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晚,我和吃货老田、三恒、老鼠哥等,去了洛阳市西工区建康西路升龙广场A区的张米娜666夜市。
小张看见我的之一句话是——在新店遇见你,真好!感恩有你,3年相伴!
老胡和老板娘张米娜合影
今天我要讲一个美食与创业的真实故事!一个餐饮老板小尹和 *** 创业的故事——
2016年4月10日,洛阳市西工区兴旺路路口,我和新婚不久的媳妇,推一辆挂着“小两口”牌子的三轮车,开始卖小碗汤、炒面。每天傍晚6点出摊, *** 次日凌晨将近2点。卖钱很少,日复一日。所谓青春不散场,“小俩口”不言输。冬天大雪飞舞,冷的彻骨,我和媳妇轻轻拥抱,相互安慰和鼓舞!8个月地摊岁月,累过,苦过,哭过,我们和你一路走过!
这就是创业最初的手推车
2017年2月初,还是在西工区兴旺路上,我和媳妇开了一家666夜市美食店,跟人合租的50平方米小店,除了卖小碗汤、炒面、砂锅面、炒绿豆芽,增加了炒河鲜——炒花甲、烧黄鱼、炒虾尾、炒蟹钳和炒小龙虾,还有烤羊肉、烤面筋、烤板筋、烤腰花和秘制香豆腐。天天吃货爆满,店内4张桌,店外10张桌,一晚上翻台4、5次,一天卖炒面100多份,那真叫一个忙。
回味一下兴旺路666夜市老店情景
媳妇除了给客人点菜,还上菜,倒水,收钱,擦桌子,扫地,还负责美团外卖打包,整个店就3个人,每天熬10几个小时,忙的顾不上吃饭,虽然赚了点钱,但是累的想放弃。
兴旺路老店的炒面和烧烤
新一天的夜晚,华灯下,看到一拨一拨的吃货来到666夜市美食店享用美食,我和媳妇回到家又哭了,这是吃货对我们小俩口信任的泪水,这是90后拼搏的幸福的泪水。
谢谢吃货田哥、三恒哥、涧水哥和无数兄弟姐妹的鼎力支持,有你在,真好!
吃货张哥说,666夜市美食店的老板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实,我知道她跟着我吃苦了,媳妇,谢谢你!
新店的吃货真多
我和 *** ,拼了3年,1000多个日子走过,忽然觉得太委屈了到666夜市美食店吃炒面、河鲜、小碗汤、烧烤的兄弟姐妹们。从设想开新店,到新店2018年11月18日开业,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新店开业快一个月了,菜品增加了有 *** 鸡扛枪、 *** 鸡锅、羊蝎子锅等特色火锅;有招牌炒花甲、秘制蟹钳、秘制虾尾、特色小黄鱼、特色小龙虾、酱爆鱿鱼须等特色炒河鲜;有招牌烤鲶鱼、烤羊肉串、烤五花肉、烤板筋、烤大腰片、烤羊眼、烤鱼豆腐、烤鸡翅等近20种特色烧烤;有单锅炒面、洛阳小碗汤、线椒炒花肉等十几种小炒;有梅菜扣肉、黄焖鸡块、酸汤小酥肉、黄焖排骨、红烧肉、蒸三鲜等扣碗肉;还有北大荒等十几种评价酒水。
你对666夜市新店环境满意吗?对菜品满意吗?请把满意带走,把意见留下,我们一如既往是好友!
老胡和朋友吃的 *** 鸡炖牛鞭火锅
这就是我和媳妇的故事,也是你和我们共同演绎的故事。有你真好!张米娜注册商标成为新店品牌,谢谢你一如既往的捧场!
扣碗是流行在我 *** 间的一种特色菜品,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扣碗也就是八大碗,一般过去酒席上常吃。
扣碗的做法可以涵盖各种食物,味道更是妙不可言,大部分做成扣碗的菜品都是用肉类,先要炸过再蒸,开封的扣碗最为有名,如今全国各地都有扣碗卖。
河北有位大姐在街头卖扣碗,已经卖了10多年了,这是她家祖传的手艺,据大姐说,这手艺已经传了3辈,她现在在河北卖扣碗,而两位哥哥则在老家卖扣碗,家里都是靠着扣碗的手艺过生活。
他家的扣碗 *** 很便宜,最贵的15块钱,便宜的13块钱一碗,有人说只有上面薄薄一层肉,哪怕只有这上面一层肉, *** 也非常实惠,现在生猪的 *** 还是很高的。大姐出摊后,摊前就围满了人,很多人喜欢吃这样的扣碗。
买一碗扣碗,再来一碗米饭,吃得非常舒服,价廉物美,有人问大姐为什么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开店呢?大姐说,开店的话成本上去了,现在人们讲究实惠,自己街头摆摊可以省下房租,让利给客人,而且自己开店摆摊十几年拥有很多的回头客,不愁销量。
开店虽然可以延长营业时间,有可能会增加售卖数量,但却因为成本上涨,销量是否会增加未可知。既然这个模式有钱赚,就继续延续这个模式,总结一句话,就是因为生意好,根本没必要开店,开店反而不一定生意会更好。
有一位大爷每天都来大姐这里买上一碗扣碗,吃不完可以分成两顿吃,感觉特别实惠。大姐说虽然是在家里提前做好,但是质量绝对放心,而且卫生状况也很到位,并不会因为客人看不见就偷工减料。这扣碗的质量好坏,一吃便知,凭良心做生意的人,生意一定不会差!
农村宴席大铁锅烧菜,帮厨的乡邻满院,看得让人想家农村人家里奏事(胶东农村俗语,指家里各种红白喜事办酒席),忙活的都是本家(指未出五服的同姓人)和门口邻居。
这是阿兮前几天回乡,参加的一次寿宴,一大清早,本家的媳妇子们都自发到了,开始择菜,洗菜,洗鱼,打理各种食材,做宴席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是早上刚刚从海上拉回的螃蟹,一位大叔和两位大婶,正在用剪刀把缠在螃蟹上的碎渔网清理掉。边干着活儿,他们还边点评着螃蟹又大又肥呢。
海边农村人要脸面,总觉得既然吃,就要吃最新鲜生猛的海鲜才行。但预定可要提前好多天才行呢,否则临时未必能买到的。
人多干活也快,这大院,是村委大院,也是村里人免费做红白喜事的地方。
自从有了这样的便利,农村人家里办酒席,再也不怕家里地方小,还得跟邻居借地方了。我看了下那一排打通了的空房,还有个主持的台子,下面摆二十几桌应该也没啥问题的。
这俩媳妇在切炒菜的配菜。山东鲁菜系,做菜少不了胡萝卜丝,葱姜丝,蒜末、蒜片、蒜泥、囫囵蒜瓣,只准备这些配菜,也得费些时间的。
三个大柴火锅早就安放好,柴火烧的旺旺,肘子、扣碗肉、大雁腿之类需要大火蒸酥烂的硬菜,早进了锅。
一看剥的这些蒜,就知道是山东酒席了。乡下酒席硬菜多,以肉为主,缺了大蒜怎么行?
