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依法治训?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华衣锦 学知识 2

大家好,关于什么是依法治训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2. 怎样训会圈羊的牧羊犬
  3.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4. 军训训死人怎么办
  5. 通学是什么意思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最近网上一种论调大行其道,说秦朝灭亡时,秦朝的正规军30万在防守匈奴,保卫华夏的北大门。60万在镇守百越,守卫华夏的南大门。项羽、刘邦之流之所以能大败秦军,因为和他们作战的是章邯所率领的囚徒军,压根不是秦军主力。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国之将亡,秦军主力怎么可能坐视不理。这种说法大行其道的根源就是人们心里对秦军战斗力的突然暴跌始终是有疑问的。秦始皇一扫六合才过去几十年,就连昔日六国的主力大军都不是秦军的对手,为什么一群起义军就能摧枯拉朽地灭了秦国?

其实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之一、北方长城兵团

秦始皇一扫六合,中原统一了之后,北方的边患就凸显了出来。为了打服匈奴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秦军主力北伐,这一支远征军将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为了

防止今后匈奴能够长驱秦国腹地。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并且迁徙了大量的百姓去北方戍守,巩固边防。

正如《过秦论》中所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却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从此,蒙恬率领的这30万秦军主力就驻守在北方苦寒之地,成为了秦国的长城兵团,一直到蒙恬死去。后来中原叛乱,长城兵团在王离的率领下回到中原,支援前线:

“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者皆复去。”

第二、各地守备兵团

秦统一六国之后,曾经派遣了大量的精锐老卒到各地担任地方官,以便增强秦朝中央对六国故地的掌控力。当时天下有36郡,分配这些优秀士卒到地方上就消耗了大量兵力。并且这些老兵都是昔日秦军中立有军功,素质过硬的。抽调这些军中骨干到地方上去也大大地削弱了秦朝正规军的实力。

而各地守备兵团的长官虽然是秦军的老兵,但士卒其实是昔日六国的旧部。依靠他们这些六国旧人来镇压起义军,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秦末战争中地方上的军队杀了长官起义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本来就不是一条心。

第三、南方百越兵团

大秦灭六国之后仅仅两年,秦始皇就发起了南征百越的战争。之一次由大将屠睢率领五十多万秦军,大败,伤亡数十万,屠睢本人都被杀了。第二次秦朝又征召了十万大军,与之一次南征的兵马会和一处,由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南征,开辟了象郡、南海郡和桂林郡。第三次南征是由赵佗发动,秦朝中央没有派遣军队。这三次南征虽然征服了百越之地,但是也损失了近三十万秦军。

征服了百越之后,秦始皇还迁徙了二十万的百姓前往当地建设,以稳固秦朝的统治。此后,这一支部队就由任嚣和赵佗,率领镇守百越。

也就是说,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军主力派了30万北上,60万南下,还有很多骨干力量被散往天下各地。百万精锐就这样被打散了,以至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时,秦朝中央竟然一时之间没有办法镇压。只能让章邯率领修建骊山陵墓的几十万刑徒来作战。

但是这并不意味秦军主力没有参与镇压秦末的起义战争。囚徒军只是用来应急的,秦朝并不是没有正规军,只是需要时间调度。此后,秦二世曾经给章邯派出援军: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章邯已破伍逢,击陈柱国房君,杀之。”

而之后章邯受挫于项梁,兵力折损严重,秦二世再次派出援军:

“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后来派出的这些援军都是老秦人的正规军,这些兵力能帮助章邯反败为胜,由此可见这些援军兵力之雄厚和战斗力之强悍,到了后期,驻守北方的长城兵团也返回中原,在大将王离的率领下,支援章邯。此时秦军主力都在章邯的手上和项羽交战,所以刘邦能够轻易地绕过主战场到达咸阳。

巨鹿之战,项羽击败章邯,20万秦军投降,之后被项羽坑杀于新安,至此,老秦人在中原的主力被歼灭殆尽,再也无力回天。

陈余曾经给章邯写过一封劝降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数万。”

三年之内,仅仅是章邯麾下的秦军就损失了十数万,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国之将亡的时候还是誓死抵抗过的。

唯一一支没有参战的秦军主力就是南方的百越军团,当时百越初定,民心不稳,再加上路途遥远,因此赵佗决定不再北上参与中原的战争,而是继续镇守百越,保境安民。后来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活的最久的君主,享年106岁。

而在秦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昔日的秦军也只能选择顺应时势。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当时杜聿明将军也在作陪,蒙哥问了他这么一句话:“你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哈哈一笑,指了指一旁的陈毅元帅:“都送给他了!”

蒙哥似乎有些不解:“一个人都没了?”

杜聿明指了指自己:“就剩一个!”

这时陈毅元帅见气氛趋于尴尬,于是出来打圆场,他笑着对杜聿明说:“你也回到了人民中间!”

腐朽的旧势力的衰亡并不代表着它的一切都被新生的国家给消灭了,更多的是继承了。后来南越王赵佗就归附了新生的汉朝,几十万秦军也变成了汉军。而汉朝定都关中,这里可不就是昔日的秦国腹心之地?只是秦人变成了 *** 而已。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怎样训会圈羊的牧羊犬

诱导法,通过狗狗喜爱的食物和玩具来诱导它;

2.

奖励法,给狗狗吃的,或者对狗狗抚摸和表扬;

3.

