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好吃,人们喜欢蒸红薯叶,炒红薯叶,被霜打过的干红薯叶做个豆杂面条更好吃。
摘过红薯叶的梗则被随手扔进了垃圾桶里,其实丢掉的红薯叶梗也是个宝贝,它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对 *** 的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膜的润滑和血管的强 *** 有保护作用。含有更丰富的糖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物纤维等,可以帮助排空宿便,使人替更健康。
具体做法为:把锅里添水,水烧开后,把洗净的红薯叶梗放进去,烧煮五分钟,等红薯叶梗变软后,捞出放入盛有凉水的盆里 *** 后捞出。
捞出后放到案板上,用擀面杖擀劈,或者用两手揉劈开,目的是更容易入味。
最后把擀劈开的红薯叶梗放到盆里,放入盐、香醋、蒜汁、鸡精、小磨香油等调料来进行调味,喜欢吃辣的放入小米辣,更好吃。
好了,简单好吃的一道凉拌红薯叶梗就做好了,欢迎喜欢美食的你来评论区里交流指导!<捂脸><捂脸><捂脸>
阜阳更好吃的面条,到底是哪一碗?01 面食是皖北人的主食,而面条更是皖北人的更爱。在皖北,最常见的就是擀面条。一条长长的擀面杖,把面擀得薄厚适中,再用刀切成面条,这恐怕是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做法了。
皖北地处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所以面食特别丰富多样。面条烹制的 *** 也很多,面条可蒸,可炒,可烩,可焖。如格拉条、板面、卤面、炒面,面叶这些都是在皖北叫得响的“名面”。
汤面
在皖北、日常家庭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汤面,油盐下锅,葱花炸出香味,或荤,肉丝炝锅,或素,一把青菜豆芽下锅,水开煮面就可以了,此为汤面。此外,饭馆的面条多种多样,如炝锅面、肉丝面、腰花面、青菜面、鸡蛋面等。总之,面条适应 *** 广,任由人们烹制。
豆杂面
皖北最家常的一种面条,之所以叫豆杂面,就是豆面再稍加一点麦面,所以叫豆杂面。豆杂面条更佳的搭配就是芝麻叶和豆芽。豆杂面做好后,点几滴麻油,再淋上一勺醋,味道十分的鲜香。另外,吃剩下的豆杂面再次加热后,口感更加的香浓,而且加热的次数越多,面条也好吃。在皖北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豆杂面热三遍,牛 *** 肉都不换”。
炒面
是皖北较为传统的一种面食,可惜现在饭馆里的炒面已经不多见了。记得八十年代后期,在阜阳大戏院左边日夜商店的对面,有一家 *** 饭店,店里的炒面做非常的讲究。面是手擀刀切面,而且和面的时候加了鸡蛋,面条不宽不窄,恰到好处。厨师把切好的面下热油锅稍炸备用,热油牛肉丝炝锅,佐以 *** ,青豆子,芹菜及调味品。稍后把面条入锅,改小火翻炒,油炸的面条被蒸汽回软,一会的功夫即可出锅装盘。
炒面上桌后,一碗高汤紧随其后。这高汤可不是一般的汤水,汤是乳白色的 *** 鸡汤,清淡可口,上面漂有几片焦黄的鸡蛋皮,几根香菜叶。吃几口劲道润滑的炒面,喝一口清香可口的高汤,说是吃饭,倒不如说是享受。
面叶子
皖北面食五花八门,用擀杖把面团擀成薄如纸片的面片,犹如树叶,皖北人把作为这种面皮叫做“面叶子”。面叶是皖北一种家常面食。尤其是酸汤面叶。做酸汤面叶,基本的调料必不可少,在空碗中加入盐、酱油、香菜、姜沫、葱花,香油、醋,然后用沸水将调料冲开,再加入在锅中煮好的面叶。酸酸咸咸,各种香味一起溢出来,真的让人很有食欲。
皖北人冬天多喜欢吃汤面,因为汤面可以驱寒,但一入夏,那面条就分了档。早晨一碗面鱼茶,中午要是吃凉面了,凉面易做。反正街上有现成的切面,买了回来,烧一锅滚水,一把面就丢进去,面煮熟就挑起来,赶紧过凉水,放竹筲箕里摊开,点素油搅和,晾开。为的不让面条粘连在一起。吃凉面的佐菜大多是黄瓜丝,但调味品却相当的丰富多样,如蒜蓉,酱油、香醋、味精、麻油、芝麻酱等都是吃凉面必可少的佐料,缺一味口感就不一样。一碗凉稀饭下肚。虽简单,也是有滋有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面的流行,传统的面条遇到很大的挑战。比如方便面。方便面的确省时省力,但好多人不太喜欢吃,实际上稍微留心,方便面也能做得很好吃。把方便面煮好捞出,过一下凉水备用。热油锅炒鸡蛋,再放时令青菜和佐料翻炒,稍后方便面下锅进行翻炒一会即可,一碗喷香的鸡蛋炒面就算做好了。
对于皖北人来说,好吃不过一碗面!
走,吃面去!