北方农村人有:“吃肉不吃蒜,营养少一半”的说法。之所以要一大茶盘,一塑料袋地剥蒜,是因为北方厨师也喜欢用大蒜炝锅,蒜香味足,菜也好吃。做鱼虾等海鲜,更是少不了姜蒜。还有拌菜,比如猪头肉拌黄瓜啥的,用的也是蒜泥。
特别爱那一盆的农家菜园摘的地黄瓜,凉拌生吃都非常棒。
蒜瓣你如果不多备些,很容易尴尬。指不定吃着吃着,就有不拘哪一桌的人,或几桌的人,溜达出来找蒜瓣了。这就是北方特色,生吃大蒜是习惯。
这是切好的部分配菜,主要是切末的部分:葱末、姜末、木耳丁、胡萝卜末、香菜末。农村厨子做菜也很讲究的,该用末用末,该用丝用丝,该用片用片。
桌上还有切好的一大盆大葱,估计南方很少见这场面。我有个南方朋友曾跟我说,他们南方都是那种细细的小香葱,也只是切一点,从未见过像北方人这样做任何菜都放大葱的。吃生大蒜,他们更是受不了。
切完配菜,又开始切准备炒或拌的蔬菜。这些年的农村也不是早些年了,满桌肉不见菜才算是上档次,现在农村人更讲究营养搭配,这些蔬菜也都是自己园里采摘的,非常鲜嫩有味道。
一大盘炒花生米,也是配菜。这个待会儿要去掉皮,用蒜臼子捣碎,用来拌苦菊非常好吃。
总觉得像这样的农村坐席,才更有人情味,比去大酒店心里舒坦,熨帖。只在旁边听着熟悉的乡音,心里就暖暖的,就像重回了儿时的家,而这些,正是我淳朴的乡里乡亲,也许下一刻,就会喊出我的乳名。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三省、九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修水县
修水境内美食特产众多,双井绿、庙岭杨梅、大桥镜粉、粘米果、紫苏蛋、新湾板栗、四都桃梨等修水特产,你了解吗?
寻味江西特色美食,走进修水县,推荐几种修水特色小吃,请您点个赞!
西乡烫粉皮
修水山区农村的烫粉皮很有风味。米浆均匀抹在粉皮盆上,煮上2分钟左右,揭下来,晒干就能吃了。
西乡烫粉皮
烫粉皮用鸡汤一煮,鲜味激发开来,再加上葱香,蔬菜清香,又滑又韧,弹 *** 十足,美味独特!
淮山板鸭
做这道菜先取上等山 *** 洗净上笼蒸熟切块备用,再将板鸭斩块,冷水泡,取出后滤水与辅料同炒,之后加水细火慢炖,炖滚后再倒入山 *** 炖至肉烂。
板鸭
其鸭肉鲜美、山 *** 爽口、汤甜大补,近年来成为修水人家庭和宴席上的一道美食佳肴。
禾杆扣碗肉
先把肉切成块状,炒上色,先在碗底铺一块瘦肉,再一层一层把肉铺好,用一个碗扣上。用干净禾杆捆住,放入蒸笼中蒸至烂熟即可。
禾杆扣碗肉
这样一碗鲜甜、软糯,肥而不腻,香甜入味的扣碗肉就大功告成了。时至今日已是宴席常备菜色。
艾米果
艾米果是九江地区修水县与武宁县人叫法。艾叶与糯米粉 *** 皮子,腊肉、香菇或芝麻、白糖等 *** 馅料,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
艾米果
蒸熟后,艾米果软糯清香,带着艾叶的独特香气,咸口、甜口的馅料老少皆宜,推荐一试。
修水哨子
这是一种地方传统名点,以山芋、红薯粉为原料制皮,自家喜欢的食材做馅,同样上锅蒸熟,咸甜皆有。
修水哨子
外皮柔软,轻轻一咬,就漏出里面的精华;甜口的芝麻酥香白糖甜蜜,咸口的 *** 四溢咸香味美,不愧是修水一绝。
修水米酒
修水安乡、奉乡人喜酿制一种糯米甜酒,酿制工艺繁复费时,酿制此酒,即使老师傅们也觉得棘手。
修水米酒
但这种米酒值得等待,浓浓的酒香,但是入口酒味不重,甜香反而成了主角,回甘许久,不过多饮也会醉人,需要注意。
今天就先介绍这6种修水美食、特产,当地更多的饮食文化魅力还需亲自探索,美食只有品尝过,才知道喜不喜欢。
修水那些远近闻名的美食特产,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都值得尝试,各位还在等什么呢?
农村宴席大铁锅烧菜,帮厨的乡邻满院,看得让人想家农村人家里奏事(胶东农村俗语,指家里各种红白喜事办酒席),忙活的都是本家(指未出五服的同姓人)和门口邻居。
这是阿兮前几天回乡,参加的一次寿宴,一大清早,本家的媳妇子们都自发到了,开始择菜,洗菜,洗鱼,打理各种食材,做宴席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是早上刚刚从海上拉回的螃蟹,一位大叔和两位大婶,正在用剪刀把缠在螃蟹上的碎渔网清理掉。边干着活儿,他们还边点评着螃蟹又大又肥呢。
海边农村人要脸面,总觉得既然吃,就要吃最新鲜生猛的海鲜才行。但预定可要提前好多天才行呢,否则临时未必能买到的。
人多干活也快,这大院,是村委大院,也是村里人免费做红白喜事的地方。
自从有了这样的便利,农村人家里办酒席,再也不怕家里地方小,还得跟邻居借地方了。我看了下那一排打通了的空房,还有个主持的台子,下面摆二十几桌应该也没啥问题的。
这俩媳妇在切炒菜的配菜。山东鲁菜系,做菜少不了胡萝卜丝,葱姜丝,蒜末、蒜片、蒜泥、囫囵蒜瓣,只准备这些配菜,也得费些时间的。
三个大柴火锅早就安放好,柴火烧的旺旺,肘子、扣碗肉、大雁腿之类需要大火蒸酥烂的硬菜,早进了锅。
一看剥的这些蒜,就知道是山东酒席了。乡下酒席硬菜多,以肉为主,缺了大蒜怎么行?
