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粑粑是什么?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

华衣锦 学知识 3

很多朋友对于太上粑粑是什么和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武则天一共有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2. 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
  3. 孙悟空父母是谁
  4. 为什么我做梦总梦见大便
  5. 中医理论没有定量计算,中医配药是根据什么调整各种药材数量的

武则天一共有几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英年早逝;次子李贤,后来被武则天给逼死了;三子李显,两度为帝,最后死在了自己媳妇手里;四子李旦,同样是两度登基为帝,最后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这段历史,极为复杂。要想理清楚事情的脉络,我们就得从武则天嫁给李治的时候说起了。

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女人,14岁的时候就奉诏入宫,做了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之前,武则天和其他妃子,一起侍奉左右。在此期间,武则天就勾搭上了同样来侍奉李世民的太子李治。

李世民去世后,按照唐朝的规矩,所有前朝妃子必须得去感业寺出家,武则天也不例外。但武则天实在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后来李治去感业寺给李世民上香的时候,又遇到了武则天,两人旧情复燃。

照理来说,武则天身为李治老爹的女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李治纳入宫中的,因为这样有违人伦,李治绝不可能自己提出来。可惜造化弄人,当时后宫当中,李治的皇后王氏正在和宠妃萧氏争宠。为了打击萧氏,王皇后就想从外边找外援,分去李治对萧氏的宠爱。经过一番寻找之后,王皇后很快就锁定了武则天。王皇后先是让武则天蓄发,然后再主动到李治面前,申请让武则天进宫。

这种事情,李治自己不好说出口,但如果是皇后主动开口,那就另当别论了。在王皇后的干预下,武则天顺利入宫。入宫之后没多久,就给李治生下了一个男孩。后世很多历史学家考证,认为这个男孩极有可能是武则天还在感业寺做尼姑的时候,就已经怀上的。

这关系,真的是够乱的。

武则天生下这个男孩之后,李治给他取名为李弘。李弘是李治的第五个儿子,但却是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之一个儿子。

公元653年,李弘出生。

因为给李显生了儿子,武则天在宫中地位大涨。再加上武则天确实极有魅力,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李治的全部宠爱。最开始的时候,王皇后倒还乐得如此,很高兴看到武则天能够抢走萧淑妃的荣宠。但是时间长了之后,王皇后很快发现,武则天的存在,不光威胁到了萧淑妃,甚至还威胁到了她这个皇后,这下子皇后娘娘也坐不住了。

那没办法,接着斗呗!

可惜的是,武则天是何等人物?就算王皇后和萧淑妃联起手来,也斗不过她。后来为了打击皇后,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甚至不惜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当时武则天刚刚生下一个女儿,王皇后按照礼制前来看望。王皇后走了之后,武则天直接把女儿给掐死,等到李治来看的时候再装作刚发现。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只有王皇后来过,大家也不认为武则天会自己杀掉自己的女儿,所以王皇后就成了可能性更大的凶手。

为了宫斗,亲手干掉自己的女儿,这样的心机和手腕,王皇后和萧淑妃如何能敌得过?于是,永徽六年,李治正式废掉了王氏的皇后之位,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同样是这一年,在武则天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还没被李治封为皇后之前,武则天给李治又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老二李贤。刚生完李贤,当上了皇后,武则天又怀孕了,而且还是男孩。这个男孩,就是老三李显。

公元655年,老二李贤出生;公元656年,老三李显出生。

也正是在生老三的这一年,老大李弘,被封为了太子。

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并不满足于皇后的位置,开始逐渐插手朝政。恰好当时李治有头疼的毛病,很希望有个人帮他一起打理朝政,两人倒是一拍即合。随后的几年里,武则天在朝中威势越来越重,逐渐从后宫走向前朝。

公元662年,在武则天当上皇后六年之后,武则天的权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样也正是在这一年,生下了老四李旦。

四个儿子,至此全部出生。

武则天掌权之后,虽然也和李治产生过矛盾,让李治觉得自己的皇权被夺走了一部分,甚至李治还一度曾想要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但最后两口子总归是重归于好,武则天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四个儿子也都算孝顺。总得来说,一家人也还算其乐融融。

