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吃多了有什么危害,酱油吃多了有什么不好的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3
酱油不要一次吃太多!怎么选看过来→

酱油作为厨房中常见的重要调味品之一,它是中华美食的灵魂,一勺就能调出 *** 的色泽和熟悉的口感。

不过,酱油有一个天大的“坏处”——高盐!

酱油不要一次吃太多

众所周知,酱油中的钠含量很高。

一般来说,酱油中食盐含量为16%~18%,一大匙(10毫升)酱油中就含有约1.5克~2克盐。

这些盐既能调味,也能防止酱油 *** 变质,但吃多了也会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控制在5克以内。

平时,如果我们直接拿着瓶子往锅里加酱油,手一抖可能就加多了,如果菜里已经加入了食盐,则更容易超标。

所以,烹调时酱油建议用勺加,同时要把吃盐的总量控制好。

盐吃多了危害大

增加 *** 负担,损伤 *** ;

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加快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

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风险, *** 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

不过,酱油虽然顶着“高盐”的名头,但也并非一无是处的。

要知道,酱油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还有各种B族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所以,如果在吃盐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酱油部分替代食用盐,多少还能额外捞到一点风味物质和营养素呢。

选购酱油有技巧

1.佐餐or烹饪

购买酱油时,应该看看标签上标明的是佐餐用还是烹饪用,这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

凉拌酱油又叫佐餐酱油,是可以直接入口,主要用途就是凉拌,卫生指标较好;

烹饪酱油不能直接入口,必须加热,只能用于烹饪炒菜用。

2.酿造or配制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有国家标准(GB18186-2000)的严格规定。我们平常吃的生抽、老抽都属于酿造酱油。

配制酱油:配制酱油分两种。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完善,水解蛋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另一种,则是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经过调制而成。

相比之下,更推荐选用酿造酱油。

3.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酱油好坏(营养和质量)主要就取决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

因此,在挑选酱油时,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4.看配置原料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

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所以,购买酱油,建议选择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产品。

酱油分辨小妙招

?

?

品质好的酱油颜色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倒过来均匀摇动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细腻且丰富,不易散去。

酱油本身仍澄清,无悬浮物,无浮沫,同时有挂壁现象。

资料:养生中国、新华网

编辑:王雨思

酱油增加患癌几率?酱油吃多了影响皮肤健康?酱油还能不能吃?

# *** 来了#

酱油,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的一种调味品,或者做汤,或者调拌凉菜,酱油可以协同起到增色、添鲜的作用;对于这种再家常不过的食物,市面上也流传着比较“奇葩”的言论,有人说经常吃酱油会使自己的皮肤变黑; *** 后伤口恢复的过程中也不可食用酱油,否则也会导致伤口变黑。真的如此?难道自己现在皮肤这么黑是和酱油有关?还有传言说“吃酱油会致癌”;吃酱油,有些事情需要您知晓。

酱油,为何物?

酱油,本身是由蛋白质原料和淀粉原料发酵而成的一种调味品;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酱油富含氨基酸、B族维生素、糖、酸、醇、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添加入菜肴可以增添特殊的香气和滋味。

为何会有传言说“吃酱油会让皮肤变黑”?

皮肤当中含有较多的“黑素细胞”,而它每天会把酪氨酸(一种氨基酸)当做原料,然后经过酪氨酸酶的催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产生“黑素”。黑素这种物质,就是我们皮肤颜色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在身体中的多少主要受到遗传基因、体内激素水平以及外环境(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的影响。

说吃酱油会使得皮肤变黑,主要就是由于酱油当中含有“酪氨酸”;但是,请各位注意的是:酱油并不是唯一含有酪氨酸的食物,而且其中酪氨酸的含量也并不是特别丰富。

另外,不同厂家、不同工艺、不同种类的酱油中所含的酪氨酸也并不相同,但相比之下其含量远远比不上薏米、牛奶、豆浆等日常食物的含量。也就是说,食物当中的酪氨酸含量对于皮肤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多大,不然也就不会有“喝牛奶美白”类似的言论了。

换一角度来说,对于酪氨酸酶来说,各位首先要明确酱油中是否含有酪氨酸酶,并且含有多少;其次,就算酱油中含有酪氨酸酶,这种物质也根本不能耐受强酸,当其食用进入胃部之后,很直接就会被胃酸( *** )分解失活,这样也就失去了催化反应的活 *** 能力。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酱油对于皮肤和伤口的影响都不大,纯属“不靠谱言论”。

剖析原理,伤口愈合和食物颜色的深浅并没有太大关联,食物的颜色并不会影响伤口的恢复。有人问伤口处皮肤为何会变黑?这主要是由于皮肤细胞受损后,激活了催化剂酪氨酸酶的活 *** ,最终促进黑色素的生成,最终看起来皮肤好像变成了黑色。

话说于此,关于“酱油使得皮肤(伤口)变黑”的言论并不靠谱,请您“从长计议”。

酱油还会致癌?真假?

