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的底色是什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

华衣锦 学知识 3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上海文化的底色是什么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上海文化的底色是什么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怎么样
  2.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
  3. 你见过最骚气的视频是什么
  4. 传统文化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总结来说,当代人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5. 有哪些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

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怎么样

要说文化底蕴,那就得先界定一下这个概念。

严格来说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看到文化底蕴这4个字,一般人之一眼想到的是,历史上是什么地位?有没有做过都城?从古至今出了多少历史名人?用比较通俗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古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

以这个角度来看,上海的文化底蕴真的不深厚,这是个基本的事实。

以现在上海的行政区域来看,主要涵盖了明中期以来的松江府,加上苏州府以及太仓州的一部分。上海这个概念本身最早是出自于元代设立的上海县。上海县的霞静在晚清开幕的时候,大致相当于现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加上闵行区的大部分。注意是中心城区,而且是老中心城区。也就是杨浦,普陀和闸北的很多地方,其实都不涵盖在内。

回归到上海县本身,在近代开埠以前,其实没有太多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东西。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一个在苏州,一个在扬州。和上海关联不大。虽然上海在明代时也成为了棉纺织业的重地,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手工业方面依然以苏州为翘楚。在政治层级方面,上海的地位不是很高。长期维持县一级的行政级别。真正意义上升格是到了民国时期设立了上海特别市,这才一下子从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当中剥离开来,成为了一个省一级的行政机构。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直辖地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城隍庙是上海中心城区更具有中国传统风貌的地区。其中的豫园是上海为数不多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始建于明代。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古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虽然颇受来上海短期观光商务旅游的外国人欢迎,但实际上除了豫园和城隍庙保持了较为传统的中式风格建筑以外,其他的仿古式建筑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城隍庙商圈的繁荣实际上也是从近代上海开埠开始的。也就是说这个商圈的历史同样是近代的。

而对上海棉纺织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黄道婆,现在虽然有纪念馆,但是解放以后修建的。原黄道婆的祠堂早已被毁。黄道婆在历史当中的记载极其少见。最原始的记录,出现在南田辍耕录,不过寥寥百余字而已。

现在最有名的上海古代人物是晚明时期的大学者徐光启。徐光启曾经出任过工部尚书,进入过内阁,在当时来看,可以说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了。而在历史上被人记住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和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所进行的一场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徐光启作为中国当时最早一批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成为天主教徒的士大夫,为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徐家汇地区的天主教宗教发展打了一个根基。徐家汇从地名上看就和徐光启家族有密切联系。由于徐家和天主教的密切关系,近代以后,天主教对于这一地区着力很深。徐家汇地区现在保存了大量近代以来的天主教宗教遗产。比如大教堂,观星台,圣母院,图书馆等等。土山湾孤儿院其实也是天主教开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同时又由于它系统化的引进了西方的绘画和工艺技术,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有特殊地位。甚至于徐光启的墓地,实际上也是由近代天主教徒出资重修的。徐光启不会想到自己在去世将近300年后,自己的家族聚居地居然成为了天主教的圣地。

除了这些以外,剩下的就是一些寺庙了。其中最古老的就是上海的龙华寺,相传始建三国时期。龙华寺还保留了一些古代遗址。至于静安寺,则几乎都是新建的了,没有什么古代遗存可言了。

以上就是上海,在近代以前能够拿得出手的景观和著名人物了。当然,现在在统计的时候会把民国时期并不归属于上海管理,但解放以后归上海管辖地区的著名人物也划到上海古代著名人物当中去了。这样做不算错,不过总有拉郎配的嫌疑。

上海虽然在古代的时候地位很平庸,但在近代的时候,地位却非常突出。中国近代史上一半的重大事件是发生在上海的,这句话绝对不过分。

有人把上海近代以来形成的文化成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有多个方面的。总的来说,实际上是以传统的江南文化为基础,又吸收了西方的文化。这种文化从正面上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一种转型,尤其是转型当中的典型代表。从反面来看,又带有浓厚的殖民文化色彩,反映了西方列强近代对华的文化侵略。

