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礼仪,饮茶礼仪有哪些 - 学知识 -

饮茶礼仪,饮茶礼仪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3
过年请客喝茶,这6个茶桌礼仪务必了解,多点知识少点尴尬,实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对于小村姑陈来说,规矩很难学。

尤其是有长辈在的家宴,就得时时刻刻都按规矩来。

比如盛饭时,不能堆得像个小山包,更不能 *** 上筷子;

吃饭时,不可以用筷子随便敲盘碗;

夹菜时,要握在近端,因为握得低,娶亲就近,握得高,娶亲就远……

还有许多繁琐的规矩,少时不自知。

长大后才知道,规矩也是一种礼。

中国的礼仪,源于饭桌,又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春节待客,喝茶,亦是一件有礼有矩的事情。

老实说,在我们福建,平时喝茶很少有人留意茶桌上的规矩。

都是相熟的朋友,随意些就好。

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有贵客要招待,除了准备好茶,从座次、泡茶、分茶、奉茶乃至结束,都体现了主人的素养。

如果不懂得茶桌礼仪,是很容易闹笑话的。

所以,村姑陈趁着今天的机会,捡重点的讲几点。

《2》

之一点,给客人安排合适的位置入坐

饮茶时,礼为尊长。

如果客人当中,有长辈,必须先让他入座。

《红楼梦》中有一段情节,写的是黛玉进贾府后吃的之一顿饭。

当时,贾母坐在正面,左右两边各有两张空椅子。

王熙凤安排黛玉坐左边之一张椅子,另外贾府的三个姑娘,则按大小往下排。

迎春坐右边之一个座位,探春左边第二,惜春最小,坐右边第二。

很显然,离主人越近的位置,就越尊贵。

而在贾母左右两边的,一个是黛玉,一个是迎春,虽然都是平辈,但黛玉是远来的客人,所以显然是左边比右边更尊贵。

以此为鉴,对标现代茶桌上的座位。

以主人位为参照,在他的左手边是之一主宾。

之后,依次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左到右,对照的是由尊而卑。

同理,主人在待客分茶时的顺序,也是以此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分茶,最后的这杯,才是给自己。

《3》

第二点,烫壶温杯

烫壶温杯,是功夫茶泡法的之一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正式泡茶之前,烧一壶纯净水,把待会直接接触到茶汤的茶具,全部用滚烫的开水烫洗一遍,包括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等。

主要作用是,保证干净。

众所周知,高温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而当着客人的面用开水烫茶具,这样既讲卫生,又显得有礼貌。

