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生活的小伙伴一定知道这样一种植物,每逢春夏多雨之际,山中的草地、 *** 上就会长出 *** *** 绿色的肥厚剔透的藻类植物,它的触感滑滑的、黏黏的,有点像果冻的感觉。农村人管它叫地软,也有些地方也把它叫做雷公菜、地衣、地木耳等。
小时候每逢下雨过后,我们这群小朋友趁放牛的时候都会在山里捡地软。地软非常神奇,每次下过雨后生长速度非常快,成片成片蔓延。所以你只要找到一处有地软的地方,光凭这片小区域,你就可以饱餐一顿了。
采回来的地软需要及时清洗,这可是件细致活。你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清洗,才能把里面的泥沙洗干净,非常麻烦。洗干净的地软可以用来炒鸡蛋,或者用来做馅包饺子、做包子等,都是非常美味的。说起地软的口感,人们把它叫地木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地软的口感与木耳相似,但比木耳更嫩滑爽口。我们也会把吃不完的地软晒干储存起来,就像干木耳一样,随吃随泡,非常方便。
地软不仅有着舒适的口感,其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堪比人参。据现代医学研究,地软富含 *** 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食物;维生素C含量是紫菜的19倍;铁的含量是木耳的2倍,也非常理想的补铁养血食品。另外,地软还含有一种可以抑制 *** 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活 *** 的成分,对防治老年 *** 痴呆有一定作用,这么看来,农村老奶奶喜欢采地软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以前,地软在人们眼中是不值钱的野菜,只有在饥荒年代,人们没有食物才会用它来充饥。但是现在不同,地软非常受城里餐桌的欢迎。在我们这里,100克干地软卖到了50元。合算下来,一斤干地软就要 *** 元。
虽然地软在农村 *** 、荒地、高山冻土沙漠都有其身影,但其实地软对空气敏感度非常高,对空气要求挺高的。这是由于空气里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地衣表层,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地衣内部,然后 *** 就会在新陈代谢缓慢的地衣内部堆积,直到地衣死亡,消失。因此我们很少在大城市和工业地区看见地软生存,只能在空气环境比较好的农村地区才能见到,地软也被人们称为环境风行标。
地衣营养价值高,又纯天然、无污染,这是非常符合人们对绿色生态食品的追求的。由于目前地软还没有实现人工种植,市场需求高,所以地衣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你捡过地软吗?你们那里把它叫什么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讨论!
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家人就很喜欢拿它来炖汤喝。银耳的营养丰富,长期服用有利于滋阴润肤。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银耳的销路也要比以往好很多,下面科学兴农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种植银耳的市场前景以及效益。
1、银耳的市场需求
银耳的市场需求量算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像石斛、白芨等中草 *** 材一样 *** 十分不稳定。银耳目前的 *** 大约在20到50元一斤之间的样子, ***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银耳自身的品质。就目前的因而市场而言,银耳的市场并不算太大,并且很多常年种植银耳的商户已经形成自己的销售 *** 。当然如果您的技术过硬并且有自己的销售渠道的话,进行银耳种植还算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价情况,市场需求状况稳定,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高品质的银耳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2、银耳种植技术