*** 传言“酱油会致癌”,这主要源于其中所添加的“焦糖色素”,此种物质中含有 “4-甲基咪唑”,该言论原理主要在说 “4-甲基咪唑”具有致癌 *** 。但是,科学依据并不充分。

对于“焦糖色素”来说,本身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中允许添加到酱油中的物质,对于“4-甲基咪唑”,国标也有严格的规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而且在对酱油的检测实验当中也证明其并没有超出限值。

所以,关于“酱油”致癌的言论并没有依据,此言论为谣言。

酱油,市面上的品种“琳琅满目”,如何挑选更为靠谱?

认准标签,选择“酿造”更为靠谱:

对于酱油而言,标签上一定会明确标有“酱油品种”,相比之下,建议您选择“酿造酱油”,酿造酱油是用大豆相关原料经过发酵 *** 而成,营养丰富,材料天然;而配制酱油是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经添加水解植物蛋白质液调配而成,成本低、营养低且可能含有微量毒 *** 物质“三氯丙醇”。

关注“氨基酸态氮”,数值越高,品质越好:

“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品质的一项核心指标,这个数值越高,证明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会更加浓郁。关于酱油,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每100毫升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

识别“配制原料”,偏向“大豆和小麦”: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其次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所以,购买酱油,建议选择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的产品。

酱油,再熟悉不过的调味品,无论是“使皮肤变黑”还是“致癌”,纯属无稽之谈,您可以放心吃,但建议您靠谱选择,只有选的靠谱才能吃得安全;健康食用酱油,给您的菜肴增添一丝“色彩”。

注:文章首发于《科普中国》,拒绝商业转载;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头条健康@健康 *** 官@健康一锅汇

长期吃酱油,对身体有没有害?生抽、老抽、味极鲜,有啥区别?

夫妻同时患癌,罪魁祸首居然是酱油?

前不久,看到一则吓人的新闻,讲述一对夫妻双双查出了肝癌,正是因为长期使用酱油而引发。新闻里面的“砖家”介绍,酱油含有致癌物,长期使用酱油来调味才会引发肝癌?

看到新闻是不是想马上就把家里的酱油扔掉?别急,那么多人都吃酱油,也没见人人都得癌症啊!不过有些酱油,还是尽量不要买比较好!

一、长期吃酱油,会不会得癌症?

关于酱油,在坊间有不少的传言存在,其中最为吓人的是一个号称经常吃酱油会诱发癌症发生的文章。文章中“有理有据”的po出了酱油的“罪证”——焦糖色素,该物质内含有4-甲基咪唑,文章指出4-甲基咪唑是种致癌物,经常吃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奉劝大家千万别再吃酱油。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酱油会致癌的说法并不可信。4-甲基咪唑在世卫组织发表的致癌物清单中属于2B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产生致癌作用的物质,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

阮主任表示,就目前检测的数据来看,人们每天可从酱油内摄入的4-甲基咪唑完全符合国际相关规定和法定标准,只要从正规途径购买的酱油,不必担心有致癌风险。

在生活中购买正规厂家的酱油食用不必担心,我们真正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这种“假”酱油,食用后可能给健康带来一些风险。

二、真正该担心的,是这种酱油!

你知道吗?酱油竟然也存在“假货”,曾经市面上流行一种叫做配制酱油的“伪”酱油,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包装上为“配制酱油”的产品,配制酱油和普通酱油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真正的酱油——酿造酱油

合格的酱油需要使用大豆、脱脂大豆、小麦等为原料,后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这类酱油又被称为酿造酱油。由于其特殊的工艺,想要 *** 出品质好的酱油,往往需要3~6个月的时间,时间成本方面上相对要高一些。

假的酱油——勾兑酱油,也叫做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则完全省去了传统酱油那些繁琐的步骤,直接是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这类酱油 *** 完成仅需要8~10个小时,相较于酿造酱油时间成本节省了许多,但是在香气、风味等层面上,都完全比不上酿造酱油。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王浩指出,配制酱油如果生产不规范,容易引起氯丙醇污染,氯丙醇具有急、慢 *** 毒 *** 作用,并且还有一定的神经毒 *** 、遗传毒 *** 和致癌 *** 。

甚至有些 *** 厂家,为了降低成本用动物的毛发配制酱油。使用动物毛发生产酱油,在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致癌物三氯丙醇,该物质进入体内后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威胁。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 *** 正式通知禁止生产和销售配制酱油,但是还是有不少商家以次充好,换个名字继续销售。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区别真假酱油呢?教你三个 *** 。

三、如何区分真酱油和假酱油?

1、看配料

一般情况下,酿造酱油的配料表为“水、黄豆、麦麸……”等物质,而配制酱油的成分则为“食用盐、辛香料、酿造酱油……”等。如果发现购买的酱油连配料表都没有,那多半是三无产品,更加不建议购买。

2、晃一晃

购买前建议将酱油晃一晃,在没有添加增稠剂的情况下,挂壁持久的就是酿造酱油。

3、搅一搅

将酱油倒入杯中搅拌,特级酱油产生的泡沫较为细腻、持久,泡沫消散得越快,说明酱油的等级越低。也可以将酱油和白酒以3:1的比例混合,没有沉淀物说明是配制酱油。

了解了一些区分“真假”酱油的 *** 后,再来了解下超市内琳琅满目的酱油品种该如何去挑选?

