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头果,蒜头果的功效和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53
“吃蒜能预防新冠” ? *** 是……大蒜的好处,其实是这些

大蒜是厨房中常见的调味品,吃饺子要配大蒜、吃面条要配大蒜、吃火锅也要配大蒜、吃烤肉还要配大蒜,没有大蒜就没有灵魂。

《博物志》中记载,大蒜在汉朝时期被引入到我国,已有上 *** 历史。以往大蒜只是餐桌上简单的小角色,而如今随着 *** 防控形势的变化,很多人开始指望吃大蒜预防新冠了,生怕有一点疏忽就加入了“羊群”。

每天嘴里含蒜片、甚至大量吃蒜,到底能预防新冠吗?大蒜味留“香”持久怎么破?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大蒜。

01

吃大蒜能预防新冠吗?

之所以会有吃大蒜预防新冠的说法,是因为大蒜中含有大蒜油,其主要成分是大蒜素。

大蒜素是一种带有 *** *** 气味且具有挥发 *** 的有机硫化物,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活 *** ,不仅能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还对细菌、真菌、 *** 和寄生虫具有明显的抑 *** 用。<1>

另外,也有一项研究中提到,大蒜素的生物活 *** 位点和丝氨酸蛋白酶之间形成氢键从而降低新型冠状 *** 的感染,预防其爆发。<1、2>

也有临床试验对197例新冠患者进行了对照实验,其中9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蒜精油,另外10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了大蒜精油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短的症状持续时间,核酸检测转阴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症状改善时间等都比常规治疗患者更早。<3>

不过,需要清楚的是,以上研究中用到的都是特定成分的提取物,和我们平时吃到嘴里的大蒜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并不意味着直接吃大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盲目吃蒜还可能会出现问题。

国外有一项报告中提到,一位72岁的女 ***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听信了朋友的建议,为了防止感染新冠 *** ,每天午餐前都会咀嚼一瓣生大蒜,整整持续了2个月,后期咀嚼大蒜时有烧灼感和疼痛,舌头上出现了裂缝。于是医生让其立即停止吃生大蒜,饮食调整为软饮食,没有酸、胡椒、辛辣或热食,后来舌头逐渐有了好转。<4>

来自文献

虽然大蒜是免疫调节剂,有报告表明含有大蒜(生大蒜或压碎大蒜)的膳食会影响人类免疫力的表达,提高免疫力。但也别为了预防新冠 *** 去频繁或大量吃蒜,目前还缺乏直接吃大蒜能预防新冠的权威体内研究与临床实验证据。

其实,在预防新冠方面,与其纠结于葱姜蒜这些调料,不如勤洗手、勤通风,正确配戴口罩。

02

大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俗话说“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吃肉配大蒜是很多人的习惯。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吃,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这种营养属于水溶 *** 维生素,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会随尿液排出。

有研究显示,如果在吃肉的时候搭配大蒜一起吃,肉中的维生素B1就能和大蒜中的大蒜素结合,形成“蒜胺”,使其由水溶 *** 变为脂溶 *** ,延长了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能更好的促进维生素B1的吸收利用。<5>

所以,我们在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时可以配上大蒜,比如瘦肉、肝脏、蛋类、乳类等食物。

大蒜口感辛辣是因为其中的蒜氨酸在大蒜被挤压或切割破损之后,会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迅速生成大蒜素,大蒜素很辣,它不仅是大蒜的生物活 *** 物质,也是菜品调味的主要成分。

不过,大蒜素 *** 质不稳定,在室温下,大蒜素易降解成阿霍烯等化合物,其抗菌活 *** 明显下降。当大于 80 ℃时,大蒜素的抗菌活 *** 完全丧失。<1>

如果害怕大蒜的辛辣,可以将大蒜炒熟或者炖汤的时候扔里面几个,受热之后大蒜素活 *** 丧失就不再辛辣了。虽然不再具有抗菌作用,但却可以为我们补充菊粉,大蒜中含有9%~16%的菊粉。<6>

菊粉是一种多糖,属于可溶 *** 膳食纤维,也是益生元的一种,可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肠道 *** 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血糖水平。

另外,2011年的一项荟萃分析中显示,葱属蔬菜(洋葱、大蒜、葱、韭菜、细香葱等)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抗菌作用,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每天吃20克葱属蔬菜,可将胃癌风险降低9%,<7>20克大蒜相当于3~4瓣。

作者供图

03

别吃太多大蒜

虽然适当吃点大蒜对身体健康是有益且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得越多越好,特别是生大蒜。

吃太多的生大蒜会出现 *** 反应,空腹吃太多大蒜会引起肠道菌群变化、胃肠胀气、胃肠功能紊乱,还会导致体重下降和红细胞溶解 *** 贫血, *** 损伤。如果把生大蒜切片或捣碎后放在皮肤上或者含在嘴里时间过久,还会导致出现水泡、皮炎和烧伤。<8>

另外,吃太多生大蒜可能会 *** 到眼睛,导致眼睛不适。如果喜欢吃,最多每天吃3~4瓣即可。

04

满嘴大蒜味咋解决?

大蒜含有硫化物味道独特,咬一口就能持久留“香”,这是大蒜的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味道经久难除,与甲硫醇和大蒜素被胃肠分解消化后产生的甲基烯丙基硫醚有关,一般在吃大蒜后6~18小时之间达到巅峰,<9>要想完全被代谢掉,一般得16个小时以上。

并且甲基烯丙基硫醚还会出现在尿液中,导致尿液异味,还可随着呼吸中的二氧化碳一起被排出,所以吃蒜以后就连呼吸都是“那个味”。

要想减轻或消除这种异味,可以尝试以下3种 *** :

①吃苹果、生菜:可以吃一些新鲜蔬果,它们中含有一些酶,能将口腔中残留的硫醇转化为无味分子,比如生菜、苹果,更好是和大蒜一起吃。<9>

②喝牛奶:可以减轻口腔中的蒜味,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和大蒜素结合,从而减轻蒜味。

③ 喝茶水或咀嚼茶叶:绿茶中的 *** 能够起到清除大蒜素的作用,日本是研究大蒜比较多的国家,他们研制的含 *** 的口香糖,不仅能杀灭口腔中的细菌,而且还能驱除烟味、葱蒜味及口臭。所以,吃完大蒜后喝茶水或咀嚼茶叶可以减少口中的蒜臭味。<10>

05

如何挑选一颗好大蒜?

要挑选蒜瓣丰满、蒜头肥壮、 *** 、无干枯和开裂、蒜瓣呈乳白色的蒜。如果喜欢吃更辣一些的,可以选择独头蒜。

大蒜储存时间久了过了休眠期会出现发芽,这就是我们常吃的蒜苗(青蒜),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是大蒜的1.6倍、5倍、9.3倍。而大蒜成熟以后从中间萌发出来的茎就是蒜薹,膳食纤维、矿物质镁、铁、锌的含量会增加,分别是大蒜的2.3倍、1.3倍、3.5倍、1.2倍。<11>

总结:

对于喜欢吃大蒜的人,建议每天吃3~4瓣即可,但别指望吃蒜来治疗或者预防新冠,当成普通食物就好。不喜欢吃也别强迫自己吃,没必要疯狂吃蒜。

参考文献:

<1>蒲川,胡海波,匡海学,彭金年,谭莹,黄浩,胡斌.大蒜及其活 *** 成分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草 *** ,2022,53(07):2174-2183.

