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抗疫助农 3小时售57万香菇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见习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乔永久
为深入贯彻 *** *** 局2月21日“做好因 *** 致贫、返贫农户的帮扶工作”会议精神,,2月23日下午,西峡县五里桥镇举办“抗疫助农香菇展销”活动,由 *** 搭建平台,主动联系收购商和菇农,进行香菇展销,促进 *** 交易,活动共为22个村76户贫困户、相对贫困户解决滞销的干香菇2万2千斤,带来收入57万余元。
西峡县地处南阳市西120公里的山区,是全国知名的香菇生产基地,县内多数村民以种植香菇为主要产业,因 *** 防控工作需要,各地重要路口均设有执勤卡点,导致交通不便,香菇收购商无法像往常一样到菇农家门口进行收购,进而导致大多数菇农家中滞销大量的干香菇。一方面现天气逐渐转暖,多数菇农家中不具备集中储藏条件,极易使香菇出现生虫、霉变,影响香菇质量,造成菇农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还有许多菇农家中急需依靠 *** 香菇回收成本,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再投资,为了切实解决菇农实际困难,防止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因疫返贫、致贫,经五里桥镇 *** 委 *** 研究,在全镇举行“抗疫助农香菇展销”活动。
2月23日上午,镇 *** 派消毒员对活动地点--镇 *** 后院进行了全面的小杜,先由各村先通知村内急需 *** 香菇的贫困户、相对贫苦户把香菇运到五里桥镇 *** 后院,再由镇 *** 联系西峡县双龙镇、重阳镇、桑坪镇等地的十余家专业收购商开车来到镇 *** 后院,对集中展销的香菇进行选购。下午1时许,各村菇农陆续把装成袋的香菇运到镇 *** 院内,镇工作人员在后院门口提前设卡,每进一车,严格执行测量体温、登记、人、车、香菇袋全面消毒的流程,并要求所有进入人员必须戴好口罩,交流过程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整个展销过程中,有消毒员不停在院内进行消毒,有工作人员不断的维持现场秩序,做好疏导交通、公益服务,确保整个展销过程安全、顺利。经过近3个小时的 *** 交易,经统计,共为22个村76户贫困户、相对贫困户菇农解决滞销的干香菇2万2千斤,为菇农带来收入共57万余元,贫困群众纷纷称赞,社会效果良好。
“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在做好 *** 防控的同时,有序促进本地特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菇农生产劳动的积极 *** ,缓解 *** 对贫困群众带来的经济影响,防止因疫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五里桥镇 *** 镇长刘博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摸排每户贫困群众的就业、产业需求,并根据需求来组织更多更好的活动,切实为我镇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新闻 *** :0371—53306 *** 1,15617709537 邮箱:2521736684@qq *** 】
*** !500箱的香菇 *** ,闽侯一收购商不给钱,还扣货私下处理!律师:涉嫌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晋
从 *** 运送500余箱价值8万余元的香菇到福州闽侯,不仅拿不到钱,香菇还被扣留部分,且遭收购商私下处理……8月23日,记者曝光了闽侯一名相关收购商的行为。当天,记者再次联系爆料人钟先生时,他告知,原先拿回的300余箱相关已 *** ,但吴女士依然失联。
钟先生介绍,在他遭遇上述事情后,一直在试图联系收购商吴女士,但至今没见到此人,也未联系上对方。“目前300多箱的香菇已经有人收购了,还是按照原先每斤5.7元的 *** 。”钟先生说,至于被扣留的近200余箱的香菇,因为找不到吴女士,导致货物和资金至今无法讨要回来。
钟先生告诉记者,愿意收购这批香菇的是他的老乡,也在蔬菜 *** 市场从事香菇生意。“还是很感谢他,起码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钟先生说,他老乡在回收香菇后,钱款就直接打到了他妻子的账户中,5万元左右。
8月23日,记者再次尝试联系吴女士,但对方的 *** 依旧无法拨通。记者就此咨询了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佘雷律师表示,根据钟先生遭遇的情况,收购商吴女士涉嫌 *** 。
