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即将到来,“菜篮子”行情备受关注,其 *** 走势如何?记者走访发现,从产地到 *** 市场再到零售端,相关各方已做好保证 *** 期间保供稳价的准备。节日期间,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稳定,市民可以开开心心逛吃逛喝。
蔬菜上市量增加, *** 降多涨少
“西红柿刚到的货,来两筐?”“土豆耐放,快过节了,可多备些。”……9月27日凌晨一点,城市中的人们睡梦正酣,苏中农副产品 *** 交易市场内却是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景象,装货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在这里集结,等待二级 *** 商和经营户选购。
“节日临近, *** 市场开始迎来一波交易小高峰。” *** 市场副总经理周林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他说,前段时间高温天气蔬菜生长不易,本地和周边蔬菜供应量下降,叶菜 *** 上涨,天凉后本地蔬菜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客菜菜价。为保障节日期间的市民菜篮子新鲜不断供,做好蔬菜调运保供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蔬菜进场量约430吨,七成来自外地,较平常日均进场量320多吨明显增加。节前市场供应充足,各类蔬菜、水产、水果每日进场总量达1100多吨。
泰州市 *** *** 监测数据也佐证了大家的感受:近期天气转凉,气温有利蔬菜生长,地产菜上市量增加,市区菜价小幅下降。9月27日,监测的61个蔬菜品种“25升8平28降”,平均下降3.2%。降幅较大的有:青菜、香菜、上海青菜心,分别为3.02元/斤、7.80元/斤、2.50元/斤,下降55.3%、52.7%、50.0%;涨幅较大的有:薄皮青椒、尖青椒、花菜,分别为6.60元/斤、5元/斤、4.67元/斤,分别上涨34.7%、30.9%、21.9%。从往年监测情况来看,每年10月至11月秋季蔬菜大量上市,气温适宜,蔬菜 *** 呈季节 *** 小幅下降态势,预计节后仍有下跌空间。
连续投放储备肉,平抑肉价
9月27日7点半,梅兰路上的大润发超市刚开门,肉品区的苏食 *** 就热闹起来了。这是苏食集团第二批次省级储备肉在泰州市开售的第二天。
“听邻居说这里的肉每斤比市场上便宜四五元,今天特地赶过来。”市民顾女士买了3斤多后腿肉,花了52元,她准备回家分成两份,一份现吃,一份冷冻起来。
猪肉作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 也备受关注。在引凤农贸市场经营猪肉的贾师傅描述了今年肉价走势,我市生猪大多从外省调入, *** 随市场而波动。今年5月份,猪肉 *** 经历了此前一年多的低位运行后开始触底回升,在8月底走出一波上涨行情之后,曾一度小幅下降,最近又出现了小幅上涨。“涨得多的是猪大肠、猪肝等猪副产品,按照以往经验,节假日会小涨一下,但是估计 *** 涨不了多少了。”
泰州市 *** 监测数据显示,与上月同期相比,猪肉 *** 稳中略涨。8个品 *** 肉零售 *** 较上期平均上涨0.1%。其中,精瘦猪肉平均零售价为22.2元/斤,下降1.8%;鲜猪前腿肉、肋排、仔排平均零售价分别为22.40元/斤、34.20元/斤、36元/斤,分别上涨0.9%、0.6%、0.9%;肋条肉、猪后腿肉、普通五花肉、大排平均零售价分别为22.80元/斤、20.20元/斤、22.20元/斤、19.20元/斤,与上期 *** 持平。
那么,猪肉 *** 在未来还会涨吗?据国家发展 *** 委监测,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 *** 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呈上升态势,生猪 *** 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据了解,省级储备猪肉投放正在分批进行,泰州市也将于近期启动 *** 储备猪肉投放工作,积极稳定消费预期,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螃蟹迎来批量上市,淡水鱼 *** 小跌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螃蟹生长期变长,中秋节期间没能让更多市民尝鲜,这个遗憾在快要到来的 *** 节将会被弥补。记者走访水产市场了解到,各地螃蟹已经陆续开捕,鲜美的螃蟹将大量“爬”上市民餐桌。
在市区海光农贸市场水产区各家水产档口,一只只青壳白肚的螃蟹用绳子捆扎好,按照不同规格、品质分门别类放在网兜内。
经营户陆如林介绍,受高温影响,加上今年中秋节来得较早,中秋节期间上市的螃蟹很少,当时3两的螃蟹售价达60元一只。中秋节后,螃蟹上市量增加, *** 开始回归本位。9月27日,2两规格的母蟹35元一斤,2.5两的42元一斤,3两的55元一斤。不过,即便是同规格的螃蟹还有精品蟹与普通蟹之分,品质好的3两精品母蟹卖到70多元一斤。眼下,母蟹因为蟹黄要比公蟹多,更受消费者青睐,公蟹则少见。
未来两个月,应该是蟹农们最为忙碌的时候了,对他们而言“螃蟹季”已经开始。受节日效应影响,从9月27日开始,大规格螃蟹 *** 开始看涨,小规格蟹 *** 比较稳定,等到 *** 节后,节日效应消退, *** 将明显回落,大闸蟹更加肥美香甜。
