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诗句,重阳节登高诗句书法作品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4
重阳登高(七律)


北海市陈铭广


登高聚会攀悬涯

星岛湖边宿酒吧。

享受新潮消费客,

喜迎朝日醉西霞。

娱乐厅里联欢夜,

歌舞灯前忆少华

最美人生来晚福,

健康长寿是赢家。

2016年重阳日(同学聚会星岛湖时有感而作)

七绝三首?九九重阳


七绝?九九重阳(平水韵)

作者 杨利荣

枫叶飘飘似火红,

菊茶温暖喜相逢。

人生几度秋光好,

往事如烟岁月匆。

【注】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意源于《易经》,在《易经》中“六”属阴数,“九”属阳数,九月九日即重阳之日。在古代九是吉祥数字,寓吉利尊贵之意,双九重阳也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如今,我国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为这个古老节日注入了新内涵,长久长寿长相伴,长乐长安长相念。书于2022年10月4日。

七绝?重阳登高(新韵)

作者 杨利荣

璀璨菊花溢美香,

登高远望赏重阳。

清波荡漾明如镜,

金色田园五谷藏。

【注】又逢重阳日,登高赏秋光。2022年10月4日。

七绝?重阳时节(平水韵)

作者 杨利荣

重阳时节菊花鲜,

橙绿梨黄栗子圆。

玉米高梁争炫彩,

大葱白菜惹人怜。

【注】秋色宜人,田园缤纷。重阳敬老,人寿年丰。书于2022年10月4日。

*** 清寒,梧叶西风落旧檐——重阳节诗词共咏『采桑子』31阕

近重阳,诗群共咏。取牌【采桑子】,依欧阳文正公体例。今日截稿,凡三十一首,集之。

? 【采桑子】重阳 词/小重山

菊花九月篱边小,弄雨清秋,此意悠悠,载取飞云踏雪游。

晴空并暖知何限,著了温柔,付与东流,一岁重阳过北楼。

?【采桑子】 词/简

长风 *** 归人晚,初遇相知,却不相依。 未老情殇泪染词。

登高远望寒无尽,相见何时?念已成灰, 笑问红尘几蹙眉?

? 【采桑子】 词/抱庸

烟峦横断南飞燕,秋又云台。四秩今来,已信平生命不乖。

甚时解得愁襟去,重少情怀。无费闲猜,老子青牛一快哉。

? 【采桑子】秋钓 词/心语

鳞波夕照胭脂水,几点萍踪。霞绮云彤,秋韵涂来色更浓。

临溪未必图钩钓,近鹭亲鸿。足慰情衷,菊桂薰来两岸风。

? 《采桑子》 词/布衣山 ***

赏花天气西风恶,枝下凄凉。随了沧浪,中有残红蝶绕廊。

忙了双燕新泥薄,巷陌平岗。还返庭梁,风老莺雏巢壁香。

? 【采桑子】 词/ 简

年年两九拾 *** ,爱在深秋,情锁深秋。雨入荒田细水流。

闲居野岭开门见,眼里清幽。山外清幽,把酒邀风枕蜃楼。

?【采桑子】 词/缘来如是

万山掩翠千江冷,云绘苍穹。哀厉霜鸿,瘦影施翮寄恨浓。

只身闲步横阡去,枯草衰蓬。骤起西风,寒彻秋心敛不空。

? 采桑子<巫山红叶> 词/ 青 ***

秋来赏叶巫山好,烟雾朦胧。枫火茏苁,片片霞云逐晚风。

莺声散尽游人去,未觉山空。暮霭临峰,便胜人间百样红。

? 【采桑子】 词/清欢

多从此季知容易,旧事依稀。可奈何兮。追马飞花雪四蹄。

喉头一味菊花酒,惘惘无思。渐起风时。只我风中猎猎衣。

? 【采桑子】云中歌 词/冷岫烟

重阳秋色江南好, 水系烟峦。桂影娟娟。流水人家不一般。

桥头忽起樵夫曲,温酒弄餐。心下 *** 。一个人人门外看。

?【采桑子】步韵 词 / 一杯酒

高山晚向听流水,菊邀兰台,故雁重来,谁叹平生命不乖?