四、酱油那么多,告诉你生抽、老抽、味极鲜怎么用

在我国华南地区,由于天气较为炎热,所以 *** 酱油是采用稀态发酵的方式,之一次抽出的酱油为头抽油、将原料二次发酵抽出来的为二抽油、第三次发酵的则是三抽油。

1、生抽

生抽是指将头抽油、二抽油以及三抽油按比例混合制成的酱油,相较于普通酱油生抽的颜色更浅一些,且味道也更鲜美,有一股浓郁的豉香味,比较适合用于凉拌、提鲜

2、老抽

老抽是指将“抽油”经过进一步浓缩后制成的酱油,它的颜色会更深一些,味道也更鲜,黏度、咸味也会更重一些,老抽一般适用于给菜肴上色

3、味极鲜

味极鲜也是酱油的一种,为了增加鲜味往往会在过程中加入一些食品甜味剂,一般会在蒸鱼时使用,可以让鱼肉变得更加鲜香。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酱油食用,不会给健康带来额外的风险,切不可听信谣言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酱油内的含钠量不低,日常还是要尽量少吃,或是在加酱油的时候减少盐分的摄入量。

参考资料:

<1>《酱油、生抽、老抽、味极鲜……到底有什么区别?》.上观新闻.2021.10.9

<2>《这五个问题没搞懂,不要说你懂酱油,三招教你鉴别酿造酱油》.央视网.2018.11.1

<3>《什么是“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食用后有何危害》.中国青年网.2021.7.3

<4>《你真的会打酱油吗?国家市场监管 *** 发话,有这两个字的不能叫酱油和食醋》.北青网.2021.7.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酱油是“害人油”,不仅有毒还致癌?长期吃酱油,对身体有害吗?

王大叔是一个养生达人,平常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退休之后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每天都会进行锻炼,而且在饮食上也很注意。

周末王大叔的儿子一家会回家吃饭,王大叔让老伴儿给孩子们多做几个菜,并且叮嘱要少放点酱油,说有文章说酱油吃多了会致癌。

王大叔的老伴儿一听,说“这都吃了多少年酱油了,也没见身体不好呀”,并且认为王大叔有点大题小做了。

那酱油吃多了对 *** 是否有害呢?真的会致癌吗?

一、酱油分生抽、老抽,“抽”指的是什么?

超市货架上的调味品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其中酱油基本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但超市上的酱油瓶封面上,多会标着“生抽”、“老抽”,两者有啥区别呢?

酱油是由大豆、小麦、麸皮、豆粕等原料发酵而成的一种日常调味品,其中含有维生素、氨基酸、棕红色素、糖、酸等多种物质,能够让菜肴味道更加美味。

不过酱油有很多种分身,像生抽、老抽等都属于酱油。

生抽和老抽有什么区别呢?其实生抽、老抽中的“抽”,是提取的意思

我国南方和北方 *** 酱油的 *** 是有区别的,南方一般气候炎热湿润,一般采用稀态发酵法,北方气温相对比较低,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法。

酱油发酵好之后会抽取其中的浸出液,之一次抽出来的叫头抽油,第二次抽出来的叫二抽油,第三次抽出来的叫三抽油。

而生抽是直接将头抽油、二抽油、三抽油按比例混合之后直接食用的酱油,一般颜色更浅一点,味道更鲜一点,可以用来凉拌菜肴;老抽是将抽油继续加工浓缩而成的酱油,一般颜色更深一点,黏度更大,适合上色用。

平常在使用生抽和老抽的时候要注意下面两点:

1.生抽注意用量

生抽虽然颜色看起来淡,但其实还是比较咸的,在烹饪时要控制好使用量,以免食盐摄入过多。

2.老抽注意时间

对于红烧肉等一些需要上色的菜肴来说,老抽放入的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二、酱油是“害人油”,有毒还致癌?

关于酱油有害的说法可不少,有的说“酱油亚硝胺会致癌”,有的人“勾兑酱油含4-甲基咪唑,会导致肝癌”, *** 到底如何呢?小九给大家一一解释一下

  • 酱油含亚硝胺

亚硝胺的大量生长,离不开很多的亚硝酸盐、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酸 *** 条件等环境。但酱油的酿造过程中没有大量亚硝酸盐,也不是酸 *** 条件,因此很难合成很多致癌物亚硝胺。

  • 酱油含4-甲基咪唑,致肝癌

有些酱油添加的焦糖色中,可能会产生一部分4-甲基咪唑,但并不是所有的酱油都有,而且即便有,也是很少的,正常食用并不会危害到 *** 健康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称,人的皮肤变黑都是因为酱油吃多导致的,这个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 皮肤变黑,是因为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将酪氨酸催化产生黑素导致的,人们说吃酱油会变黑,也是因为酱油中有酪氨酸。但其实酱油中的酪氨酸含量并不多,甚至都不及日常很多食物中的酪氨酸多,因此不用担心吃酱油会变黑。