泰州市场上的螃蟹基本来自本地,靠水吃水,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本地蟹农们养出来的螃蟹蟹黄饱满,肉质肥美,兴化红膏蟹和溱湖簖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农副产品。
按照以往规律,秋季鱼类上市量增加, *** 会有所走低。据泰州市 *** 监测,9月27日,14个品种水产品 *** 平均下降0.5%。鳜鱼、花鲢、黑鱼平均零售价分别为50元/斤、9.3元/斤、17.10元/斤,分别下跌16.7%、下跌6.1%、上涨9.6%。从淡水产品十年来 *** 运行曲线来看,以鲫鱼为例,2021年7月上旬零售均价为17.8元/500g,达十年来更高点,也是当年年内更高。9月27日,鲫鱼均价为13.13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5%。四季度是淡水鱼出塘高峰期,预计春节前后淡水产品 *** 将阶段 *** 上涨。
肉价大跌6元,蔬菜 *** “腰斩”,2种农产品却在涨,预计还会涨在2021年春节前,很多商品行情迎来了大涨,比如说猪肉涨至30元一斤, *** 肉涨至45-50元/斤,鸡蛋也涨至6元大关。蔬菜 *** 也跟着上涨,小米椒涨至32元,螺丝椒涨至14元,白菜涨至2.5元,大葱涨至10元。就连米面行情也是如此, *** 相比之下涨了10元/袋。
不过从节日过后,物价就迎来了一波下跌潮,粮食 *** 下滑,米面回归正常 *** ,蔬菜、肉类行情也随之下跌,这让不少人都很高兴。不过也有部分农产品行情反弹,我们一起来看看。
01、肉价大跌10元
近期肉价明显下滑,就说猪肉吧,目前南北地区猪肉 *** 差价大,北方肉价低价已跌至20元以下,南方已跌至23-28元左右。比如说北京地区猪肉 *** 价跌至15元,肉价跌至19-22元,而辽宁地区也已跌至18元。就连地处南方的湖南,肉价更低价也跌至18.8元。
肉价的下滑,说到底是市场的供应量充足,屠企为了能走货,特意压低了 *** 。目前进口肉库存还有100万吨,官方的储备肉也在持续投放,再加上近期的“抛售潮”来袭,市场的猪肉供应足量。
老王是零售商,他表示目前肉价已从年前的26元跌至20元,跌了6元,不过就算肉价低,但仍然没有什么人买,一天也不过卖半头,甚至还卖不出这个量。而猪肉卖不动,老王一天的收益只能保本罢了,根本就赚不到几个钱。
除了猪肉降价外,其他肉类 *** 也在下滑。从重庆农贸市场的数据来看,鸡蛋零售价为13.15元/kg,环比上周涨2.49%;鸡肉零售价为27.43元/kg,周环比下滑2.04%;肉鸭零售行情为22.54元/kg,环比上周跌了1.36%。当然, *** 肉的 *** 也有所下滑,目前 *** 价已重新跌至30元大关。
02、蔬菜“断崖式”下滑
除了肉价,蔬菜行情也在不断下跌。比如说白菜在节前一斤2-3元,不过如今已重新跌至5毛左右。而韭菜年前8元一斤,但目前跌至2.5-3元;而青椒节前一斤10元,目前跌至1.38元;萝卜、青菜、黄瓜、菜花 *** 均已跌至1-2元之间,就连香椿也是如此,2月份120元一斤,目前跌至20-40元。
蔬菜的下滑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如今天气越来越热,蔬菜的生长速度加快,特别是南方地区,连大棚都省了,种植成本降低,供应量明显增加,运输成本也在下滑,因此目前菜价持续低迷中。
预计接下来菜价还会继续下滑,毕竟每年气温升高时,蔬菜都会季节 *** 下滑。尤其是今年北方地区,气 *** 以往更热一些,结果造成了蔬菜提前上市,因多产地集中上市,今年的蔬菜跌得有点猛。
03、这两种农产品上涨
*** 水产品大涨
从3月份开始,水产品行情就迎来了全面大涨,一个珠三角的收购商表示,如今草鱼存量不多了,目前3斤左右的7.3元/斤,5斤的7.8元/斤,而这一周更是一天涨0.5元。
而草鱼苗 *** 也在大涨,目前1-3两草鱼行情高达7元/斤,2-5两为6.6元/斤,3-7两为6.5元/斤,近期购买草鱼苗的 *** 多了起来,存量不是太多,预计后期 *** 还会涨。
当然,其他鱼 *** 也在反弹,例如武汉地区6-8两鲫鱼8元一斤,8两鲫鱼以上为7.8元一斤,8两鲤鱼6元一斤。而在苏北地区,鲫鱼、草鱼数量也不是太多,目前8两鲫鱼报价为9-9.5元/斤,9两的为9.5-10.5元/斤,主要是去年病害比较多,养殖量不多,而目前苗价比较贵,购买的人不多。
而在菜市场上,目前很多鱼都在涨价,草鱼一斤涨2元,罗非鱼涨1元,加州鲈涨四元。目前草鱼市场价涨至12元,罗非鱼8元一斤,加州鲈 19元一斤。短时间内,淡水鱼行情还会上涨。
*** 肥料 ***
近期化肥 *** 可谓是持续飞涨,年初至今大涨11.67%,其实从2020年10月份化肥 *** 就在上涨了,目前磷肥、钾肥、尿素涨了20%,尿素涨至2200元/吨,比起正常价位涨了34%;而钾肥、复合肥、碳酸氢铵涨了5-15%;二铵涨至3000-3200元一吨。
化肥行情之所以上涨,说白了还是原料的缺乏导致的,目前化肥的库存降至新低,而如今正处在春耕旺季,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带动了产品行情走高,预计接下来还会继续反弹。
如今水产品行情持续大涨,不过肉价、菜价持续下滑,消费者的选择 *** 多。对农民而言,化肥上涨,种植成本提高,亩产收也会减少,大家并不是太高兴。
天价鱼的秘密:300万一条38斤的鱼,查干湖胖头鱼曾是帝王 *** ?2021年查干湖冬捕已经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头鱼”重达38斤,拍出2999999元,注意了,这可不是29.9999万元,而是近300万元的高价,和2020年持平,这可谓是全球最贵的一条“网红”鱼了!
