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排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
坐标湖南张家界,以前很害怕殡葬这种场合,去年我更爱的奶奶去世了,全程见证了殡葬的整个过程,其实死人没有那么可怕,她只是睡着了。
一,【去世时一定要在家里。】我奶奶住院了两个多月,一直靠营养液吊着最后一口气。奶奶有一天忽然很郑重的跟我们说,她要回家,不住院了。回家几天开始不停地大小便,黑色的,整个人骨瘦如柴。长辈们都说这是拉的净身屎,寓意人活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地走。
二,【亲人们的临终关怀,一定要一直陪伴到最后。】拉完净身屎后的那几天,我们全家所有的人,爸爸他们几兄妹,还有我们这些孙儿孙女都一直在床边轮流陪护着她,奶奶陷入一种昏迷,偶尔清醒过来,轻轻地唤她“奶奶”,眼珠子会转动,还会流泪,但无法表达。
三,【棺木要备好】弥留之际,原先准备的棺木是原木材的,这时候就要请漆工刷漆,里面刷红色,外面刷黑色,漆干之后,还要把里面铺上几尺红绸子,因为人生三大喜事,一是出生,二是结婚,三是过世。白喜事也要红色的。
四,【断气之前穿好寿衣】去世那天晚上奶奶手举着一直在糊里糊涂的喊,听不懂喊什么?手还不停地抓,我们以为是害怕身边没人,都紧紧抓住她的手,守护在她身边。二姑说要给奶奶穿衣了,我当时没明白,以为给奶奶擦洗,等在外面。过一会儿进去就看见奶奶已经穿上了一套紫红色的寿衣,还戴了黑色的布条帽,上面绣了花。一定要在身体温热时穿衣服,一方面身体僵硬后不好穿,另一方面寓意穿新衣,奔新的世界。
五,【穿寿衣的必须是儿子儿媳】这个里面有讲究,当时还因为谁穿袜子吵起来了。因为我妈妈全程穿的,我婶回家休息了。她来的时候就和我妈吵,吵什么呢?二姑告诉我,穿袜子是往上提的,谁帮着穿,谁家后人就会发财。裤子鞋子同理。而且后人会抢着拿一件奶奶的物件,一是做个纪念,二是图个吉利,但必须是往上提的,往下脱的拿了触霉头。
六,【过世蚊帐降一半,打地棺,亲人哭祭】一阵胡话后,奶奶安静了一会儿,好像是睡着了。早上又开始手不停地抓,还喊着“走开”之类的话,我们以为是大家都围在床边,空气不好,喊我们走开,就都到堂屋里去了,只有爸爸二姑和姑父留下来。约莫十分钟后,就听到了二姑她们撕心裂肺的“妈妈”一声让人惊厥的哭喊,我们都跑了进去,哭成了一片。
爸爸打 *** 通知了奶奶的娘家人,舅嗲和姨婆她们一会儿就来了,奶奶的几姊妹一个接一个的哭,都有哭词的那种,像我们这女儿出嫁时哭嫁一样,叙述着奶奶在世时两人之间发生的事,表达深深的不舍。一阵接一阵,哭的所有人都心碎。
七,【接阴阳先生和道士进门】通知了阴阳先生和做法事的道士。阴阳来了之后吩咐家里有威望的老人理事,安排打地棺。地上铺上席子和布单,上面再铺上晒干的芝麻杆和稻草杆,把奶奶从床上抱下来放在了地棺上,床的蚊帐要降下来一半。
地棺旁边烧了一坛子纸钱,由奶奶的弟弟给她脸上盖上一张白纸。可能是怕来送最后一程的人看到脸被吓到吧。纸钱燃烧完冷却后,不能倒掉,这个需要我爸爸,她大儿子用布袋装起来。寓意奶奶留下的钱,造福后代的,不能丢。