佘雷律师介绍,收购商以洽谈收购的名义,让钟先生将香菇从 *** 运至福州闽侯,在货物全部卸至冷库后,当场压价,在钟先生拒绝交易后,扣留部分香菇,又私下处理且不付款,其行为较为恶劣。“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上去像是经济 *** ,但后续的行为,如扣留货物,私下处理又不付款,这就属于欺诈。”佘雷告诉记者,收购商吴女士公然毁约,强买强卖,已超过一般经济 *** 的范畴。
佘雷律师建议,钟先生可以向 *** 机关报案。
编辑:小辛
交口香菇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又致富来源:吕梁新闻网
交口县生态植被赋存良好,森林覆盖率42.4%,林木绿化率65.4%,年平均气温6.7摄氏度,有着发展香菇产业的独特生态气候优势,是全国知名的“夏菇之乡”。近年来,交口县委、县 *** 将香菇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菌棒补贴、菌棚补助、冷库补助、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全县香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满面开花。截至目前,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都有香菇产业,带动全县65%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全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规模达到3200万棒,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年产值近3亿元。
石口乡山神峪村是交口县更先尝试发展香菇产业的试点村,是名副其实的“交口香菇之一村”。早在2014年,山神峪村就充分利用夏季清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抢抓县委、县 ***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政策机遇,大胆试种1万棒香菇并取得成功,实现了率先起步。2016年,村民充分发挥“房前屋后”香菇种植便于管理、节省成本、节约土地的“短频快”优势,“一户一棚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全村香菇种植达56万棒,带动102户30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原秀平、秦新平是当年山神峪村最早试种香菇的五户贫困户中的两户,当时县 *** 无偿为他们提供菌棒、菌棚,他们每人试种了2000棒。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发展壮大,如今他们都已是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原秀平的食用菌种植规模已经达到香菇23000棒、平菇10000棒,去年收入6万多元。秦新平的香菇种植规模达到35000棒,去年毛收入更是达到十一二万元。面对记者,原秀平高兴地说:“香菇真是个好产业,100来平方米的一个棚一年就能纯收入一万多,比种地强多了。老百姓搞种植、养殖,最发愁的就是销售,现在我们的香菇根本不愁卖,每天都有福建、浙江、陕西、江苏等地的客商来村里收购,有时他们收购商之间还要互相竞价,争着抢着提价收购。我们村的村民们都靠香菇脱贫致富了!”
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山神峪村发展食用菌种养合作社15个,合作社发展规模达到150万棒。全村85%的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事香菇产业,人均纯收入稳定保持在7600元以上。如今在山神峪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整整齐齐的食用菌棚,随处都是制棒、建棚、摘菇的忙碌景象,遍地听到的都是一个个勤劳致富的感人故事。
产业基础催生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随着香菇产业在交口县“站稳脚跟”,长河、苇禾、天麟、双轩菇菜等一批香菇龙头企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交口县规模更大的香菇生产企业,于2017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户集香菇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2019年,公司首批50万棒高标准菌棒出口韩国,实现了交口县外贸出口零的突破。