北方农村人有:“吃肉不吃蒜,营养少一半”的说法。之所以要一大茶盘,一塑料袋地剥蒜,是因为北方厨师也喜欢用大蒜炝锅,蒜香味足,菜也好吃。做鱼虾等海鲜,更是少不了姜蒜。还有拌菜,比如猪头肉拌黄瓜啥的,用的也是蒜泥。
特别爱那一盆的农家菜园摘的地黄瓜,凉拌生吃都非常棒。
蒜瓣你如果不多备些,很容易尴尬。指不定吃着吃着,就有不拘哪一桌的人,或几桌的人,溜达出来找蒜瓣了。这就是北方特色,生吃大蒜是习惯。
这是切好的部分配菜,主要是切末的部分:葱末、姜末、木耳丁、胡萝卜末、香菜末。农村厨子做菜也很讲究的,该用末用末,该用丝用丝,该用片用片。
桌上还有切好的一大盆大葱,估计南方很少见这场面。我有个南方朋友曾跟我说,他们南方都是那种细细的小香葱,也只是切一点,从未见过像北方人这样做任何菜都放大葱的。吃生大蒜,他们更是受不了。
切完配菜,又开始切准备炒或拌的蔬菜。这些年的农村也不是早些年了,满桌肉不见菜才算是上档次,现在农村人更讲究营养搭配,这些蔬菜也都是自己园里采摘的,非常鲜嫩有味道。
一大盘炒花生米,也是配菜。这个待会儿要去掉皮,用蒜臼子捣碎,用来拌苦菊非常好吃。
总觉得像这样的农村坐席,才更有人情味,比去大酒店心里舒坦,熨帖。只在旁边听着熟悉的乡音,心里就暖暖的,就像重回了儿时的家,而这些,正是我淳朴的乡里乡亲,也许下一刻,就会喊出我的乳名。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腊汁肉夹馍
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在陕西有腊汁肉夹馍、腊牛肉夹馍、粉蒸肉夹馍等等。最出名的还是这腊汁肉夹馍,几乎和凉皮、泡馍等成为陕西美食的代名词。
蛋菜夹馍
这个就是用饦饦馍夹着各类配料做成的。先抹上一层辣酱,然后铺一层咸菜,再夹上两三个咸鸭蛋黄,最后再洒上几粒酥脆的花生米,这样配合起来吃的夹馍吃起来很有层次感。
椽头馍
椽头蒸馍是蒲城地区的一种馒头,因为蒸出来的样子酷似"椽头",所以叫"椽头蒸馍"。
锅盔辣子
"陕西八大怪,烙馍像锅盖。"这如锅盖一般大的馍,就是陕西著名的锅盔,在陕西人眼里,锅盔和辣子是天生的一对。
老潼关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与其他肉夹馍的区别主要在于烧饼的不同。刚出炉的千层烧饼里边是一层层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饼。咬一口,能掉一桌子 *** 。据老吃家讲,潼关肉夹馍最传统的吃法是用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
猪头肉加油旋
这款肉夹馍绥德最易有名,馍是绥德传统美食油旋,肉用的是卤猪头肉,吃着肥而不腻,油旋的酥脆夹着猪头肉,大口大口的吃着才够味,才好吃,如果你没吃过那就赶紧去尝尝吧。
笼笼肉夹馍
咸阳笼笼肉夹馍和其他肉夹馍不同的是,馍是蒸馍形似荷叶所以叫荷叶饼,夹的肉是扣碗肉,也就是条子肉,扣肉,这样搭配着吃形成互补,据说咸阳人的早餐必须来俩个垫垫肚子。
羊城夹馍
羊城夹馍其实算是半个西安美食,馍夹之物并非陕西特色,只是加入了陕西特色,所夹之物是广味香肠,越吃越喜欢。
土豆片夹馍
高陵土豆片夹馍最近几年风靡西安,在商场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一款美食,土豆本来就是北方人吃的主食之一,吃土豆片夹馍主要是在酱料上,独特的麻酱裹着薄薄的土豆片,再用大馍馍夹着吃,光吃一个就能顶一顿饭。
蛋肠夹馍
蛋肠夹馍在地摊和学校旁随处可见,一根脆皮肠和一个煎蛋,再刷上特制的辣酱,吃一个都不够解馋的。
菜夹馍
菜夹馍的菜品种多样,十几种凉拌菜,油炸花生,锅巴,榨菜等,随便夹,只要能夹住,想夹多少就夹多少,好多人吃这个实惠又好吃的菜夹馍都会夹得满满的。
陕西夹馍还有很多比如八宝辣子夹馍,炸串夹馍,擀面皮夹馍,辣条夹馍等等。
看完了还不过瘾,就点击关注吧。会有更多美食分享。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红烧肉红烧肉
孝义合碗三大蒸,
酱梅酥肉烧肉红。
莫道皆是猪肉料,
细品味道大不同。
——顺口溜
食
传统
美食
说起孝义家的“合碗三大蒸”来,那可是家家都做,人人爱吃、上了名鉴的特色美食。所谓“合碗三大蒸”者,乃酱梅肉、小酥肉、红烧肉也。它们三者的共同之处,主料都是猪肉,最后都得上笼蒸。不同之处,就各有特色了。如果说酱梅肉吃的是猪肉的红白相间的五花肉,小酥肉吃的是猪肉的红瘦肉;那么,红烧肉就该吃猪肉的白膘肥肉了。你道孝义人精明也不精明!猪的各个部位的肉,都能因料致宜地烹调出个 *** 不同的美食来。细细考究,还真有它不同的绝招呢!酱梅肉、小酥肉,前文已做过介绍。这里就只介绍红烧肉了。
传统
美食
红烧肉的工序是一“紧”(土音)、二“烧”、三“蒸”。
红烧肉的主料,主要是猪肉的白膘子肉,五花肉也无不可。白膘膘肉的优点是吃起来香美,但它的缺点是过于油腻。为了减少白膘肉的油腻度,得先将白膘肉切成巴掌大的块儿,在开水锅中紧肉,先让其出一出油。火候是煮得时间长一些,以煮熟,软而绵为宜。
红烧肉的关键工序在于“烧”。
烧,其实就是把肉块在油锅里炸一下。奥妙在于炸之前,先将 *** 或白砂糖,在炒瓢里加热溶化熬制成棕色汁。再将汁涂抹在“紧”出的肉块上。有的人用蜂蜜代替也行。油锅加热至高温,用叉子扎起浑身披挂着 *** 汁或蜂蜜的肉块,放入滚油锅,只听得“嚓啦”一下,马上盖上锅盖,否则,滚油溅起危险。烧至肉块变成棕红色,取出放在紧肉的原汤里,肉面会奇迹般地出现细小的泡泡。这就谓之“红烧”。
接着,就该入碗了。有两种切法:如果要吃块肉,先将红烧妥的块肉平整,再切成指甲盖大小的四方肉块,注意要切到透而未透,用筷子一夹即可分离的程度,双手捧着放在合碗盅盅里,膘肉面贴底。如果要吃片肉,将红烧妥的肉块,切成类似酱梅肉那样的长条薄片,一片一片码在合碗盅盅里,再用切碎的肉块填满。当然,马蹄葱片、姜片、蒜片,浓花椒水、十三香料、生柚、料酒等是必不可少的。
碗子做好后,上笼蒸三四十分钟,起笼扣在盘子里。于是,棕红色的,肉面满是圪皱皱的、周边布满油花花的红烧肉,肥而不腻,一咬即化,香美可口,真真百吃不厌。如果是作为四盘八碗、八盘八?的主打菜,将蒸妥的合碗,扣在大细瓷碗里,浇上预先调好的汤汁,即可上席面了。
传统
美食
红烧肉,除了入碗笼蒸外,还可以切成肉片,与肉丸子一起放在肉杂烩菜里。席面上人手一碗,人们因红烧肉和丸子肉而美称其为“ *** 席”。
另外,人们要吃火锅,也常常在火锅里的菜上,平铺红烧肉片和肉丸子。火锅端上餐桌,一打开火锅盖,热气美味蒸腾中的红烧肉片、肉丸子,香气扑鼻,会使人食欲大增,馋涎盈口。