种植业是需要技术支撑的,没有技术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目前比较常用种植 *** 有椴木种植、塑料袋种植、瓶栽种植等。菌类的种植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新手非常容易出现在中时间不对、消毒不彻底接种受污染、菌房温度控制不当产量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并且目前市场上不缺乏品质一般的银耳,缺乏的是高品质银耳,只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够种植出市场满意的银耳。
3、银耳的经济效益
银耳的经济效益话主要看种植者的技术了,一般情况下一万袋银耳的成本大概在三万元左右,一般可以收获1700斤左右,一斤按照市场价30元计算的话大概可以卖到5万元左右。所以想依靠种植银耳 *** 暴富的话,可能 *** 真的是很小了。当然,如果您的种植技术过硬的话,银耳品质够好,市场前景还是可以的。
以上是可以学兴农对银耳种植前景做的简要分析,分析仅 *** 个人看法,不做 *** 作依据。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农业信息,欢迎添加本人关注,或者评论区留言,谢谢。
经过11年的努力,姚书仙终于探索出了银耳带料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90%的民子壳和10%的麸皮作为培养机,实现了银耳的规模化种植。每当姚书仙发现野生银耳时,他会将生长的银耳带回去进行检验。经过测试,发现生长在大约十几公分长的木头中的菌丝可以存活两年左右。姚书仙将这项技术无私地向社会推广,并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
姚书仙将银耳去蒂清洗,剪成小朵,并在烘干和分级后出口到日本、新加坡、 *** 等国家。他还成为了古田县之一个进行银耳精细化分级的人。在1993年,姚书仙共出口了300多吨干银耳,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
在二零零零年,市场上的银耳品质参差不齐, *** 也一度低迷。为了生产高品质的银耳,姚书仙想将培养机中的棉子壳和麸皮换成 *** 食同源的中草 *** 。然而,资金不足,他只好卖掉所有财产。经过上千次的栽培对比,姚书仙在2008年成功研发出高品质银耳。他使用山 *** 、莲子、黑芝麻、白扁豆、盐肤木等十多种 *** 食同源的材料作为培养机, *** 出菌棒来种植银耳。
姚书仙还根据发现巨型银耳时的环境,将种植基地选在四周都是森林的大山里,采用人 *** 化种植法来种植。种出来的银耳被姚书仙命名为“本草银耳”,由他的大儿子负责种植,小儿子则负责加工生产。姚书仙找到多年来认识的经销商来销售银耳。
在二零零一六年,姚书仙发现很多人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泡发银耳,更没有时间煮银耳羹。因此,他将银耳带入了素食时代。他将银耳采摘下来,经过去蒂清洗,裁剪后再采用破包酥体工艺,将银耳加工成片状干银耳。这种银耳更加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直接食用。
这种破包后的银耳售价更高可达一千多元一斤。
现在,姚书仙将本草银耳的菌棒提供给当地村民种植,并负责回收和销售。他还会在寻找野生银耳时带着经销商到大山里体验,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种植技术和银耳的生长环境,从而带动销售。
直到现在,找他合作的人络绎不绝。姚书仙还与电商合作,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银耳。他一个88岁的老 *** 像年轻人一样玩起了短 *** 和直播。古田县已经形成了一条集银耳种植、供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雨后,在腐木上冒出来,野外见到是幸运,一斤100元供不应求生活在农村的人,总有一些比城市里更为惬意的生活点滴和趣味。比如可以经常去野外采摘一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或者是食材。尤其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农人,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也是吃穿不愁。笔者就是实打实的农村人,所以对农村的感情很是深厚。
记得小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就是野外玩耍,要么是去河边要么是去山坡、草地。不为别的,就为寻找一些可以吃的野味。这里面包括各种野果,如野地瓜、蛇莓、龙葵、地稍瓜等等。当然了,还会跟着大人一起去寻找洋合笋、马齿苋等野生食材。在笔者的记忆力,有这么一种食材,非常珍贵,也只有在雨后能够寻找到。远远看去,它金灿灿的,当时不知道名字,只听大人们时候,这东西叫“黄金银耳”,一斤值100多元!