强迫法,用于初期训练,通过强迫狗狗听懂指示,从而形成条件发射的一种 *** 。

建议把三种 *** 结合使用,这样才能带来更大效用。要训练一头牧羊犬,首先要挑对品种。因为不是所有的狗狗都适合当工作犬,就比如哈士奇就不适合当牧羊犬或警犬。所以训练牧羊犬的之一步是挑选一只聪明且可爱,并且体能旺盛,对牛羊的牲畜有着强烈追逐欲望的狗狗。

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牵扯到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皇朝的核心制度。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王的更高级别行政官员的通称,并不是特定朝代的特定官名。在周朝,宰相的官名叫做太宰,秦汉则为相国和丞相。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唐朝和宋朝的宰相则称之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参知政事,元朝又恢复为丞相,到明清从制度上不再设立宰相,现实操作中,明朝公认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清朝以军机大臣为宰相。

可以说,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就没有一个朝代真的有“宰相”这个官名,但是每朝每代都有一些官员被皇帝和其他人认为是在承担“宰相”的职责。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上面这句话中,我留下了一个缺口——中原王朝。因为离开了这个限制的话,还真有一个朝代,有“宰相”这个官,这就是和宋朝做了一百年兄弟之国的辽朝。辽朝特立独行的设立了南北宰相府,每个宰相府都有左右宰相,辅助南北院大王来管理政务。

解释完了宰相,再来说说相国和丞相。相国原名为相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国中百官中更高者,一般来说是君主的亲信或者贵客,辅佐君主处理政务。像吕不韦在秦国就曾经担任过相邦的职位。

而丞相则开始是秦国的官名,位在相邦之下,有左右丞相,辅助相邦处理政务。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

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这就说明在秦国,相邦和丞相是同时存在的。后来秦统一了六国,而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也继承了相邦和丞相的职官名称。但是因为汉高祖的名字叫刘邦,为了避讳,就把相邦改成了相国。

汉朝的之一任相国是齐王韩信,而之一任的丞相是萧何。韩信是诸侯王,而萧何只是侯,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朝相国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贵,居然是以诸侯王来担任的。后来韩信因为谋反而伏诛,汉高祖就把萧何从丞相提拔为相国,但是干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从此以后,汉朝就再没有相国和丞相并存,往往就是先干着丞相,等有功之后,提拔为相国以表示尊崇——其实是换个官职名称还做同样的事情。

汉朝之后的相国就非常少了,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专横跋扈,威逼天子,让汉献帝封他为相国、尚父。到后来桓玄叛晋,刘裕篡晋,也都是先让晋朝的皇帝封自己为相国。可以说,自从西汉之后,凡是做过相国这个位子的,不是权臣,就是想篡位的。正常的政治秩序中,已经没有了相国的位子。

于是汉朝之后,丞相就成为了人臣的顶点,像诸葛亮和陆逊都是以丞相的职位在各自的国家统领百官。而因为丞相权大,到隋朝就把丞相的职能一分为三,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于是丞相这个职位也就渐渐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元朝和明朝早期,才短暂的有所恢复,而丞相的终结者,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废丞相制度,并且严令后世不得再设丞相。至此,无论是相国还是丞相,都彻底的成为了历史。

原创码字难,孜孜考证苦。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军训训死人怎么办

军训是教育法规定的科目,因此在军训过程中意外死亡,应该依具体情况定责任:其一,由于学生体质原因造成意外死亡,学校没有过错不需赔偿,可以考虑争取人道主义安慰。其二,教官训练方式不妥造成的,降损措施失当,如中暑没采取急救等应急预案,坚持继续军训,则承接军训的部队应该负主要责任,学校负适当补偿责任。其三,与军训无关的因素造成死亡,依普通意外事件处理。

通学是什么意思

通学,读音为tōngxué,汉语词语,意思是精通学问的门人。

解释

1.指精通学问的门人。犹言高才生。2.学问精通。3.全面学习。4.犹走读。与寄宿相对。

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夫颜回、季路、子夏、冉伯牛,孔子之通学也。”

《魏书·乐志》:“今请依前所召之官并博闻通学之士更申一集,考其中否,研穷音律,辨括权衡。”

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游之外栖心释氏,通学小中大乘法。”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九月一号,中小学一齐开学,儿女们又照常过着他们的通学生活了。”

李劼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十一:“因为离家远着点,不便读通学,两姊妹都住在学堂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什么是依法治训和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什么是依法治训?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第1张图片-趣味目光

标签: 秦人 正规军 秦朝 灭亡 法治

发布评论 5条评论)

评论列表

2023-08-16 22:04:07

尊崇——其实是换个官职名称还做同样的事情。汉朝之后的相国就非常少了,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专横跋扈,威逼天子,让汉献帝封他为相国、尚父。到后来桓玄叛晋,刘裕篡晋,也都是先让晋朝的皇帝封自

2023-08-17 05:37:27

军都是老秦人的正规军,这些兵力能帮助章邯反败为胜,由此可见这些援军兵力之雄厚和战斗力之强悍,到了后期,驻守北方的长城兵团也返回中原,在大将王离的率领下,支援章邯。此时秦军主力都在章邯的手上和项羽交战,所以刘邦能够轻易地绕过主战场到达咸阳。巨鹿之战,项羽击败章邯,

2023-08-17 03:00:49

的相国就非常少了,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专横跋扈,威逼天子,让汉献帝封他为相国、尚父。到后来桓玄叛晋,刘裕篡晋,也都是先让晋朝的皇帝封自己为相国。可以说,自从西汉之后,凡是做过相国这个位子的,不是权臣

2023-08-16 22:23:00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什么是依法治训和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2023-08-17 06:58:37

越国,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活的最久的君主,享年106岁。而在秦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昔日的秦军也只能选择顺应时势。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当时杜聿明将军也在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