红烧肉除了笼蒸扣碗肉外,还可以现炒着吃。先将五花肉切成方块肉丁,放入锅中加热煮至半熟,捞出待用。在炒瓢中放入 *** 或白糖,加热溶化成棕红色汁,再放入焯煮过的肉块“红烧”至棕 *** 。在另一个炒瓢中倒入蔴油,加热烹炒葱姜蒜片,再翻炒棕红色肉块,加生柚、料酒、浓花椒水等调料,加水熬炖三十分钟,至水呈稠汁状入盘,即可上桌。
——————
【注】
* 紧肉:孝义土话,谐音。就是把生肉在开水锅里煮的意思。
* 圪皱皱:孝义土话,细小波纹状。
作者
来源:木易真金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 *** 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农村宴席;舌尖上的美味,三蒸九扣八大碗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春秋至西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有教大的发展,特别是秦汉两代,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得到更大发展,两宋时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 *** 初年形成菜系四个阶段,之后,从辛亥 *** 到 *** ,中国烹饪各派交融,给川菜以深刻的影响,使之更加丰富。“三蒸九扣”从更具巴蜀乡土气息的农家筵席,风靡到四川各地经典特色的风味餐馆,主要的原因菜品是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它重肥美,讲实惠。从各地筵席的菜式看,大都以清蒸、烧烩为主,席间虽有泡菜鱼或鲊肉这样的带辣味菜肴点缀其中,但绝大多数都是以咸鲜本味为主的。
如粉蒸肉、红烧肉、蒸肘子、烧酥肉、烧白、东坡肉、扣鸭、扣鸡、扣肉等。
一、乡碗
香碗起源于四川农村,相传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农户,因儿子高中状元回访,爱子的母亲为了做出特别的菜肴。遂自行主张,运用家里现有的猪肉,炸酥肉,鸡蛋等材料,反复增加工序,终于做出了一到清淡爽口的菜肴。状元郎吃的甚为开心,随后流传到各乡村。因取材方便,而在各地的农村坝坝宴上广为流传。香碗营养丰富,取材简单丰富,做工讲究。在黄花,木耳,带丝等繁多的配菜融入后,使的整个香碗清新爽口倍增,深受老人和小孩喜好。
菜名:乡碗
味型:咸鲜味
主料:精猪排400克 猪肉末200克
辅料:香菇50克 豌豆苗100克 鸡蛋10个糯米粉25克 玉米淀粉20克 生粉10克
调料:盐20克 味精15克 胡椒粉5克鸡精5克 吉士粉10克
制法:①将排骨斩段,冲水2小时;②香菇切成 *** ,放入肉末中,加调料调好味;③将排骨放入7成热油温中炸至金 *** 捞出;④用5个鸡蛋调成蛋液,制成蛋皮;⑤在蛋皮中,放入肉末馅,入笼蒸10分钟,取出改刀定于碗中垫底,上面放炸好的排骨,再入笼蒸20分钟取出;⑥将蒸好的香碗扣入盘中,周围围上汆水后的豌豆苗,挂玻璃汁即可。
特点:百年菜品,农村风味,营养丰富。
提示:排骨需炸至外酥内嫩。
二、咸烧白
相传,因三国时,刘封关爱百姓,珍惜粮食,在军中流传出了后世的著名甜菜甜烧白。后世名厨根据川中百姓的喜咸的口味,增添芽菜,花椒,酱油,盐等调味,改做出了“咸烧白”。“咸烧白”在四川也有不少称谓,“倒抗子”,“抗碗儿”,“扣肉”等,因肉下面所垫之菜有别而有不同的“咸烧白”,而川内基本用的都是芽菜。咸烧白”放辣,鲜香;不放辣,依然香软可口。肉皮是酱红色,吃在口中是软、烂、鲜,肥而不腻。因为油都进了芽菜里,芽菜也特别香。
菜名:咸烧白
味型:咸鲜味
主料:五花肉 *** 克
辅料:芽菜75克
调料:酱油10克 豆豉5粒 泡辣椒1根
制法:①将猪肉(五花肉)刮洗干净,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去皮上的油水。马上抹上深色酱油使其上色。②将猪肉放入烧至七成熟的油锅中(皮朝下),爆成棕红色起锅,切成长9厘米、宽3厘米的薄片。芽菜洗净,擦干切成细末。泡辣椒去籽切1厘米长的短节。③将肉片一片片依次装入蒸碗内,然后放入泡辣椒节、豆豉、盐、酱油,最后放上芽菜按紧,隔水蒸熟。吃时翻扣入碟即可。
提示:肉皮汆水之后,应趁热抹去水分,反复上色为宜。
特点:咸鲜香浓,肥而不腻。
三、坛子肉
据传,“坛子肉”起源于四川农村乡间。因农家活路多,粮多猪多,猪多肉多。栽 *** 收割季节,农忙人少,既想吃肉“打牙祭”,又怕烹肉误农活。于是在忙碌中,以坛代锅,匆匆将大块猪肉投入坛内,加盐加水加些葱姜调料,密封坛口,用“子母火”(柴灰火)煨起,待收工回家时,启开坛口,香味四溢。“坛子肉”因坛子是密封的,因此里面的肉既干又松,所有的调料的味道一点儿都没有损失,全部被肉所吸收,使得形态丰腴,色泽棕红,味道浓厚,鲜香可口。
菜名:坛子肉
味型:咸鲜味
主料:五花肉 *** 克
辅料:肉丸100克 鸡蛋2只
调料:盐10克 味精15克 胡椒粉5克鸡精5克 醪糟汁15克 嫩糖色汁25克
制法:①将五花肉洗净,切大块,入沸水锅汆水取出。②将肉丸、熟鸡蛋入锅炸浅 *** 后,加入坛底,上部放入五花肉大块。③将调料等兑汁后,加入煨坛内,用牛皮纸密封坛口,盖上盖。④再将坛子入小火之中,慢火煨熟烂,食用时连罐一起上桌即可。
提示:如果想让肉皮色泽棕红,可在肉汆水出锅时,抹干净水分,入油锅中炸至浅 *** ,捞出即可。
特点:咸鲜香浓,肥而不腻。
四、甜烧白
相传三国时,刘备的义子刘封,随手拣起厨役上菜时不慎遗落在地的肉块,转身丢入口中。并且说道: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此事经传至军厨,莫不为之感动。为了报答小主人爱民之德,军厨们特烹制一种夹糖的炸肉,送给刘封,以记此事。“.甜烧白”又名“夹沙肉”。是四川乡土风味“三蒸九扣”著名甜菜之一。此菜甜香味型,成品丰腴大方,油润光亮,肉片甜香酥软,肥而不腻:糯米滋润柔软,洗沙甜香酥散适口。最宜冬季选用。
甜烧白
味型:香甜味
主料:上五花肉400克 黑芝麻馅200克
辅料:糯米80克 红糖60克 白糖25克
制法:①上五花肉制皮,洗净,煮熟,捞起上色切成火莲夹,俗称夹刀片,包入黑芝麻馅心,定碗;②装上调和红糖的糯米饭蒸熟软,出笼装盘,撒上白糖即可。
特点:熟软糯甜,滋润爽口。
提示:选择上五花肉肉质部分,治皮多以红糖水上色为佳。
五、八宝饭