但是,到了公元675年,这种局面戛然而止。

这一年,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子,太子李弘死了,死时年仅24岁。

这一年,李治48岁,武则天52岁。

李弘的死,对于整个唐朝的历史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据史书记载,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孝闻名,朝野上下多加赞誉。对于这位储君,不光李治、武则天两口子满意,满朝文武也满意。大家都觉得,将来李弘顺利登基的话,唐朝也能再延续一代人的辉煌。

唯一的缺点是,李弘身体不好,经常病恙在身,所以才会死得这么早。

李弘死后,身为老爹的李治,悲痛莫名,最后竟然追赠李弘为皇帝!老爹还在世,将死去的儿子追赠为皇帝,这事在唐朝还是头一遭,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无比罕见。由此可见,李治是多么地喜欢这个儿子。

李弘一死,身为老爹的李治,实在太过哀伤,所以多年一直头疼的毛病,更加严重了,打理朝政也是越发的力不从心。儿子死了,自己还经常头疼,但是朝政这一摊工作还得有人做啊!于是李治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想法。

禅位给武则天!

让一个女子做皇帝,这事可是古来未有的。所以不出所料,李治的这个想法,刚被提出来,就几乎遭到了满朝文武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觉得,就算你大儿子李弘死了,你不是还有其他儿子吗?如果你实在不想干了,让其他儿子干也是一样的嘛!为啥要让你媳妇干呢?

在大臣们的反对声下,李治至少打消了这个念头,立老二李贤为太子,并且让这个二儿子李贤,和媳妇武则天一起打理朝政,自己彻底做了甩手掌柜。

但是,李治估计打死都没想到,他的这个选择,为后来的唐朝埋下了一个多大的雷。

经过这件事之后,身为皇后的武则天,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或许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以往女子掌权,做到极致,也不过就是以皇后、太后的身份监国。从中国有文字记载开始,就一直是这样的。但是李治的这番操作,却提醒了武则天一件事:女人为啥不能做皇帝呢?为啥我就不能再进一步,由皇后升为皇帝呢?

矛盾的种子,就此种下。

老二李贤当上太子,开始处理朝政以后,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李贤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估计是继承了武则天的优点。上任不久之后,就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李贤当上太子之后,却和老妈武则天的关系,迅速恶化。

照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太子,老妈应该高兴才是吧?在以前的历史上,基本都是老妈帮着儿子争夺太子位,然后扶保儿子上位。但是到了武则天和李贤这儿,情况真的是截然不同。

这娘俩不光不站在同一条战线,甚至还相互敌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葩现象,原因说起来其实相当复杂。首先是因为血脉问题,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坚定认为,李贤其实并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在宫中权势熏天。如此一来,她姐姐自然也就能自由地出入宫禁,经常去看武则天。但武则天的姐姐也不是个善茬,在宫里出入旧了,就勾搭上了自己的妹夫李治。照理来说,姐妹二人共侍君王,在古代倒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当时武则天的姐姐已经嫁人了!而且接下来更夸张的是,武则天的姐姐为了得到李治的欢心,竟然把自己女儿也拉了进来,母女二人共侍君王!

这种事情,就比较有悖人伦了。

而根据历史上的一些蛛丝马迹,后世史家推论:老二李贤,极有可能并不是武则天的儿子,而是武则天她姐姐和李治生的儿子。但是因为这事实在是好说不好听,武则天她姐又没有名分,所以李贤就只能算作武则天的儿子。

当然,这事只是传闻。具体怎么样,估计就连李贤自己都不清楚,后世的史学家们也只能是猜测。李贤当上太子之后,也听到了一些传闻,心里越发恐惧,同时对武则天也越发的忌惮。有这件事横在娘俩中间,娘俩关系自然不可能好到哪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武则天此时的心态转变。

正常情况下,皇后当然要扶保自己的儿子上位,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但是武则天这会儿,李治之前提出的那个想法,让武则天看到了一丝希望。

原来自己是可以做皇帝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太子就相当于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啊?

