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直念什么意思,以及我直的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直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1、直的读音是 zhí,可以 *** 直的概念。直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表示没有弯曲或扭曲,是一种非常简单和基础的形状。在数学和物理学中,直通常作为一种直线或直径的概念出现,如直线运动、直径长度等。另外,直还可以指表达真实、直截了当、不含掩饰的状态或话语,表示坦诚和真实,如直言不讳、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直白等。
2、直还可以用作一个形容词,表示直接和纯粹。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件直接而简单的工作,以表示这件工作非常基本和没有复杂的过程。同时,直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 *** ,表示诚实、廉洁和不偏不倚。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直率的人通常说出 *** 并且不掩饰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相信坦白直接是更好的做法。
3、除此之外,直也可以用在一些习语和成语中,表示真实或直截了当的语言。如“一针见血”表示直接切中要害,不拖泥带水;“不打草稿”表示表达非常自然,流畅地。另外,还有一些习语和成语与直有关,如“一直走”,“红线直至未来”和“直面挑战”等,它们常常表示坚定不移和直面困难的决心。这些习语和成语说明了直这个概念在语言中的重要 *** 。
二、禅宗的直指与参话头到底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分别
1、读书会曰:世人说禅,大多是参话头,一句念佛是谁参下去,直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方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然何者是祖师西来意,举元音老人文章,与大家一览耳。
2、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 *** 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 *** 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 *** ,不因修得,不用求成。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真,造业受报,方才 *** 六道。苟能醒悟一切声色货利皆如空花水月,无可追求,毅然放舍,毫无粘着,则不需修法,当下即可回复本真,而归家稳坐。因之,以上诸祖皆直接指示学人,令于言下悟去,不用钝置学人,绕路参话头,唐丧光阴。
3、如问:“如何是佛?”则答曰:“即心是佛。”或问:“清谈对面,非佛而何?”或曰:“我与汝道,恐汝不信。”俟学人诚惶诚恐地道:“和尚诚语,学人焉敢不信!”则答曰:“即汝便是。”更或召唤学人,俟伊应诺,则指示曰:“即此是,别无他物。”或反下一问:“是什么?”使学人反省而悟。
4、宗门诸祖,上自释迦文佛拈花,迦叶微笑印心,开斯雄迈古今独树一帜的教外别传宗派后,下至唐宋以前的列圣先贤所有开示学人的语句、偈颂,莫不 *** *** 地直示学人以真心,从不教人做参话头功夫。如宝志公道:“斯道本来现成,不用求,不用学,无你用心处,只当下一息便是。”又于《十二时歌》中末二句道:“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说得多少亲切明白。
5、善慧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另又直指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 *** 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大士《心王铭》,更是千古箴铭,其中道:“决定是有,不见其形;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形,非去来今。”说得多少坦率、真切、痛快,大士真可谓 *** 心切矣。
6、南岳慧思曰:“道源不远, *** 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隐显通灵现 *** ;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又曰:“天不能盖地不载,无去无来无障碍,无长无短无青黄,不在中间及内外,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古人直指传心,可谓婆心切矣,而人不会,良可哀也。
7、布袋和尚云:“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又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此谚说得如此爽快明白,使人一见了然无疑,还用参什么话头呢?
8、祖师禅就这么直截了当,使人于言下大悟去,不用迂回曲折地绕路做功夫。但这直下开示人见 *** ,无修无证亦无得的法门,不仅禅宗如此,即 *** 的高深密法——阿底约嘎,也不例外。他们开示学人:“应知佛与传承诸上师,及我心无别”;“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于心”;“一切染净诸法,统统在现前离垢、空明、豁朗的内证智——本觉或本 *** 中完全具矣”;“不需用界智为入门而勤修,只悟此当前种种显现,皆我真心所化之相,无取无求,即超越勤修与因果。”这种种开示与禅师的说法无二无别,也是教人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 *** 。但他们不能一下手就习此法,须从四加行修起,慢慢地进入生起次第,修有相密,再渐渐地过渡到 *** 次第,将有相化空,才能缓缓地与此法相应。其间不知要耽搁多少岁月,哪能和禅宗一样的直截了当,痛快径捷?!所以在一切修行的法门中,以禅宗为最简便、最迅速、最圆顿的法门。吾人得之,真不知从何世修来这么大的福根!
