅,煮20-25分钟
4.宣莲、桃胶、银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至沸腾,转小火煮25-30分钟
5.关火前10分钟加入竹荪和 *** ,煮至 *** 融化就可以了
燥气上头,面对这一碗丝滑柔润的小甜水,实在是难以自持。
一勺擓下去,舀尽所有好料,一嗦入口。
桃胶弹嫩而不失嚼头,银耳软得好像要在舌尖化开,轻巧地滑入喉咙。
莲子饱满绵密,嚼吧两下,特有的清香在口腔徐徐绽开。
竹荪像海绵一样,吸饱了甜汤。
入口后,牙齿率先感受到脆嫩,紧接着,鲜爽的汁水迸发而出,清甜直达肺腑!
丝丝缕缕的清香,伴着稠滑的汤水,在嘴里交织、缠绕。
口腔格外舒爽,喉间的干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近大家总是找各种理由喝糖水,总结起来就是:生活很苦,自己加糖。
最后,送大家两张甜甜润润的壁纸吧~
一、食用菌 *** 指数持续上涨
3月,北方产地蔬菜上市量有所增加,南方产地蔬菜尚未退市,蔬菜供应量总体充足。随着春季到来,气温有所回暖,旅游、餐饮等各消费市场迎来利好行情,对蔬菜的需求持续增加,部分蔬菜 *** 一路上涨。食用菌作为蔬菜的细分领域,行情随之回暖,3月食用菌 *** 涨幅扩大,指数收于111.03点,环比上涨4.17%,涨幅较2月扩大了3.9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青川食用菌 *** 指数上涨1.40%。
食用菌 *** 指数走势
食用菌细分产品 *** 全面上涨。其中,羊肚菌 *** 涨幅居前,指数收于112.91点,较2月上涨7.94%;竹荪 *** 涨幅次之,指数收于117.47点,较2月指数上涨6.58%; *** *** 涨幅较小,指数收于105.18点,较2月上涨0.51%。
食用菌细分产品 *** 指数走势
后市来看,进入4月,充足的光照条件和适宜的气温对蔬菜生长十分有利,蔬菜上市量将明显增加,尤其是南方蔬菜的上市量的增加将拉低蔬菜平均 *** 。预计蔬菜平均 *** 将迎来季节 *** 小幅下行走势,食用菌 *** 指数也将随之回落。
二、七佛贡茶 *** 指数下跌
3月,新一季七佛贡茶进入采茶期,目前市场仍以去库存为主, *** 小幅下跌,指数收于116.10点,较2月下跌0.61%。
七佛贡茶 *** 指数走势
延伸阅读
“春风度茶山,茶农采茶忙”。随着气温回暖,层起彼伏的茶树,嫩芽争相勃发,青川县七佛乡茶农喜迎农忙丰收黄金时节,七佛贡茶第26代传承人罗嘉发介绍,由于鲜叶不能过夜,他最近都是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9点开始收购鲜叶,然后再通宵达旦炒制。“七佛贡茶明前茶品质好,不愁销路,但要严把质量关,擦亮‘七佛贡茶’品牌。”
近年来,青川县七佛乡紧紧围绕全县关于做优生态农业的决定,结合七佛贡茶原产地优势,坚决做好七佛T字型茶叶产业沟谷带建设,加快低效茶园和林下老茶园改造提质,做好增信心、强基地、精加工、促销售的文章,着力打造“万亩园”“亩万元”的精品茶园,助力茶业提质增效。
来源:“数亮指数”订阅号
梅龙村披白色“长裙”的竹荪,从菌床上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时下正值竹荪采摘时期,记者在中沙镇梅龙村的竹荪种植基地看到,一朵朵身披白色“长裙”的竹荪,从菌床上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穿梭其中,忙着采收,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村民正在采摘竹荪。
在竹荪种植的菌棚里,一丛丛竹荪蛋“爬”出沃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竹荪蛋开始快速生长,短短几十分钟,便完成了“花开”的全过程。“竹荪‘开花’是有规律的,每天上午8点半开始它从蛋里面冒出来,9点左右白色的‘纱裙’就开出来了。竹荪要在‘纱裙’开出来2小时之内进行采摘,包装冷藏,这样才能保证它的新鲜度和营养。”竹荪基地负责人江智春介绍道。
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营养丰富,鲜嫩可口,不仅是高端食材,还有很高的 *** 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竹荪的采收期从7月延续到10月,现在每天的采摘量是100多斤。我每天请4个人手工采收,早上8点开始就在这里等,到11点半基本上就能采完。”看着今年的竹荪喜获丰收,江智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朵朵竹荪破壳而出,长势喜人。
江智春是2022年接触到竹荪种植的。当时,作为村“两委”成员,他和其他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外出考察学习,寻找效益好且符合梅龙村地理环境的种养殖品种。在了解到竹荪市场 *** 稳定、发展前景好后,江智春在梅龙山试种了1亩。试种成功后,今年他流转了村上5亩田地种植竹荪。为拓宽销路,村“两委”将种植、采摘竹荪的场景拍成了短 *** ,在抖音、微信 *** 号等平台上发布,提高梅龙竹荪的知名度。“现在新鲜的竹荪市场价是80元/斤,我们打包送到饭店、宾馆,让市民品尝到新鲜的竹荪,余下的进行烘干。”江智春说。
竹荪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挣钱、照顾家人“两不误”。“早上6点过来浇水、锄草,一天有120块钱的收入。”梅龙村村民罗成梅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是满意。