雨后,它在腐木上冒出来,野外见到是幸运,一斤100元供不应求
黄金银耳
对于黄金银耳这东西,其实笔者好多年没有见到过野生的了,因为已经搬进城市里许久。不过呢,之所以这一期给大家重新认识黄金银耳,是因为这几天巧合见到了一次。前几天的时候,笔者去超市采购,无意中看到了货架上的包装完好的黄金银耳,一看 *** ,500克106元。此时才想起来,原来小时候去野外寻找的黄金木耳,到现在依旧这么昂贵,关键城市里的超市还供不应求!那么,黄金银耳为什么这么刚贵呢?接下来,由笔者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它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野生黄金银耳的分布
作为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的真菌,黄金银耳一般直径2-10cm,高1.5-5cm,颜色主要是鲜黄至橘 *** ,干后暗金 *** ,所以被大家成为是黄金银耳,当然了,有的地方也叫它黄木耳和金黄银耳。学过生物的都知道,菌类的植株一般都寄生,所以这黄金银耳也是,它一般生长在腐木上。只要是有腐木的地方,基本就有分布。像国内的山西、吉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甘肃、 *** 等地区的野外,常常能够发现它。
黄金银耳的价值
黄金银耳之所以 *** 高昂,笔者认为是两个方面导致的。一是它的主要成分,根据笔者的了解在,这种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所以营养价值较高。二是这种金 *** 的银耳在野外非常的稀缺,俗话讲物以稀为贵,所以它的 *** 自然就升高了。另外,黄金银耳作为食材里面颜色比较鲜亮的品种,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摆盘也好,配菜也好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呢,野外的黄金银耳,食用起来还是需要多注意的,毕竟真菌类的东西,不经过处理的话,会含有毒 *** ,所以大家还是要咨询专家后食用为宜。
由于黄金银耳的价值,所以它自然也成了不少地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地方也开始了人工培育黄金银耳。不过人工培育的黄金银耳,不管是营养上还是什么方面,价值都比不过野生的品种。当然了,现在野外的黄金银耳已经很少了,所以若是您生活在农村,还能见到的话,那可真是幸运了!
有关黄金银耳的一些内容,笔者就分享到这里了。这种金 *** 的野外银耳,您所在的地区有吗?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重庆报道
5月20日至23日,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在重庆举办。作为西洽会“常客”,巴中今年搭建了一个面积2 *** 平方米的综合形象展馆,组织了40家企业参展。
巴中馆
巴中市综合形象展馆坐落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2馆。展馆以绿色为主色调,采取 *** 式、通透式布局,以声、光、电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多媒体、平面和实物(产品)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巴中新形象。
2 *** 平方米的展馆,如何装下巴中1.23万平方公里的特色呢?5月21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重庆,带你实地探馆。
银耳饮料
168元/斤的大米产自南江
眼下正是水稻 *** 秧的关键时期,巴中乡间尽是农民劳作的繁忙景象。此次西洽会上,巴中本地的优质大米也出现在展台。
168元/斤的大米
其中,出产于南江县的长赤翡翠米吸引了记者注意。展台上摆了鱼稻共生翡翠米和两款礼盒装的翡翠米,“鱼稻共生翡翠米零售价为12元/斤,天府秋韵长赤翡翠米售价168元/斤……”南江县长赤翡翠米业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熊伟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哗然。一款大米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能卖到168元一斤?