但为何没有刷新上一年的拍卖记录,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网红旅游景点的噱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呢?
查干湖的鱼类资源有多丰富? *** 超乎你的想象
查干湖是位于吉林、 *** 、黑龙江3省交界的一个淡水湖泊,距离吉林松原市大约30公里。现在的查干湖不是最早自然形成的湖泊,而是1976年“引松工程”的结果。这个工程,将松花江的水引入了查干湖,连接了原有的“新庙泡”“辛甸泡”和“查干泡”3个河迹洼地湖,形成了现在的“查干湖”。注水后的查干湖,更大水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有4亿多立方米,平均水深为4米。
查干湖的冬捕开始了
有媒体报道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就对查干湖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国内通用的饵料生物现存量法,估计了查干湖的渔业产量。结果表明,查干湖平均每公顷水面能生产出110公斤以上的优质活鱼,所以每年可生产6000吨鲜鱼,也就是1200万斤鱼;而每年冬捕实际捕捞量约 *** 0吨——从查干湖渔业生产能力来看,查干湖确实有实力达到这一产量标准。
虽说此地的渔类资源丰富,但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查干湖冬捕仅使用6寸网眼的渔网。据说这样可以将生长期在5年以下的鱼自动过滤,捕捞的都是生长5年以上,甚至有的是10年以上,重达30到40斤以上的大鱼。所以,冬捕时一网收获量在30到40万斤很常见,而且创造出单网捕捞16.8万斤的吉尼斯纪录。
查干湖冬捕是过节一样的一大盛事
淡水鱼在入冬之前都会大量进食,储存脂肪。一旦水温低于摄氏7度,鱼儿们就会进入半休眠状态,不再吃东西,所以这时的鱼不仅长得壮,身体内还很干净,没有腥味,味道也最鲜美。
捕鱼时间到了。首先,渔工必须在冰面上凿穿一个够得着下层水面的冰窟窿,称之为“下网眼”。
然后,由管事的“鱼把头”规划如何在冰面下布置渔网。
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鱼把头由下网眼向两边各走数十步,甚至数百步,方向是与正前方成七十到八十度角,确定第2和第3个网眼位置——这些网眼叫“导网眼”;鱼把头继续向前方走数十步,确定第4和第5网眼的位置;再由这两个位置去前方数十步,确定下一组导网眼的位置……最后,直到两组导网眼汇合,确定“出网眼”位置。
查干湖冬捕下网示意图
这些网眼围绕的冰面下方是“鱼窝子”,这是鱼过冬时集结的深水区。水深的地方,温度相对较高,而且水体空间开阔,氧气充足。一进入冬季,鱼就会集结在深水区过冬。
鱼窝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都是鱼把头师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里面有很大的学问。鱼把头通过冰的颜色和水流的方向,来确定冰层下鱼窝子的所在,提前一天定好下网眼的地点。
有时,一个鱼窝子有相当于5个 *** 场那么大的面积,要应付这么大的面积,所用的网得有足足2公里长,要开凿出数十个网眼。
第2个网眼已经凿好了,距离之一个洞有20米远。
之后下穿杆,这是一根长18到20米的细杆,叫“行杆”。渔工用带钩的长杆将其 *** 冰下,从下网眼两侧将行杆分别推向下一冰洞。
行杆后端系一水线绳,这是一厘米粗的聚乙烯绳——这样如法炮制,水线绳也随行杆在两侧的网眼中穿行。
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两片大侧网。鱼把头用大钩将大网一点点放入冰下,并随时掌握网的轻重与沉浮。
马拉的车轮子绞动大绦带着两片大网前进,前进到出网眼后,己将整个网全部下入水中。
马拉的车轮子绞动大绦带动渔网前进
两片侧网在水下绕着“鱼窝子”慢慢形成合围之势,直到最后在出网眼的洞口汇集,此时水中的鱼全部围在网中。
接下来是出网,由几匹马拉动出网轮。由出网轮上的旱绦和卡钩,配合将双侧网合并在一起,即由96块网组成的一张大网。一次同时拉出每一侧的3块,称为一拉,分16次拉出。
渔工身着厚厚的皮衣,戴着毛茸茸的皮帽。在一阵阵吆喝声中,几匹骏马拉着绞网。
之一拉没鱼,第二拉开始出鱼。
“出鱼喽!”在冰封的查干湖面上,伴随着渔民和游客们的欢呼声,2021年查干湖冬捕的之一条鱼,也就是重达38斤的“头鱼”被顺利捕捞上来。
出鱼时,挂在网上的鱼直接随网拉到冰面然后摘下;浮在出网口的鱼用“捞子”捞出来。
身上还粘连着淤泥的胖头鱼
网中新鲜的大鱼,嘴里、身上还粘连着湖底的淤泥,渔工就拿水管把它们快速冲洗干净。
最后,因每一拉都在赶鱼的原因,更多的鱼都集中在“网肚”之中。网肚是网后端的一个兜,一个网肚最多能容纳10万斤的鱼获。
冬捕之一天,4组渔工4次出网总共捕捞69000斤大鱼,这意味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冬捕的现场非常冷,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 *** 的渔获不到2分钟就会结冰,变成鲜美的速冻食品,再销往全国各地。
因此,查干湖里的鱼可谓是十分的值钱。究其原因,相传在很久之前,就有帝王将相专门就吃这里打捞上来的鱼,尤其是受慈禧太后的偏爱,几乎是皇家 *** 。所以,这里的鱼在进行拍卖的时候,有“彩头”寓意的头鱼,就可以拍出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天价。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现在的查干湖并不是一个天然的鱼塘
查干湖开发区在2003年,通过修建水坝的方式截取了一个近万亩的水面,用于渔业生产。大部分的影视栏目,比如央视的《舌尖》系列,都有意无意地在模糊这个事实——帝王偏爱这里的鱼?在上坟烧报纸吧……
在年复一年的捕鱼节中,查干湖逐渐声名鹊起,每年的“头鱼”拍卖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纪录,成交价从2008年的11099元,飙升到2020年的2999999元,足足翻了270倍!