云闲雨淡归君有,风雪拥怀,花月无猜,野老苍颜一笑哉。

? 【采桑子】 词/巧月思

依稀南陌黄花瘦,月到帘栊。一室清风。自凭朱栏醉眼瞳。

重阳共咏盈香袖,词意相融。何故匆匆。谁把青春妆老翁。

?《采桑子》 词/ 小楼

惜秋不忍临窗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半卷珠帘频顾中。

含愁对镜说离别。爱也情浓,恨也情浓,盼记灵犀一点通。

? 【采桑子·秋】 词/浅韵凝

庭前风紧催时老,叶叶青黄。几夜凝霜,落得荷残冷了塘。

字间言语心头事,欲诉难藏。寸结柔肠,唯托秋声问月光。

⒂ 【采桑子】 词/ 缘来如是

几樽淡酒黄昏醉,菊灿庭廊。桐叶离殇,雨助飘零秋更凉。

红笺素手书千字,征雁云藏。永夜茫茫,灯影颦眉月叩窗。

?【采桑子】 词/ 一枝折风晚

纱窗半掩过清照,四壁清寒。 *** 清寒,梧叶西风落旧檐。

逐秋情味无由减,停问杯间。又问杯间,醉看牙床瘦影单。

? 【采桑子】临屏步抱庸韵 词/胖大姐

人人都说重阳老,独倚窗台,感受风来,闲赏天空云卖乖。

清秋莫惹烦忧事,放下胸怀,无怨无猜,老酒新茶何快哉。

? 【采桑子】重阳 文:闻天语

今夕渐觉红枫瘦,来也难留,去也难留,金菊飘香古道幽。

心中细语眉间诉,爱也思愁,恨也思愁,何日与君再聚头。

?【采桑子】 重阳悼椿萱 词/ 东篱蝴

岭南九月秋风爽,今日重阳,冉冉初阳,望断晴空雁字长。

人家父母儿贤孝,我太悲伤,我太恓惶,我是无爹亦缺娘。

? 【采桑子】 词/ 半朵莲

相思谁与倾红叶,雁影关山,烟陌云寒,飞雨恹恹惜旧年。

浮尘历久知零落,漫许嫣然,认取清欢,总是青眉白发间。

21.采桑子·写在重阳 睡莲/文

西风剪碎芦花雪,零落秋光。无限思量,老却流年鬓上霜。

凭栏望断云边雁,一片苍茫。又尽斜阳,剩有疏篱补菊黄。

22《采桑子》 词/盈盈一笑

多情自是成诗易,苦有谁知?扣月眉低,窗外秋风漫漫依。

*** 千古已传尽,万般情思。怎么书兮,倚着楼头数菊丝。

【采桑子】三首 词/莲香水榭

23【其一】

西风催放重阳菊,香满东篱。香满东篱,霜满东篱,夜冷透单衣。

无言独自凭栏处,只影秋池。只影秋池,月影秋池,不肯照人归。

24【其二】

重阳宴散人归后,蛛网栏杆。蛛网栏杆,把酒临风, *** 落花前。

画檐不宿双双燕,细雨绵绵。细雨绵绵,短笛声声,何事唱阳关。

25【其三】(新韵)

