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米头,鸡米头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1
图说│新鲜鸡头米就要上市啦!江苏多地进入芡实采收季

8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农民在采收芡实(无人机照片)。

进入8月份,又到了江南芡实采收季。据介绍,中秋前后采收的芡实质量更佳。

近日,江苏多地种植的芡实进入采收季,种植芡实的水塘里随处可见丰收的繁忙景象。

芡实俗称鸡头米,是睡莲科植物——芡的 *** ,具有益肾补脾的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

8月28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的农民在进行芡实去皮电动机械快速加工。

8月28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的农民将芡实种仁集中储运。

编辑:王柏玲

矜贵的“鸡头米”吃过没?香甜弹糯浓源乡味,有没有被惊艳到

#中国地道风物# 在朋友的推荐下,去超市里买了一小包鸡头米,直呼好贵。正宗的苏州鸡头米大概在120元/市斤~150元/市斤(不同超市里的 *** 略有波动 *** )。初识鸡头米,被这矜贵的 *** 惊艳了。

*** :超市里的“鸡头米”


关于“鸡头米”的那些事儿:

鸡头米是芡实的别称,又叫红莲子,鸡头,鸡头子。是睡莲科芡属,为一年生水草本植物。芡实为 *** 食同源之品,有北芡和南芡之分。北芡以 *** 用为主,以种仁供 *** ,具有益肾涩精补脾止泻安神等功效。植株上有刺。

南芡以鲜食和干食为主,除叶背外有刺,其余部分光滑无刺。品质以苏芡更佳,但并非苏州独有。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有芡实。《神农本草经》中把芡实(鸡头米)列为上品,具细列举了芡实的营养价值和 *** 用功效,归于延年益寿珍品。

*** :超市里的“散称”的鸡头米


《东坡杂记》中记载了东坡巧食鸡头米的故事,杨 *** 赋诗描述了“鸡头米”的蒸煮情景:“江妃有决煮珍珠,菰饭牛酥软不如”。李时珍描述鸡头米:累累如玑珠,状如鱼目,煮食如芋。颇为形象。

沈朝初在《忆江南》中记载了鸡头米的种植过程:“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农源乡味,鸡头米为啥这么矜贵:

鸡头米虽适生于肥沃的水塘,水库,坑池,及常年流水不断的水渠沟道,但仍以人工栽培为主。

芡株每亩可产60市斤 *** 头米,去除种植成本,每亩纯收入约为5000元,市场 *** *** 在120元~180元/㎏,零售 *** 在120元~150元/市斤, *** 高的可达180元/市斤。

*** :优质的“鸡头米”


每亩可产鲜芡米(成品)100市斤左右,产值在每亩8000元左右,市场 *** 为160元~200元/㎏,高的时候可达260元/㎏。鲜芡梗每亩可产2000~3000市斤,产值高达4000元左右。

在这一过程中,每亩鲜芡米虽为100市斤,但加工过程繁杂。初产量为1000多斤的鸡头米苞,经人工除皮(2层,一个人按12小时计时,只能完成3斤的剥米量,每斤人工剥壳费用为25元),最后的成品就只有100市斤左右。

“鸡头米”田间植株形态:

鸡头米田间植株为水生草本,全株多刺。地下根茎粗短肥厚,白须根多。

*** :鸡头米的果球


初叶箭型无刺沉水,后叶园形浮于水面,直径可达100㎝~200㎝,多皱褶。叶脉网状突起。花红紫色,单生于多刺的长花梗顶端,花苞微露于水。浆果带刺儿,深紫红色,形似鸡头。 *** 球形种壳坚硬,外有假种皮。喜生于温暖,阳光充足的水生环境。

莫奈在《睡莲》一文中描述鸡头米植株在中间的状态更为详尽。

“像一面面硕大无棚的园盘,平铺在水面上,径直可达2m,叶脉粗壮,新叶盖着老叶,把水面盖得个密不透风。”