作者 *** (文章有删减)
编辑:阜小布
200.安徽颍上县的由来颍上的基本概况。颍上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12.25万公顷,户籍人口178.97万,辖30个乡镇、349个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文明县、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并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
颍上新城
颍上县的发展情况。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 *** 新时代 ***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 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经济形势实现平稳增长态势。1-4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增加值同比增长2.7%,较1-3月提高0.6个百分点。1-4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14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38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1-4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4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9.2%。1-4月,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108.8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金额93.2亿元。
颍上县的历史悠久。夏商属豫州。周属楚国。秦属泗水郡。三国属汝阴郡。晋豫州淮北地区被北方石赵夺去,属扬州管辖。南北朝属宋地。齐仍为楼烦,属汝阴郡。东魏以下蔡、楼烦共为下蔡郡,属扬州。北齐以下蔡、楼烦属扬州汝阴郡。陈楼烦县没于北周,属同北齐。隋楼烦县改名颍上县,属豫州汝阴郡。唐朝颍州汝阴郡。宋属京西北路,顺昌汝阴郡。南宋,金军占领顺昌,将顺昌改为颍州,辖颍上。元复置颍上县,仍属颍州。明属中都临濠府颍州,后属凤阳府颍州。清属凤阳府颍州。 *** 裁府留县,属淮泗道,废道后阜阳行政 *** 专员公署。1949年1月6日颍上解放,10月颍上县 *** *** 改称颍上县 *** ,1950年改称颍上县人民 *** 。1954年成立颍上县人民 *** 会。1980年复名颍上县人民 *** 。
颍上县的地理条件。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116°38′,北纬32°27′—32°54′。以县城为起点,东至江店孜镇蒋郢孜东27.1千米与凤台县接壤;西到六十铺西五十铺大赵庄34.5千米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至淮河13千米与霍邱县、寿县隔河相望;北至陈桥镇毛沟桥29.4千米与利辛县交界。全县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万公顷。
颍上的气候水文。颍上县属北温带与 *** 带之间过渡型气候,由于受西伯利亚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气流的交互影响,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颍上南部淮河岸线98公里,其在颍上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涧河、润河、颍河、西淝河、济河。颍河从东北入境,至东南入淮,贯流103公里。除天然河流之外,境内还有淮颍大沟、阜颍河、八里河引河、谢展河、人民河、小清河、八丈沟、灰沟、六南河9条人工河,总长129公里,排灌效益150万公顷。主要湖泊有唐垛湖、秋稼湖、第三湖、焦岗湖、戴家湖、五里湖,面积 *** 8.6平方公里。
颍上县的资源丰富。耕地保有量187.21万亩,基本农田166.01万亩,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18%,城镇及村庄面积占14.19%,交通水域面积占8%,其他土地面积占14.63%。颍上县属淮北平原的淮河中上游坡水地区,境内湖泊众多,多聚在淮河以北、颍河两侧,水资源丰富,素有“七十二湖遍颍上”之称。谢桥煤矿地质储量20亿吨,潜在地质储量22亿吨,发热量22.2MJ/KG以上。刘庄煤矿井田面积82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5.6亿吨,煤质优良,是良好的动力、化工用煤和炼焦配煤。陶坝孜铁矿位于润河镇陶坝孜境内,探明储量2200万吨。
颍上县的区位优越。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距县城60公里,连接京沪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阜淮铁路横穿县境,已开工建设;途经颍上的阜六铁路已经通车,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速铁路商合段开通 *** 杭高铁已经建成通车,设立颍上北站;济广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纵横县境,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达1.8公里/平方公里;淮河、颍河四季通航,通江达海,颍上船闸建成通航。
合阜高速颍上出口
颍上县八里河笨鸭蛋。八里河东西长15华里,水质优良,且无污染,资源丰富,被 *** 授予环保全球500佳、全国环境更优美乡镇,居住在八里河两岸农民放养 *** 鸭,食河内贝壳、螺丝、小鱼虾,所产的鸭蛋经过从鲜蛋的收集、挑选、清洗、腌制、深加工、、包装、 *** 等过程,无一不是流传民间做法,蛋黄呈橙红色,且多油,蛋白细致滑嫩,口味适中,有细,鲜,嫩等六大特点,营养丰富诚为席上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且具有松、油、沙、香的独特风味,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特点,是居家、旅游的理想食品。现被外地商家看好,远销到华东、上海等地。
颍上县的风味小吃。1、“鸡蛋烤饼”(鸡蛋馍)、2、“韭菜合子”、3、“芝麻糖饼”、4、“萝卜炖肉”、5、“鸡蛋面叶”、6、“豆杂面条”、7、“红薯稀饭”、8、“糖醋鲤鱼”、9、“粉丝鸡”、10、“地锅鸡”、11“家常鱼炖豆腐”、12、牛肉炒豆饼子13、炒菜中的小杂烩14、鸡蛋汤、15、水烙馍、16、凹子馍、17、呼啦汤、18、千张卷油条、19、辣糊子、20、芝麻盐、21、粉丝鸡。
颍上县的刘宏西蚕豆酱。安徽省颍上县刘兴泰酱园的特产“刘宏西蚕豆酱”,有别于国内各名家酱制品的风味,独树一帜,早负胜名,是颍上县传统的佐菜佳品、馈赠礼品。由于酱品在 *** 时选材、用料考究,工艺流程严谨,使其色、香、味、型、劲俱佳。色泽红润晶亮,鲜艳不乌,酱香浓郁;豆瓣分明、粘稠有型,光泽有力,滋味醇厚,其酱不受杂菌感染,久放不霉,夏不招绳,晚秋日和之时,能引来蜜蜂。产品畅销阜、蒙、涡、太等县,深为皖北一带群众所喜爱。该酱品为刘宏西在一 *** O年研制成功,故得名为“刘宏西蚕豆酱”。
颍上县的大米。饱满晶莹,垩白度低,洁白光泽度好;蒸煮后饭粒晶莹、不黏结,口感绵软有弹 *** ,清香适口。其独特的品质特征:粒小丰润、色泽光亮、甜润清香。胶稠度≥70mm;垩白度1%-2%;直链淀粉16%-21%,;蛋白质≥7.0g/100g。产自颍上县所辖慎城镇、谢桥镇、南照镇、杨湖镇、江口镇、润河镇、新集镇、六十铺镇、耿棚镇、半岗镇、王岗镇、夏桥镇、江店孜镇、陈桥镇、黄桥镇、八里河镇、迪沟镇、西三十铺镇、红星镇、十八里铺镇、鲁口镇、古城镇、建颍乡、五十铺乡、盛堂乡、关屯乡、垂岗乡、赛涧 *** 乡、刘集乡、黄坝乡共计30个乡镇253个行政村。