9、但到唐宋以后,人心渐劣,根 *** 渐薄,不珍视直指之真理至言,而崇尚玄奇之悄语僻词,以为纯正之语,无甚奇特,不予谨奉遵守,以之绵密保任,长养圣胎,从而圆证 *** 正果,反致因鄙视而流落六道,无有出期。就如纨绔子弟以祖传家业非由自己艰苦经营得来,不知珍惜,挥霍无度,最终沦为饿殍一样。祖师们于哀愍之余,乃随机一变直指为参话头。将一则无义味、无理路的说话置于学人心头,如吞栗棘蓬相似,令其吐不出,咽不下,欲进不得,欲罢不能地生起大疑情。经一番苦参精研,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时,忽然碰着磕着,如于十字街头觌见亲阿爹相似,亲证本来。方知佛本现成,勤苦追求,皆是骑驴觅驴,白费辛苦,曷胜冤屈!然非经此一番艰辛参究,本真何由得见?祖师用心亦良苦矣。
10、参话头固须起大疑情,方能隔断妄想、妄念,打破无明,从而亲见本真。否则,即不起作用,参到驴年,亦无由开悟。此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也。但伶俐汉,实不需费多少手脚,吃多少辛苦,用若干年来参究。只于祖师们一句无理路话头,劈面摔来,而自己无理可申,无言可答,无心可心时,回光一瞥:这诸念皆空,而有一明明不空者,知诸念之空,这是什么?即可以大悟矣。
11、祖师们的无义味无理路话头,不是硬要你答出个道理来,而是要你于无言可说,一念不生时,反省这“不会”的是谁?如问师:“如何是佛?”答曰:“东山水上行。”或曰:“灯笼缘壁上天台。”使你摸不着头脑,逼你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你此时虽然无念可生,但非如木石无知,只于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回光一瞥:“这是阿谁?”则参禅事毕矣。
12、不能于斯悟者,参话头起疑情,经多年的苦心孤诣,确能大彻大悟。但这还要明眼师家适当的钳槌锻炼,相机随宜的提示,和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点拨,方能圆成。如一个人闭门造车般的盲参瞎练,就很难开悟了。如果疑情提不起,而在念话头,那就更无望了。
13、降及近代,参禅同仁大都起不起疑情。如参“念佛是谁”,他们不在“谁”上着力参究,而在口里念“念佛是谁”,这就失却“参”的作用了,以致虽经多年用功而不能开悟。今日禅宗之所以衰微若此者,不皆由人才寥落,缺少真悟之士传承弘扬,沦为“法卷传法”之故欤?
14、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 *** 。因为念 *** ,有佛力加持,将来可藉以往生西方净土;念“念佛是谁”,既不能起疑情而开悟,也不得佛力加持而生西,除种一点善因外,恐怕别无收获了。
15、现代参禅同仁,既不能起疑情,又因工作关系,无法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来辛勤参究,倒不如仿效古法,直接指示学人见 *** 的 *** ,为来参者开发自 *** 。让他们悟后绵密保任,勤除习气,以臻 *** ,而造就广大人才,振兴圣教,或较为得计。
16、讲到直指学人见 *** ,定会遭到诸方的反对和责难。他们因久习于参话头见 *** ,总以为不经自己刻苦参究而悟得的,不是见 *** 。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书上看来的,或经他人指授的都无用,一定要自己真参实究打开来的,方是真悟,方才得力。话是不错,确实须自己做功夫,做到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方为亲证。但是现阶段的禅和子,疑情起不起,话头参来无用,打不开本来,见不着本 *** ,才不得已,为相应时节因缘,而改古法为今用啊!