于是,本来应该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娘俩,因为这些烂事,不得不走到了对立面。

公元680年,李贤做了五年的太子之后,武则天派人举报李贤谋反,然后在东宫内搜出了数百具铠甲。在古代的时候,私藏铠甲是重罪,就算你是太子也不行。这数百具铠甲,就成了李贤谋反的罪证。李治原本很喜欢李贤,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还想宽恕李贤。但是接下来,武则天坚决不同意,坚持李治必须得大义灭亲。最后,李治无奈,只能罢黜了李贤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庶人。三年之后,李贤被流放到巴州。又过了一年之后,李贤被逼自尽了。

从李贤的这些遭遇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李贤有可能真的不是武则天亲生的。虎毒尚且不食子,如果李贤真是武则天亲生儿子的话,那只能说明,武则天实在太恐怖了,为了权力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不过,联想到当年和王皇后宫斗的时候,武则天有可能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这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李贤被废的时候,身为皇帝的李治,已是垂垂老矣,而且头疼的毛病极为严重,随时可能会挂掉。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老三李显被扶上位,做了下一任的太子。

和之前的大哥二哥不同,老三李显就相对要差很多了,能力有限,做人也相对昏聩。但这样的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好操控。所以李显当上太子之后,倒是和老妈武则天关系还算可以。

就这样,当了三年傀儡太子之后,李显终于等来了自己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时机。

老爹李治挂了。

公元683年12月27日,李治病逝,享年56岁。这一年,武则天60岁,太子李显28岁。

终于到了我的时代啦!

可以浪起来啦!

然而李显登基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这个皇帝,其实根本没什么权力,大权都在老妈武则天手里把着呢!

这可咋办?

李显倒是勉强还算有点心机,知道不能和老妈硬来。为了从老妈手里争权,李显打算重用自己皇后的家人,组成自己的权力集团,和老妈相抗衡。但是李显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命令发下去以后,根本没人听。当时李显想把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升为侍中,提拔到中央来帮助自己。结果宰相直接把他的圣旨退回给他,告诉他不行。

李显气急之下,脱口而出:我想把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就是这句话,惹祸了。

武则天也不傻,在发现儿子打算提拔自己的的外戚势力之后,就知道儿子并不打算做一个傀儡皇帝,想要和自己这个老妈争权。这还得了?反了你了!李显说完那句气话之后,宰相马上就把这事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这下总算找到理由了。

没说的,废帝!

公元684年二月,刚当上皇帝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一纸令下罢黜了皇帝之位,改封庐陵王,赶出了长安。此后十四年,李显先后被囚禁在均州、房州等地,只有媳妇韦氏和他相依为命。

李显被废之后,老四李旦被扶上位,做了新一任皇帝。但是李旦上位之后,日子过得更惨了。不但被软禁在宫中,不得随意走动,不得干预朝政。甚至就算在宫中,都不能自由行动。所有权力,完全归于武则天一人之手。

这皇帝,当着有啥意思嘛?

不得不说,老李家坐了几十年的江山,还是很得人心的。武则天这么搞,自然让很多心向李家的大臣们不服,更让很多李氏宗亲不服。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唐朝爆发了不少反对武则天的起义,更大的要数扬州徐敬业的造反。可惜最后在武则天的强力弹压之下,这些起义都被镇压了。

六年之后,武则天的威势,已经达到了顶点。不管是朝中还是地方,都再没人敢反对她了。到了这时,武则天也已经不需要再玩什么太后称制了,皇位已是唾手可得。

公元690年,做了几年傀儡皇帝的李旦,将皇位禅让给了武则天,自己则降一级做了太子。

这一年,武则天67岁,终于当上了皇帝。

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不得不说,武则天还是很有能力的。登基之后,唐朝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反而是蒸蒸日上,国力越发强大。但是,老四李旦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虽然把皇位让了出去,但还是有个太子位在手里。这个太子之位,非但不能保护他的安全,反倒成了大家争夺的目标。

只不过这一次,和他争太子之位的,不再是他的兄弟,甚至不是李家人,而是武家人。

武则天登基之后,自然要大肆任用武家之人,毕竟武家才是她的本家。但这样一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按照规矩,武家人是不是也可以做太子?

