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不能吃的谣言,西葫芦不能吃的原因 - 万象 -

西葫芦不能吃的谣言,西葫芦不能吃的原因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0
空心菜是“万毒之王”?

谣言粉碎机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更喜欢吃蔬菜,新鲜、营养、健康是当下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追求趋势。而一些原本是南方、甚至是国外品种的蔬菜,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出现在我们辽宁的超市和菜市场里。但是对于一些不常见的蔬菜,也产生了不少争议,可谓是“菜红是非多”,实际从营养学上来讲,平衡五谷杂粮、多吃应季蔬菜才是养生之道。本期“谣言粉碎机”栏目,我们就挑几款大家比较争议的菜品研究一番。

栏目主持人 王冠楠

谣言1

吃空心菜容易抽筋

空心菜的口感爽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然而近些年,总有些声音认为:“空心菜是最毒蔬菜,会吸附很多重金属”“吃空心菜就会抽筋,不要吃”等等,让人不敢安心“下筷”。

有人说,吃了空心菜就会抽筋,所以也把它称为“抽筋菜”。但这应该是针对钙不足的人群说的。空心菜的草酸含量较高,与体内的钙结合后,形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所以钙不足的人吃了空心菜就可能会抽筋,其他人一般不会有这个症状。针对空心菜草酸含量高这一问题,建议大家在吃之前尽量焯一下,降低空心菜草酸含量,避免进食后抽筋的问题。

谣言2

四季豆里含 ***

近期,四季豆被一些学校食堂 *** 为高风险食品,不少网友因此认为四季豆是一种有毒蔬菜。实际上,四季豆在未被充分煮熟时会含有凝集素等物质,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 *** ”四季豆是因为集体食堂的食物加工量大,翻炒容易受热不均,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不意味着四季豆有毒。中老年朋友在家里烹饪时,也要注意完全做熟后再吃。

谣言3

吃炒西葫芦致癌

西葫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但是近些年,民间却流传着吃炒西葫芦容易致癌这样的言论,让人们一时间对于吃西葫芦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主要是因为据一些报告显示说,炒熟的西葫芦中含有近360微克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属于二级致癌物。

但是在这份报道中,其烹饪的 *** 是比较极端的,并不科学,而且,就算是炒西葫芦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但要每天吃大概一斤以上,才会有可能超过安全量,导致中毒或是致癌。因此,炒西葫芦虽然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有毒物质,但只要人在食用时不超过安全值量,对 *** 是不会产生危害的。

辟谣:患糖尿病啥都不能吃?主食固定法击碎谣言,吃好还不偏食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中的“主食固定法”

之前的文章中从理论的角度来介绍的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 。由于其计算的过程较为繁琐,致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方面显得较为麻烦。

不少的患者因此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使其实际的饮食控制不能得以坚持,有的人甚至干脆放弃了对其饮食的控制。

如此一来,所谓的饮食控制则完全成为了一句空话了。那么,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让每一位患者的饮食控制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尽量地简化控制饮食的 *** ,以利于所有的人都便于进行实际的 *** 控,进而可以长期地坚持下去。

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相对简便,并称之为“主食固定法”的饮食控制 *** 。

这里所说的主食是指淀粉含量很丰富的一类食物,其主要包括大米、面粉、红薯、土豆、芋头等。

休息状态进行计算每日的主食量(两)= 理想体重(kg)/ 10。可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增加一个体力活动强度(见下表:体力活动量参考表),主食的量可以增加1.5两左右。对于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者,体重每超过5kg则主食量应减少1两;而体型较瘦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每5公斤可增加1两主食。

在应用“主食固定法”进行饮食控制时,其他辅食的情况基本上可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似。但应注意油脂和脂肪的摄入不要过量。同时,应尽量避免吃零食,特别是糖果、糕点、坚果仁(如:瓜子、花生等)、含糖的饮料及其他含热量高的食物。

否则,每日食物的总热量就会超过其生理的需要量。如果糖尿病患者想要吃零食,就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量,以免超过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证各种所需营养物质的供应

为了避免热量摄取的过量,糖尿病患者的进食范围确实需要受到一定的 *** 。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或是比较悲观的人会将此片面地理解为“患糖尿病以后什么东西否不能吃”,并因此担心由此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缺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实际上大多数的食物都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需要根据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而选择适当的种类及其加工方式,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进食的量。除了高淀粉、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之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的食物品种还是非常多的

因此,这样的饮食控制是不会影响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取的。

从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素的角度来考虑,应该尽量地做到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因此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偏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在进食不同食物的同时,也能保证血糖的平稳控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患者进一步了解一些常用食物之间的热量等值换算情况。有了这样的基础,患者既可以选择进食不同的食物,而摄食的总热量又不会超过生理的需要量,从而确保了血糖的良好控制。

常见食物的等值换算如下:

(1) 谷类:50克/份:大米、面粉、玉米面、小米、高粱米、挂面、咸苏打饼干;70克/份:绿豆、红小豆、咸面包;其他:干粉条40克、切面条60克、孛荠150克、淮山150克、土豆 *** 克、鲜玉米750克、凉粉750克。

(2) 肉食类及豆制品: 50克/份:鸡、鸭、牛、羊、猪等瘦肉、鱼、虾仁、大鸡蛋一个、干豆腐、豆腐丝;100克/份:哈蜊肉、水豆腐。

(3) 蔬菜和水果类:500克/份:大白菜、大头菜、芹菜、韭菜、油菜、菠菜、冬瓜、西红柿、黄瓜、茄子、西葫芦、绿豆芽、菜花。350克/份:萝卜、大青椒、水发海带; *** 克/份:扁豆、豆角、四季豆;200克/份:蒜苗、胡萝卜;苹果300克、桔子300克、桃子300克、鸭梨400克、西瓜1000克。

(4) 油脂及果仁类:植物油一汤匙(9克)、核桃仁15克、芝麻酱15克、花生米20克、南瓜籽30克、葵花籽30克。

#每日医聊##超能健康团##头条辟谣# @清风计划 @头条健康 @头条养生 @湖南医聊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康复之路 @糖尿病之敌 @糖尿病同伴 @糖尿病学堂 @糖尿病治疗

“甜蜜雅医防控糖尿病”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所属学科为首批国家代谢 *** 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内两家之一)。致力于糖尿病的防控,尤其是年轻起病糖尿病患者的照护、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此头条号旨在传播专业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科普知识、糖尿病相关研究的前沿技术和资讯,希望用专业知识武装的广大糖友能拥有美好的甜蜜人生!

这八条关于蔬菜的谣言,别再信了!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多吃素食以及均衡饮食也成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流行话题。随着市场中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关于蔬菜的各种流言也甚嚣尘上。这八条关于蔬菜的谣言,记得学习收藏!

01

苦瓜能降血糖?


苦瓜被认为具有潜在降血糖效果,主要是因为苦瓜提取物中的两种活 *** 成分——苦瓜素和多肽P。


关于苦瓜素,动物实验的证据较为充分,但并未有 *** 的临床试验。关于多肽P,试验表明其不具有明显的功效,且在苦瓜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很难对其准确定量。因此,单吃苦瓜也很难达到明显降低血糖的效果。目前,关于苦瓜对于降低血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没有定论,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类似的说法保持谨慎,严格遵循医嘱服 *** 和控制血糖,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02

食用香椿会致癌?


传言称,香椿(芽)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物质,简单食用就会中毒、致癌,甚至已经有很多人因其住院。


其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所以大部分蔬菜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物质,只是含量不同而已。2002年, *** 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 *** 会(JECFA)评估表明亚硝酸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7毫克/千克(以亚硝酸根离子计算)。而香椿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大约在1.475-2.778微克/克之间。


拿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举例,如果想吃香椿吃到亚硝酸盐中毒,至少需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根本不能实现。所以,吃香椿容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导致中毒、致癌的理论纯属谣言,不可轻信。

03

四季豆里含 *** 吗?


近期,四季豆被多地学校食堂 *** 为高风险食品,不少网友因此认为四季豆是一种有毒蔬菜。


实际上,四季豆在未被充分煮熟时会含有凝集素等物质,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 *** ”四季豆是因为集体食堂的食物加工量大,翻炒容易受热不均,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并不意味着四季豆有毒。

04

黄花菜吃鲜的更好?


通常,我们吃的是干黄花菜,但有不少地方,特别是黄花菜的产地,有人讲求鲜,喜欢吃鲜的黄花菜。


实际上,黄花菜的花和根中都含有一种有毒生物碱,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 *** 症状,因食用鲜黄花菜中毒的事件不在少数。如要享受鲜黄花菜的美味,吃之前去掉 *** (含 *** 较多),洗净然后焯一下,再放到凉水中浸泡几个小时,并且充分炒熟煮透,这样就能够去除其中的 *** ,从而避免食物中毒。


而干黄花菜虽不如新鲜黄花菜好吃,但黄花菜干制过程可以 *** 其所含的 *** ,因此吃起来更放心。

05

被催熟的西红柿使人老得快?


传言称,吃了用乙烯利催熟的西红柿会导致儿童 *** 早熟,也会使人老得快。实际上,用乙烯利催熟番茄会影响西红柿的品质、口感和风味,但并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一般来说,果农不会过量添加催熟剂,过量添加既增加了成本,也会加速水果和蔬菜的腐烂变质。况且,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 *** 激素是两回事,不会轻易跨物种发挥作用。因此,“被催熟的西红柿使人老得快”只是谣言而已。

06

吃芹菜能降血压吗?


芹菜中含有芹菜素,在动物试验中确实被证明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同样能在人身上实现。


而且,一种物质如果要达到治疗效果,除了其中含有治疗成分外,还需要足够的剂量。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很低,动物实验中用的剂量都非常高,靠饮食很难吃出来。因此,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吃芹菜能降血压。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里提到降压治疗的非 *** 物疗法,主要是两点:减少食盐摄入和合理膳食。在食盐里添加钾或日常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钾离子)都对控制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07

炒西葫芦致癌?