“夏开幽蓝紫红花,始为小花蕾,水下形成,渐渐钻出水面高高扬起,满身尖刺头角峥嵘,形如鸡喙”。

“植株授粉1~2天后,芡苗凛然之势迅速凋谢,花萼慢慢合拢并膨胀,形成如鸡头般的果球”。

*** :鸡头米的花蕾

鸡米头,鸡米头-第1张图片-


“鸡头米”的高效种植与管理:

(一)种植地块的选择:

选择水深在30㎝~100㎝且可以调节水深的稻田或河沟,浅滩,池塘或水塘,无漏水四周有土埂(高50㎝宽50㎝),用薄膜内衬防渗水,每亩可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

(二)芡苗的半旱育秧及壮苗培植:

*** 用水漂洗,浸种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小苗有3~4片叶时,可分苗假植。假植时株行距为30㎝x40㎝。植入泥中,不能埋没心叶。活棵以后,保持水深20㎝。

当芡苗具有4~5张完全叶时(叶片直径在25㎝~40㎝)即可起苗定植移栽。肥田密植瘠田稀植,定植株行距为230㎝~230㎝。

*** :芡苗的皱褶叶片,大如园盘



芡苗随起随栽,深度为以埋没根和地下茎为度,心叶顶端必须露于泥外。定植时水层保持在20㎝左右。7~10天返青活棵以后,再将水层增加到50㎝~80㎝。

芡苗活棵以后,每亩可以用速效 *** 氮肥尿素5㎏与复合肥5㎏混合使用以提苗。

在芡苗生长中期(叶片封行以后)可用速效 *** 氮肥尿素7.5㎏~10㎏与复合肥15~20㎏混合使用,以促芡苗营养生长与 *** 生长。

着重加强田间芡苗叶斑病,叶瘤病,炭疽病等病害对芡苗的危害。生产中可以用80%乙蒜氯霉乳油20毫升/桶水,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 *** 粉剂30~40g/桶水,及70%代森锰锌悬浮剂20g/桶水三元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当然,考虑到芡苗叶片有腊质层, *** 剂不易粘附或渗透,可以在上述的 *** 剂之中添加有机硅或高渗氮酮等辅助剂(粘着剂),以提高 *** 剂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 :鸡头米的采收与加工


“鸡头米”的适时采收:

田间植株之一朵花 *** 以后,25天左右时间内,新叶生长缓慢,果实显红色且光滑,果柄变软且水面出现双花时,为早期果实成熟标志,然后每星期采收1次分8~12次采完。

“鸡头米”的人工加工与贮藏:

将果球脱粒,清洗,脱壳(人工或机械加工),干制以后分级贮藏即可。

结束语:本文主要分享了“鸡头米”的生长习 *** 及人工种植过程,加工与贮藏等技术。对初识者了解鸡头米知识作了详尽介绍,欢迎转发朋友圈分享。

*** :花蕾的初期


#我的养生日常-远离秋燥#鸡头米四色丁炒素 纯净素食

鸡头米是江南特产,每年中秋前后上市,是 *** 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 今天用胡萝卜、小青豆、粟 *** 和鸡头米凑成四色,不但好吃颜色也相当的美丽~

By 素白之华

用料
  • 鸡头米 50克
  • 胡萝卜 半根
  • 小青豆 50克
  • 粟 *** 50克
  • 食用油 20克(约)
  • 盐 1克
  • 糖 2克
  • 水淀粉 少许
  • 生抽 3克

做法步骤

1、准备好食材,胡萝卜切丁,小青豆和粟 *** 用的是速冻的~

2、锅里入油加热,放入胡萝卜中小火煸炒至出油变色即可~

3、将其余三样食材放入锅中一起煸炒,入少许水(约50克),入盐及少许糖,翻炒片刻~

4、准备好水淀粉,我喜欢加几滴生抽~

5、倒入锅中~

6、翻炒均匀略收干,即可盛出装盘~

7、摘了一片薄荷叶装饰一下~

8、颜值爆表~

9、也极美味~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本草精荟》:补脾益肾:芡实的功效与应用

芡实又 *** 头米,和莲子是同类植物,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植物芡的成熟 *** ,功效与莲子也比较相近。芡实也是 *** 食同源之品,可与莲子、薏苡仁、桂圆等共同煮粥食用,营养丰富,老少咸宜。主产于湖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收后,烂去外皮,压碎硬壳,取仁晒干或再去掉内皮后入 *** 。用时捣碎。