<2>Khubber S, Hashemifesharaki R, Moham *** di M, Gharibzahedi *** T.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a potential unique therapeutic food rich in organosulf *** and fl *** onoid compounds to fight with COVID-19. Nutr J. 2020;19(1):124. Published 2020 Nov 18. doi:10.1186/s12937-020-00 *** 3-8

<3>Wang Y, Wu Y, Fu P, Zhou H, Guo X, Zhu C, Tu Y, Wang J, Li H, Chen Z. Effect of garlic essential oil in 97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A multi-center experience. Pak J Pharm Sci. 2022 Jul;35(4):1077-1082. PMID: 3600 *** 04.

<4>Muniz IAF, Campos DES, Shinkai RSA, Trindade TGD, Co *** e-Trindade DC. Case report of oral mucosa garlic b *** n d *** ing COVID-19 pandemic outbreak and role of teledentistry to *** *** oral health in an older *** wo *** n. Spec Care Dentist. 2021 Sep;41(5):639- *** 3. doi: 10.1111/scd.12605. Epub 2021 May 24. PMID: 34029421; PMCID: PMC82425 *** .

<5> 陈永清.大蒜素在烹饪调味中的应用.中国调味品,2007,(4):69-71.DOI:10.3969/j.issn.1000-9973.2007.04.013.

<6>李烜,罗登林,向进乐,等. 菊粉的 *** 质、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2021,36(4):185-1 *** . DOI:10.3969/j.issn.1003-0174.2021.04.030.

<7>Zhou Y, Zhuang W, Hu W, Liu GJ, Wu TX, Wu XT. Consump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Allium vegetables reduces risk for gastric cancer in a meta- *** ysis. Gastroenterolo *** . 2011;141(1):80- *** . doi:10.1053/j.gastro.2011.03.057

<8>赵铭洋,王知斌,孙延平,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大蒜中的有机硫化物及其生物活 *** 研究进展.食品与 *** 品,2021,23(06):565-571.

<9> 哈洛德·马基<美> 著.蔡承志 译.食物与厨艺.蔬·果·香料·谷物.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8

<10>邹宝玉. 茶叶提取物对大蒜素的清除效果及机理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2.

<1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作者 | 薛庆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注册营养师 健康管理师 公共营养师

(原标题:“吃蒜能预防新冠” ? *** 是……大蒜的好处,其实是这些)

来源:科普中国

流程编辑:tf027

异地回归!这种珍稀濒危植物被栽种在广西 *** 家级保护区

10月26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蒜头果异地回归活动”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2000株蒜头果小苗被栽种在保护区,通过种群回归保护,不断增强该种群的自我维持能力和遗传多样 *** 。

蒜头果的果实及 *** 。唐黎明摄

蒜头果是我国特有的单型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西部大新、隆安和百色、河池部分县区以及云南东部富宁、广南等狭窄区域,是石灰岩地区重要的绿化树种,可广泛用于石漠化生态恢复和治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蒜头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评定级别为易危(VU)。蒜头果富含神经酸,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组织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 如果缺乏将会导致一些列严重的疾病,对人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同时,神经酸也是人工合成麝香酮的理想前体原料,因而蒜头果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蒜头果的野外回归现场。唐黎明摄

记者了解到,雅长保护区最初统计蒜头果野生植株数量约为1000株左右,是广西蒜头果重点分布区域。雅长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蒜头果拥有量越来越多,证明其已能自行持续发展,也就说明可以建立试验基地,甚至是原料基地,使麝香从动物 *** 材转变为植物 *** 材的理想成为现实。

蒜头果的野外回归现场。唐黎明摄

2020年开始,广西 *** 将蒜头果研究列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助项目。蒜头果保护与回归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唐黎明介绍,目前研究团队基本完成了广西蒜头果资源调查,并对其生存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估;攻克了蒜头果的 *** 繁殖技术大关,蒜头果 *** 发芽率达90%以上,还建设了两个种苗繁育基地,共繁育苗木28000多株。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广南县“沙藏催芽”技术解决蒜头果育苗难题

长期以来,蒜头果育苗萌发困难、成活率低阻碍了蒜头果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多数科研人员最头疼的难题,然而在云南科研人员十多年攻关下采用“沙藏催芽”技术, *** 了人工育繁难题,让广南蒜头果产业从珍稀濒危植物迈步集群化发展。

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所蒜头果育苗试验大棚里,20多个工人正在小心翼翼的拾起经过“沙藏催芽”技术育出的蒜头果 *** 。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 工程师 郭晓春:“沙子比较疏松透气,能够很好地保持它的水分,它的呼吸各方面,总之它也需要呼吸,所以说必须要采用沙子,如果用土的话,它透气 *** 特别差,保水 *** 也差,沙子的保水 *** 也好,透气 *** 也好,所以沙子是储藏水分比较好的原材料。”


郭晓春介绍除了 *** 和湿沙储藏在一起,保持沙子的湿度外,大棚温度的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环。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 工程师 郭晓春:“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我们就自己设计了大棚,大棚采用双层大棚,遮阳网要在70%到80%的遮阴度,下面还有薄膜,薄膜主要是控制水分,不让天然的雨水落下来,我们根据水分的需求,就是30%到40%,如果不够的话,我们采用喷淋,因为我们上面都有自然喷淋,所以水分我们可以控制,还有就是作为温度的话,我们也有薄膜,有一圈隔着,如果温度低的话,我们就把薄膜放下来,如果高的话,我们就把它收起来,把温度和湿度还有水分控制好,我们就把它藏在沙子里,就能够使它的发芽时间和雨季来临的时间相吻合,这样就能够提高我们的造林成活率。”


过去,蒜头果主要是采用苗木种植,当年栽了就能存活,但是第二年仍然会死,第三年第四年乃至长了很高也会陆续会死,所以造林成功率特别低。经过十多年试验,现在采用了沙藏催芽,到次年4月发放经处理后的 *** 或子芽苗给群众种植,种植成活率大大提高,按技术规范 *** 作可达90%以上,基本解决了种植技术。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 工程师 郭晓春:“长根出来以后扎到土里边,刚才慢慢地把种壳顶出来,土壤覆盖的时候特别要求深,还有打塘的要求也非常高,下边的土要特别细,它才能够把根扎进去,扎得进去才能够顶起来,盖土的要求就是10公分左右,低的话天气热的话容易干旱,就会 *** 了,如果土厚的话,它的 *** 比较大就顶不出来,所以说盖土就在10公分左右,能够保证它确实潮湿,把这个顶出来,我们盖好土以后要把它弄成一个小盆状。在下雨的时候雨水自然的流到里面,弄好以后我们在上面盖点草,能够保潮保湿,确保蒜头果能够正常生长发芽。”