其实,烫壶温杯,取茶投茶称重,这些都是泡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流程。

也可以看成是,对喝茶的一种重视。

除此之外,还有个细节要注意。

那便是,在烫洗品茗杯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触碰杯口。

否则,对于有洁癖的客人来说,是大为不敬。

可以准备一只茶夹,同样清洗干净后,用茶夹夹住茶杯。

充分晃荡后,再把水倒进茶盂里。

当这些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再进行后续的冲泡,会更顺畅。

《4》

第三点,茶汤尽量不滴洒

这主要针对的是干泡台,如果喜欢湿泡,则一般无须在意。

干泡台流行起来的时间,不及湿泡台。

但即使如此,也不影响它在众多茶友心中的地位。

所谓干泡台,顾名思义,就是指茶桌上保持干燥、整洁的状态。

不能像湿泡那样,在茶桌上肆意挥洒茶汤,废水应该倒进专门的茶盂里。

优点是,简单大方,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茶席,更具格调。

当然,我们在泡茶、分茶、添茶时,也要有意识地控制速度,避免将水溅到茶盘以外或者洒到桌上。

用公道杯分茶前,要确保底部是干净的,没有茶渍和水渍低落。

否则,在提起公道杯分茶时,底部的茶水就会顺势滴落,弄湿桌布,十分不雅。

另外,在奉茶时,可以先将茶杯底部在茶巾上沾一沾,擦干净。

亦或者是,放在茶巾上旋转一下,再分给客人。

就算只有一丁点水分,及时擦掉,保持桌面整洁,也是好的。

如此一来,客人便会觉得,这家主人爱干净,已经是习惯成自然的了。

《5》

第四点,双手奉茶

在前面提到过,烫壶温杯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杯口。

毕竟是客人要对嘴喝的地方,用茶夹代替手,更合适。

故而,到了奉茶的时候,也一样要注意,不能触碰杯口。

彼时,我们可以借助杯垫。

杯垫又叫杯托,顾名思义,是用来搭配品茗杯使用的。

通常情况下,杯垫和茶杯会成套出现。

当我们给客人奉茶时,由于手部不适合触碰客人的茶杯,更好是两手托起杯垫,再将茶奉给客人。

在正式的场合下,用杯垫双手递茶给对方,更能表示自己的尊重。

不过,奉茶的时候,手部动作一定要平稳、平缓。

切不可太迅疾,同时要避免手部颤抖不稳的情况。

总之,落落大方,才是大家风范。

《6》

第五点,及时添茶

过年期间,茶桌上通常是欢声笑语,你一言我一句。

但除了与客人聊天,还要时刻注意客人杯中的茶汤。

茶杯喝过半,就要及时续杯。

不然的话,客人空杯太久而不续杯,便有赶人之嫌。

此外,现在是冬天,温度低,茶汤的降温速度也很快。

对于北方的茶友而言,室内有暖气,这种感受或许不太深刻。

对于南方的茶友来说,如果茶汤倒出来没有及时喝完,三五分钟后,就彻底凉掉了。

因此,聊天固然重要,但眼力见儿也得跟上。

看到客人许久未动杯子,就要及时添上热茶,让对方享受到良好的喝茶体验。

《7》

第六点,及时换茶

一泡茶的生命力,是有限的。

正常情况下,七八冲以后,香气和味道都会下滑,汤水的颜色也会变淡。

这时候,作为主人,就要及时换茶了。

否则,一直让客人喝口味淡薄的茶,便是不礼貌的行为。

*** 主人为尽地主之谊,待人接物不够认真,甚至还有点抠门。

同时,如果有新客到来,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要立即换茶。

若非如此,就会被认为是招待不周,待之不恭。

换茶之后,可以先让新来的客人品尝。

茶桌旁边备上一些茶点、水果,避免饮茶过量,发生茶醉等 *** 反应。

《8》

这些礼节,大部分都出现在正规场合。

就算在过去,也只是贾府这种侯门贵族才在乎这个。

至于小门小户,人家压根就不在意。

就像刘姥姥说的: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难怪说,“礼出大家”。

但是,过年期间使用,很恰当。

当然,除了以上说的这些,喝茶还有许多更细致的礼节,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情致。

更多的茶桌礼仪,就放到以后再写吧。

村姑陈和李麻花,打算去放 *** ,感受春节的氛围了。

在此祝各位茶友,兔年吉祥,大展宏“兔”,钱“兔”似锦!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图解喝茶的十大礼仪,白茶、岩茶、绿茶、普洱茶一样实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01》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 *** 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

饮茶礼仪,饮茶礼仪有哪些-第1张图片-

在喝茶的时候,还有一个“叩手礼”,这也是礼仪的体现。

而现在,喝茶之事虽然变得简单、随 *** ,但仍旧有一些礼仪和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不论您是为主人还是为客人,这些细节同样受用;不论您喝的是白茶、岩茶还是普洱茶,这些细节亦相通。

村姑陈为茶友们总结了10个我们在喝茶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一起来学习一下,这样才能避免尴尬。

《02》

一、以客人身份喝茶需注意4个细节

1、赏茶

我们在他人家做客喝茶时,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主人拿出了准备喝的茶,将茶叶放置在一个茶则上,然后把茶则递给你。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

正确的做法是接过茶则,然后认真观赏这款茶,而后再做一个简短的点评。

主人把茶先给你欣赏,是对您的一种重视,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他人美意。

当然了,在赏茶的时候,你也有可能不知道该怎么点评。

这时候可以简单说说茶叶的外形。

比如主人递给你的是一款白毫银针,那你就可以说:“这茶看起来不错,芽头很饱满,白毫也很多”,从外观中正地点评,一定不会出丑。

《03》

2、闻香

主人在洗茶过后,会给你闻香。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双手接过公道杯,闻香后你也要做出简单的点评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比如我们在闻岩茶的盖香的时候,你可以简单说说茶叶的香气,“这茶的香气不错,闻着好像花香”。

但有一个细节一定要注意,闻香的时候不要把盖子、闻香杯、茶海等放在嘴边,边闻边说话,这样影响不好。

你可以将闻香杯归还给主人或者传递给下一个人之后再说话。

这样可以避免在说话的时候,把口气或者唾液溅到杯子中,影响了他人闻香。

这个细节一点要注意!

《04》

3、奉茶

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学会一个礼仪——叩手礼。

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用食指、中指或者食指单指叩几下。

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无论是主人给你倒茶还是添茶,你都应该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的品茗杯前轻敲两下。

这在茶礼中叫做叩手礼,表示对主人的谢意。

这个小暗号,你学会了吗?

《05》

4、品茶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茶。

品茶时拿品茗杯的手势也有一定讲究,一般使用大拇指与食指拿在杯口下方位置,中指托在品茗杯底部慢慢品茶。

这种手势能够很好地托着茶杯,而且姿势优雅,不论男女都很适用。

在品茶的时候也有一个细节,不要一口把茶都喝完了。

毕竟喝茶不是喝酒,不需要讲究“感情深不深,一口闷”,喝茶的时候要分多次饮用。

一来是处于礼貌,二来刚泡好的茶很烫,也不会一口气喝完。

说完了以客人身份喝茶,再来说说以主人身份泡茶时,该注意什么细节。

《06》

二、以主人身份泡茶需注意6个细节

1、喝茶座次礼仪

茶道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但是从礼仪文化上讲,喝茶也就要遵循喝茶座次礼仪的原则。

面对主人或者泡茶的人,左手边的是“尊位”。

尊位的顺序为:老年人、领导、女士。

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坐尊位。

《07》

2、敬茶礼仪

敬茶应双手奉上,一般首杯茶要敬给桌上德高望重者。

敬茶的顺序有以下规律:

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

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

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

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杯盏之间,这些敬茶的顺序可不要搞乱。

在放置茶杯时,千万不要粗枝大叶,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文件上,或是其行动时容易撞翻的地方。

将茶杯放在客人右手附近,是最适当的做法。

《08》

3、续茶礼仪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

在续水时,不要续得过满,也不要使自己的手指、茶壶或者水瓶弄脏茶杯。

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如果没有及时换茶,这会给客人下“逐客令”,这样很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09》

4、烧水

在喝茶的时候,难免需要添水、烧水。

而在烧水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环境。若客人此时交谈正欢,烧水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尽可能小的动静。

这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5、把玩茶壶

很多爱喝茶的人,都有把玩紫砂壶的习惯。

在泡茶的时候,习惯用多余的茶水养壶。

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实际上,在泡茶的过程中养壶,容易分散客人的注意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10》

6、注意穿着

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 *** 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

同时,泡茶者要保持手指甲的整洁和干净,切忌涂抹的过于浓艳。

男 *** 也应避免乖张怪诞。

除了仪表整洁外,还要求举止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11》

这些茶桌上的礼仪,你们是否都做到了呢?