一、芡实的功效:

芡实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功效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其特点补脾助运去湿,又偏于固涩,功效与莲子相近,常相须伍用。

常用于 *** 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 *** 不禁, *** 白浊带下。”

《本草求真》:“芡实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使泄泻腹痛可治;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 *** 不禁皆愈。功与山 *** 相似,然山 *** 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而有甚于山 *** ,且山 *** 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玉楸 *** 解》:“芡实固涩滑泄,治 *** 失溺,白浊带下之病。”

《本草备要》:“固肾益精,补脾去湿。治泄泻带浊, *** 不禁, *** 滑精,腰膝痹痛。”

二、芡实的配伍应用:

1.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芡实甘涩补脾,兼可去湿,乃治脾虚泄泻之良 *** 。治脾虚久泻,中气不足,或兼肺虚咳喘,常配伍人参、白术、山 *** 、莲子等,即参苓白术散。实为良方,最值学习。

2.用于肾虚 *** , *** 不禁,白带过多等证。芡实有益精固精、除湿止带之功,即可做 *** 用,也可做食疗应用,实为佳品。治 *** 、滑精,常配伍沙苑子、莲须、龙骨、牡蛎等,即金锁固精丸

若治 *** 、尿频、白带过多等证,芡实还常与金樱子同用,即水陆二仙丹。二 *** 皆是补肾固涩之品,金樱子生于陆地,而芡实生于水中,故此得名。

若治 *** 白浊,芡实还可与茯苓同用,蜜制为丸,盐汤送服,即分清丸。

3.用于食疗养生。可参考莲子用法,常煮粥食,有补脾止泻益肾之功。

三、芡实的用法用量:

芡实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与食用。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食用适量。

麸炒芡实,常用于脾虚泄泻。

汪昂言:“蒸熟捣粉用。涩精 *** 或连壳用。”

~

——中医实战笔记20.10.19下午

#中医实战笔记#

非法捕捞“鸡头米”构罪,系国内首个捕捞水生植物入刑案

新京报讯(记者 徐杨 李阳)12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高级人民 *** 获悉,江苏省高级人民 ***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江苏研究基地发布第五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来源于盱眙县人民 *** 的一起案例显示,蔡某在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21年1月在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多次利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掠夺 *** 捕捞工具机吸螺蚬船,捕捞芡实(又称“鸡头米”)约3200千克、螺蛳约50千克。

盱眙县人民 *** 经审理认为,蔡某在洪泽湖湿地范围内,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捕捞数量大,工具 *** *** 强,严重损害水生生物资源,给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依法判处拘役。

*** 提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倡导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人对自然取之有度。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利用和开发大自然不可避免,但应计其利而虑其害,维护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芡实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能净化水体,并为鱼类提供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散落在湖底的“鸡头米”即为苗种,大量捕捞会影响芡实的存续生长,危害水域生态环境。而且,使用掠夺 *** 工具进行无选择捕捞,还造成其他水生生物资源毁灭 *** 损害。

本案系全国首个捕捞水生植物入刑案件,将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一同纳入刑事司法保护范围,有利于实现以严格 *** 、严密法治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校对 张彦君

芡实——与人类跨越 *** 的相守 | 花颜鸟语

七月流火,秋风渐起。立秋过后,暑气渐敛,广阔的大地为人们带来了丰饶的馈赠,田间地头一片农忙的景象。秋天是象征丰收的季节,但这份喜悦可不是陆地上的专属,在池塘湖泊之中,莲藕、荸荠等许多水生蔬菜也纷纷迎来了收获期,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芡(E *** yale ferox)。它的野生种群曾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省,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广东,均能在一些水塘中看到这种庞然大物的身影。

