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古时候人们用什么传递信息,以及古代怎样传递信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传递信息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伴随着电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中国快递事业,业务规模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之一。其实,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建立了。
八百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 *** 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属于官办、官管、官用。它最主要的职责是负责 *** 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同时也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工作。既然是传递公文和军情的,对时效性要求就非常高。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汉代的马递要求最快速度是日行200千米。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60千米,骑马90千米,若是皇帝颁布的敕令则须日行250千米。到了清代,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被提高到一昼夜300千米,最快达400千米。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会以八百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 *** 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看到的“八百里加急”。
然而,这些快递业务虽然高效,但是普通老百姓是无法享用的。因为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靠私人捎带。汉乐府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写的就是托同乡人带信件回家的事。不过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风险,《世说新语·任诞》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殷羡从南京出发到豫章(今江西省)任太守,临行前别人托他带了一百多封信。出城后他就将这些信全部扔到了水里,还说:“沉下去的自己会沉下去,浮起来的自己会浮起来,但是我殷羡不能做这种给人送信的差事。”若想避免遇到这样不靠谱的“快递小哥”,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常会选择派专人送信。若是做生意的就自己负责货物运输。还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办法,比如苏武鸿雁传书,到唐代又有了飞鸽传书。明清时期,还产生了专营民信业的民信局,货运方面则出现了镖局,不过镖局只运送贵重物品,且押运价格不菲。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挖掘出土的赵义深家书是当时的一份书信实物。这封信是当年农历九月五日从西州(今吐鲁番)发往洛阳的,同年十二月三日洛阳才收到,两地相距大约3000千米,历时三个月,平均每天大约走30千米。
古代邮件的严格保密措施
保密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不少特殊手段。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同时对快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快递员。
防止泄密最主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若是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为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
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作用,还有等级之分,更高五封,更低三封,封泥越多表明邮件越重要。
到了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了,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唐代的《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诸文书应遣驿而不遣驿,凡不应遣驿而遣驿者,杖一百。”通常打板子是最轻的处分,若快递送晚了或是不按驿道行走,要根据耽误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做出相应处罚,最严厉的就是处死。对失密或私拆、损坏、丢失邮件也有相应处罚规定,其中对泄密处罚得最厉害。“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此后各朝代对邮递违规的处罚规定,均与唐朝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官方快递员都持有牌符一类的信物,就是相当于通行证的驰驿证件。一证通行大大减少了快递过程中的人为耽误。
古代生鲜速递和海外购
古代的物流虽然远不如今天这样便捷,但也有蔬果生鲜的快递服务,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海外购。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平原郡贡糖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斩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直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这是从山东进贡的海鲜,为了保证新鲜,捉到以后就直接用毡子密封,然后用驿马速运到长安。明代于慎行也有类似的诗句——“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江路到长安”。
然而,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仅仅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却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长期以来都是言官和文人们劝谏、讽刺的对象,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中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五百里加急的快马,原本是为
了传送紧急军情,而当时却被用来给杨贵妃运送新鲜水果。由此可见国政的荒废,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又如宋代的花石纲,千斤巨石也能运送。虽然是物流发达的一个体现,但同时也是对民脂民膏的剥削。流毒二十余年,导致了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和今天一样,古代物流也会运输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即最早的海外购。
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五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
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如今我们常见的很多作物都是在明代通过海外购引进的,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
看完这些,我们似乎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古代物流业的图景:遍布全国的邮政 *** 主要为公文、军情以及基本的物资运输服务。有时候驿道上也会奔驰着装有荔枝或海鲜的骏马,扬起一路烟尘。普通百姓想快递贵重物品只能拜托镖局,而神秘的远方时常会运来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装点人们的生活……
古代采用什么传递信息速度太慢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 ***
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
当代
计算机 *** 发邮件
发短信
打 ***
发传真
视频会议
卫星定位
邮递
如qq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远古的信息传递很不方便,不但速度慢、不精确;古代的信息传递也不方便,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近代的信息有改善,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现代的信息传递改善得很好,速度快、信息单一文字;当代的信息传递很方便,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隔!
