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如何便宜获取韩信这个问题,王者荣耀中如何钻石夺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王者荣耀钻石夺宝要抽多少次获得韩信
王者荣耀的钻石夺宝抽201次获得韩信,王者荣耀当中,韩信是一个非直售英雄需要通过正式夺宝的方式才能够得到,不过韩信这个英雄现在的出场率和胜率都非常低,不建议兑换韩信这个英雄
王者荣耀中如何钻石夺宝
每抽奖一次算一点幸运值,抽奖五次算五点。
1.整点抽取法,有玩家通过经验总结,整点抽取的概率明显会更高,这几个点正常是概率回新的时候。其中在晚上12点整服务器刷新的时候相对高。
2.然说1-200次之前都有几率,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201次满了才获得荣耀水晶,也就意味着玩家如果要想获得韩信,则需要准备好足够的钻石。
3.钻石夺宝的机制其实很简单,60钻石可以抽一次,抽一次能攒1幸运值,幸运值越高抽中王者水晶的几率越大。而一次性抽5次的话,可以便宜30钻石,也就是270钻石就能连抽五次了。幸运值叠满201必出韩信的。
4.省钱技巧:如果你不急着要韩信的话,最省钱的就是每周抽一个五连抽,这样可以获得88钻奖励,加上抽到的钻石,每次花的钻石会降到最少,不过比较花时间,适合顺其自然不喜欢抽奖的朋友。
为何韩信要受胯下之辱
一、跟自身所受的教育有关。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父母和老师,但有人推断他应该出身贵族,气质非凡。
二、从现今社会推断,凡是家教好的孩子不会与混混为伍,也不会与他们一般见识,韩信面对无赖就是这种心理。
三、韩信有远大志向,要做一番大事业。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不会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结。
四、他们都只是未成年孩子,他们的行为不能代表什么。杀了对方不能说他有多英勇,也不能说从胯下穿过去就证明自己不行。
怎么破韩信五军阵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破赵之战时创造的背水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
家一致认为,韩信不愧是一代用兵大师,以区区三万之人,破二十万赵国精兵,演绎了战
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在击节叹赏之余,纷纷探究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其中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韩信布背水阵,更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
即韩信战后回答部属的疑问时所引用的孙子那句名言--“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
而后存”。换言之,韩信破赵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治气”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古
人云:“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在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战场上,
双方军队的士气孰高孰低,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起着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但是,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胜利的原因远远不仅止于此。众所周知
,战场上的胜利,是双方斗勇,更是斗智、斗力的结果。士气固然重要,不过,它只是
取胜的一个要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笔者通过对背水阵的再研究,愿不揣谫陋,谈
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战前态势分析与预测
刘邦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后,遂按照韩信的战略构想,尽起汉中之兵“东乡争权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胜
利后的刘邦踌躇满志,急欲成就一统大业,乘项羽北上伐齐之机,自率诸侯兵五十六万
向东进发,一路凯歌,攻下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在骤然大胜面前,刘邦忘乎所以
,以为大功即将告成,开始享受起珍宝美人。不料,项羽亲率三万兵马回师彭城,杀了
刘邦一个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的刘邦逃回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荥阳西