鱼书雁信凭谁寄?山也迢迢,水亦迢迢,断桨孤舟任浪淘。

风刀频剃红烛泪,盼过昨宵,又盼今朝,夜静更声徒寂寥。

26采桑子 词/ 叶赫子民

孤庭梦断秋声冷,窗外梧桐。摇曳西风。辗转难平心事空。

黄粱飘渺孤鸿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空把痴情明月中。

27 采桑子 词/一杯酒

惜君恰似花中蝶,四月人间。四月人间,漫舞春花尽是欢。

叹君恰似花中蝶,九月霜寒。枯叶难沾,好个秋风何奈天。

28 采桑子 词/ 依麓

九月初九霜风起,玉面寒松。斜月梧桐,薛涛笺里醉不同。

登高吟罢菊花事,北雁回声。南屏晚钟,依麓含墨寄长冬。

29 采桑子 词/莲香水榭

画檐不宿双双燕,雨线如帘,流水潺潺,断续西风断续寒。

菊花难耐韶光促,虚掷华年,常记从前,共植玫瑰向小园。

30 采桑子 词/钰天涯

思卿过后唯一梦,月也朦胧,泪也朦胧,海角天涯不相逢。

花前小醉 *** 客,醉也空空,醒也空空,彩笔金樽伴冷风。

31 采桑子 词/ 一杯酒

平沙静水难留雁,芦雪飞花。烟暮谁家,肠断鸿声目望涯。

千山落木秋一色,残月当斜。鬓发霜华,天地悠悠空自嗟。

四首古诗词,写尽了重阳节,写尽了人生

今天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正值秋日。

古时,九月初九,九是十个数字里更大的一个数字,有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流传至今,登高赏秋、敬老爱老,成为了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内涵。

所以,说重阳节为老人节,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人老了,对人生的感慨总是更多一些。四首重阳诗词,写尽了重阳节,写尽了人生。


01

  • 故乡,你离开了之后才会有,不离开是不知道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

这是关于重阳节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唐诗。

因为入选了小学课本,小 *** 都会背。

写下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

在盛唐,王维的名气不输李白,他少年成名。

那时的读书人,没有人不向往长安,那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15岁时,王维离开了家,告别亲人,来到了长安。

他渴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能写诗,会做画,琴弹得还很好,王维一度成为长安达官贵人的宠儿。

再好的地方,也比不上家乡。

到了重阳节,王维想家了,想家里的兄弟,于是挥笔写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到了节日,心里就格外的思念家乡。王维想到家乡的兄弟,一定如往年一年,头上 *** 着茱萸,登高望远应节。

兄弟们一定发现,少了王维一个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朴素直白,却道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

平时也想家,只是到了节日时,想家的心情更甚。

在中国人看来,每一个节日,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这样,才 *** 。

走过天涯海角,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吃过最精美的食物,但是,心中最想念,还是家乡的那一碗小米粥。

故乡,是我们小时候拼命想逃离,长大后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恋家,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我想回去看看,家乡的桃花,开了没有。


02

  • 人生不完美,更好快乐活!


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 *** 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重阳节来了,苏轼与友人带着酒,登山赏菊,很是畅快。

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江上飞过。

苏轼很想得开。

人活在世上,很难遇到开心的事情,所以,年轻的时候,何不头上 *** 满菊花,尽兴的玩乐呢?

苏轼以大醉来酬谢重阳,看着远处的风景,他说:古往今来,谁不老呢?没有必要像古人那样对着牛山而哭泣。

“牛山对泣”是一个典故。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率领群臣登上牛山,看着繁华的临淄城,流下眼泪,感慨地说:国都如此壮美,让我怎能忍心抛弃这繁华 *** 呢?

有两个臣子都跟着他一起哭了,只有晏子发出了冷笑。

他嘲笑齐景公“乐极”而“生悲”,古往今来谁不老,为此而伤感就太不值了。

苏轼也非常同意这一点。

与其悲伤对泣,不如过好每一天。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时光的辜负。

不要争争吵吵,其实一晃就老;不要斤斤计较,时光属于你的越来越少。

和谁在一起轻松、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听,最想听的声音;见,最想见的人。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人生不完美,更好快乐活!


03

  • 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而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纳兰 *** 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重阳节,总是让人有些悲伤的。

纳兰容若是一个多情的 *** ,他的重阳节,颇有些惆怅。

秋意越来越浓,看落叶堆满山,看夕阳西下,都让人惆怅。

纳兰容若一整天都待在家里,深宅大院,风雨交加,他的心情更加不好。

雨过天晴后,篱笆那里传来菊花的清香。

他想起今天是重阳节,回头看那凋残的黄叶,日落时分,心情更加伤感。

两千多年前,宋玉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天,本就让人伤感,而纳兰容若锁在家中,更显凄凉。

越是忧伤的时候,越要自己治愈自己。

唐代诗人李涉,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他低沉了很久,眼看春天要过去了,他强撑着身体去登山。