梅龙村多山地,竹资源丰富,生态条件适合竹荪生长。当地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荪种植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明年考虑向周边村民推广,带动一些愿意种植竹荪的村民一起种植,共同致富。”江智春满怀憧憬地说。
来自湘乡视界
见手青 *** 大跳水 更便宜120元/公斤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随着雨水增多,野生菌大量上市。7月27日,记者走访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木水花市场),目前市场上每天有400-450吨菌子,本周青头菌、见手青 *** 大降,青头菌160—260元1公斤,见手青120—300元1公斤。
上午11点,木水花市场熙熙攘攘,野生菌的摊位从门口一直摆到后门顶端,鸡枞、青头菌、谷熟菌、见手青、松茸……几乎每家摊位上都有顾客光顾,即使是工作日也阻挡不了“菌迷”的热情。
“见手青多少1公斤?”“品质好的240元,品质一般的200元。”商贩孙女士介绍,“我家的见手青来自楚雄,今年天气干,雨水少,菌子少,所以 *** 比起往年略高。本周见手青 *** 下跌,上周品质较好400多元,现在降了近200元。”
何女士家的见手青有三个价位,品质好260元1公斤,中等的220元1公斤,更便宜180元1公斤。”何女士也表示,随着市场上见手青数量增多,本周的 *** 相比上周降了一半左右。
管女士的摊位上,青头菌按照品质和大小被分为好几筐,品质较好的240-260元1公斤,中等的180-220元1公斤。“你看,这一筐青头菌菌伞还没开,肉嫩、品质好,所以 *** 高,但只需200多元就能买,上周品质好的卖280元左右。相比上周,本周青头菌数量增多, *** 有所下降。”管女士表示,最近雨水增多,到八月菌子数量还会增加, *** 会继续下降。
杨女士正在姐姐的摊位上直播卖菌:“我姐姐家的野生菌种类很丰富,有谷熟菌、见手青、鸡枞等。其中,谷熟菌80—130元1公斤,鸡枞190—330元1公斤。”杨女士说,近期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时节,所以菌子 *** 比上周便宜,但菌子整体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较少, *** 略高。”
“我经常来木水花市场买野生菌,今天买了见手青打算用干椒爆炒。”市民刘女士表示,他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吃野生菌,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到市场购买。“上周见手青涨价,四五百元1公斤,太贵了舍不得买,今天降价就多买了一些。”
市民王女士今年已经第三次到市场购买野生菌。她说,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喜欢吃干巴菌炒饭,所以今天买了1公斤,花了1200元。“前两次我买了谷熟菌、见手青,今天特意来买干巴菌,和此前相比 *** 降了些,但干巴菌 *** 一直都比较高,等下个月 *** 合适会再买。”
木水花市场市场部主管翟先生介绍,本周市场上的野生菌每天有400-450吨,比上周增加了约100吨,目前种类也比较齐全, *** 明显下降。“市场上最多的菌是谷熟菌,每天约有25吨,除了云南本地,还有四川贵州的货。青头菌数量也有所增加,每天有8—9吨。随着雨水增多,野生菌数量渐渐增多,预计下月野生菌会更多。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做好 *** 工作,把好安全之一道关。”
据了解,目前木水花市场内青头菌160—260元1公斤,鸡枞190—330元1公斤,见手青120—300元1公斤,谷熟菌80—130元1公斤,松茸500—850元1公斤,竹荪30—110元1公斤。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杨文爽 实习生:尹薇 吴少敏
责编:莫开井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邵武:小竹荪撑起“致富伞”“今年的竹荪长得比往年要好,看这‘身材长相’,再过一个月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近日,正在田里忙着搭盖遮阳网的邵武市沿山镇砂坑村竹荪种植大户谢九良笑呵呵地说。
谢九良从2015年开始种植竹荪,得益于政策和技术扶持,从最初的种植几亩发展到今年的18亩,产值也翻了几番。他告诉笔者,按照一年种两茬来算,预计年产值27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增收15万元。
竹荪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自古被列入“草八珍”,不仅能够作为烹饪食材,还有很高的 *** 用价值,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我省竹荪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邵武市把发展竹荪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项目来抓,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鼓励引领群众积极种植。目前,该市竹荪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种植竹荪的农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50多家,种植户2000余户,竹荪产量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年产值达2亿元。