北汜水镇)一带,在韩信的协助下,依托有利地形,组织多层次的战略防御体系,止住
了战略溃败的颓势,同项羽打起了持久战。
然而,彭城之战,刘邦损兵数十万,更为严重的是原来已经投降和归附他的诸侯也都纷
纷背汉就楚。汉军北面的魏、代、赵等国就反戈一击,由友变敌,对汉军的侧翼构成巨
大威胁。面对这一危险的形势,刘邦遂再次重用韩信,派其领兵开辟北方战场,消除肘
掖之患。天才的韩信利用这一机会,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华。
伐魏之战,韩信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以木罂缶渡过黄河,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平
定了魏地3郡52县。随后,韩信充分估量了楚、汉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客观形势,继“汉中
对”之后向刘邦提出了又一个战略计划。他说:“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
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这一战略建议的
确谋深识远,它把正面战场的持久防御同侧翼的大举进攻结合起来,通过正面防御疲痹消
耗敌人,通过侧翼进攻发展壮大自己,最后夺取全局的胜利。
刘邦对这一战略计划表示了赞同,韩信于是着手筹划进攻赵国。与此同时,身为代王并
兼赵相的陈余也预感到战争迫在眉睫,便和赵王歇积极谋划对策。他首先命代相夏说率
领代国的全部兵力南下,驻守于邬县(今山西介休东北),阻止汉军北上或从侧翼牵制
汉军东下。陈余和赵王歇则率赵国全部兵力,开赴井陉(今河北井陉东南),以便随时
援救代军和防守井陉口。
针对代、赵联军的部署,韩信决定突然袭击,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代军
,消除自己东下破赵时来自侧翼的威胁。阏与一战,赵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韩信就擒
斩夏说,全歼代军。灭代之后,韩信立即挥师东进攻赵。但是,当时韩信所面临的形势
却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韩信领兵以来最为严峻的时刻。
一是部队战斗力不强。韩信的三万人马多是刚招募的新兵,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
更缺乏战斗经验;韩信本人对这些不是经自己一手培养、训练出来的将领和士卒,能否
在对赵之战中倾心尽力也大存疑虑,可谓“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犯了兵家之大忌。
面对这支“卒不经练,士不亲附”的部队,如何激发部队的士气,发挥部队尽可能大的
战斗潜力,这是韩信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是兵力对比悬殊。当时赵军的兵力达二十万之多,而韩信只有“兵数万”,并且最让
韩信心疼的是刘邦在其伐魏灭代之后,为了防止韩信势力的发展,以成尾大不掉之势,
不但把俘虏的代军都调往荥阳,而且连大将曹参及其所部也一同调回,韩信实际能够用
于作战的部队只有三万余人,仅占赵军七分之一强。众寡悬殊,强弱异势。这对于用兵
一贯反对循规蹈矩,长于用奇的韩信来说,他又不得不思索怎样使用手中有限的兵力。
三是兵要地理险恶。韩信从代东下攻赵,必须越过太行山,通过井陉口,才能进入位处
华北平原的赵国。据《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井陉其一,亦曰土门关。”这里
四周高峰环绕,中间低洼,形似一口井,只有一条小道蜿蜒其间。“车不得方轨,骑不
得成列”(《史记·淮阴侯列传》),“山谷崚嶒,险同蜀道,马驰竟日,蹄破筋疲”
(《井陉县志》)。这样的兵要地理状况,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落个覆军杀将的悲
惨下场。因此,怎样穿越咽喉之地井陉口,是韩信东下攻赵要定下决断的之一个现实问
题。
四是远离后方作战。韩信离开荥阳正面战场,独自率军北上作战,可谓孤军深入,客场
求战,大失先利。因为,千里行军,不但后勤补给相当困难,而且,在战事危急需要友
军援助的时侯,也往往是远水不解近渴。更何况伐魏灭代所得的军资和俘虏,本来可以
缓解一下补给和兵员问题,却都被刘邦尽数调走。所以,指望生死攸关之际,让刘邦分
兵援助于己,那是十分不现实的。
韩信方面惟一占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双方统帅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可同日而语。韩信熟谙兵
法,富有作战指挥经验,自帅兵征战以来,尚无败绩。赵王歇是个傀儡,碌碌无能之辈
。把持赵国实际大权的陈余,虽称得上是个久历战场的一员大将,但此人儒酸气太足,
满脑子的仁义道德,而且死读兵书,缺乏权变。
由上观之,双方态势,一目了然,韩信处于十分明显的劣势。如果韩信在作战谋划和指