在鹤壁寺,遇见一位僧人,交谈下来,李涉豁然开朗。

他写下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

折磨你的,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自己不放过自己。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 *** ,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就走一趟,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总要自己亲身经历一次,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学会和自己和解,接纳,允许,活在当下。


04

  • 心态积极的人,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 。

胜似 *** ,寥廓江天 *** 霜。

一直以来,重阳节都是比较伤感的。

王勃说: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王之涣说: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重阳节,正值秋日,秋天萧瑟,又勾起乡情,让人不悲都难。

可是, *** 却豪气冲天。

人生易老,可是天难老。今年的重阳节, *** 上的黄花更加香气扑鼻。

秋天,本是萧瑟的, *** ,本是残酷的,可是,在诗人看来,却是那么豪情与美好。

接着,诗人又将秋天与春天相比较。

谁说秋天不如春天,我觉得秋天胜过春天。你看,那江面上泛着白霜,是多么辽阔壮美呀。

很喜欢读豪迈乐观的诗词。

即使在最艰难的处境,依然能笑得出来,即使在更低沉的时候,依然能够豪情万丈。

生活不就应该如此吗?

心态积极的人,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心态不好的人,生活再优渥,日子也会过得荒芜。

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惫;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说浪费;心烦了找朋友聚会,瞌睡了倒头就睡。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对!


重阳节,带给世人的,多是时光的感慨。

当青春不再,当时光握不住,总有点心慌。没有人能阻拦时光的脚步,与其伤感,不如快乐。

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就是完美。

能有这样的心态,一生高低起伏皆可不惧了。

漁家傲~重阳登高

雄鸡三唱天欲晓,

扶桑日出鸣啼鸟。

漫步晨光心境好,

抬眼瞭,

重阳节登高诗句,重阳节登高诗句书法作品-第1张图片-

兴吟酸曲不跟调。


闲事袭来不入脑,

自如取舍忧愁少。

今 *** 茱萸开口笑。

重阳早,

登高一揽群山小。

(词林正韵)

重阳日,大明湖畔赏 *** 的《采桑子.重阳》

走进济南大明湖公园的西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体量宏大的黑底金字的照壁,把大明湖挡在了身后。

走近再看是龙飞凤舞的毛体书写的 *** 的词《采桑子.重阳》。

一位老者伫立良久,慢慢地咏吟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 。胜似 *** ,寥廓江天 *** 霜。”

“照壁”也并把大明湖挡在身后,它的右边就是岸边柳枝婆娑,湖內风荷战栗的大明湖。



这样秋风萧瑟的天气,恰似 *** 当年写作此词的境遇。

据 *** *** 文献研究室编撰的《 *** 年谱( *** 3—1949)》记载:

(1 *** 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中 *** 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触景生情,填词《采桑子·重阳》一首:

三个月前的红四军第七次 *** *** 上, *** 的 *** 对红军的领导问题和根据地问题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 *** 理解和接受,并不再担任红四军的前委 *** ,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艰苦的环境,长期的劳顿,内心的苦闷,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10月, *** 奉命带病坐担架赶到上杭开会,但到达时,会已开完了。第二天,适逢重阳节, *** 倚楼远眺,吟成这首《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百年,转瞬即逝而天(大自然)好像不易衰老。李贺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 *** 反用其意,以“天难老”反衬“人生易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衔接上句。年年重阳相似,岁岁人却不同。此时的 *** 还不满36岁,“人生易老”的慨叹是身处逆境,身染重疾,心力疲惫的反映。

重阳节登高赏菊作诗是古代文人雅士重要的社交活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诗友相邀唱和,其乐融融。

“战地黄花分外香”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诗词》时才定稿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应该说,“但看黄花不用伤”由前面的情绪衔接,反映 *** 写诗时的心境,是对自己的劝解与鼓励。但“战地黄花分外香”,把个人的情感荡开去,从眼前的 *** ,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画面:战地铺满金色的菊花,芳香馥郁。 表现了 *** 者的气魄, 与 *** 乐观主义的精神。