正常情况下,皇帝确实应该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但问题在于,亲生儿子他之前姓李姓了好长时间,不算是武家人啊。而如果传位给武家的话,那和武则天关系最近的,就是她的侄子。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里,武则天的侄子,开始疯狂进攻李旦,搞得李旦每天提心吊胆,生不如死。

反抗?那是不敢的!因为你只要反抗,就代表着你对武家不服,你是想反抗你妈?

没法子,李旦只能隐忍,咬着牙过自己的苦日子。最惨的时候,甚至连武则天身边的宫女都敢欺负他。当时武则天身边有个得宠的宫女叫韦团儿,韦团儿打算诱惑李旦,但是李旦不吃这套。韦团儿恼羞成怒,直接诬告李旦的媳妇刘氏和窦氏,说她们阴谋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听说以后,直接将这两个人给秘密处死,连个原因都没给。

要知道,这里面的刘氏,可是李旦的正妻,当年李旦做皇帝的时候,她可是做过皇后的。

但是现在,就这么死了。而且两个妻子被杀之后,李旦为了保命,甚至还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只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家人到了这个地步,也就真的再没什么所谓的亲情了。

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李旦过了整整八年。八年之后,李旦终于解脱了。

当时武则天已经彻底衰老下去,自觉命不久矣。但是立谁为皇储这件事,她依然没有决定下来。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狄仁杰的人站了出来,一句话决定了所有的事情。

没错,就是电视剧里那个总爱说‘元芳你怎么看’的胖子,在真正的历史上,狄仁杰也是个极为关键的人物。不但为官清廉,而且深受武则天信赖。

当武则天问到他所谓的皇储问题之后,狄仁杰只回答了一句话:立儿子为嗣,以后您可以久居太庙。但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侄子供奉自己的姑妈。

明白了。

本来就摇摆不定的武则天,终于被这句话彻底压倒了。武则天终于决定,还是立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吧!

不过,武则天就算决定立儿子为继承人,还是要考虑长幼有序的惯例。这样一来,老四李旦就排不上号了,因为前面还有个老三李显。

公元698年,武则天秘密召回了老三李显。在经历十四年的囚禁之后,李显终于再次回到洛阳。同年九月,李显被复立为太子。至于李旦,虽然没了太子之位,被该封为相王。但此时的李旦,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既然太子不是他了,武家自然也再没有攻击他的理由,他终于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

重新当上太子的老三李显,这次也学乖了,知道斗不过老妈,开始老老实实做他的安稳太子。并且还注意和武家人搞好关系,主动和武家联姻。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表面上都老实了,都在等着武则天的死。李显在等武则天死,等武则天死了,他就能顺利即位,重新掌权。而武家人也在等,因为武家此时在朝中势力极大。只要武则天死了,他们就能直接发动政变,彻底控制朝局。

公元704年,武则天病重。此时的唐朝朝堂,就像是一个火药库,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但只要武则天还活着,这个火药库就爆不了。不过,此时的武则天,情况同样十分特殊。她之前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照顾武则天为名,断绝了武则天和外人见面。不管是武家还是李家,都一概不准。

这里要稍稍解释一下这哥俩的身份。武则天登基之后,觉得自己也是皇帝,就应该像以往的男性皇帝那样,充实一下自己的后宫。但她本人是女的,自然也就只能找男妃子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宫,成了武则天的男宠。到了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两人因为照顾武则天,所以也有很大的权力。这两人也很清楚,武则天一死,他们绝没有好下场,所以干脆杜绝其他人见武则天,打算玩一出狐假虎威,继续掌握权力。

