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胤祥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胤祥为什么被圈禁十年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清朝“铁帽子”是什么意思
1、其实;怡亲王这个爵位没有被废,清朝历史中说被废的,只是咸丰帝留给同治皇帝的顾命大臣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
2、清朝有著名的;铁帽子王,大多数人不知道这;铁帽子是何意。因为满清旗军的将军军盔显锥形,而且铁光凛冽,让人误以为;铁帽子王指的是高级将领。其实并不是,清代的;铁帽子王和现代的;铁饭碗的铁大概是一个意思。
3、就是指不会被废的 *** ,而且袭爵也不会被降爵,清朝书面官称为;世袭罔替,罔替就是不可撤销,不可改变之意。其实;铁帽子王这个概念是到了乾隆皇帝才逐渐成型,因为清朝皇权集中,皇帝今天说铁帽子,明天可能就让他掉脑袋,不仅不是君无戏言,而是戏言颇多。
4、到了乾隆时期,几个;铁帽子王的确都踏踏实实地传到了下一代的手里,这才确认了;世袭罔替这 *** 真的是靠谱。
5、而满清的和硕怡亲王,就是从雍正皇帝的十三弟爱新觉罗;胤祥始封。
6、雍正皇帝的好兄弟,得力助手怡亲王胤祥
7、当年九子夺嫡中,本来十三阿哥胤祥也是有实力可以加入竞争,但是在太子胤_被废的那一年,胤祥也同样销声匿迹,因此后来失去资格。因为夺嫡无望,胤祥反而和四阿哥胤_关系好得不得了。十四阿哥胤_是胤_的同母弟,但是都不及胤祥来得亲近。
8、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御前传位胤_,是为清世宗,史称雍正皇帝。
9、当胤_成为了雍正,他的十三弟立即被他重用。雍正当年因为夺嫡过后,有能力的兄弟几乎 *** 成仇,唯有胤祥可以信赖。而胤祥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子,因此,雍正始封和硕怡亲王给胤祥,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10、清代皇子中,胤祥是活得最像明君的一个皇帝,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要比皇帝更拼命。他拼命不是玩弄权谋,也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国家。例如当年为了治理京畿水利问题,胤祥又不想要干扰百姓,于是卖命工作,他的副手称他;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11、而且怡亲王胤祥是一个很勤奋的 *** 家、经济学家,康熙时代留下的大部分 *** 弊病,亦或是财政民生问题,都让胤祥一一捋直。在雍正八年,四十多岁的胤祥已然满头白发,其实这个年纪的 *** 满头白发者少之又少,除了疾病外,几乎没有。
12、;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 *** 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13、不过胤祥输给了身体,即便他还挂念着许多事情,他死于45岁,雍正作为一个从亲兄弟们勾心斗角里走出来的冷血帝王,对于十三弟的死感到很难过,他知道胤祥既是在帮他,也是在弥补康熙时期胤祥被冷落的遗憾。于是雍正让胤祥保留了;胤字,康熙十几个儿子,雍正登基后还活着的,胤字都要改成;允字,而胤祥的特例在大清找不出第二个。
14、怡亲王胤祥的世袭罔替也是在去世的前几年才封的,这可以说是满清皇帝对于亲王的更高规格的赏赐了。
15、胤祥死后,其七子爱新觉罗;弘晓袭爵。
16、被废的铁帽子王:亲情的轮回,不同的命运
17、怡亲王的袭爵一直很顺利,一直到爱新觉罗;载坊,都没有断绝过。
18、爱新觉罗;载坊就是后来的顾命八大臣之一,铁帽子王载垣的哥哥。因为载坊没有后代,因此载垣袭爵。
19、载垣作为咸丰帝的族侄,与当时的郑亲王端华一同被顾命辅佐同治皇帝。
20、公元1860年,中华遭受了 *** 列强的入侵,这一年咸丰皇帝逃出紫禁城,前往热河。不久后,失败的满清 *** 派出奕?签订《北京条约》,此条约签订不久后,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其子爱新觉罗;载淳登基,是为同治皇帝。
21、可惜这个时候除却外患,内部同样毫不团结。
22、因为不久之后,就有一场 *** 风暴,摧毁顾命八大臣,导致同治皇帝的权力落入慈安、慈禧手中,这场 *** 史称;辛酉 *** 。
23、满清有努尔哈赤留下的祖制,后宫是完完全全不允许摄政,即便是主少国疑,都几乎没有用到后宫来摄政,一般都是留下顾命大臣。但是到了慈安、慈禧两位后宫的手上,这一切都变了味了。
24、当时的奕?是比咸丰皇帝更有能力的亲王,他也不满足于被咸丰皇帝压了一头之后,还要被侄子同治,甚至是顾命八大臣压一头。顾命八大臣以肃顺为例,是很典型的忠诚,铁面无私,无法沟通,无论是后宫还是亲王,还是朝廷大臣,都不愿意被他们所 *** 。
25、而顾命八人当时又在热河,不在权力中心北京。最后在顾命后不久,就被慈安、慈禧、奕?三个主要人物发动 *** ,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被赐死,而怡亲王的铁帽子就是这样掉的,他死后,还只是被追封了不入八分辅国公。
26、载垣作为亲王,又是咸丰皇帝的心腹,必然是以亲情为纽带顾命。可惜的是,和雍正与胤祥不同,载垣并没有获得好下场,雍正给自己尽力辅佐的弟弟戴上了铁帽子,但是载垣也因为辅佐同治帝而 *** 摘掉铁帽子。
