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番号重复?什么叫成建制?

华衣锦 学知识 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不同番号重复这个问题,什么叫成建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双发战斗机为何不将两个发动机上下布置
  2. “旅”这个编制为什么在军队中时有时无现在都哪些国家还在用
  3. 请问在战争以及和平年代,一支部队在面临什么情况时,会被撤销番号
  4. 什么叫成建制
  5. 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字号可以重复吗

双发战斗机为何不将两个发动机上下布置

上下布置有好处,比如说可以使推力水平上保持与前进方向一致,在一台发动机推力不足或停车时仍然可以轻松控制。此外,上下布置机身宽度会大幅度减小,有利于追求高速性能。

英国闪电截击机是一款发动机上下布置的飞机

英国“闪电”式截击机是为数不多发动机上下布置的飞机,这是在发动机性能不完全充足的情况下使用的设计,可以满足英国为拦截苏军战略轰炸机而需要的高空高速性能。闪电截击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在二代战斗机中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上下布置发动机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是机身狭窄导致进气道不易布局,进气效率受影响,需要付出一定的结构代价。闪电便是使用机头进气的设计,这非常不利于装备大型电子系统,更多依赖地面引导。

此外,狭窄而高耸的机身在进行水平机动时比扁平机身更为困难,对于强调亚音速空战的三代战斗机而言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上下布置两台发动机不易距离较远,工作时高温和震动会相互干扰,降低发动机效能与寿命。而且距离近高度又高,同样不利于发动机的养护作业,会增加维护时间。

闪电高耸而狭窄的机身

因此,上下布置发动机的布局只有闪电一种战斗机采用,其优势已不是水平布置发动机无法克服的,而缺点却越来越显著,因此现在也不再见到,未来技术有革命性突破之前也不会出现。

“旅”这个编制为什么在军队中时有时无现在都哪些国家还在用

就拿“网红”张灵甫为例子来说事吧,1938年4月,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张灵甫,因为在军委会举行的黄陂校阅中成绩优秀,在王耀武力荐下升任第153旅少将旅长,所以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其实是正牌子旅长。然而一年多以后的1940年初,张灵甫的职务却变成第58师副师长,好像是升了,其实却没有了兵权,为嘛子呢?

因为到了1939年,根据南岳军事会议之前的决定,作为中央军嫡系步兵师的第51师,也不再设“旅”级编制,从原来的师辖二旅四团,改为师直辖三个步兵团外加一个野战补充团(杂牌军大多没有野补团)。也就是实现了从“方块师”到“三角师”的转型,减少了指挥层级以利作战指挥的灵活快捷,那么问题来了,原来的少将旅长咋办呢?

继续留在野战部队就两个出路,之一是晋升副师长,但还是少将衔,又不再是军事主官,其实是军权下降了,只能等着师长出缺;第二是出任各师的“步兵指挥官”,也是少将衔,类似于鬼子的“少将步兵团长”,直接管理三个步兵团的日常,上面有参谋长、副师长和师长,存在感不强,更没啥意思,所以张灵甫还算是被照顾了。

在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中,因为师长廖龄奇参训未归,所以张灵甫是以副师长的身份, *** 师长指挥作战。一直到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后,黄埔四期生廖龄奇稀里糊涂被冤杀后,张灵甫才转正成为第58师的师长。所以旅级作战单位啊,从有的那一天,就是个不尴不尬的角色,需要时会编组,也经常被撤销。

通常来说,军队中战术单位的更大编制为“团”,而战役单位的最小编制则为“师”,“旅”其实从性质来看,更贴切的称谓是“小师”,如果是独立的军事集团内部还无所谓,如果大型军事系统中同时存在“师”和“小师”两类编制,就有点乱套了。比如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的八个军中,其他几个军都是下辖三个左右的师,师以下为团,只有桂系的第7军直辖“旅”而没有师级建制。

(李宗仁)

1926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7军成立时的战斗序列是: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参谋长白崇禧,辖九个旅18个团另两个独立团和一个入伍生团,总兵力37500人。桂军为何专设“旅”级建制呢?之一是部队来源成分复杂,李白黄都有旧部,如果只搞三个师的编制,人事上不好平衡;第二是在兵力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虚张声势,让其他派系包括对手根本不知道桂系有多大实力。

其实还有第三,那就是保留九个“小师”的架子,为桂系日后扩军提供了便利,李宗仁、白崇禧在北伐过程中,也是大肆招降纳叛。到1928年春击败唐生智以后,二次北伐前的桂系第四集团军居然下辖16个军9个独立师30多万大军,其中桂系直接掌握的也有8个军23个师,这速度你就说快不快吧?终于也引起了老蒋的警惕,于是必须打压桂系。