三、挑选酱油有窍门,3点很关键

酱油是家家厨房都在用的一种调味品,但市面上的酱油种类品牌都太多了,如何挑选才是重点,有几点很关键。

1、认准酿造酱油

市面上还有一些配制酱油在 *** ,但配制酱油是“假酱油”,其中含有谷氨酸钠等多种化学添加剂,还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氯丙醇,已经被国家禁止生产和销售了。

选购酱油时,尽量要选择酿造酱油。

2、氨基酸态氮数值越高越好

酱油好不好,还要看氨基酸态氮数值高不高,一般氨基酸态氮数值越高的酱油,质量越好,味道也更鲜美,营养也相对更高一点。

一般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应该低于0.4克/100毫升,如果能达到0.8克/100毫升,那就属于特级优质的酱油了

3、认清原料,大豆为佳

酱油的发酵原料有很多种,相比较尽量要选择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的产品,这种酱油口感和使用体验感更佳。

一般不同的酱油使用 *** 也不同,除了要选择大品牌的正规酱油产品之外,还要看酱油的使用 *** 。

如果写着佐餐酱油的话,那一般可以直接生吃;但如果写着烹调酱油的话,更好是加热后再食用。

酱油虽然是厨房出镜率很高的一种调味品,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像生抽、老抽等都属于酱油的不同分类。有说法称酱油含有亚硝胺、4-甲基咪唑、吃多了会变黑等等,但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正常食用酱油还是很安全的。


参考资料:

<1>《生抽、老抽、酱油、味极鲜…竟有这么多区别!原来以前都用错了》.科普中国.2019-06-27

<2>《酱油:变黑、患癌,别甩锅给我》.果壳.2018-07-31

<3>《10块钱和35块的酱油,到底有什么区别?幸亏知道了....》.人民网科普.2021-07-1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吃蚝油了?蚝油会致癌?蚝油VS酱油,谁更健康?

#冬日生活打卡季#

家里炒菜总少不了调味品,到超市调味品区域转一转,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蚝油,炒蔬菜放一点,炒肉放一点,加了以后菜肴就更加美味了,真要感谢这些调味料,让自己仿佛变身大厨。

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几乎不用调味料,只用简单的葱姜蒜、盐和醋,他们认为蚝油不健康,是人工合成,也有人说吃了会致癌,搞得人心惶惶,那么今天就来为蚝油洗白一下,探讨一下它到底能不能吃。

蚝油能让食物变得更鲜美

有人说蚝油不用生蚝也能做出来,全部都是合成的,吃了对 *** 有害,但是如果你购买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蚝油,是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

大家可以看看蚝油后面的配料表,其中有蚝汁,而蚝汁是生蚝加水等物质浓缩而成的。说起来,蚝油的出现其实就是在煮生蚝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的,发现锅里面有褐色的浓稠液体,尝起来非常鲜,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调味料蚝油。


蚝油到底是“调味王者”,还是致癌的“凶手”?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科技与狠活”,意思是很多食品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纯粹。再看蚝油的配料表,有各种添加剂,于是很多人觉得它不健康,说它是合成蚝油。

简单来说就是里面除了蚝汁还有其他添加剂,例如 *** 、色素、增稠剂等等,有人认为加了这些东西就不“纯洁”了,属于人工合成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纯粹的蚝汁没有办法保存很久,口感也会差一点,经过适当加工后不仅味道更鲜了,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添加的这些东西其实和淀粉差不多,是为了让蚝汁更黏稠、更均匀,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对 *** 就是安全的。

其中有一种成分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那就是谷氨酸钠,在味精的配料表上也能看到,原料是玉米淀粉,并非人工合成。一般日常炒菜不会超过120度,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它致癌,再者它也不是一种致癌成分。


蚝油VS酱油,谁更健康?

这两种都经常被拿来调味,因为大家的口味不同,所以最后选择也是不同的。从表面来看,两种都是偏黑的褐色,前者更加浓稠,后者偏稀一点。

对比二者的营养,酱油的能量、蛋白质、钠含量均比蚝油高,但是碳水比蚝油略低一点,当然,我们主要是通过主食获得碳水,所以这点差距可以忽略。但看营养表,酱油赢了

从口味上来说,前者提供鲜味,后者提供咸甜味。总的来说,二者更好不要共同使用,但是想一起用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少放点盐,因为这两种调味料里面都已经钠了。

调味料种类那么多,可以搭配起来吃,不要仅用一种还用很多量,这样时间长了对身体是不利的,会影响口味偏好,也会加重 *** 负担。


你家里的蚝油,可能有半瓶都是变质的

大家知道蚝油调味后饭菜会更好吃,但是很少有人仔细看后面的字,用完后顺手就放在锅旁边,过段时间还纳闷蚝油好像变稀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变质了,正常是浓稠了,变稀就是因为 *** 质发生变化,再过段时间的话还会发现里面有霉菌。

仔细看瓶身上的说明,多半会有“开启后冷藏”几个字,但是被你忽略了。


健康食用蚝油,你应该注意这几点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调整使用

蚝油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比如说幼儿,吃辅食后还是以原味的食材比较好,不要加这些提鲜的东西。儿童吃的菜也尽量不要用,以免养成重口味习惯。老年人有痛风,或者对海鲜过敏的,使用前要询问清楚。这种情况下用酱油比较保险。