喝茶时的礼仪问题乍一看,似乎很简单,不就是主人泡茶,客人喝茶。

但细究起来仍有许多要点要注意,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才能让喝茶之事变得轻松愉快。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头条号】,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 *** 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 *** 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混迹茶馆很有高级感?这些喝茶时的必备礼节,一个也别少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

到茶庄、茶馆喝茶,成了现代人的一种休闲方式。

比如李麻花,就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在福建,泡茶馆,闲来无事最喜欢到闺蜜茶庄去打磨时间。在十里洋场,泡在南京西路的某大咖啡馆,临窗落座,点一杯虹吸咖啡,双手托腮,偶尔发个呆,画个素描。

好不惬意。

茶与咖啡,位居世界三大饮料席位。

与咖啡的摩登气息有别,茶,多了几分古典与优雅。

一扇斑驳、厚重的木头门,宛若时光机——门外是熙熙攘攘的街道,门内却是岁月凝滞的时空。纤细柔美的几株翠竹,喧嚣市声被隔得很远,空气中浮着清幽的茶香,一曲渔舟唱晚,点缀着这方宁静的空间,又或者播放一曲梵音,让人都变得平静。

午后和煦的阳光流过红木茶桌,原木色的隔断圈出一方隐秘的空间,穿着棉麻茶服的茶艺师端坐在茶桌之后,轻声细语,为客人泡茶,时不时交流几句喝茶体会,一切都这么安静,美好,恬淡。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到茶庄里喝茶,都能看到如此和谐安逸,安静祥和的一面。

总有的时候,美好与安静会被一些不和谐的举动给打破。

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往往会给人不太好的体验。比如,在喝茶时抽烟,就是最最让人心有不快的做法。浓烈的烟味,刺鼻而呛人,还会 *** 茶叶的香气。

光是想想就觉得很不舒服。

要是喝茶不懂一些必要的礼节,有时候真的伤不起,甚至还会收获来自别人的关注。那么,在喝茶时,有哪些礼节是务必要遵守的呢?又有哪些事儿,千万别做?

《2》

“葛优瘫”式喝茶,稍显傲慢

喝茶对坐姿,有要求吗?

最开始,许多人都会觉得——喝茶还要将坐姿吗?没必要吧。

如果是从喝茶者角度而言,的确大部分人秉承了“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想法,我到茶室喝茶,不就是图的轻松吗?难道不能想怎么坐,就怎么坐吗?

这一想法,没错。

但还是要注意场合,如果您到的茶庄、茶会所是一个有私密空间的,坐姿倒是可以随心所欲。但如果是一个相对 *** 的空间,还是要稍稍注意影响。

像“葛优瘫”式地在家里,的确很舒服,但是在公共场合,就显得有几分傲慢,轻视之感,对于主泡者而言,有几分不尊重的嫌疑。

为了避免不必要误会的发生,坐姿需注意。虽不至于要正襟危坐,但端正坐姿不可少,可脚踏实地、手掌轻松搁膝盖上。

简而言之,在公共茶空间喝茶,还是要注意形象。

《3》

喝茶时发出声响,是不礼貌的做法?

不是!

对于喝茶发出声音,许多人表示很不理解。

一朋友曾经和村姑陈吐槽过——最近去喝茶,怎么大家在喝茶的时候都发出那么大的声音,好粗鲁。喝茶,难道不是应该安安静静,不发出声音吗?不然就 *** 了喝茶古典的意境。

初入门者,对喝茶发出声响,有 *** 的人都不理解,甚至会误解为粗俗的做法。

然,事实正好相反。

喝茶发出声响,并不是不礼貌的表现,也无伤大雅。

为什么我们在喝茶时,总会发出声音?

目的是为了让茶喝得更香,更好地体会到茶叶的味道。

所谓的声响,其实是在“啜”茶。当完成“啜”这个动作后,自然会发出声音。

啜,目的很简单——更好地体会茶香。啜饮,就像是一个放大器,能将茶香放大好几倍。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拥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同样是肉桂,没有用啜饮的 *** ,直接喝下,香气勉强只能得6分,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香味在口腔中,细腻的变化。而经过啜饮后,肉桂的香气能高达8分,花香、果香、桂皮香,层次鲜明而丰富。

啜饮法的魅力,就在于此,能够帮我们更好的体会到茶的香味。

故而,在茶馆喝茶时,别再觉得发出声音很没礼貌。入乡随俗,啜茶发出声音,很正常。

《4》

叩指礼,是矫揉造作,还是表示尊重?

扣手礼, *** 的是尊重。

跟着有经验的前辈喝茶,你也许也会发现一个现象:

当主人给客人的茶杯里倒茶后,喝茶者会用手指轻轻地在桌面上,轻点几下。

这有什么说法和寓意吗?

这其实是茶人之间心照不宣的“暗号”——叩手礼。

当别人为你倒茶时,曲指轻敲桌面,既表示注意到了热茶正倾入茶杯,“但倒无妨”;又含有致谢之意,相当于说“这厢有礼了”。

并且扣手礼它有讲究。

长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应将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轻敲桌面三下。

平辈时间倒茶,只需要食指和中指并拢,轻敲桌面三下即可。

晚辈给长辈倒茶,长辈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边缘轻敲一下,表示尊重。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扣手礼是礼尚往来,并不是矫揉造作。

《5》

喝茶,该一口闷,还是小口品?