词的下阕通过吟咏秋景,赞美秋景,表达了一个 *** 者的情怀。

“一年一度秋风劲”,“劲”字写出了秋风强劲有力。 *** 风雨,大明湖畔散落着很多手腕粗柳枝,可见秋风之残酷无情。

秋风残酷无情,落叶满地,不像明媚和煦的春风吹开娇艳的花。但秋风具有扫荡酷暑、摧古拉朽的巨 *** 。

“不似 *** ,胜似 *** 。”是说,秋色比 *** 更加美好,更有魅力。打破“ *** 悲秋常做客”的文人悲秋传统,高度赞扬秋光之美:“战地黄花分外香”。展现出崇高的艺术境界。

最后一句“寥廓江天 *** 霜”。有人认为“ *** 霜”表现了 *** 的处境。如果是这样,与前面歌颂赞美秋天就衔接不上了。在 *** 的诗里“霜”多数情况下扮演者“正面角色”:如“万木霜天红烂漫”,霜是红烂漫的秋景的推手,又用自己的白,共同组成了绚烂多姿的红白世界。

所以,“寥廓江天 *** 霜”与秋风劲,都是壮丽的秋景的组成部分。“寥廓江天”是说秋景之辽阔壮丽,“ *** 霜”就是 *** 秋,胜似 *** 的秋景。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寓意一致,寄托诗人对 *** 前途的美好向往与对中国 *** 必然胜利的理想信念。

此词起于“人生易老天难老”看似消极的慨叹,终于满眼都是“寥廓江天 *** 霜”的秋之美,呈现给世人的是积极乐观、豁达昂扬的人生追求与洒脱心态。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九重阳是传统的思亲节,又是当代的老人节。在此谨以赏诗的方式纪念我们敬爱的 *** 。也祝天下老人们沐浴秋阳,福寿康宁!

[重阳节]重阳·登高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10月13日

*** 画:重阳·登高

新华社发 木木 作

九首诗词,说尽了重阳,说尽了人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人的重阳节。

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双九便为重阳。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 *** 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精彩的习俗活动,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重阳节这天写下了无数诗歌。

有豪迈,有孤寂,有苦闷,有洒脱。

重阳佳节,洞见君精选九首,与你一起品读重阳诗里的人生滋味。

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 *** 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这是关于重阳节最著名的诗词,说出了所有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感情。

王维富有新意的诉说了自己想象的场景,只有他一人不在,通过大家对他的想念,反而加深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令人感同身受,更添心酸。

而诗中的登高、 *** 茱萸也是重阳节的古老传统习俗,让后人通过一首诗永远记住了这样的习俗。

02

《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菊花须 *** 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译文: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 *** 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古往今来有谁不老不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诗人“口无遮拦”,直言百年人生,谁能不死。

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但是苏轼却不消沉,不伤感,充满了恬淡达观的情怀。

03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 *** 清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04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 *** 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 *** 旁边盛开。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 *** 着。

字里行间,都是诗人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诗人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

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让这首诗的境界上了一个台阶。

05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重阳节,作者在玄武山宴饮,送别即将远行的客人。

可是作者本身也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圆。

看到鸿雁从北方而来,作者埋怨道:

“我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苦楚,北归不得,你为何却要从北方回来?”

重阳佳节,是感恩敬老的日子,在外的游子要在这天回家,一起和家人朋友登高宴饮。

这样的日子里,别人都是家人团圆热热闹闹,自己却孤身一人,客居他乡。

怎能不孤单感慨,思念亲人家乡。

06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 *** 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 *** 满头才归。

只应 *** 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唐会昌五年,杜牧被排挤到池州当 *** ,张祜来拜访他。

二人同命相怜,在重阳节一起登山游玩。

“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的事情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日既然来此游玩,就一定要玩个痛快。

何必学齐景公,一登高望远,就满怀唏嘘,感叹落泪呢?

古往今来,不如意的人有太多太多。

命运又不是单单针对你我二人,所以不必耿耿于怀。

登高畅饮,作者既是在开解朋友,也是在开解自己。

既然无法逆转人生,何不洒脱一点,转身放下呢?