更令人疑惑的是,为何查干湖年年大丰收,网网出大鱼——查干湖的鱼真的长得这么快吗?
查干湖丰富的鱼获
随着查干湖冬捕的出名,对查干湖胖头鱼 *** 高出市面上十倍的质疑声,以及对冬捕的一条头鱼卖到300万元的噱头,网民也越来越不买帐了。
查干湖里面的鱼为什么捕不完,这些大鱼是不是“洗澡鱼”?
所谓的“洗澡鱼”,就是把其他地方成年的大鱼,在冰封之前运到鱼塘里面放生,在冬捕时节再捕捞起来。如同不法商家,将河沟里的螃蟹放到阳澄湖里“洗个澡”,沾一沾“仙气”,摇身一变,就成了阳澄湖大闸蟹, *** 随之水涨船高。
“洗澡蟹”既出,“洗澡鱼”岂能落后?
但有两种 *** 在博弈:
反方的观点是:之一,在冬天投放“洗澡鱼”是不现实的。
查干湖区域基本上10月就能达到零下,虽然湖面还没冻住,但在10月之后,大鱼受冻后存活率很低,放进去也会冻死的;而且这个网红点的关注度很高,在众目睽睽之下造假,几乎不可能……
第二呢,从南边运输大鱼来“洗澡”,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损耗非常严重,还有可能出现大鱼不适应低温环境,而大量死亡的情况。
第三点更重要,查干湖的面积很大,进入湖中“洗澡”的大鱼会窜进湖底,而冬捕的网只有2公里长,能够覆盖的面积最多也就是4平方公里,相较于查干湖300平方公里的面积来说微不足道,前去洗澡的鱼恐怕都成了漏网之鱼。
而正方的论据更为鲜明和直观:
首先,查干湖由于冬季时间长,全年水温很低,鱼类的生长速度就会非常缓慢,想要每年捕捞300万斤的鱼获,是非常困难,查干湖没有这么高的产量。
其次,查干湖渔业集团在附近建了一个1000多亩的渔场,专门用来培育胖头鱼苗,并且每年为查干湖提供200万斤左右的“鱼苗”。投放200万斤鱼苗,捕捞300万斤成鱼,而且大家对于查干湖鱼类的自然生长速度心知肚明,不言而喻,投向查干湖的鱼苗体型就是普遍偏大的,至于“偏大”到什么程度,似乎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儿。
如果说这些“大鱼苗”真的是夏季投放,冬季捕捞,说它是“洗澡鱼”似乎也不为过。
实际的情况可能是,查干湖在当地的鱼苗基地不止一处,会在夏秋季节,从查干湖周围的湿地或水库中运送大鱼来查干湖“洗澡”。
再次,了解“黑坑”和“回锅鱼”的人都知道,运输“洗澡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
尤其是,鱼类运输早就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了,特别是淡水鱼。而且,连内陆城市的海鲜市场,都能买到活的海鱼;另外,淡水鱼在运输过程中缺几块磷,有点皮肤损伤都无伤大雅,不到2个月就能长出来。
还有,查干湖冬捕的时间,又不是一天、两天。纵使查干湖的面积很大,冬捕持续一个多月时间,洗澡的鱼还能逃到哪里去?也就是说,洗澡的鱼躲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迟早是要 *** 的。
再说了,查干湖每年冬捕,都是一网网地拉上鲢鱼、鳙鱼。鲢鳙都是成群结伴地活动,用雷达技术探测一下,成群的鱼不难被发现。
鳙鱼,也叫胖头鱼
电商上被认证的的查干湖鱼旗舰店,商品也是以鲢鳙为主,搭配少量的鲤鱼、鲫鱼。
鲢鱼、鳙鱼是上层滤食 *** 鱼类,自然状态下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工使用配合饲料喂养,鲢鳙的生长速度很快——根据某某饲料宣传册的介绍:使用该品牌饲料养殖的鳙鱼,在每亩200尾的密度下,70到80克的鳙鱼苗,在3个月内可以达到1斤以上,一年时间体重可达到7到8斤。
但在自然状态下,十几斤的鲢鳙,对于钓鱼人来说已经是巨物,而且是可遇而不可求,很多钓鱼人一辈子都不可能遇到一条20到30斤的野生鲢鳙。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查干湖除了冬捕,其他季节也会 *** 钓场,给钓鱼人垂钓。根据网上钓友晒的照片,查干湖的鱼类除了鲢鳙,还有鲫鱼、青鱼、鲤鱼、鳊鱼和狗鱼等。那么问题来了,在冬捕中,如果不根据鱼的种类,来选择 *** 地改变网眼的大小,其他种类的大鱼去哪儿了呢?
查干湖冬捕,是网红经济催生的旅游大IP
如果查干湖没有“偏大的鱼苗”来支撑,年年捕捞出堆砌成城墙一样的几十斤大鱼,每年的冬捕节就不会具有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就无法支撑起原本的旅游业了。
堆砌成城墙的查干湖胖头鱼
为何一条普普通通的胖头鱼,能拍卖到300万元的天价?