“我们有一片自己的种植基地,不施化肥、 *** ,产出的大米无污染、无农残,口感柔韧。”据熊伟介绍,其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翡翠米优质专用稻和稻鱼鸭共生,已建成基地3.5万亩,带动基地农户增产增收。2018年5月,“长赤牌”翡翠米在上海品牌价值信息发布会上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达31.82亿元,“我们还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每一粒米都可溯源,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通江银耳制成的面膜、原液精华、爽肤水
不止食用,通江银耳还可做面膜
众所周知,通江银耳是巴中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在此次展会上,除了传统的干货外,银耳还被制成了瓶装饮料、汤料包,甚至护肤品。
现场冲泡明前茶
“这是我们刚出来两个月的新产品。”在一派传统土特产中,3盒包装时尚美观的银耳汤料包非常吸睛。“有桂圆莲子、百合雪梨、蔓越莓雪梨三种口味,都是用的通江段木银耳,与其他食材科学配比而成, *** 分装。”据现场展销经理马亮介绍,这款银耳汤料包是巴中农业投资集团与旗下的米仓耳记公司联合开发的,“已经在抖音、 *** 上架,每次直播带货,都是秒空的那种,绝对的网红产品。”
手工制品
就在隔壁,“裕德源”品牌的润耳面膜、原液精华、爽肤水更是让女士们挪不开脚步。“这个面膜多少钱一盒呀?”展台销售员刘小梅应接不暇,据她介绍,这是公司为推进通江银耳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传统农产品附加值,推出的特色跨界产品,“我们的京东、天猫店均有销售。”
展现红色主题和乡村文化的巴山剪纸
恩阳芦笋
备受食客喜爱的朱老头腊 *** 肠
菌菇面
网红爆款银耳汤料包
洁白如玉,每年能采收5次,市场价60元一斤,却被质疑是转基因*** 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很多人都吃过,煎炒炖汤凉拌皆可,营养丰富,味道也好。那么有没有人吃过白色的木耳呢?在东三省,有一种白玉木耳,外形洁白如玉,颜值非常高,见过它的人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还会有白色的木耳。
白玉木耳不仅长得很好看,它的产量也非常高,据当地种植户介绍,白玉木耳的产量和 *** 相比,是它的两倍,未来极具发展前景。
但是在市场上来看,白玉木耳却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产品,因为它和 *** 一模一样的外形,但迥然相异的颜色,很多 *** 疑白玉木耳是人工研发的转基因木耳,那么事实的 *** 是什么呢?
在说白玉木耳之前,首先要提到一个特殊的木耳类别,毛木耳。毛木耳乍一看和 *** 很相似,但它的背面长着一层绒毛。在野外腐烂的树桩上经常能见到一丛一丛的毛木耳,肉质比较厚实,吃起来也很有嚼劲。
现在毛木耳的种植也很成熟了,农业专家们在其中发现了一种变异的菌体,那便是白玉木耳的前身,白毛木耳。白玉木耳经过选种之后的品质更好,通体洁白无杂质,形成了一个新的木耳品种,只是现在栽培面积不大,人们没见过这种颜色的木耳,出于对新事物的一知半解,便主观上认为它是转基因植物,实际上它和转基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虽然转基因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但是国内还真的没有多少转基因的食品,就连咱们常见的大豆油,也都会标明是用非转基因的大豆提炼的,所以不用杯弓蛇影,错过了好吃的美食。
白玉木耳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十分好奇,菌类之中也就银耳是白色的,但白玉木耳和银耳大不相同。银耳是一朵一朵的大簇,而白玉木耳很小,和东北的小碗 *** 外形一模一样,没有特别大的耳片。
它继承了毛木耳肉厚的优点,采摘的时候捏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去表面有一层粘液。新鲜的白玉木耳不好运输,容易烂掉,所以它和大部分 *** 的加工方式一样,那就是晒干了之后售买干货。
晒干了的白玉木耳会呈现出一种淡 *** 的质感,看起来与众不同,买回去之后,在烹饪之前用温水泡发,很好泡开,一旦泡开了又是通体雪白的颜色,不得不说就颜值这块来讲,真的很吸引眼球。
现在国内种植白玉木耳的地区很少,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一带,由于它是新型品种,目前主要作为当地的珍贵特产销售,主要市场集中在北上广这类大型城市。物以稀为贵,尽管有人觉得它有转基因的嫌疑,但是它的售价依然很贵,比更好的那种东北 *** 还贵,晒干后市场价能卖到60元一斤。并且白玉木耳的产量很高,通过规范化的种植,每年能采收5茬甚至更高,为农民大棚种植提供了新思路。
读者朋友们,你们见过白玉木耳吗?对于它有何看法呢?