就是在这样微妙的局势之下,终于有人出手了。

只是,出手之人,既不是武家,也不是李家,更不是张家兄弟。

而是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一众老臣。

这一日,以张柬之为首的老臣们,率领御林军发动政变,砍了张家兄弟,拥立李显为帝。此时的武则天,已经病重在床,再无力争权,只能还政于李显。武家方面,因为武则天还活着,也没法直接发动政变。而李显这边,也没法对老妈下手,要不然他这个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这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

不得不说,这场神龙政变,真的改变了很多很多事情。如果按照之前的局势发展,一旦武则天死去,唐朝高层必然会发生一场剧烈的大地震,武家和李家会相互杀戮,最后谁输谁赢不好说,但唐朝说不定就会就此衰败了。但经过神龙政变这么一搞,原本已经接近爆炸的矛盾,竟然迅速被平息了下去。

公元705年正月,一代女皇,则天大圣皇帝,宫斗大师武媚娘同志,死了。

武则天死后,被安葬入乾陵,与李治合葬。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不过,武则天虽然死了,但这故事依然还没有完。

武则天死后,李显终于坐稳了皇位。但是接下来,更奇葩的一幕出现了:之前和他共患难十四年的那个韦氏,这会儿当上了皇后,竟然同意野心大增,妄图做第二个武则天。

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地位,韦氏和此时在朝中威势仍在的武家串通,企图架空李显。李显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本就是个庸碌之人,根本就无能为力。倒是李显所立的太子李重俊,还算有点骨气,发动了一场兵变,清理了不少武家人。但结果最后还是没能杀掉韦后,反倒被左右背叛干掉了。

没了武家,没了太子,这一下,韦皇后更是大权在握了。接下来,韦氏更是做了一件极为过分的事情:直接毒杀李显。

公元710年,六月,李显驾崩。

当年的武则天,狠则狠矣,好歹还没对李治下手。到了韦皇后这儿,直接开始谋杀亲夫了。当年曾经一起共患难十四年,如今却生死相向。不得不说,有时候人真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至此,老三李显也死了。

李显驾崩之后,韦后称制,立儿子李重茂为帝,妄图重演武则天的故事。但是,如今的唐朝,已经不再是武则天的那个时代,韦皇后也不是武则天那样的女子。

老四李旦一脉,即将发力。

李旦其实也是个没本事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做了几年傀儡皇帝,然后再让位给老妈。但是李旦生了个好儿子,还有个好妹妹。李旦的这个好儿子,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而这个妹妹,则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

韦皇后拥立李重茂登基之后,李隆基便找到姑姑太平公主商议。两人一致认为,韦后上台之后,一定会清理他们这些人,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就这样,六月二十,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正式发动政变,抢先下手,最终成功杀掉了韦后。

韦后被杀后,李隆基迎自己的老爹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自己则担任丞相,掌控整个京城兵马。李重茂眼见大势已去,只能让位给四叔李旦。

就这样,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四,李旦再次登基。和他哥哥一样,第二次做了皇帝。

李旦虽然登基,但其实权力还是掌握在发动政变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手里。李旦也识趣,知道自己这个皇位,纯粹是捡来的,自己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所以,两年之后,公元712年八月,李旦正式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隆基当上皇帝以后,事情依然没有消停。此时的朝堂上,太平公主依然掌有大权。太平公主同样是个野心勃勃之辈,继承了老妈武则天的优良传统,认为自己也能做一代女皇。所以在李隆基登基之前,就多次对李隆基发难,想要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李隆基登基之后,太平公主依然不消停,甚至曾公然提出要废帝。

虽说当年曾是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但到了这会儿,李隆基也无法再忍下去了。

公元713年,李隆基抢先下手,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此时的李旦,早已彻底让权,便是有心庇护妹妹都做不到了。最终李隆基成功掌权,彻底坐稳了皇位。

没有人知道,李旦这时在想什么。

李旦这一生,亲眼见证了自己的母亲,逼死了自己的二哥;然后三哥上位,又很快退位;自己做了六年的傀儡皇帝,最后禅位给了老妈;老妈临死之前,又让三哥继承皇位;然后三嫂又干掉了三哥,自己的儿子和妹妹又联合干掉了三嫂。最后哪怕自己已经交出了皇位,儿子和妹妹依然无法共存,只能以儿子干掉了他妹妹为结局。

都是一家人,干嘛要这么杀来杀去的呢?