毫无疑问,查干湖绝对是一个养鱼的好地方。但在我国,像这样的冷水湖泊应该是数不胜数,为何偏偏查干湖的鱼能如此出名?不得不说,查干湖有一本自己的“生意经”。
从19 *** 年开始投放鱼苗之后,在湖里有了鱼,如果没有成功的包装和宣传,查干湖的鱼,可能永远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胖头鱼,6块钱一斤,而不是60块钱一斤。于是,延续了 *** 的冬季捕鱼节,成了查干湖宣传自己的一张名片。并在2008年,这一捕鱼形式被确定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头条本地通##头条热榜##查干湖##在头条看世界##头条帮忙#
在质疑声中,被“炒”上300万元的天价“头鱼”,不仅仅是收割智商税的问题了,而是借助“头鱼”之名,包装“冰雪、渔猎文化、民族特色表演”等旅游IP……
说白了,查干湖的“洗澡鱼”和天价“头鱼”,只是一个翘板而已。
长江禁捕,重庆市场上“生态鱼”身价看涨 对市民吃鱼影响不大长江十年禁鱼拉开序幕,去年12月31日前,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完成渔民退捕;今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全面禁止生产 *** 捕捞。
长江禁捕,市场上的淡水鱼销售如何?是否会影响市民吃鱼?
1月2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对重庆市部分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走访。
在南坪一社区超市,购买淡水鱼的市民不多,与旁边的猪肉 *** 相比,淡水鱼 *** 相对便宜。比如花鲢、鲫鱼每斤卖价在15元左右,鲤鱼售价每斤在22元左右,黄辣丁售价每斤在17元左右。
而在渝北加州一集市,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活鱼销售区看到,淡水鱼和海鱼都有,淡水鱼主要是草鱼、鲫鱼、鲤鱼、鲢鱼、黄辣丁等等。不过,这里不少淡水鱼却因”出生”不同,其身价比普通同类淡水鱼高出不少。
比如标着三峡花鲢、稻田鲫鱼的售价为38.8元一斤;来自长寿湖的有机花鲢鱼“渝湖”,被称为重庆市的水库生态鱼,每斤 *** 也在38.8元;武昌鱼售价18元一斤,洪湖鲫鱼售价35.8元一斤。
此外,还有一些小鱼标明江河鱼,比如手指长短的小河鱼,清理干净后的 *** ,每斤可以卖到38元。
摊主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现在长江禁捕,这些来自本地一些小河流、或是做品牌的“生态鱼”就成为了香饽饽。
但其实,长江禁捕对重庆市民吃鱼的影响并不大。
目前,重庆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池塘面积较大。以九龙坡区为例,该区共有5000亩长江“四大家鱼”养殖池塘面积,其中西彭镇团渡水产合作社养殖容量就达2000余亩。
这还不算什么,因为重庆市场上大量的淡水鱼,主要是来自周边的湖北、湖南、江苏、广西等地区。
对于长江十年禁捕,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王小寒表示,长江干流每年的天然捕捞量已从1954年的42.7万吨降至近年的不足10万吨,相较于每年超过6000万吨的全国水产品总量,如今长江干流的天然捕捞量仅占到其中的0.15%。因此,十年禁捕,对市民吃鱼影响并不大。
新闻多一点>>
长江十年禁捕时间表
重庆 *** 江流域将在3年内逐步实施禁捕。2019年12月31日前,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完成渔民退捕;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全面禁止生产 *** 捕捞;2020年12月31日前,重庆市境内除保护区外的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完成渔民退捕;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暂定实行10年禁捕;2022年1月1日零时起,所有河流(不包括河流形成、流经的水库)暂定实行10年禁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徐菊
中秋节猪价冲一冲的梦想破灭!全国生猪 *** 涨跌表|2021年9月8日导读:今天是2021年9月8日,国内猪价平均 *** 在均在13元~13.5元/公斤,猪粮比跌破5:1,养猪户奔走相告哭诉衷肠,多养一天多折一天。东北地区早就开始进入抛售可繁育母猪和生猪的阶段,目前华东、华南等地正在亟待出栏的猪无数,中秋节冲一冲的梦想已经破灭了!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农产品 *** 市场猪肉平均 *** 为20.44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9%;牛肉76.8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羊肉70.7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3%;鸡蛋10.53元/公斤,与昨天持平;白条鸡16.73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6%。
今日全国猪价一览:
生猪(外三元) *** 为13.83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3元;
生猪(内三元) *** 为13.58元/公斤,每公斤上涨0.01元;
生猪(土杂猪) *** 为13.07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6元。
今日全国玉米 *** 下跌5元/吨,为2793元/吨,豆粕 *** 下跌18元/吨, *** 为3726元/吨,今日猪粮比为4.95:1。今日全国猪价行情涨跌如下:
整体来看,国内猪价依然是下跌为主,今日东北地区跌至6元/斤的时代,华北地区今日猪价也是跟东北看起,华东等地猪价将要跌破7元/斤,山东等地猪价跌势最狠,今日微微上涨,不过依然是折本儿的 *** 区间。目前猪价如此之低的原因有哪几个呢?
三大原因决定猪价涨不动!
原因一、可繁育母猪和存栏育肥猪已经达到了历史更高水平,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养猪数量远远超过2017年的水平,所以猪价下跌是必然的事件。
原因二、国内大中型养猪场纷纷开始抛售存栏猪,养猪股票迎来暴跌,大中型养猪场开始大规模抛售生猪,可繁育母猪,造成市场冲击。
原因三、进口猪肉依然源源不断运往国内。据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猪肉228.78万吨,同比增长10.33%,全年进口量预计前三个季度就能完成。
另外我们来看一下今日我国鱼类的 *** 行情
鲫鱼22.24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4%;鲤鱼16.19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6%;白鲢鱼11.76元/公斤,比昨天下降3.6%;大带鱼40.79元/公斤,比昨天上升2.0%。
从上面我们很容易发现,鲫鱼、鲤鱼都比肉贵了,但是成本却没有养猪高!