韦禾农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不忘社会责任,他们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个乡镇18个村委2200户农户增收,其中1957户为贫困户。公司董事长李亮介绍,韦禾农业助农脱贫有融合发展、金融合作、承包经营、入股分红、劳务带动、自主发展、资产收益七种模式。其中效果更好的承包经营模式有144户贫困户入驻园区承包菇棚,管理菌棒51.6万棒,户均增收4万元。劳务带动模式安排贫困劳力220人,人均增收2—3万元。
下蒿城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李四娃,早些年自己养大车,搞煤矿运输,这些年眼瞧着拉煤的“旺季”不旺了,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2018年,经村委指引,李四娃承包经营了一棚香菇,一年能赚2万多元。“养菇比运输轻松,现在村里拉矿减了不少,手上有菇,心里不慌。”57岁的李四娃心里思谋着,来年再承包一个棚,把好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西峡县桑坪镇: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香菇产业西峡县桑坪镇: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香菇产业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见习记者周美娇 通讯员章东丽
在西峡县桑坪镇磨沟村,杨丙五家的院子里很热闹,装袋机在“咔咔”响着,一群人戴着口罩正在给他装香菇菌袋。杨丙五的脸喜成了一朵花。前几天他却没有这么高兴。由于 *** 影响,种香菇的木屑和麸皮调运不过来,眼看到了种植季节,杨丙五却无米下锅,愁得夜里睡不着觉。“要不是 *** 协调调来木屑和麸皮,今年我可要抓瞎了。”杨丙五说。
袋料香菇是桑坪镇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 *** 发生后,种植香菇的主要原料——木屑和麸皮供应紧张,贫困群众种植原料运不回来,生产的香菇卖不出去。为了不让贫困群众遭受损失,该镇着手、早安排,组建专班,边防控,边组织木屑商和香菇辅料商,到外地调运木屑和辅料,积极为菇农搭建发展平台。针对香菇滞销问题,和香菇收购商联系,为他们收购香菇创造条件,同时号召全镇工作人员利用 *** 平台、朋友圈、小区群,为贫困群众向外推销香菇。
“有30多家贫困户在这里订购了菌棒,每袋按市场价低一毛的价钱对他们进行优惠!”该镇丰森菌业责任有限公司经理杨根有介绍说。
丰森菌业是该镇更大的香菇菌棒生产基地,日产4万袋菌棒,实力强,质量可靠。对一部分缺乏生产技术和生产场地的贫困户,由 *** 与丰森菌业对接,按每袋3.1元低于市场价0.1元的优惠 *** 销售给贫困群众。贫困群众在菌棒厂购买灭菌后的成品菌棒,回去即可点种发菌,比自己在家加工省时省事,又能保证灭菌质量。
针对贫困群众缺乏种植技术问题,镇里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种植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
该镇一系列得力措施,保障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新闻 *** :0371—53306 *** 1,15617709537 邮箱:2521736684@qq *** 】
500箱的香菇 *** ,闽侯一收购商不给钱,还扣货私下处理!最新进展:已刑拘N海都记者 陈晋
近日,福州闽侯南通镇 *** 鑫天地农贸市场内,香菇 *** 商钟先生从 *** 调运的541箱价值8万余元的香菇,不仅被农贸市场内的吴姓女收购商临时腰斩 *** ,其中的199箱香菇还被扣留,且不支付货款。此后,吴姓女收购商“玩失踪”,这让钟先生很是着急,于是向海都报求助(此前报道),并向警方报案。
记者从闽侯警方了解到,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前往调查,并刑拘了吴姓女收购商。8月31日,钟先生联系海都记者,告知这批货的全部货款以及先前吴姓女收购商所欠费用共计9万余元,已全部讨回,他还对海都报介入帮助 *** 表示感谢。
近200箱香菇消失,货车司机也急哭了
8月20日,在浙江丽水经商的钟先生因为香菇被南通镇 *** 鑫天地农贸市场收购商私自扣留,立即赶到福州闽侯南通镇,向收购商讨要货物和货款。“扣留货物的吴姓女收购商是在8月11日跟我妻子联系的,我们把货送到后,对方先是压价,从每斤5.7元降至每斤2元,然后又不给货款,还私自扣留了199箱香菇,吴姓女收购商 *** 消失了。”钟先生说,这批货是8月19日送达南通,由货车司机房先生负责运输。