古田银耳,从舒适圈跨向新赛道核心提示:本月,由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2482-2023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填补了生鲜银耳保鲜方面的国家标准空白,也为古田县生鲜银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古田县是世界银耳主产区,去年全县银耳产量38.5万吨。过去,银耳多以干品形式销售。近年来,古田致力于拓展关于银耳的想象空间,推动鲜品、精深加工产品等新品类走红,为这一传统产业找到了新增长点。
打破银耳消费刻板印象
从卖干品到卖鲜品,源自一次无心 *** 柳。
古田县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的一家龙头企业。2017年,公司员工倪桂霞在网店售卖银耳干品时,遇到一名广东顾客。对方好奇发问:“干银耳见多了,鲜银耳长什么样?”倪桂霞来到菇房,用 *** 拍下了菇架上待采收的银耳画面。
通体洁白、状若绣球花的鲜银耳,让其大呼惊艳。倪桂霞找来泡沫箱和冰块,小心翼翼地将还连着菌棒的3朵银耳打包发货。就这样,古田银耳以鲜品的形态,被送到800多公里之外的广东消费者手中。售后反响不俗:“炖煮后更容易出胶,软糯可口,嫩滑细腻。”
这个意外的订单,给倪桂霞带来了启发:“生鲜银耳有市场,何必局限于卖干品呢?”
其实,古田人一直有食用鲜银耳的习惯。只不过,过去物流不发达,银耳历经远途运输极易变质。因此,生鲜银耳一直走不出古田大山。如今,随着生鲜电商兴起,为生鲜银耳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打开了通道。
当然,卖生鲜银耳,也有部分原因是市场形势倒逼。
古田银耳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古田人就开始用段木栽培银耳,拉开了银耳产业化序幕。20世纪90年代,当地首创代料栽培技术, *** 了“菌林矛盾”的同时,使银耳栽培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产量提高了20多倍。近年来,机械化的普及,尤其是“县域工厂化”模式,让古田银耳产量再次实现倍增。
“以往,农户小作坊分散经营是主流,从制种、菌袋 *** 、栽培到烘干、销售,农户都要亲力亲为;如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周翔以菌包生产举例说,拌料、装袋、灭菌、接种都能实现机械化,专业化公司统一供应菌包,农户只要安心种好菇就行。普通农户过去一批次只能生产几千个菌棒,如今数万个不在话下。同时,工厂化模式打破了银耳季节 *** *** ,使得银耳在最热的夏天也能如常生产。
本土产能井喷,加之广西等地加入生产大军,银耳 *** 不可避免地走低。2010年,一斤银耳干品 *** 价为28元左右,到了2017年只剩下十几元。古田银耳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新增长点。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鲜品,成为不错的选择。
首单告捷后,倪桂霞开始专心卖起生鲜银耳。让她惊喜的是,那次无心 *** 柳的尝试,成就了一个全新的品类。生鲜银耳一经问世,产销俱佳,量价齐升。“通过电商销售,一棒3朵银耳,更好的时候卖到了六七十元。”倪桂霞说,可观的利润吸引当地从业者纷纷跟进。2018年,从无到有的生鲜银耳产值突破亿元。
然而,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居高不下的售后率(注:指由于销售的商品在售后期内出现质量问题而引起消费者申请售后服务的比例)。“在高温条件下,极易腐烂、霉变。”建宏公司负责人陈祥说,“还记得,当时生鲜银耳退货率动辄达到10%以上。天太热不敢卖,距离太远也不敢发货,生鲜银耳成了只能秋冬季供应的季节 *** 产品。”
生鲜银耳有标可依了
长期在古田开展科技服务的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赖谱富,开始思考、研究陈祥讲述的这一行业痛点及其解决方案。