“西葫芦致癌”的说法是来源于2013年 *** 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中显示,炒熟的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而丙烯酰胺属于二级致癌物。


然而,在实验测试中的炒法是比较极端的,是用猛火炒了3分钟和6分钟,跟大家平常的烹饪过程不大一样。这个含量,在其他食物中并不罕见,比如咖啡及其类似制品中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509微克/公斤。此外,炒西葫芦虽会产生丙烯酰胺,但每天吃大概一斤以上,才可能超过安全量。因此,炒西葫芦虽然会产生丙烯酰胺,但人的正常食用量是不会超过安全值的。

08

多吃菠菜能补铁?


总听人说,菠菜含铁量很高,多吃可以补铁。实际上,根据最新的食物成分测定结果和食物成分表数据来看,菠菜的铁含量在叶菜中只处于中等水平(2.9毫克/100克)。


而且,菠菜里的铁是非血红素铁, *** 的吸收率比较低,一般只有3%-8%,而动物 *** 食品中的血红素铁更高可达到20%,如猪肝等。因此,想靠吃菠菜来补铁不太现实。


责编|翟巧红 编辑|行家玮

来源|科学辟谣 ID:Science_Facts

为老人健康辟谣:常见的四种蔬菜容易致癌?摒弃谣言来健 *** 活

平日里,我的家族群中的长辈们,总是转发好多养生信息和保健信息,但很多都是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而写的一些文章。

据 *** 的《谣言过滤器》团队所言,这些势不可挡的谣言背后,其实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在驱使着他们。

仅一个专门传播的谣言的公众号,一年就有20万的利润!可想而知,他们这么“别有用心”地制造谣言是有目的的。

这种谣言总是蹭热点,不仅攻陷了许多家族群和朋友圈,而且让老人们也不知所措,因为讲得也是头头是道,有鼻子有眼的。老人真的很难分辨真假。

所以,老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就转发给了老同学。

2019年广泛传播的一条谣言:有四种蔬菜都是致癌物

之一:这是典型的谣言样本

首先他假借权威机构口吻说话,原文说的是:

“小娃娃菜、蕨菜、西葫芦、红凤菜等4种蔬菜已经被卫生组织拉入致癌名单”。

注意,“卫生组织”根本就是一个作者信口开河的“机构”,类似于“有位名人”。

真实存在的卫生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或者各国健康卫生机构,没有谁把“这4种蔬菜”拉入“致癌名单”。

其次,谣言把蔬菜的生产和运输、售卖过程说得很形象化,让人觉得确实可能发生。

这些说法,看起来都特别符合“黑心商家”的正常行为,让人看了造成一种印象: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也是为了生计,为了赚钱,所以做这些事似乎真的可以发生。因为看起来很合理,合乎逻辑。

最后:看到这四种蔬菜的谣言被辟谣了,又生出了新的四种蔬菜。

他们就是娃娃菜、蒜苔、木耳、黄瓜。

谣言里是这么说的:

(1)黑心商家往娃娃菜里加入大量 *** ,这种溶液里含有大量致癌物。

(2)过季蒜苔经过 *** 处理放入冷库中冷藏。

(3)新鲜木耳含有光感物质,会导致咽喉水肿,甚至引发咽喉癌,更好还是吃干木耳。

(4)过夜黄瓜会变大是因为打了很多激素膨化剂,这样的黄瓜是不可以吃的。

又偷梁换柱,接着忽悠了!

第二: *** 如何?

(1) *** 易溶于水,将娃娃菜充分清洗后其浓度和残留量会降低,如果不觉得刺鼻( *** 无味但对眼鼻有 *** *** )就不用过于担心。

(2)蒜苔入库贮藏前处理过程中浸泡物是保鲜剂乳液,不是 *** 溶液。

(3)光感物质就是卟啉类物质,主要存在于鲜木耳中,在晒干的过程中会分解。卟啉类物质并不会致癌,它对 *** 的危害主要是诱发日光 *** 皮炎,且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大量摄入+长久日晒+卟啉代谢异常体质。反倒是干木耳泡发太久产生的细菌会对 *** 产生伤害。

(4)所谓激素,其实是一种叫做“氯吡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中可以发挥类似激素的作用。推荐用法用量下,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合理使用完全可以放心。

老人们在家族群里总收到类似这样那样的信息,包括:

什么与什么食物不能一起搭配吃,否则会有毒,哪些食物能够净化血液?哪些食物能够降血压等等。

但其实究其原因:都比较偏颇!要么是片面夸大其中的某一种元素,单独说这种元素的功效;要么就是把某种元素对于某种慢 *** 的影响作用放大,这说法的套路其实很多时候就像宣传保健品的思路一样:

只是片面的放大某种元素对身体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个体差异,更忽略了时间,或忽略了其他元素对身体的影响作用!