古代怎样传递信息
通信做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手段,有着悠久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信的【出现时间】
通信的出现最早在原始社会250末期,使用击鼓传递信息。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通信方式:
1.烽火传军情,始于商周,延至明清
这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以汉代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特点:在边防军事要塞高处建立的烽火台上,发现有敌入侵,白天燃烧柴草所冒“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所冒“举烽”(火光)报警。逐台传递。
2.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牧羊的典故。
1)据说,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做为汉使出使匈奴被执政单于扣留,后使计策说射一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写“苏武未死…”,救回苏武。
2)民间传说薛平贵出征,王宝钏守十年寒窑,一天忽听鸿雁叫声,就让鸿雁传书给薛平贵诉说相思之苦。
鸿雁传书渐渐成为邮政通信的象征。
3.鱼传尺素
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有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做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写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的佳句。唐代用绢帛写信,所以书信又叫尺素。双鲤鱼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两块鱼形木合起来,用绳子在上刻的槽中绕三圈,在孔中扎劳,在打结处用粘土封好,盖上玺印,防备私拆。,显明古人智慧。
4.青鸟传书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有三只:名叫诏兰、紫燕、?是西王母的随从和使者,能向人们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是报喜鸟。后神话中青鸟变凤凰。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是借用青鸟传书的典故。
5.黄耳传书
出自《晋书·陆机传》、王实普《西厢记》等书。
6.飞鸽传书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此后,在宋、元、明、清诸朝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历史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比如:南宋大将用信鸽调遣部队。
7.风筝通信
古代用风筝作为一种应急通信,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相传春秋末期,鲁班用竹木造成木鹊,就是风筝前身。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竹木做架,以纸糊之,成为纸鸢,就是风筝。主要用于军事侦察,传递情报。
比如:楚汉之争时,刘邦被困垓下,韩信建议将风筝上装上竹哨,在夜间发出呜呜声,唤起汉军思乡之情,瓦解士气,赢得胜利。
8.竹筒传书
隋文帝(590年11月),南方纷纷发生叛乱。为平定叛乱,隋文帝命杨素率军前去讨伐。打了好多胜仗却苦于无法传递信息,一日,杨素部下史万岁忽有所悟,截一节竹子,把报告装入,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情报顺利传到杨素手中,最终平定叛乱。
9.灯塔传递
起源于古埃及,世界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et尔海霞的巴巴角上。
现今意大利莱戈恩塔还在使用。美国之一座灯塔建于1716年波士顿灯塔。到1984年初,包括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10.通信塔
18世纪由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研制的实用通信系统,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化,在法国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
11.信号旗
主要用于船上,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
特点:通信十分方便,在今天仍被保留,成为近程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挂O字旗,表示“有人落水”等帮助实行救援,不失为一种好 *** 。
12.旗语
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都是靠发泡或扬帆作训令,指挥船只。1777年,英国美洲舰队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创始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造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之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加快了传递信息的速度和识别。
不同时期,人们用智慧方便人们的社会交往,从原始到信号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现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行业的变革日新月异,我们经历了通信到通讯的变革。
1.通信:从书信时代~BP机
2.通讯:1G~2G(大哥大~摩托罗拉)~智能机iPhone~E-mail~ *** ~微信
3.通讯 *** 的巨变:从PC端~移动端
4.5G的出现~未来美好的出现。
总结:通讯的发展给人们的带来无限的方便与快捷,以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不可想象的事情。
感谢这个时代带来的美好生活。
在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鼓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先人一直在用这个 *** 传递信息。在受到侵略或有重大事故时会用到鼓。
2,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可见钟声一直是我们先人用来传递信息的 *** 。钟声可以传得很远,通过敲打的节奏、频率向人们传递出不同的消息。
3,烟火。“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我们的古人很好的利用了烟火来传递信息。长城上的烽火台就上打战是用来传递战讯的。
4,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马都扮演了传递消息的媒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马和驿站的结合,成就了快捷的传递方式。
古代有哪些记事 *** 或传递信息
记事 *** :结绳、壁画(岩画)、甲骨文、石刻、筑器(青铜铭文、陶器)等。
传递信息:声音(如:吹号、擂鼓、鸣金等)、旗帜(打旗语)、烽燧、驿站、书信、飞鸽传书等。
1、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2、石刻
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
3、鸣金
鸣金,一种中国古代战争时作战行动信号方式,指进攻,停止或撤退。
4、烽燧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 *** 。
关于本次古时候人们用什么传递信息和古代怎样传递信息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评论列表
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五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
往洛阳的,同年十二月三日洛阳才收到,两地相距大约3000千米,历时三个月,平均每天大约走30千米。古代邮件的严格保密措施保密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不少特殊手段。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中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
快、不受地域阻隔!古代怎样传递信息通信做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手段,有着悠久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通信的【出现时间】通信的出现最早在原始社
救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12.旗语在15—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都是靠发泡或扬帆作训令,指挥船只。1777年,英国美洲舰队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创始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