“生鲜银耳水分含量高达90%,采后包装贮运过程中,易腐烂霉变,产生一种叫作‘米酵菌酸’的 *** 。”他说,这种 *** 耐热,普通烹调难以 *** 其毒 *** ,目前暂无特效 *** 。
其实,通过规范的冷藏、运输、包装,可以确保采收后的银耳不受“米酵菌酸”污染。但现状是,我国仅有关于银耳栽培和干品加工的国家标准,生鲜银耳领域的国标一直是空白。因此,生鲜银耳采后保鲜处理、包装与贮运随意 *** 较大,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于是,一场科企协作的技术攻关开始了。
赖谱富发现,以往,企业处理生鲜银耳的主流做法是在采收后,加冰块冷藏运输。这看似达到了降温目的,实则银耳垛堆中心依然保持较高温度。因此,及时通过预冷,为银耳整体降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其中心温度应该在多长时间内降到多少摄氏度呢?赖谱富研究发现,在5个小时内将银耳垛堆中心温度预冷至3℃至5℃,效果更佳。此时已基本排除了“田间热”,银耳呼吸作用被抑制,新陈代谢速率大大降低,所产生的热量也较低。
常规的预冷 *** 有冷库预冷、真空预冷、碎冰预冷、冷水预冷等。为了找到更优解,赖谱富开展了一系列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真空预冷立竿见影,几十分钟就能达到效果,但设备成本高;冷库预冷 *** 价比更高,运行费用和设备 *** 都不高;碎冰与冷水预冷方式虽然也能达到目标温度,但其间银耳吸收了大量水分,容易感染微生物引发变质,不被推荐。
为了确定生鲜银耳的更佳贮藏时间,赖谱富设置了8个温度段,持续观察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腐烂、霉变速度,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常温状态下的实验最为磨人。”他说,为了与室外温度契合,实验室内不能开空调。夏天实验室里接近40℃,闷得像蒸笼。即便如此,实验人员每天也要在实验室里泡上十几个小时。
从采后处理到预冷、包装,再到贮存、冷链运输,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赖谱富团队开展了上千次试验,总结出了每个环节的技术细节,将生鲜银耳的保质期从4天延长至7天。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联合全国13家产学研机构,制定生鲜银耳的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国家标准。该标准今年3月获 *** 布,并于本月开始施行。
“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全国生鲜银耳规范化包装、贮存和运输,使其在采后环节中不受 *** 污染,从而保障产品品质,保证质量安全。”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副 *** 郑瑜婷说。
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冷藏保鲜技术的突破,让生鲜银耳步入发展快车道。对于倪桂霞而言,更大的变化是生鲜银耳可以实现四季供应了。生鲜银耳不仅满足了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也为精深加工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
银耳速泡干片、冻干银耳是目前古田两大拳头产品。来自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县银耳产量38.5万吨,其中光是银耳速泡干片就用掉了8万多吨生鲜银耳,年销售额7亿多元;冻干银耳则消耗了3万多吨生鲜银耳原料,年销售额5亿多元。同时,鲜炖银耳羹等“新秀”产品,也有不错的市场反响。
在周翔看来,银耳深加工产品能够成为网红产品,是“懒人经济”的胜利。