07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

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洞见君说:

秋山秋水,山河无恙。

自己却已经衰老,世事难料,自己又能再留恋多久呢?

心情沉重,却又心存旷达。

慷慨旷放却又凄楚悲凉。

拿着茱萸,诗人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08

《采桑子·重阳》

近现代·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 。

胜似 *** ,寥廓江天 *** 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 *** 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古人悲秋,这首词却一扫衰颓萧瑟之气。

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 *** 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 *** 。

其中旷达豪迈,让后人心折。

09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我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一群黄花里夹杂着一朵白花。

一群少年人中多了自己这个老头子。

自己不仅不觉得苍老,反而觉得自己依然充满青春活力。

诗人一反重阳思乡悲客的忧伤之情,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人到佳节,情最长。

在古人九首诗词里,我们读懂了山海隔不断的思念,见证了千里重逢的喜悦,也明白了旷达的处世之道。

诗句看似写的重阳,实则说的是人生。

值此重阳佳节,愿你有人想,有人盼,愿你心怀阳光,所愿皆所得。

在秋风送爽的重阳日,为想念的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君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是双九秋色好,登高赏菊话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故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或“重九”。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时,宫中在九月九日都会“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可见,一些流传至今的重阳节习俗,在西汉时期就已有雏形。

登高佩茱萸:九月九日风色嘉,满头争 *** 茱萸花

在重阳节有关的诗词中,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登高”“ *** 茱萸”的时候,与远在家乡的兄弟彼此挂念,写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登高是重阳节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晏殊亦有词云,“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登高远眺,大雁飞过,勾起词人无限思乡之情。

茱萸是一种味道浓烈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逢凶化吉。宋代宋祁在《九日置酒》中写道,“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 *** 茱萸望辟邪。”

明代诗人申时行也在《吴山行》一诗中描绘了百姓在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情景,“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 *** 茱萸花。”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

赏菊寻秋韵: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时节秋意渐浓,菊花盛放。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从这封信中可知,重阳赏菊习俗由来已久。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文中对菊花的反复吟咏,也对重阳赏菊风气的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连初唐诗人王勃也有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杜牧也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 *** 满头归。”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 *** 同悲鸿雁天。”将菊花酿成酒,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西京杂记》中写道,“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宋代《东京梦华录》、明代《遵生八笺》中均有类似描述,体现了先民祈求延年益寿的淳朴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据《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写成的。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写景名句,将江南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饮酒品美食: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

说到重阳节饮酒,或许大家都会想到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宋代词人魏了翁的这首《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展现了重阳节的又一民俗,即吃重阳糕。上文中也提到,九月九日要“食莲饵”。杨雄《方言》中说:“饵,或谓之糕。”隋代《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唐宋时期,重阳糕做得更有讲究。《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在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 *** 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吕原明也在《岁时杂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记载了重阳节 *** 花糕的过程和食材。《上海县竹枝词》中也写道,“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几家赏菊朋高会,几供黄花百种豪。”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已成为深入民心的节俗。

及至当下,重阳节逐渐淡化了古代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融为一体,让人感受秋意渐浓的自然风光,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观念。今天,让我们体会传统韵味,感悟先人情思,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温暖亲情的重阳佳节。(韦衍行)

来源: 人民网

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降虽已过,却迟迟没有落霜的消息,郊外的乔木杂树仍显出青黄之色,枯败的荒草丛中点缀几朵小白花小黄花。农人的菜园里依然生机盎然,那些越冬蔬菜像绿油油的油菜,鲜灵灵的菠菜,青绿绿的芫荽,濡染一层层晶亮的晨露。可用不了多久,冷气逼近,寒霜降临,万木萧索,一派肃杀景象,秋天走到了尽头,渐渐落幕了。


降霜的日子也有风景,也有诗意,会让人想到时光匆匆,韶华易逝,惨淡的岁月之霜染白了鬓发。还会想到什么呢?想到清寒、想到孤独、想到壮阔,想念回不去的故乡,想念那一缕缕轻暖。