蒜头果,蒜头果的功效和作用-第1张图片-

来源:视听广南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审核:字丹瑶

乌干达香蕉文化无处不在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乌干达特派记者 黄培昭】被誉为“高原水乡”的东非国家乌干达,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尤其适合香蕉生长,这里的香蕉产量大、味道好,大量出口欧美,乌干达也因此被称为“香蕉之国”。日前,《环球时报》记者赴当地采访,对当地的香蕉文化进行了一番探究。

到处都可以看到香蕉

《环球时报》记者在乌干达发现香蕉几乎无处不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种着香蕉;大街上,满载香蕉的各类车辆呼啸而过,卖香蕉的商贩到处都是;乌干达还有香蕉饭、香蕉饮料、香蕉酒、炸香蕉条、香蕉叶子做的各种饰品……

乌干达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香蕉的种植。记者注意到,出了首都坎帕拉,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香蕉园。在广阔的田野里,一排排高大的香蕉树争相展示着它们的身姿,它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串串娇嫩的香蕉挂在树上,有红色、 *** 、绿色。香蕉是乌干达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对乌干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地媒体称,香蕉也是乌干达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香蕉种植业为乌干达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国饭”就是香蕉饭

乌干达的香蕉品种繁多,从食用价值的角度笼统可分为果蕉和饭蕉两类。果蕉可以直接当水果吃。饭蕉比果蕉个头小,树也矮得多,乌干达是世界三大饭蕉生产国之一,用它做的香蕉饭堪称乌干达的“国饭”。这种叫作“马托基”的香蕉饭通常使用未成熟的绿色饭蕉 *** ,首先去皮、切片并用清水浸泡。之后,将其放入锅中与调味料一起炖煮,最后捣成泥状食用。

记者品尝了马托基,口感软糯,略带甜味。马托基还可以与肉类、鱼类、蔬菜、豆类等其他食物一起烹制,搭配多种香料和调味料,如洋葱、辣椒、姜、大蒜、番茄等,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口味。饭蕉还可以用来 *** 各种美食,如香蕉糕、香蕉面包、香蕉沙拉等,深受当地人和游客喜爱。

乌干达有许多以香蕉为原料的饮品。由香蕉酿制的“瓦拉吉”,是由香蕉的汁液通过发酵和蒸馏制成的酒精饮料,被视为“国饮”。瓦拉吉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0%到40%之间,口感清爽、甜润,带有淡淡的水果香气。它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用来 *** 各种 *** 。瓦拉吉可以在家庭中自制,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还有一种名为“Tonto”的饮料,也是以香蕉为主要原料 *** 的。这种饮料除了香蕉之外,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水果或蔬菜,如西瓜、菠萝、西红柿等,一起搅拌而成,口感清爽、营养丰富。

香蕉融入乌干达文化

在乌干达,香蕉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当地人对香蕉有着深厚的感情。根据乌干达的民间传说,香蕉 *** 着世界上最早的食物。位于乌干达与肯尼亚、坦桑尼亚交界处的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乌干达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据说,湖中的鱼喜欢吃香蕉,因此这些鱼的肉质十分鲜美,味道与众不同。

乌干达人还相信,香蕉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高血压和贫血等。据说,吃香蕉可以让人感到满足和平静,还可以提高人的活力和幸福感。乌干达传统的 *** 认为,如果夫妻在生育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在自己的庭院里种植一棵香蕉树。在当地文化中,香蕉被视为一种生命之树,有着繁荣和生育的象征意义。

在乌干达,香蕉还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和载体,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婚礼上,新郎通常会把一串香蕉送给新 *** 家人,这是一种表示尊重和感激的礼物。新娘会穿装饰有香蕉叶和香蕉花的裙子,这被视为对香蕉的敬意和赞美。在节日庆典中,人们也会用香蕉来装饰自己的家园或者街道,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乌干达香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它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品上。当地的手工艺品中常常可以看到香蕉叶和香蕉花的图案。乌干达香蕉叶编织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这些编织品用途广泛,如盛放食物、装饰房间、举办庆典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作品中不少是以香蕉为主题的。

此外,乌干达的文化节日中也有与香蕉有关的活动,如香蕉节、收获节等,这些活动都是庆祝香蕉丰收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合。

护珍稀草木 守人间芳菲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巧家五针松果实。 陶 恋摄 图②:云南梧桐花朵。 杨 静摄 图③:华盖木花朵。 孙卫邦摄 图④:西畴青冈幼果序。 陈智发摄 图⑤:漾濞槭花果。 陶丽丹摄 图⑥:研究人员在野外调查同色兜兰。蔡 磊摄 图⑦:滇桐组培苗。 罗桂芬摄

核心阅读

随着我国在生物多样 *** 保护上的持续发力,一个新概念走进大众视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这些脆弱的野生植物,极具经济、科学、生态价值,但种群和个体数量极少。

近年来,云南积极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目前已有华盖木、漾濞槭等30多种摆脱了灭绝威胁。

一种植物在野外被发现时,如果只剩下数十株甚至不到10株,是否还具有保护的价值?

对于植物学家来说, *** 是肯定的。这些物种背后的保护故事,与“极小种群”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寻找、保护、引种、繁育、回归自然……10多年的艰苦努力下,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初见成效——最初在野外发现仅有6株的野生华盖木,如今恢复至1.5万余株;全世界仅存30余株野生植株的巧家五针松,通过人工繁育累计获得近万株幼苗;野外已灭绝的富民枳,在原产地重建了种群……截至目前,云南已有华盖木、漾濞槭、巧家五针松和云南蓝果树等3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摆脱了灭绝威胁。

今年初,云南3部门印发《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年)》,将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列为保护对象,并提出目标:实现所有名录物种种群数量稳定或增长,改善生境质量,确保免于灭绝,最终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拯救保护体系。

探索——

珍稀濒危的“绿色金矿”急需抢救 *** 保护

通直的树干,婆娑的枝叶,饱满的松果透出棕色光泽。

这是巧家五针松,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上世纪90年代首次在野外被发现时,仅存34株野生植株。

2021年8月,巧家五针松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内实现了首次结实,标志着这个物种迁地保护的初步成功。为了这一天,科研人员已足足等待12年。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不只巧家五针松,迁地保护后木本植物开花结实都需要很长时间——华盖木30年,漾濞槭8年,西畴青冈13年……植物物种的保护,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辛劳与坚持。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 *** 热点地区之一,也是野生物种受威胁严重的地区。这里的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在自然界里分布地域狭窄,受外界因素干扰,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

为了拯救这些物种,2005年云南提出了“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的倡议,并于2010年 *** 了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和紧急行动计划。