更好是小口品,慢慢感受细节。

茶本是滋味和精神的饮料,品茶时,如不是很渴,就别“一口闷”了。

关于大口喝茶,小口品茶,古人早已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吃喝颇有研究的曹雪芹,借妙玉的口,抒发了一番自己对于喝茶的见解:“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

连横《雅堂笔记》有一篇《茗谈》,也说过:“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止渴。若玉川之七碗风生,直莽夫尔。”

字里行间,均表现出喝茶的智慧——小口慢慢喝。

三口为品。

喝茶,通过小口慢慢喝,细细感受茶汤在味蕾中的改变,汤水或是细腻,或是温婉,或是犀利,或是辛锐,或是霸道,或是内秀,落水香或张扬,或低沉,或内秀。

这些细腻的触感,唯有通过小口喝茶,方能体会。

而一口闷,那么茶就只能充当另一个角色扮演——解渴。要通过香气和滋味去感受最细腻的变化,也将成为不可能。

《6》

喝茶讲究礼节,重要吗?

当然是重要的。

它体现的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礼仪之邦,与人相与,礼多人不怪。

也有人说,喝茶求的是一个畅快,舒心,图的不就是个舒服、随心所欲吗,而不是用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如果这些喝茶礼节都能做到当然好,但一定要设这么多规矩,那会倒一大堆茶室。

甚至还有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到外头喝茶,非要遵循这么多繁文缛节,还不如自己一个人窝在家里喝茶,哪怕躺着喝茶也没人管。

说的都有礼。

但饮茶对于国人而言,原是一件很有形式感的事情。

茶的味道,饮茶的氛围,连带情致、意境、禅悟,都是通过那些形式来体现和完成的。

从古至今,喝茶的礼节在不断完善,也在不断变化。

该遵循的喝茶礼仪,不能少。

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确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 *** 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 *** 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喝茶,不管你会不会品,喝茶这“10大礼仪”得懂,做个有品位的人

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有近4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形成独成一体的茶文化,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奇特的饮茶风俗,“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以茶会友,自古就是我国的待客之道。


“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是中国汉族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合到生活中,古时举行婚礼、拜师入门等重要场面,都有奉茶仪式,汉族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习惯。


喝茶,既能让人头脑清醒,神清气爽,又能体现个人的品 *** 和修养,这也是现代生活中,在很多重要场合,越来越多的人推崇以茶代酒的主要原因。酒有酒规,茶有茶道,喝茶也有喝茶的讲究和基本礼仪,如果在一些重要场合,不懂喝茶礼仪,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喝茶,不管你会不会品,茶桌这“10大礼仪”得懂,做个有品位的人。

1.主随客便


经常参加酒局的朋友就知道,喝酒是客随主便,主人来安排,而喝茶相反,是主随客便,一般是客人来了以后,主动告诉客人备了什么茶,叫什么名字,产自哪里,然后再询问客人喝什么茶,这是对客人最基本的尊重的礼节。

2.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酒桌上有酒桌的位置顺序,茶桌同样有茶桌的安排,当安排客人入座时,邀请的尊贵客人一般坐在主人左手边之一位,然后依次排座,如果是按照长幼排序,就是长者左手之一位,其他按照年龄来排就可以了,在倒茶时,也是从左手边顺时针开始。

3.温杯烫壶


喝茶时先不要直接泡茶,而且先用壶烧水,然后用开水把茶具冲洗一遍,也就是“温杯烫壶”,这样做不仅让客人觉得干净卫生,而且还能更好的散发茶水的香味,冬天冷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炸杯。

4.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喝茶时很多人知道茶水分为头冲、二冲、三冲、四冲等,一般头冲也称为洗茶,就是洗掉表面的灰尘和异味,头冲是不能敬客,不然就是不尊重的意思,二冲、三冲味道口感更好,四冲以后茶味就会越来越淡了,就该换茶了。

5.茶倒七分满


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说法,倒茶不能倒满,因为茶水一般比较烫,倒满了客人不方便端,像喝酒那样去呡一口又显得不雅观,这会给客人造成难堪,影响了客人心情,也显得自己礼数不周,其实这里面还蕴涵了“七分茶水,三分人情”为人处世的哲学。

6.壶嘴不对客人

泡完茶后,壶里一般还会剩一些开水,方便后面续茶,而开水的热气就会从壶嘴处出来,如果对着客人容易熏到人,所以要注意壶嘴对外,壶嘴对着客人还有赶客的意思,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7.续茶观杯,换茶问客

在喝茶的时候,主人要随时观察客人杯中的情况,如果看到客人杯子见底,或者茶水放了很久已经凉了,要注意跟客人续茶和换热茶,如果这一波茶水用完,想换另外茶叶品种,就要先询问客人是否愿意,这就叫“续茶观杯,换茶问客”。


作客礼节

当受邀到去喝茶时,主人一般都会安排妥当,而作为去作客,也要懂得礼节才行。

8.主人倒茶,要有回应

喝茶的过程中,当主人给自己倒茶时要表示感谢,但是每次说谢谢又显得太客套,所以更好用品茶的叩手礼,既显得礼貌,又显得自己知礼。


叩手礼要根据倒茶水的人来行不同的礼,比如是自己领导或长辈给自己倒茶,要五指并拢,向手心弯曲,在茶杯旁轻敲3下,表示五体投地,受之不恭,如果是平辈给自己倒茶,要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尖轻敲桌面两下,以表示感谢,如果是晚辈倒茶,用食指指尖轻敲一下桌面,就是回应感谢了。