▲图1 广东肇庆地区栽培的芡实(徐一大 摄

芡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睡莲科芡属,其俗名“芡实”是大众更为熟知的名称,其拉丁属名E *** yale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女妖的名字,由于这位女妖的所有发丝均为致命的毒蛇,因此她的名字被很形象地用来描述芡属全株具锐刺的形态特征。芡实成熟的果实近球形,因其顶部的宿存花萼狭长呈披针状而使整个果实形似鸡头,故在江浙一带又被叫做“鸡头米”,是当地传统的粮食作物,因其独特的风味而被列为著名的“水 *** ”之一(其余七仙分别为茭白、莲藕、水芹、慈姑、荸荠、莼菜、菱角)。

图2 芡实形似鸡头的果实(徐一大 摄

除了极具特色的果实之外,芡实最为人们所赞叹的是它那巨大的叶片。这些近圆形的浮水叶通常能长至1米直径,而在条件十分适宜的环境下其直径甚至能够接近3米,是睡莲科内体型唯一能和王莲属(Victoria)相媲美的植物。然而在分类学上,芡实属的发表要早于王莲属,在亚马逊王莲被英国植物学家Robert Schomb *** gk发现之初,因为其同样具有巨大的浮水叶片,他将其归在了芡实属之中,命名为E *** yale a *** zonica。后来,经过植物学家John Lindley的研究,王莲属才最终被成立并被认为与芡属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虽然世界范围内睡莲科各属间的关系一直无法真正厘清,但从发表的先后顺序来看,与其说芡实像王莲,倒不如说王莲像芡实来得妥当。

▲图3 芡实(左)与王莲属(右)的叶片(徐一大摄

同王莲一样,芡实的叶片也有着很好的承重能力,其原因就藏在它那叶背之下。从叶片的背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整齐的脉络结构——粗大的一级叶脉呈辐射状排列在叶片中心,而其间又有密集的次级叶脉做分割。这些叶脉纵横交叉,如同一张蛛网般覆盖在叶片之上,将整张叶片精细地分割成无数个大小相仿的单元。合理有序的叶脉 *** *** 了优秀的力学 *** 能,给芡实叶片带来了良好的支持力和稳定 *** ,使叶片得以平衡地漂浮在水面上。除此之外,芡实的叶脉之中还藏有许多气室,而这些气室则像是给叶片配上了量身内置的“救生圈”,为其带来了澎湃的浮力。因此,虽不像王莲那样足以承受一个小孩的体重,但作为难得的水面漂浮平台,芡实的叶片给许多水鸟提供了优秀的栖息环境,在生态 *** 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4 芡实叶背独特的叶脉结构(左 徐一大 摄)及在叶片上活动的中白鹭(右 *** 来源:新华网)

作为睡莲科的一员,芡实也有着十分标准的开花规律。在每一朵花 *** 之前的1-2日,花梗会逐渐将花苞顶出水面,直至感受到清晨的之一缕阳光,它那厚实的苞片和花瓣方才陆续张开,并在8:00左右完全 *** 。而随着一天内光照的不断变化,约16:00-18:00,花朵便会逐渐闭合。如芡实花这般几乎“朝九晚五,从无加班”的作息着实是让人羡慕,然而在“八小时工作制”的背后,芡实却有着十分高效的办事效率。由于其花朵的寿命较短,甚至于单花完全 *** 的总时长仅约20小时,为了尽快顺利完成传宗接代的古老使命,新长出的花朵往往倾向于选取最短的路径以近垂直的方向冲出水面,哪怕是过程中有叶片遮挡,它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顶破。而在花朵完成授粉后,花梗便会延长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弯曲,将花头重新拖回水下,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环境较为稳定,相比暴露在空气中而言更适合果实的发育,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新生的花苞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图5 破叶而出的芡实花与其 *** 时的状态(徐一大 摄