挥上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身败名裂的境地。
二、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面对这样严峻的态势,韩信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他深深明白只有做到“先胜而后求战
”,才能赢得这场决战的胜利。
如前所述,韩信与赵军决战,自己面临的态势是部队士气低落,兵力匮乏,地形不利。
因此,一切作战计划的制定都必须将这些不利的因素考虑进去,作通盘的筹划。
首先,如何安全穿越险恶之地井陉口,这是韩信十分头痛的事情。他特别担心自己的部
队在通过井陉口的时侯,遭到赵军侧翼的袭击和正面的堵截。恰在此时,韩信侦知陈余
的作战部署是:拒绝李广车正面坚壁不出,侧后迂回包抄,断汉军归路的建议,主动放
韩信通过井陉口,自己率20万部队在井陉之东修筑坚固的壁垒,以逸待劳,企图以自己
的绝对优势兵力和韩信进行正面决战,从而一举全歼韩信军。陈余的部署实际上已经使
韩信担忧的之一个问题不复存在,韩信遂敢率军越过太行山,傍晚至井陉口以西三十里
处安营驻扎。
但是,被动不利的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有太多的减少。如果按照常法,率领军队去攻打赵
军辟垒,面对面地和赵军决战,那正是中了陈余的下怀,定遭败绩无疑。
韩信经过彻夜反复思考,认为此次作战必须一如既往地出奇制胜。这个“奇”要达到三
个目的:一是要能够激励部队的士气,增强他们的战斗力;二是要引蛇出洞,变攻为守
,反客为主;三是要“奇中有奇”,把有限的兵力巧妙使用,使敌人防不胜防。
这个“奇”是什么?韩信早已成竹在胸。当韩信率军出井陉口时,已经把即将作战的地
理状况俯瞰了一遍。他对自己的部队作了如下部署:首先以一万兵力背靠绵蔓水布阵;
其次选二千骑兵,每人手持汉军的赤旗一面,从偏僻小道前进,潜伏在赵军营垒周围的
山中。并告诉他们,暗暗地监视赵军的行动,等赵军都出营去同汉军作战时,就发起迅
速而突然的袭击,占领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遍插汉军的赤旗;最后自己亲自
率领二万人马前去赵军营垒挑战,引诱赵军出垒而战。同时告诉三军,“破赵会食”。
次日拂晓,韩信乃使万人先行,至绵蔓水东岸背水而阵。赵军望见而大笑,以为韩信绝
地布阵,不会用兵,甚为轻视汉军。接着,韩信率二万人马出井陉口,到赵军营垒前挑
战。赵军果然开壁与之交战,大战良久,韩信丢鼓弃旗,向背水阵退去。陈余以为汉军
已被击败,应该乘胜将其歼灭,遂率全部赵军空壁跟踪追击,向汉军的背水阵发起猛烈
的攻击。赵军将士被逼入绝境,前有大军追杀,后有河水断路,惟有一战,才可死里求
生。于是,汉军人人争先,个个奋勇,无不以一当十。赵军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讨得
丝毫便宜,一时难以取胜。就在此时,预先埋伏在赵军大营附近的二千骑兵,突然发起
攻击,兵不血刃,占领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的旗帜,统统插上汉军的赤旗。攻击背
水阵的赵军鏖战多时,也无法取胜,准备回营休息,来日再战。不料回头一看,营垒上
到处飘扬着汉军的红旗,大吃一惊,误以为统帅被俘,顿时大乱。陈余等连杀多人也制
止不住,全军纷纷溃逃。韩信见时机已到,便乘势发起攻击,同占领赵营的骑兵前后夹
击,一举击溃赵军,大获全胜,拥有强大兵力的赵国顷刻间就成了韩信的掌中之物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韩信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全力追杀陈余于汦水上,斩杀
赵王歇于襄国,全歼赵军残部于鄗县(今河北高邑东),并迅速平定了赵之全境,韩信
在北方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三、背水阵的探究与思考
韩信巧布背水阵,以三万“乌合之众”,勇破赵国二十万精锐之师,一个早晨就完成了
破赵任务。从现象上看,的确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战后韩信的部属迷惑不解地问道:“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车,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
胜,此何术也?”韩信回答道:“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尔。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
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
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的解釋固然说出了背水阵的一大奥妙,使众将皆为信服。但是,精通兵法的韩信自
然知道,“背水阵为绝地”(《尉缭子·天官篇》)。今弄险而布背水阵,实为综合分
析双方之态势,不得已而为之。
冷兵器时代,行军布阵,是否得当,对于攻伐取胜,关系极为密切。各种阵法,层出不
穷,数不胜数。如春秋时期,揭开诸侯争霸帷幕的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打破常规,