不要在瓶子上加壶嘴

因为蚝油浓稠,每次倒出来不方便,要么拍半天,要么倒出一大坨,于是有人想到在上面加个按压壶嘴,但是这种壶嘴会有残留,接触到氧气和细菌就会变质,从而污染瓶身里面的蚝油。每次可以用干净的勺子挖一点,用完及时放进冰箱。

关注瓶身上的钠含量

同一个品牌或不同的品牌,蚝油的成分是有区别的,如果本身血压比较高,或者口味比较淡,可以选择低钠的。若是买了钠含量比较高的,那就减少用量,每次少加一点就能提鲜了。

其实食物本身的味道也很鲜美,例如紫菜、海鲜、香菇、虾米等,这些食物用来提鲜也很不错,不一定要用调味料。平时爱用这些瓶瓶罐罐的人,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指标变化,经常检查,避免受到影响。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蚝油要冷藏,回家后一定要注意,看看家里没用完的蚝油有没有发霉,注意观察瓶口和壶嘴,摇一摇看看是否变稀了,要是变质了就别再用了。总之,蚝油可以吃,不会致癌,但是要注意食用 *** ,记住冷藏。

酱油是“害人油”,常吃或易致癌?可信吗?听医生来分析

现在患上癌症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这也让人们人心惶惶,尽管说现在医疗水平非常的发达,但是面对癌症也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放疗或者是化疗的方式延长寿命,所以很多 *** 是害怕得上癌症。

而现在癌症的问题越来越常见,很多人认为也是与饮食有关,正所谓:病从口入,而且还有很多人提出癌症与酱油有一定的联系。

说到这里很多 *** 是会觉得比较纳闷,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酱油是化学黑焦糖勾兑的产品,其中的添加剂含量相对较多,很容易就会增加患上肝癌的危险。

听到这里,很多 *** 是会感觉到非常的害怕,在生活中关于酱油致癌的说法也是不在少数,所以也是将酱油称为“害人油”,因为吃多了对身体伤害大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酱油是“害人油”,常吃或易致癌?可信吗?听医生来分析

酱油曾经被曝光称在多款酱油品牌中检测出了致癌物4-甲基咪唑,所以此消息一出也是赢得了人们的关注。

酱油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致癌物呢?其实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酱油的 *** 工艺,像一些酿造酱油的生产是以大豆或者是豆粕等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辅以面粉,小麦麸皮等淀粉质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生产出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特殊色味的调味品。

所以像一些酱油一般会使用降调色,这也是一种黑褐色粘稠的物质,是全世界用量比较大的一种天然色素,而酱油的颜色越深,说明其中的色素含量就会越多。

而像这种4-甲基咪唑正是焦糖色的副产物,所以在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规定中,像这种焦糖色素中的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mg/kg。

如果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的话,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像一些符合 *** 的酱油,只要正常使用的话,也不会造成致癌的危险,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而且像这种,4-甲基咪唑是2B类致癌物,也不能够证明一定会对身体造成致癌的作用,如果实在害怕的话,在平时可以避开这种酱油,减少摄入量。

而且在生活中只要购买一些正规厂家合格的酱油,也不用担心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像一些劣质的酱油更好少碰,避免其中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从而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如何挑出一口好酱油?有这几个标准

1、选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

在挑选酱油的时候,可以看一下酱油瓶上是否印有“氨基酸态氮”的指标。一般来说像这种物质含量越高的酱油品质越好,下面也是比较浓的,一般含量能够达到。0.8克/100毫升之高。

2、优先选“酿造”、“佐餐”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香蕉油的产品包装上都会注明是酿造酱油、佐餐酱油还是配制酱油,一般优先选择前两种这样的话能够保证其中的营养充足,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选择没有焦糖色素的酱油

在平时选择酱油的时候,也是要注意尽量选择没有焦糖色素的酱油,这样的话可以减少一定有害物质的摄入,避免癌症的问题产生。

4、尽量用生抽酱油

在选择酱油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抽酱油,因为像生抽主要用于调味,而老头则用于调色,所以像老抽中可能会加入过多的焦糖色素,所以选择生抽相对比较好一些。

5、酱油应该后放

像酱油在使用的时候尽量选择后,食物出锅的时候也是在放入酱油,因为酱油煮的时间过长,在高温的状态中不仅 *** 其中的氨基酸降低营养成分,而且口感也会变酸,影响到食物的口味。

6、痛风病人不能多吃

患有痛风的人群,是不建议吃酱油的,因为像酱油中含有一定的嘌呤物质,因为酱油大多是一些小麦大豆等 *** 而成,所以摄入过多的话,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尿酸稳定增加患上痛风的危险。

7、不能吃发霉变质的酱油

像一些酱油如果出现了发霉变质的情况,是不建议吃得以免导致其中产生一定的缓解美 *** ,从而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患癌的几率,影响到个人的健康。

延伸——吃酱油真的会让人变黑吗?