八,【阴阳先生看下葬时间和选下葬地点】阴阳先生用老黄历看下葬的更佳时间,然后和爸爸上山选下葬地址,我也跟着去了。一开始看的两块平地,他用挖锄刨了下,说是石头太多不行,来到了半山腰树林掩映下的一块坡地,是我叔叔种的玉竹地,阴阳一看就说这地方好,斜坡地,排水性好。然后拿出罗盘看下葬的方位,看好后用白粉划线,并在墓门正前方烧了纸,还放了饭菜,往地上倒了三杯酒。让我和爸爸一人跪着磕三个头。
九,【道士做法事,亲人戴孝】回到家,道士已经进门在做法,奶奶已经睡到自己的棺木里了,在正堂屋设的灵堂,我们每人发了一条孝布,戴在头上。我和哥哥妹妹跟在道士后面点酒,道士鞠躬,我们鞠躬,道士手上拿的那个毛遂子一挥,我们就三叩首。爸爸抱着奶奶的灵位和妈妈他们在大门口,来了客人就要一排跪着磕头,感谢邻居亲人来帮忙送家里老人。来的客人进门后也要到堂屋里的灵牌和遗像前磕三个头。
十,【89岁是喜寿,宜大操大办】奶奶去世时差几天就要满90岁了,高龄老人去世算寿终正寝,大喜事。所以爸爸还接了管乐队,道士唱完,管乐队开始,一潮接一潮,很热闹。送上山的前一晚,所有人都不睡,围在灵堂陪最后一晚。
十一,【盖棺时家人亲属见最后一面】出殡吉时快到时,所有的晚辈都要磕头,然后围着棺木一个一个的转圈看最后一面,我当时把奶奶生前给她买的手机放进了棺木里。所有人都哭的稀里哗啦。然后淋白色的胶,用抓钉钉紧了棺木。
十二,【上山路上全村的人都来送】随着道士一声长喊,八个男人抬起了棺木,棺木上要铺大红色的毛毯。爸爸抱灵牌,叔叔抱遗像,妈妈婶婶走旁边,我和哥哥妹妹跟在他们后面,奶奶的棺木紧跟在我们后面。我们走十步,要回头跪下来磕头,送葬的队伍在鞭炮声中快速的跑着。据说送行的过程中是不能停的,也不能歇气,必须一鼓作气跑到下葬的地方。
十三,【亲人衣服垫棺,接米】到了墓葬地,我妈妈要把提前准备的衣服,我们家人穿过的,垫在棺木下。表示跟奶奶亲,我们都舍不得她的离开。阴阳先生跳下井,沿周围撒米。我们后人全部围在墓井旁,跪着,用自己的衣服准备接米,阴阳站井里往外抛,接的米越多越好,也是讨好彩头的。
十四,【踩坟磕头烧旧衣】棺木下葬后,爸爸叔叔他们要帮着一起一铲一铲的填土,填好后,我们所有的后人围成一圈,转圈圈踩紧实。阴阳嘴里还说着很多吉利话,比如“孩子不怕差,随便一考都是清华和北大”“后人有钱存,买下整个长沙城”…然后我爸爸需要给阴阳先生一个红包。一般是188,吉利数。我们所有人再一次磕头,下山。
十五,【生病期间的药罐子之一时间要扔掉】回到家后,妈妈和婶婶要整理奶奶生前的一些衣物啊,用具那些,生病时候的药罐子,药,要马上扔掉的。这个放在家里是非常不吉利的。
其他的那些东西被我叔叔一车拉到了附近不远的空地上,我们所有的后人又赶到那里,还有道士一起,道士会再哼唱一段,然后爸爸点火,开始烧奶奶的旧物,寓意是去到那边也不愁吃不愁穿,应有尽有。我们后人要围着火堆左跑三圈右跑三圈,我们跑的时候有风,火会越烧越旺,寓意着我们所有的后人日子越来越兴旺。
十六,【去世前三天,天天要送亮】去世的那前三天,我和爸爸叔叔他们一家,每天五点之前去到墓地给奶奶点一支蜡烛???,烧纸钱,放鞭炮。寓意是奶奶去的路上不孤单不黑暗,在那边的日子敞敞亮亮。
十七,【五七所有亲人都到齐】去世的第35天,是奶奶的五七,所有的晚辈后人都要去墓地放鞭炮烧纸钱,然后回家后大家一起聚在一起吃个饭。告诉奶奶我们后人会团结,会相亲相爱,会过得很好,放心的走,不用担心我们。
至此,一个出殡的全程才算完,再就是过年清明都要去墓地祭奠。一个人的一生就以一捧黄土结束。但奶奶没有离开,她来过,就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里!