颍上县的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 *** 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 *** 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他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 *** 泥人 *** ,既生产 *** 以无锡惠山为 *** 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 *** 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 *** 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
颍上县的八里河牌大米。产于淮沙河辖长底湖洼地,土质肥沃。八里河是全球生态环保500佳,国家4 *** 风景区,八里河水灌溉着数万亩良田,是国家科研机构优质水稻试验基地。由于八里河土质好,水好多年来 *** 注重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达到了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八里河牌大米独特圆润,色泽光亮,甜润清香,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2002年11月26号荣获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通过 *** 质监委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WCA—04一00783#。参加安徽省第四届、第五届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展销。
颍上县的名贵中草 *** 颍半夏。半夏别名半半夏,小 *** 头灯、 *** 辛温、有小毒。主治:降逆止呕、燥湿祛痰、目眩作痛、中风、呕吐、咳嗽、失眠等症,对妊娠恶阻有特效。并能外消痛肿,蛇虫咬伤,内治胃炎胃溃疡诸症。近年来又用于癌肿,临床疗效较好。半夏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但公认颍上县境内出产的半夏,个大、粒圆、质坚、 *** *** 强为半夏中之佳品,故有颍半夏的美称。
颍上县的仁和粉丝。产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特产,粉丝因其细柔洁白、绵甜爽口、久煮不糊、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之为“人造鱼翅”和最廉价的“纯天然食品”。仁和系列纯红薯粉丝,无任何添加剂,原料选取纯天然红薯淀粉,采用原有的传统工艺、科学配料、现代化精细加工,粉丝丝条细匀,口感滑爽,美味可口。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审核,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该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北京、新疆、深圳等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产品遍及个大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农贸市场。
阜阳颍上八里河景区。位于安徽省颍上县南部的八里河镇,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颍城8公里,西迄阜阳58公里,东南距合肥170多公里。八里河景区是国家5 *** 风景区,同时八里河的环保成就被 *** 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景区占地3000多亩的景区主要由“世界风光”、“锦绣中华”、“鸟语林”、“碧波游览区”这几部分组成。“碧波游览区”里可过长城,走铁索长桥,登临湖中群岛,观河马、鳄鱼,逗群猴嬉戏,看神龟蟒蛇,同时还能观赏到蒙古野驴、新疆野马、蒙古骆驼、海豹、狗熊、长颈鹿、黑天鹅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汉民族文化村,截取了汉民族在历史文化进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现了当地汉民族六十年代以前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画面。湖中湖北侧白塔南面还有百米天然浴场,可以展示游技、沐浴阳光。
颍上县的明清苑。位于颍上城东滨河公园旁,占地38亩,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形制完整、规模更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整体四进院落布局:总共十三院落,八大外院、五大内院,“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一百二十余间。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八里河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
颍上县的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紧贴着颍上县县城西侧,北端距S12滁新高速1公里,南端至八里河风景区,分三大部分,北段城市森林,中段印象水乡,南段湿地天堂,湿地公园内的植被丰茂,一派优美的乡野景象。管仲大道(迎宾大道)往西经五里桥、樊庄,延伸到最西端,在最西端的北侧和南侧是游客主要游玩的区域,分别为城市森林部分和印象水乡部分,两者都是湿地风光。水边的木头栈道走走,享受难得的宁静和极好的生态环境。
颍上县的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河、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是国家4 *** 风景区。在600亩58年遗留下来的小农场的基础,建成的生态旅游与 *** 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乐园主要有竹音寺、五百罗汉堂、生态园。百罗汉堂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竹音寺与五百罗汉堂合璧一处,是一处综合 *** 的旅游赏光目的地。生态园是一个集旅游、环保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园内湖岛山园、世界名猴园、人工天鹅湖、狮虎山错落有致,有40多种野生动物和300多个品种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
颍上县的尤家花园。之一景区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第二景区以山、石、亭、阁取胜。第三景区以茂密的松林,独具特色。第四景区以新建的花园和植物园区见长。这里终年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园中有展望亭、看—花楼,园内为美化公园种植了各种花卉。尤家花园面积虽小,但园内长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绿树花草俱见匠心,风景雅致清秀,富有山林自然之美。颍上尤家花园为国家AAA *** 旅游景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颍上县的管鲍祠。位于颍上县解放北路,管仲公园院内。管鲍祠建于明朝。明万历县令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并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屠隆在颍知县时见有管鲍史实,而无管鲍之祠时感慨,“由管仲至今,数 *** 邑无祠”。于是广泛征求乡民、诸生意见,而做出修建管鲍祠的决定。并“捐俸掊金”,建管鲍祠。管鲍祠修建之后,明末毁于战乱。 *** 县长张鼎家募资复建,祠为正殿三间,堂内供管鲍两人的牌位。南临大寺塘,东有“九合桥”,奠念管仲“九合诸侯”之功;祠西有“四维桥”,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祠西南有管仲衣冠 *** ,当地称“管仲墩”。
