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香积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香积寺杭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香积寺官网地址
- 2、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 3、都江堰首庙《香积寺》
- 4、香积寺王维的诗
- 5、香积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香积寺官网地址
西安香积寺香积寺的官网地址是香积寺,网站上有景点所有香积寺的信息。当然也可以选择拨打 *** 了解景点的详细信息,此景点的 *** *** 是029-85973209。
简介香积寺: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塬上,是中国佛教净土宗之一祖庭。香积寺始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唐代名僧善导和尚而建。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取名香积寺,意把善导比作香积佛。
香积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在存十一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塔基层四面有门,并刻有楷书《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
唐至宋元,历经战乱,寺院长年失修。清乾隆年间重修,今存有清代所修大殿、僧房。“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 ***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五言诗《过香积寺》描写了当年香积寺的幽深、静谧。
唐代名僧善导和尚(公元613-681年)是山东临淄人,一生专习净土念佛法门。9世纪时,日本天台宗僧园仁来唐留学时,把善导著作带回日本传播。宋代日本僧人法然由净土宗教义,创建日本净土宗,为日本佛教信徒最多的一派。法然在著述中曾公开宣称:“香积寺我以善导一师,开净土宗”,所以日本净土宗信徒都以香积寺为其“祖庭”。
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唐代的善导塔现已作整修,塔内有木梯直通塔顶。新修大殿内安放着日本友人赠送的善导大师像、供桌、五供、铜罄、木鱼等,殿前安置着他们赠送的石灯。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
过香积寺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 *** 。
二、翻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三、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槃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 *** 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四、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都江堰首庙《香积寺》
青城山为道家圣地,这是大家普遍的认识,但是佛家在青城山的地位与道家相比在伯仲之间,当然,这个信息不被所有人知晓。千百年来,佛道在都江堰地区并行不悖,各显春秋。现就将被道家和佛家都称为正统的修行之地的青城山周边的一些历史脉络进行一些梳理——
青城山最早的佛寺即为香积寺,建于西魏大统年间(535年~551年),明朝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记载:“香积山寺,即灵岩寺也,有瀑布及鸡骨禅师(有典故)塔,即《周地图经》之通灵山寺。”香积寺规模宏大,有龙门洞、五叠泉、摩云亭、鸡香桥、虎啸亭、鸡骨禅师塔等胜景,现今青城山镇石桥村。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云游至此,诗赞香积寺:
我来香积寺,清晨历龙门。孤峰撑苍昊,大壑裂厚坤。古穴吹腥风,峭壁挂爪痕。水浮石楠花,崖络菖蒲根。
横策意未餍,褰裳探其源。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须臾苍云合,便恐白雨翻。东走得平野,万里扶桑暾。
香积寺创于西魏,毁于明代。据罗元黼《香积寺记》,“清康熙初,释照泰,临济宗也。始来是山,披榛置钵。其法嗣若普亮、通义、通敏、真地、然程......凡十二世“。民国十七年(1928年),该寺培修后,尚存正殿四重,廊房僧舍38间。1949年后,僧人走散。1959年拆毁,寺庙建筑遗迹尚存部分。2008年四川地震之后,有居士在香积寺原址,盖有一所庙堂。
香积寺位于青城山外山石桥村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都江堰基地旁。
香积深藏无人知,
熊猫也寻桃花园,
漏米碑石沉甸甸,
晋唐佛风谁来缘。
其它文章链接: 想起一首呼吸的诗
香积寺王维的诗
王维香积寺的这首诗应该是《过香积寺》。
这首诗香积寺的原文:
不知香积寺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 *** 。
香积寺
译文:
早就听说过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它就在这个山中香积寺;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俯下身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日已将暮,香积寺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香积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古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 *** 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香积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西安城南,秦岭之北,藏着一个著名的寺庙——香积寺。附近有“关中民俗园”,从西安钟楼出发,一小时可达。
唐代诗人王维有《过香积寺》,被编进日本小学教科书: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 *** 。
一,香积寺由来
《维摩诘经》里描绘了这样一个空间:“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香积寺寺名便由此而来。
香积寺地处长安区神禾塬西端,南望终南山,北接樊川,唐时距长安城十余公里,是由南进入长安城最后的军事要地。史书中之一次出现香积寺,便是在一个战火纷乱的时刻。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唐军节节败退,潼关陷落,李隆基放弃长安躲进四川,关中守兵一时皆散。公元757年,肃宗四处请兵,其长子广平王带着 “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等战于香积寺西北,贼军大败,斩首六万级,贼帅张通儒弃京城东走。癸卯,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百僚称贺,即日告捷于蜀。”(《旧唐书·肃宗》)。
二,香积寺中香积佛
“香积寺,唐永隆二年建,中多石像,塔砖中裂,院中荒凉,人鲜游者。”(《游城南记》)“开利寺在县南三十里皇甫邨,唐香积寺也,永隆二年建。”
由宋人两部典籍来看,香积寺应建于唐永隆二年(681年)。这一年,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大师圆寂,其弟子怀恽为纪念其功德,修建香积寺,将弘扬教义的善导比作众香之国的香积佛。
善导,公元613-681年,少年出家,贞观年间到并州(今山西太原)拜谒道绰大师(魏晋时名僧),后入长安广度民众,写下十万余卷《阿弥陀经》,于各寺庙中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壁。留学长安的日本僧人将其著作带回日本,南宋时,日僧法然上人据此创立日本净土宗。因此,日本净土宗奉善导为宗家,法然上人为二祖,尊香积寺为祖庭。
善导六十岁时,唐高宗与武则天特请他担任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佛造像的营造,在三年督造期间,帝后两次率文武百官到现场慰问。
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传说因善导在长安弘法布教,数万信众断肉食素。有屠夫心生忿恨,提刀闯到寺院要杀善导。大师遥指西方天空,空中现西方极乐幻境,屠夫“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人便见阿弥陀佛亲来接引,“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佛祖统纪》)这便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来。
四,香积寺遗迹
香积寺因安葬善导大师而声名鹊起。唐高宗“令资舍利计千余粒加以七珍函筒,随此胜缘,百宝蟠花,令兴供养。”(西安碑林《隆禅法师碑》)因而香积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据史料推断,寺内至少有四座大塔:善导灵骨塔、供养塔、万回塔、平等塔。
经过多年战乱,多数建筑都已损毁。现有善导供养塔11级(原为13级),31米。
香积寺院外有唐净业法师墓塔,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为方形五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14.7米。
[img]香积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香积寺杭州、香积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杭州
评论列表
间重修,今存有清代所修大殿、僧房。“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五言诗《过香积寺》描写了当年香积寺的幽深、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