“鸡头米老,新核桃下,夏天就快过去了。”这是汪曾祺对于夏末的印象。每年的8-10月是芡实的采收期,此时便是采芡人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由于采摘下来的芡实十分容易变质,为了保证芡实的鲜嫩,整个收获过程便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采芡人们往往要赶在日出之前就下到水塘采摘,然后运输至加工厂内,争分夺秒地在一天内完成剥壳、清洗、分级挑选等层层工序,最后经包装运输,方才得以按时交付给各地的市场。或许是记忆里的那碗桂花芡实汤实在过于惊艳,每年一到初秋芡实上市之际,立马就能吸引到大批拥趸,而这难得的时令风物,也早已在一代代老饕们寒来暑往的等待之中跨越了万千次四季流转,见证了一次次的朝代更迭。

▲图6 芡实的采摘( *** 来源:扬子晚报

早在周朝,芡实就是祭祀大典中必不可少的一样贡品,并且需要用专门的容器——笾(biān)进行盛放并由专门的笾人进行布置。《周礼》中记载,“加笾之实,菱芡栗脯。”菱角、芡实、栗子、肉脯四样食物,是行加笾之礼时的标配。除此之外,在入选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祭孔大典”中,孔子像前所陈的十笾之内(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亦包括芡实,并且需要按照“拣净实洁白者,颗颗砌起,下丰上锐,与笾相秤。”的标准进行码放,可见芡实在传统文化之中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

▲图7 祭孔大典及仪式中用到的笾( *** 来源:河北美术学院

除此之外,芡实在古代还是一种重要的救荒本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言:“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而《本草汇言》之中也有记载:“年荒五谷之不登曰歉。此物能济荒充食以疗饥,故曰芡也。”这种彼时常见野生于池塘、湖沼的大型草本,凭借着满身的锐刺,在古时以收获难度大而著称,但由于其 *** 淀粉含量高,在粮食欠收的年代,可是十分优良的救济粮。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公元817年),淮西(今安徽省江淮地区)由于连年的战乱,粮食悉数供应前线 *** ,百姓无粮,饿殍遍野,因此百姓们便广泛“采菱芡鱼鳖鸟兽食之”。而在梁简文帝 *** 元年(庚午,公元550年),由于江南地区连年闹旱灾、蝗灾,粮食几乎绝收,民间不论富贵与否,皆无口粮度日。彼时的难民沿山谷、湖滨一路逃荒,穷尽草根、树叶、菱角和芡实等为食,然而菱角、芡实虽富含淀粉,但因为其独特的生长条件,在大旱之年必然减产,难民终是食不果腹,纷纷倒在了逃荒的路上。在这饥馑荐臻,天降丧乱的年代,“千时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这样触目惊心的景象随处可见。

▲图8 新绛县稷益庙明朝壁画《捕蝗图》局部( *** 来源:运城市人民 *** 门户网站

野生的芡实几乎全株都密生锐刺,非但难以收获,就连水中的鸭鹅鱼儿都不敢随意靠近,然而经过漫长岁月的人工选育,逐渐形成了果部少刺,甚至是无刺的品种,而我国不同地区亦是有各自流行种植的品系。明朝的《姑苏志》记载芡实“出吴江者壳薄色绿味腴,出长洲车坊者色黄,有糯粳之分。”这说明当时光是苏州地区,芡实就有口感各异的不同品种。从大体上看,我国主要种植的品系分为“有刺”与“无刺”两大类,无刺种植株上的刺仅更多地保留在叶背,因此极大地方便了果实的采收,同时 *** 大且口感偏糯,但缺点是外种皮偏厚且植株抗逆 *** 较差,因主要种植于江苏、湖南、广东、安徽等地,故又被叫做“南芡”。而有刺种则更接近野生种, *** 小且口感偏粳,植株抗逆 *** 强但采收困难,因主要产于山东、安徽及江苏北部而被称作“北芡”。