就像电影【追梦环游记】里说的,去世的亲人,只要你还记得她,她就活着…
追悼会和葬礼的区别
葬礼应该是指死者去世后的整个丧礼仪式过程,而追悼会只是葬礼的一个环节。一般逝者从去世到下葬或火化都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举行种种仪式哀悼死者。
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一套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葬礼程序,有时候随着地域不同也会有差异,不过共通的是葬礼过程都包括殡仪、举哀、安葬等。
细节化的话,可能要先整理死者仪容,换服装(如中国的寿衣),布置灵堂,守灵,亲朋故旧致哀,追悼会,出殡或送葬,火化或下葬等。追悼会只是葬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还不一定都会有,普通老百姓就不一定举行追悼会,农村的可能就更少了。
什么叫人生低谷,在人生低谷时怎么撑过来
所谓人生…人的一生,有始至终。
纵始未终,淡何人生,又何来低谷,世事无常,没有人知道自己明天会怎样。未历经生死,不足以谈人生…
人生所谓的低谷,不过是今人回首以往时的一种情节,一种今非昔比的小结,一种困难时期的经历回味。至于怎么撑过去的,其实是众生求生的一种本能,一种求生的意念在支撑,难道世间还有比求生更为坚强的意志吗?
晚上走夜路,你们碰到过什么古怪的事情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给地里种的苜蓿,是给马,牛,驴,骡子这些牲囗种的草。但嫩叶子有营养,人也可以吃。
有一次,邻居高迟趁别人还在梦中,他深更半夜去偷生产队苜蓿,因为怕别人知道,也不敢叫同伴,一个人带着自家一条黄狗,苜蓿地距离家还有2里路。借着隐隐约约的月光,(天上有云朵丿一路直往前走。
走了一半路时,突然狗狂叫起来,他仔细一看,前面有一个人,这时他也胆子大了,有同伴了。他把狗打了回去,以防咬伤别人。
把狗赶走,他一直追那个人,走着走着,也迷糊了,只管跟着那个人走…。
晚上没回来,媳妇也着急,又不能告诉别人。东方刚亮,他带着狗去了地里,咋晚走过路狗知道,带着主人一直走到沟边,媳妇看苜蓿地没有人,这时狗在沟边到处跑…。
突然,黄狗汪汪直叫,媳妇顺着狗咬地方看去,大吃一惊,不好丈夫掉到半沟地上了灬。
走近叫醒丈夫,问情况,“我跟着前边那个人走,也不知道怎么睡到这儿了…。
媳妇发现无大碍,回家叫他弟弟拉一辆架子车,把丈夫拉回家。
最后,多年都心里都有阴影,晚上不敢走远路,也弄不清怎么一回事。
人祭祀时为什么要烧香,起什么作用
人祭祀时为什么要烧香,起什么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到过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源于佛教。
意思是说,上香的目的,是供养佛菩萨或神灵。手持香炉,焚香礼敬。香烟袅袅,徐徐降落在佛陀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道后,即会降福。
也就是说,“香”,是弟子把自己的虔诚向佛之心转达给佛。这里的“香”就成为“信使”。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种虔诚的、真诚的供养,因为按照佛教说法,香是传递真诚的媒介。焚香中会产生一种清净、虔诚、忘我的状态。看着一缕缕清香的烟,袅袅上升直达天庭,自己的意念也会升华在忘我的境界中。
佛家认为,香和上香人的智慧、德性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佛教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
故此,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特定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上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隆重的上香仪式过后,法事才算正式开始。
另外一种说法源于道教。
据说道教敬香有两种:
一是殿主烧香,一般用立香,以三炷香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的距离,也有讲究。三炷平列以不过一寸宽为标准,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的说法。
这三炷香,据传都有名称,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
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主。敬拈檀香,非常讲究,每炷檀香长短粗细都有规定。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之一炷香插入香炉中间,第二炷香插于之一炷香的左边,第三炷香插于之一炷香的右边,三炷香平列并拢。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据传,道教许多法事里,也是以敬香仪式为先导。
比如在道教经典《万法归宗》“请仙法”里,就有一个专门的“焚香咒”:请仙时,先摆三盘果子,茶、酒各三盏。咒语曰:道由心合,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注仙愿。真灵下降,仙佩临轩。今臣关告,迳达九天。所启所愿,感赐如言。
可见,上香焚香,既是佛家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民间,老百姓认为神灵和鬼魂都是以香为食物的,因此供养神灵、鬼魂也都是用上香。
