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图书馆(刘学姐南京大学图书馆)

华衣锦 学知识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大图书馆,以及刘学姐南京大学图书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 *** 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并于学堂设藏书楼,荟萃中外书籍和各种图册,以供师生浏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学校更名两江师范优级学堂,至1913年二次革命时,乱兵土匪乘机掠夺,校产荡然,书籍亦仅存十之一二。1915年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院,1920年 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毁于火,图书同烬。

1924年,齐孟芳先生捐资建成新馆,曾命名为“孟芳图书馆”,1928年去齐氏名,仍随学校命名。1927年学校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复更名江苏大学,旋又改称中央大学,图书馆亦随学校易名。1924年后,中央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逐渐丰富,至1937年5月,已有中外文书刊共计407203册,其中中文图书117846册。

自1888年起,美国教会陆续在南京建立了汇文、基督和益智等书院,后经几次合并,于1910年成立金陵大学堂,1915年改名金陵大学校,不久改称金陵大学,并于1916年迁至鼓楼新址。

1910年,金陵大学堂图书馆在原各书院图书室的基础上建成,当时仅有西文书2250册。因金陵大学是教会学校,故受历次动乱影响较小,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较稳定。至1927年11月收 *** 育权运动后,学校基本脱离了教会,改归教育部主管。

1929年建立了文、理、农三学院及中国文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也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1937年6月统计藏书量已达322369册,其中中文图书有106769册,与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藏书基本上旗鼓相当。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各机关学校奉命内迁。中央大学因早有准备,故图书设备均基本搬迁,但辗转于战乱之世,难免流离损失严重。到重庆后,又进行了补充,至1944年统计,已有中文藏书121679册。金陵大学因与教会渊源很深,故一度存有幻想,及至形势紧迫,乃仓促西迁,图书仅运出十分之一,而留存南京校区的图书于1942年被伪立中央大学占用,故已荡然无存。抗战时期,在成都虽努力补充,但一时难以恢复,至1943年统计,中文藏书仅有16368 册。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学区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图书馆文理科藏书并入南京大学,调整后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书共73万余册。

1979年扩建了新馆,馆舍面积共 2万平米,工作人员 130人。全馆共设阅览室10多个,1300席座位,年接待读者 100万人次以上。

至2002年底馆藏总数达 407万册。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 556种, 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近 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领先地位。本馆收藏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东方学为特色。南大图书馆是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经多年努力进一步增加了馆藏内容和特色。

1994年,建立了浦口校区分馆,藏书已达到30余万册。至2007年,分馆藏书已达到34万册。2007年5月,面积 3.05万平方米的浦口校区新馆―思源图书馆建成并开放。至2007年12月止,南京大学图书馆(含浦口校区思源图书馆)共有阅览室20个,阅览座位 3000 席,馆舍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30余人。2009年9月1日,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底,我馆全面更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由江苏汇文软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汇文”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全面计算机化。到2002年5月为止,全校已有化学化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国际商学院、物理系等10多个院系资料室纳入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自2003年3月5日起,实现总馆和浦口分馆图书的异地借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建设,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东北地区中心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管理中心,承担起为华东北地区(江苏、山东、安徽三省)的高等院校提供信息服务、协作、资源共享、管理的重任。

1999年“985项目”4000万图书经费的支持,经3年的努力,南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大幅度增加,万种以上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使最新学术资源比原来增加了2倍以上。学习、工作、服务环境大大改善,改进了师生上网环境和提高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2001年6月起,为了迎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对现有的馆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读者。

2002年百年校庆以后,为加快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需要,浦口校区新馆的建设已经列入计划,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img]

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

南京大学的古籍线装书主要来源于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三家的藏书,数量38 万多册,其中善本近3千余种,3万余册。这批珍贵文献四部皆备,尤以地方史志、明清别集的收藏更为突出,是几代南大人历尽劫难,九死一生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在南京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学术发展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大古籍收藏的另一个来源是教授捐赠。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都是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很多教授为教学和研究需要,都有数量可观的私人藏书。一直以来,许多著名的教授不仅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还把自己的私人藏书也无私地捐赠给学校图书馆。陈钟凡、胡小石、汪辟疆、李小缘、罗根泽、缪凤林、倪则埙、欧阳翥、钟泰、黄玉瑜、程千帆等先生都赠送过大批图书,包括很多珍贵古籍,对南大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珍本一瞥:

1. 《名公增修标注南史详节》(宋)吕祖谦撰,宋建阳书坊刻本,四册。该书为十七 史详节之一,是作者读史时删节备检之本。

2. 《东海公年谱》(清)徐衡撰,稿本。一册。东海公即徐乾学,清初著名经史学家。此年谱为徐乾学七世孙所作,未及刻印刊行,是研究徐氏生平学术的宝贵资料。

3. 《历朝茶马奏议》(明)徐彦登编纂,明万历年间刻本。奏议内容广泛涉及明中叶以后茶法与马政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之一手材料,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国朝典故志要》(清)锡珍辑,稿本。二册。该书记载了清代的典章制度。1932年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邓之诚购得,后归图书馆收藏。

5. 《貂珰史鉴》(明)张世则撰,明万历刻本。貂指的是宦官。全书分五集,资料丰富,体例完备,是研究古代政治史、宦官史的重要资料。

6. 《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清)墨浪子辑,清康熙初年彩色套印本十册。是一部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文字生动通俗,特别是在书的卷首有西湖全图一幅,西湖佳景图十幅,多系唐宋元明的著名画家原作或仿作,彩色套版印刷,精美可观。 南大古代地方志的收藏开始得很早,1923年,金大就与美国农业部有中国农业史研究的合作项目,到1929年金大建立文、理、农三院体制,当时任农学院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的农业史专家万国鼎先生,争取到美国农业部一等赞助经费,开始大力收集地方志。因农业图书研究部早期属于农学院和图书馆共同管理,所以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当时图书馆馆长刘国钧先生的积极支持,随后中国文化研究所也加入了这项工作。他们四处派员到各地古旧书店去广泛收购,很快便形成了金大图书馆的特藏。