2012年,原国家 *** 和国家发展 *** 委联合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推向全国。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大自然中极为宝贵的基因资源,犹如潜在的‘绿色金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卫邦说,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物资源,对我国的生物多样 *** 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多年来,孙卫邦率领团队一直致力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概念的推动和发展、 *** *** 研究与抢救 *** 保护行动,先后完成多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研究。

保护——

每个物种背后都有一个保护计划

金沙江畔,山峦起伏。

吃过早饭后,老肖提着镰刀早早地出了门。老肖全名叫肖体进,是元谋县江边乡沙沟箐村的一名护林员。江边哪条箐、哪个山头上长着什么样的树,老肖如数家珍。

烈日炎炎,山路难行,沿着干热河谷山侧的砂石陡坡,老肖仔细地巡护着。山间岩缝中的几株小树,每次都会让老肖驻足留意。树干亭亭玉立,枝头吐出嫩绿的新叶,树梢上的紫红色花穗闪着光泽。这,就是被最新版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收录的云南梧桐。

由于数量稀少、生境恶劣,云南梧桐面临着极其严峻的保护形势。上世纪末,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几乎绝迹。直到2017年,孙卫邦率领团队开展野外调查,意外发现了野生云南梧桐的踪迹,其中一处便位于江边乡小山崖岩缝的薄壤中,发现时仅有十来棵植株存活。

2021年9月,科研机构和地方林草等部门在江边乡建立了云南省之一个云南梧桐就地保护点,还向村民和护林员们赠送了人工繁育的云南梧桐幼苗。

现场见证全程的老肖和周边村民一起,参与到保护云南梧桐的行动中,巡山时总会多留意这些树苗的生长,几乎变成了守护云南梧桐的“活地图”。

和云南梧桐一样,每一个列在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中的物种背后都有一个保护计划。孙卫邦介绍,针对不同植物物种的资源特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已形成了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库种质资源保存、种群增强和回归等多种保护方式结合的综合保护体系。

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内,壮丽含笑、华盖木、富民枳、漾濞槭等具有 *** *** 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此安家。身为昆明植物园主任的孙卫邦,一有时间就往这个专类园跑。他告诉我们,园内每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开花结实,都意味着又有一种植物的灭绝风险正逐渐降低。

从2015年始建至今,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了86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成为十分重要的迁地保护基地。近日,昆明植物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育温室建成投入使用,将重点收集保育不能在露天进行栽培,原产热带、南 *** 带和需要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杨文忠介绍,10多年来,云南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截至目前,云南省已建立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共迁地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61种10万余株、回归定植16种3万余株。

利用——

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利用的链条

云南梧桐树形优美,树冠亭亭如盖,观赏价值非常高。专家告诉记者,云南梧桐的果实可为本土动物提供食物, *** 可食用、入 *** 、榨油;还耐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绿化造林的更佳先锋树种之一。

可是,单一的保护模式并不足以解决云南梧桐的濒危困境。为了探索新的保护路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罗桂芬对云南梧桐进行了组织培养技术攻关。将云南梧桐幼嫩的顶芽或侧芽作为外植体,接种至培养基中,通过诱导、分化、增殖与生根一系列培养,最后进行瓶苗移栽,就得到了云南梧桐植株。

将高大的树木放进瓶子里,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此前,罗桂芬在华盖木的组培上已经实现了成功突破,开启了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在极小种群乔木中成功应用的先例。

“多一种技术储备,就意味着多了一分保存物种的希望。”罗桂芬的组织培养实验室里,保存着不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组培苗。“组培成苗比自然播种容易,对于保存和扩大像云南梧桐这样的乔木种群,意义重大。”罗桂芬说,这也为将来该物种的引种驯化、保存、园林园艺及其科研价值的发挥利用提供路径。

可持续利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有不少像蒜头果、红河橙、禄劝花叶重楼、胡黄连、姜状三七和云南金花茶等具有 *** 用或观赏价值的物种,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富含“神经酸”的蒜头果,具有辅助人类神经吸收营养和修复的功效,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云南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使蒜头果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现年可量化培育蒜头果苗木200万株。

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利用的链条,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蒜头果如今在广南实现回归种植2.4万余亩,成立产业联合总社,不仅摆脱濒危状态,还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未来——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迎来新发展阶段

2022年2月,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科普基地落户昆明市西华公园,这也成为全国首家参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探索和科普展示的城市公园。在这里,市民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华盖木、巧家五针松等15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走出深山,走近百姓,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正逐渐为人熟知。“与城市公园合作共建保护科普基地,提升公众参与度,让极小种群的科普工作更加常态化、社会化。”孙卫邦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中来,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办法。

为了帮助滇桐引种回归,2017年,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林草局和江东乡林业站的帮助下,孙卫邦团队征集江东乡当地志愿者,由志愿者认领了150株滇桐幼苗,并栽培到自家的承包地中。这种回归模式激发了当地民众对滇桐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从2005年云南省率先提出概念至今,拯救保护极小种群物种正在成为社会 *** ,也得到国际植物保护生物领域广泛关注。当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基本理论、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已被多国应用于其本土植物保护。

在全面评估基础上,云南省对前期规划名录进行了重大调整,形成《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2年版)》,并对保护本省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提出新的十年规划,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在最新名录中,共收录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与2010年的老版62种相比,有40种被撤出,同时新增了79种。让专家们高兴的是,华盖木、巧家五针松、蒜头果等10余种物种因拯救保护成效明显而被调整出了新名单。

据介绍,未来云南省计划在滇西北、滇东南等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内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类园”,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繁育等工作,并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迁地和近地种群构建、野生种群的恢复与重建。

本期统筹:崔杨臻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3日 07 版)

大蒜:“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自己造的孽迟早是要还的。这不因为去年5月美国挑起的关税问题,导致现在美国大蒜 *** 飞起,美国消费者为此买单。

由于美国人民日常消费的大蒜,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进口。但是由于加税的问题造成美国很多日常消费品涨价,其中就包括食品。一颗小小的大蒜掀开了冰山一角。

目前美国很多消费品目前都离不开中国,就像大蒜,你加多少关税美国人民该买多少还是买多少,因为 *** 涨了需求量可没减少,最后给美国消费者增加负担。

美国华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美东山东同乡会会长王立智近日告诉记者: “姜和蒜的 *** 在一些地区更高上涨了百分之二三十。我们的进口数量没有变。姜和蒜10美元一箱卖这么多,30美元一箱也卖这么多。进口成本高了,卖价自然涨。消费者赚的钱还是那么多,但掏出的钱却多了,他们怨声载道。

这次美国人民也感受到了“蒜你狠”的威力,那么在美国大蒜 *** 飞起的同时我国大蒜行情又是怎样的呢?