至于庶民阶层的社会生活习惯,也有人称之为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这种文化由于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往往被很多外地人用来嘲讽上海人。平心而论,上海的小市民文化当中,虽然有糟粕,但也不乏社会进步的因素。很多时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是因为商业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之间的矛盾。而并不是做人的道德品性问题,更不是地域性的性格问题。随着其他地区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对于上海小市民文化的负面偏见,近些年来实际上在减少,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上海开埠至今,已经将近200年了。在这样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内,上海已经积淀了较为丰厚的近代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是瑕瑜互现的。解放以后花大力气清理了殖民文化,使得我们当代人看到的海派文化相对来说是比较干净的。有人哀叹上海的海派文化衰落或者不完整了,但实际上要看到海派文化的原生状态当中有大量的负面内容,刮骨疗伤不可避免。

总的来说,近代以前的上海历史底蕴非常薄弱,近代以后,上海形成了较为丰厚的文化积累,但这种文化由于特殊年代特殊背景的原因,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整传承的。上海确实是有文化底蕴的,但不是那样一种长久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而是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所形成的。而这种文化,又不是能够完整传承的文化,其自身存在着严重的殖民地性质缺陷。在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之后,重新开启新的文化积累过程。这就是上海目前的文化积淀最真实的写照。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

我对这4个城市算是比较了解的,曾经两次在北京参加培训,一次是三个月,一次是4个月,学习之余,吃、住、玩在北京。因在上海策划展览,时间半年,索性就住在上海住了半年。我工作和常住深圳,广州是广东省的省城,文化旅游厅、教育厅等都在广州,自然常去广州。而我孩子在成都上的大学,也常去成都的。

因此对这四个城市是有发言权的,但对一个城市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可能提及表象和皮毛。

一、北京:高级、现代、大气

高级一一

北京是“帝都”,到处显示高级,北京是“三高”最多的城市,我说的三高指的是:高级领导干部(部以上)、高级将领(少将以上)、高级知识分子(教授、研究员、一级演员),北京是最多的,在人才方面,职级方面,北京是更高级的。

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你走过的胡同当年是谁住过的,现在某某演员也住这里。

在餐厅、酒吧你遇见的人,有人会介绍,他是某某大院的,那个大院是什么部。

在北京恭王府门前,在去西山看红叶的路上,经常遇到拉三轮的,一问一侃,哎呦喂,人家是正黄旗或镶黄旗,王爷的后代。千年田地八百主,十年兴败许多人。北京最能看到历史的变迁,人世沧桑。

帝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除了帝王气,还有很多高级得让人肃然起敬的东西,高大上的建筑物、大院,各种高级酒店、俱乐部,代表各种权限,代表富贵,还有许多个环,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每一环都是一个圈层,想进入里面的圈层要不停地努力,要几代人,当然也要运气。

现代一一

北京历史悠久,是六朝古都,文物古迹众多,哪个城市都比不了。北京同时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现代科技、教育、贸易等都处于领先水平,各种现代化设施,北京是最多的。北京上市公司是最多的,市值是更大的,要谈什么总部经济,要谈什么金融中心,要谈什么国际化大都市,什么CBD、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学术中心、恩格尔系数、互联网+,北京当仁不让属之一。

这也是有人说:多少个上海也比不了一个北京。这话有点大,但不无由头。

大气一一

上海文化的底色是什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北京人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更大气的,兼容并蓄,南北并包,养成了北京人开放、大气的性格。

北京虽然是帝都,北京人从来不把河北人看成乡下人,而当作父老乡亲,北京人不欺生,不排外,顶多就是“为我所用”的想法。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北漂”的原因,北京人喜欢叫“哥们儿”“姐们儿”,说白了比较讲究个人情味。

北京人小生意几乎看不上眼,谈的都是大项目,以前喜欢搞个什么中字头的协会之类,现在这个不灵了,但北京人靠“官商”经营的习惯仍然改不了。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基本上是外地人。