所以这样的文章,基本的套路都是一个:片面和夸大!

因此也建议老人们在看类似文章时,多想一点,避免被这样的文章忽悠。

之前听闻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抛开剂量谈毒 *** 是耍流氓!

老爸老妈要擦亮眼睛,叔叔阿姨们也在家族群里看到类似信息,可以做一些查证。

谣言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希望今天的“小小总结”能让大家学到更多的辟谣知识,同时也感谢各位的认真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对我们更大的支持!

我们会继续带着大家,剔除每一个新、旧谣言,因为谣言不止,辟谣不歇!

6月食安周:这7个食品谣言,千万别再被骗了

2019年6月19日-30日,是我国第9个食品安全宣传周。本次主题为:“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在食安周来临之际,小花想和大家聊一聊那些流传甚广的食安谣言,千万不要再被骗!

谣言一:

西瓜打了胭脂红和甜蜜素,瓜瓤里黄白色的筋就是注射留下的痕迹?

真 相 :西瓜内部密闭,一旦注入添加剂就会出现变质腐烂、染色不均匀等现象。

而且 *** 成本很高,瓜农如果给西瓜 *** ,不仅工程浩大,还得不偿失。

至于西瓜中的 *** 粗纤维,则是种植过程中,受氮肥施用量、后期生长温度、品种差异等因素产生的自然现象。

谣言二:

杨梅里有小白虫,

吃了会得病?

真 相 :杨梅里确实可能有小白虫,但是对 *** 无害,反而是一种优质蛋白。

这种虫子是果蝇的幼虫,从出生到成长几乎都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几乎没有对 *** 有害的病菌。

如果你过不去心里这道坎,也可以将新鲜杨梅用盐水浸泡十分钟左右,将虫子泡出来。

注意,如果杨梅量多,一定要先泡盐水再放冰箱,因为低温会 *** 虫子,而死去的虫子是泡不出来的。

谣言三:

鸡翅尖 *** 打抗生素的地方,又是淋巴腺集中地,所以不能吃?

真 相 :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给鸡注射抗生素是对 *** 无害的。注射位置一般选在皮下组织丰富的翅根而非翅尖。

而且 *** 物注入后会在体内代谢发挥 *** 效,不存在 *** 堆积于注射处的情况。

此外,不要混淆鸡翅尖和鸡尖翅的关系。真正需要注意食用的 *** 尖翅,也就是俗称的“鸡 *** ”。

鸡尖翅上的尾脂腺和腔上囊往往存在大量病菌,即使高温烹饪也无法全部 *** 。

谣言四:

小龙虾是虫子,养在污水和垃圾堆里,外国人根本不食用?

真 相 :小龙虾真的是虾!现在我们吃的最多的是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洲。因为它食 *** 很杂,生命力很强,所以能给人在污水和垃圾堆里生存的印象。

但是放心,以中国人吃虾的规模,你能吃到的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而恶劣环境会大大降低小龙虾的活 *** 和繁殖能力,商家为了提高产量,才不会作死。

至于说外国人不吃小龙虾更是无稽之谈。它明明是世界人民都爱的美食,在美国、瑞典都有专门的小龙虾节。

寄生虫和重金属倒是真的,所以食用时一定要高温烧熟,然后把重金属集中的头部去掉。

谣言五:

豆腐里含有雌激素,吃了会让男人变娘,让女人患 *** 癌?

真 相 :豆腐中含有的是一种植物 *** 雌激素,叫做“大豆异黄酮”,并不是真正的雌激素,只是因为结构和功能相似才得名。

它非但不会让 *** 内的雌激素过高,还能平衡和稳定 *** 雌激素水平。

当 *** 雌激素不足时,它能够进行弥补;当 *** 雌激素过量时,它能够进行降低。有着非常机智的双向调节能力。

谣言六:

世卫组织把娃娃菜、蕨菜、西葫芦、红凤菜拉入了致癌黑名单?

真 相 :没有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并未拉黑任何食品。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让娃娃菜保鲜会用 *** 水泡洗,但只要是正规生产的就可以正常食用;

而蕨菜中的“原蕨苷”和红凤菜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确实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致癌能力,但抛开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如果实在喜欢,偶尔吃一点问题也不大。

炒熟的西葫芦中含有的“丙烯酰胺”也是一样,它的含量和薯片差不多,在其他食物中也很常见,只要注意量即可。

谣言七:

隔夜水里有亚硝酸盐,

喝了会中毒或者致癌?

真 相 :过量亚硝酸盐确实对 *** 有害,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并且会引起中毒或死亡。

但合格饮用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非常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mg/L,实际含量更是远远低于这个标准。完全不足以对健康构成威胁。

只要是合格的饮用水,无论是从早上放到晚上,还是从晚上放到白天,都能正常喝。只要别放太久,会滋生微生物。

参考资料:

①食品科技网 ②商都网“斩谣台”

③ *** “全民较真”辟谣平台 ④科普中国

⑤广东卫生信息官方 ⑥春雨医生

今日互动

你还知道什么食安谣言,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出来,

让更多小伙伴都知道 *** 哦~

推荐阅读

食物胆固醇一览表,排名之一的竟然是它!