鱼比肉贵的年代来临,以上就是今天的猪价行情分析,我是@猪宝宝的公仆,了解每日最新猪价行情,欢迎大家关注我!屏幕前的朋友们,你们当地的猪肉多少钱一斤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山东日照今天9块多一斤,据说临沂更便宜!
你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出自他的团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条鱼,而今天,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条重约0.9千克的鱼。而我们吃到的每10条鲫鱼中,有7条都与桂建芳院士密不可分,因此他被亲切地称为“鱼院士”。
作为鱼类遗传育种专家,40年前,桂建芳就立志“要让每个 *** 吃得起鱼”。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和团队开拓出银鲫培育的新技术路线,给老百姓带来了美味可口的鲫鱼新品种,同时也优化了养殖体系。
而今“鱼院士”步履不停,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小刺儿的基因功能,希望能为老百姓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
让老百姓吃得起鱼,说到做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渐 *** ,鲫鱼的 *** 从一斤两三毛钱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块钱,甚至将近十块钱一斤。”当时,桂建芳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收入六十多元,只够买七八斤鱼,他心里燃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让老百姓都吃得起鱼。“怎么能够吃上呢,那就要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面积。”
1985年,29岁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五十多个样点,对四千多条鱼进行调研取样,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历时十四年培育出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
“要做遗传育种,首先要从天然的群体中去发现好的遗传种质,把它的基本生物学特 *** 搞清楚了,然后进行选育。”桂建芳提到,在当时,银鲫繁殖一代需要一年甚至两年,“按照国家标准,必须要连续四代进行选育,保证它的遗传稳定 *** 和 *** 状的可靠 *** ,还要经过两年的生态 *** 评价才能形成一个新品种。”
桂建芳和团队利用银鲫多样 *** 繁殖的特点,使银鲫进行有 *** *** , *** 筛选出优良品种,再通过其单 *** 雌核 *** 的特 *** ,对优良种质进行大量扩繁,相继培育出了“中科3号”和“中科5号”。“与高背鲫相比,‘中科3号’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0%以上,它的身体比较瘦长,出肉率也比高背鲫提高了6%左右。‘中科5号’则抗病能力更强。”
银鲫新品种的广泛养殖,加快了中国鲫鱼种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1983年,中国鲫鱼总产量为4.8万吨,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78.4万吨。
希望解决“吃鲫鱼 挑刺儿难”的问题
鲫鱼炖汤味道鲜美,富有营养价值。鲫鱼身上的小刺儿最多可以达到八十多根,在水生物领域被称为“肌间刺”,这些小刺儿成为了人们对鲫鱼鱼肉望而却步的原因。
为了解决“吃鲫鱼挑刺儿难”的问题,桂建芳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鲫鱼生长肌间刺的基因功能。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高泽霞教授合作,经过两年的研究,已经筛选出200多条无肌间刺的银鲫,下一步将进行大量繁育。
肌间刺被敲掉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的基因 *** 状?是不是安全?影不影响食用的味道?桂建芳表示,这些都要通过后期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基因编辑,就像修改文章一样,把那个基因做剪辑或者修饰,让它不发挥作用,肌间刺就长不出来了。基因编辑技术比20年前的基因转移、基因工程更安全,这个技术本身给有机体的改变更少,而且这种改变更加定向、有效。”
向世界贡献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
作为较为安全的动物蛋白来源,鱼类等水产品的供应对全球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近60%来自中国。
在桂建芳看来,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驱动下的水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的重大转变,向世界贡献了耕海牧渔的中国智慧。而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中国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的经验,正在为更多国家提供蓝色转型的新动能,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海水稻都走出了国门,在非洲等很多地区进行推广。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也已走出国门,在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转自: *** 4《鲁健访谈》
*** 广播电视总台 *** 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来源: *** 4
全国缺猪解决后,全国缺鱼!鱼价大涨,鲤鱼涨77%,发生了啥?早在2018年时,因“非瘟”的到来,导致我国的大小养猪场深受其害,再加上受环保的政策影响,养猪门槛提升,不少人退出了养殖行业,以至于市场缺猪严重。到了2019年下半年时,生猪、猪肉行情就迎来了反弹,原本10元一斤的猪肉,被卖出了30元一斤高价。
为了能扭转生猪市场的缺口,官方也 *** 了“猪八条”,用各种奖补 *** 人们加入养猪行业。不过生猪恢复速度并不是那么快,2020年末出栏量为5.27亿头,正常水平为7亿头左右。但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存栏量也已达到了4.07亿头,为2017年的 *** %。