轻霜点点,令人漫起片片清新。晚秋天气,晓寒微微,放眼远望,原野上轻霜斑驳,不由令诗人们心绪恬然。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了傲霜耐寒的东篱 *** ,吟道:


*** 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咏菊》


*** 的初霜染白了屋顶的瓦片,芭蕉和秋荷耐不住严寒,惨败不堪,惟有篱边的菊花凌霜傲立,金粟般的 *** 散发一丝丝清香。唐人刘禹锡笔下的白霜倒像为晚秋装扮的画笔,把景色描摹得更加可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 *** 嗾人狂。

——《秋词·其二》


深秋天气,山明水净,夜来的寒霜把树木的绿叶染成了浅黄深红,登高远眺,满目清泠入骨,才不会像姹紫嫣红的 *** 那样使人发狂呢。北宋大苏描绘的霜色菊香更美,他写道: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有了这层层霜色,才使得青青黄黄的菊枝在残荷的颓败中高标立异,更显精神。一年中更好的风景,不就是霜染的橙黄橘绿吗?所以你我都要记住啊!



寒霜漫漫,让人升起缕缕清愁。霜色渐起,寒意凝重,老了光阴,白了鬓发,使人漫起轻烟似的愁绪。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与月色、乌啼、寒霜、红枫、渔火、钟声结缘,写下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凛凛霜色濡染的画卷,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只一个“愁”字如烟云般袅袅不绝。踏着斑斑白霜,为远行之人送别,愁绪更上心头。大唐才女薛涛在这样的季节里送别友人,两相依依,情意缱绻,赋诗云: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水国之夜沐浴在凄寒的月色中,霜色和离愁笼罩在我俩的心头。难道我们千里之别是从今晚开始?山迢迢、水迢迢,我们隔着如迢迢边塞那样遥远,相逢之梦也杳然无期。 *** 之间霜色满天的送别,更让人泪湿青衫,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霜色把泠泠寒意染上树林,也把张生与莺莺一对有 *** 渲染得泪眼迷蒙......

白霜皎皎,使人牵起壮阔情怀。边关一轮皎月、一片寒霜,映照在戍边征人厚重的铠甲上,牵动一腔昂扬斗志、豪迈气概。北宋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 家、诗人,也是一位戍边西北的卓越将帅,他写有一首《渔家傲.秋思》,其下片云:


浊酒一杯家 ***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痛饮一杯烈酒,家在千 *** 之外,战事未平,功名未立,我怎能半途而返呢?夜深了,寒霜满地,染白了我斑斑鬓发;羌笛悠悠,濡湿了戍边人望乡的泪眼!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写下一首豪情满怀的名篇《望阙台》,诗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诗人概括了他在苍茫海域内 *** 西讨的战斗岁月,立于海天之间,遥望京畿之地,诗人发出感慨: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抗倭报国的赤胆忠诚永不会改变!



一代伟人 *** 也钟情于凛凛寒霜,他诗中的霜色呈现出变幻多端的意境。


1 *** 3年初冬, *** 抛妻别子,赴沪转穗参加 *** 一大,他满怀离愁别绪,写下了《贺新郎·别友》,其中有句: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这是他与夫人杨开慧壮别的情景,霜色再浓重,寒气再凄清,离情再眷眷,也动摇不了 *** 者的坚强意志。


1 *** 5年晚秋,诗人途经长沙之际写有《 *** ·长沙》,上片末云: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 。


表达诗人对 *** 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1 *** 9年重阳节所作的《采桑子·重阳》之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 *** 。

胜似 *** ,寥廓江天 *** 霜。


则表达了豪迈的 *** 情怀和坚定的 *** 信念。


之一次反“围剿”,闻听前方捷报,诗人喜形于色,于马背上吟成《渔家傲·反之一次大“围剿”》,又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的诗句,重重枫林被严霜摧打,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真乃豪情万丈!


长 *** 中, *** 在马背上创作了7首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是其中一首,上片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凛冽,雁鸣长空,寒霜洗月,马蹄哒哒,军号声声,任何艰难困苦也阻挡不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真乃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标签: 重阳节 登高 诗句 书法作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