27、这既是权力的轮回,也是亲情的轮回,但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28、怡亲王爵位没有断绝,只是换了人选
29、载垣死后,其实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的确断过,但也仅仅是断了两年罢了。
30、首先上文提到了,世袭罔替是一种祖制 *** 质的东西,是皇帝给亲族的更大保证。本身辛酉 *** 就是打破祖制,后宫争权的一个不好的信号,而且怡亲王还被废了,除此之外还有郑亲王也被废了,这在大家冷静下来后,也只会让宗室心寒。
31、于是,在两年后,载垣的族亲载敦再次接过怡亲王的爵位。这个时候,袭爵可能不再是载垣的直系兄弟血脉,但是袭爵的工作也必须完成。载敦袭爵后,怡亲王的铁属 *** 继续发挥,但是好景不长,后来载敦的长子溥静又被夺去了怡亲王的爵位。
32、其实这已经是晚清的最后时期了,亲王的份量已经没有再那么重要,不如当年慈禧还要精心策划一番才能扳倒怡亲王、郑亲王。怡亲王溥静被废后,立马又由载敦的二儿子一脉接过怡亲王的爵位,而这个时候,大清已经忘了,世袭罔替本身就成了一个笑话。
33、公元1948年,满清最后一位怡亲王,载敦的孙子毓麒逝世,从此和硕怡亲王才真的是断绝。而也是在整整一年之后,新中国建立。
34、和硕怡亲王从康熙六十一年开始设爵,其实一直传承下来,坎坷也是颇多的。在清朝的中前期,世袭罔替这个祖制是根本不会被动摇,而和硕怡亲王的废废立立,其实都是在反映着满清皇族在权力斗争中的失势。而从载垣被夺爵后,或者说从辛酉 *** 后,亲王的力量就已经走向衰退。
35、这个铁帽子,或许只有相应的福利,但是没有了相应的被皇帝的信赖所赐予的权力了。
二、胤是什么意思,胤的汉语解释
基本释义为后代,例如“胤嗣”。胤,是会意字,本义为子孙相承。
胤 yìn【名词】:(1)子孙,后裔,子嗣,后嗣;(2)又如:胤子(子嗣;嗣子);胤息(子息;子嗣)
祚胤:1.福运及于后代子孙。2.泛指后代子孙。
胙胤:福及子孙。因指有国﹑有天下者子孙相继。
胤是清朝皇室字辈,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令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ìng yìn,意思是指德行美好的后嗣。
传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án yìn,意思是谓传受统嗣;继承帝位。
体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ǐ yìn,意思是亲生的后代。
余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ú yìn,意思是后裔。
名胤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íng yìn,意思是名门的后代。
三、定风波胤祥是什么意思
1、“定风波胤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郑板桥所创作的一幅长卷,长达13米,宽46厘米,它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北宋年间一位官员家中的琴棋书画和日常生活细节,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这幅长卷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手段,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缩影。
2、“定风波胤祥”这个词汇也成为了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形容沉稳而镇定的个 *** ,意为定定如风、丰祥有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身处逆境之中的人们,能够保持冷静、不惊不怒、不动声色,这种沉着冷静的个 *** ,就可以用“定风波胤祥”来形容。
3、除了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常常出现外,“定风波胤祥”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企业管理、医疗救护、安全维护等关键 *** 领域中,坚持稳定思维、制定冷静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持高度的沉着冷静,都能够发挥出类似“定风波胤祥”的效果,对于稳定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胤祥是什么意思啊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 *** 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雍正元年,命 *** 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满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五、雍正时期胤改为允除了避讳还有什么寓意吗允有什么意思
1、康熙六十一年,诚亲王胤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改为允字,主要是因为音比较接近,但允字本身有认可、信义的含义。