不过从2021年开始,伴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生猪 *** 也迎来了持续下滑中。截至4月29日,均价为22.68元/公斤,相比春节前则是跌了14元,对比大跌了38.3%。至于猪价为何跌得这么严重,还因生猪产能迎来了利好恢复。
截止3月底,生猪存栏为41595万头,同比大涨了29.5%,恢复了正常水平的94%;能繁母猪存栏为4318万头,同比大涨27.7%,恢复了正常水平的96%。
正因产能的恢复,市场的猪肉 *** 也在持续大跌中,北方地区多地已跌至15元左右,成都更低价更是跌到了13元一斤,而主流价也跌至16-23元/斤,比起春节前大跌10元左右。伴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预计接下来猪价会恢复到原有价位。
然而,市场缺猪解决后,如今全国缺鱼,鱼价迎来了大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3月份开始,各类淡水鱼行情就迎来了疯狂上涨,北方不少鱼塘草鱼、鲤鱼等存塘量只剩下一成,大鱼供应偏紧,鱼价迎来了疯狂上涨,草鱼、鲫鱼、鲤鱼的零售价都已突破了10元大关。
在2020年时,草鱼塘口价也才4-6元,然而如今草鱼已突破9元,在北方地区,3斤重的草鱼塘口价涨至10元以上,辽宁地区更是高达11元,市场零售价也突破了16元高价。
鲤鱼 *** 也十分疯狂,原本收购价4-5元,但如今江苏、山东等地涨至9.5元/斤,2斤重的去年4.9元/斤,今年均价为8.8元/斤,同比大涨77%。而在市场中,鲤鱼零售价也已突破12元。
鲫鱼也不甘示弱,8两白鲫塘口价高达13元/斤,黄金鲫也达到了10元/斤,普通鲫鱼塘口价也突破9元,而在市场中,零售价普遍在15元以上,部分市场已卖到了17元。
而在新发地市场上,淡水鱼的 *** 价也迎来了大涨,草鱼13元一斤,鲤鱼11元每斤,鲫鱼15一斤,去年底这三种鱼 *** 价分别为6-6.5元、5-5.5元、7-9元/斤。
在德州某水产市场中,贩卖淡水鱼的人少了不少,很多摊贩抱怨,如今鱼价疯狂大涨,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比较高,因此近期买鱼的人明显减少,很多人都去购买猪肉了。因交易量不多,很多摊贩只好无奈转行。
看似今年养鱼户是更大赢家,毕竟塘口价迎来了疯狂大涨,养鱼户的利润增加,不过很多养殖户却愁眉苦脸,甚至嚎嚎大哭。
武夷山市养殖户老兰,今年的水塘死鱼问题很是严重,眼看着已经亏了几十万元了。老兰是一个地道的养殖户,养鱼面积为70亩,不过今年的死鱼问题严重,目前已死了5万多斤鱼,特别是3月份至今死了3万多斤,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30万元。
为了能治理鱼病,老兰想尽了很多办法,还请来了水产方面的专家,在其的建议下购买了杀菌杀虫的 *** 物,并购买了内服 *** ,放在饲料中搅拌。但鱼病爆发问题一直很难制止,直到今 *** 鱼情况也没有改变,眼看着鱼儿每天都死,老兰心在滴血。
那么为何淡水鱼行情大涨呢?
1、新型鱼瘟
不仅生猪遭受“非瘟”的影响,从3月份至今,淡水鱼也遭受“新型鱼瘟”的侵袭,它的危害很大,一条鱼感染,那整个鱼塘的鱼都会死亡,在湖北的水塘中已发病80%以上,不少养鱼户一天亏损数十万。
2、禁渔期所致
如今长江、五大湖已迎来了“10年禁渔期”,而其他水域尽管没有下达“禁捕令”,但每年的禁渔期也即将到来,因地理位置不同,禁渔期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在5-9月份。如此一来,供应的鱼儿产量减少, *** 自然是大涨。
同时,还有一些养鱼户,因嫌弃鱼饲料 *** 大涨,也放弃了养鱼行业,结果养殖规模缩减。再加上市场对淡水鱼的需求增加,结果鱼价大涨。
今年的羊肚菌一共卖了120多万元业主采摘羊肚菌。 受访者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平均亩产425公斤,更高亩产600公斤!”2 月 27 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锦润佳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30余亩羊肚菌陆续采摘完毕。公司法人陈城心情激动:“通过 *** 和零售两种销售模式,今年的羊肚菌一共卖了 120 多万元,我们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相较于常规模式种植羊肚菌 150 至 *** 公斤的亩产量,陈城种植的羊肚菌为何亩产如此之高?
此前,本报曾以《稀奇!鱼塘塘底种蘑菇?养殖户:“清塘”赚钱两不误》为题,对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炳银研发的“鱼菌”轮作技术进行了报道。而陈城就是利用了该技术进行“鱼菌”轮作,即在每年冬季休渔期利用鱼塘塘底种植羊肚菌,将鱼粪等吸收利用,来年再进行渔业养殖,达到减轻水体污染,增加收入的目的。
陈城在姚渡镇芦稿村经营的 30 亩鱼塘平时养殖鲫鱼、鲤鱼、花白鲢等品种,自2021年起和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合作,利用冬季休渔期进行羊肚菌养殖,实现了“一年两品”双丰收。
“之一年试种了10亩,发现效益不错就继续扩大规模,现在一共种植了30亩,最差的 亩 产 都 有 350 至 400 公斤。平时我都不用 *** 心,管理和技术全部由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提供,今年底打算扩种至60亩。”陈城表示,平均亩产425公斤的喜人结果让他看到了希望,今年准备再大干一场。
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 *** 委 *** 、研究员刘光迅认为,“鱼菌”轮作技术实现了有机质的转化,解决了水产养殖中鱼塘粪便和清塘的“老大难”问题,应当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规范,使“鱼菌”轮作技术见到更大成效,惠及更多水产养殖户。陈城对此持同样看法,他说:“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高产羊肚菌,为渔农增收拓宽渠道,也起到降低水产养殖污染的作用。”
作为“鱼菌轮作”技术创始人,最近高频率的接待和考察让陈炳银忙得连轴转。“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为农户增收”“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陈炳银回忆说,不久前,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到基地调研时,对“鱼菌”轮作技术给出了高度评价。