▲图9 采收无刺的“南芡” ( ***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宋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梦梁录》中描述当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昌盛,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变得更为多元。因此,在宋朝,不仅菜式、烹饪工艺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提高,种类繁多的饮品、果子(糕点、蜜饯等)也应运而生,而此时的芡实也更频繁地出现在了一些加工食品之中,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五香糕”。据南宋《吴氏中馈录》记载:“五香糕方,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份,芡实干一分,人参、白术、茯苓、 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白砂糖滚汤拌匀,上甑。”可见,五香糕是当时茶宴、酒桌以及日常中相当热门的糕点。

▲图10 《文会图》局部(北宋|赵佶及其他宫廷画家

时至九月,今年的芡实也依旧遵守了那跨越古今的约定,将新一季的“鸡头米”准时送上了人们的餐桌。朝代兴衰,风云更迭,而不曾改变的,却是这滋养了无数代中华儿女的舌尖美味。“剖蚌讶珠还,泣蛟疑泪迸”,这是宋代诗人虞俦对芡实子的形容,新剥的芡实子珠圆玉润,洁白透亮,在这临近中秋佳节之际,恍惚之中倒更让人觉着像是那亘古不变的皎洁月亮,令人不禁想即刻开灶生火,煮下一碗传统的桂花芡实甜汤,让这遥远的思念氤氲在临锅而起的水汽之中,告慰那些历史长河中的先人。

▲图11 剥去种皮的芡实子与桂花芡实汤(徐一大 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内的芡实目前已进入花季的中后期,陆续开始结果,游客朋友们可在温室群景区近高山植物馆一侧的湖泊中观察到它们。温馨提示,芡实离岸有一定距离,请自觉遵守游览秩序,小心跌落。

<

苏州的鸡头米,不是一般的贵!

说起鸡头米,实际上它的别名很多,有叫芡实的,也有的地方可能 *** 头菱角,是一种水生的植物的 *** ,一种白色的颗粒,在有的地方,处于野生状态,有的个头大一点,有的就比较小一些,唯一比较难弄的地方是果皮外面有一些尖刺,比较难以下手,但有的品种会好弄一些,因为有的刺会比较少,但有一点,就是不管咋样,这个东西都是不那么值钱的东西,你想吃,就去弄一点,只要不嫌麻烦就行,但在江苏苏州,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苏州那里人把这当宝贝一样对待,位列仙班呢,号称水 *** 之一,可想而知了,这小东西被她们弄得白 *** 嫩的, *** 净净的,也是挺有意思的,再弄个整整齐齐的包装给往上一套,也是非常有模有样的,也真是的,让人难以想象,一个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物件,给这么一整,价钱就很那么回事情了,基本上要上百块钱一斤,是不是让人感觉有点惊讶啊,确实是的,说起来也并不稀奇,好多平平常常的东西,经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加工以后,有可能就会变得很神奇,有时还真的可以变腐朽为神奇,是不是很厉害啊???




高温多雨,祛湿来点芡实!这食材健脾益气、去湿止泻

立夏之后,广州天气是雷雨与阳光相间,湿气熏蒸,甚是严重。所以祛湿是当下最为紧要的养生保健的 *** 作。在今天的养生方里,来自广东省第二中院 *** 学部的 *** 师给我们推荐了三款祛湿的良方。

芡实祛湿好食材

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果,是我国较常用中 *** 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中医认为,芡实 *** 平,味甘、涩。归脾经、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 *** 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 学部中 *** 师黄瑞琳指出,芡实 *** *** 平,涩而不滞,补 *** 的同时能够兼有祛湿的作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一般人群均可放心食用。

芡实还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可为 *** 提供热能与营养。芡实日食用量10克为宜,一天不应超过15克的量,大 *** 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芡实薏米粥

用料及做法:将芡实15克、薏米100克分别清洗干净,清水浸泡2-3小时,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下芡实和薏米,煮沸后转小火,加入适量 *** 后慢慢熬至米软烂即可。