“八宝饭”的由来有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23年,周武王率诸候 *** ,败商纣王于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王 *** 而死,周武王乃定天下。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蜗等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庆功宴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厨师应景而做"八宝饭"以示庆贺。八宝饭不仅图其名吉利,还因其的确色泽鲜艳,绵软可口。兼具润肺、补肾功能,所以老少咸宜。
菜名:八宝饭
味型:香甜味
主料:糯米80克
辅料:蜜制果脯八种50克
调料:白糖25克
制法:①将糯米用水泡发,入沸水锅内,汆水断生捞出。②将八种蜜制果脯剁细,加入半熟的糯米内,再加入白糖,拌匀,装碗。③上笼蒸45分钟至熟出笼。④取圆盘一只,将八宝饭扣入,轻拍碗底,再将碗轻微抖动一下,取开。⑤用鲜果切片装饰,顶部撒少许白糖即可。
提示:糯米汆水不要过火,以糯米断生为宜。
特点:熟软糯甜,滋润爽口。
六、攒丝杂烩
相传清末李鸿章访美,因吃西餐而味口不佳。随行的官员便自己动手,把一些中菜的调味料和中菜类混合一烹制,谁知李鸿章吃得津津有味。美国的厨师和官员连忙问李这道菜名是什么,李鸿章顺口答道“杂烩”,于是“杂烩”一菜名便流传开来。
“攒丝杂烩”是四川传统风味名肴。因有取材方便,用料灵活,丰盛大方,荤素并重,味道醇正,汤菜合一的特点,城乡之间普遍喜爱。成菜汤鲜味美,口感多样,鲜、香、酥、脆、嫩、软兼而有之,坯料可荤可素亦是田席上的名菜。
菜名:攒丝杂烩
味型:咸鲜味
主料:奶汤400克
辅料:金银蛋皮丝35克 广红丝35克 青笋60克 胡萝卜60克 白萝卜60克 黄瓜60克 香菇20克 水发黄花菜35克
调料:盐4克 味精2克 鸡粉4克 料酒2克 胡椒粉0.2克
*** :①将鸡蛋取蛋黄蛋清,分别 *** 成为蛋皮,切丝待用。②青笋、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分别切玉佩花形,入清水锅内汆水捞出定碗,入笼蒸6分钟取出。③锅内烧沸奶汤调味,掺入汤盘内即可。
特点:咸鲜香浓,清淡可口。
提示:奶汤掺入汤盘的时候,不要冲烂菜品的鼎制部位。
七、清蒸鱼
至蒸法起源后,日渐形成烹调技法之一。清蒸鲜鱼之法在明间逐渐总结提高,一般要求火大,水多,时间短。蒸时要让笼盖稍留缝隙,使少量蒸气溢出,避免出现回笼水而失去原有的风味。也是利用蒸汽传热使鲜鱼富含水分,比较滋润或暄软,适口 *** 好,营养成分保存较好。清蒸鲜鱼最能保留鱼本身的营养,通过猛火速蒸,去腥味,使之油香润滑。蒸到恰熟,黏骨淡口时,更显得鱼肉滑嫩,味鲜,鱼中呈味物质不会流失。最适合老幼病孕补养身体。
清蒸鲳鱼
味型:咸鲜味
主料:白鲳鱼1条(约750克)
辅料:猪网油1片(约40克)
调料:姜丝5克 葱丝15克 红椒丝15克盐6克 料酒25克 豉油10克蚝油5克
制法:①白鲳鱼宰杀后治净,均匀地涂抹上盐、料酒,腌制约20分钟;②放入盘中,放上猪网油,撒上姜丝、葱丝和红椒丝,淋上用豉油、蚝油调好的味汁;③上笼蒸约六分钟,取出即成。
特点:鱼肉鲜美,口感细嫩,造型漂亮。
提示:蒸制时,为避兔一面蒸熟,另一面却还不熟的现象,可在蒸盘中先垫上两三条葱段,再放上鲳鱼,蒸制时蒸汽可由下而上流动,有益于将鱼底面蒸熟;蒸鲳魚须大火快蒸,但蒸制时间不能过长,以六分左右为宜,否则鱼肉会蒸得变老发柴。
八、酥肉
酥肉可清蒸,可趁热调味干食,它始于清代中叶,最初是秋后农民为庆丰收宴请乡邻亲友举办的。以后发展为婚娶、祝寿、迎春以及办丧事时聚宴应用的筵席菜肴,酥肉选猪的上半身肉,因为这里的肉比较嫩,肥瘦相煎。显的丰盛而朴素实惠的,以清蒸为主,深受广大百姓喜好。酥肉炸过后不但很香,而且也可以将肉里的猪油炸一些出来,吃起来就不太会腻口。又因用大火配合蒸笼,去掉油腻感,增加清香味。使得清蒸酥 *** 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不喜欢吃辣椒的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菜名:清蒸酥肉
味型:咸鲜味
主料:去皮五花肉 *** 克
辅料:红薯淀粉45克 鸡蛋2只
调料:盐8克 花椒粉1克 料酒10克
制法:①将去皮五花肉洗净,切片;拌入调味料码匀入味。②将鸡蛋、淀粉等拌入肉片内,调匀上浆。③锅内烧热油,并且保持4~5成油温,逐一将裹上鸡蛋淀粉的肉片,投入锅内油炸至浅 *** 捞出。④将炸好的酥肉,码入碗内,加入少许调味汁上笼,蒸至熟软出笼。⑤净锅入蒸酥肉原汁,调味,勾薄芡上桌即可。⑥亦可将炸酥肉,出油锅后,趁热调味佐酒干食。
提示:炸酥肉时油温不宜过高,应注意控制在中油温即可。
特点:干食酥 *** 酥味美,清蒸嫩滑、爽口、肥而不腻。
九、清蒸狮子头
隋炀帝杨广,在扬州饱揽了葵花岗,御厨对景生情,做出葵花献肉。到了唐代,郇国公宴客,当葵花献肉一菜端上时,只见用巨大的肉圆做成的葵花心,美仑美奂,真如雄狮之头。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宾客劝酒道:“公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夕之会,葵花肉不如改为‘狮子头’。”自此又添一道“狮子头”,红烧,清蒸,脍炙人口。清蒸狮子头肥嫩异常,入口即化,清香可口,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菜名:清蒸狮子头
味型:咸鲜味
主料:银雪鱼800克
辅料:百合60克 百灵菌60克
调料:盐3克 鸡粉5克 味精5克 金瓜汁3克 鸡油6克
制法:①将鱼肉打成鱼茸,加百合(做成大丸子);百灵菌煮熟定碗,将圆子蒸熟。②将圆子装盘摆好后,用金瓜汁、鲜汤调味,再用水豆粉勾薄芡,淋上少许鸡油即可。
提示: *** 鱼茸时,盐不宜加多。
特点:色泽金黄,百灵菌鲜香,百合有利于肺痨久咳,神志恍惚。
十、清蒸全鸡
蒸法起源于陶器时代,距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世本》谓黄帝创釜甑,“始蒸谷为饭”;《周书》也谓“黄帝烹谷为粥,蒸谷为饭。”此后蒸法不断发展,在三国西蜀民间就研法了清蒸全鸡,是结婚喜筵必有,象完整,也表示筵席格高。
清蒸全鸡的营养高,特别是含脂肪较少,肌肉纤维较细,味道特别鲜美,历来作为涨补食口。菜品形完整富含水分,比较滋润或肥软,原汤原汁,不掺其它味道,鸡肉软烂爽滑,汤清汁甘,不油不腻,香醇鲜美。
菜名:清蒸全鸡
味型:咸鲜味
主料:仔鸡1只(约1500克)
辅料:姜15克(拍破)葱15克(挽结)原汤1000克
调料:盐4克 胡椒1克
*** :①将鸡清洗干净,姜拍破,葱挽结备用。②锅内加入清水烧沸,入鸡汆一水捞出,用清水洗净。③再将清洗干净的鸡,放入汤锅内,加入清水少许,调入少许料酒去其腥味,加入姜、葱,入笼续用中火蒸至鸡肉柔软香浓,捞出姜、葱不要,调入盐、胡椒即可。
提示:原料汆水不透血水浮沫未清除,火力过旺未充分溶解可溶 *** 氨基酸。