抗战爆发后,金大仓促内迁,大多数书籍无法运往四川,刘国钧馆长与金大中国文化研究所代所长李小缘先生协商,将馆藏地方志全部秘密运往徽州地区藏起来,后又将其中的善本由屯溪再转运到江西婺源地区。几名承担此重任的职员和工人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遍历九死一生之难,最终保全了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抗战胜利后,地方志也先后运回南京。52年院系调整时,将金大图书馆和文化研究所的方志全部并入南京大学图书馆,此后,担任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小缘先生又努力搜求,并组织人力手抄,馆藏不断丰富。馆藏地方志约四千三百多种, 四万多册。 南京大学图书馆一直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在其前身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时期,就大力搜求古代地方志,并很快形成特藏。秉承中大、金大的优良传统,南大图书馆对新修方志、文史资料、党史革命史资料以及台湾同乡会文献的收集,亦不遗余力。新修方志用全新的观点和 *** 记述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全面、系统、权威的国情、地情资料宝库。文史资料、党史革命史资料是各地政协和党史办遵从“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编纂的地方史料集刊,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大大小小的事件始末和形形 *** 人物的活动,弥补了现有史料的缺失,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微观史料。台湾同乡会文献如同台湾的文史资料,与大陆文史资料一起,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资源。

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现当代地方文献约三万余册件,涉及全国1900多个各级行政区。数字化加工文史资料近一万册,还收藏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东方学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会科学书刊收藏颇丰。南大图书馆还是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经多年努力,进一步扩大了馆藏内容,增强了馆藏特色。

南京图书馆和南大图书馆哪个好?

当然是南京图书馆好,南京图书馆是南京市层面的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数量、种类和质量,都远远高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南大图书馆只是南京大学学校内部的图书馆,一般来说不对外开放,外面的人是不可能进去看书的。南大图书馆优势主要是是学术研究类的方向书籍,好书不少,但不像南京图书馆那样 ,后者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

不过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无论是哪个图书馆的书,都已经是远远够读的了。

南京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吗

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资料,希望能够帮到你。图书馆貌似是可以办借书卡的,不一定必须用校园卡。如果只是来参观,你更好找个认识的同学带你逛逛,然后用他(她)的卡刷进去。非本校学生想坐下来看书还是蛮难的,正常学期每晚都能满座,图书馆其实是大自习室。

【南京大学考研网研究生院综合信息】 南京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唯一权威的南京大学考研网站为大家提供:南京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本站由南京大学研究生创办,更多南大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图书馆需要进门刷一卡通,无卡可能进不去;自习室应该是可以进的

二、学习基本上就去这些地方,考试期间会有人在食堂看书(有空调)

三、没有校园卡可以在服务台买餐券,打完菜问好价钱买相应价格的餐券,持券就可以把菜饭端走了。

南昌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指南

(1) 图书外借:设有外借处两个,计算机管理,全开架服务。

(2) 阅览与咨询:设有多媒体、教学参考书、中外文报纸、古籍、工具书、中外文检索刊、样本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各类阅览室19个,座席1263余席,另有自习室3间座席304余席。全方位开架服务,计算机管理。

(3) 文献信息检索与查询服务:借助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局域网)和光盘 *** 检索系统(局域网)面向校内读者为主,开展检索查询、导读、课题检索、定向服务等。

(4) 读者教育与培训:对低年级读者进行“利用图书馆”教育培训;对高年级读者进行“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文献检索中 *** 与技能”教育培训。

· 一楼:电子文献阅览室(1)、采访室、验收室、编目室、加工室、典藏室。

南大图书馆(刘学姐南京大学图书馆)-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 二楼:检索大厅、图书借阅处、CALIS江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报刊阅览室(1)、外刊阅览室、潘际銮 院士赠书阅览室。

· 三楼:学位论文阅览室、教学样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2)、电子文献阅览室(2)。

· 五楼:参考书阅览室(1)、过刊阅览室。

· 七楼:参考书阅览室(2) 、过刊阅览室。

· 八楼:外文图书阅览室。

· 九楼:单本书阅览室(1)、外文图书阅览室。

· 十一楼:单本书阅览室(2)、学科研究室。

· 十三楼:单本书阅览室(3)、学科研究室。

· 十五楼:古籍阅览室 、过刊阅览室。

· 十七楼:单本书阅览室(4) 、过刊阅览室。

· 十九楼:检索文献阅览室。

· 附楼:馆长办公室、副馆长办公室、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 。 馆址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999号,邮编330031。可搭乘207路、216路[空调]、220路[空调]、308路[空调]、7路[空调]、K220路、K220路[空调]、旅游1线[空调]到南大南院下。

怎样登陆南京大学的图书馆网站

可以登录南京大学官网    

在校园服务里找到—图书馆—南大图书馆

或者直接登录   

南大图书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刘学姐南京大学图书馆、南大图书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南京大学 刘学 图书馆 南大

发布评论 2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2-16 21:19:27

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建设,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东北地区中心和江苏省高等

2023-02-17 06:15:49

书馆。南大图书馆只是南京大学学校内部的图书馆,一般来说不对外开放,外面的人是不可能进去看书的。南大图书馆优势主要是是学术研究类的方向书籍,好书不少,但不像南京图书馆那样 ,后者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