功效:湿热, *** 不利,水肿,脚气,此粥具有很好的祛湿健脾效果。

芡实茯苓山 *** 粥

用料及做法:芡实15克,白茯苓15克,山 *** 15克,粳米10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有泄泻、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晦暗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图/视觉中国

“鸡头米”喜迎丰收 小小芡实撑起农户“致富伞”

央视网消息:芡实又被称作“鸡头米”,有 *** 用价值。眼下,江苏泰州的芡实迎来了丰收,我们一起到采收现场去看一看。

在江苏泰州市顾高镇,140多亩芡实进入成熟期,种植户们正抓紧采收成熟的头茬芡实。芡叶层层叠叠铺满池塘,种植户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拨开芡叶,取出芡实。脱壳剥离后,一粒粒圆润的“鸡头米”就可以打包进入市场售卖了。

在泰州市张甸镇,种植户们这几天也开始了头茬芡实的采收。种植户介绍,今年每亩成品产量能达150斤左右。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渠道,被销往全国各地。今年预计芡实种植每亩销售额1万元左右,亩均利润可达3200元。

近年来,泰州市利用水乡地貌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芡实、菱角等水生农作物的种植业,2023年水生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95万亩,年产量预计超过12万吨。

来源: 央视网

鸡头米清汆做法,品尝桂花香溢的绝妙美味


在江南水乡,有一种独特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那就是被誉为“天堂间绝妙食品”的鸡头米。鸡头米,又称为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的 *** ,具有软糯、弹牙的口感和独特的清香。而在众多鸡头米的吃法中,清汆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本文将详细介绍鸡头米清汆的做法和相关故事,带领大家领略这道美食的魅力。


一、准备工作

要做出一道美味的鸡头米清汆,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食材和工具。你需要新鲜的鸡头米、干桂花、清水、一个锅子和一个漏勺。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口感和味道,还可以准备一些 *** 和枸杞。


二、 *** 过程

1. 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将其烧开。

2. 待水烧开后,将鸡头米放入锅中,用漏勺轻轻搅拌,使鸡头米受热均匀。

3. 焯水约两分钟后,将火调至中小,加入适量的 *** 和枸杞,继续搅拌。

4. 待 *** 完全溶解后,关火,将干桂花均匀洒在锅中,用余温继续搅拌,让桂花与鸡头米充分融合。

5. 将做好的鸡头米清汆盛入碗中,稍等片刻,待温度适中后即可品尝。

三、口感与味道

清汆鸡头米不仅口感独特,味道也十分迷人。鸡头米软糯弹牙,入口即化,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嚼劲。汤水带有浓郁的桂花香,甜而不腻,清新爽口。这种美味从舌尖逐渐扩散至喉咙,让人回味无穷。桂花与鸡头米的搭配相得益彰,不仅增加了口感的层次感,更让人陶醉在这份香甜之中。


四、历史文化背景

鸡头米清汆作为一种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据传,这道美食源于苏州水乡,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清代著名文人范烟桥在品尝这道美食后赞不绝口,留下了“银瓯浮玉,碧浪沉珠,微度清香,雅有甜味”的赞美诗句。此外,鸡头米清汆还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五、品尝建议

品尝鸡头米清汆时,建议搭配一些小点心或茶水。茶水的清香与鸡头米和桂花的甜香相互搭配,可以更好地凸显出这道美食的独特风味。此外,为了更好地享受这道美食带来的口感和营养,建议在餐前或餐后品尝。



鸡头米清汆是一道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美食,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的搭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简单的清汆工艺,将鸡头米和桂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带来了美味佳肴,更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水乡饮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到苏州旅游,千万不要错过这道令人陶醉的美食。相信你一定会被它那独特的清香和甜味所折服。

在品尝这道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带来的愉悦感,还能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共品还是独自品尝,这道美食都能让你心生欢喜。让我们一起领略鸡头米清汆的魅力吧!

标签: 米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