二、上海:现代、摩登、国际化

现代一一

指的是上海工业、科技、金融、贸易等现代化水平。上海一直被称作“魔都”,但上海现代化程度是更高的。

在黄浦江滩看上海,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无不体现上海的现代化水平,在高楼表象之内,是现代大公司、大企业。2020年,上海GDP接近了4万亿。上海外贸突破3.48万亿规模,保持全球之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制造业等等继续保持世界之一。我曾参观过上海洋山港,见识过其无人驾驶的大货柜车,倒车入库的情景,港口装卸机械自动化、信息 *** 化等方面让人惊叹。

摩登一一

指上海人生活方式比较现代、时尚,开风气先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以摩登之都成为时尚风向标,也在这之后,上海就被称作“摩都”,老电影、老明星也都出自上海,至今上海仍然传承了“魔性”的一面。

国际化一一

上海在国际化道路上已走得很远,跨国公司,外贸产品,寻求世界先进的生活方式。

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如果太过,就适得其反。上海人以精明、精细著称,太过了,会给人“小气”的印象,老上海人来自苏杭宁波,但一直将他们当作“乡下人”,上海人对外地人往往低看一眼,对外国人往往高看一眼,这是上海人的“优点”还是“缺点”?

三、广州:神话、商业、开放

神话一一

广州是因“五羊”神话建立的城市,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神话。我们知道,有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总部在广州,创造了一些现代神话。广州是真正最富裕的城市,主要是藏富于民。

商业一一从十三行,到广交会,到现在国际贸易,广州一直沿续着商业传奇。

看到广州多条繁华的步行街,遍布街头的商业城,可见识广州商业的繁荣。

有人分析广州的GDP,常迷惑不解,广州大品牌没有其它城市多,为何牢牢立于一线城市?其实广州有他自己的优势,就是商业,往大说是贸易。

在广州从商是更好的选择,家家户户都有生意人,广州居民因此也是最富裕的,深藏不露。

开放一一

广州是开放最早的城市,也是最开放的城市。开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思想更先进,更前卫,更具包容性。

这是我们在广州街头看到有很多外国人,有一些“巧克力街区”的原因之一。

在广州,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用钱来买的。

有句老话说:老不入广。讲的是广州气候、生活节奏不适合老年人,还有一层意思,广州诱惑太多,老龄人在广州也有可能迷失。

四、成都:实在、安逸、休闲

在中国内陆,特别是西部,出现成都这样的城市是非常可贵的。

实在一一

成都给我的印象是实在,成都人工作、生活、待人方方面面都很实在,真实不虚,一点都不玩“变脸”。

安逸一一

到了成都,就能感觉到成都的安逸。

成都自古就是“天府之国”,经济富足,养成安逸的性格。

安逸并不是偏安一隅,而是安居乐业,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安逸是通过奋斗得来的。成都GDP一直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靠奋斗得来的。只有工作搞好了,家庭搞好了,有钱了,才能安逸。

休闲一一

提到成都,很多人会联想到“休闲”一词。成都“休闲”之都名不虚传,到处是商业街、美食城、茶馆。成都的物价与其他的一线城市相比是比较低的,性价比更高。

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也是一种文化。

成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是川陕甘、云贵川、川藏的交汇点,独树一帜的“休闲”文化,吸引大量游客,使成都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城市。

我是“易经大讲堂”,易经的根本道理是万物负阴抱阳,好的方面也包含不好的一面。上文说过“老不入广”,古人还有一句:“男不入川”。说的是四川太安逸休闲了,男人去了,一味过“安逸”生活,容易丢掉奋斗的初衷。

你见过最骚气的视频是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关于最骚气的视频,我个人认为是《西游降魔篇》里文章跳舞的片段。

西游降魔篇里,文章饰演的是尚未悟道的唐玄奘,他被一位姓段的 *** 同时也是一个驱魔人爱上,可唐玄奘一心向佛,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无奈之下的段 *** 只能伙同自己的族人困住了唐玄奘。