颍上县的南照风景区。位于颍上西南南照镇,南枕淮河,北依润河,中贯105国道,与霍邱、阜南、固始三县接壤。南照古镇最早始于水台,明正德《颍州志》载,水台在颍州(今阜阳)南50公里,相传楚平王荒滩筑台,以为游观之计。相传宁都汴梁南粮北运,穿清河入颍以达汴,因濒清河口,故名漕口镇。南照镇明清二代商贾云集,贸易兴隆,故旧志称其:“扼豫皖之咽喉,规模之大,城市符,商业之盛驾城市之上,沿淮市场应无其匹”。古迹遗址有楚平王观水台,铜台子、古板桥、明代双塔、浆洗塘、南照寺、东岳庙、文昌宫、 *** 寺,文物有兰亭石刻,大小铁钟、石龟等。
颍上县的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主殿二旁。清凉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传说失元璋即位前,经此寺在偏殿小憩,嫌其酷热难当,坟蝇扰人,于是自言自语“可清凉否?”言讫,顿觉清风习习,蚊蝇绝迹,随口赞日:“真清凉寺也”!寺因此得名。清凉寺数百年来,高们云集,罄声幽幽, *** 袅袅,长淮上下,声名远播,距西南二里原有的“桐邱古木”,为颍上县明代所称的八景之一。
颍上县的花鼓灯。主要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勤劳勇敢,表现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与向往。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首的之一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颍上花鼓灯有《抢板凳》、《抢手绢》、《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节的传统舞蹈节目。
颍上县的管子。是我国杰出的 *** 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载:“管保夷吾者颍上 *** 。管谷位于颍河(古称颍水)右岸,颍河“在这里拐个弯”,如果乘船顺流而下,管谷仿佛位于颍水之中。“颍上”即“颍水 *** ”之意。颍河是淮河之一大支流。管子是齐鲁文化的祖师。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 *** ,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 *** 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之一个霸主。因此管子又有“天下之一相”的美誉。
颍上县的大鼓书,本地俗称“打鼓说书”,是一种一人说唱并重的表演形式。“颍上大鼓书”源于颍上,流行于颍河淮河之间的颍上。颍上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响板。一张嘴,两片板,三釵竹架支上鼓,颍上大鼓书唱腔粗犷,唱词严谨,讲究平仄相对、优雅和谐、结构规范,尤其讲究“扣帽”(悬念),情节扣人心弦,多为战争场面为主,一场书大扣子套小扣,小扣连大扣,一个扣子还未解开,另一扣又套上,使听众始终扣在书的情节之中。
颍上县的琴书。形成于清末民初,吸收了山东琴书,徐州琴书、豫东琴书、淮河琴书等琴书风格特点,后与当地民间老歌小调和花鼓灯歌舞等结合,形成了颍上地区独有的琴书表演风格。颍上琴书唱腔音乐为主曲体, *** *** 唱腔有四句腔(分慢四句腔、快四句腔)、垛子板(唱中有说),还有凤阳歌、梅花落等曲牌,艺人称其为九腔十八调。颍上琴书曲调婉转优美,唱腔舒缓浑厚,语言淳朴生动,演唱形式活泼,在沿颍淮流区具有广泛影响。琴书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即一人表演,手拉坠胡,脚踩檀板伴奏。对口为二人搭档演唱,多为一男一女,男拉坠胡,女敲琴打板,对口说唱。群口琴书为三人以上演唱,一人敲琴打板,其余人拉坠胡,分角演唱。
颍上县的 *** 古镇。颍上县的新集镇起原于公元245年,三国北魏,曹 *** 伐吴时淝水之战和赤壁大战时,曹 *** 派部将夏侯淳运粮到此,是沙颍河扚洄水窝子正好停船向岸上堆放粮食,曹 *** 命名为千仑湾,为确保军粮的安全,从腰楼到姚湾修筑了长达6公里的沿河大堤,当地群众就依水兴市叫小兴集、继而大兴集,到公元1626年明崇祯六年,定为永兴集,1951年划行政区时,把永兴集和六十铺合并为新六区为丁简便,把永兴集简称为新集镇。2018年新集镇入选安徽省第五批 *** 古镇。
颍上县的南照古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据《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港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岳庙大殿正梁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南照历史悠久,是颍上县四大历史古镇之一,沿淮商贸重镇。南照镇原名漕口镇,后因南照寺而得名南照镇。南照建镇确切年代,据清代同治九年《颍上志》东岳庙碑记记载,南照即古漕口镇也,临淮水,水之阳有东岳神庙敕建于唐,是南照镇创建远在李唐之前证。东岳庙大殿正梁上也有“大唐尉迟敬德监修”字样,北崇《元李九域志》载,颍上辖二乡,正阳(现寿县正阳关镇)、漕口(现南照镇)、江陂(现江口镇)三镇。
颍上县的江口古镇。位于颍上县北部,因乌江入颍口而得名,是颍上县四大历史古镇之一,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江口镇历史最早可追溯夏商,西周中期,为古慎国,后称慎邑,西汉置慎县,是颍上县古城旧址所在,今有古慎城遗址。隋唐时期,在古慎城南,兴起新集镇,北宋名曰江陂镇。明洪武年间定今名。境内有东汉中后期的千古寺、隋开皇年间的观音寺(原名东明寺)、清道光年间的花戏楼等古建筑。
颍上县的之一中学。创建于1909年,1969年学校更为现名,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城北新区,原来老校区在城南。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四届、五、第六、七、八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教育 *** 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学校、安徽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体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等称号。
昨天回农村老家,在朋友的农资店里聊天。
朋友说:“你们真有口福呀,村里的农户刚送来一把红薯叶,一会儿让你嫂子做着吃。
听说你们城里人更爱吃这个,还听说菜市场里能卖两块多一斤呢。
乖乖,没想到在咱农村喂猪的东西,竟然还那么值钱。
听城里人说经常吃这东西,还能清热解毒治便秘、美容养颜降血压呢,咱农村人可不懂这些。
我就知道红薯叶能止血,小时候干农活,皮肤划破了,那时候到处都是红薯田,随便摘一片叶子,揉蔫了,往伤口上一敷,止血效果特别明显。
然后就是喂猪了,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喂一两头猪,天天下地拔红薯叶喂它们吃,那时候咋就没想到人可以吃呢!”
