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o2o前景如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新零售行业现状与前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疫情之后,o2o行业前景怎么样
就目前的情况看整体不太好,现在疫情得以控制但在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很多顾虑,毕竟不能为了享受而不顾自身的健康,所有未来一段时间内线下的经营状态不会太好,但凡事无绝对在这样的时期下可定又会有很多新型产业诞生,相信办法肯定比困难多!!!
同城o2o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个人对同城O2O还是很看好。首先我想说同城O2O并不等同于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后者只是同城O2O要解决的一种业务困局,暂不谈商务快件,仅聊可预生产的电商商品,目前的仓储物流或是与实体店关联的电商,可选择集中预存,就近发货的方式,对传统的快递模式的确有改变和提升(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当然这要依赖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向顺丰过三通一达还是有影响(特别是以电商为主的快递公司,未来会越来越明显),但同时也带了机遇,即末端的同城配送业务,目前很多小的创业公司就有以此为切入口的案例。其二,同城O2O所面对的行业很多,除了快递的最后一公里,还有餐饮、商超(商场超市,包括买菜、水果等等)、鲜花店、洗衣店、包括同城搬家等等,所涉及的行业更多,市场很大,同时不同的行业的时效、操作等等要求差别大,增值业务和闲时互补的可能是大,目前,顺丰在同城这块也是做的风风火火的。最后,就是平台式的对人力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通过众包或闲时 *** 的方式,撬动大量的社会闲散资源(有点像滴滴),完全可以试试轻资产的模式,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总得来说,市场空间或潜力还是很大。
创办互联网医美O2O平台的前景怎么样
这个问题已经有新氧、更美、悦美、美丽神器、美呗、美黛拉、口袋喵、美美咖、一起美、阿里健康、美团等大量布局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玩家们回答过了。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国内医美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片蓝海。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超过了两千亿元,达到2245亿元,同比增长近23%。同时在“偶像经济”、“颜值经济”等愈发火爆的背景之下,各类民营医美机构、互联网医美平台等自然是发展地如火如荼。
简单来说就是:前景&钱景一片向好,但短期内互联网医美平台还是要受到多方因素的挑战,能不能最终活下去还是要看时间的检验以及行业最终洗牌的结果。
我们可以以目前互联网医美平台中发展更好的新氧为例来具体分析。
2019年5月30日,有“医美界的大众点评”之称的新氧科技发布了2019年之一季度财报,新氧在这一季度实现营收2.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1.8%;实现净利润4590万元,同比提高49.9%。
这是新氧在5月2日登陆纳斯达克之后的首份财报,也是在新氧2017年扭亏为盈后,其营收连续第九个季度保持持续的季度环比与同比增长。
新氧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从2018年之一季度的108万增长至2019年之一季度的193万,增幅高达78.7%。付费用户数也从2018年之一季度的6.89万增长至2019年之一季度的12.73万,增幅达84.9%。
显然,中国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渐爆发出来,作为“互联网医美之一股”的新氧正在享受到这一波行业红利。
不过以新氧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美平台高速增长之下,隐忧却仍然很多。作为国内水深火热的医美行业“破局者”,它们在享受医美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的同时,注定要一并承担医美“标签”给它带来的种种质疑和挑战。
按照新氧自己的定位,它有点类似于“医美界的大众点评”,平台里有消费者特别是女性用户分享自己的整容塑形或美容经历,对各医美机构的价格与服务情况进行打分、评价;平台里还会有一些医美领域的医生或专家入驻,它们在新氧为用户提供各类专业信息与建议;当然最多的是各类医美机构,它们新氧平台上针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推广、宣传。
但新氧目前的增长其实是建立在行业的发展红利之上,并不代表新氧自身的模式是无可指摘的,相反,它面临的质疑非常多。
比如新氧典型的“重营销、轻医疗”商业模式常常让它陷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争议。新氧现在的主要盈利来源是什么?通过信息与平台服务向医美机构收取费用,简单来说,就是与医美机构们进行推广合作而收取的广告费。
要知道,新氧吸引用户的核心要素一直是“专业的医美领域PGC和真实用户的UGC”,它也是一直将自己往UGC内容社区的方向进行发展。内容社区的关键是什么?“真实”。但靠着医美机构养活的新氧跟用户来谈“专业”与“真实”的话,这种模式无法长久。
根据新氧招股书显示,2016年新氧营业收入为4909万元,这其中有2922.1万元来自预订服务,1986.9万元来自信息服务;2017年,新氧营业收入上升至2.59亿元,其中1.15亿元收入来自预订服务,信息服务则以1.43亿元反超。2018年,新氧的营业收入进一步上升至6.17亿元,此时的信息服务营收已经达到4.15亿元,占到总营收的将近七成。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服务费是新氧从整形美容机构直接收取的广告费用,预定服务费依然还是医美机构向新氧缴纳的费用——只不过变成了用户在新氧下单后医美平台给到新氧的返佣。
靠着医美平台养活的新氧其实更像一家“医美广告平台”,这种把自身盈利完全寄希望于医美公司客户的做法不仅让新氧一直存在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更让新氧本身的“可信度”存疑。
本来医美领域就是错综复杂、客户信任度偏低,而主打真实UGC的新氧竟然绝大多数盈利来源都出自合作的医美机构,新氧真的能忍住不用商业手段干预平台内容、倾斜流量、向用户推荐付钱比较多的医美机构吗?