端午节除了粽子,还能吃什么?

食品专家饶平凡教授:识味知食,育人之本!

“在看”将好文分享给好友

4种蔬菜有毒?断章取义!

朋友圈热传“娃娃菜、蕨菜、红凤菜、西葫芦被拉入致癌名单”,福建多位专家表示,只要充分清洗,合理烹饪,并控制摄入量,就可放心食用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海都讯 最近,一篇《卫生组织曝光:4种蔬菜被拉入致癌名单,记得劝家人少碰》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章称,娃娃菜、蕨菜、红凤菜、西葫芦具有毒 *** 、致癌 *** ,被卫生组织列入致癌名单。

记者核实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分类中没有这4种蔬菜。福建多位专家说,这类传闻大多是断章取义,只要充分清洗,合理烹饪,并控制摄入量,就不必担心有致癌风险。

娃娃菜泡 *** ?

闻气味辨别

网帖称,娃娃菜含有 *** ,吃了会致癌。记者发现,这一传言来源于此前热传的一个新闻暗访 *** ,不法商家用 *** 浸泡娃娃菜,不仅卖相好看,还可保存更久。而 ***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

福建省肿瘤医院膳食科营养师王炜钦说, *** 不是食品添加剂,正规渠道购买的不添加违法添加物质的娃娃菜不会致癌。他提醒, *** 有特殊的 *** 气味,对眼、鼻有 *** 作用,买娃娃菜时先闻一下,如果有异味,一定不能买。 *** 易溶于水,将娃娃菜充分清洗浸泡后,不用太过担心。

蕨菜致癌?

不可大量食用

网帖称,专家在蕨菜中检测出一种致癌物质——原蕨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郭生挺老师说,我国可食用的蕨类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仅有“蕨”这一属有毒 *** 。对于原蕨苷的毒 *** 和 *** 剂量,国际上尚无明确标准,对人类的致癌 *** 证据也有限。

他提醒,吃蕨菜之前,先用沸水焯几遍,再用清水泡一段时间后烹饪至熟透。加热烹饪后,原蕨苷很容易被 *** ,可大大降低蕨菜的致癌 *** 。少量食用蕨菜不会有害,但不可长年大量食用,尽量少吃凉拌蕨菜。

红凤菜伤肝?

焯热水 *** 毒 ***

网帖称,红凤菜煮熟后颜色鲜红,许多人误认为有补血功效。事实上,研究表明,红凤菜含有一种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物质,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红凤菜,很可能损害肝脏,严重的会诱发肝癌。

郭生挺老师说,高温可以 *** 红凤菜中的一部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但不能将其完全去除。若一定要吃,应焯水后大火爆炒,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西葫芦致癌?

不要爆炒太久

网帖称,西葫芦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致癌物丙烯酰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实验证明,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

王炜钦医师说,西葫芦本身不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物。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取决于食品加工、烹调方式,特别是食品种类和油炸温度与时间。目前,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编辑:李帅

4种蔬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这4种才真的要少吃

“现在的娃娃菜、大白菜、毛白菜都煮不烂,放了很多水,水烧干了菜也不烂,绝对是喷洒了防腐剂,多半是含 *** 。”

“我买的娃娃菜,剥下来洗的时候,每一片都滑滑的,真是不敢吃啊”

刚从菜市场回来的刘大姐和王阿姨讨论起了蔬菜安全问题,两人忧心不已。

其实,不少人跟刘大姐和王阿姨一样,有着相同的困扰,对于一些喜欢吃的蔬菜,犹豫再三,不敢购买。

近年来,关于蔬菜有毒、致癌的传言不在少数,很多被提及的蔬菜都是老百姓一日三餐必吃的,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一、这些餐桌常见菜,究竟能不能吃?

网上传言,很多国内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都被“误杀”,成为了谣言的牺牲品,但是迫于健康的考虑,老百姓也不能完全无视传言,关于这4种食物的传言,并不完全正确,别再被骗了。

1.新鲜的蚕豆会诱发过敏 *** 溶血综合征?

医学研究发现, *** 红细胞在进行糖酵解过程中必须利用到红细胞酶——G-6-PD酶,但是有一部分天生体内就缺失G-6-PD酶,医学上叫做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这类患者中有一部分人会在受到化学、 *** 物和食物的外来 *** 后,体内红细胞结构被 *** 、加速凋亡,发生溶血,也就是过敏 *** 溶血综合征,食物因素有蚕豆、蚕豆制品(豆腐、酱油)等。

但是要清楚,蚕豆对具有G-6-PD酶的人群是无害的,即便是缺乏G-6-PD酶的患者也只有少部分有可能会被蚕豆引发病情。一般出生后做好“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所以不需要担心存在潜在风险。

2.扁豆不能吃,否则会中毒?