太上粑粑是什么?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无非是为了一个权字罢了。

此后的李旦,像是看开了一切一样,安安心心地做他的太上皇,再也不过问朝政,不碰任何权力。

三年之后,公元716年,李旦病逝,享年55岁。

李旦,算是武则天四子当中,唯一一个善终的了。

李家的这份恩恩怨怨,横跨数十年时间,牵扯四代人,可以说是古来罕见了。武则天和李治的四个儿子,一个早逝,一个被逼自杀;一个两度为帝,最后被媳妇毒杀;一个眼见一家人互杀之后,让位给儿子,勉强得以善终。

为了权力,将亲情彻底抛之脑后,真的值得吗?

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你明白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就不会有问题中那样的疑问了。

科学的本质其实就是假设猜测,不要惊讶,真的就是这样。如何理解?

科学研究的是客观实在性,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得出的大自然规律。当科学家们观察到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时,会做出一种假设猜测,然后对这种假设猜测不断地进行论证,最终成为一项科学理论。

比如说“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这种现象,于是假设“引力”的存在(当然过程不是如此简单,这里只是通俗理解),然后不断地对引力现象进行验证,发现不仅仅是苹果,观察到的其他事物都拥有苹果下落的特性,当然万有引力就成了一项科学理论。

同时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如何理解这种“可证伪性”。说白了,科学永远不能被最终证实,却随时可能“被证伪”。

还拿牛顿的万有引力举例子。万有引力永远不会被最终证实是对的,因为人们不可能观察到宇宙中所有物质来确定万有引力的正确性,而只要存在哪怕一种物质表现出斥力作用(虽然现实中可能真的不存在,但理论上绝对存在),万有引力就“被证伪”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科学并不为最终的正确与否负责,科学并不能与正确划等号,只为观察到的客观世界负责任!

简单讲,在科学范畴里,任何不能进行探测或实验的辩论都没有意义!

神能够进行探测或实验吗?并不能,所以在科学范畴里谈论神的定义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神学与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科学研究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运行规律,而神只是一种虚幻的概念!

说简单点,科学并不是研究某个事物是否存在,研究的是客观存在事物的运行规律!

所以,莫要把科学与神建立任何联系,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诡辩”!

孙悟空父母是谁

(蜗牛看西游第482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关于孙悟空父母是谁,西游迷们各有争论,谁也不服谁。各解读高手也纷纷亮剑,对他的父亲,有说是如来,有说是菩提,还有说是太上老君;对他的母亲,有说是观音,有说是女娲,甚至还有人说是大禹的老婆……

可能也有人说,蜗牛你无聊不,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西游记》开篇就说了,可能你问吴承恩,他也不知道!

这只能说,你读西游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古人写书,绝不是脚踩西瓜皮,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特别是在那个写小说要被骂、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署(《西游记》作者是谁,现在仍激烈争论)的年代,大神们把隐喻发挥到了极致,小说里的每个人名、每个地名、每串数字,都有特定意义。如果你认为《红楼梦》的贾雨村就叫贾雨村,甑士隐就叫甑士隐,《西游记》里金箍棒的重量、筋斗云的速度都是作者意淫想出来的,那你的阅读还没入门。

关于孙悟空的来历,蜗牛专门进行过解读,但都只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的。在《西游记》百回本出现之前,孙悟空的传说早就有了,甚至还娶了老婆,有兄弟姐妹。

但在百回本《西游记》里,孙悟空绝不单纯是个石猴子、野猴子,在他身上作者留下了更多隐喻,对他的来源进行了深入说明。

原著之一回,开篇就进行了交待——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从这段来看,似乎孙悟空真的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但是,很多人问了:这石头是谁放在哪里的?它如何变成了受精卵?为何有道家标识?众多数据有什么讲究?