有关酱油还有很多人表示像一些酱油,如果吃过多的话很容易就会导致皮肤变黑的情况,所以很多 *** 是会比较担心,特别是对于 *** 期的女 *** 朋友来说,更是不敢吃酱油。

其实像人的肤色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 皮肤黑不黑是由黑色素决定的,一个 *** 肤中的黑色素多少,体积大小以及皮肤的状况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所以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会把络氨酸当成原尿细胞中的络氨酸酶会氧化络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才会形成黑色素。

当然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比如说紫外线的照射就会促使黑色素细胞被激活合成黑色素,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导致皮肤变黑的问题。

而像一些酱油中的黑色素也是不同于皮肤中的黑色素,酱油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小麦麸皮等酿造而成,尽管颜色是深色的,但是进入肠胃之后也是会消化成无色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等被 *** 吸收。

所以其中的氨基酸并不会产生黑色素,也不会导致皮肤出现变黑的情况,所以吃酱油会变黑,这也是无稽之谈,并没有科学依据,希望你不要再傻傻被骗了。

有关酱油,你还知道哪些好处与禁忌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分享。

生吃酱油会对健康不利?还要不要吃?养生专家一次 *** 告诉你

酱油在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调味料了,不但让食物看起来颜色更加的好看,让我们的食欲增加,而且还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的美味可口,酱油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炖菜的时候可以放酱油,凉拌菜的时候也是可以放酱油,但是很多人觉得生吃酱油对身体健康不利,甚至还会致癌,生吃酱油会对健康不利?还要不要吃?养生专家一次 *** 告诉你。

因此,酱油在各种美食上,它的贡献可谓是不小的。但也正是经常用到的这个酱油,传言也有不少。最常见的2个传言说,一个说生吃酱油会有致癌的危险,一个还说勾兑酱油会伤肝伤肾,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生吃酱油会有致癌的危险吗?

传言中说生吃酱油会有致癌的危险,主要就是因为酱油中会添加焦糖色,这种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添加剂,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国,往往会为了让它的稳定 *** 更强,会添加亚 *** 铵的物质。至于这些成分是否有致癌 *** ,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

因此,大家无需担心,如果要担心酱油中的防腐剂,也是想得太多了。在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里,绝大多数都会添加防腐剂,是为了食物能够不变形、颜色艳丽、延长保日期等等。

更需要大家担心的是,酱油虽然不是食盐,但它的含钠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在炒菜时,放入一勺10mL左右的酱油,其中所含有食盐的量还能够高达2g左右,是健康范围的1/3了,奉劝大家能少放就少放吧。

与此同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选择生吃的话,可以选择佐餐的酱油,生吃起来的口感以及安全都有保障。

勾兑的酱油会伤肝伤肾吗?

勾兑酱油,顾名思义是指一些 *** 的商家,利用 *** 低廉的物质勾兑而成的酱油,长期食用就会伤肝伤肾。虽然我们不知道哪些是勾兑酱油。

但我们可以挑选健康的酱油,大家在购买酱油的时候,一是要选择大厂家的酱油,在酱油的外包装上有检疫标志,这种酱油其中的成分都是国家允许的,所以食用起来大家不用担心。

而对于老抽跟生抽这两种常见的酱油,更建议大家选择生抽,老抽的颜色较深,这说明它其中所含有的焦糖颜色更深,且含有的钠成分会比较多。

生吃酱油的话,对于身体的健康并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大家一定要选择是可以凉拌的酱油才可以生吃,而且要选择正规的厂家生产的酱油,这样对于身体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危害的,但是大家一定不要吃得太多了。

又有问题?厨房的酱油被查出致癌物、还有毒?酱油还能多吃吗?

↑↑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及时获取我们为您推送的健康资讯??↑↑

酱油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近年来, *** 上流传着许多“酱油致癌”的谣言,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恐慌。

加上前段时间的海天酱油事件,人们对酱油也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海天在国外销售的酱油成分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盐等天然成分,而在国内销售的酱油除了天然成分之外还有更多的添加剂,从而引起网友对海天实施的“双重标准”的质疑。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吃酱油会危害身体健康,那么,酱油真的对身体有害吗?会不会致癌?

酱油真的会致癌吗?

酱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调味品,由大豆、小麦、盐和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制成。 *** 酱油的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汉代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网上之所以流传酱油致癌的说法,是因为2016年《消费者报告》向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了21种酱油,其中儿童酱油8种,生酱油7种,老酱油6种。根据检测结果,11种酱油被检测出含有致癌成分。

根据国际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每天摄入几十斤的酱油才会有中毒的风险,所以这个摄入量很低,不会对 *** 构成风险。其次,中国生产酱油是有成分标准的,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酱油,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酱油吃多了会变黑?

除了酱油致癌的说法外,网上也有说法称,孕妇 *** 期间如果吃太多酱油,会导致宝宝皮肤变黑,以及如果身上有伤口就不要吃酱油、伤口愈合后会变黑的说法,这些是真是假?