旁边有位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接过老板的话茬说:“还真是,以前咱农村人都是等红薯叶经历过苦霜后,捡掉在地上的干叶子,留着冬天下面条,乖乖,那爽滑的香味儿,绝对能让人吃三大碗,特别是下豆杂面条,香味儿更浓郁。
吃鲜红薯叶?估摸着也就是最近几 *** 儿,以前谁吃呀,也不知道咋做呀。”
一起来办事的大成,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见到红薯叶后,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
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没什么玩具,就自己想点子找乐子玩儿,每到红薯叶长成的季节,孩子们都会把叶梗一段一段的折断,留着外皮粘连着,弄好后仿佛是一条项链。
戴在脖子上或者挂在耳朵上,好玩极了。
此时,大成耳朵上的红薯吊坠儿煞是醒目,顿时就惹得一阵哄堂大笑。
另一位农户也笑着说:“想起了小时候,顿时就让人忘记烦恼了,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
前段时间,我在城里打零工,给一户人家砌墙,那老板问我如今农村还有没有红薯叶。
我说这叫啥话呢,啥叫有没有,不但有,我自己还种了几亩呢。
那老板说,你给我弄来一袋子吧,我给钱。
要钱就薄气了吧,这不是咱农村人的 *** 格,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人家喜欢,送给他们一点也不值啥。
可就这半袋子红薯叶,就把人家感动了,非得交我这个乡下朋友不可。
这不,今年俺孩子上初中,就是他帮忙找的关系进的某某中学,不然的话咱也进不去呀!”
那人说着,脸上露出无限的骄傲。
涡阳干扣面,是涡阳的一种独具风味的面食,以煮熟的黄豆芽作铺垫,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酱油等为底料,煮熟的面条如雀巢一样覆盖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拌以后即可。干扣面成为涡阳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过往商贾来涡必吃干扣面、“不吃干扣面枉来老子故里”之说。
干扣面的历史众说纷纭,但它的鲜美可口、独具风味却是众口一词的。在这个淮北平原上稍显偏僻的县城,不论是在 *** 滚滚的大街,还是偏僻幽静的小巷,走上不远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家干扣面馆。面馆的门面除了几个大字招牌外,并没有什么广告。但人没到店里,那干扣面特有的面香就扑鼻而来;进到店面,但见碗中的葱丝姜蒜,盆里的辣椒调油,篮里的狗肉,都飘着勾人食欲的异香。因了习俗与口味的不同,诸多人不吃狗肉,说真的,狗肉干扣面两者搅和在一起,狗肉还真是沾上了干扣面的光鲜。
历史文化
涡阳河北有一个村子叫“甘园”,甘园有个村民叫甘贺之。老甘虽已五十出头,但心存凌云之志,一心想为家为国干些事儿。政策允许,他准备在涡阳县城开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房子、内部设施准备好以后,他就想立刻投人运营,于是当天就准备把招待所的牌子挂上。老甘也不请人,自已凭着小时候的“功底”,把招待所仨字写在了黑板上,然后把黑板挂在了大门的左侧,一边盘算着当晚的事。谁知老甘写错了字,把招待所的“招”字写成了“扣”字,自己不知。别人看见了读出声来,说,老甘,你要办扣待所吗?老甘一边说错了错了,心里却很难为情,装作会写的样子,待那人走后,心想,这招待旅客的事大概要出力吧,于是又在口字下面加了一个力字,变成了拐待所。老甘办拐待所的事很快在涡阳县城里传开了。最后传到了老甘这儿,老甘十分懊恼,再加上服务业生意难做,老甘一气之下,招待所不办了。可老甘又不甘心,不能就这样灰溜溜地回村去,那样岂不让乡亲们取笑?经过再三合计,老甘决定承传祖上留下的 *** 面条的工艺开一家面馆。
可县城的面馆已有几十家,打出的牌子有什么荤汤面、肉丝面、干素面、清汤面、麻辣面、牛肉面、羊肉面、刀削面、手擀面、豆杂面等等等等,老甘嫌这些面的名字都太俗,太平常,老甘决定给自己的面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而且这名字里面,要体现我老甘在哪儿跌倒的还要在哪儿爬起来的思想。联想到面条的煮调工艺,老甘给自己的面起了一个名字,叫“甘扣面”。甘扣面问世后,由于面条工艺独特,调料配方独到,名字别致,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面条生意十分红火,老甘很快赚了。可哪知好景不长,割资本主义尾巴风一刮,老甘面馆也被“割”掉了。老甘只好回家重 *** 那修理地球的旧业。
*** 一过就是十年。 *** *** 以后,老甘已经年过七十,面条生意不可能再去做,可老甘的甘扣面人们都还记得,有人从老甘那儿打听到了甘扣面的工艺和调料秘方,改甘为干。在城里又干起了干扣面的生意。谁知这干扣面,象勾魂之面,吃过一次再难忘记,于扣面生意又一次在老子故里的县城里火了起来。经过老板们的20多年的不断摸索尝试创新,干扣面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涡阳人吃干扣面的瘾也越来越大。许多人不但中午吃面,早、晚都要吃面,尤如兰州人爱吃兰州拉面, *** 爱吃羊肉串一样,一天不吃便觉少了点什么。
做法