特点:汤色清澈,味美清鲜。
十一、焦皮肘子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苏东坡收下成堆猪肉后,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 *** ,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将肉分送。后来,“东坡肉”越传越广,越做越精,尤其在四川眉山被发扬光大。焦皮肘子外焦内软,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色泽红亮,耙而不烂、肥而不腻,是孝敬老人、养育幼儿、女士美容的佳品。
菜名:焦皮肘子
味型:咸鲜味
主料:猪肘一只
辅料:香菇30克 鸡架骨一只 姜15克(拍破)葱15克(挽结)原汤1000克
调料:盐4克 胡椒1克 味精8克 糖色汁30克
制法:①将猪肘子,用火烧至表皮焦化,离火入温热水内,仔细清洗,并且用小刀刮净。②整理完毕之后,入沸水锅内,汆水去 *** 浮沫捞出。③用汆水后的鸡架骨垫底,续放入姜、葱,将肘子放入煨坛之内,灌入原汤,调味。④将煨坛,放入微火之内,煨至5~6小时,待肉质软烂时离火。⑤取出肘子,用煨坛内原汁勾薄芡即可。
提示:煨肘子时火候须控制在微火,不宜大火亦不宜翻动坛内肘子。
特点:鲜香浓郁,入口即化。
十二、粉蒸肉
清初明末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在一姓丁的农夫小店,吃到经过加工的扣碗肉。崇祯食后大悦,当丁氏夫妇告诉他这是他们祖传的粉蒸肉后对丁厨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
菜名:粉蒸肉
味型:家常味
主料:带皮五花肉 *** 克
辅料:米粉40克
调料:腐乳汁10克 料酒6克 生菜籽油6克豆瓣茸8克 姜葱汁15克 白糖2克 红酱油4克 椒麻6克味精4克
制法:①将带皮五花肉洗净,切片,纳入盆内,码入料酒、姜葱汁拌匀,码味10分钟。②续将入味后的肉片,加入腐乳汁、豆瓣茸、红酱油、椒麻、味精少许。③最后拌入米粉,生菜籽油,拌匀。④将拌匀后的米粉肉,逐 *** 放入碗内成型。⑤入笼蒸至肉质酥软入味即可。⑥上桌时将米粉肉翻扣入盘即可。
提示:在拌匀粉蒸肉的时候,须检查味觉的基础咸味,总味在调味时应感觉略小,否则蒸制成菜后,味觉会大。
特点:粉蒸 *** 有三大特点:一香,香得纯正;二酥,酥而不烂;三肥,肥而不腻。为家常荤菜,年节宴席,必不可少。
十三、清蒸仔排
它始于清代中叶,为老川西坝子的传统烹饪技法之一,相传是由一位乡厨发明烹制而成的,因那时物资匮乏,品种不多除了通常的数十种烹制菜品之外,别无新鲜的做法了,一日突发奇想他将猪仔排,宰段后用玉米淀粉或者是红薯淀粉调以清水,拌匀入油锅炸制而成,再入碗上笼大火蒸熟软,感觉吃起来口感特别的细嫩,但在烹制中又经常出现排骨与淀粉之间分离 *** 的情况,故添加入鸡蛋与淀粉调和,其蒸制后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可以 将排骨更好的包裹住,菜品吃起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后又在味型上做了更多的调整,除咸鲜味外,又烹制出酸辣、家常、姜汁等,深受食用者喜欢。
菜名:清蒸仔排
味型:咸鲜味
主料:猪净仔排骨
辅料:海带丝100克菜心40克 淀粉30克 蛋清30克
调料:盐4克 味精6克 胡椒粉1克
制法:①将排骨宰段,用水冲去血污,码味10分钟。②用蛋清、干淀粉拌匀排骨,入低温油锅内,拉油,以排骨表面薄薄的包裹住蛋淀粉为宜,捞出。③将拉油后的排骨,逐一定入蒸碗内,垫入海带丝,加入调味后的原汤入笼,蒸制至排骨熟软出笼。④排骨翻扣于盘内,菜心汆水,码放于盘四周,勾薄芡即可。
提示:排骨拉油温度不宜过高,表面呈现出浅 *** 即可,入笼蒸制时间以2小时为宜。
特点:嫩滑、爽口、肥而不腻。
十四、鱼香肘子
鱼香味,是川菜常用的特色味型,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年代,为四川地区家常烹制鱼类菜肴时,使用最多的烹制调味手法之一,后改良为不同原料烹制时的常用味型,据说用猪肘子烹制此味,源于老成都过去的 *** 菜,概得以享受到鱼香味觉家常酸、甜、香辣的鲜美,又免除了吃鱼时吐鱼刺的麻烦,又可大快朵颐的饱享肘子的肥美,且由此味觉烹制出来的肘子,肥而不腻食后令人回味。
菜名:鱼香肘子
味型:鱼香味
主料:猪肘子一只
辅料:姜粒30克 蒜粒20克 葱花30克 香菜10克
调料:郫县豆瓣茸30克 料酒10克 白糖15克 红酱油6克香醋10克 味精10克 醪糟汁8克 胡椒粉1克
*** :①将猪肘子,取出棒骨,用火烧除残毛,入温水中洗净。②肘子入锅汆水,捞出,入笼旱蒸软烂出笼。③净锅上火入油,将豆瓣调味料等炒香出味,烹入少许原汤汁,烧1分钟调味勾芡。④起锅时再加入部分姜粒、蒜粒、少许香油,淋于盘中肘子上即可。
提示:起锅再加入少许姜、蒜粒是为增加其浓郁的香味,葱花须最后放入滋汁内,淋入肘子上,以闻到浓烈的葱香为宜。
特点:鱼香味浓,肥而不腻。
十五、鼎果扣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相传此菜起源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时,为时军中伙头军师傅特制的一道菜品,以示结义之心一言九鼎,起初为一方整体的正方形肉块,后流传至今为取食方便,多改为小块烹制,其烹制手法,在四川和重庆等乡村地区, 婚、寿喜庆等宴席之中较为常用。
鼎果扣肉
味型:咸鲜味
主料:中五花肉500克
辅料:自制盐菜100克
制法:①中五花肉制皮,洗净,煮熟,捞起上色切成5厘米大的鼎果子形肉块,定碗。②装上炒制调味的,农家自制盐菜,蒸至鼎果扣肉肉糯香软,出笼装盘即可。
提示:选择肉质部分以正五花肉为佳,蒸制火候须4小时以肉质软烂为度。
特点:滋润爽口,肥而不腻。
十六、四川白肉
味型:百味
主料:上好的五花肉500克
辅料:姜50克 葱30克 蒜10克 花椒 大料5克 花椒30克
调料:盐 酱油 醋 鸡精 辣椒油 蒜末
*** :
1.用清水洗干净,用刀子刮去肉皮上的油腻,然后放入锅中;
2.将切好的葱、姜、蒜以及花椒、大料、花椒面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水量以没过肉为宜;
3.大火炖,等水开之后改为小火,炖大约1个小时,让调料充分入味;
4.关火,取出五花肉,放凉,切片儿。注意:炖肉的汤千万不能扔掉!