四季豆和扁豆等食材中存在一种植物凝集素,大量生吃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 *** 中毒反应,但是在充分加热后,植物凝集素就会被 *** ,对 *** 是无害的。因此扁豆只要做熟了,还是可以吃的。

3.未成熟的西红柿,会致癌?

西红柿未成熟以前内部存在一种名为番茄碱(龙葵碱)的生物碱,当 *** 大量摄入后就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无力、腹泻腹痛等症状。医学上认定番茄碱的风险摄入量是0.2-0.4克,一般达到这个范围就可能引发中毒。

但是番茄碱会随着西红柿的成熟而消失,所以吃熟透了的西红柿是很安全的,即便是未成熟的西红柿只要不大量摄入,一般也不会存在健康风险。

4.新鲜的木耳不能吃,会导致皮炎、呼吸困难?

很多食材中含有一些感光物质,比如光敏蔬菜芹菜,而新鲜木耳中含有卟啉, *** 摄入后在阳光照射下,很可能由于感光特 *** 引发皮肤炎症、瘙痒、水肿,严重时皮肤坏死,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但是这要求的卟啉摄入量是比较高的,毕竟叶绿素、血红蛋白中也存在卟啉,如果微量就能致病、致癌,那人类早就灭绝了。

其次木耳在晒干的过程中,卟啉也会被分解,所以干木耳中未必含有卟啉。目前医学界并未有普通人吃新鲜木耳致病、致癌的病例,不过患有卟啉病的人对此类物质敏感度较高,要稍微注意。

二、4种蔬菜被卫生组织拉入“致癌名单”?别再别骗了

关于蔬菜有毒、致病、致癌的谣言本身就很可怕,如果这个谣言有了权威组织的加持、专家的认可,那便非常容易引起大众恐慌,比如“世卫组织的致癌名单,4种蔬菜上榜”?小妙特意去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查看,根本没有这份名单!别再信了。

  • 之一种:娃娃菜

娃娃菜本身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之所以会有致癌的说法,是早前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保证娃娃菜的新鲜度和卖相,会用 *** 浸泡,而世界卫生组织将 *** 判定为一类致癌物,因此有了娃娃菜致癌的说法。

首先, *** 是一种有挥发 *** 很高的 *** *** 气体,可溶于水,但不稳定。其次,现阶段 *** 已经被禁止应用于食物,在食品监管流程中是无法通过的。最后,娃娃菜即便经过浸泡,在运输、 *** 过程中也会挥发、减少。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食物安全 *** 有保障,购买蔬菜时可以闻一闻味道,含有 *** 必然会存在 *** *** 味道,如果闻不到就表示不含 *** 或 *** 含量很低,只要充分清洗、加热、做熟后,也就不用担心 *** 了。

  • 第二种:蕨菜

有学者在欧洲蕨中发现了名为原蕨苷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认定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有可能致癌的物质,但缺乏相关证据。

上海辰山植物园蕨类植物多样 *** 研究组组长严岳鸿表示:中国的蕨菜也属于蕨类,是国内100多种可食用蕨类中唯一有毒的植物,但是其主要毒 *** 来源——原蕨苷会在加热过程中被分解,所以只要充分加热、做熟后,安全 *** 还是有保障的,而其它带蕨的食材本身就不含有害物质。

  • 第三种:西葫芦

西葫芦本身不含有害物质,但是在经过高温炒制后,会产生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判定为二类致癌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丙烯酰胺是美拉德反应的产物,只要含有蛋白质、碳水和脂肪等物质的食物,在高温后均会产生丙烯酰胺,比如:油炸谷物、速溶咖啡、薯类油炸等。但是目前医学界对其致癌机制、致癌时间、致癌剂量等尚未明确,也缺乏相关证据。

  • 第四种:红凤菜

红凤菜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其含有60种以上化合物,一部分可能存在潜在肝毒 *** 或致癌风险。

范志红副教授表示:红凤菜,也叫血皮菜,确实含有PA(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而这种物质在高温下容易被分解,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潮水、高温加热或者爆炒,只是这样做并不能完全祛除PA,因此日常要控制食用量。

三、致癌物会隐藏,注意4类食物发出的危险信号

致癌物就像会“ *** 的 *** ”,隐藏在各种食物之中,这些食物原本没有致癌风险,但可能因烹饪、存储不当,滋生致癌物。这4种才是真正有致癌风险的食物,要注意观察食物发出的警报信号。

  • 信号1:发黄发褐

致癌物丙烯酰胺,诞生于高温,淀粉类食品在>120℃的温度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高温下食物会颜色加重,所以食物发黄、发褐时,含有的丙烯酰胺也就越多。注意烙饼、油炸馒头片等不要烤到太黄,尽量少吃烤制、煎炸类食品。