“过去,消费者对银耳的普遍印象是‘吃起来很麻烦’——先泡发,再炖煮,几个小时才能出胶,吃上一碗银耳莲子羹。”周翔说,以银耳速泡干片、冻干银耳为 *** 的即食类产品,让这一传统食用菌俘获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芳心,成为古田银耳产业近年来强劲的新增长点。
在经历了2020年的 *** 低谷后,古田银耳产业很快在精深加工的带动下实现了逆势上扬。尤其是今年,干品 *** 价达到每斤24元,比2020年高出七八元。今年3月发布的“2022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单”中,古田银耳品牌价值为 *** .91亿元。
生鲜银耳与精深加工产品突围的背后,是古田银耳从业者积极走出舒适圈,瞄准市场新动向,深耕新赛道,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我们正全力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科研能力、产业服务、品牌文化等五大提升工程,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周翔说,其中,在银耳精深加工方面,当地正与科研机构合作,围绕市场需求,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由银耳提取的多糖,是最新 *** 作。
深耕农产品加工领域多年的赖谱富则看准了预制菜行业风口,与银耳生产企业共同研发银耳预制菜。
陈祥和倪桂霞认为,银耳市场的深度开拓,需要培养更多忠实“粉丝”,拓展银耳更多应用场景。在他们看来,银耳不仅仅可以用来做甜品,还是包容 *** 极强的菜品,无论是用来涮火锅、炖汤、凉拌,都有独特的风味。在古田,银耳炒蛋便是一道特色名菜。他们正努力普及银耳文化,加快特色菜品开发,让银耳登上更多百姓餐桌。(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周丽斌)
来源:福建日报
这食材8月上市赶紧吃,比赤小豆祛湿好,比山 *** 健脾,比莲子安神它被称为“不老米”,8月上市赶紧吃,比赤小豆祛湿好,比山 *** 健脾,比莲子安神
作为一个吃货,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经常能收到天南地北的友人们投喂各种当地应季的特色食物/食材。每年8月也不例外,苏州的朋友总会之一时间把当地刚上市的苏芡给我寄来。
苏芡,也 *** 头米,就是鲜芡实。苏州当地的水 *** 里就有它,也被视为女人要多吃的“不老米”,因为它能健脾胃、固肾止泻,也是文人东坡居士的养生珍品。
新鲜的芡实长这样(下图)。在苏州当地,还有俗语形容它“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一说。
芡实 *** 平味甘,入脾肾经,除了健脾胃以外,还有研究标明,它的祛湿效果要比赤小豆好,益肾固肾比吃怀山山 *** 好,论安神镇静又比莲子好,所以它的作用好处受当地人热捧,每年这个时候抓紧时间吃它,准儿没错。
新鲜的鸡头米颗粒圆润饱满,破损较小,分人工手剥和机剥, *** 各不同,另外鸡头米颗粒的大小, *** 也不同,一般都在80元一斤或以上。
鸡头米一般煮糖水(甜汤)更受欢迎,甜糯Q弹,去燥清润之极,姑苏甜汤美誉由此而来。
【红豆桂花鸡头米糖水】
食材:鸡头米100克,红片糖适量,红豆150克,清水适量,桂花少许。
做法:
1.真空包装的鸡头米很方便,一袋100-150克左右,刚好一次的分量,冰箱冷冻可以保存很久,随吃随取。
2.红豆提前清水浸泡1小时或以上,浸泡过吸饱了水分的豆子,想把红豆熬成红豆沙可以缩短时间。
3.先把红豆沙熬好,软烂程度看个人喜好,放入适量红片糖,把片糖煮化。红片糖也有补血的作用,也可以用老 *** / *** 糖。
4.最后把鸡头米倒入红豆沙里,煮2-3分钟即可。手剥的鸡头米不需要煮很长时间,颗粒小容易煮熟煮透。
【碎碎念】
鸡头米最简单的食用 *** 就是 *** 水煮2-3分钟,如果喜欢口感更丰富的,可以准备好银耳、桃胶、莲子等,把它们都煮熟了,最后再放入鸡头米一起煮。还可以加入鲜奶、椰奶等,自己喜欢的糖水都可以加一勺煮好的鸡头米,很百搭!
黑猫的厨房,美食专栏原创作者,图文原创,盗图必究!
与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细枝末节,认真生活,好好吃饭!