布“鱼丽阵”,大破周联军。“鱼丽阵”是典型的三军阵,军队的部署是左、右两翼突
前,中军拖后,成倒“品”字型。军队内部 *** 的特点是“先偏后伍”、“伍承弥
缝”,即把战车布列在前面,将士卒疏散配置于战车的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
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再如公元前三世纪初,迦太基(今北非突尼斯的东北部)
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的坎尼与罗马军团展开决战时,汉尼拔布了一个
外凸面的“弧形阵”,将战斗力较弱的步兵(伊比利安人和高卢人)配置在中央,让其
略为突前,让精锐步兵和骑兵(来自非洲)部署在两翼。当罗马军团进攻时,中央较弱
的步兵抵挡不住,自然后退,这时的阵形就变成内凹的“弧形阵”,两翼的精锐步、骑
兵顺势突前,对罗马军团形成钳击之势,一举歼灭6万余人的罗马军团,创造了战争史上
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打了个漂亮的以劣胜优仗。
其它如齐庄公伐卫的“方阵”,司马穰苴的“握奇阵”,韩信垓下之战的“五军阵”,
晋马隆的“偏箱阵”,唐李靖的“六花阵”,宋真宗时期的“万全阵”,成吉思汗的“
大鱼鳞阵”,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另外,像传说中由黄帝的风后所创,姜太公
和诸葛亮发扬光大的“八阵”,演义小说中的“一字长蛇阵”、“天门阵”等等。这些
阵法,源渊流长,变化多端,名称各异。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曾对阵法有个概括:
“兵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数阵,有疏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
,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孙膑兵法·十阵》)另据《武备志》记载,古
今阵图竟多达二百余种。但不论古今中外这些阵法的形态如何纷繁复杂,它所蕴含的实
质只有一个:即寻求兵力的正确部署和兵力的恰当使用,以发挥部队的更大战斗效能。
布阵得当,那么在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一胜十,以数千人胜数万人,以数
万人胜数十万人,则是情理之中、不足为怪的事情了。
韩信的“背水阵”就在于他巧妙地利用战场地形,布绝阵,将有限的兵力进行了正确的
部署和合理的分配使用。
首先,背水布阵,把士卒置于死地,战亦死,不战亦死,不如拼命一战,还可求得一生
。可以说,不用战场动员,部队的士气就会发挥到极至。《尉缭子·战威第四》曰:“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戚继光说:“
兵之胜负者,气也。”(《纪效新书·纪效或问》)军心士气是军队的精神素质,“胜
在得威,败在失气”(《淮南子·兵略训》)。士气的高低对战争的胜负有着直接的影
响。这就如同当年项羽破章邯的钜鹿之战的道理一样,楚军越河而去,破釜沉舟,“百
二秦关终属楚”。韩信的战后解答以及后人的大量论说已鲜明地道出了这一奥秘,不再
赘述。
其次,背水布阵,如图所示:
汉军左右两翼是河流,两面皆是天然屏障,一时难以逾越,后翼是绵蔓水和太行山,赵
军更不得击。这样,韩信不必担心赵军从侧翼和后方进行迂回进攻,而可将兵力集中在
一个方向上,即正面与敌决战。众所周知,防御一般布“圆阵”,四面八方皆可相互照
应,阵形不易被打乱。《孙子兵法·势篇》所言:“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乱也”就是
这个道理。但由于全方位部署兵力,导致兵力分散,不利于对敌进攻作战。进攻大抵都
布“方阵”,兵力集中在正面,堂堂正正,给防御一方以强大的压力,十分利于进攻。
韩信布背水阵,引赵军来进攻自己,巧妙利用地形条件,只须在一面用兵,也就是在防
守中形成了相当于进攻的“方阵”。韩信的背水阵绝不是纯粹地防御,他是要等待时机
进行反击,也就是在他的“奇兵”得手后展开进攻。这样,当他的部队发动进攻时,就
不需要转换阵形的时间,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攻击赵军。战场上,机会稍纵即逝,谁都明
白时间的极端重要性。
再次,由于背水阵只需在一个方向上部署兵力,这就直接地大大减少了兵力的使用。这
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一贯用奇,而此战又必须用奇制胜的韩信来说,无疑是
放开了被束缚住的手脚,能够从有限的兵力中抽出极其宝贵的一部兵力以作奇兵。《孙
子兵法·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
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武经总要》前集四卷中《制度四·
奇兵》曰:“兵不奇则不胜,。凡阵者,所以为兵出入之计;而制胜者,常在奇也。”
韩信摆背水阵,非常法之战,是为“奇”。但当把赵军引到阵前进攻时,汉军“三军一