由于前几年大蒜的行情不错,所以种植的 *** 多了起来。最后市场供过于求,出现了去年大蒜 *** “滑铁卢”的现象。不能赚到钱很多种植户又放弃的大蒜种植,而这一下子的大量退出也使得大蒜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大蒜市场供给不如去年的多,所以今年的大蒜 *** 有明显的的提升。

2019年以来,大蒜的 *** 一路温和上涨,据悉,进入9月后,在大好的大蒜行情下,国内的几个主要大蒜产区收购 *** 不升反降,带动着大蒜均价也开始以稳中略跌趋势为主了。

目前市场上的紫皮蒜的均价是在2.8元/斤,相比上个月的2.85元/斤有小幅下跌。和今年五月份大蒜集中上市时期的 *** 相比,其涨幅还是比较大的。据悉,和去年同期的1.8元/斤相比,上涨幅度达到了56%。

可以看出大蒜行情比去年要好,让许多的蒜农种植积极 *** 又开始高涨了,现在是秋大蒜的种植季节,能扩大种植面积吗?

有非常重要的两个点需要考虑:

之一:库存

大家要知道大蒜是很耐存,储存得当一般都能存放1-2年的时间。因此大蒜在市场上的 *** 也容易受到库存量的影响。

现在大蒜库存多少呢?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了八月底,全国新蒜入库量大约在255万吨左右,今年鲜蒜入库大约15万吨,老保鲜蒜现在还有40多万吨,保鲜蒜总量达到了310万吨左右。

所以总体来说目前大蒜的库存量是偏高的。

另外也不乏有蒜农,看行情不错自己再屯一部分。

第二:行情

9月双节会 *** 大蒜销量,9月份也到了秋大蒜的种植季,各地的主产区不仅要积极购买大蒜了,还有各地的农民朋友也会购买大蒜 *** 来种植大蒜。不乏是因为看到最近行情信心大增的种植户,所以现在买大蒜的可能是种植户,不要以为都是消费者。

由于今年我国大蒜的库存量仍相对较高,秋大蒜明年4到6月收获。所以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明年的上半年,我国的大蒜 *** 会处于一个稳中略跌趋势,而在明年秋大蒜收获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幅度降价的趋势。

因此,我建议各位大蒜种植户,需谨慎种植!

声明:文章内容有参考媒体文章, *** 来源 *** ,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南“神树”喜成林

来源:经济日报

听闻“广南有颗神树”,8月中旬,记者跟随部分专家前往云南省广南县采访。在广南县曙光乡拖董村,当地村民热情地带领记者来到山中一睹“神树”真容。

一片山林里,高大的乔木正结出核桃般大小的绿色果子。“这就是野生中华神经酸树,也是当地群众所说的蒜头果了。”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解释,由于对气候、土壤的特殊要求,全世界野生蒜头果树仅零星分布于我国云南的广南县、富宁县和广西西部石灰岩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过去,当地群众利用蒜头果榨油食用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深入研究,蒜头果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被不断挖掘出来。如今,蒜头果树已在广南县回归栽植2.4万亩,曾经隐匿深山的珍稀濒危植物,正成为当地推动石漠化治理、发展生物医 *** 大健康产业、助农增收的“幸福果”。

濒危珍贵

记者沿着乱石凸起的山路一路攀登,来到一棵野生蒜头果树下,有十米来高,枝叶繁茂。

拖董村村民说,因为树的果实和蒜头长得很像,蒜头果便有了这么个接地气的名字。

“不过它和大蒜可没有关系。”云南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福介绍,蒜头果树属铁青树科,是我国特有的单属单种双子叶植物珍稀濒危孑遗植物,属国家极小种群保护物种。2012年蒜头果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在20个保护物种中排名第11位,在木本植物中排名第1位。

作为历经沧桑而“ *** ”下来的古老物种,蒜头果固有的生物学特 *** 不利于种群的发展,再加上当前环境因素使得蒜头果的生长和天然更新较慢。

“根据我县林业部门2021年2月的普查情况,广南县境内分布有胸径5公分以上野生蒜头果树38215株以上,年均产鲜果80余吨。可以说,广南县是蒜头果树生态分布中心和资源的遗传、变异中心。”广南县副县长徐钰说。

蒜头果不仅濒危,而且珍贵。

长期从事蒜头果研究的杨宇明教授介绍,近年来,科研人员从蒜头果油中发现了对人脑神经 *** 具有极高特殊保健功效的神经酸。该物质最早是从鲨鱼脑中分离出来,又名鲨鱼酸,是能促进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特效物质,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蒜头果油中含有40%至50%的神经酸,在所有含神经酸植物中排名之一。

科研发现让蒜头果受到市场关注和追捧。而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濒危物种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突破瓶颈

面对蒜头果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双重压力,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发展?

“完成野生蒜头果树资源普查后,首先就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徐钰说。

近年来,广南县在县域内建设了4个保护小区,保护面积达1500亩,保护野生蒜头果树资源1654株,在曙光乡拖董村、旧莫乡岩腊村建成了2000亩蒜头果树种质资源库和优良采种林分,采集建成中华神经酸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了严格规范果实采收,广南县 *** 了蒜头果 *** 收购保护办法,根据国家保护植物相关条例和规定,加大了乱采滥伐、抢采盗采、 *** *** 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要解决蒜头果树的濒危状态,除了加强保护,还要尽快实现人工培育蒜头果种苗的回归种植,但这并非易事。

“蒜头果苗木培育难度大,移栽成活率低,成为制约产业的关键技术。”陈福说,通过和科研院校合作,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蒜头果树 *** 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蒜头果树种苗根腐病发病率,实现当年生苗木高度达40cm以上,达到出圃造林标准。通过遮光率、小拱棚和温湿度控制,采用嫩枝芽苗砧嫁接解决了蒜头果无 *** 繁育技术。

走进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的苗木小镇,在一片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株株蒜头果幼苗长势喜人。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伙国富介绍,公司通过和油茶所开展种植技术成果转化,组建成立广南县蒜头果产业联合总社,建成100亩苗木培育基地,实现年产200万株蒜头果幼苗,标志着蒜头果种苗走向了市场化、规模化生产,也为蒜头果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价值凸显

“这几年蒜头果的 *** 很好,我家有200棵树,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旧莫乡岩腊村村民张家成告诉记者,他准备在自家山林里多种一些树。

“旧莫乡是广南县野生蒜头果树保有量最多的乡镇。”旧莫乡 *** 陈锡树表示,根据最新普查结果,全乡共有野生蒜头果树10111株,年均鲜果产量约100吨,每年为群众带来400万元收入。“我们还大力扶持村民和合作社,今年全乡新种树6000亩。”陈锡树说。

除了经济价值外,蒜头果带来的生态价值也很凸显。

广南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海祥介绍,广南县是云南省石漠化严重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难度大。而蒜头果树耐瘠薄、主根发达、喜钙、喜石灰岩山地、耐寒耐旱,成为石漠化治理的高价值首选树种。

自2017年以来,广南县依托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有规模有组织地栽植蒜头果树。截至目前,全县完成蒜头果树回归栽植2.4万亩,以前一望无际的荒山、石山正变成一座座青山和“金山”。