(黄绍竑)

这一时期桂军所有的“旅”都升格为师了,因为兵力大大充足了嘛,因此“旅”级编制在早期能够大行其道,也是各派系军阀兵力或番号不足、却又拼命想扩充编制的一个手段。比如奉军在袁世凯时期只有两个师的“合法番号”,那张作霖就偷摸组建了一堆“旅”来扩充部队,张学良的起家部队就是由卫队团升格的“卫队旅”。

那么“旅”级编制为什么时有时无呢?在民国年间的基本情况总结来说,作为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模糊角色,那就是:和平时期部队一“缩编”就冒出来,战争时期一“扩军”就取消掉,这是有脉络可循的。比如二次北伐胜利后,国民 *** 在表面上完成了“统一”,老蒋就嚷嚷着要裁军,因此爆发了多次军阀混战,但是老蒋胜出以后,裁军和整编最后还是进行了。

整编的结果是,大批军、师级番号被裁撤,但是包括老蒋在内的各路军阀又都想保存实力,于是在师以下开始重新设“旅”,比如胡宗南的第1军期间被缩编为第1师,数万人马如果只编三个团怎么可能?那就得增加一级编制,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旅九团的“甲种师”、二旅六团的“乙种师”和二旅四团的“丙种师”。

如此也造成旅级的兵力并不一致,从4000人、6000人到7000人都有可能,那就得看是两团制还是三团制了,还得看各团是否满编。

(第74军的小炮兵)

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革命军基本是按照:路军(有的辖军)、师、旅、团这样的序列,一步步进行整编的,保留的军级番号很少。标准的“调整师”或者“整理师”编制都是师辖两旅、旅辖两团,比如宋希濂的36师、王敬久的87师、孙元良的88师、王耀武的第51师、彭善的第11师等等。注意啊,老蒋的所谓整编没有一次彻底完成过,所以这事不能抬杠,特例肯定有。

但是大规模战争一旦爆发,旅司令部的存在就使战场指挥多了一道程序。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后期,抗日军队的指挥层级繁琐成为一个致命问题,会战后期最多时,有战区、兵团(左、右、中央集团军)、集团军、军团、军、师、旅等七级战役司令部!战区长官部一道命令下去,要转手六次才能到达战术单位,乱得一批。

因此“旅”在近代大兵团作战中,逐渐沦为鸡肋建制,1938年之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对战役编制的弱点进行检讨之后,兵团、军团和“旅”级建制都被取消了。经过逐级整理,到从1940年以后,野战部队里已经没有了“旅”级建制,它一般只存在于地方部队、杂牌部队、特种兵部队之中,比如什么警备旅、炮兵旅、独立旅等等。

不过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情况特殊,仍然保持着旅级番号,不列入普适性,直到1948年底, *** 才把所有的师、旅统一称为“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蒋在1946年又搞了一次整编,准备把120个军都缩格为“整编师”(实际没有全部完成),比如第74军当时有40000多人,不可能只编成三个团吧?于是“整编旅”的番号出现,“旅”级建制又冒了出现。当然严格来说,整编旅其实还是师级规模,第74军改制为整编第74师后仍然有30000多人,那么一个整编旅有多少兵力很明显。

解放战争进入深水区后,大兵团会战已是常态,双方都开始组建超大规模的“兵团”建制,再加上蒋军的军、整编师两类规模相同的番号同时存在,非常不利于战场指挥,于是1948年8月开会决定,所有的整编师恢复为“军”、所有的整编旅恢复为“师”,其结果就是“旅”这一级番号又消失了。

(何应钦和胡宗南)

形象点说,“旅”级编制就是个打酱油的,完全是根据军队实际情况和战争即时状态,来决定组建或者裁撤,也就造成了它“时有时无”的现象发生。比如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全部取消了旅级作战单位,统一为野战军、兵团、军、师这样的战役单位序列,并且一直沿续到上个世纪末,再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精兵简政的需要,又进行了一波“师改旅”。

大抵是从2004年起,美军正式开始废除重型师等建制,所有直属支援部队下沉到各旅级战斗队,出现了一股“师改旅”的潮流,因此现在许多国家的军队在和平时期也保有“旅”级单位,比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以及印度等等,还是非常普遍的,在大国之中,貌似只有英国没有常规的“旅”级单位。