“居高不下”一直是围绕羊肚菌市场价的关键词,翻看 *** 、天猫等购物平台,一斤新鲜羊肚菌 *** 动辄上百元,干货甚至能卖到千元以上。“较高的经济价值,吸引了不少农户种植,但其中的技术要求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陈炳银表示,最近几年,不少农户选择种植羊肚菌,但因技术等原因,一些农户的羊肚菌面临着减产甚至绝收。“很多人认为鱼粪是 *** ,但对羊肚菌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存在,通过适当开沟,调节土壤湿度、温度,为羊肚菌生长创造最适宜的条件,不仅变废为宝,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陈炳银表示,他希望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农户手中,造福更多的水产养殖户。
全国生猪 *** 涨跌表|2021年8月24日,养猪户进入抛售阶段#养猪##财经##三农#导读:今天是2021年8月24日,全国猪价一片跌势,华北地区猪价明显下挫,多滴跌破14元/公斤,北京市今天的土杂猪 *** 到了13.77元/公斤,河北省、山西省猪价 *** 也跌破14元 *** 大关。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日全国农产品 *** 市场猪肉平均 *** 为21.29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4%;牛肉76.1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1.0%;羊肉71.2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2.2%;鸡蛋10.41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3%;白条鸡16.90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4%。
东北地区今日猪价继续下挫,黑龙江省的土杂猪价到了12.74元/公斤,辽宁、吉林等地猪价没有一个省份高于14元/公斤,饲料钱还不回涨的肉钱,养猪户开始抛售生猪;
华东地区今日猪价也开始下跌,其中江苏省的土杂猪 *** 到了13.6元/公斤,山东省多地也跌破14元/公斤,浙江、福建的 *** 略高于15元/公斤;
华中地区的湖北省猪价外三元、土杂猪 *** 均跌破14元,湖南省却逆势上涨;
华南地区猪价也是以下跌为主,虽然今日猪价微涨几分,但是受到北方猪价的集体跳水,预计明日会快速跌下来;
西南地区今日猪价依然跟东北地区持平,猪价跌至 *** 以下,预计未来随着生猪的大规模出栏,猪价还将会继续下跌。
今日全国猪价一览:
生猪(外三元) *** 为14.70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18元;
生猪(内三元) *** 为14.32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12元;
生猪(土杂猪) *** 为13.83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17元。
今日全国玉米 *** 下跌1元/吨,为2805元/吨,豆粕 *** 上涨25元/吨, *** 为3766元/吨,今日猪粮比为5.24:1。今日全国猪价行情涨跌如下:
8月24日蔬菜 *** 行情分析
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 *** 为4.56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2%;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 *** 为5.53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0.2%。与上周五相比 *** 升幅前四名的是西瓜、 *** 苹果、平菇、胡萝卜,幅度分别为6.2%、2.5%、2.5%、2.5%。 *** 降幅前五名的是菠萝、菠菜、鸭梨、茄子和鲤鱼,幅度分别为6.7%、6.5%、3.5%、2.1%和1.6%。#蔬菜#
8月24日生鲜鱼类 *** 行情分析
鲫鱼23.43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3%;鲤鱼16.76元/公斤,比上周五下降1.6%;白鲢鱼12.54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7%;大带鱼38.57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1%。
以上就是今天的猪价行情、蔬菜行情、鱼类行情。屏幕前的朋友们,你们那里今天的猪肉多少钱一斤呢?山东日照市早集的之五花肉不到10块钱一斤了!欢迎大家留言,看看谁那里的便宜!#猪价行情#
鱼价快要赶超猪肉价 你家餐桌上还有鱼吗?入夏,去江边吃鱼的市民又多了起来。享受美味的同时,许多人发现鱼价悄悄上涨,“草鱼一斤要12.8元,快赶上猪肉 *** 了。”
市场:淡水鱼 *** 涨了一倍
5月28日,记者走访了天虹超市、天元超市、天纺农贸市场等地发现,鲫鱼、草鱼、雄鱼等每斤 *** 都在10元以上。
“去年3月前后,一斤草鱼才6元多,现在一斤要接近14元。”天虹超市里,水产区工作人员介绍。记者现场看到,草鱼、鲫鱼、雄鱼售价均在13.8元一斤,边鱼售价14.8元一斤。
在不少餐馆,新鲜活鱼是顾客爱点的菜品。记者采访多家餐饮店,均表示活鱼 *** 上涨不少。“红烧鲫鱼、剁椒鱼头很受欢迎,原材料都是淡水鱼。”一家攸县特色粉馆老板李玉介绍,去年雄鱼一斤8元多,现在要将近14元一斤,“不过我们是做回头客生意,不会轻易涨价。”
记者发现,与淡水鱼 *** 上涨形成鲜明对 *** 是不断“跳水”的猪肉 *** 。在天虹超市,猪肉特价一斤仅16.8元,较之前高位时下降近4成。
市商务和 *** 对我市生活必需品市场 *** 监测,上周鲤鱼、草鱼等淡水鱼品种 *** 分别是21.98元/公斤、23.21元/公斤,环比前一周分别上涨37.55%、10. *** %。
原因:养殖规模缩减供应量下降
鱼贩李先生从事水产品销售十多年,在他看来,此番涨价实属罕见。“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从去年9月开始的湘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让淡水鱼供应缩减,另一个原因是前几年淡水鱼 *** 低迷,饲养成本却上涨,使得部分养殖户陆续转行,目前淡水鱼养殖规模大幅度缩减,总产量明显下降,如今传递到市场上,便体现在活鱼供应减少, *** 不断上涨。”
据 *** 发布,2021年3月份水产品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36.2%;进口金额为61797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4%。进口水产品数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产市场 *** 持续上涨。
鱼价近期有机会回落吗?
“短期内水产品消费市场旺势不减。”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活鱼在运输、销售途中损耗量或有所加大,同时,夏季是淡水鱼的消费旺季,预计鱼价明显回落的概率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