5.在炖肉过程中将酸菜从缸中捞出,控出水分,切丝,用清水漂洗大约三遍;
6.在肉汤中放入酸菜和五花肉,加入少许盐、酱油和醋,喜欢吃粉丝的可以在最后加入龙口粉丝;大约二十分钟,加入一点鸡精即可;
7.最后一步,一个小碗中放入蒜末、酱油和醋,加入少许辣椒油,吃的时候蘸着自制的调料,再喝一口鲜汤, 味道别提多鲜美了。
十七、风味三丝鱼卷
味型:豉香味
主料:净鱼肉300克
辅料:香菇50克 冬笋50克 火腿50克 青红尖椒30克 元葱25克 老干妈豆豉15克 面包粉100克 蛋清80克
调料:精盐6克 味精4克 食用油1000克(耗30克) 生粉20克 姜10克 葱10克 料酒6克
*** :
①将鱼肉,片成薄片码味。
②香菇、冬笋、火腿切成丝,入沸水氽过拌上味。
③将鸡蛋与豆粉拌成蛋豆粉,加入鱼片上浆。
④用上浆后的鱼片包入三丝成卷,沾上面包粉下油锅炸成金 *** 即可装盘。
⑤锅下油少许将切好的青红椒、元葱颗粒、老干妈下锅炒香,再下味精、盐起锅淋在鱼卷上即成。
提示:掌握好炸制火候,一定要做到皮酥香,肉鲜嫩。
特点:鱼卷外酥内嫩,豉椒味浓。
十八、油浸鲳鱼
味型:麻辣香型
主料:鲳鱼一尾约600克
辅料:干海椒节35克 青红椒15克
调料:精盐6克 味精4克 红油20克 料酒6克 胡椒粉2克 糖1克 香油4克
*** :
①将鱼去鳞洗净,剖腹取出脊骨,鱼腹切成连刀条使整鱼成蝴蝶形,码味。
②将码好味的鱼蒸熟装盘。
③将干海椒、青花椒用红油炒香,淋在鱼上即成。
提示:蒸鱼要火大,时间不能过长。
特点:鱼肉鲜嫩,麻辣鲜香,色红亮。
十九、鱼米之乡
味型: 荔枝味带麻香
主料:净鱼肉150克
辅料:嫩玉米40克 青红甜椒粒20克 鲜花椒6克 蛋清50克
调料:盐5克 味精4克 豆粉15克 醋精2克 白糖6克 食用油1000克(耗30克)
*** :
①鱼肉切成筷子头丁码味上浆,青红椒切同样大小的丁备用。
②玉米、青红椒用油滑熟。
③码好的鱼下锅滑散后,放青花椒滑出香味,再下玉米和青红椒。
④烹入用醋精、白糖、盐、味精、豆粉勾成汁和均后起锅装盘即成。
提示:滑鱼丁时油温不能太高,火不能太小。
特点:味甜酸、鱼肉麻香、嫩滑洁白。
二十、碧绿椒麻桂鱼
味型:椒麻味
主料:桂鱼一尾600克
辅料:香葱叶30克 大葱丝15克
调料:花椒油8克 盐6克 味精4克 豆粉1克
*** :
①将桂鱼宰杀后洗净码味入笼蒸熟装盘。
②香葱叶氽水后,打成茸备用。
③锅内加高汤,放入打好的葱茸、花椒油、味精、盐浇开后,勾成二流芡,起锅加香油淋在蒸好的桂鱼上,撒上大葱丝再淋上热色拉油即成。
提示:是一道典型的将凉菜味型用于热菜。
特点:色泽翠绿,椒麻味悠长。
二十一、黄金菊花鱼
味型:甜酸味
主料:净鱼肉300克
辅料:鲜挤橙200克调料:精盐4克 味精2克 料酒6克 色拉油1000克(耗30克) 生粉80克
*** :
①鱼肉切成菊花型,改成约18块。
②用盐、味精、料酒码味上粉,下油锅炸熟装盘待用。
③鲜脐橙取汁下锅勾成二流芡,淋在菊花鱼上。
④取少许橙肉撒在淋好芡汁的菊花鱼上即成。
提示:整个菜一定要体现脐橙酸甜的水果香味。
特点:型美观,色金黄,味甜酸,鱼鲜嫩。
二十二、陈皮双椒鱼柳
味型:陈皮味
主料:鱼方400克辅料:陈皮20克 青花椒10克 青红美人椒20克
调料:精盐4克 味精6克 色拉油1000克(耗30克) 红油20克 料酒8克 香料4克 白糖1克
*** :
①鱼方切成五指形码味,下油锅炸紧皮待用。
②陈皮、青花椒用小火炒香加青红美人椒、香料渗高汤,放鱼柳和其它调料。
③待锅内汤汁快收干时加红油起锅装盘即成。
提示:如果用干陈皮一定要用水浸泡使用。
特点:陈皮味中透着花椒的青香,佐酒佳品
二十三、酸辣玉珠汤
味型:酸辣味
主料:鱼氽200克辅料:小白菜芯80克
调料:盐6克 味精4克 胡椒1克 酸菜50克泡椒20克
*** :
①酸菜、泡椒下锅炒香,掺汤熬出酸辣味后用沙布过滤。
②把过滤后的酸辣汤回到锅内,烧开加调料调好味,改小火将鱼茸氽挤成小丸子下锅,烧开捡去浮沫。
③氽透好的小白菜芯放汤钵内,把锅内的鱼丸汤倒入钵内即成。
提示:鱼氽 *** 时,水要加够。
特点:重庆特有的泡椒,酸菜味浓厚,鱼丸嫩滑。
二十四、双椒凤翅
味型:香辣味
主料:鸡中翅400克
辅料:干海椒节15克 花椒6克 葱节25克 青红美人椒20克
调料:精盐6克 料酒10克 红油20克 菜油1000克(耗40克) 白糖2克 白芝麻6克 味精6克
*** :
①鸡翅码味后下油锅,皮炸酥起锅待用。
②干海椒、花椒下锅炒香后下鸡翅,青红美人椒(切马耳朵)、白糖、味精、红油炒匀,随鸡翅入味即可起锅装盘,撒上白芝麻即可。
提示:炸鸡翅一定要旺火高油温,使其皮酥肉嫩。
特点:鸡翅皮香肉嫩,味麻辣香鲜。
“粉蒸肉”是湘菜中的又一大佬级别的名菜,但最早粉蒸肉并不是湘菜,而是湖北,河南,还有苏杭的名菜,到现在杭州菜里仍有粉蒸肉这道菜。也许是离得比较近,也许是湘菜以蒸闻名,也许......(你哪那么多也许,反正现在人家湘菜里有这道名菜)
“粉蒸肉”最早盛行于沔阳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有着“蒸菜之乡”的美名属于著名的“沔阳三蒸”之一。(蒸菜之乡,那地方家家都用蒸的?不太理解。)“沔阳三蒸”源于元末农民 *** 领袖陈友谅。(陈友谅不是坏人吗? *** 里就是坏人。)