2、胤是清朝皇室字辈,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3、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4、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赠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5、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6、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7、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8、皇七子爱新觉罗·胤祐,淳度亲王。
9、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10、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11、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礻我),辅国公。
12、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13、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14、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15、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原名爱新觉罗胤祯。
16、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17、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18、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19、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20、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21、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22、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23、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24、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祁,诚贝勒。
25、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礻必),诚恪亲王。
26、其实清朝从康熙开始就已经是改名的典范:
27、其实清朝皇室的人名,原本就沿袭了满洲族人的旧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不像 *** 那样讲究辈分、注重偏旁。所以我们看到早期皇室人名多是从满文名字翻译成汉音字而成的。
28、最直接的例子,比如多尔衮,满洲原名叫Dorgon,意思是“獾”,一种形同野猪的动物,这名字够难听吧,不过入关之前,他的名字还曾被译作“多铎”,这一看就是个更不走心的翻译,但他本 *** 没太在意。后来 *** 大臣将其改译为“多尔衮”,才显得威武霸气起来。
29、康熙崇尚儒家学术,尤其服膺理学,在强烈重视家族伦理的观念下,他在康熙二十一年完全实行 *** 的命名 *** ,编出子孙排行用字,并拟定人名另一字的偏旁,以示亲疏远近。
30、他下令以“胤”字作为其儿子一辈的排行,而排行下一字用“示”字旁,因此他将后来排名皇长子的保清改名为“胤禔”,保成(皇太子)改名为“胤礽”,其它皇子也以胤祉、胤禛、胤祺、胤祚等等命名。
31、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皇子皇孙们太多,他甚至还为他的孙辈和曾孙辈预定了行辈用字和偏旁,清朝皇室人名的汉化基本完成。康熙又实行了“敬避御讳” *** ,在康熙时代,凡是与“玄烨”二字相同的都要避用。最著名的就是当时北京城的“玄武门”改称为“神武门”。
32、待到雍正继统,这位强调“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君主在兄弟们的名字上就做起文章。陈捷先先生说过,雍正可能暗示了宗人府官员,让宗人府官员递上一个奏章,称“亲王阿哥等名上一字,与御讳同,应请更定。”
33、雍正对这个报告没有决定,而是退一步说,“名讳由圣祖钦定,不忍更改”,“礼部宜奏请皇太后裁定”。转了一圈下来,雍正才下达一道圣旨,“朕曾奏闻皇太后,诸王阿哥名上一字,着改为‘允’字。”而当时康熙皇帝驾崩才一个多月,观感上确实不太好看。
六、男人名字中的胤是什么意思
“胤”读作yìn,出自《康熙字典》,部首:月,;总笔画:9划;作动词表子孙相承,作名词表示子孙后裔。清朝皇子名字中也有此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关于胤祥是什么意思,胤祥为什么被圈禁十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