*** 肤的颜色主要与他们的基因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数量的黑色素细胞影响他们的肤色。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因素会影响肤色:

一个是环境因素:黑色素会随着暴露在紫外线下而增加,也被称为晒黑。

其次,激素因素:激素会影响皮肤黑色素的合成,孕妇在 *** 期间由于激素的影响,皮肤可能会变黑。一个人的肤色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一定与酱油的摄入量有关。

常吃酱油有这样一种“致命危害”,千万要注意!

一瓶质地口感优良的酱油,可以给菜色添香增色。但是,酱油使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致命危害!

小心酱油里的 *** 盐

大家都知道,盐不能吃太多。

但是,酱油里的“ *** 盐”却很容易被忽视。

对于常见的市售酱油,每5ml就含有约1g食盐,而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应控制在5g以内,也就是说,每天在不摄入其它盐分的前提下,一天最多只能食用25ml酱油。

如果我们在烹饪时,光控食盐不控酱油,同样容易造成盐摄入超标,并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 负担等。

零添加的酱油,每次更要少放!

酱油抑菌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盐,另外一种是加防腐剂。

盐含量越多,酱油就越不容易坏,越容易保存。

如果要减盐,还要让酱油的保存时间比较长,那就需要添加防腐剂。

所以说,一些号称“无添加”的酱油,很可能存在钠盐超标的情况,吃的时候更要控制用量,谨防超标。

“酱油致癌”的说法可信吗

此前,关于酱油有害的说法不少,比如,有的人认为,酱油中含有焦糖色素,这种物质中含有大量的4-甲基咪唑,这是一种致癌物质,所以经常吃酱油容易增加患癌风险。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名单中,4-甲基咪唑确实被列入2B类致癌物,是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明会致癌。

而一般酱油中的4-甲基咪唑含量是完全符合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法律标准的。

只要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酱油,就不用担心吃酱油容易致癌。

而且,酱油本身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调料,一瓶优质酱油中,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还有各种B族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适量食用甚至还有一定益处。

不同的酱油怎么用

众所周知,酱油可细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像生抽、老抽、普通酱油、蒸鱼豉油等都属于酱油。

那么,这些酱油在使用上有何区别呢?

01生抽——凉拌、炒菜

生抽的“抽”字意为提取,它以黄豆、小 麦、盐等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制曲、发酵、浸出 淋油及加热配制而成。

生抽呈红褐色,味道咸鲜, 豉香浓郁,因颜色淡,所以多用来调味,是家常炒菜或凉拌菜的好搭档。

生抽虽然颜色看起来淡,但其实还是比较咸的,在烹饪时要控制好使用量,以免食盐摄入过多。

02老抽——红烧上色

老抽是生抽的“升华版”,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焦糖,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是各种浓香菜肴上色入味的理想帮手。

对于红烧肉等一些需要上色的菜肴来说,老抽放入的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03普通酱油——使用范围广

普通酱油是介于老抽和生抽之间的一种综合 *** 酱油,它比生抽颜色更重也更咸,但酱香味比老抽稍逊一筹。

04蒸鱼豉油——菜色提鲜

蒸鱼豉油通常用以生抽为原料,再加入老抽、 *** 、花雕酒等多种调味鲜料熬煮而成,因此味道要比普通生抽味道鲜美回甜,更适合搭配海鲜、河鲜类清淡菜肴。

05日本酱油——风味独特

日本酱油多以大豆及小麦直接发酵酿造而成,其中不含有焦糖等添加剂成分,但却含有少量酒精,与普通酱油味道差别较大,常用来搭配紫菜包饭、石锅拌饭等餐食食用。

酱油含有致癌物,吃了会得癌症?专家回应:这一说法并无依据

酱油是我们常用的调味品,无论是炒菜、煮面、凉拌,都习惯滴上几滴,丰富我们的味蕾。

长沙的张女士也特别爱吃酱油,这不,前几天才去超市补了货,哪里想到,就这样一瓶酱油,却把它恶心到了。

原来张女士前几天在长沙华润万家世纪金源店购买了一瓶海天酱油金标生抽,给孩子做面条时下几滴酱油,结果发现酱油里面居然有数十条蛆虫在爬,着实吓到张女士。

张女士在之一时间联系了超市的工作人员,但是工作人员却将责任推回给张女士,认为是张女士家厨房卫生不过关以及酱油储存不当才让酱油内产生了蛆虫

张女士很生气,她强调自家住19楼连苍蝇都飞不进,平时自己也十分注意卫生,因此不赞同工作人员的说法,她认为酱油生蛆虫完全是酱油质量不过关引起的。因为张女士是在孩子吃完面条后才发现酱油内的蛆虫,而孩子连面汤都喝完了,因此张女士更是担忧。

随后超市经理立即抽查同批次酱油并将合格检测结果给张女士看,最后双方协商后超市表示会积极处理此事,及时向酱油厂家反映并及时给张女士回复。

海天酱油出现蛆虫的新闻一经发出就引起热议,大家不免担心:以后这酱油是不是不能吃了?今天小九为大家揭秘“酱油”的 *** !

一、酱油里不仅有虫,还有致癌物?吓人!

生活中我们看到老抽酱油颜色深黑,其实是添加了焦糖色素,而焦糖色素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亚 *** 以确保色素的稳定 *** 。但是,亚 *** 这一物质却会导致某些副反应的发生,其中4-甲基咪唑就是一种。

在2007年的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试验老鼠大剂量摄入4-甲基咪唑后竟出现癌变!

