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阵曲mv为什么被禁?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

华衣锦 学知识 2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入阵曲mv为什么被禁的问题,以及和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据传《兰陵王入阵曲》十分雄浑,它真的存在吗
  2. 兰陵王入阵曲赏析
  3. 中国古乐《兰陵王入阵曲》国内失传千年,为何却在日本流传至今
  4. 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
  5. 兰陵王入阵曲为什么失传

据传《兰陵王入阵曲》十分雄浑,它真的存在吗

根据历史,这个曲子是存在的,只是失传了。

该曲最开始是带着面具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的背景音乐。所以整体是悲壮浑厚而且气势不凡,历史赋予了它古朴悠扬的感觉。这个音乐描述了邙山战役的壮烈场面。但是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是日本雅乐版的,和原版肯定是有很大差距了,但是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个曲子的存在。说到这个曲子,需要先介绍一下男主角兰陵王。兰陵王高肃,是一名文武双全的王宫贵胄。因为他长的太漂亮了,所以显示不出威严。为了在打仗的时候能够震慑敌人,他下令做了一幅丑陋吓人的面具。每一次率兵打仗的时候就戴上面具,在战场上战无不胜。这个曲子的背景是邙山打仗胜利之后,邙山大战又是怎么回事呢?洛阳被北周围困,外部援军想要来救场,结果被敌人一次次打败。多次交战之后,北齐的军队即将步入全军覆灭的地步。这个时候,带着面具的兰陵王出现了。如同一把利刃直直的插了进来,杀入重围,势如破竹。这场战争迎来了胜利。之后,北齐的武士们带着面具唱歌跳舞庆祝胜利,然后诞生了这个曲子。因为是男子跳舞而且带着战争的气息,所以这个音乐据说是雄浑壮烈的。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快,在隋朝的时候还被放到了宫廷舞曲的目录当中。但是直到中唐时期,当时的帝王李隆基不喜欢这个曲子,不允许再表演,就慢慢的失去了踪迹。我们现在听到的,都是日本雅乐的版本。86年的时候,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

兰陵王入阵曲赏析

《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原为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率军杀入重围,力解洛阳邙山之围的壮举而创作,同时也赞美了兰陵王的美德。隋朝时期,被列入宫廷乐舞,后逐渐演变为“软舞”,失去了武乐的特点。随着当时中日交流的频繁,该曲被遣唐使带到日本,成为宫廷雅乐。到了南宋,《兰陵王入阵曲》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兰陵王慢》,分为越调和大石调。从这个传承演变过程不难看出,《兰陵王入阵曲》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有极高的地位。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

中国古乐《兰陵王入阵曲》国内失传千年,为何却在日本流传至今

我们失传的很多东西都在日本!何止一个古曲?

古代的日本,上千年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是中国的铁粉,直到明治维新才转粉西方当小弟,即便转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很多东西用依旧有着如膜拜天神般的崇敬,所以许多传承的东西,几百年来都尽量保持原貌。

比如曾经失传的唐玄奘法师及弟子得很多佛教唯识宗经典是民国时期从日本请回的。比如失传的中医核心经典《太素》也是从日本请回的,比如里高野山僧人学楞严咒是一直都学印度梵文、汉文、日文三国文字。比如很多日本僧人甚至很多日本人重要传统节日还穿着我们古代的木屐,有的寺庙还用着我们早就“淘汰”的古代纸糊的木头框子的窗户。比如琳琅满目的汉方药.......

日本人对我们犯下的侵略罪行是不可原谅、不可忘记、时时警惕的,但另一面,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惜和保留又是值得崇敬和学习的。

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

《兰陵王入阵曲》创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洛阳邙山,北齐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齐武成帝急诏各路援军解洛阳之围。

兰陵王亲率五百精骑攻入北周包围圈,使得北齐反败为胜。

为歌颂兰陵王,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属于军队武乐,后传入民间。

入阵曲mv为什么被禁?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进入隋唐之后,《兰陵王入阵曲》逐渐演变成软舞和戴面具表演的歌舞戏,别名《大面》,曾广为传播

兰陵王入阵曲为什么失传

因为北齐是鲜卑族开创的朝代,不是华夏正统。因此《兰陵王入阵曲》也不是华夏正统,因此被禁奏。此后逐渐失传。

兰陵王入阵曲是将士们为了兰陵王高长恭而演奏的。

OK,关于入阵曲mv为什么被禁和兰陵王入阵曲有何启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兰陵 启示 为什么 王入阵

发布评论 1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7 02:11:37

。这场战争迎来了胜利。之后,北齐的武士们带着面具唱歌跳舞庆祝胜利,然后诞生了这个曲子。因为是男子跳舞而且带着战争的气息,所以这个音乐据说是雄浑壮烈的。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快,在隋朝的时候还被放到了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