请问在战争以及和平年代,一支部队在面临什么情况时,会被撤销番号

1940年10月29日,惨烈的关家垴攻坚战打响,第二天下午,陈赓将军发现386旅进攻受阻且伤亡较大,在 *** 里向彭总建议:“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敌人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彭总断然予以拒绝。

不久在前方指挥的刘帅也打来 *** ,建议部队暂时撤围另寻战机,彭总仍然态度坚决,争吵中刘帅有些发火:“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彭老总也来了犟脾气:“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彭总当然是气话,但足以说明撤销番号对一支部队的心理冲击,尤其是战争年代。其实从理论上说,彭总还真没有撤销129师番号的权力,因为这是国民 *** “军事委员会军政部”授予的部队番号,发放和撤销的权力也自然归于军政部,而何应钦把持军政部长这个重要职务长达14年之久。那么129师的番号又是从哪来的呢?这就是番号撤销的之一种情况:部队裁撤。

话说西安事变之后,老蒋对抓他的东北军恨之入骨,扣留张学良之后,便以前的方案,最终将16万东北军缩编为六个乙种军,因此每军只辖两个师(原辖四师)。而张学良的部队原有18个师,因此缩编后空出来的第115、第120、129三个师的番号就被取消了,红军改编时何应钦选择这三个师的番号授予,多多少少有故意的成分。

还有三个师的番号哪里去了呢?原来除两个师投蒋之外,东北军第109师在早期进攻红军的直罗镇战役中,被彭总率部全歼,师长牛元峰毙命。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军政部非但不予补充重建,反而借机取消了该师番号,削弱杂牌军的目的昭然若揭,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导致张学良发动兵谏的因素之一。所以,这就是撤销番号的第二种情况:部队覆灭。

当然,这只是对杂牌军的处理办法,如果是嫡系部队全军覆灭,军政部会立即补充人员武器,重建部队并恢复番号。比如之前撰文提到金门战役中的敌人,从胡琏的兵团番号(第十二)到高魁元的军番号(第18军)再到师级番号(第11师)通通是重建的,番号甚至一直恢复到团,而我们知道,这个兵团的所有建制在淮海战役中跟随黄维一起,都被我人民 *** 全部消灭了。

“皖南事变”爆发后,重庆 *** 之一时间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并撤销了番号,因此我方重建的新四军实际已并不在何应钦军政部的花名册上。同样,八路军正式称谓“第八路军”的番号,原本是属于粤系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的部队,1936年陈济棠反蒋的“两广事变”失败后,部队番号被撤销,1937年何应钦又分配给红军。因此这也就是第三种情况,只不过前述两个案例何应钦干得都不怎么地道。

真正因为“部队叛变”被取消番号的例子,其实是曾经台儿庄战役的功臣庞炳勋,他的第3军团(就13000来人)是西北军的底子,徐州会战后因功升格为第24集团军,以庞炳勋为总司令,被顶在华北前线抗日。1943年庞炳勋被俘投敌,成为可耻的汉奸部队,第24集团军的番号被当即撤销。直到1944年王耀武晋升集团军总司令,这个番号才又被重新起用。

第四种撤销番号的情况是:作战不力,比如1939年军事委员会鉴于第10军梁华盛所部在冬季攻势中攻防皆菜,明令第10军与李玉堂第8军合并重建,按道理部队应该继承第8军的番号,因为军事主官和主力师都来自第8军。不过由于这两个军的番号都是北伐时期就成军的老部队,所以李玉堂改任第10军军长,第8军的番号给了刚刚升格的郑洞国,李玉堂就此带出来一个“泰山军”。

所以里面也包含了第五种情况:部队合并,最明显的例子是原我军第54军的番号来历,它是由四野的第44军和第45军合编而成的,其中的典故和逸事想必军迷们大多知道。战争时期,差不多就是以上几种撤销部队番号的情况,至于是否重建,那要看统帅机构的宠爱程度和心情了,比如第18军就一定会重建,因为那是中央军嫡系、“土木系”起家部队,而陈诚当时正是权势薰天。

至于和平时期部队的番号撤销或改变,大多由于裁军和军改所致,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百万大裁军”,必然会有些部队番号被裁撤,也肯定会出现感情上的不舍,毕竟番号承载着一支部队的历史和荣誉,这方面就不展开多介绍了,见谅。

什么叫成建制

什么叫成建制?