其实,这里蕴含着许多中国道家思想和古代天文历法。如三百六十五代表着一周年的时间,九窍八孔代表着修仙的基本前提,等等。如果细讲起来,十多万字也未必说得清楚,这里先不细讲。

作者用了这么多神秘数字描绘这个石头,只告诉我们一个真相:不是随便什么石头,都能整出一个石猴来。孙悟空的来源,绝不能简单用一句天地所生就能概括。

不信?我们来看本章的标题《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请大家注意,灵根、心性。这两个关键词喻示着什么呢?

在中国最早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是个什么脸型?倒着的桃子!这像什么?心!孙猴子永远跳来跳去,像不像一颗心永远不停地蹦跳?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代表着一颗有灵性的心孕育了、成熟了、跳动了,开始感知世界了!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学艺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这山名和地名,也不是作者头脑发热随便取的,它有着深刻的隐喻。

灵台和方寸,其实都是指心;斜月三星,更是一个心字。孙悟空出身后住的地方,水帘洞前泉水倒挂,也是心字的倒钩笔画。

菩提祖师的菩提是什么意思呢?在印度佛教中,是大智慧的意思,也是指一颗心突然开窍。

也就是说,孙悟空这颗心长成后,需要到菩提学院来开窃,完成心的初步修炼。人身始终要死的,人的思想却始终不灭,这就是孙悟空始终要学长生的缘由。

孙悟空学了那么多技艺,最牛叉的就两样:七十二变、筋斗云,这也是有寓意的。七十二变,代表的是人们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筋斗云,代表的是快。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快?有人说是电,有人说是光,其实都没有人的意念快!孙悟空的这两项技能,也是代表人心变化是最快的!

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刚好是东土到灵山的距离,这恰恰是佛学里说的,一念成妖,一念成佛。

孙悟空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的全名叫“如意金箍棒”,小名叫“灵阳棒”,别名叫“定海神珍铁”。如意,就是随心所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代表的是人的心气。

为何又叫“定海神珍铁”呢?意思是人的心定,大海就会温柔安静;人的心不定,大海就要发脾气,产生海啸摧毁岸边的一切东西。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炼的是什么?火眼金睛。火代表的是明亮,金睛代表的是闪烁。火眼金睛又是从八卦炉里炼出来的,说的是只有经过千锤百炼过的“心”才能更加明亮,才能看透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才能看透伪装了的坏人。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制约他行动的法宝,那么紧箍咒又叫什么呢?观音说了,叫“定心真言”。说明它之所以管用,是因为管住了人心!

如果这个时候,大家还不明白孙悟空究竟从哪里来,那么有一章更是非常直白地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

这一章的标题,就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两个孙悟空你说我是假的,我说你是假的,唐僧不能辨真假、李天王的照妖镜不能辨真假,连观音也看不出真假,谛听听出了真假,却又不敢说。最后,两人一直打打闹闹,直接往如来处去。

如来正在给众徒讲经,听到喧闹声,笑着告诉大家:你们看,二心争斗来了!

最后,如来说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这个物种之前没人见过,之后也没人见过,明显是如来故意混淆视听,掩盖真相而已。因此,真相就是两个都是真的,只不过是一正一邪两颗心争斗而已。

因此,《西游记》的根本,其实是讲的人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修炼,最后成为心中的佛。取经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就是人心遭遇的各种贪欲。

回到主题,孙悟空的父母是谁?答案就很明确了,是你,是我,是每一个阅读西游的读者!

正因为每个人感知世界是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孙悟空也是不一样的,读西游的感受更是完全不一样:年少时把西游当成打怪升级的儿童书,成年后把西游当成官场斗争的厚黑书,而到了老年,则把西游当成修心的教材……

这也是我们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始终看到孤独,在央视86版《西游记》中始终看到童真的根本原因,周星驰的人生,与杨洁导演的人生,本来就完全不一样!

