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苏辙 作者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

华衣锦 学知识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六国论 苏辙 作者提出的主张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有何不同
  2. 苏轼苏洵苏辙六国论不同的主题思想
  3. 苏辙六国论局限性
  4. 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
  5. 为什么六国论苏辙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有何不同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 而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变不会至于此地。

苏轼苏洵苏辙六国论不同的主题思想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的区别如下:

1、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同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

而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变不会至于此地。

2、论证角度不同

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

苏辙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3、主旨不同

苏洵《六国论》的主旨在于批评秦的过失,揭示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总结历史教训,希望汉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义治天下。

苏辙《六国论》实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献物,妥协投降。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违反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本文论述亦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扩展资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苏辙的《六国论》所选取的角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却很难联系起来。诚然,“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击中了北宋统治者的弊病,不无鞭笞告诫的意味。

但北宋王朝毕竟不是象六国那样外于分裂状态,它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并非表现在牺牲“韩魏”自毁屏障这一方面。

因此苏辙所选的角度也就缺乏现实的针对性,不可能强烈地震撼人心,迸发出思想光彩和战斗锋芒。当然,苏辙不因袭乃父,勇于提出新的见解,旧题翻新意,其独到精神还是应该肯定的。

苏辙六国论局限性

苏辙在《六国论》中,总结了秦之所以能灭六国的观点。苏辙认为,韩、魏在地理上,占据了秦进军山东其它四国的要道。所以尽管秦为六国中综合国力最强,但只要六国齐心,死死扼守住韩、魏以当要冲,四国再在韩、魏身后施以不断地兵粮援手,秦国就会毫无办法。

文中打比方说,秦国要进攻赵、燕两国,其行动将会十分危险,因为在秦国前面是拼力抵抗的赵、燕两国,而后面还会有韩、魏两国乘机窥伺秦国背后。秦国就会面临被前后夹攻的危险。

六国论 苏辙 作者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然而,这种状况并未出现。齐、楚、赵、燕四国没有意识到韩、魏两国的战略地理价值,放任两国成为秦国的附膺,导致秦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假道两国,而大张旗鼓地进攻其它山东四国。

苏辙在文中喟叹山东四国在战略上的短视,不仅不能有力地扼守要冲,支援韩、魏,反而各自为政,为眼前的尺寸之利而争得头破血流。

苏辙的“地缘战略说”和“六国各自为政论”,似乎很有道理,观点无懈可击。但我更认为,从中国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500余年的时间里,中原大地上百余个诸侯列国互相争战,其中更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史记》上那句“天下苦秦久矣”,其实更可以易为“天下苦春秋战国之乱久矣”。“人心厌战,共盼止戈”,才是天下人最终的期望。

秦国能够获胜,固然因为秦国实力强大,和六国各自为政,战略短视。但根本原因却是因为秦国恰好顺应了天下渴望统一的历史大潮流,这种历史潮流犹如向前奔驰的巨大车轮,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够遏制。

这也正应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句箴言。

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

《六国论》是议论文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三段论模式。之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两个分论点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也是结论部分。

为什么六国论苏辙

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关于六国论 苏辙 作者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和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六国 苏辙 行文 主张 思路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20:36:27

种历史潮流犹如向前奔驰的巨大车轮,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够遏制。这也正应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句箴言。六国论苏辙行文思路《六国论》是议论文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三段论模式。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两个分论点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也是结论部分。为什么六国论苏辙苏辙

2023-08-17 01:32:46

认为,从中国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500余年的时间里,中原大地上百余个诸侯列国互相争战,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百姓。《史记》上那句“天下苦秦久矣”,其实更可以易为“天下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