1.先在碗底放一些略稀的蒜汁,加以葱花(一定是葱白部分的)和一些佐料:点滴的酱油和醋,点滴的麻油,点滴的胡椒和味精之类。
2.开始煮面,直接放在沸水里,不过这个面条一定要是加了碱的面条,才会有口感,面也不会坨。煮面的时候之一次滚锅,要掀开锅盖加一次凉水,因为是碱面,煮的比较慢。
3.同时再煮上一锅豆芽汤,豆芽和面条一样都是直接放在清水里煮就行,不用加任何调料。喜欢荷包蛋的可以在豆芽汤里打个鸡蛋(注:黄豆芽)。
4.煮好的豆芽汤捞起部分豆芽,铺在放好调料的碗里。上面再放上煮好的面条,然后,上面一定要加辣椒油。
面食是皖北人的主食,而面条更是皖北人的更爱。在皖北,最常见的就是擀面条。一条长长的擀面杖,把面擀得薄厚适中,再用刀切成面条,这恐怕是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做法了。
皖北地处平原,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所以面食特别丰富多样。面条烹制的 *** 也很多,面条可蒸,可炒,可烩,可焖。如格拉条、板面、卤面、炒面,面叶这些都是在皖北叫得响的“名面”。
汤面
在皖北、日常家庭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汤面,油盐下锅,葱花炸出香味,或荤,肉丝炝锅,或素,一把青菜豆芽下锅,水开煮面就可以了,此为汤面。此外,饭馆的面条多种多样,如炝锅面、肉丝面、腰花面、青菜面、鸡蛋面等。总之,面条适应 *** 广,任由人们烹制。
豆杂面
皖北最家常的一种面条,之所以叫豆杂面,就是豆面再稍加一点麦面,所以叫豆杂面。豆杂面条更佳的搭配就是芝麻叶和豆芽。豆杂面做好后,点几滴麻油,再淋上一勺醋,味道十分的鲜香。另外,吃剩下的豆杂面再次加热后,口感更加的香浓,而且加热的次数越多,面条也好吃。在皖北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豆杂面热三遍,牛 *** 肉都不换”。
炒面
是皖北较为传统的一种面食,可惜现在饭馆里的炒面已经不多见了。记得八十年代后期,在阜阳大戏院左边日夜商店的对面,有一家 *** 饭店,店里的炒面做非常的讲究。面是手擀刀切面,而且和面的时候加了鸡蛋,面条不宽不窄,恰到好处。厨师把切好的面下热油锅稍炸备用,热油牛肉丝炝锅,佐以 *** ,青豆子,芹菜及调味品。稍后把面条入锅,改小火翻炒,油炸的面条被蒸汽回软,一会的功夫即可出锅装盘。
炒面上桌后,一碗高汤紧随其后。这高汤可不是一般的汤水,汤是乳白色的 *** 鸡汤,清淡可口,上面漂有几片焦黄的鸡蛋皮,几根香菜叶。吃几口劲道润滑的炒面,喝一口清香可口的高汤,说是吃饭,倒不如说是享受。
面叶子
皖北面食五花八门,用擀杖把面团擀成薄如纸片的面片,犹如树叶,皖北人把作为这种面皮叫做“面叶子”。面叶是皖北一种家常面食。尤其是酸汤面叶。做酸汤面叶,基本的调料必不可少,在空碗中加入盐、酱油、香菜、姜沫、葱花,香油、醋,然后用沸水将调料冲开,再加入在锅中煮好的面叶。酸酸咸咸,各种香味一起溢出来,真的让人很有食欲。
皖北人冬天多喜欢吃汤面,因为汤面可以驱寒,但一入夏,那面条就分了档。早晨一碗面鱼茶,中午要是吃凉面了,凉面易做。反正街上有现成的切面,买了回来,烧一锅滚水,一把面就丢进去,面煮熟就挑起来,赶紧过凉水,放竹筲箕里摊开,点素油搅和,晾开。为的不让面条粘连在一起。吃凉面的佐菜大多是黄瓜丝,但调味品却相当的丰富多样,如蒜蓉,酱油、香醋、味精、麻油、芝麻酱等都是吃凉面必可少的佐料,缺一味口感就不一样。一碗凉稀饭下肚。虽简单,也是有滋有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面的流行,传统的面条遇到很大的挑战。比如方便面。方便面的确省时省力,但好多人不太喜欢吃,实际上稍微留心,方便面也能做得很好吃。把方便面煮好捞出,过一下凉水备用。热油锅炒鸡蛋,再放时令青菜和佐料翻炒,稍后方便面下锅进行翻炒一会即可,一碗喷香的鸡蛋炒面就算做好了。
对于皖北人来说,好吃不过一碗面!
走,吃面去!
来源:阜阳发布
自制美食风味独特。大家好,我今天在这里介绍一种豆杂面条的做法。我们北方人在天冷的时候都喜欢吃豆杂面条。以前我们都是用自己家种的黄豆,到集市上去加工成黄豆面,用来做豆杂面条,包括小麦粉,也是用我们自己种的小麦,到集市上去加工成小麦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就根本看不到有那种加工面粉的地方了。现在吃的小麦粉都是在粮油店里购买的,但是很少有卖黄豆粉的。那我们现在再想吃黄豆面条,那怎么办呢?现在我就反转一下镜头,让家人们看一样东西。北方人对这种东西应该都熟悉。这是用黄豆加工大豆油的时候挤出来的豆饼。我今天就用这个豆饼来做一个豆杂面条。先把它倒上温水给它泡发,大概泡20分钟左右。
家人们看一下,这是泡发好的这个豆饼,然后给它兑上这个小麦粉,面粉根据自己的量倒上面粉,然后给它用手和吗,和成一个稍微硬一点的面团。家人们看一下这面和好了。和好以后然后盖上保鲜膜,在这里再醒发15分钟。15分钟到了看现在可以开始擀面了,现在开始擀面了,不要擀的太薄,到切的时候切稍微细一点就可以了。看这面条我擀好也切好了。这边是我提前泡好的干菜,看这边正在烧水吗,水烧开以后就可以下了。
这个杂面条一定要下稠一点,稠一点好吃不能太稀。好了熟了马上开吃,味道特别好特别香。
安徽临泉经典美食不吃遍绝不罢休经常被问到你从合肥去临泉干嘛?当然是“吃”咯!你是不是经常被问到:
临泉有哪些好吃的?
每当这时候好想回复一句——
大临泉的美食实在是多哩很哩很!
《临泉经典美食》请收藏好,
再有人问请直接甩给她!
每一样都不可辜负~
欢迎你到临泉来!