9.忌响杯擦盘,要轻拿轻放


喝茶是一件很受、清雅的事情,当我们喝茶时,不要经常把茶具弄出响声,这样影响其他人品茶,也有挑衅主人的意思,所以喝茶更好轻拿轻放,做个有修养的人。

10.喝茶不要一口见底

喝茶也叫品茶,只有慢慢品才能感受到茶水的韵味,如果喝茶一口闷,不仅显得自己粗俗,还喝不出茶应有的韵味,也辜负了主人一片盛情,所以在喝茶时,更好一杯分三次喝完,不要一口闷,一口见底。


水墨话语

中国是上下5000年的文明大国,也是礼仪之邦,在生活中处处体现了礼仪为重,就像今天说的喝茶,虽然是一件很普通事情,但是它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 *** 、修养,也可以表达不好直接说出口的尴尬,给人留三分情面,看完上面介绍的喝茶10大礼仪,希望大家有所受益。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我是水墨尚食,一个爱美食爱分享之人,想了解更多美食知识以及 *** 技巧,就关注我吧!欢迎评论、留言、转发,一起探讨学习,今天的美食就分享到这里了,最后,感谢阅读。

招待客人喝茶,怎么才能显得有礼貌?6大茶桌礼仪分享,很实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红楼梦里,贾府是赫赫扬扬的豪门公府。

是钟鸣鼎食之家,亦是诗礼簪缨之族。

而越是这样的贵族,越是要讲礼仪与规矩,从言行举止到衣食住行,都透露着“讲究”二字。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贾府的所有女眷几乎都出场了。

而到了贾母传晚饭时,曹老有一段非常细致地描写,把每个人的座次都写得清清楚楚。

贾母在正面榻上独坐,黛玉坐在左边之一张椅子坐下,迎春坐右手之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我们今天,除了饭桌上,茶桌上也要遵循礼仪。

当然,如果是日常生活,自己喝茶或是与相熟的朋友一起喝茶,则不必太过拘谨。

更多的是去繁从简,让喝茶更加愉悦和放松。

但如果是正式场合,懂礼、知礼,便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能体现个人修养,还能传递出一种对茶文化的热爱,对这款茶的尊重。

茶文化在我国里的长河中,一直肩负着人际交往的重要事情。

别看喝茶不过是“喝”一个动作,其实茶桌上的讲究,还真不少。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茶桌礼仪二三事,把握好这些细节,才能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

之一,布置茶室

招待宾客,应该提前把茶桌乃至整个茶室清洁干净。

虽说不需要太多的花里胡哨,但至少要做到干净明朗,不堆砌太多杂物。

不使用的器具,尽量不要出现在茶桌上。

盖碗、公道杯、品茗杯,以及其它的茶具,更好是同一个色系,或者相互呼应,视觉上更享受。

否则,茶桌上杂乱无章,周围环境“脏乱差”,难免会分散客人的注意力,影响喝茶的心情。

做到了视觉上的干净以后,嗅觉上也要保持舒适。

如果茶室内的空气很沉闷,则可以提前做好通风,让空气流动。

但不建议喷洒气味浓重的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品茶时,对茶香和茶味的感知。

另外,若是条件允许,可以在茶桌上摆一个花瓶,上面 *** 一两支花。

营造优雅氛围的同时,也能突显主人的品味,可谓是一举多得。

《3》

第二,安排入座

按照红楼梦里的规矩,以东为上,以左为尊。

就像黛玉初进贾府,身份是贾母的外孙女,是尊贵的客人,所以王熙凤把它安排到了左手之一个位置。

因为我们的房屋大多都是坐北朝南,东首之一位,也就是左首之一位,在宴饮中属于尊位。

同理,在茶桌上也是如此。

为了表示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者首席客人,坐在主人的左手边。

如果是长桌,主人与客人全都面对面入座,则应该从左到右安排位置,尊位的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其中,师者、长者为尊。

但若各位的年龄都相近,则女士优先。

由于倒茶的顺序也是从左往右,最后才是自己。

所以,假如位置安排不当,则会打乱倒茶的顺序,使得整个茶桌都显得没有章法。

要真正体现主人的礼仪风度,往往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4》

第三,清洁茶具

这里先声明一下,茶桌上的茶具,在客人到来之前,就需要用清水先清洗干净。

不过,等到客人落座以后,更好再清洁一次。

并且,要用刚刚烧开的沸水进行 *** 作。

比起冷水,沸水具有高温消毒的作用,将泡茶所要用到的茶具都烫洗一遍,能很好地去除里头的水味。

这个步骤,我们称为“烫壶温杯”,在功夫茶道中又叫做“白鹭沐浴”。

沸水除了能起到清洁消毒的效果,还能提高茶具的温度。

这时候,趁热将干茶投入碗中,轻摇三下,宛若轻启的贝壳般,揭开一个小口,凑近鼻端深吸三下,便会感受到干茶所散发出来的香气。

假如对方是个品茶的小白,则可以向他简单介绍。

如此一来,不但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留下个好印象,还能给客人更好的喝茶体验。

《5》

第四,放置水壶

很多人在注水结束之后,就匆匆放下水壶,完全不管不顾。

甚至都不知道,原来水壶的放置也有讲究。

实际上,就一个细节——壶嘴不对人。

在《周礼?典瑞》中有一个词,叫“ *** 圭有瓒”,汉朝郑玄对其解释为:“于圭头为器,可以挹鬯 *** 祭,谓之璜。”