由于剩余的货无法讨要回来,房先生也很着急,“当时卸货的时候,对方突然砍价,钟先生不同意,要求我把货都拉回,但收购商却只让我搬了342箱,剩余199箱拿不回来。”房先生说,他的车每天都停在 *** 鑫天地农贸市场内,不敢离开,没敢休息,“如果我开走了,事情就说不清了。”房先生哭诉,8月20日,他和钟先生再次向吴姓女收购商讨要香菇时,发现被扣留的香菇已被私下处理,冷库里剩余的香菇不到10箱。
全部损失都拿回,感谢海都报帮助 ***
由于香菇和货款都无法讨回,钟先生和房先生每天都给吴姓女收购商打 *** 。这期间,海都记者也多次尝试联系吴姓女收购商,但对方 *** 始终无法拨通。采访期间,记者告知钟先生可立即向警方报案,同时,钟先生的老乡得知其遭遇的困难,也出面帮忙,收购了原先讨回的342箱香菇,每斤收购价按照5.7元计算。
8月31日,钟先生联系了海都记者,告知其剩余的货款以及上一批货的欠款都已经要回来了,“这批货和上次欠款,总计有9万多元,还包括了先前垫付给司机房先生9000多元的运输费,我的损失都拿回来了,很感谢你们帮助 *** 。”钟先生说,他在8月27日从浙江丽水赶到福州,并收到了钱,是吴姓女收购商的 *** 及亲属垫付的,而吴姓女收购商被警方拘留。
记者从闽侯 *** 局了解到,他们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前往调查,并刑拘了吴姓女收购商,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有困难上今日头条福州频道找【头条帮忙】反馈, *** 都市报媒体记者会之一时间跟进解决
暑期社会实践PK ▏在缙云的茭白田里,省 *** 代会 *** 与浙工大 *** 共上一堂共富思政课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励志风”理论宣讲团
作者:姜晨琪
“我更想呀,你们大 *** 把我们缙云茭白的共富故事带出去,讲给更多人听!”第十五次省 *** 代会 *** 李春萌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指着长势喜人的茭白,对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励志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如是讲到。
2022年7月20日,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励志风”理论宣讲团来到丽水市缙云县,走进壶镇镇的一片茭白田,宣讲省第十五次 *** 代会精神,听共富排头兵李春萌讲述自己与茭白的不解之缘,学习茭白加工全过程,探寻“茭白大王”李春萌的共富密码。
李春萌是浙江省第十五次 *** 代会的正式 *** ,从一名普通的香菇收购商到“茭白大王”,她不仅拔草、施肥亲力亲为,更是不断总结创新,研发出茭白新品种,打破了“壶镇平原不能种茭白”的刻板印象,更要大家的茭白都种得好。如今李春萌带动了身边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都愿意跟着春萌大姐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春萌大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的眼里,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就是对共同富裕最深刻的理解。
随后,同学们走进工厂,跟随春萌大姐亲身感受茭白装袋、成箱、搬运等工序。春萌大姐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改良后的茭白错峰上市,“一种两收”的技术让农户的收入翻了一番。这些茭白将会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地,成为世界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同时,李春萌还带着自己的茭白苗去往四川南江等地,让茭白带动更多的贫困地区和人民脱贫致富,因此,她曾在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
春萌大姐在茭白地里给同学们宣讲浙江省第十五次 *** 代会的精神,沉浸式的讲述,让同学们对省 *** 代会精神与共同富裕都有了更深入理解。在共富先行的道路上,春萌大姐辛勤劳动、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将自己研究出的更高产的茭白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帮助大家拓宽茭白的销路,努力让农户们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这样的精神与行动正是对共同富裕的更好诠释。