这个问题,有点冷。

建制,就是军队中建立起来的体制和编制。成建制,就是该作战单位全体人员。在我军中,建制单位从大到小有军,师,旅,团,营,连,排,班,所以成建制在不同建制单位下指的就是某军全体指战员,某师全体指战员等等。

在战争中,保全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不同番号重复?什么叫成建制?-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成建制突围。

如果被敌人包围,应该尽量实现成建制突围,否则伤亡会很大。著名的中原突围中,中原军区下属的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等7个二级军区和7个纵队,只有皮定均的之一纵队之一旅实现了成建制突围,其他部队都遭遇了建制被打散,但没有被成建制歼灭。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9000多人被国军8万人围攻,新四军之一纵队电台被击毁,付秋涛将军带领2000多人顺利突围,成为皖南事变中唯一一支成建制突围的部队。

南京保卫战中,大多数国军被包了饺子,不少人死在了江北的码头上,可是就有2支部队实现了成建制突围。这就是粤军部队的第66军和第83军。这两个军能够顺利突围,实在是因为他们服从命令又勇敢。当时唐生智命令黄埔嫡系向北坐船逃离,命令杂牌军向南消耗敌人。没想到,怕死的在长江边上被打死了,只有这两只粤军部队向南正面突围,反而赢得了一片生机。

成建制歼灭。

成建制被歼灭,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建制在 ***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被成建制歼灭的情况。之一次是湘江战役中,红军34师在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的领导下,掩护中央红剧突围,成了绝命后卫师,伤亡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战后这个师仅剩下第100团团长韩伟、第3营政委胡文轩和第5连通信员李金闪因跳崖被救未亡。

东北亚战场上,180师与军部、兵团部失去联系,选择了分散突围,大部分被歼灭和俘虏。数据显示,后来陆续归还建制的人数近4000人,引起很多人怀疑。

抗日战争中,常德保卫战中的余程万57师,衡阳保卫战中的第十军都是成建制被歼灭了。解放战争中,五大主力如75军、5军、18军、新一军、新六军等都是成建制被歼灭。国军中比较强还最终逃到台湾的,只有52军。辽沈战役中,52军从营口坐船,三个师只有一个师被 *** 全歼,另外两个师虽有伤亡,简直基本完整。

成建制投降。

战场上,出现成建制向敌人投降或投诚的事情,其实是一种很丢脸的事。可是这种事,因为我军俘虏政策执行的比较好,敌人成建制投降还是比较多的。

战场上的成建制投降,最典型的就是北平和平解放、长沙和平解放等。不过这真的是一个技术活,没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真的干不出来。

东北亚战场上,美军步兵第25师黑人步兵第24团C连,在云山以南的一片树林中被我39军包围。这个黑人连,本来在美国就很受歧视,如今直接举起白旗,全体向我军投降。这在美军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抗日战争中,有数据显示, *** 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有上百万向日军成建制投降,这些成建制投降的国军,有的直接就被杀了(南京大屠杀),有的则是编成伪军为日本人效力。其中溥仪的伪满洲国成立时,汉奸军队总兵力8万,有7.5万来自于东北军各部。毫不过分地说,伪满洲国的伪军,其实就是张作霖的老班底。

军事历史上常见的“成建制突围”“成建制歼灭”“成建制投降”就是这些了,你还知道那些故事,快来说说吧!

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字号可以重复吗

不可以,无论什么名称字号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不得损害国家尊严或者利益;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妨碍社会公共秩序。

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政党,党政军机关,群团组织名称及其简称、特定称谓和部队番号。

不得使用外国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名称及其通用简称、特定称谓。

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不得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不得违背公序良序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响。

不得可能使公众受骗或者产生误解。

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为什么不同番号重复和什么叫成建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成建制 番号 重复 不同 为什么

发布评论 3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22:45:11

是否重建,那要看统帅机构的宠爱程度和心情了,比如第18军就一定会重建,因为那是中央军嫡系、“土木系”起家部队,而陈诚当时正是权势薰天。至于和平时期部队的番号撤销或改变,大多由于裁军和军改所致,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百万大裁军”,必然会有些部队番号被裁撤,

2023-08-17 08:56:19

的典故和逸事想必军迷们大多知道。战争时期,差不多就是以上几种撤销部队番号的情况,至于是否重建,那要看统帅机构的宠爱程度和心情了,比如第18军就一定会重建,因为那是中央军嫡系、“土木

2023-08-16 22:38:30

制被歼灭,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建制在解放军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被成建制歼灭的情况。第一次是湘江战役中,红军34师在师长陈树湘、政治委员程翠林的领导下,掩护中央红剧突围,成了绝命后卫师,伤亡人数达到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