人”,全力抵抗赵之大军的强攻,则背水阵由奇就转变为正。换言之,就背水阵本身而
言,就具有奇正的双重性质。而通过布背水阵节约出来的二千兵力,则是纯粹的奇兵了
。恰恰就是这少量的兵力,抄了赵军的后路,扰乱了赵军的军心和整个作战部署,使赵
军不能分清战场形势,阵脚大乱,在汉军前后夹击下,一溃而泻千里,倾刻间土崩瓦解
。可以说,韩信如果没有这二千奇兵,取胜恐怕是水中捞月。《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曰
:“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反观
陈余,拥有二十万大军,只一味地正面进攻,却不知分出一部或几部兵力以为奇兵,从
其它方向上进攻汉军。结果是徒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却不能正确地使用,落得兵败如
山倒,一个早晨丢掉了赵国。看来陈余是个地道的“守将”,却又要去进攻足智多谋的
韩信,焉有不败之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
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
至是战?”韩信不愧是“善用兵者”、“国之辅也”。
最后,摆背水阵,示愚示弱于敌,麻痹赵军,蓄其轻敌之心,可以引诱赵军出壁而战,
进而达到变客为主的目的。韩信率二万兵力攻赵壁垒,佯败,退入背水阵,赵军果然出
壁垒而攻韩信军。这样,韩信就利用背水阵巧妙地变客为主,转攻为守,牵着赵军的鼻
子走,牢牢地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使战争按照自己的作战
意图一步一步发展下去,并最终赢得了胜利。我们知道,主和客指的是战争中敌我双方
及其所处的态势,在作战时,防御者为主,进攻者为客。《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有云:
“兵贵为主,不贵为客。”克劳塞维茨说:“防御比进攻容易”因为“防御者可以坐得
其利”(《战争论》第六篇《防御》)韩信远离后方破赵,按理应当采取进攻手段。但
是,如果在作战中要采取进攻之势,则必须具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方有致胜的把握。孙
子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四库
抄本》“逃”又作“守”)之...”;拿破仑常言:“多兵之旅必获胜”(转引自《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565页),所以,拿破仑在进攻中总是尽可能的集中兵力,以
形成战场上的优势,奥斯特利茨和耶拿之战,拿破仑就是在进攻中造成局部的优势兵力
而取胜; *** 说:“无论在反攻或进攻,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 ***
选集》之一卷第226页)如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多次强调打歼灭战时要集中六倍、五倍、
四倍、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概言之,进攻一方总是至少要有多于防御一方三倍
以上的兵力,才能去取得胜利。韩信的兵力之于赵军是一比七,用进攻的方式破赵,显
然是胜机不大。而当韩信把主客互易,调动赵军来进攻自己时,则就弥补了兵力不足的
劣势,用数学 *** 简单计算就是兵力对比已经无形中缩小为一比四了。当然,对赵军来
说,以七比一的优势进攻汉军,获胜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我们知道,兵力的优势只是
取胜的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之一,绝非充分条件,它还需要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
三国的诸葛亮曾说“布阵之道,在乎临时先料敌之多寡,我之强弱,彼之虚实,象地之
宜而宜之。”(《诸葛孔明异传》卷之五,《布阵》)韩信可以说是完全做到了这一要
求。但他又不仅仅就做到这一步而罢手,而是在布完背水阵之后,思忖如何充分运用这
个阵,调动自己部属的积极性,发挥部队的更大战斗效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抗
金名将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
)破赵之战,韩信布背水阵,巧妙运用各种军事因素和非军事因素,一个早晨就将十分
难以获取的胜利拿到手中。看似弹指一挥间,实则其中包含的用兵艺术则至高至深。也
难怪当时那些人如坠云雾中,莫测其一二了。
由此可知,背水阵的成功,绝不仅仅就是一个士气就能决定了的问题。它包括了兵力的
部署,兵力的分配使用,主客态势的转换以及对方将帅弱点的利用等等。用孙子的话说
,就是“治气、治力、治心、治变”这四治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巨大的效能。因此说
,分析一场战争的胜利,不能只看到一种因素的作用而忽略其余。事实上,一场战争的
胜利,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点,背水阵已经充分地为我们进行了诠释