小茭白种出大产业,一颗小小的茭白改变了李春萌的一生,也带富了一方百姓。在共同富裕的建设道路上,希望李春萌手中的那根小小茭白可以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为浙江农业发展打好样板。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励志风”理论宣讲团也将继续在丽水这片土地上宣讲全省 *** 代会精神,践行“八八战略”,投身“两个先行”,用大 *** 的青春力量唱响浙江共富之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随州香菇盛开“致富花”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李静怡
由钢管、遮阴网搭建的香菇大棚整齐排列在山间,棚内一阵清凉,棚顶上凝结着的水珠不断滴落在香菇菌棒上。在钢构大棚旁边,还有几座陈旧的木式大棚。
9月3日,走进曾都区万店镇高庙村7组,菇棚主人孟余刚正在查看菌棒养菌情况。他停下手中的活说道:“那些木式大棚是我最早开始种植香菇时搭建的,占地面积大,洒水、采摘时工人们劳动强度也大。我到处学习经验后,投资十余万元新建现在的钢构大棚,能摆放的菇棒多,采摘时节省人力,上方利用滴水灌溉,节水又降温。”
孟余刚今年30岁,2015年,他的父母相继病倒,他本人缺少技术和资金,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家境困难,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在外务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孟余刚说,“村干部、帮扶人纷纷联系我,劝我回乡发展,创业前途更大。”
恰逢此时,孟余刚到随县殷店镇朱店村走访亲戚,看他们种植香菇,收益不错。“我就想,我们村林木资源丰富,有发展香菇种植的天然优势,为什么不试试。”孟余刚说。
说干就干,2017年,孟余刚试着种植一万袋袋料香菇,头一年毛收入7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也有了致富的信心。2018年,孟余刚先后筹措十余万元,并申请2万元小额扶贫 *** ,在老房子周围建起新式菇棚,扩大规模,发展袋料香菇2万余袋。但由于技术有限,那一年收益并不理想,只收回了本钱。
“香菇种植不能光靠运气,还是得有过硬的技术,才能真正丰产增收。”自此,孟余刚便苦心钻研香菇种植技术。
“区镇扶贫部门、人社部门每年会组织两次香菇种植技术培训,孟余刚都会积极参加。”该村会计杨波说道,“我们还帮助他联系本村有丰富经验的香菇种植大户王能福,手把手传授经验。”
能人带动、技术培训,再加上孟余刚自己吃苦耐劳,他的香菇种植规模越做越大,2019年共种植2万余袋,2020年共种植3万余袋。
香菇种出来了,如何拓展销路,是摆在孟余刚面前的一道难题。
“起初是自己找销路。”他将刚采摘、品相好的鲜菇运到白沙洲市场,找人收购,其余香菇烘成干菇再卖。他的香菇由于菇型好、花色好,深受收购商的喜爱,后来,收购商与他签了协议,上门收购。“现在香菇不愁销,每年能挣20余万元。”孟余刚说。
自己富了,不能忘记乡亲。孟余刚的基地每年能吸收周围十几户村民务工,同时还能带动村民种植香菇增收。“我在这儿帮忙给菇棒注水、采摘。每年能增加收入3000元。”该村3组贫困户金培如表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务工种田两不误。”
连片钢管大棚在阳光下闪耀,新建厂房宽敞明亮。在高庙村2组,产业扶贫香菇基地静静等待菇农入驻。
2019年,为满足村内香菇种植大户的发展需求,该村筹措资金110万元,新建包括香菇制棒生产车间、香菇烘干车间、种植大棚以及鲜菇储存冷库的基地,打造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鲜菇、干菇生产产业链。
“下一步,我想借用这个香菇基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们一起奔小康!”孟余刚信心满满。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张云亮)当前,新型冠状 *** 肺炎的 *** 防控之战牵动人心,在此 *** 特殊时期,文峰乡紧跟大势、保持定力、积极作为,在做好新冠 *** 肺炎防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全乡香菇菇农度过 *** 难关,持续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保障,干部和群众齐心,协调配合,共同度过 *** 难关,保证产出香菇保存得当,积极协调外地客商前来运送香菇,保证产出香菇可以顺利运出,保障香菇产业顺利健康发展。