在这期间,段 *** 向手下一个女族人询问怎么样才能让唐玄奘爱上自己,女族人给出的办法是让自己变得妩媚性感,让男人看后眼神便不舍的离开,她还给段 *** 一个听话符,这个符可以让段 *** 同步她的动作,这样就可以帮助段 *** 跳一段妖娆的舞蹈。

可事情总是阴差阳错,没想到这符在巧合之下被贴到了唐玄奘身上,于是同步女族人舞蹈的便成了唐玄奘,此时,唐玄奘被两个男人看守,两人见唐玄奘竟然跳出了女人的舞蹈,感到极其恶心,而且唐玄奘还特意在二人面前跳舞,最后两人忍无可忍,把唐玄奘痛揍了一顿。不得不佩服文章的演技,他居然真能跳的出来,简直是骚气的不行!这么个跳法估计谁见了都会忍不住揍他一顿。

这就是我觉得最骚气的电影片段,希望可以帮到你。

传统文化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总结来说,当代人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谢谢题主!您提的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

英国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读经典的意义!

传统经典可谓汗牛充栋,那么阅读重视经典,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呢?

一是增慧启智。

读经典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如《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阅读《资治通鉴》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历练思想,增长智慧。

元末明初胡三省曾评价:“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学者王鸣盛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所以在我家的书柜里收藏的经典书籍里就有胡注《资治通鉴》。

二是明德立身。

阅读经典还可以使人明德励志,修心立身。

《大学》里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论语》中孔子也曾谈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坎耶里曾经说“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硕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所以我们当代人不仅要读经典,还要传承经典!

谢谢分享与支持!

有哪些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

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很多,《上海一家人》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电视剧《上海一家人》,豆瓣评分8.4。

这部剧1992年上映,据说当年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效果,是全国妇女的挚爱,甚至当时在上海有很多女性去南京理发店要求剪片中女主沈若男的发型。

1932年,上海还没有解放,一个乡下小姑娘跟着爸爸,坐上小舢板,摇到上海滩。穷啊!闸北棚户区漏风的房子,爸爸每天拉黄包车养活女儿。

你看,棚户区集体排队倒马桶。握草,和《罗曼蒂克消亡史》比起来,简直就是到了个假上海呀!

我之前从来不知道马桶是倒的,马桶不都是抽的吗?

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病重去世,若男成了漂泊上海滩的孤女,好心的同乡巧珍一家收养了她,早慧的若男很小就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也早早学会了看人眼色。

小若男的父亲去世

奶奶用捡破烂的钱换了一块麦芽糖,分给孙子孙女吃,若男虽是个孩子,内心非常想吃糖,却推托自己大了不吃糖,善良的巧真看在眼里,把若男叫到外面偷偷塞了块糖在她嘴里。

这一段把一个孤女寄人篱下,看人眼色行事的心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李家对她好,当她是自己家女儿,但关起门来,她毕竟还是个外人。

好看的电视剧,是有血有肉的,编剧是要体验过实实在的生活才写得出。不像现在,电视打开,就看到神仙谈恋爱,妖怪在打架……我斗胆总结一句:没有倒过马桶的裁缝不是好编剧。

演小若男这个小演员特别好看,一看就讨人喜欢。

她被大人们眷顾着,除了她孤苦无依的身世,更因为她超于同龄人的懂事、聪慧、勤奋。

青梅竹马的阿翔哥、卷毛哥、黑皮哥都喜欢她,除了她温柔善解人意的性情,主要还是因为好看,好看,好看,过去,那叫“棚户区一枝花”

若男丧父被皮条客盯上,躲在黑皮和卷毛的破屋里

脸长得好看,没用,这是上海滩呀!好看的好女孩最难活下去。

于是她去学做生意,碰着的老裁缝脾气特别怪,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小若男倒痰盂

挨裁缝师父毒打

苦头吃足,本事也总算学着了。

旧社会底层的女子,没有接受过系统良好的教育,在社会上做事,要么靠有钱的男人,那得“活儿好”,要么靠有钱的女人,那得“针线活儿好”

少女若男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就是她别的那朵白兰花。

《上海一家人》写的实际就是一个上海女裁缝。说穿了,巴黎的CocoChanel也是裁缝呀,一样做针线活的,一样在大都市杀出一条血路。你去买这样的女人做的包,能不流点血吗?!