  • 信号2:变焦

蛋白质在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会产生杂环胺,尤其是变焦的物质中,含量较高,这是一种致癌 *** 很高的物质。因此油炸、烤制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时,要注意把握温度和时间,尽量少吃烧烤、油炸小黄鱼等变焦变糊的食物。

  • 信号3:有 *** 味

海米和虾皮等食物储存条件不合适时,微生物会将其所含蛋白质转变成低级胺和氨气,闻起来就有 *** 味。这类物质一旦遇到亚硝酸盐,就会产生亚硝胺,致癌 *** 很高。常见于干贝、鱼干、鱿鱼丝等。

  • 信号4:有哈喇味

一部分食物所含的油脂氧化后可能产生酮类、醛类物质,闻起来有哈喇味,食用后会引发消化 *** 症状,长期食用增加致癌风险。常见于坚果、食用油等

致癌物给人们带来的健康风险很大,但是谣言未经分辨,肆意传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给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重视食品安全本是好事,但也需要注意理 *** 分辨。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都能够不信谣、不传谣,科学防癌。#健康真知计划#

参考资料:

[1]《不敢相信!这些蔬菜竟是"致癌菜"?很多人都不知道…》. 科普中国.2020-07-04

[2]《食物也分“致癌等级”!很遗憾,你爱吃的这几种都上榜了》.生命时报.2017-10-15

[3]《吓傻!这种常吃的菜竟是致癌菜?别怪我告诉你晚了…》. 科普中国.2021-01-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辟谣丨囤菜季来了,关于蔬菜的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每逢入冬,咱们北方就开始了热热闹闹囤菜的景象。囤菜好过冬,然而谣言可不能“囤”,不要因为相信这些谣言而影响你的囤菜计划。今天我们就把关于蔬菜的谣言一网打尽。

吃腌菜真的致癌?

根据2017年国家食品 *** 品监督管理 *** 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腌制蔬菜属于2B类致癌物。2B类致癌物的具体定义是:“对人类致癌 *** 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 *** 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 *** 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 *** 证据充分。”也就是说,腌菜致癌的证据并不充分。

此外,腌菜种类繁多,不同地域间腌菜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比如腌制时间、原料、配料差异等。在选择腌菜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用腌菜替代部分烹调用盐、自制腌菜一定要腌够时间。

相较于新鲜蔬菜,腌菜的维生素含量大幅降低,其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加之含盐量过高,因此不建议长期食用。

四季豆里含 *** ?

不少人认为四季豆是有毒蔬菜。事实上,新鲜四季豆中凝集素含量较高,高温水煮处理可使凝集素失活。但若豆类未煮熟煮透则会引起食用者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属于急 *** 中毒,比如呕吐腹泻,极少数老人、体质弱的人症状会更严重。完全煮熟的四季豆正常食用对 *** 无害。

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建议,四季豆更好用于红烧,因为红烧可以充分熟透。当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没有豆腥味和苦硬感,就算完全煮熟了。

苦瓜能降血糖?

苦瓜被认为具有潜在降血糖效果,主要是因为苦瓜提取物中的两种活 *** 成分——苦瓜素和多肽P。关于苦瓜素,动物实验的证据较为充分,但并未有 *** 的临床试验。关于多肽P,试验表明其不具有明显的功效,且在苦瓜中的含量微乎其微,很难对其准确定量。因此,单吃苦瓜也很难达到明显降低血糖的效果。

目前,关于苦瓜对于降低血糖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没有定论,糖尿病患者应该对类似的说法保持谨慎,严格遵循医嘱服 *** 和控制血糖,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吃芹菜能降血压?

芹菜中含有芹菜素,在动物试验中确实被证明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同样能在人身上实现。而且,一种物质如果要达到治疗效果,除了其中含有治疗成分外,还需要足够的剂量。芹菜素在芹菜中的含量很低,动物实验中用的剂量都非常高,靠饮食很难吃出来。因此,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吃芹菜能降血压。

多吃菠菜能补铁?

“菠菜含铁量高,多吃可补铁”的说法流传很广。但实际上,菠菜的铁含量在叶菜中只处于中等水平(2.9毫克/100克)。并且,菠菜里的铁是非血红素铁, *** 的吸收率较低,一般只有3%-8%。因此,想靠吃菠菜来补铁不太现实。

炒西葫芦致癌?

“西葫芦致癌”的说法是来源于2013年 *** 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报告中显示,炒熟的西葫芦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而丙烯酰胺属于二级致癌物。

然而,在实验测试中的炒法是比较极端的,是用猛火炒了3分钟和6分钟,跟大家平常的烹饪过程不大一样。而且,这个含量也只是在蔬菜中很高,在其他食物中并不罕见,比如咖啡及其类似制品中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509微克/公斤。此外,炒西葫芦虽会产生丙烯酰胺,但每天吃大概一斤以上,才可能超过安全量。因此,炒西葫芦虽然会产生丙烯酰胺,但人的正常食用量是不会超过安全值的。

(河北新闻网综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科学辟谣平台、新华网、人民网、上观新闻,编辑马南)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常吃这6种瓜,让你营养更全面