格拉条
格拉条,堪称临泉人的意大利面。相传与苏东坡有关,颇受临泉人喜爱。这种食物需要将各种佐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因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
卷馍
卷馍在临泉早期称之为粉子馍,也有叫临泉春卷的。卷馍起源于明朝,相传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沈万三落泊时所吃。卷馍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是上班族以及 *** 们特喜欢的食品,赶时间时吃一个,既营养丰富又节省时间。
粉鸡
临泉经典的传统小吃,特色是淡黄油亮, 外表软绵,里边粉色红嫩。品一口微辣略麻的粉鸡,让人回味无穷。
SA汤
流传于临泉民间的一种小吃。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拉面
拉面也叫手撕面,是临泉一种常见的面食,需要提前把面做好,弄成一段一段的,然后码上油,生的粘在一起,吃的时候只需一拉一扯一拉一扯即可拉出粗细不匀面条出来,吃起来非 *** 道。
豆腐脑
豆腐脑,相信几乎每个临泉人都知道。那味道真是一个美!
咸馍
喝稀饭的时候,一定要老板上点咸馍,一面是焦的,一面是软的,菠菜、胡萝卜、大白菜各种馅都有,吃了一个还想吃,能不胖吗?
麦仁酵子茶
用小麦酿制酵子,这也是临泉的特色。一般情况下,酵子多用大米酿制,而临泉却用小麦酿制,临泉话叫“麦酵子”。麦酵子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做甜食,都十分可口,很受当地人喜爱,所以有“酿制酵子用小麦”的说法。
杂面条
豆杂面条,用芝麻叶做豆杂面条,再加上小咸菜,便宜又美味。
油角(juǒ)子
临泉著名小吃,现在街头巷尾都有卖!!里面包的不止是韭菜、粉丝、鸡蛋,还有满满的回忆啊~~记得小时候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
烧饼
临泉的烧饼以椭圆为主,讲究火候,最正宗的临泉烧饼,是用土炉烘烤,讲究贴壁而“焦”,烧饼中间要求略微凸出,芝麻粒是临泉烧饼更好的搭档!
麻叶
麻叶是皖北地区一种油炸食品,过年的保留节目,也是平日里的小零食。麻叶是面食经油炸制成,口味分咸、甜两种,在和面时加盐或糖。做好的麻叶色泽金黄,酥脆味香,因外形似叶子,上面布满芝麻,故称“麻叶”。
糯米藕
糯米藕是一款很经典的讨人喜的甜食,应该说是很讨女人喜欢的美食:把泡好的糯米塞到藕眼里,伴以红糖红枣细火煮熟,吃起来香糯,清甜,想想都美。
羊龙骨
羊龙骨其实是羊的脊椎骨,一节一节像蝎子一样,所以又叫羊蝎子。每一块肉都连在骨头上,一丝丝都不想放过,咬、啃、吸、吮极尽各种攻势,连骨头都想猛嘬几口!羊龙骨吃起来味道挺带劲,辣味十足,一碗吃下来头上都要冒汗,在清冷的晚上吃上这样一份羊龙骨简直暖到了心里。
枣糕
一般是在清早才有的卖,卖枣糕的人是流动的,骑着三轮在各条街道叫卖。枣糕是糯米加上白糖,蜂蜜,葡萄干,红枣一起蒸出来的糯米糕,味道香甜。
煎凉粉
摊主把切成片状的凉粉,放在一口平底锅上煎炒,然后添加佐料拌匀,再用一个碗倒扣在上面,一会儿的功夫,一碗香辣味美的煎凉粉就做好了,当你打开装好的凉粉时,香味和蒸腾的热气一样,瞬间爆发出来,老远都能闻到那 *** 的香味。
娃娃鱼
加点香醋,加点榨菜和辣椒。
水洛馍
擀的薄薄的圆圆的面皮,上锅隔水蒸熟后配上酸辣土豆丝、酸辣绿豆芽、咸鸭蛋等等,然后把配菜卷在面皮里,再来上一碗面鱼儿茶,清新爽口,极致美味。
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一般选春季头刀韭菜作馅,适宜于春季食用。该制品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香脆嫩,滋味优美,是适时佳点。
蒸面条
蒸面条是临泉人的家常饭, 蒸面把五花肉的油炼出一部分,倒入面条肉拌匀,可使面条蒸出来更香。炒菜时,小香芹与豆角不要炒的太熟,七层熟比较好。老抽酱油不要倒太多,以免颜色太深,影响美观。
米粉肉
米粉肉是临泉传统名菜之一。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 *** 而成。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
地锅鸡
现在临泉有很多饭店,都是可以自己烧锅炒地锅鸡了,感觉自己动手做的好像更美味一点。小编一直觉得地锅鸡的精华不在鸡肉上,都在死面饼子上,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
芥菜丝
芥菜,俗称“疙瘩菜、大头菜”,选用绿色、优质上等原料,采用传统配方结合现代生产工艺 *** 而成,其味“辛”“汆(cuàn)”具有独树一帜的特殊风味。是临泉人喜爱的一道小菜。
36、油 ***
吃了那么多年,如今才知道:这油炸的素食,真的叫“ *** ”全是因为 *** 过程中,将放有湿面粉的工具放进油锅后,油饼子就会像 *** 一样,跳到油面。这个名字也太生动了~
糖包
小时候,蒸一次馍要吃上很长时间,家长会做一些糖包,吃中间带糖的部分,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美味,比现在那些糖精、色素做出来的甜品好太多了。
葱油大饼
面粉发面,配以盐、葱、香油、芝麻。面皮金黄焦酥,内层劲道香醇。
韭菜面叶
浓浓鸡汤味,淡淡韭菜香,一碗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绝对会在这个寒冷的秋天俘获吃货的心。
刀削面
面如柳叶,筋道,口感好,胡椒的辣味特别抢戏。此时,再来些油泼辣子、醋,用筷子使劲搅拌,油汪汪香喷喷,这颜值,令人口齿生津。夹起面条,呼哧一声,那感觉,超棒!
