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为什么曹操是白脸,以及在戏剧中,曹操通常是“白脸”,即奸诈之人,这是为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般人对曹操的初步印象
按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来说,曹操是一个大奸臣,民间有"秦曹潘董四大奸种之说,一般人对曹操的初步印象就是来自这部小说。我国的传统戏曲中,也把曹操塑造成一位大奸之人。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东汉末年诸候混战的时代,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为人民和平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延续了东汉的寿命。
曹操是怎样变成白脸奸臣的
曹操的水白脸表示奸诈阴险,善用心计。那就要看看曹操的人设什么时候成为阴险狡诈的了。
曹操东汉末年人,担任过洛阳北都尉。期间严格执法。设五色棒,曾经打死过违反宵禁的蹇图。这位可是蹇硕的叔叔,蹇硕是十常侍之一,权势极重。曹操这可以说是很刚了,要是光武帝知道这事,肯定要好好夸赞一番。这时候的曹操,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敬可爱。
???
当然曹操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靠山的,曹操是西汉开国大臣曹参之后,曹参曾经在萧何死后担任汉帝国的相国。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三公之首。袁绍袁术之所以牛皮,就是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所以背景上曹操并不比袁氏兄弟差。曹操祖父曹腾,站队梁冀,汉桓帝时担任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曹腾桃李满天下,推荐过许多名士,那时候士族家庭才会出所谓的名士,推荐名士也就是说和很多大家族关系都很好。曹腾自己在宦官队伍里,同时和外戚梁冀同盟,还能和士族保持关系,这哥们或者这娘们可不简单
后来,曹操跟随皇甫嵩平叛黄巾军,担任骑都尉,后来灵帝驾崩,董卓违背灵帝遗命,没有把兵权交给皇甫嵩。以至于在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杀死后得以趁势占据洛阳。曹操逃离洛阳,这时候曹操仍是一个热血青年。注意。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抓的时候自称复姓皇甫,应该是因为他曾是皇甫嵩的手下,有崇拜皇甫嵩的意思。
曹操逃回陈留不久。东郡太守桥瑁发布讨贼檄文,号召各州郡起兵反董,匡扶汉室。曹操散尽家财,在陈留起兵。诸侯讨伐董卓,主要的亮点在于长沙太守孙坚和奋武将军曹操。董卓迁都长安,曹操建议诸侯联军追击,但是其他诸侯不愿出力,只有鲍信,卫兹等一同跟随,结果被董卓的手下徐荣打败。返回酸枣后曹操的建议还是没被联军采纳。曹操于是离开联军去募兵。后来去河内投奔袁绍。不久,联军内部开始内斗,韩馥消极供应粮草,刘岱击杀了桥瑁,联军已经分崩离析。这时候,曹操仍然是忠于朝廷的。
从开头到这里,曹操都算是效忠朝廷的,什么时候开始黑化的呢?我想最初是他追击董卓被反杀,诸侯为保存实力按兵不动开始,后来的曹操灭黄巾军,收青州兵,开屯田,挟天子,他已经从那个热血少年,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鄙视的诸侯。刘备汉室宗亲的旗号竖起来后,曹操彻底沦为了反派角色。
曹操外貌
《三国演义》之一回描写到曹操的外貌形象: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三国中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六寸九分,差不多零点二三米,也就是曹操只有1米61。细眼长髯,细眼说明曹操经常眯着眼睛,说不定有点近视,因为曹操好读书,当时晚上照明又只有蜡烛。长髯则烘托出曹操老谋深算的特点。
扩展资料:
在戏剧里,我们耳熟能详的“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曹操也是不好的白脸形象,白脸表示性情奸诈。
曹操本人对自己的形象也是不自信,经常在攻占某个地方后,派“眉目舒朗,声姿高畅”的手下崔倓冒充自己去安抚当地百姓。
曹操为什么是红脸
曹操不是红脸
京剧上曹操的脸谱是白脸长须
白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用意: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闹昆阳》之耿衍;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之伊立。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野猪林》之鲁智深、《五台山》之杨延德。因为曹操是奸臣,而奸臣的脸谱是用白色打底,所以曹操在戏曲中的脸谱是白色的。
在戏剧中,曹操通常是“白脸”,即奸诈之人,这是为什么
受到电视剧的影响,人们一提起曹操,首先想到的就是奸臣。然而历史上的曹操文武双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形象从英雄转变为电视剧中的奸臣,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汉代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地区,为后来的华夏大地再次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劭这样评价曹操“志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宋朝前的历史都肯定了曹操的功绩,对他有较为公正的评价。
真正把曹操说成是“白脸”奸臣是在宋朝,当时辽金相继在北方兴起,并不断向南进犯,宋朝人屡战屡败,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宋朝君臣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便把刘备树立为正统派,而曹操则开始受到贬仰。“靖康之耻”的灭国之祸后,宋室南渡,当时的南宋政权处境与三国时期的蜀汉相似,且都处在南方,北方则有着强大的敌人。
统治者为了在民众心中强化南宋政权正统的观念,对曹操的贬损更加严厉。后来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它所提倡的仁义和忠君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人们对曹操的认识个判断。于是,曹操的形象被进一步的丑化,逐步变成了罪恶的“白脸”奸臣。
说唱艺术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兴起,受到民间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时间一长,曹操就成了众所周知的“白脸”。元末明初,随着《三国演义》的出现,曹操的形象被彻底定型,舞台上的表演影响了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反过来,小说也会影响戏曲舞台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随着各地方剧种的诞生和发展,许多的三国戏剧不断上演,曹操“白脸”的舞台形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评论列表
要好好夸赞一番。这时候的曹操,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敬可爱。???当然曹操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靠山的,曹操是西汉开国大臣曹参之后,曹参曾经在萧何死后担任汉帝国的相国。曹操的父亲曹嵩,
飞叫喳喳”,曹操也是不好的白脸形象,白脸表示性情奸诈。曹操本人对自己的形象也是不自信,经常在攻占某个地方后,派“眉目舒朗,声姿高畅”的手下崔倓冒充自己去安抚当地百姓。曹操为什么是
成是“白脸”奸臣是在宋朝,当时辽金相继在北方兴起,并不断向南进犯,宋朝人屡战屡败,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宋朝君臣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便把刘备树立为正统派,而曹操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