古代尚未出现“嘴”字,“圭瓒”即“壶嘴”,而 *** 祭是古代渧祭开始时的第次献酒的一种仪式。

因此,按照古人的说法,以壶嘴对人,似有生祭之嫌,是非常忌讳的事情。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壶嘴对人表示请人快速离开,不礼貌。

而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一切尖锐的物品都不该朝向他人,这种做法太危险。

其次,当水沸腾以后,必然会喷出大量的水蒸气,且难保水会不会从壶嘴溢出。

最后,若客人想自己取用水,却因水壶的摆放位置不对,导致不小心被热水烫伤,那可就太失礼了。

不管是古人的告诫,还是今人的经验,从各个方面都在教导我们如何讲礼仪。

《6》

第五,茶斟七分满

俗话说,“茶满欺人,酒满敬人。”

在酒圈里,白酒一般用的是小酒杯,所以倒满更好。

主人尊重客人,所以把酒杯满上,而客人为了回敬主人,也往往会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喝白酒也体现了一种豪爽的情怀,小口慢饮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但在茶圈里,恰恰相反。

以茶待客时,更好只倒七分满,遵照“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的说法。

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来,由于泡茶的水温很高,分汤时,茶汤还处于很烫的状态。

如果倒得太满,稍不注意,端起来时就会洒到桌面上。

更严重的情况,是洒到客人的衣服上或身上,烫到对方。

二来,出于公平原则,每个人茶杯里的茶汤更好是平均分配的,不能厚此薄彼。

可公道杯里茶汤的量是有限的,前两杯都倒十分满的话,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够分的尴尬局面。

不多不少刚刚好,才能极致展现中国人喜欢的“中庸之美”。

《7》

第六,用茶托奉茶

这是站在卫生角度的一个小细节。

有些茶友在给客人递茶的时候,忽略了拿茶杯的手势,随手拿起,难免会碰到杯沿。

杯沿,是客人喝茶下嘴的位置。

虽然对方可能嘴上不说,但心里或多或少会觉得有些不卫生。

这场宴请过后,未来还极有可能给他留下粗心、不讲细节等糟糕的印象。

故而,请客喝茶,一定要准备与茶杯相配套的茶托。

向客人奉茶的时候,双手端起茶托,递到对方的面前,尽显大方和自然。

《8》

从小就被教导,要懂礼、讲礼、知礼。

小到见人问声好,得到帮助要致谢,大到在正式场合要得体。

否则,让人贻笑大方,可就不好了。

自己喝茶,可以不讲究仪式感,也不讲究繁琐的利益,简简单单喝杯茶,做个下里巴人没什么不好。

可重要的场合,重要的宾客,就不得不遵循茶桌礼仪了。

待客周围细致,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未来也能多多少少帮助到自己。

大事小事,都重在细节。

更多关于喝茶的知识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看 *** 喝茶?看山场喝茶?你的喝茶水平,可能承载不起正岩茶

不论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传统喝茶方式好?还是喝奶茶好?

喝茶二十多年,怎么连这些喝白茶常识,都不了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10条喝茶礼仪,千万别在喝茶的时候失礼

 01“茶七,饭八,酒满盅”

  在我国的饮茶文化中有“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之语。“茶七”指的是,主人给客人倒茶时,茶杯以满到七分为宜。这是因为酒凉,客人接过去不会烫手,而茶是热的,如果太满,客人可能会被烫伤,还有可能因烫导致茶杯落地,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给人倒茶倒七分,留下三分作人情。

  02壶嘴别冲人

  放置茶壶时茶嘴不能正对他人。茶嘴对着某人,就表示这个人是不受欢迎的人,有赶人离开的意思。这种说法源于旧时的“辞行酒(茶)”,旧时当有人要远行时,大家以敬酒或敬茶的方式为其送别,把壶嘴冲着将要离开的那个人,故此壶嘴冲人有了此人将要离开的意思。



  03先老后小,座次讲究

  在人较多的场合,喝茶的顺序也有讲究。在之一次斟茶时,须要按照“先老后小”“先尊后卑”的顺序来倒茶,到第二遍的时候,则可以不按此顺序了。说完了喝茶的顺序,再来说一说座次的顺序。长辈或客人一般坐在泡茶人的左侧,斟茶时按照从左往右的方向进行。

  04喝茶时别皱眉

  去别人家做客喝茶时,不能皱眉。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茶水入口烫而皱眉,但喝茶时皱眉通常传递出一种不满的信息,表示对茶水的不满,对主人家的嫌弃。

  05新客要换新茶

  喝茶过程中,如果中途有新的朋友加入,那么就要重新泡茶,新泡好的茶要先请新来的朋友品尝。

  06酒后不宜饮茶

  酒后喝浓茶易引发肾病。饮酒后,酒中的乙醇进入体内,经肝脏转换为乙醛,乙醛再转换为乙酸。茶中的茶碱有利尿的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的进入 *** ,乙醛对 *** 有 *** 作用进而对 *** 造成影响。

  07勿再三请茶

  朋友来家中做客,不可因好意再三劝其喝茶。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送客之语的说法,再三劝人喝茶,表示已经没有交流话题,客人应当告辞。虽然这种说法在当今的大多数地方已经消失,但还有许多年长的老人遵循这种做法,因而劝人喝茶要谨慎。

  08即时添茶换水

  与客人喝茶时,要注意客人杯中的茶品情况。当客人的茶已喝去半杯时,应立刻给客人添上,使茶汤的温度前后大体一致。如果客人杯中有茶渣,应替客人重新换杯。茶水已无茶色,是对客人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09茶盅不要碰茶盘