CocoChanel

外头再乱,太太们旗袍总归要穿,若男的手艺得到很多有钱的太太 *** 认可,不容易啊……客户越来越多,她也算在上海滩摇摇晃晃站住了脚。

张爱玲看得透彻,在《色戒》里就写过这个年纪的太太们喜欢有年轻漂亮的女性簇拥,众星捧月一般,内心其实是酸的。

沈若男做旗袍的生意,和王佳芝在牌桌上一样,是伺候那些连大姨妈都没有了还死要好看的有钱太太。小阿姨做不到啊!

若男独立门户,自己开起了裁缝店。可好景不长,上一秒还挂着红绸的服装店转瞬毁于炮火的轰击。

沈若男为生计奔波,一次陪赵太太去买衣料,英国衣料店的高管觉得她既懂服装,又有眼光,还会讲英文,雇佣她当店员。

后来女主开挂,高管回国,沈若男接替了他的位置。沈若男终于从一个跨国企业前台小白领的位置爬到了公司管理层,一部旧社会“杜拉拉升职记”诞生。

女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太太 *** 们用私房钱帮她开了绸布店,她一边做着跨国企业的CEO,一边自己创业开公司,有生意头脑的人都懂,这叫“飞单”。

当然,这部电视剧当时收视率这么高,不光是上海女人的事业奋斗,还有很多好看的感情戏。神秘的卷毛哥回来了,牵起了若男儿时的记忆。

若男几次三番拒绝对她表白真心的黑皮,却坚持要等卷毛哥,政治正确!

虽然最终若男也没等到卷毛哥回来,就嫁给了书生何志伟,大概也是因为看重何志伟“读书人”的身份,以弥补自己文化方面的缺憾。

何志伟虽博学多才,体贴入微,却缺乏生活的磨砺,心高气傲,不切实际。当他身上的光华被婚姻生活的繁琐现实磨去,渐渐露出其狭隘懦弱虚伪的本性。

这部26集的电视剧拍了10个月,还原了一个大时代里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更好看的电视剧还是要贴近现实生活。生活里没有大事,都是鸡毛蒜皮,写得出这些才是功力。

放最后一集的这天,全上海的阿姨妈妈都崩溃了。她到底离不离婚,初恋情人到底活着回来了吗?

不知道!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心塞吗,没有用!人只要一直活着,生活永远可能被改写。

旧上海女子

>>>>沈若男(李羚饰)——典型的旧社会上海底层女子

她之所以成功,聪明、漂亮、精明、时运缺一不可,甚至还有很多人的相帮,一个弱女子才能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走到这一步。她宽容大度,知恩图报,对人永远笑脸相迎。更高级的女子是会发嗲,又识大体。

她知道自己每走一步都是和命运讨价还价,随时都有一败涂地的风险,仍然勇于前进,除了对生活的乐观向往,也是因为其实本就一无所有,即使输了又怎样,最多退回到一无所有。她虽出生底层,也读过一点书,知道基本的尊严和体面,也懂得如何笼络资源。是一个不折不扣外柔内刚的女强人。

>>>>金桂花(吴冕饰)——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在染坊长大,她和沈若男其实是有点惺惺相惜的,她没有谋生的手艺和技能,只能不断出卖自己的身体,若男的绸布店被查封,是她在局长耳边吹了枕边分,才得以保住的。像她自己说的,他们都是要吃人的。