该项试验是一项动物实验,而最终结果只能证明4-甲基咪唑可能对动物致癌,是否对 *** 有致癌这一观点尚无证据,即4-甲基咪唑属于2B类致癌物。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会对4-甲基咪唑的存在感到担忧,对此,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表示:4-甲基咪唑只在实验老鼠身上做过实验,除非人长期摄取大量4-甲基咪唑,这个情况下才有致癌风险。而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同样表示:4-甲基咪唑作为焦糖色素的副产物,在酱油 *** 现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目前4-甲基咪唑在酱油中的含量很低,致癌风险很低,市民不必恐慌。

酱油吃多了有什么危害,酱油吃多了有什么不好的吗-第1张图片-

如果市民朋友是在担心酱油有致癌 *** ,那么这么做:

?选择正规大牌厂家生产的酱油,并选择配料表内没有“焦糖色素”的酱油;

?与老抽注重颜色相比,生抽更看重提味,一般不会添加焦糖色素,建议尽量选择生抽。

二、未标“GB18186”的酱油不能吃?

前不久,一则关于“‘GB18186’的酱油不能吃”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称:“根据国家 *** 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其中酿造酱油的代码是GB18186,但凡酱油没有这个代码表示该酱油是化学黑焦糖勾兑而成,进食这类酱油会导致肝癌”。

在这则消息的最后还“善意”的提醒消费者没有此代码的酱油不要购买,已购买的酱油若没有此代码也要立即扔掉。

联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 *** 会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司标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他们直接辟谣,表示从未发表过与网传消息相似的公告以及新闻。

而对于谣言中的“GB18186”,很多人还是很好奇,到底什么是“GB18186”呢?其实在国家质量监督局在200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 *** 国国家标准:酿造酱油》中有详细介绍:酿造酱油主要以大豆、小麦、脱脂大豆、小麦粉或者麸皮为原料,按照要求要使用符合标准的酿造用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经由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只有符合标准的酿造酱油才能标注“GB18186”。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酱油的产品标准号一栏都有标注“GB18186”,但也有一部分酱油未标注”GB18186“,包括进口酱油以及标注了“SB10336”代码或者是企业生产标准代码的酱油。

其中“SB10336”属于配制酱油的商业行业标准,这类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以改变酱油风味和降低成本为目的而加入其它工序和添加剂,虽然没有“GB18186”代码,但是只要符合“SB10336”标准的配制酱油也可以安全食用。

而没有“GB18186”的进口酱油并不使用我国的国家标准,但是根据《中华人民 *** 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换言之超市里买得到的进口酱油一定是安全的。

三、生抽、老抽、酱油、味极鲜,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生抽、老抽、味极鲜统称为酱油,而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豆粕以及麸皮发酵而成的一种液体调味料,酱油中富含B族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糖、醇、酸、酚以及棕红色素等多种物质,做菜时添加酱油可以增添香气与滋味。

酱油的 *** 工艺根据南北习惯不同而有差异,北方一般是固态发酵,而南方则是稀态发酵。酱油在发酵过程中,之一次抽取的酱油称之为“头抽油”,而后将原料放回继续发酵后再取出的酱油则为“二抽油”,接下来同样 *** 作后第三次发酵取出的酱油为“三抽油”。

那么酱油是如何分成生抽、老抽和味极鲜的呢?

首先,将头抽油、二抽油、三抽油按照比例混合之后的酱油就是生抽,一般生抽的颜色会偏淡一些,但是味道鲜美,炒菜或凉拌都适合。

其次,将酱油发酵后取出的抽油进一步浓缩就成了老抽,为了加深颜色往往需要添加焦糖色素,因此成型的老抽颜色偏黑且粘度大。一般情况下老抽并不是为了调味,更多的是为了给食材增亮上色。

最后,味极鲜也是酱油的一种,它实际上属于生抽的范畴,不过是在生抽的基础上添加了增加鲜味的添加剂,因此味极鲜味道更佳鲜美和醇厚,有时候甚至可以代替鸡精发挥提鲜的作用。

酱油作为厨房最为常见的液体调味品能够给味道增鲜,丰富我们的味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酱油中含有不少的“ *** 盐”,过量食用酱油等同于过量摄入盐巴,会提高高血压乃至癌症的患病风险,所以酱油虽好,也不要贪嘴多吃哦。

参考资料:

<1>《恶心!吃的海天酱油惊现10多条活蛆,蛆从何而来?华润万家回应》.光明网.2021-08-27

<2>《 *** ?酱油中检出致癌物,还能吃吗?》. *** 医生2017-01-18

<3>《酱油中含有可能致癌物?专家:致癌 *** 极低无须担心》.京华时报.2016-09-20

<4>《酱油中含有可能致癌物?专家:致癌 *** 极低无须担心》.京华时报.2016-09-20

<5>《生抽、老抽、酱油、味极鲜……竟有这么多区别!原来以前都用错了》.科普中国.2019-06-2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酱油 什么 危害 不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