他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命令随军的厨师用“征”字做一些家乡的菜肴,来预示出征顺利。(这里也有谐音梗,无语。)聪明的厨师“征”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等多道蒸菜,众将士特别爱吃,赞不绝口。从此之后,当地的老百姓也纷纷效仿,逢年过节用这三蒸来款待亲朋,一直流传至今。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微服南巡来到了郑韩城,(现今河南新郑)一次郊游,来到一个叫封后岭的地方。(他那时候还有心情郊游,都快灭国了,心真大!)天色已晚,肚子又饿了,只好在一姓丁的农夫家投宿。农夫一家非常好客,(那是怕了吧!)把留着过年吃的扣碗肉拿了出来,崇祯吃后心情大好。(那是吃饱了。)
夫妇告诉他,这是祖传的粉蒸肉。第二天,崇祯向两夫妇表明了自己皇帝的身份,(就是当不了几天了。)把丁氏夫妇带回皇宫,封为御厨。(这两口子也干不了几天了。)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至今。故事讲完了,言归正传,开做。
粉蒸肉
主料:猪肋条肉(五花肉也行)500克、莲藕 *** 克
辅料:稻米100克
调料:甜面酱20克、白糖3克、胡椒粉1克、黄酒10克、桂皮、八角、小葱、 *** 、姜末、盐、鸡精、酱油、腐乳汁20克(还是老样子,没有标注克数的通通少许)
*** 过程
1、将猪肉切成4厘米长,2.5厘米宽,1厘米厚的条,用吸油纸吸干水分放于容器中。
2、猪肉加盐、酱油、甜面酱、腐乳汁、姜末、黄酒、味精、白糖一起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
3、将稻米下锅中小火炒5分钟,炒至微微泛黄,加桂皮、 *** 、八角再炒3分钟起锅
4、炒好的稻米磨成粉粒,(不用太碎。用擀面杖擀几下)制成五香米粉
5、莲藕洗净,去皮,切成3厘米长、1厘米粗的条。
6、藕条内加盐、五香粉15克(两小勺)拌匀,放入容器内。
7、将腌好的猪肉用五香粉再拌匀
8、将拌好的猪肉,皮靠下,整齐地码在碗内,两边镶肉条(就是塞满。)
9、盛猪肉的碗与盛藕的器具一起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
10、先将蒸藕放入盘内垫底,然后将蒸肉倒扣在藕上面,撒入胡椒粉、葱花即成。
工艺提示
1、猪肉腌制前必须先沥干肉面水分,加盐3克和其它调料,使味渗透肉内。(更好用吸油纸,肉用手 *** 一下更好入味。)
2、米粉磨成粟米状即可,藕内用1克盐拌匀,肉要蒸到冒油才好。
在城市打拼的农村人,对农村的变化最敏感。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改变。
比如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就早已由十多年前的自家忙活,成为雇请流动厨师或直接进饭店模式。而菜品,也从最早的满桌肉为主的硬菜,发展成如今的海鲜几大件必不可缺,荤素搭配健康营养。
海参、 *** 、大对虾,这已经是新农村婚宴必备。至于鲜鱼,至少两到三个品种,以鲈鱼、林平、加吉、鲳鱼等为常规。
农村人实在,唯恐客人吃不饱,菜分量足,数量多,尤其是婚宴,真是太丰盛了。
那天有个朋友跟我说,每次回农村,看到街里有结婚的,不管人家邀请不邀请,都去随礼,只为了吃一顿农村人的大锅柴禾饭。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怀念儿时农村的柴禾饭。其实那时候缺盐少油,只有简单葱姜蒜为佐料的大锅菜,能有多好吃呢?偏偏离开农村几十年,一直忘不掉那滋味了。
农村流动厨师,一般人员配备不多,夫妻搭档的最多。丈夫主厨, *** 打下手,切菜端盘,最多带两个自家手脚麻利的亲戚。有些主家为省点费用,自己人择菜洗菜端盘子,那用的人更少。
再说了,像婚宴菜谱,基本大同小异。用多少材料,对厨师来说也是门儿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统筹安排。我近距离观察了几家,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从容。
三个自制大锅灶,都特别好用。只要有了木柴,引了火熊熊燃烧起来,那些需要蒸的四喜丸子、鸡、肘子、扣碗肉、鸡……一笼屉一笼屉地上了灶,就这样一摞十几层地码好,用保鲜膜包起以免漏热气,就可以蒸将起来。
农村厨子说,多几桌少几桌都是一个程序,没什么差别。像这样夫妻搭档做,20桌的宴席,也是小意思。
一大盆炖土鸡,正在等待装盘。农村人自家养的土鸡,只要是家里吃鸡,绝对藏不住,几条街都能闻到那特殊香气。
每次回农村吃宴席,都胃口大开,忘了矜持,吃到吃不下还不想放筷子。
乡土味的淳朴,是最让人愉快的念想了。这才是最接地气的生活,是城市人向往的远方田野,是农村游子的挥不去的乡愁。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