这样的话,新氧赖以生存的专业、真实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模式就完全是个悖论了。
可能新氧自己也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它也曾尝试过通过例如进军线下医美行业等途径来实现丰富自己的盈利来源,但这些尝试基本都已经宣告失败了。
所以新氧还是回到了靠医美机构生存、向用户“忽悠”专业客观第三方的老路。比如新氧曾多次被媒体曝出平台上机构、医生资质存在造假问题,部分入驻机构还存在刷单的情况。另外新氧云诊所也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各类相关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
医美行业普遍存在的行业乱象正同时存在于新氧平台上,依靠新氧现在的模式,它完全没有办法改善这种情况。
根据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的医美行业执业者大约有17000名左右,但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十五万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九倍。这也就让私人诊所虚假宣传、无照经营、医疗事故频繁等成为常态,直接导致的就是整个国内医疗美容行业乱象频出。
医美行业普遍存在的侵犯明星艺人肖像权、“莆田系”医院等问题在新氧平台上同样是常态,作为实际上医美机构“广告平台”的新氧,只能成为国内医美行业乱象的出口,而无法为这一情况带来“革新”,除非它真的能够找到广告之外的核心盈利渠道。
所以从根本来讲,新氧是没有办法作为“医美界的大众点评”而存在的,医美这个行业太垂直太特殊了,它没有办法给到新氧那么大的腾挪空间来保持自己所谓的专业性、中立性。
当然,新氧只是走在了行业的前面,与新氧一样瞄准了互联网医美行业赛道的其他平台们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更美、悦美、美丽神器、美呗、美黛拉、口袋喵、美美咖、一起美、阿里健康、美团……行业大量玩家参与之下,我们虽然见到了资本的追逐,却仍未看到医美行业真正的曙光。
也许有一天以新氧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们真的能够革新目前医美行业所存在的种种乱象,能让广大爱美人士放心“变美”,但至少在今天,它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以上回答截止到2019年6月11日,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
o2o还有未来吗
o2o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未来前景看好。
所谓O2O,是指Online(线上)与Offline(线下)的协作模式,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均可以找到O2O渗入的痕迹。例如在餐饮方面一款APP应用“优获云菜谱”,它以餐厅商家在线为基础,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了提前点菜、下单的便捷O2O模式服务。
新零售行业现状与前景
新零售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如下:
新零售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 *** 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列表
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的医美行业执业者大约有17000名左右,但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十五万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九倍。这也就让私人诊所虚假宣传、无照经营、医疗事故频繁等成为常态
台里还会有一些医美领域的医生或专家入驻,它们在新氧为用户提供各类专业信息与建议;当然最多的是各类医美机构,它们新氧平台上针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推广、宣传。但新氧目前的增长其实是建立在行业的发展红利之上,并不代表新氧自身的模式是无可指摘的,相反,它面临的质疑非常多。比如新氧典型的“重营销、轻医
达78.7%。付费用户数也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6.89万增长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12.73万,增幅达84.9%。显然,中国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渐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