  请人喝茶时一般将公道杯、茶盘双手奉上,客人饮茶后,要将公道杯轻轻放下,不能将公道杯放在茶盘上摩擦或发出很大声响。将公道杯放在茶盘上,弄出很大声音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挑衅行为。

  10头道茶不喝

  (绿茶除外,不需要醒茶)头道茶往往具有“醒茶”的作用,头道茶的茶汤并未达到更佳状态,因而头道茶一般要倒掉,让客人喝头道茶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16个中国茶礼仪,你是否知道?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中也蕴含了许多的“待客之礼”。作为茶文化的爱好者,品味佳茗的同时,也应该将喝茶礼仪学以致用,这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只有做到喝茶明礼,才能营造彼此愉悦的喝茶氛围。

以下的一些喝茶礼仪,是所有茶人都应该了解并以身作则的,往往越是做得细节之处,越能彰显茶人的风采。

01、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茶席上的桌布、茶具都是素雅的淡青色,搭配简单几片叶子,轻松营造小清新风格

02、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品茗杯使用前可以拿开水烫一遍,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清理留下的茶渍

03、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04、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0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

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0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0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 *** 着为宾客分茶。

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 *** 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0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0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

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学完之后,你是否也发现了一些小逻辑,茶道礼仪文化并不是规模宏大的仪式感,而是在细微之处,关心每一位品饮者的感受。

比起形式上的礼仪要求,喝茶礼仪更像是一场彼此尊重的享受,既享受好茶的滋味,又享受贴心的感动。

细节之处,最能动人。你有哪些难忘的喝茶细节呢?或者说你觉得还有哪些细节也能营造良好的喝茶氛围呢?期待你的留言哦!

图文编辑自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泡茶、倒茶、分茶、递茶、换茶,一次说清5个茶桌礼仪,很实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北方的茶友,给我们寄来了一大箱梨子。

光靠村姑陈和李麻花两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

工作室里的冰箱,也是放不下的。

让团队里的几位姑娘,一人挑了几颗带回家,才趁着新鲜吃完了。

北方朋友的热情,已经不是之一次感受到了。

据说,当一个南方人走进北方的菜市场,是很容易被“打”的。

原因是,我们南方人买青菜,是按根买,按把买。

买排骨的时候,则按根买,末了,老板还会给你切成小块,回家方便煮。

而在北方,青菜都是一捆一捆地买,一车一车地拉。

买肉就更夸张了,排骨都是一扇一扇的,至少5斤起。

一个细腻精致,一个豪迈大气,不过好在各有特色,互相欣赏。

还有中外的文化差异,比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吃东西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可日本人吃面条,则一定要吸出声音。

吸得越大声,证明食物越美味,自己吃得越享受。

最后,再回到我们熟悉的茶桌上,同样有很多礼节要注意,或许平时一个人喝茶的时候,主打放松惬意,不必太拘谨。

可若是在重要场合下,必要的礼仪,还是不能忽略的。

《2》

之一,泡茶的礼仪

为了让客人拥有宾至如归的体验,在泡茶之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根据来访客人的数量,来备好相对应的品茗杯。

又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冲泡的方式,是盖碗泡还是大壶泡,亦或者煮茶喝。

再比如,当着客人的面,将泡茶所需的茶具,用沸水烫洗一遍。

这个步骤,又被称为“烫壶温杯”。

虽然茶具已经提前清洗干净了,但众所周知,高温有着杀菌消毒的作用,能够让各位喝得更放心、更卫生。

所以,二次清洁,很有必要。

并且,用自来水清洗过的茶具,多多少少会沾染“生水味”。

沸水冲刷后,就减少了茶具本身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更有利于泡出原汁原味的茶汤,呈现出好茶的更佳状态。

另外,烫壶温杯后,盖碗在短时间内都留有温度。

此时,把称好的干茶,投入盖碗当中,还能激发出干茶的香气。

如果在座的客人,对赏茶、品茶、鉴茶,颇有兴趣,带他们感受干茶香,彼此间还增加了共同话题,相谈甚欢。

那么,不失为一种周全。

《3》

第二,倒茶的礼仪

俗话说,茶满欺人,酒满敬人;茶倒七分,酒要倒满。

在豪爽的酒桌上,主人为客人倒满酒,让对方大口大口地喝,才能喝得畅快,喝得尽兴。

同时,还彰显出主家的大气,显示其财气。

酒不像茶,酒是冷的,即使不小心倒满了溢出来,也不碍事,反而有种 *** 不羁之感。

而倒茶原则是,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从现实角度出发,茶是趁热品味的。

故而,刚刚分入茶杯的汤水,都很烫,不易倒得太满。

只需七分,避免客人端茶的时候烫到手。

万一对方端起来的时候,洒到衣服上,甚至烫伤自己,那就会引起社交场合的尴尬。

从人情角度出发,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一杯满满当当的茶杯,客人无从下手,还带有些许“逐客令”的意味。

此外,茶倒七分满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些时候,茶桌上的人比较多,为了相对均匀地分汤,只倒半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总之,作为主人,最重要的就是掌控全局,尽量让每一位客人,都得到良好的体验,而不会感觉到厚此薄彼。