协调冷库,延长香菇存放周期。文峰乡全乡有冷库近百座,主要种植产地 *** 庄、白果树有香菇50多座,文峰乡乡村两级干部,统筹协调,帮助菇农联系冷库,平均3-5户菇农存放一间冷库,保证所有新采摘的香菇能够及时进入冷库存放,实现出产香菇-冷库对接无遗漏,有效延长香菇存放时间;
多方联系,联系客商上门收购香菇。由于全省道路封闭,外地客商不能及时来我乡收购香菇。乡 *** 委、 *** 号召有香菇产业的行政村村两委、种植大户、本地收购商积极联系有可能来的经销商来村收购,积极帮助经销商申报通行许可证,同时在客商收购时严格进行车辆消毒,对收购商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测,运送香菇时必须佩戴口罩,保障运输顺畅;
保优汰劣,保障菇农利益不受损。由于外地客商不能出省,无法收购香菇,本地联系的收购商收购数量远远低于香菇产出数量,鼓励菇农主动开展自救行动,将次一级别的香菇进行晾晒烘干,冷库保存品级好的香菇等待收购,优中选优,保障香菇产出价值不降低,菇农利益不受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文峰乡香菇销售虽然受到 *** 影响,不能及时运输销售,但是香菇产出价值未出出现大幅波动,菇农利益得到保障,有效的实现了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期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菇农进行香菇销售,降低库存量。
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夫妻同心奔幸福“90后”姜美玲是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营子乡矿山村村民,她和丈夫刘新一起见证了矿山村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随着村庄的蝶变,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小雨淅沥的清晨,矿山村一片静谧,绿荫下,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房精致明亮,其中就有姜美玲的家。
“以前我们的生活挺苦,只是种点玉米、放点蚕自给自足,什么都不懂,想过上富裕的生活很难,真的很难。后来村里带俺们种香菇,我家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不仅收入增加了,还买了小汽车。”姜美玲说,五年前,矿山村是红旗营子乡最穷的村子,没有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眼下,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积极引导,村里大力发展富硒香菇产业,让很多村民已经走在了小康的路上。
2016年,为了让精准扶贫形成长效机制,市科技局驻矿山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选定种植香菇作为矿山村帮扶发展项目。为了切实做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队先后协调争取到125万元科技扶贫示范建设项目资金,并与村两委研究决定采取“ *** 支部+基地+种植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
2017年,姜美玲和刘新花了9000元在蘑菇基地承包了3栋大棚,跟着村里一起种植起了香菇。种植技术不过关,村里请来技术员免费指导;害怕储藏不方便,村里建起了冷库;担心香菇没销路,村里又联系了长期收购商……仅仅一年的摸索,夫妻二人的香菇事业就步入正轨。
到了2017年底,夫妻俩收入近8万元。2018年和2019年,夫妻二人又承包了5栋大棚,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以上。2020年,夫妻俩又继续扩大规模,承包了7栋大棚,虽然受 *** 影响,香菇的 *** 略有走低,但是预计纯收入仍可达15万元以上。
夫妻俩富裕的同时,还把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以及周边村子的村民介绍到基地打工。
“ *** 期间,我们没工作,没收入,现在在家门口每天就能挣80元,别提有多满足!”村民林观荣说,他一直在姜美玲家的大棚里打工,打孔、点菌、上架,一天下来可挣80元。到了摘菇时节,一个月下来还可增收3000元。
“我家大棚会优先选择当地低收入农民和留守村民务工,因为他们大多年龄较大,无法外出打工,家门口就业可以帮助他们增加一些收入。需要临时用工也会招收一些年龄偏大的村民,这些老人在增加经济收入后,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生活也更有了滋味。”姜美玲说,乡村振兴人人有责,争取在国家大好政策的指引下,加快矿山村的食用菌发展,让父老乡亲过上小 *** 活。
