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耜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耘耜的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耜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倳耜的解释将耜 *** 地中。指翻耕土地。《管子·轻重甲》:“则春有以倳耜,夏有以决芸。”马非百新诠:“倳耜谓以耜 *** 田中而翻其土也。”词语分解倳的解释倳ì树立;建立。古同“剚”, *** ,刺入。部首:亻;耜的解释耜ì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部首:耒。
二、耒耜的读音和意思
耒耜的读音是lèi sì,意思是古代一种犁。
1.耒耜最早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2.作为一种犁具,耒耜代替了原始人用木铲和骨铲进行深松,使农田开垦更加简便和高效。
3.在封建社会中,耒耜成为农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农具,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耒耜的主要材料是青铜,通过熔铸和锻造制成。
2. *** 耒耜需要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料和先进的设备,特别是对于锻造过程,需要采用高温加工技术,确保产品质量。
3.现代 *** 的耒耜多以纪念或摆设为主,不再实际使用。
1.耒耜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 *** ,被誉为“农器之王”。
2.作为一种工具,耒耜在古代文学中也成为对美好事物的比喻,如《诗经》中“耒之子野,田无宿麻”就是对幸福美满家庭的描述。
3.在当代社会,耒耜形象还被运用在纪念章、邮票等设计中,向农民阶层和传统文化致敬。
1.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耒耜的使用已经逐渐消失。
2.现代社会中,耒耜主要被制成真铜或仿铜的工艺品,成为人们收藏和摆件的选择。
3.同时,一些地方的旅游景点也开始将耒耜作为文化和非公务 *** 标志,作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耒耜,从历史的渊源,到 *** *** ,再到文化象征和现代应用,这些细节都体现出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光辉历程。总之,耒耜作为一种古代农具,历经 *** ,见证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承载了重要的文化意义。如今,虽然耒耜的实用价值已日渐减少,但是其历史与文化的含义,却被人们广泛传承和高度重视。
三、耜的读音
1、耜的读音是[sì],详细介绍如下:
2、耜是一种古代农具,用于翻土耕地和播种。它主要由木制或石制的犁头和犁底组成,犁头呈三角形或梯形,犁底则是一块平板,平板上开有凹槽,可以固定犁头。在使用时将耜 *** 土中,通过人力或牲畜的力量,使犁头沿着犁底向前推进从而将土翻松。
3、耜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夏朝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主要依靠人力来耕作土地。
4、因此耜的发明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又相继发明了铁犁牛耕等更为先进的农具,但耜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5、耜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翻土耕地和播种等环节中,都可以使用耜来进行 *** 作。同时由于耜的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因此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虽然已经普遍使用拖拉机等现代化农具,但是一些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耕作,这时候就会用到耜。
6、耜不仅是一种农具,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智慧的象征, *** 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耜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赞美和对勤劳人民的敬意。
7、耜是一种古代农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蕴 *** 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普遍使用现代化农具进行耕作,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四、耒耜怎么读音
耒耜(lěi sì)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 *** 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原始社会晚期,“石器锄耕”,出现了松土农具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
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 *** 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
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 *** 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 *** 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 *** ,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五、耒耜怎么读音是什么
耒耜读音是: lěi sì,指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一、耒拼音:lěi,注音:ㄌㄟˇ,部首:耒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6画,五笔86:DII
五笔98:FSI,仓颉:QD,郑码:CKA,四角:50900,结构:单一,电码:5085,区位:8171
1、〔耒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二、耜拼音:sì,注音:ㄙˋ,部首:耒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1画,五笔86:DINN
五笔98:FSNG,仓颉:QDRLR,郑码:CKY,四角:57977,结构:左右,电码:5091
释义: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
耒耜等农具放着不用。指农事荒废。
耒的下端,与耜相接的弯曲部分。
六、耒耜怎么读什么意思呢
1、耒耜的读音是:lěi sì,意思是: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2、耒耜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
3、耒耜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 *** 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 *** 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4、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5、我国古代有许多可以称之为农书的古籍文献,但多数是讲农艺的。王祯的《农书》中虽然有很大篇幅讲农具,但也还不是讲农具的专著。像《耒耜经》这样专门讲述农具的,确是古农书中少有的著作。
6、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米(小麦)、牟(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
7、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后人把这些成果归于炎帝,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崇和对先祖的怀念。随着耕播农业的出现,原始的天文、历法、气象、水利、土壤、肥料、 *** 等知识和技术相应产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