9亿袋 *** 迎来采摘旺季 小木耳扩宽农户致富路央视网消息:黑龙江东宁由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4%,气候适宜,给 *** 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眼下,当地9亿袋 *** 陆续迎来了采摘旺季。
在黑龙江省东宁市的一处 *** 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内,一排排菌包整齐挂袋, *** 破袋而出,长势喜人,菌农们迎来了最忙碌的季节。
*** 种植户 王涛:现在天天采摘,采摘完之后是晾晒,晾晒干了之后下乡收菜的车就来了。一斤菜( *** )今年贵四块钱吧。
据了解,东宁市拥有规模200亩以上的 *** 生产园区39个,预计今年栽培 *** 约9亿袋,生产木耳干品超4万吨,产值30亿元以上。
在山东滨州惠民县这家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晶莹剔透的银耳长势喜人。细嫩的叶片层层叠叠,虽然银耳刚上市,但已经被周边商超和各地 *** 商提前订购了。
山东某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峰:卖到了一斤三十块钱左右,我们一边采摘,一边烘干,接着运出去,销往北京、上海、天津。
目前,滨州惠民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950万平方米,培育各类品种10多个,年产量16.8万吨。
来源: 央视网
此菜无根也无叶,长得难看又难洗,至今无法人工种植,38元1斤导读:此菜无根也无叶,长得难看又难洗,至今无法人工种植,38元1斤
说起农村的野菜,那这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相比于城里人经常吃的蔬菜,农村的野菜资源非常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野菜吃。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就爱上了吃农村的野菜,甚至有些农民还专门种植野菜。
这是因为常吃的蔬菜种类有限,经常吃也会厌烦。偶尔吃吃野菜不仅可以改善一些口味,同时还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毕竟好多野菜的营养也是相当丰富的,并且还都是不打 *** 的绿色食品。
笔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与众不同的野菜,它是在雨后才会长出来,并且这种野菜和普通的野菜不同,它是无根也无叶子的,长得难看还很难清洗,在过去农村非常多,但是农民嫌它脏而不爱吃,如今却卖到38元一斤,可是至今还无法人工种植。
地皮菜大家可有听说过呢?这可是在我国名气很大的一种野菜了,它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一般是生长在山丘和平原的 *** 、砂石、砂土、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上。
地皮菜在各地的叫法不同,比如在湖南地区就叫它雷公屎,这是一个有点俗气的名字。民间的说法是这种野菜是在打雷以后才长出来的,并且因为黑乎乎的一片片的,又有点像 *** 物,过去民间就认为它是雷公的 *** 物,因此就叫它雷公屎了。
当然了,这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了。地皮菜的学名叫普通念珠藻,是一种固氮蓝藻,我们在平时所见到的其原植体,它外由胶被包裹,内由藻丝弯曲、相互缠绕而成。并且地皮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没有叶子,也没有根的,但是却能成片的生长。在下雨以后,一些有积水的草丛、砂石滩、河岸边等就能见到成片的地皮菜。
在过去农村下雨以后,到处都能看到地皮菜。不过在当时地皮菜虽然多,但是很多的农民却嫌弃它,原因是它长得难看,同时又很脏,非常难以清洗。地皮菜是贴近地面生长的,即便是很小心的捡拾,依然还会包裹大量的泥巴和砂石,所以清洗起来非常的麻烦。需要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的清洗,并且要有耐心,至少要清洗十次以上才能算是清洗干净了。可能捡地皮菜就几分钟,但是清洗就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好多农民都嫌麻烦不愿意捡它来吃。
不过,别看地皮菜长得难看还很难清洗,但是它的营养却很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木耳、银耳等;总氨基酸含量与发菜、香菇相近。而且地皮菜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磷、锌、钙等矿物质,常吃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地皮菜的食用 *** 多样,既能凉拌,又能炖烧,最适于做汤,别有风味。
现在地皮菜在城市里更是成为了香饽饽,一般很难见到有人售卖,其 *** 要卖到38元一斤,并且是供不应求,只有在一些农家乐、酒店才偶尔能吃得到。并且因为现在农村的环境变化了,地皮菜比过去少得多了。就算是有,很多的农民也不愿意去捡拾,原因是清洗太麻烦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地皮菜迄今为止还不能人工种植,所以在市场上相当抢手。各位朋友们,你们吃过地皮菜吗?在你当地它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