站在香菇大棚里,夫妇俩信心十足。
500箱的香菇 *** ,买家不给钱,还扣货私下处理!浙江大叔急哭了N 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晋 文/图
“她跟我预订香菇,谈好的每公斤11.4元左右,我从 *** 调运了价值8万多元的香菇到闽侯,谁料她将收购价腰斩,我要收回货物,对方却私自扣留了我近200箱的香菇。”22日,从浙江丽水赶来福州的钟先生向海都记者反映了自己的遭遇。他说,如果不尽快处理这批香菇,不仅钱拿不到,香菇也有可能被按废货处理。
供应商:香菇被扣留近200箱 收购商 *** 打不通
钟先生介绍,8月11日,他的妻子接到了闽侯 *** 蔬菜 *** 市场一名“二哥”吴女士的 *** ,预订了一批香菇。双方 *** 中约定,吴女士以每公斤11.4元左右的 *** 收购。为此,钟先生和妻子联系后,自掏9000多元运费,从 *** 调了500余箱价值8万多元的香菇运往闽侯。
钟先生说,19日抵达闽侯当天,货车司机就将香菇全部卸至收购商吴女士的冷库,但对方却告知,只能按每公斤4元来收购,若不同意就直接拉回。
钟先生认为每公斤4元的收购价太低,便通知货车司机将已卸好的香菇全部搬回。“就在司机搬了300多箱后,对方直接关了冷库,不让继续搬。”钟先生说,剩余的近200箱香菇关在冷库里,此后,吴女士的 *** 始终打不通。
8月20日,钟先生从浙江丽水赶到闽侯,要求吴女士退还剩余的香菇,发现冷库内近200箱香菇仅剩10余箱。
走访:被扣留的香菇大部分已被私下处理
8月22日,记者来到闽侯 *** 蔬菜 *** 市场,钟先生的货车正停在对面的一处物流场地内。为了让香菇保鲜,货车司机不得不让车辆24小时运转。
“香菇的保鲜期也就十来天,剩余时间不多,再不尽快处理,这批香菇估计就要当废货处理了。”钟先生很着急,他一边不停地打 *** 给吴女士,一边告诉记者:“单单让货车这么不停地开着,每天就要1000元。”
被私扣在冷库里的香菇大部分已被处理
钟先生将记者带至吴女士租用的冷库场地,记者看到,场地内有3名员工在处理香菇,其中两人是吴女士的父母。对于钟先生的遭遇,吴女士的 *** 吴先生说,当时他们收到香菇后,发现香菇质量并未达到原先协商的要求,因此将收购价降低,“当时他不愿意卖,我们就让他搬走了”。
记者询问,为何扣留了近200箱的货物?对方称,是因为香菇已发黑。随后,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吴先生打开了冷库,钟先生和记者进入冷库后发现,原先近200箱的货物仅剩10余箱。对于其余货物的去处,吴先生说,他们都处理了。
“既然你们不想要,就要全部还给钟先生,为何你们要私下处理?”记者询问吴先生,但他对此闭口不答。
随后,记者和钟先生再次试图联系吴女士,但 *** 依旧无法拨通。
*** 市场:收购商为“二哥”愿意帮忙协调
采访期间,一名同样从事香菇 *** 的郑先生向记者透露,他原先也接到吴女士收购香菇的 *** 。“但我的员工叫我不要接这个单。”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听闻这家收购商的口碑不太好,最终打消了念头。
记者来到 *** 蔬菜 *** 市场,找到了吴女士租用的摊位。记者询问现场一名经营户,是否认识吴女士,对方摇头表示不知,称自己也是临时租在这里经营农副产品 *** 的。
记者将情况向 *** 蔬菜 *** 市场反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了解,吴女士是 *** 蔬菜 *** 市场一摊位的“二哥”,并不是摊位的负责人,平时并没有在市场内经营。她租赁的冷库位于市场外,并不归他们管辖。“但如果钟先生要我们介入协调,我们也愿意帮忙。”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并不负责处理商家之间的 *** ,遭遇此类 *** ,建议走法律途径。
律师:要谈好 *** 再送货聊天记录也能当证据
钟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吴女士合作过三次,之前都未发生此类情况,双方都是在 *** 里谈好 *** ,然后 *** 、付款。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佘雷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 *** 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佘雷律师提醒,在洽谈或者做生意过程中,可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洽谈 *** ,并留存好证据再送货。若出现货物送到,另一方违约时,相应的聊天记录就能作为证据。
编辑:郭郭
有困难上今日头条福州频道找【头条帮忙】反馈, *** 都市报媒体记者会之一时间跟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