锅巴酱豆
这真是咱临泉秒杀级的美食啊!抹一层酱吃一个饼,根本停不下来。
烤面筋
晚上散步的时候,说好的不吃,看到烤的香喷喷的面筋又走不动路了,两个烧饼馍,两串烤面筋,中间一夹,真得劲······
烤红芋
文火,慢功,是烘山芋的真谛。冬天围在烘烤山芋的炉子旁边,捧一个热乎乎的山芋,暖和到了心里。
瓠子馍
瓠子馍喷香软糯,吃在嘴里弥漫着瓠子的清香。配上口感较脆的雪菜,在临泉吃货眼中,就是闪闪发光的明星,爱它就要吃掉它。
糖炒栗子
在瑟瑟秋风的季节里,手里捧着一袋刚出炉的,还冒着热气的炒栗子,这样的场景总是让人格外的满足!!话说咱临泉的糖炒栗子早就做出了名气。每次经过都看到吃客们排起的长队。
馓子
祖辈们留传炸馓子的传统手艺,炸出的馓子,细若发丝,香酥可口。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醒面轧面,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盘条,再将细条盘上胳膊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铁板鱿鱼
鱿鱼在铁板上煎的滋滋的声音,真的令人动心。于是,小编决定掏钱拯救一下他们,那香辣Q弹的口感,这一刻小编觉得自己做得对!
杂粮煎饼
薄薄的脆饼里加上鸡蛋、土豆丝、各种小菜、油条、脆饼,甚至还有加辣条的,营养又丰富,吃的唇齿留香。
炸麻圆
麻圆儿的特色就是用芝麻当外衣,馅料有豆沙、白糖的,外酥里嫩,嚼起来香脆还一点都不油腻。
大临泉美食亲民又美味!
身在临泉既骄傲又幸福!
请大胆甩给身边的朋友,
快去一样一样吃起来!
昨天回农村老家,在朋友的农资店里聊天。
朋友说:“你们真有口福呀,村里的农户刚送来一把红薯叶,一会儿让你嫂子做着吃。
听说你们城里人更爱吃这个,还听说菜市场里能卖两块多一斤呢。
乖乖,没想到在咱农村喂猪的东西,竟然还那么值钱。
听城里人说经常吃这东西,还能清热解毒治便秘、美容养颜降血压呢,咱农村人可不懂这些。
我就知道红薯叶能止血,小时候干农活,皮肤划破了,那时候到处都是红薯田,随便摘一片叶子,揉蔫了,往伤口上一敷,止血效果特别明显。
然后就是喂猪了,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喂一两头猪,天天下地拔红薯叶喂它们吃,那时候咋就没想到人可以吃呢!”
旁边有位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户,接过老板的话茬说:“还真是,以前咱农村人都是等红薯叶经历过苦霜后,捡掉在地上的干叶子,留着冬天下面条,乖乖,那爽滑的香味儿,绝对能让人吃三大碗,特别是下豆杂面条,香味儿更浓郁。
吃鲜红薯叶?估摸着也就是最近几 *** 儿,以前谁吃呀,也不知道咋做呀。”
一起来办事的大成,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见到红薯叶后,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
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没什么玩具,就自己想点子找乐子玩儿,每到红薯叶长成的季节,孩子们都会把叶梗一段一段的折断,留着外皮粘连着,弄好后仿佛是一条项链。
戴在脖子上或者挂在耳朵上,好玩极了。
此时,大成耳朵上的红薯吊坠儿煞是醒目,顿时就惹得一阵哄堂大笑。
另一位农户也笑着说:“想起了小时候,顿时就让人忘记烦恼了,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
前段时间,我在城里打零工,给一户人家砌墙,那老板问我如今农村还有没有红薯叶。
我说这叫啥话呢,啥叫有没有,不但有,我自己还种了几亩呢。
那老板说,你给我弄来一袋子吧,我给钱。
要钱就薄气了吧,这不是咱农村人的 *** 格,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人家喜欢,送给他们一点也不值啥。
可就这半袋子红薯叶,就把人家感动了,非得交我这个乡下朋友不可。
这不,今年俺孩子上初中,就是他帮忙找的关系进的某某中学,不然的话咱也进不去呀!”
那人说着,脸上露出无限的骄傲。
阜阳,
全国最会吃的城市!
阜阳人对吃从不含糊,
不但爱吃,还吃的讲究。
还没有回到大阜阳的小伙伴,看看眼馋不?
如果有人不相信
请您把这条内容甩给TA
看到这些美食,在外的你,会想家吗?
(正在减肥的千万不要看,会饿~)
在阜阳,我早上可以吃
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的菜盒子▼
粘稠香甜、口感滑润的淡马糊▼
汪着油,透着香的锅贴▼
入口鲜咸,汤味厚重的sa汤▼
口感柔韧的水烙馍▼
咸馍锅巴▼
吃一口就停不下来的卷馍▼
黄澄澄的糖糕、菜角子、油条▼
还有堪称绝配的阜阳老油茶和小笼包▼
香香糯糯的枣糕▼
百喝不厌的鸡汤豆腐脑▼
香酥的酱饼子▼
红芋面锅巴▼
在阜阳,中午和晚上可以吃?
格拉条+鸡蛋茶▼
*** 花牛肉汤▼
太和羊肉板面▼
地锅鸡▼
阜阳粉鸡▼
羊龙骨、羊板筋▼
疙瘩汤▼
烙馍▼
面鱼茶▼
蒸面条▼
皮丝▼
粉蒸肉▼
粉丝小鸡▼
蚕豆角子汤▼
鸡汤面片▼
韭菜面叶▼
炝锅面▼
来阜阳,可以吃这些美味的小吃
眉毛鱼丸▼
娃娃鱼▼
凉皮▼
鸡蛋灌饼▼
豆杂面条▼
土豆粉▼
烤面筋▼
煎凉粉▼
阜阳虽是一座小城
却有吃不完的美食
每天换一样也不嫌多
这就是阜阳
一座来了就要吃的城市
一座吃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给小编留言
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