她对若男有愧疚,也有若男帮她抚养儿子的感激,她懂得钱是要抓在自己手里最安全,逼急了也要泼皮耍赖,做别人的小老婆,在小公馆里呆着,内心始终是缺乏安全感的。

>>>>李巧珍(曹翠芬饰)——穷人眼里更好的妈妈,贤妻良母

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家庭,在生活的困境中也从不出卖自己的原则,对待若男如同亲生女儿一般,把自己所有一切都奉献给了子女和家庭,一生都在苦难中前行。但始终教育自己的儿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确实也把儿女教育的很好。

影片之一集,巧珍嘴对嘴喂女儿吃肉的细节,恰好体现了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对子女的慈爱。

幕后

1

结合历史节点

本剧在拍摄时也结合很多历史节点,比如上海五卅运动爆发,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体 *** 运动,本剧从底层劳工的视角进行叙述,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叙述角度大相径庭。八一三淞沪抗战也作为一个历史节点被写入剧情当中。

2

四季实拍

这部26集的电视连续剧,拍摄了10个月,分别经历了春、夏、秋三季,上海本就是四季分明的城市,拍摄时的一些细节点出了季节的更迭。第七集中,若男旗袍上别的白玉兰,暗示出拍摄时正值6月。

3

石库门文化浮世绘

这是一部描写上海底层石库门文化的浮世绘,编剧扎实的生活经验,对细碎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很多生活细节的描写都有理有据,贴近现实,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件都被生动地刻画出来。

如金桂花做别人小老婆后,在小公馆里织绒线,说明她的身份低微,融不到和太太们一起打麻将的圈子里,又回不到自己本身的阶层,只能在小公馆里织绒线打发时间。

4

一部契合了历史进程的现实主义作品

《上海一家人》是一部契合了历史进程的现实主义作品,还原了当时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

和现在电视剧或充斥高楼大厦、风华雪月、尽显浮华;或怀着喋喋不休的旧;或为观众虚构一个粉红色的乌托邦,聊以逃避现实相比。我们更期待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生活没有什么大事可言,尽是鸡毛蒜皮的琐屑,能够通过这些琐碎观察人的本质,是功力。

最后,致我们每一个在大城市漂泊的灵魂,有时候我们为自己搭建起坚硬的外壳,是掩饰内心的脆弱和柔软,有时候我们披了一层温柔的外衣,其实早已坚定无比。永远对生活有期待,永远不丢失希望,因为我们来时本就一无所有。

上海文化的底色是什么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什么气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上海 什么 别是 底色 四座

发布评论 5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22:01:14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以摩登之都成为时尚风向标,也在这之后,上海就被称作“摩都”,老电影、老明星也都出自上海,至今上海仍然传承了“魔性”的一面。国际化一一上海在国际化道路上已走得很远,跨国公司,外贸产品,寻求世界先进的生活方式。任何生活方式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如果太过,就适

2023-08-16 17:47:56

无不体现上海的现代化水平,在高楼表象之内,是现代大公司、大企业。2020年,上海GDP接近了4万亿。上海外贸突破3.48万亿规模,保持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制造业等等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我曾参观过上海洋山港,见识过其无人驾驶的大货柜车,倒车入库的情景,港口装卸机械自动化、信息网络

2023-08-16 19:11:28

安逸并不是偏安一隅,而是安居乐业,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安逸是通过奋斗得来的。成都GDP一直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靠奋斗得来的。只有工作搞好了,家庭搞好了,有钱了,才能安逸。休闲一一提到成都,很多人会联想到“休闲”

2023-08-16 21:14:05

哪些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很多,《上海一家人》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电视剧《上海一家人》,豆瓣评分8.4。这部剧1992年上映,据说当年造成了万人

2023-08-16 18:42:09

然勇于前进,除了对生活的乐观向往,也是因为其实本就一无所有,即使输了又怎样,最多退回到一无所有。她虽出生底层,也读过一点书,知道基本的尊严和体面,也懂得如何笼络资源。是一个不折不扣外柔内刚的女强人。>>>>金桂花(吴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