17、讲到佛 *** 、真心,其实以直示而一念回光荐得者,与苦参数十年荐得者,乃至与修心中心密法,以佛力加持而荐得者,卒无二样。不过其中力用略有不同而已。一念回光荐得者,力最薄,遇事不得力,常为事境所牵,作不得主;苦参数十年荐得者,力最胜,以多走冤枉路故,脚劲充厚,遇事能运用自如,无有走着。但力薄者只要不得少为足,时时提高警惕,在行住坐卧处,日常动用中,精勤锻炼,将旷劫多生的执著妄习渐渐除尽,也能上上升进,而臻于 *** 成就,此本是古德指授教化后人之轨范。
18、关于参话头,古德也并非没有微词。如广慧琏禅师上堂示众云:“佛法本来无事,从上诸圣尽是捏怪,说些微妙的奇言奥语,惑乱人心;后来教参话头,更是强生枝节,压良为贱,埋没儿孙。更有云门、赵州、德山等辈死不惺惺,一生受屈。老僧这里即不然,即或释迦老子出来,也贬向他方世界,教他绝路去。何以故?免得丧我儿孙。老僧与么道,你等诸人作么生会?若于这里会者,岂不庆快!教你脱却衣衫,作个潇洒地衲僧在;若不会,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19、这则说话,说得多么透彻、剿绝,哪里有我们商量用心处?!我们大家只要安分守己,随缘就活,不妄自举心动念,节外生枝地乱起知解——要脱离生死,修行悟道,要成佛具智慧辩才、神通,要建立佛国净土……当下即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不用费什么手脚,即便恢复天真佛 *** ,归家稳坐,乐享太平。
20、于此可见, *** 见 *** ,不是非参话头不可的。即在唐宋时,诸大祖师也多有精要的直示。兹略举数例如下:
21、永明寿禅师云:“自古 *** ,心心相授,并无一法与人。只教你执定金刚王宝剑,斩断一切所知、所见、所闻、所觉、所悟,只剩这赤条条、光 *** *** ,一尘不染, *** 的,便大事了毕。”并作偈云:“化人问幻士,空谷答泉声;欲会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22、真净文云:“佛法至妙无二,但如实知自心,则究竟本来成佛。”有颂云:佛 *** 天真事,谁云别有师?穿衣吃饭处,謦欬掉臂时,惟吾自心用,何尝动所思,众生皆平等,日用自多疑。又云:不拟心思量,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所以迷自心而众生,悟自心即成佛。
23、佛果云:“但只退步,愈退愈明,愈不会愈有力量;异念才起,拟心才生,即猛然割断,令不相续,则智慧洞然,步步踏实地,自然得大解脱。”
24、云门云:“你诸人无端走来这里觅什么?老僧只管吃饭屙屎,别解作什么?!”又云:“学者不信自心,不悟自心,不得自心明妙受用,不得自心安乐解脱。心外妄有禅道,安立奇特,妄生取舍,纵修行,落外道、二乘、禅寂、断见境界。”
25、大慧杲云:“至理忘言,时人不悉,强习他法,以为功能,不知自 *** 是个微妙大解脱门,具足一切妙用,从古至今,无少欠缺。犹如日轮,远近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一切和合,灵烛妙明,非假锻炼。为不了故,取于物象,但如捏目,妄起空华,枉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举措施为,无非实相。人每言自根钝,试返照,看能知钝者,还钝也无?”
26、又示汪彦章云:“若自生退屈,谓根 *** 陋劣,更求入头处,正是含元殿里问长安在甚处耳。正提撕时是阿谁?能知根 *** 陋劣的又是阿谁?求入头处的又是阿谁?妙喜不避口业,分明为居士道破,只是个汪彦章,更无两个;只有一个汪彦章,更那里得个提撕的,知根 *** 陋劣的,求入头处的来?当知皆汪彦章影子,并不 *** 汪彦章事。若是真个汪彦章,根 *** 必不陋劣,必不求入头处,但信得自家主人不及,并不消得许多劳攘。”“妙喜者已是 *** 心切,更须下个注脚:人位即是汪彦章,信位即是知根 *** 陋劣求入头处的。若于正提撕话头时,返思能提撕的,还是汪彦章否?到这里间不容发,若伫思停机,则被影子惑矣。”
27、诸如此类的坦率真诚、悲心为人,使人当下见 *** 的直指明示,翻阅禅录,真是指不胜屈。一方面,固是诸大祖师 *** 心切,毫无保留地欲人同出苦海,共证真常;另一方面,也可于此看出,悟心证道,不是非参话头不可。我们只须于师家明示下,豁然省悟,深信不疑这能起功用的,就是我人自己的本来面目,没有什么玄妙奇特,只要于行住坐卧间绵密保任,与自己的着相妄习做斗争,渐渐地将它除净,即能臻于玄奥。
三、直执是什么意思
1、直执是指坚定地追求某种目标或 *** ,不动摇、不妥协的态度。直执强调个人的决心、意志和坚定 *** ,表达出对某一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阻碍,直执者都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干扰而改变方向或决心。直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它不仅 *** 个人的决心和毅力,也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一种信念和精神支持。
2、在生活中,直执常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那些拥有直执的人往往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全力以赴地追求梦想。无论是创业者、学子、运动员还是艺术家,直执都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执者对待困难态度积极,不惧挫折,用坚定和执着的信念一次次战胜挑战,并不断超越自己。
3、然而,直执也有时候可能会面临挑战和困扰。过份的直执有时候可能导致个人沉迷于一种信念或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事情。在职场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灵活 *** 和变通 *** ,直执者可能需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此外,直执者也需要警惕自己是否一味地坚持,而没有考虑到变化的社会和环境,因为灵活 *** 和变通 *** 同样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总的来说,直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能够激励人们坚定信念、追求梦想。直执者能够抵御外界困难和 *** ,保持坚定的信念并努力奋斗,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直执需要与灵活 *** 和变通 *** 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同时,直执也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信念和目标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关于直念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