《4》

第三,分茶的礼仪

分茶的礼仪,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

如果只是随心所欲,毫无主次顺序,就会让客人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

通常情况下,主人都是以右手持公道杯为宾客分茶。

所以,为了方便顺手,应该是从左到右倒茶。

在安排座位的时候,也要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者首席的人坐在泡茶人左边。

如此一来,斟茶时,自然就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

最后剩下的茶汤,再回到主人的茶杯里。

若顺序被打乱了,整个茶席也会变得无序。

当茶汤分入品茗杯时,要把手放低一些,也就是低斟,沿着边缘处缓缓倒入,这样可以保证香气和温度被尽可能地保留下来。

倒茶结束后,还要做收手的动作,避免茶汤滴到茶席上,影响美观。

习惯上来说,每一泡茶,最后都由主人来收尾。

主人在与客人攀谈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及每一个客人杯子里的状态,以便随时给对方添茶,将待客之道发挥到极致。

《5》

第四,递茶的礼仪

递茶,又叫奉茶。

将茶汤倒入茶杯后,我们就要一一递到客人面前,供他们品尝。

当然,他人的杯子,更好不要直接去触碰杯口。

毕竟,杯口是接触嘴巴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干净卫生。

用手去抓握,就 *** 了人家喝茶的雅兴了。

可以借助茶夹或者递茶器,把茶杯一个一个地递到客人面前。

而更讲究一些的方式,是用杯垫,托住茶杯的下方。

双手持杯垫,向前递出,给客人奉茶,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要注意,递茶出去时,手部的动作要平稳,避免太迅疾,更要避免手部抖动。

放轻松一些,表情自然一些,动作才能显得大方得体。

杯垫的作用,除了可以奉茶以外,还能与茶杯配套,避免茶汤倒在桌面上,影响了桌面的整洁。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细节礼仪。

《6》

第五,换茶的礼仪

理论上来说,招待客人,不宜一泡茶从头喝到尾。

一是显得主人抠抠搜搜,不舍得拿好茶出来;

二是 *** 主人马虎粗心,不懂得照顾客人的感受。

所以,待客的时候,要适当注意观察客人的表情。

并且,一边给客人倒茶,一边自己也要品尝茶汤的滋味。

如果发现味道已经非常淡了,有明显的水味,就应该及时换茶。

避免喝得尽兴时,忘记了换茶,让客人喝淡如白开水的茶汤,视为失礼。

若是中途有新的客人加入,更好也要换茶,表示欢迎。

当然了,假如面前的茶叶很贵很贵,且才喝了一两泡时,则可以耐心向对方解释。

爱茶人都知道,好茶来之不易,相信一定能获得谅解。

《7》

以上这些,都是常见的喝茶礼仪和礼貌。

喝茶,可以简单化,也可以复杂化。

一个人在家喝茶,只需要关注自身的感受即可。

怎么舒服怎么来,重在放松。

可招待客人的时候,该注意的地方,还是要上心一些。

如今,茶叶除了能给身体带来享受和舒服,更多了一层社交属 *** 。

大家也渐渐把谈事情、谈生意的场合,从酒桌转移到了茶桌。

会喝茶,懂喝茶,被视作有品位的表现。

精通茶桌礼仪,则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之一印象。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喝茶有什么讲究?茶礼仪又有什么讲究?

中国向来被称作礼仪之邦,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我国茶的种类繁多,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 *** 许多中国文化。那么喝茶有哪些讲究呢?茶礼仪又有什么讲究呢?关于喝茶的讲究,主要分为有关茶的讲究和喝茶礼仪的讲究。喝茶虽然好处多多,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茶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那喝茶有什么讲究?

一、四季有别

一般来说,春季宜喝花茶,夏季宜喝绿茶,秋季宜喝青茶,而冬季最适合喝红茶。但这些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更多的选择,就不必一直局限于只喝一种茶了。

二、浓淡的讲究

从对身体有益的角度来说,淡茶明显更好一些。《饮茶诀》中说的“淡茶温饮最养人”“喝茶过浓犯茶瘾”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空腹不宜饮茶

茶水中含有 *** 等生物碱,空腹喝茶会导致肠道吸收 *** 过多,使人出现心慌头晕,手脚无力的现象。对于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尤其要注意不能空腹喝茶。

四、酒后不宜喝浓茶

很多人都习惯在醉酒后泡一杯浓茶解酒,其实在一般的情况下,喝茶不但起不到解酒的作用,酒后喝浓茶还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五、睡前不宜喝茶

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来说,睡觉前喝茶会导致失眠,而且茶水还有利尿的作用,睡前喝茶容易导致夜间尿频,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茶礼仪又有什么讲究呢?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的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礼仪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品饮氛围。招待客人,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展示主人的风采。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子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之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的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托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搅,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的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很多地方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会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为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除了以上的基础礼仪,在放置茶壶的时候,茶嘴不能正对他人。在古时以敬茶的方式送别时,会把壶嘴冲着将要离开的人。所以壶嘴冲人有要此人离开的意思。另外饮茶不是喝酒,很多地方都有劝酒的习俗,但在旧时,再三请茶是送客之语。虽说不能再三请茶,但还是要注意观察客人杯中的茶水情况,及时为客人添茶。

总的来说,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喝茶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是非常多的。

饮茶必学茶道!图解茶道全流程,难得一见的干货!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茶道 *** 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数个,茶道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 *** 作流程如下:

之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 *** ,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更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 *** 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后,大家都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每一个泡茶步骤都是有讲究,有含义的,虽然我们日常饮茶不需要这样繁琐的步骤,但是在接待来宾或是茶艺表演时都应该将其做到位。

黄土地民俗观光园:Huangtudi555

一杯茶:yi_bei_cha

标签: 饮茶 礼仪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