当然,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有精华,也不乏糟粕。在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应该兼收并蓄。
另外,也有人认为,上香敬神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神佛初衷的。神佛不可能像人世间的贪官污吏一样,喜欢受贿的。这世界上假如真有神仙,他们肯定是最主持公道,也最讲究公平的,不可能因为某些人烧香拜佛,就会得到善果;也不可能因为有些穷人没有能力供奉神仙,就得不到好结果。
我个人认为,民间这些习俗,应该是来源于佛教、道教传统,受佛、道影响,加上老百姓自己的理解、想法在里面。不管神仙喜欢不喜欢受贿,但老百姓宁愿相信上香就是一种敬仰的做法。
当然,在焚香祷告的同时,还有烧纸的习俗,据说这习俗从汉朝就开始了。一是寄托我们对故去先人的哀思,二是希望逝去的先人们在另外那个世界上吃喝不愁,衣食无忧。
烧纸主要有黄表纸、金箔纸、元宝纸等。
所谓黄表纸,是一种专业术语,意思是指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
既然是习俗,那就肯定多少得有些讲究。黄表纸,其实在任何的宗教信仰里,都是首选。黄表纸的黄色,和“皇”同音,代表着大吉大利的意思。自古以来,黄色那就是尊贵之色,古来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者皇族才可以专享黄色,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这个资格。
黄表纸之所以受青睐,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或许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黄表纸 *** 流程比较复杂:每年端午节,新竹出林尚未散枝时,砍下划片打捆,投入石灰塘子里揽制,使其纤维溶融。然后清洗、储藏等。二是黄表纸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姜黄粉,遇到碱水会变红。一般烧纸则没有这个特征。故此,比较讲究的人家,一般都用黄表纸。假如是遥寄,按照传统就要写名字。就像给活着的亲友邮寄书信一样。上首写遥寄的地址、中间是逝者姓名,下面是孝子的落款。
至于逝去的先人能不能收到,这些烧化的纸能不能真的如传说一样,变成他们可以在那个世界花的钱,这就没有人知道的事了。不过,老百姓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既是祭祀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当然,你如果觉得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讲究这些封建迷信?那就可以不理它。见仁见智吧。
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该怎么做,那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念、习惯、想法做的事了。对于有些人来说,或许负担太重,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先人去世,或许他们觉得自己彻底解脱了,高兴还来不及呢,自然不会去烧香,也不可能去烧纸。
我觉得,如果家里有老人,还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孝顺吧,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陪他们说说话,做做家务,让他们尽量开心一点,这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做的。至于他们走后,人死如灯灭。你想经常去看,就去看看;烧香也好,烧纸也罢,都可以。如果你认为是迷信,不值得相信,就可以不理会。随意吧。
什么是排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什么是排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评论列表
药罐子,药,要马上扔掉的。这个放在家里是非常不吉利的。其他的那些东西被我叔叔一车拉到了附近不远的空地上,我们所有的后人又赶到那里,还有道士一起,道士会再哼唱一段,然后爸爸点火,开始烧奶奶的旧物,寓意是去到那边也不愁吃不愁穿,
悼会只是葬礼的一个环节。一般逝者从去世到下葬或火化都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举行种种仪式哀悼死者。各个国家或民族都有一套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葬礼程序,有时候随着地域不同也会有差异,不过共通的是葬礼过程都包括殡仪、举哀、安葬等。细节化的话,可能要先整理死者仪容,换服装(如中国的寿衣),布置灵堂,守灵
五点之前去到墓地给奶奶点一支蜡烛???,烧纸钱,放鞭炮。寓意是奶奶去的路上不孤单不黑暗,在那边的日子敞敞亮亮。十七,【五七所有亲人都到齐】去世的第35天,是奶奶的五七,所有的晚辈
一种敬仰的做法。当然,在焚香祷告的同时,还有烧纸的习俗,据说这习俗从汉朝就开始了。一是寄托我们对故去先人的哀思,二是希望逝去的先人们在另外那个世界上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烧纸主要有黄表纸、金箔纸、元宝纸等。所谓黄表纸,是一种专业术语,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