目前,广南县依托云南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医疗机构,开展绿色生物大健康产品研发,建立了“中华神经酸树技术开发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 开展蒜头果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利用广南的蒜头果树资源优势,在资源保护、种苗培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高标准谋划和 *** ,辐射周边建成100万亩中华神经酸树产业基地,打造生物资源大健康产业,实现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徐钰说。(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

学会把好故事讲好

学会把好故事讲好

——读“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丛书

作者:白雪蕾

在“全民书写”的互联网时代,写作水平不仅关乎新闻人之安身立命,更是全媒体时代“全员媒体”的必备素养。

如何能发现“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让写作立意高、出故事、见成效?怎样给稿子“减肥”、让稿子“聚焦”?什么样的细节才能抓住典型人物的“魂”?对于这一系列“写作人”最关心的话题,人民日报社地方部原副主任费伟伟主编的“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丛书,给出了个 *** 化的 *** 。

该系列丛书共分三册——《写出高级感》《学会断舍离》《魔 *** 在细节》,分别从立意、选材、细节角度,将写作中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秘诀”娓娓道来。

《写出高级感》费伟伟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该书采用原稿与见报稿对比、作者自析与专家点评互鉴的方式,庖丁解牛般将一个个发生在编辑部的写稿故事呈现给读者。

该书作者认为,新闻的思想 *** 和可读 *** 就好比果核和果肉,果肉只是手段,果核才是目的,抓住内核方能凸显新闻的思想与价值。

为此,讲好时代的故事,既要“登高”,洞察时代背景;又要“望远”,纵览广袤大地。例如,在对《“云”解塬上渴》的报道分析中,作者回忆了西海固送水报道深入采访一年和稿子“三写 *** ”的过程,讲述了费伟伟的修改意见如何为改稿困局打开了思路:既要提及“我国是极度贫水国家,而西海固是贫中之贫”的大背景,又要重点讲清楚此地是怎样把世界 *** 难题——农村供水管起来的。循着这样的思路,作者紧紧抓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从西海固展望中国广大农村的缺水问题,让稿子成了内核明确、文风畅快的好报道。

作者强调,好的报道,不仅要关注时代,也要关注人,“在时代的景深中触摸个体的温度”。新闻报道唯有见到人,才能让事活起来、让意义深下去。“见人”是一篇报道有灵魂、有意义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 *** 主义新闻观核心的体现。例如,在《守护蒜头果铺就致富路》的报道中,有个 *** 、有血肉的主人公陆灿洪让故事引人入胜,恰如点评所言,“重点讲述个人的跌宕命运,比‘众声喧哗’却又‘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更能吸引和影响读者”。

写作者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从跋山涉水的采访,到通宵达旦的成稿,再到孜孜矻矻的打磨,对每位写作者而言,锤炼一篇佳作都不是件易事。到底该如何将手里的采访素材变成有内容、有意义、有情感的报道?读罢该系列丛书,几句箴言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学会断舍离》费伟伟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讲好故事,要抓“要点”、挖“亮点”。在《想透抓住写活那个最重要的“点”》中,作者直接明了地指出:好的文章要抓住“ *** *** 、故事 *** 、说服力”齐备的关键“点”;在《抓住一个亮点使劲》中,作者回忆一次艰难的改稿过程,总结出“稿子不必面面俱到,要抓住一个亮点,在一个点上使劲”的经验。

讲好故事,要深入现场,“走”出故事。在系列丛书中,“一线”是一个出镜率颇高的词。《脚板底下有乾坤》中,作者开篇就引用了“下现场”的一段论述:“当我们的足印遍布生活深处时,报道就有了底气、灵气、锐气”;在回忆《太焦线上“打冰人”》的采访历程时,作者用亲身体验说明:细微描写的底气,来自“我在现场”。

讲好故事,要精琢文字,写就轻盈。在《写好的诀窍,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中,费伟伟把《看看老于咋脱贫》一文“文字的打磨、语句的顺畅和结构的调整”掰开来细说,提出用加快叙事节奏表现现场感、让文字诉诸读者的感官、删掉不好的地方等写作技巧,直击报道文笔漂浮散漫、画蛇添足的要害,展示了一篇精致、轻盈的报道是如何“删”出来的。

《魔 *** 在细节》费伟伟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如上述所举的写作“绝招”,三本书中还藏着许多:“多留意那些保鲜 *** 的‘土味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出差异感,写出代入感”“写透现场需‘在场’”“同每一个词搏斗”……

总之,该书结合作者在不同时期策划选题、修改稿件的难忘案例,阐释、解析、还原好稿的写作过程,既有“术”的总结,又有“道”的辨析,不仅是专业新闻写作的标杆,更是面向大众的写作指南。

《 *** 》( 2023年06月03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 *** 》

守护蒜头果 铺就致富路

车出云南省广南县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拐了不知道多少弯,终于抵达旧莫乡底基村岩腊小组。小村不大,仅有22户。他们靠着几棵伐剩下来的树,这几年找到了脱贫致富之路。

树叫蒜头果,多分布在广南。根据《中华人民 *** 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蒜头果,经云南省林草局批准后可以采集、 *** 、收购。树以前是木材,后来卖果,现在成为种源,发展成育苗产业。“找到了通往金山银山的路,谁还愿意 *** 绿水青山?”村民陆灿洪感触颇深。

留 树

车至岩腊,远望石山满眼绿。

“多亏了蒜头果树!”陆灿洪说,要看蒜头果,得上山。出村步行约莫20分钟,在山脚终于见到了之一棵蒜头果树。扎根于石头缝,却长成了高大乔木,岩腊山上的绿,多半靠的是蒜头果树。

当地人说蒜头果树材质好,大的可以做承重梁,小的可以打家具,可眼前的这片树,让人很难跟“材质好”搭上线。

“都是砍剩的!”说起这个,陆灿洪有点惋惜。以前集体林没有分到户,谁家需要建房、打家具就上山砍树。远的运输不便,就先砍近处的;粗壮笔直的做木材,剩下的才用来采果榨油。

这蒜头果特殊—— *** 很难实现自然繁殖。“太阳一晒,蒜头果就会油化,发不了芽;连续下几天雨,泡上几天,又会霉变。个别运气好的,落到石缝里,四五个月后,才会萌发,可就算出苗,也未必能长成大树——随便被什么虫子发现,可能又要被啃个精光。”陆灿洪说,果仁含油量大,招鼠招虫,影响了蒜头果的繁殖。

不过,也得亏蒜头果仁含油量大,保住了这些剩下的树——以前陆灿洪家里的食用油,靠的主要就是蒜头果。“有时候吃不完,还能拉到街上卖上千余元,村里地少,没多少收入,这也是笔大收入。”陆灿洪说。

“砍树没有出路——村里没多少田,致富离不开山!”旧莫乡乡长谢正文说,2012年蒜头果被列为云南省重点保护对象,县里划定保护小区,村里组织合作社、公司和科技团队共同研究,开始对蒜头果加强 *** 管护。

护 树

2015年开始,陆灿洪发现蒜头果变得越来越抢手:以前去皮卖果,三五块钱一斤;可如今越来越多外地客商上门收购, *** 翻了一倍不说,还要连皮一起收。

陆灿洪既兴奋,又懊悔:“要是早知道果子值钱,以前就不该砍树!”