冬瓜

冬瓜与冬季无关,取名为冬瓜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 *** 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冬瓜产量大,耐储藏,是夏秋季节很常见的蔬菜品种之一。

冬瓜维生素C和钾的含量在常见蔬菜中位居中游,含量分别为18毫克/100克和78毫克/100克。冬瓜特别适合煲汤。

节瓜

节瓜又名毛瓜,小冬瓜,是冬瓜的一个变种。节瓜富含维生素C,含量高达39毫克/100克(大约是冬瓜的2倍)。

苦瓜

苦瓜的苦味来自一类被称为苦瓜甙的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 *** 理作用,如降低血糖、 *** 免疫细胞等,但在 *** 中未证实有同样作用。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C含量高达56毫克/100克,钾256毫克/100克。一般认为苦瓜的苦味具有解暑作用。

苦瓜煎蛋是最常见的吃法,通过加糖、焯水、冷水浸泡、先炒苦瓜后炒鸡蛋等措施可去除部分苦味。但烹调用油一定要少,在很多餐饮店,苦瓜煎蛋都要放大量的烹调油。

苦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好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但说它能降糖,就偏离了事实。虽然有研究在苦瓜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苦瓜多肽”的物质,并在动物实验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降糖作用,从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苦瓜好象能降血糖。但是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广西医学院等很多单位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吃苦瓜并不能降低血糖。

茭瓜

茭瓜也叫西葫芦,有时也写成“角瓜”,是最常见的瓜类蔬菜,以小而嫩者口感更佳。因为含水量很高,为95%,茭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偏低,是营养价值较低的蔬菜之一。

黄瓜

黄瓜也是最普通的蔬菜之一,口感清淡、爽脆,特别适合生吃,炒熟后味道也不错。黄瓜含水量很高,为97%,但营养素相对含量并不低,每100克黄瓜含维生素C9毫克、β-胡萝卜素90微克、钾102毫克、钙24毫克,营养价值在蔬菜中是中等水平。

黄瓜浸泡充分吸水后很脆,特别适合凉拌。黄瓜去皮可以使口感更细嫩,但却损失大量β-胡萝卜素和较 *** 生素C、钾等,因而得不偿失。

生拌是吃蔬菜的重要 *** ,在西餐中尤其普遍。黄瓜、萝卜、青椒、洋葱、胡萝卜、甘蓝、西红柿、木耳、生菜、油麦菜等均可生拌食用。既可减少加热造成的营养流失,又减少油脂摄入。若担心脂溶 *** 维生素不易吸收,生拌时可加入少量植物油。

南瓜

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和钾,含量分别为 *** 0微克/100克和145毫克/100克。维生素C和钙含量不高,分别为8毫克/100克和16毫克/100克。营养价值在蔬菜中是中等水平。

西葫芦不能吃的谣言,西葫芦不能吃的原因-第1张图片-

糖尿病患者吃南瓜降糖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谣言。南瓜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5.3%),升糖指数(GI)为75,超过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因此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

西葫芦的营养价值其实很低,但这三个谣言却广泛流传

西葫芦皮薄、肉厚、汁多,采摘的嫩果供菜用。个人特别爱吃西葫芦炒肉片。说到西葫芦的营养价值,不得不说一下,关于西葫芦的三个谣言:

1、高温加热能致癌。

最初来自 *** 的一项研究,称对西葫芦、洋葱、大蒜等加热,温度越高,释放的具有神经毒 *** 的丙烯酰胺的量越多。听起来挺恐怖的,但实际炒菜的温度根本达不到试验的温度,只要大家别油炸西葫芦,正常作为炒菜食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清风计划##健康过大年##红红火火过大年#

2、富含维生素C

其实由下表可知,西葫芦的维生素C含量根本就不好意思称作富含,顶多是含有而已,在整个蔬菜水果界,算是含量低的了。

西葫芦其实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平平的蔬菜,各方面的营养倒是均衡,但是含量都很低,没什么特殊的。新鲜西葫芦的含水量高达95%,然而谁也不会靠吃西葫芦补水。

#春季养生正当时#

3、含干扰素诱导剂

说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能抗 *** 抗肿瘤。能提出这个说法的人,简直就是一本正经的 *** 。因为正常情况下 *** 是不含干扰素的,只有在感染 *** 等情况下,才能诱使细胞产生干扰素。目前还没有哪种食物能做干扰素的诱导剂呢。

所以这三点都是不靠谱的,不过通过上面三个谣言,我们大致总结了西葫芦的营养和食用禁忌。要说有的蔬菜有些人不能吃,但是西葫芦不同,基本没有不能吃的人群,因为它含95%的水,人总不能不喝水吧,所以放心大胆的吃,没有问题。

【不 *** 不 *** 】简介

此博士哥哥 *** 学出身,却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营养师,人帅不帅不知道,但内容一定很帅!

@健康 *** 官

标签: 西葫芦 不能 谣言 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