今年,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与下沙镇胡书村达成合作,在胡书村打造竹荪液态菌种繁育技术示范基地。
“传统的竹荪固态菌种从母种、原种到生产种,约需200天时间。改用液态菌种以后,它的整个培养时间一般不超过70天,繁育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每亩可增产10%~20%。”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朋武介绍,“这项成果解决了竹荪菌种发菌速度较慢、接种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液态竹荪菌种生产的空白,有助于竹荪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书村的示范基地实行“ *** 支部+公司”的发展模式,由村 *** 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周边农户参与,采取“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购种优惠+产品回购”等 *** ,销售竹荪收益由村集体与公司按比例分红,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公司创收、农户增收。
“未来,我们还将打造邵武首个液态竹荪科特派研学基地,点对点解决农户在竹荪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培训,不断发展这一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危崇仁说。(通讯员 刘建飞 王晓云)
来源:福建日报
竹林一种野味,名为“竹毛肚”,请记住外貌,当今498元一斤竹林一种野味,名为“竹毛肚”,请记住外貌,当今498元一斤。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河流众多,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在南方的大山里最常见的植物就是竹子,郁郁葱葱的竹林如同一片绿色海洋。竹子高大挺拔质地坚韧,可以用来做竹制品或建筑材料,同时竹林下生长的各种野生菌类可以采回家做菜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竹林里的不起眼的野生菌被重新发掘出其价值,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种山珍,以前扔掉当肥料,如今晒干后卖498元一斤。
在南方的山里竹林茂密山清水秀,溪水潺潺,湿润温暖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羊肚菌,竹燕窝,鸡枞菌,竹荪等。竹荪俗称竹笙,是一种寄生在枯竹根部的菌类,从菌柄顶端往下有一围洁白细致的网状菌丝铺开,像是穿了一条洁白色的纱裙,看着非常漂亮。
竹荪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物碱,倍半萜多糖及多种氨基酸,有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被称为“菌中皇后”。竹荪脆嫩爽口、香甜鲜美与猴头菇,香菇,银耳合称“四珍”,在八大菜系中均用竹荪为食材 *** 的名菜,是许多大厨手中不可多得的山珍极品。
竹荪的抽柄撒裙速度很快,要趁菌伞没开前采收,时间就清晨几个小时。竹荪的菌盖表面有一层黏液,如果滴落到竹荪菌柄及网裙上影响竹荪质量,因此在采收竹荪时,竹荪顶端的竹荪帽被摘下,这些竹荪帽被农民随手扔在地上成了肥料。殊不知竹荪的菌盖有很高的价值,晒干后可以煮汤,烹炒,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如今晒干后的竹荪帽可以卖到50多元一两。
竹荪帽即竹荪顶端的像钟罩的伞盖,颜色呈青绿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网格,形似牛毛肚,口感爽脆细腻,质地绵密细嫩,滋味鲜美,因此被称为“竹毛肚”,竹百叶。竹毛肚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盐,活血,健脾,益胃助消化,可以补充 *** 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
竹毛肚洗净后形似牛百叶,可以做竹毛肚炒腊肉,竹毛肚炒鸡蛋,竹毛肚鸡汤,口感爽脆,鲜香美味,是不可多得的素食佳肴。过去农民采竹荪时随手丢弃当肥料的竹荪帽,如今可比竹荪贵多了,菇农采摘竹荪时先将竹荪帽摘下单独存放,与竹荪分开销售,1斤竹荪帽 *** 在500多元。如果在竹林了遇到竹荪,告诉家乡人,竹荪帽请勿再扔掉当肥料,真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