“不过,这树为啥这么值钱?”到处打听,陆灿洪才知道,蒜头果 *** 上涨的背后,是其价值的重新发现。蒜头果仁出油率高,蒜头果油含有修复神经纤维和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神经酸。

“通过培育产业保护好蒜头果这 *** 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蒜头果有望成为广南的生态树、健康树、致富树。”广南县委 *** 芶开波分析,由于蒜头果对气候、土壤的特殊要求,适种区域十分有限,加上对 *** 健康有促进作用,广南蒜头果产业前景看好。

*** 涨上来后,一背篓蒜头果就能卖到上千元。为了防止他人偷摘、动物偷吃,陆灿洪和村里其他不少人一样,选择提前采收。不过,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果实不熟,收的蒜头果发芽率、出油率低,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

2018年,广南县 *** 蒜头果 *** 收购保护办法,规定统一时间采摘、定价收购。2020年每斤蒜头果定价20元。“算下来小果一个一块多钱,大的两三块钱。蒜头果丰收分‘大小年’,去年小年,卖了一万五千块钱。”陆灿洪笑眯眯地说,中秋前村里组织人巡护,严禁提前采摘;中秋后家家户户上山采果,果实统一定点收购。

蒜头果定价,很有讲究:一方面,育种企业收购种源资金压力不能太大,未来种苗 *** 也不至于炒得太高;另一方面,一棵树能收几千元,也能调动村民保护果树、发展蒜头果产业的积极 *** 。

“现在别说是砍,就算是榨油吃,我也舍不得!”陆灿洪说。

种 树

自家的树少,眼瞅着蒜头果 *** 上涨,陆灿洪萌生了自己育种的想法。

2017年,陆灿洪留种50斤。去皮、晾晒、播种,细心呵护半年,却连半棵苗也没见着,“扒开一看,全烂了。”

“估计是太阳暴晒, *** 全脱水了。”陆灿洪说。第二年,他只拿了20斤 *** 试水,改成了去皮、消毒后直接播种。

“尽可能模仿野外环境。”陆灿洪边说边比画:最下面铺一层小石块,模拟野生的石漠化环境;第二层铺上细砂,透水 *** 好; *** 放到细砂上,再铺一层木屑,仿腐殖质环境。没想到五六个月后发芽,一年后出苗,出苗率达到80%。

全村只有陆灿洪育苗成功。那段时间,只要家里来人,陆灿洪就带他们去楼顶看育出的蒜头果苗。如今,陆灿洪2019年栽下去的树,高的已近两米。自家的林子原本稀稀疏疏,补植以后,石头山 *** 的部分更少了。

不过,光靠个人经验,不确定 *** 还是大;要想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广南县城的苗圃里,黑色的遮阳网下,一袋袋蒜头果苗按照严格的株行距排开,排水沟从中间穿过。

“光育种,就投了800万元!”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伙国富说。装在尼龙袋里,果子不透气,一晚上就烂了;种在平地上,连续几天雨,一片片患上根腐病,“不管多晚,陆灿洪他们卖来的 *** ,我们都要连夜处理。”经过多年攻关、尝试,通过精准控温控湿,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实现了84%的出苗率。目前,广南县蒜头果人工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4万亩。

*** 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广南县加大保护小区建设力度,在4个乡镇建成1500亩的保护小区,保护现存野生蒜头果树;2017年以来,依托于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广南县在基础研究方面给予科研机构支持,解决了采收沙藏、苗木培育、移栽造林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缩短蒜头果树挂果期,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芶开波说。

陆灿洪只管种,当地 *** 委、 *** 以及龙头企业做好配套。依托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相关产品已经试水市场。“有市场,咱的蒜头果就不愁卖不好。”陆灿洪期待,门前的石头山上会有更多的蒜头果树,那将是他们的致富树。

野外老桩,小心挖进牢里

一直以来, *** 野生植物资源犯罪屡禁不止,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是诱使利益追求者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确实,很多人认为,只要扛把铁锹、带个袋子,上山一趟,多多少少总能挖到点树桩。

运气好的话还能挖个奇桩、大桩,那可就是大把大把的 *** 进口袋了,还属于“无本钱生意”,何乐而不为。

以崖柏为例,本来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珍稀植物,仅仅因为商家出于牟利目的推崇,便被疯狂挖掘,甚至几近绝迹,令人扼腕叹息。

据史料记载,素有“植物大熊猫”、“活化石”之称的崖柏源于3亿年前,是恐龙时代白垩纪的孑遗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珍稀、最古老的 *** 子植物,是我国特有国宝级植物。

虽然,崖柏一直是禁止采挖的,国内大部分的珍贵崖柏,也都被护林员保护着,但是,还是不断有人偷偷盗挖。

有人说,我们挖来又不是当柴火烧了,我们只是把它换一个地方栽种而已。

但是,由于崖柏的原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因此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基因,加上很多采挖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采挖下来的崖柏成活率极低。

再说,崖柏生长极其缓慢,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 *** 的珍稀树种,移栽之后还不一定能种活。也就是说你挖一棵,很有可能这世界上就少了一棵,着实令人无比心痛!

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 *** 、维持生态平衡、发展生物产业、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野生植物被盗挖后,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对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的 *** 。

植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当前,我国还修订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水杉

国家重点 1 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蕨类植物:桫 椤

*** 子植物:银 杉、水 杉、秃 杉

被子植物:金花茶、珙 桐、人 参、望天树

中国蕨

国家重点 2 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蕨类植物:荷叶金钱蕨、原始观音座莲、狭叶瓶尔小草、对开蕨、鹿角蕨、中国蕨、玉龙蕨、笔筒树、光叶蕨、中华桫椤

银杏

*** 子植物:西伯利亚冷杉 、梵净山冷杉 、元宝山冷杉 、资源冷杉、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海南粗榧 、贡山三尖杉 、篦子三尖杉、红 桧、岷江柏木、 巨 柏、叉叶苏铁 、攀枝花苏铁 、福建柏、银 杏、水 松、海南油杉、太白红杉、四川红杉、白皮云杉 、康定云杉、大别山五针松 、雅加松 、毛居五针松、金钱松、白豆杉 、短叶黄杉 、澜沧黄杉 、华东黄杉、 *** 杉、崖 柏、长叶榧树