。
不过,笔者想指出的一点是韩信的背水阵确是不得已之作,是“行险”、“侥幸成功者
也”(《井陉县志·艺文志·韩淮阴背水阵论》)。韩信的成功,除了他超凡卓绝的军
事才能之外,不能不说是赵军统帅的迂腐和无能将胜利拱手赠与韩信。
战争未爆发前,与韩信同属“兵权谋”一流的李左车(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有
《广武君》一篇,班固将其列入“兵权谋”,放在韩信兵法的前面,惜已失传。)向陈
余献上一条上上之计:“闻汉将韩信涉西河,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
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
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臣假
足下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
食,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计谋,
战争的结局则可想而知了。然而满脑子酸儒思想的陈余,说什么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
:“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
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同
上)真是让人很难以相信,几百年过去了,竟然还会出现春秋时期淝水之战中宋襄公那
样的“蠢猪式人物”( *** 语)。最后,陈余落个兵败国失,身首异处的下场,纯粹
是咎由自取。
另外,我们从韩信战后对李左车的态度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韩信破赵之战胜利的来之
不易。他先是“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史记·淮阴侯列传》)。当
有人把李左车绑至其面前时,韩信是亲自“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同上
),并问攻燕之策。才高八斗的韩信对李左车如此恭敬,足见韩信对李左车献给陈余的
计策是多么地心有余悸和深深倾服。
所以,背水阵前无古人,后来者亦很少有人能再效之。这表明,背水阵确为一时一地之
作,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指出这一点并不意谓着贬低韩信背水阵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
要地位,以及韩信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相反,它更能够说明韩信在条件极端困难,环
境极度险恶,看似山穷水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
性,积极谋划,敢于冲破旧观念和所谓常规的束缚,大胆创新,随机应变,化被动为主
动,变不利为有利,一点一点地去创造胜利的可能性,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众所周知
,战争的更大特点之一就是偶然性,而这种胜利的偶然性却总是垂青那些深谙军事之道
、“先胜而后求战”的高明指挥者。反之,吴楚柏举之战中的囊瓦和滑铁卢之战中的格
鲁希之流就不能抓住这种胜利的偶然性,结果丧师辱身。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偶然中寓
有必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人说韩信是中华之一名将,洵非虚饰之言。
王者荣耀艾森怎么获得
就是通过金币抽奖获取,大家可以花费600金币购买宝箱然后开启,封顶50个,开启50个必得永久艾琳。所以这个就很看脸了,更便宜600金币最贵3万金币。
2.通过任务获得,这次的任务是跟艾琳同阵营参与游戏10把就可以获得永久艾琳
3.在活动过后艾琳会加入王者水晶商场,就跟韩信一样,大家可以通过抽取王者水晶,然后兑换。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如何便宜获取韩信和王者荣耀中如何钻石夺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评论列表
。大家一致认为,韩信不愧是一代用兵大师,以区区三万之人,破二十万赵国精兵,演绎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在击节叹赏之余,纷纷探究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其中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韩信布背水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即韩信战后回答部属的疑问时所引用的孙子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