几年前,为探究王阳明的心学,蜗牛专门去了一趟他悟道的地方——贵州龙场。当时,非常不明白他的心学为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诸多伟人。

他的人生经历,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相似之处,从人生巅峰,突然陷入人生低谷,被贬到龙场当场主时,几次差点自暴自弃死掉。不过,曹雪芹最终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心牢,而王阳明则在一个石棺中突然明白:外部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感知的世界。如果我认为是快乐的,外部世界就是快乐的;我把它当成悲伤的,外部世界就是悲伤的。

王阳明与吴承恩经历也有类似,少年天才,中年不得志,于是难免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但王阳明与吴承恩不同的是,吴承恩愤而辞掉官职,回家隐休,而王阳明则“知行合一”:你的理论再高深、计划再完美,你不去实践,屁都不是。只有在实践中你才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你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很多时候认为修心,就是修炼到见怪不怪,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给他;别人往你身上吐口水,你还可以优雅地说:我当是天上下大雨。

这其实不是正确的修心方式,这叫用忍受来逃避困难。正确的修心方式,而是像孙悟空一样战斗,战斗,再战斗。只不过年轻时的孙悟空是棍棒相向,成佛后的孙悟空是用智慧化之,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真知:遇到困难,要用更高明的办法去解决。

在蜗牛早期的认识中,总认为猴子到处去搬救兵是世俗的做法,提着棒子干他娘的,才是英雄行为。其实,到今天才发现,一根棒子你只能打翻几个人,毛主席一条决策可以战胜全世界。所以,毛老人家一生从来不带枪,诸葛亮从来不带剑,但所有敌军都怕他们。

有时,我们经常讲,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认为,退一步就是忍忍算了,其实,退一步是叫你多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这,就是年少时读西游,与成年后读西游的不同。

微信搜“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89期《谛听知道谁是真假孙悟空,可为啥不敢说出真相?》

为什么我做梦总梦见大便

民间俗解,梦见自己大便是提醒要防止(出财),梦见到大便或踩到大便是提醒把握好机会将有一大笔收入,如果作了不理想的梦醒来先把枕头翻个个,早上起来太阳刚升时面对西面的墙用剑指对虚写口念(夜梦不祥写在西墙,晨光一照化为吉祥,今请奉请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三遍,信仰不同不喜勿喷,

中医理论没有定量计算,中医配药是根据什么调整各种药材数量的

说中医没有定量计算这个说法恰恰反应了不懂中医,我想问一下你能把人类会得多少种疾病说出来,把每种疾病的程度说出来,中医就会给你定量了,古圣留下的方剂都有详细记载,什么病,什么程度,如何演变预后,如何预防都针对性得讲了治法和用量,这还不足以说明中医的厉害吗?

关键是后世人得病会完全按照古圣的方子去得病吗?病有无数种,程度也有所不同,个体还有差异,祖宗早已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完善的治疗理论体系,依照理论,依照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依照病情去合理配伍恰恰是中医最科学最实际,西医完全比不了的地方,人个体既有差异如何定一个标准的量,程度轻重既有差异,如何定一个具体的量,这个量只能掌握在中医的手里,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量。

所有抨击中医的人都是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中医里面都包含了什么,想当然去诋毁。中医学习要懂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要懂脏腑辩症,八纲辩证,六经辩症等,要懂脉像,懂经络穴位针灸等一系列的知识才行,尽管现代人已经失去了内证功夫,但是能把祖宗留下的智慧继承好就非常厉害了。

希望批评中医的人具体点,如果你能把中医的八纲辩证或者中药的性味归经或者任何一项提出它的不合理,错在哪说出来,还有个讨论的余地,完全没有针对性,对中医理论一窍不通,还要批评,真不知要说什么好。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太上粑粑是什么和以现代科学为基准,神的定义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什么 粑粑 基准 定义 科学

发布评论 1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19:25:12

想办法,看能不能换个思路解决问题。这,就是年少时读西游,与成年后读西游的不同。微信搜“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第89期《谛听知道谁是真假孙悟空,可为啥不敢说出真相?》为什么我做梦总梦见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