被子植物:长蕊木兰、油 丹、矮沙冬青、喙核桃、圆籽荷、小勾儿茶 盐 桦、 漆柄木、 伯乐树、 柄翅果 、蚬 木 、夏腊梅、 萼翅藤、 红皮糙果茶 、显脉金花茶、 大 苞 白山茶、 长瓣短柱茶、 苹果金花茶、 毛瓣金花茶、 云南金花茶、野茶树 、东兴金花茶、 普陀鹅耳枥、 董 棕、连香树 、独花兰 、山铜材、 琼棕 、矮琼棕 、星叶草 、峨眉黄连、 云南黄连、 滇 桐、光叶珙桐 、东京桐、十齿花、 双蕊兰 、马蹄参 、云南金钱槭 、长柄双花木、 翅果油树、 香果树、岩高兰 、南湖柳叶菜 、格 木、 伞花木、 猪血木、 杜 仲 、云南梧桐、 藤 枣、金丝李、云南石梓、 *** 果木 、掌叶木 、半日花 、七子花、 异裂菊、 狭叶坡垒 、坡 垒 、毛叶坡垒、 胡桃、独叶草、 黄山梅 、鹅掌楸、 野生荔枝、 红榄李、 紫荆木、 蒜头果 、山楂海棠、 新疆野苹果、 香木兰 、巴东木莲 、华盖木、 峨眉含笑、 永瓣藤、 异形玉叶金花、 舟山新木姜子、 栌菊木、 蕉木、刺 参、疣粒野生稻、 *** 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天目铁木、四川牡丹、海南假韶子、 *** 蝶兰、大果青扦 、蛛网萼、 绵 刺 、金铁锁、木瓜红、 大树 *** 、马尾树、 囊瓣木、云南婆罗双、合柱金莲木 、长果秤锤树、 秤锤树、山白树、 海南海桑 、太行花、缘毛太行花、金佛山兰、大叶龙角、水青树、 四合木、 四数木、 四 *** 门花 、龙 棕 、三棱栎、 延龄草、 昆栏树、观光木、革苞菊、广西青梅、版纳青梅、 东北岩高兰 、屏边三七

中华水韭

国家重点 3 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蕨类植物:宽叶水韭 、中华水韭、扇 蕨

*** 子植物:秦岭冷杉、 长苞冷杉、 西伯利亚冷杉、穗花杉、翠 柏、德昌杉木、篦齿苏铁、 云南苏铁、 *** 苏铁、陆均松、黄枝油杉、 油 杉 、柔毛油杉 、旱地油杉、麦吊云杉 、西伯利亚云杉 、长叶云杉、华南五针松、喜马拉雅长叶松、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长白松、兴凯湖松、长叶竹柏、海南罗汉松、鸡毛松、黄 杉、 *** 黄杉、喜马拉雅红豆杉、 *** 崖柏、云南榧树、南方铁杉、 丽江铁杉 、长苞铁杉、柔毛油杉

天竺桂

被子植物:梓叶槭 、庙台槭、 羊角槭 、刺五加、 短柄乌头、 皱叶乌头、 顶果木、 云南七叶树、 油 丹 、田林细子龙、 沙冬青、 粗枝木楝、 榆绿木、 见血封喉 、土沉香、 舌柱麻、 无喙兰 、白桂木、 滇波罗蜜、 黄 耆 、蒙古黄芪、 草苁蓉、 短穗竹、锯叶竹节树 、华南锥、 吊皮锥、 油朴、 肥牛树 、钻天柳 、明 *** 参、 天竺桂、 银叶桂 、沉水樟、 肉苁蓉、 管肉苁蓉、 蝴蝶果、 黄 连、 短萼黄连、 华 榛、 桂滇桐、 金刚大、 海南巴豆、 隐 翼 、大果青扦、黑黄檀、 降香黄檀、 黑节草 、龙 眼、 盈江龙脑香、 金钱槭、 小花龙血树、 剑叶龙血树、 绣球茜、 八角莲 、胡豆莲、 领春木 、 *** 水青冈、多宝八角金盘、 新疆阿魏 、海南梧桐、 瓣鳞花 、水曲柳、 伊犁贝母、 平贝母、 新疆贝母、 天 麻 、绒毛皂荚、 珊瑚菜、 野大豆、 苦 梓、 银钟花、 梭梭、 白梭梭、 瑞丽山龙眼、 假山龙眼、 蝴蝶树 、小花异裂菊、 绢叶异裂菊 、光叶天料木、 无翼坡垒、 琴叶风吹楠、 *** 风吹楠 、海南风吹楠、 海南大风子、 地枫皮、云南蕊木 、粘 木 、核桃楸、 蝟 实 、云南紫薇 、 *** 树 、白菊木、 天目木姜子 、五桠果叶木姜子、 思茅木姜子、 海南紫荆木 、天目木兰 、黄山木兰、 大叶木兰 、厚 朴、 凹叶厚朴 、长喙厚朴 、小花木兰、 圆叶玉兰 、西康玉兰 、宝华玉兰 、 锡金海棠、 林生杧果 、大果木莲、 红花木兰 、大叶木莲 、香籽含笑、 *** 帽蕊草、 巴戟天、 云南肉豆蔻、水 椰 、毛叶紫树 、兰花蕉、 红豆树、 缘毛红豆、 爪耳木、 海菜花、 黄牡丹、 紫斑牡丹 、矮牡丹 、假人参、 姜状三七、 乐东拟单 *** 木兰、 峨眉拟单 *** 木兰、云南拟单 *** 木兰、 合果木 、山红树、 黄 檗、 闽 楠、 浙江楠、 滇 楠 、楠木、 松毛翠 、胡黄连、锥头麻、 巨花远志 、绒毛番龙眼、 胡 杨、 灰 杨 、思茅豆腐柴、 蒙古扁桃、青 檀、景东翅子树、 勐仑翅子树 、云南翅子树、 白辛树、 筇 竹、 粗齿梭罗 、牛皮 *** 、 蓝果 *** 、 棕背 *** 、 似血 *** 、 和蔼 *** 、 苞叶 *** 、 大王 *** 、 *** *** 、 玫 瑰、 香水月季、 大叶柳、 长白柳、 雪莲花 、半枫荷、 峨眉山莓草、 桃儿七 、黄山花楸、 紫 茎、 羽叶 *** 、 贺兰山 *** 、茨芘薯 、沙生柽柳 、银鹊树、千果榄仁、红 椿、延龄草、瑯玡榆 、长序榆、 醉翁榆、 青 梅、 干果木 、任 木

2020年5月, *** 部部署全国 *** 机关开展“昆仑2020”专项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共破获刑事案件2.4万余起,捣毁违法犯罪窝点7400余个,打掉犯罪团伙30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3万余名,涉案总价值185亿元。

从 *** 部下发通知来看,对于 *** 野生植物资源犯罪活动, *** 机关这次也真的要重拳出击了。

这次专项行动绝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做样子而已,在每个县市很有可能还会抓一批典型,做到“以一警百,以儆效尤”。

在此,倡导所有的盆景人,获取素材一定要合法,切勿私采盗挖。我们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能为了钱而以身试法。

保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标签: 蒜头 功效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